年底采购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热门三篇

年底采购管理工作总结范文(通用3篇)

年底采购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篇1

20xx年,政府采购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以及联动科室协助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依据向党组年初制订的工作目标,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不断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创新工作方法,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年来实现政府采购计划预算金额为17119。3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597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与市场均价相比节约资金1637。8万元,节约率10。3%,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率达83%,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度建设先行

针对我市协议(定点)供应商管理中存在机制不活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行为、服务、诚信等方面,制订了《XX市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准入及考核管理暂行办法》【武财发[20xx]92号】,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和现行政府采购协议(定点)供应商管理,规范性的便于操作的文件,从而进一步规范协议(定点)供应商行为。按照市委政府、市纪委监察局有关公务用车存在的不规范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务用车管理结合全市“十大问题整治”公车治理工作,出台了《XX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武纪发[20xx]8号】,使全市公务用车管理有章可循。

二、加强部门协作,细化采购预算编制。

只有控制住了项目和资金,财政的监管职能才可以更好的发挥。一年来,我们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为编制20xx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制定了20xx年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并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到镇(处)和市直87个一级预算单位;并设计了20xx年的政府采购预算计划表,要求各预算单位对照20xx年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具体内容,根据本单位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在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本着“保证需要,考虑可能,励行节约”的原则,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及时地编报本单位20xx年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目前已有72个预算单位编制完成并报送采购科。通过汇总20xx年度政府采购预算计划17119。3万元。对于中央专项、省专项、预算列支或追加的资金,及时由采购单位和专项资金管理单位向财政政府采购管理机构进行调整或补充报送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全年,共编制政府采购预算78家,应编100%,政府采购计划上报下达率100%。

三、夯实基础工作,实现政府采购“扩范围、上规模”

20xx年,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使政府采购氛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全年采购规模已达到15977。5万元,比20xx年增长2220。9万元,增长率为16%。采购项目已全面覆盖了货物、服务、工程。在继续做好通用类项目采购的同时,逐步将项目预算、工程设计、跟踪审计等特殊项目逐步纳入了政府采购范围,增面扩量效果明显。

一是按照省政府办公厅、XX市政府办公室年度政府采购目录要求,结合实际科学制定20xx年度政府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在保持采购目录与以前年度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部分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减少并降低了部分采购项目的“门槛”为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的奠定了政策基础。

二是充分明晰政府采购的组织形式。根据政府采购法律规定,并充分考虑我市政府采购发展状况,将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有机结合,明确了各自的实施范围,调动了采购单位实施政府采购的.积极性。

三是有效发挥多元化、多层次的政府采购执行体系的作用。在充分发挥部门集中采购的关键性作用的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和上级要求,并遵循市场经济大发展规律,积极稳妥地引导、规范已认定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促使其相互借鉴,发挥优势,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为范围和规模的扩大注入新的活力。

四、注重关键环节,着力监管机制。

(一)把握采购的执行环节,做到公开、透明、规范。

执行就是对政府采购行为的落实,其行为规范必须程序化,缺一不可也是政府采购工作最为核心的环节。

第一,信息发布公开化:信息发布是政府采购“三公”必备条件之首,只有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相关采购信息,才能使政府采购高度透明。我们坚持对相关信息、程序、文书、定标原则、评标过程和中标结果在湖北省政府采购网、市政府采购专栏及XX市公共资源中心招投标网上及时地公开,使全社会和所有潜在投标人知晓政府采购,参与政府采购,监督政府采购。。

第二,结合实际,依法核定采购方式采购方式合理化;按照《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针对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等的适用类别,核定科学合理合情的采购方式,确保采购方式规范化。

第三,全程联动监督常态化;所有的采购执行,我们都邀请市纪委监察局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一道全程跟踪监督,在评标和定标完成后,作为一个固定程序,要听取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意见,特别是对是否存在倾向特定投标人的问题,要有专题意见,重大特殊项目必要时聘请公证部门予以公证。

(二)政府采购的监管不仅要贯穿于采购活动的本身,更要延伸到采购活动的全过程。近年来,我们在履行职责监管的同时,按照"对采购人的监管不越位,对集中采购代理机构监管不错位,对协议供应商的监管不缺位"的原则,把监管做细做到位。

针对我市政府采购协议(定点)供应商,自20xx年以来一贯制,未进行公开招标重新确定存在机制不活、服务不到位、价格偏高等问题,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认真组织一次两个回合的监督检查活动,依据《XX市政府采购协议(定点)供应商准入及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现有八大类28家定点供应商进行一次全面的开卷和闭卷式检查,检查达100%,总数平均分为96。5分,高低得分相差10分。较为真实的查出了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及促使存在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整改。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扎实规范推进公务车管理

1、按照市纪委工作安排,全市“十大”整治工作中公车治理工作,我们作为成员单位,根据《湖北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鄂办文[20xx]109号)和《XX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黄办文[20xx]36号)和《XX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武办文[20xx]49号)文件精神,组织专门人员新建立完善明细台账;针对一直以来我市公务用车管理没有一个部门和单位清楚全市公务用车底数,为彻底摸清全市公务用车情况,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认真核查每一个部门、单位的每一辆公务用车,按单位实行一车一表的形式,详细录入车辆车型、购置时间、排气量、购置价格等详细数据及车辆外形图片,分别以纸质表格和电子档案两种形式建立,所有单位法人代表签字、盖章予以确认。到目前为止,全市100家行政事业单位(含双管垂直管理单位)各类公务用车合计544辆,其中轿车374辆,越野车34辆,商务车136辆;三类车型中包含31辆救护车,专业特种车7辆,执法执勤车154辆。

20xx年元月至十月份以来,因工作需要全市累计新购和更新公务用车42辆(其中更新32辆,新购10辆),全部车辆执行和审批是一致,没有一辆超标情况发生。

2、积极配合XX市公务用车管理部门关于全市公务用车超标车辆及越野车的清理登记工作的通知,完成了XX市公务用车超标车辆及越野车的清理工作,针对上级以前年度调配、下拨等形式的各类车辆,存在排量超标问题,结合全市十大整治公务用车清理工作,及时对上级调配(如:农机监理站、广电局等)九个单位13辆公务用车及时进行了封存,并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对超标的12辆公务用车进行了封车。

年底采购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篇2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降低采购成本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采购价值在利润中的贡献比重愈发突出,采购管理工作已经悄然演变成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有资料研究表明,在制造业中,材料综合成本每降低1%,利润可以上升3%甚至更高。采购不仅直接参与影响企业的销售利润,还可以通过提高资金周转率等间接提升企业的竞争度。因此,推动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不断变革与创新,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优点

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演练,有其自身的诸多优点,集中表现在:

1、计划、仓储、采购、质检、结算等部门分工明确,部门职责、制度经过不断摸索实践,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2、根据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和经营流转设置的采购流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业务人员上手,台账报表和数据清晰直观。

3、注重对价格的管理与控制,在价格管控上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

二、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

不论是分散采购还是集中采购,都是基于传统采购管理理念下的采购管理方式的选择,其设置的“纵向一体化”的工作流程来推动采购行为,因此,在实际业务过程中,一些先天不足难以在管理中回避,存在与当前经济形势不匹配的地方,已经逐渐显示出无法经济效率的实施采购管理的薄弱之处。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采购只注重价格。传统采购管理通常将大部分工作放在与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牵制上,对材料的质量、交货周期、履行风险等问题通常采取事后把关的方法加以控制,一旦后续某个环节产生影响,对企业的生产已然造成损失和不利局面。这种通常以价格作为供应商选择标准的做法,只应适用于短期特殊时期,从长远来看,难以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

2、采购质量控制成大难题。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下,企业方不主动参与供应商的货物质量控制工作,只是通过制订相关的验收制度、质量标准来进行检查验收。而供应商为了在招标中获得优势,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降低自己的成本,甚至有可能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结果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产品质量大打折扣而影响采购利益和后续的招标执行。

3、采购审批流程严谨但效率不高。各部门间工作配合不流畅。由于在采购各环节分属不同部门执行,各部门都专注于各自领域的工作重心,努力使自身工作达到最优,造成部门间边界明显,忽视了整体协调的联动性,极易出现本位主义。例如,采购部门为降低交货风险,会采取人为加大采购量、库存量的方式避免工作失误,但反而增加了资金占用和保管风险。计划部门注重计划的完整性、满足性而忽视了分期交货可带来的无形效益。生产部门对材料质量和交期的过高不当要求,也会无形中增大了采购、物流成本。

4、供应商管理工作的缺失。这是传统采购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差别之一。传统采购管理把供应商作为外部因素和对立面予以对待。供应商宽进宽出,造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供应商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普遍缺少对企业的责任感。供应商管理工作的缺失,会造成两种局面:一是供应商选择标准不透明,无认证规范,素质良莠不齐,队伍极不稳定,极易滋生腐败的土壤。二是与供应商之间属短期合作形式,对企业支持度有限,当碰到企业效益起伏或资金短缺等局面时,采购难度亦大大增加。

5、采购组织建设的逐渐弱化。在中国,处于买方市场的很多企业,会不由自主的把采购视作是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工作,因而逐渐忽视了对采购队伍的建设和采购人员的培训教育,对采购人员的业务技能没有规范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然而现实情况是市场变化越来越大,采购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采购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如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材料技术的发展,企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与革新,采购信息在网络时代瞬息万变。采购组织的建设应尽快跟上这些因素的变化,采购人员的甄选录用也应尽快走上专业化道路。

6、信息化管理、定额消耗管理、采购综合成本管理等手段使用程度不高。大部分企业除了把手工操作改为电脑操作减轻工作量以外,对何为信息化管理还处于模糊不清的阶段,采购信息的传递也没能发挥出较大作用。而目前企业还只是重视直接采购成本(即采购价格)的管理,对采购的附加成本(隐形成本)则几乎不主动分析和控制。定额消耗管理作为对企业材料综合成本

分析的重要工具也不能发挥出作用,因而对采购物料的质量、利用率、适用性评价只能是片面的。

三、供应链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对采购管理的要求

马世华在《供应链管理》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围绕企业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讲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20xx年国标GB/T18354-20xx《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更新换代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或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它包括两部分结构:一是企业内部供应链,强调企业内部计划、采购、物流、制造、销售、财务、合同管理等系统间的协调和并串联;二是外部供应链,即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供需关系的搭建,即实施外部资源的控制和管理。

采购管理是对材料从供应商至企业组织内部移动的管理过程,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活动和最有价值环节之一。它既是企业内部供应链的起点,也是与外部供应链的连接点。供应链模式下对采购管理理念提出了变革性的要求:

1、采购活动的精细化。供应链模式下,不再凭经验采购和管理,各项采购管理工作的行为和操作都将通过引入具体严谨的衡量指标来予以指导和评价。例如在采购计划方面,有计划完成率、合格率、经济批量订货、即时采购率等指标。在库存管理上,有库存周转率、物料损耗率、准时交货率、安全库存、最低(最高)库存等。供应商管理方面有交货准确率、财务信誉度、质量

达标率等。都可以通过对这些指标值的计算分析与跟踪,来不断优化采购管理。最终使采购能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对象采购适当数量的物料,做到即时采购、即时供应、即时生产。

2、采购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这是供应链管理重要的理念。传统采购流程事后监督与控制占了采购部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但仍然收效甚微甚至可能会因质量问题对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而供应链模式在流程改造上,在采购实施前,设置了供应商开发、引进环节。把对供应商的筛选甄别放在了供应链的前端开展工作,变事后纠正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不合格供应商在早期已被淘汰,对企业的风险和危害可以降到最低。供应链管理要求采购流程开展清除不必要的步骤,简化非增值环节任务整合、流程自动化等优化和改造活动,在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上达到业务与智能交叉和融合,提高采购效率。流程优化还可以解决有效授权的问题,防止业务人员权力过大。

3、采购视角的扩大。供应链模式下,采购管理不仅局限于采购领域的工作,还赋予了采购管理新的内涵。即采购部门不仅仅只是采购部门的采购,而是企业整体的采购。采购的短期目标是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库存和周转时间,长期战略目标则是提高整理供应链的利润。采购不仅仅完成物料的提供,还需要站在计划、物流、制造、销售、财务、合同等多方位角度,审视采购所应该为内部和外部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即采购不能只追求片面的价格指标,还要追求匹配度、适用性等抽象指标,打破采购壁垒,提高采购参与度和透明度。供应链下强调的是采购价格的执行度与最优化,而并不盲目追求最低价格。

年底采购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篇3

基于供应链模式的采购管理工作探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降低采购成本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采购价值在利润中的贡献比重愈发突出,采购管理工作已经悄然演变成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有资料研究表明,在制造业中,材料综合成本每降低1%,利润可以上升3%甚至更高。采购不仅直接参与影响企业的销售利润,还可以通过提高资金周转率等间接提升企业的竞争度。因此,推动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不断变革与创新,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优点

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演练,有其自身的诸多优点,集中表现在:

1、计划、仓储、采购、质检、结算等部门分工明确,部门职责、制度经过不断摸索实践,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2、根据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和经营流转设置的采购流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业务人员上手,台账报表和数据清晰直观。

3、注重对价格的管理与控制,在价格管控上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

二、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

不论是分散采购还是集中采购,都是基于传统采购管理理念下的采购管理方式的选择,其设置的“纵向一体化”的工作流程来推动采购行为,因此,在实际业务过程中,一些先天不足难以在管理中回避,存在与当前经济形势不匹配的地方,已经逐渐显示出无法经济效率的实施采购管理的薄弱之处。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采购只注重价格。传统采购管理通常将大部分工作放在与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牵制上,对材料的质量、交货周期、履行风险等问题通常采取事后把关的方法加以控制,一旦后续某个环节产生影响,对企业的生产已然造成损失和不利局面。这种通常以价格作为供应商选择标准的做法,只应适用于短期特殊时期,从长远来看,难以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

2、采购质量控制成大难题。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下,企业方不主动参与供应商的货物质量控制工作,只是通过制订相关的验收制度、质量标准来进行检查验收。而供应商为了在招标中获得优势,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降低自己的成本,甚至有可能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结果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产品质量大打折扣而影响采购利益和后续的招标执行。

3、采购审批流程严谨但效率不高。各部门间工作配合不流畅。由于在采购各环节分属不同部门执行,各部门都专注于各自领域的工作重心,努力使自身工作达到最优,造成部门间边界明显,忽视了整体协调的联动性,极易出现本位主义。例如,采购部门为降低交货风险,会采取人为加大采购量、库存量的方式避免工作失误,但反而增加了资金占用和保管风险。计划部门注重计划的完整性、满足性而忽视了分期交货可带来的无形效益。生

产部门对材料质量和交期的过高不当要求,也会无形中增大了采购、物流成本。

4、供应商管理工作的缺失。这是传统采购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差别之一。传统采购管理把供应商作为外部因素和对立面予以对待。供应商宽进宽出,造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供应商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普遍缺少对企业的责任感。供应商管理工作的缺失,会造成两种局面:一是供应商选择标准不透明,无认证规范,素质良莠不齐,队伍极不稳定,极易滋生腐败的土壤。二是与供应商之间属短期合作形式,对企业支持度有限,当碰到企业效益起伏或资金短缺等局面时,采购难度亦大大增加。

5、采购组织建设的逐渐弱化。在中国,处于买方市场的很多企业,会不由自主的把采购视作是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工作,因而逐渐忽视了对采购队伍的建设和采购人员的培训教育,对采购人员的业务技能没有规范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然而现实情况是市场变化越来越大,采购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采购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如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材料技术的发展,企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与革新,采购信息在网络时代瞬息万变。采购组织的建设应尽快跟上这些因素的变化,采购人员的甄选录用也应尽快走上专业化道路。

6、信息化管理、定额消耗管理、采购综合成本管理等手段使用程度不高。大部分企业除了把手工操作改为电脑操作减轻工作量以外,对何为信息化管理还处于模糊不清的阶段,采购信息的传递也没能发挥出较大作用。而目前企业还只是重视直接采购成本(即采购价格)的管理,对采购的附加成本(隐形成本)则几乎不主动分析和控制。定额消耗管理作为对企业材料综合成本

分析的重要工具也不能发挥出作用,因而对采购物料的质量、利用率、适用性评价只能是片面的。

三、供应链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对采购管理的要求

马世华在《供应链管理》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围绕企业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讲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20xx年国标GB/T18354-20xx《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更新换代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或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它包括两部分结构:一是企业内部供应链,强调企业内部计划、采购、物流、制造、销售、财务、合同管理等系统间的协调和并串联;二是外部供应链,即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供需关系的搭建,即实施外部资源的控制和管理。

采购管理是对材料从供应商至企业组织内部移动的管理过程,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活动和最有价值环节之一。它既是企业内部供应链的起点,也是与外部供应链的连接点。供应链模式下对采购管理理念提出了变革性的要求:

1、采购活动的精细化。供应链模式下,不再凭经验采购和管理,各项采购管理工作的行为和操作都将通过引入具体严谨的衡量指标来予以指导和评价。例如在采购计划方面,有计划完成率、合格率、经济批量订货、即时采购率等指标。在库存管理上,有库存周转率、物料损耗率、准时交货率、安全库存、最低(最高)库存等。供应商管理方面有交货准确率、财务信誉度、质量

达标率等。都可以通过对这些指标值的`计算分析与跟踪,来不断优化采购管理。最终使采购能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对象采购适当数量的物料,做到即时采购、即时供应、即时生产。

2、采购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这是供应链管理重要的理念。传统采购流程事后监督与控制占了采购部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但仍然收效甚微甚至可能会因质量问题对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而供应链模式在流程改造上,在采购实施前,设置了供应商开发、引进环节。把对供应商的筛选甄别放在了供应链的前端开展工作,变事后纠正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不合格供应商在早期已被淘汰,对企业的风险和危害可以降到最低。供应链管理要求采购流程开展清除不必要的步骤,简化非增值环节任务整合、流程自动化等优化和改造活动,在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上达到业务与智能交叉和融合,提高采购效率。流程优化还可以解决有效授权的问题,防止业务人员权力过大。

3、采购视角的扩大。供应链模式下,采购管理不仅局限于采购领域的工作,还赋予了采购管理新的内涵。即采购部门不仅仅只是采购部门的采购,而是企业整体的采购。采购的短期目标是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库存和周转时间,长期战略目标则是提高整理供应链的利润。采购不仅仅完成物料的提供,还需要站在计划、物流、制造、销售、财务、合同等多方位角度,审视采购所应该为内部和外部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即采购不能只追求片面的价格指标,还要追求匹配度、适用性等抽象指标,打破采购壁垒,提高采购参与度和透明度。供应链下强调的是采购价格的执行度与最优化,而并不盲目追求最低价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