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林下经济调查报告最新3篇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总结 篇1

羊寨镇人民政府

我们羊寨镇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与古黄河之间,古黄河滩地有30华里长2万多亩堆堤,地面增高在10米以上,平均堆宽1.5-5.5km。经过历任党委、政府努力,初步构筑了30华里长“南果北林”绿色通道,其中果品面积5000亩、意杨林7000多亩。近年来,围绕“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发生态财”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利用堆滩林地资源,加快林、种、养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实施多元投入,全力打造林下三大基地,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业综合发展水平。

一是全力打造特经基地,做活林经复合文章。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搞活林下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头戏来抓,充分挖掘和利用堆堤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疏松质地的沙壤土资源,对王山、外口等村的堆堤林地实行公开招标,吸引了射阳县洋马镇沈洪俊等4户药农承包了千亩林地,开发种植了杭白菊、玄参、丹参、白术、瓜篓等中药材,带动本地农户20多户,发展林下套种中药材面积达到2000亩,产值达900多万元,药农年均增收10万多元。通过大户的示范带动,群众看到林下经济的效益,他们跑周边,学经验,传技术,先后发展了林下长紫花生、林下种植紫薯、林下种植生姜等10多个特经作物,总面积达到500亩。

二是全力打造生态基地,做活林下养殖文章。在古黄河 1 流域建设畜禽产业带,是我镇堆堤群众又一致富途径。通过引导群众推动林地流转,鼓励大户重点发展鸡禽、肉羊、生猪等规模养殖,逐步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群众走以林养牧、以牧促林的致富路子。外口村利用连片林地,坚持农户林木所有权不变,有偿流转林地使用权,先后成立了“外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翔羽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养殖,存栏规模达到30万只,在全市叫响了林间养禽品牌,我们总结推广了外口林下养禽的成功经验,引导带动群众走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示范带动周边60多户群众发展林下家禽养殖,全镇年出栏草鸡45万只,“金沙滩”林下草鸡蛋倍受周边四县十乡顾客亲睐。针对发酵床生态养猪夏季床体温度过高的缺点,选择了地势较高的单家港林地,新建了桃花源生态猪养殖园区;在于集、苏水、永昌、阜羊、福海等村沿调度河林地建起禽舍,一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放养水禽,另一方面在林下间种牧草和低杆农作物进行喂养,以养殖四季鹅、鹦桃谷鸭、麻鸭为主。目前,全镇共发展林间养殖大户110多户,年饲养畜禽达70万只,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000多万元。

三是全力打造旅游基地,做活林下观光文章。围绕争创aaa级旅游示范点目标,我们按照高起点规划集“农家游园、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蓝图,进一步挖掘黄河故道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侧重加快设施葡萄园、桃花源生态园、果林果品自摘园、单家港桃园、单家港现代农业生态园等林下生态观光景点建设。通过认真规划,将镇域黄河故 道景区、林下养殖、高效农业、红色旅游等景区串联起来,初步形成规模效应,果林300亩设施连栋大棚葡萄园、500亩果品自摘园和外口30万羽林下养禽基地,每逢节假日,本地及周边游客纷至踏来,人们摘了苹果、买了林间草鸡蛋、欣赏了垂钓乐趣,收到了游客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相得益彰的效果。近期,我们又招引了本地客商投资3000多万元,利用黄河故道自然资源新建外口生态休闲中心和蔬菜生态园,力争进一步做活林下生态观光旅游文章。

在全力打造林下特经、林下养殖、林下观光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突出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宣传,有力启动。根据我镇林地资源丰富的实际,着重从沿线的果林、单家港、外口、流泉、孟滩等村,组织沿线相关村的专业种养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通过产品的热销和养殖户的现身说法,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信心和决心,为林下养殖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发展基础。二是强化措施,全力保障。积极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林下产业发展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镇拿出专项扶持资金,专门用于相关林间养殖基地的水、电、路、安全等多方面的配套扶持。同时针对林地所有权群众,通过补贴承包金的方式,既保证了群众的利益,又保证了养殖户能利用到所需的林地。三是强化服务,合力推动。镇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农副业、财政、农电、水务、经管、兽医站等部门以及各相关村(居)书记参与,坚持服务为主导,全面解决种养户从林地流转、项目实施等各环节 3 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实现服务无空隙,要求镇兽医站与各养殖户签订协议,强化养殖户的圈舍建设的指导与各阶段的防疫、监控,确保林下养殖健康、快速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紧乘这次大会的东风,在不折不扣完成县下达我镇2012年造林绿化任务的同时,进一步造浓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氛围,通过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创新模式,释放潜能,为盘强壮大我镇林下经济大蛋糕,不断扩展农民增收致富新空间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篇2

5月中旬,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市农办会同市农林局、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在去年年底调查10个乡镇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另外10乡镇街道和37个不同区域、不同集体经济实力和不同发展模式的行政村,采取听、问、看、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逐个进行实地摸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调查情况来看,广大干部群众能积极探索发展路子,推陈出新,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从调查情况看,近五年来,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苦苦扮演着“一级政府”的角色。

1、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人干事”的重要保障。从我国目前现行的行政体制来看,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不在政府地财政预算之内,无固定的运作经费来源。从调查情况来看,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主要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对确保村里工作人员思想稳定、提高工作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安全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钱办事”的重要来源。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合作医疗和各类创建等项目,虽然上级有部份的配套资金,但杯水车薪,还要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开支,确保了村级组织的运作和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3、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税费改革后,农户农业生产支出越来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费用,但进行必要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必须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万元左右,从而保证了农业的稳定生产。

4、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如xx村、xx村等集体经济强村,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明显高于市平均水平。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

从20xx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看(共列入xx个村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xx万元,与20xx年的xx万元相比,增长xx%;所有者权益xx万元,比20xx年的xx万元相比,增长xx%,扭转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下降的局面。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xxxx万元;当年收入(含土地征用补偿)按村组分,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全市当年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个,占村总数的33.81%,比2004年多1个,连续二年出现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减少的现象。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①村级经营收入9267万元,占总收入的43.22%;

②发包及上交收入3791万元,占17.68%;

③村投资收益445万元,占2.08%;

④其他经济收入7937万元,占37.02%。另外,各级的补助收入7250万元,未计入总收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集体经济总体上体现出北强南弱、近郊村优于远郊村、平原优于山区的特点。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比较突出。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如,xx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含土地征用费)达1588余万元,而xx村、xxx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元。

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20xx年各种财政配套补助xx万元,村社均xx万元,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甚至出现了大部分村所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当年实际收入相差甚远的虚假情况。

4、钢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级组织不堪重负。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设施、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各项创建活动等方面的钢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级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集体经济本身薄弱的村级组织来说,实在难释重负。另外,部份农民群众集体意识不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拖欠、拒交应交费用的现象滋生,无疑又给村级组织增添了不该有的负担。

5、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村级组织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关的物权回报。如,在农村饮用水、电网改造等方面的费用,都要由村级组织负担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后,物权和收益由水、电等相关部门所有,无形之中使村级资产化为乌有。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总结 篇3

林下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循环经济,能够将森林与土地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兴办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最终实现,投资少、回报快、潜力大的生态资源平衡与共享。但是在真正实现林下经济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现实性困境,发展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林下经济进行阐释。

关键词:林下经济 发展意义 制约因素 发展对策 正文: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1、使林场的得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森林中的林下空间是非常丰富的,用其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可以在最低成本下实现最大程度的森林产出,使林场从传统的单一经营实现资源综合化的转变,从而帮助林场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极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单纯依靠农作物的产量来提高林区农民的收入,其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发展林下经济,将从前闲置浪费的空间利用起来,不需要额外的投入,就可以为农民打造多一条的创收之路。

3、加快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化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将周边各个行业纳入到统一的产业链当中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各个行业的实效推动。农产品的加工、运输、物流、服务、开发等等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人力资源向经济资源最大效益的转化。而当地的居民在工作中也会提升素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二、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

1、林菌模式

当地森林的空气湿度比较大、氧气量充足、昼夜温差小、光照时间短强度低的话,则适宜发展这种模式。森林的下部空间可以种植各种食用菌,从而实现种植、供给、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

2、林禽模式

森林面积较小,植物年龄尚幼,空气流通性好、光照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大力发展针对家禽的养殖业,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害虫对于幼林的侵害,而家禽的粪便可以直接成为林木的肥料,二者互相促进,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成本都控制在了最低,实实在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林草模式

人工干预森林种植,使森林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能够提高森林地表温度,降低森林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土质,提高林木产出。

4、林花模式

针对鲜花市场的巨大潜力,选择森林中的有效空间,进行花卉种植,既可以满足市场要求,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形成风景资源,开展林花旅游观光。

5、林药模式

同样是要选择适宜的森林,进行药材种植,相对来说,中药的种植效益较高,使用的土地资源环境限制较少,林木和药材的协调与平衡更容易达到,农民收入的提高更加明显。

除了上述五种模式之外,林下空间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或观赏性植物也是可以的,有些地区还因为大力发展种植业,最后走上了绿色工业的道路——旅游业。

三、发展林下经济的现实困境

1、农民的土地生产意识低下,思想包袱比较重

我们常说小农意识,这在当代的农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几千年来,农民已经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只要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就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这种没有约束、不需协作的生产方式在意识上给予农民安全感。小农意识的形成不单单是农民个体的原因,和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实行的农民政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传统的耕种意识也在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再加上,无法形成规模的种植、交通不便利、农作物成本与收益的负相关,新兴的经济模式使得农民在保守的意识下,又增加了对未来的诸多恐慌,思想包袱愈加沉重而不敢前行。

2、林地换手率低,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

林地换手率就是我们所说的林地流转,指的是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林地流转的前提是林地确权,但是大部分的农民都将土地视作生存的根本,只有在自己手里经营才实在。因此,这就造成了实际上的缺乏统一管理,土地的规范化与合法化使用基本上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也就变得无从谈起,无法实现规模效益,严重阻碍了农户投资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3、林权缺乏资金支持、政策扶持

林下经济要想发展,仅仅依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必须紧跟到位。但是和林权经济体系相适应的资金扶持政策几乎没有。林木的使用权、所有权、抵押权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政策去实施,盘活这些林木资源,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林农贷款的难题。有一些农民并是不对林下经济不感兴趣,但是申请的手续繁琐,成本较高,经常会出现抵押贷款不到位或是到位的额度非常小的情况,久而久之,热情与积极性被打压,被动放弃了林下经济。

2、生产销售两张皮,市场动[]态与农民受益不相适应

发展林下经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就比较高,而自然条件又直接决定着产品产量,产品产量有关系到当年甚至未来两三年的市场价格,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谷贱伤农”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经济规律。农民对于生产种植是行家里手,但是对于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显然是门外汉,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指导、政府又没有相对倾斜的保护性政策的话,让农民在未来市场收益不可预期的情况下,先期投入巨额资金,几乎直接就会造成农民的信心不足,而将林下经济搁置不前。

四、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

1、政府提高宣传力度,林改配套政策落到实处

林下经济要想大力发展,首要完成的是林改工作,作为先期工作,林改工作第一步是林地确权,而完善有力的配套政策会将林业产能激活。为此,政府相关组织机构,特别是林业部门要结合当地特点尽快制定林改配套政策,并将政策宣传到位,让群众认识到政策的实际内涵,大胆解放思想、开拓眼界,从有积极意向的农户开始,逐步做好林下经济开展的工作。

2、简化申请手续,提高融资效率

各级各地银行应该严格积极地履行国家政策,在严格执行贷款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一方面放宽贷款的用途,另一方面在额度和期限上都作出相对宽松的调整,采取财政贴息和降低利率等多种优惠方式,通过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的自由组合,采取灵活信贷的管理模式,逐步拓宽融资渠道,满足林企、林农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3、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做好科学指导工作 各地的林业站联合下属科技部门,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医药等部门的技术力量,成立专业的技术服务队,深入林地农家开展技术服务,进行技术培训,实地解决群众发展林下经济随时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选出技术骨干和示范大户,带领农户集体创业、集体提高。

4、培养林下经济示范户,实现规模化经营

政府部门要将成功的、优秀的案例宣传到农户身边,同时划拨专项资金扶持培育林下经济示范户,政府要大力宣传“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种植户、养殖户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尽早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

5、成立多种形式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

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林农和相关利益体根据自愿的原则,把取得经营权的林地和拥有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按照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组织起来,从而提高集约化的经营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加成员的实际收入,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实现创收增收。我国林业民间合作组织主也要帮助林下经济实现规模化经营。

6、强化服务意识,共同推进发展

就像上文所说,林下经济要想发展起来,需要所有相关部门一起努力,通力合作。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资源的整合、技术的创新,由当地的科学技术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专业的种植养殖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县政府要加快林地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派专员进行市场调研,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做好市场服务,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进程,促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结语:林下经济作为一项新型的生态经济,是实现平面林业向立体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因此,各个相关部门一定要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灵活组织,力求使林下经济成为农民们实实在在的“金元宝”。参考文献

[1]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02)[2]另青艳,何亮,周志翔,蔡绍平。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01)[3]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03)[4]曹玉昆,雷礼纲,张瑾瑾。我国林下经济集约经营现状及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14(06)[5]扈婕。林下经济的发展策略探讨[j].绿色科技。2016(1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