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调查报告【优秀4篇】

想要了解一些情况或事件时,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最后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写进调查报告。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家乡文化调查报告【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篇1

【关键词】怀化市;城乡中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对比

0 前言

中学生是未来栋梁,其生理、心理等健康问题应值得我们广泛关注。这一阶段,中学生极易出现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及易导致各种伤害行为等危害健康行为,健康危险行为的出现,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不仅影响目前的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的生活及健康均造成不良后果。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不健康减肥行为的比较

为减肥或控制体重而控制某类食物的摄入量有21.76%的学生在过去30天里曾有该减肥行为,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分别为24.49%和19.19%;男生随着年级增长,报告率小幅下降;女生则相反,高中阶段显著高于初中。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城乡存在差异性。为减肥或控制体重而故意把食物吐出来有3.98%的学生曾有该减肥行为,学生节食减肥行为的报告率2.81%;未经医生的指导并擅自吃减肥药的报告率1.56%。

从怀化市城乡中学生减肥行为的比较分析,可得知:在不健康减肥行为中,城市学生均高于农村学生。对怀化市中学生对自身体重是否满意时,81.5%的学生满意自己的体重,此次的调查结果重要是由于怀化市地处南方并在洞庭湖水域附近,人的身理特征本身就比较小巧加之中学生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中,造成肥胖的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较小,中学生因肥胖问题减肥的行为的发生率较低,导致城乡之间的中学生在各种不健康的减肥行为中不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怀化市中学在不健康的减肥方式的报告率与全国[1]、福建[2]调查的结果相比均要高。因此,对中学生的不健康减肥行为应引起家长及老师的高度重视,不健康的减肥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严重影响学生生长发育,学校和家长应教导学生切勿盲目减肥,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因自身肥胖问题采取的利于身心健康的减肥方式。

1.2 缺乏睡眠情况的比较

大量资料表明,中学生平均每天最佳的睡眠时长为8-10小时[3],据调查显示,怀化市大部分城乡中学生睡眠时间存在不足。时间在6小时以下的占15.61%其中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分别为14.28%和11.88,属于严重的睡眠不足;在高于6小时低于8小时睡眠时间的报告率中,6-7小时和7-8小时的报告率分别为21.40%和21.96%,此时间段的睡眠属于睡眠不足,会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拥有良好睡眠时间所占比例的学生是32.37%,即睡眠时间在8-9小时左右,12.48%的学生的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在怀化市55.57%的中学生存在睡眠不足,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均低于8小时;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报告率在城乡、性别和学段之间存在差异:农村学生低于城市学生、男生低于女生、初中生低于高中生。由此可知,总体上城市学生的睡眠活动少于农村学生、女生的睡眠时间要少于男生、高中生少于初中生。造成城乡之间的差异主要由于城市学生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班,学习压力大过农村的学生,他们只须做好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通过对怀化市城市和农村中学生睡眠情况的调查并比较表明:城乡之间存在性别差异、学段差异;睡眠时间7-8小时的报告率城市的男生要高于农村的男生,农村男生拥有良好的睡眠时间及作息习惯,城市的男生在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以上的报告率要高于农村的男生,女生之间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的报告率城市女生均高于农村女生,具体而言,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或超过9小时的女生报告率城市要高于农村;不同学段而言,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要低于高中生,城乡之间初中生在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的报告率城市要明显高于农村,而高中生在睡眠时间是否充足或者过多的报告率中均不存在差异性。

充足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保证,通过对怀化市中学生睡眠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地中学生在不同学段的睡眠时间与杭州市调查的结果[4]类似,缺乏睡眠时间的报告率高中生要高于初中生,高中生因高考学习压力过大,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没有充足的睡眠。对于中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家长和学校应当引起重视,因为睡眠不充足极易造成学生精神恍惚,不利于学习及日常生活,即使学习压力过大,也要适当的休息,应当合理的分配学习之间和休息时间,对于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和家长应当高度注意起来,促进中学生良好的健康成长,并为以后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孩子的作息时间表应科学化的合理安排。

2 结束语

怀化市城乡中学生在不良生活习惯行为的比较中,在不健康减肥行为的发生率比较中,城乡存在差异性且城市中学生高于农村中学生;在缺乏睡眠危险行为中,岳阳市城乡中学生55.97%每天少于8小时的睡眠时间。城乡之间存在差异性,城市高于农村。在不同学段之间,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学校应针对主要不良生活习惯行为的种类、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监督。

参考文献

[1]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2]苏玲。福建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福建:福建医科大学,2008,11.

[3]中国健康网[OL]/com.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篇2

疫情报告与调查方法

2007年3月临沂市发生手足口病流行,共发生6138例,出现因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病例,引起了卫生部及各级政府的重视。疫情波及位于临沂市西部的费县,致使我县首次发生较大规模手足口病流行。在流行期间我县动员乡村干部、乡村医生、托幼教师等对全县所有5岁以下儿童进行摸底登记,每天巡回访查,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发现发热、皮疹的7岁以下儿童均转至定点医院费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县卫生防疫站及时派专业人员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卫生处理, 认真详细调查询问并填写调查表,发放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及病家预防控制意见书,对各地报告的我县每个病例安排所属乡镇进行疫点卫生处理,将疫点处理通知书发给乡镇政府;针对一村1周内发生3例以上的由县卫生防疫站进行调查处理,并下发传染病预防控制意见书,处理结束后按时上报疫点处理小结。

结 果

发病率:自2007年5月14日发现首例手足口病病例来,全年共报告179例,无死亡,发病率19.14/10万。病例分布于全县18个乡镇150个行政村。

时间分布:5月14日由临沂市胸科医院报告的首例手足口病病例,至5月31日报告92例,6月份报告27例,7月份报告34例,8月份报告11例,9月份报告5例,10月份报告3例,11月份报告4例,12月份报告3例,分别占报告总例数的51.40%、15.09%、19.00%、6.15%、2.80%、1.68%、2.24%、1.68%。5月份手足口病疫情,自5月14日开始出现病例,5月19日发病最多(16例),占5月份报告病例数的17.39%,以后每日逐渐降低;全年5~7月份最多,报告153例,占报告病例数的85.48%,以后每月呈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费县手足口病按时间分布示意图

地区分布:疫情波及全县18个乡镇150个行政村,没有出现一村2例以上病例,报告病例前4位的乡镇是费城镇(43例),梁邱镇(19例),汪沟镇(13例),方城镇(11例),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4.03%、10.62%、7.27%、6.15%,以上4个乡镇占全县报告病例总数的48.05%。发病率占前4位的是费城镇(36.45/10万)、芍药山乡(31.65/10万)、大田庄乡(28.07/10万)、方城镇(25.83/10万)。

人群分布:①性别:179例中,男123例,女56例,男女之比2.20:1。②年龄:5个月龄~27岁,以5岁及以下年龄组为主,报告168例,占报告病例数的93.85%。其中0~岁组16例、1~岁组40例、2~岁组50例、3~岁组35例、4~岁组14例、5~岁组13例,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8.94%、22.35%、27.94%、19.56%、7.83%、7.27%。③职业分布:散居儿童123例(68.72%),幼托儿童48例(26.82%),学生7例(3.91%),教师1例(0.56%)。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篇3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家乡春节文化习俗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1一、前言:了解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称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别称是过年。在过去的。传说里,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像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二、内容: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题写桃符”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和窗花。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也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后来,造纸术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习俗。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祭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饺子形似“元宝”,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炮竹,即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如果非要扫,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才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年初二,媳妇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时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再回家探亲。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请。

年初三,呆一天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年初四,接神迟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纸、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赶穷无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有观灯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三、结尾:春节的意义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在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祈求丰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2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3五千年云卷云舒,五千年斗转星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蕴藏着许多“举世宏伟”民俗文化,春节民俗无疑成为这里面的大话题。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进我的家乡——礼县,去探个究竟。

进入腊月,我们这里的老老少少就开始期盼着新年的到来。大部分家庭里边都喂着肉猪,大概腊月初八前后就要杀掉它,作为新年即将到来的一个重头戏。说到这,我们还流传着一句童谣活着叫它小曲吧!“腊月八,眼瞧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呢!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啃娃娃……”因此大多有条件的家庭在三、四月份都要到集市上去买头小猪崽来喂,到了年底杀了让其来扮演这出重头戏。

过上半月,小年也差不多就到了。在这期间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呢!诸如收拾屋子、给孩子买新衣服等等。小年的晚上我们这要送灶王爷的,还有一个俗称是说灶王爷要上天呢。反正这些老祖宗手里的东西我暂时是搞不太清楚了。今天家长会在集市上买来灶糖,晚上烧香点蜡的时候给灶王爷献。过不了会儿,小孩子们就会争先去取下来自己吃。这样小年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随着年味的越来越浓,人们也越来越忙了。三十的一天就忙着写春联、贴春联。到了晚上,毫无疑问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吃,据说会在饺子里面包上面额不等的硬币,如果某个人吃到它的话,以示来年的好兆头;所以吃饺子的时候全家人会非常的热闹。年夜饭吃完后,妇女就收拾厨房,男子去烧香点蜡,开始“接先人”,具体怎么回事,我了解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之后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畅谈心声。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注重起精神文明了,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象征。

经过漫长的一月的“折腾”,新年也就随之到来了,大年初一早上家里的妻子和女儿会一块做一顿丰盛的大餐以示来年的好运势,吃完之后就是非常热闹的迎喜神了,鞭炮声、台鼓声,各种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一应俱全表演起来,可热闹了。但是这里问题着实不少,有不少人把这样的习俗早已抛之脑后了,搞不懂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许是因为他们太现实,不在乎这些表面上华而不实的东西?即便是如此,他们只顾着“掰长城”,也就是打麻将,虽然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但是他们不会顾那么多,靠那些东西去赚钱?这样可以吗?赢了的。人又能怎么样!说着说着就远了,不过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初一完了之后,和平常时间就没什么区别了,拿什么来拯救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民俗呢?

过了几天,大概初八开始到十三,大伙就开始准备春节的另一重头戏了,即社火活动。由指定的一届社火会成员四人来操办,全民参与,用四五天的时间来糊龙、船、毛驴、狮子、牛娃,还有装身子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十三晚上八点左右开始演出,共演三个晚上,顺序依次是狂龙、秧歌、花棍、牛娃、毛驴、狮子、耍拳、渡船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村的这一系列装扮都是人工制作的,一代代相传,少说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吧,这应当是一大特色。每年外村的人前来观看的人也不少,颇受邻村的欢迎。以前我小的时候,就这么十几项活动也能进行两个多小时,

但近几年只进行一个小时多一点,也说不清什么原因,就我个人觉得原因有这么几点:

1、老一辈演员现在岁数也大了,大多都已退休,或不愿意再去演,把它淡化了,新的演员缺乏演技,无经验,演出时间缩短;

2、人员的流失,大多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返乡,还有儿童进城求学,上课时间太早而无法去出演;

3、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淡化社火活动,这包括村干部,社火会成员的不重视;

4、资金收集困难等等。至此,社火活动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这个在全国各地都算是一项重要的春节民俗了,其具体情况想必大家也都熟悉的,我也就在这里不多废话了!我们这里的春节民俗活动也就这么个情况,说了这么多你有没觉得大这另你小有震撼呢?!

作为当代大学生,并且身为历史(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深感背负重任之大!看到我们民俗当中的好多东西流失了,我想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现在的人对精神文明的东西重视不够,政府给保护这些民俗文化的投资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民间无力支付保存和发展它的费用。因此应加大政府对它的投入力度。当然民间人们也应从思想上根除对民俗的不重视,这样的话,我们民间宝贵的精神财富才不会就这样散失。对我们当地的民俗遗产重塑当初的雄姿我还是挺有信心的,我个人对今年我们村的民俗活动也贡献出了微薄的力量,相信我们民间的这些精神财富在政府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发展的更加辉煌!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4调查地点:甘肃省武威市

调查对象: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调查人:______

调查方式: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

调查目的: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说起家乡民勤春节习俗应该从腊八说起,农历十二初八,民俗称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主要是吃腊八粥素食,民勤传统的腊八粥用米、豆、麦、青稞等五谷(或粮食、大豆、黄米、玉米、扁豆)和宽面条熬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欢欢喜喜,团团员员享用五谷杂粮的腊八饭。“腊八饭”用的水,须是凌晨的井水。因此,农村有抢“金马驹”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谓得到“金马驹”,就要发财。所以这天妇女争先恐后的早起抢“金马驹”。饭也是天未亮吃罢为好。俗语说“腊八饭,黑洞洞,田苗长得黑沉沉。”预示庄稼茂盛、丰收。此俗现仍流行。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爷”,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说从此揭开春节序幕。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约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馍,大概有点点那么大小,献到灶台即可,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过年有着蜜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天上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灯火通明,迎来诸神一起过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说说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货”、蒸馒头、炸“馍馍”。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自己的乡里或镇里,有的还去民勤县城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民勤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馍馍”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馍馍”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接下来当然要说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的前夜腊月三十。现在多称为“年三十”、“除夕”,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当然“除夕之义就是旧岁至此夕而除,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这天也是我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人们在中午便开始在大门、街门、房门上贴大红对联,门楣上挂门头子(彩色纸刻花纹的装饰品)和黄钱(黄纸上刻的花纹)。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锅里煮上饺子,用碗端上,拿上纸钱去庄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烧纸钱,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让祖先们来家中过年。太阳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画像等)点烛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妇女在过年期间,不能进堂屋)都衣帽齐整,上香焚表鸣磬。祖先牌位前要献上食品供物。接下来是装仓。所谓装仓,是把猪肉(猪头最好)羊肉(过去的阔气人家还有鸡鸭鱼肉)煮熟了,每人捞上一碗,吃得尽饱,孩子们往往吃得很高兴。仓装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说故事,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纸牌,兴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种说法“除夕”是熬寿的时间,谁休息得最迟,谁的寿命也就越长,年轻人可是冲这一点也要玩个天大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守岁,即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春怀着希冀,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的精力充沛。俗称“熬寿”。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点左右,男女老少更换新衣,继则端上盘供,长辈们就准备燎天蓬的东西,当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农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头朝哪边,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烧纸、香、祭祀物品,出户迎接喜神,按“历书”所指喜神方向献盘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从火上跳来跳去,嘴里喊着“东去东赢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此即所谓“燎天蓬”。归来,开始吃饺子、拜年,先由小辈依次“磕头”递拜家长,进茶奉酒。然后,出拜亲族、邻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摆着油馃、馓儿和酒菜招待。晚辈给长辈磕拜后,长辈为了表示诚意和关怀,要给小辈压岁钱。这一天,人人见面都要问“过年好!”,平辈相遇,拱手致贺。拜年完了,他们有的弹唱,有的玩牌打麻将,整天都沉浸在欢快的情绪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为民勤一种乡俗,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贺春节快乐。没娶过媳妇的必须到舅父母家去,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错过这一天。

初三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礼拜,并把门楣上、仓子上、箱柜上挂的黄钱一律扯下来焚化,叫做“化钱”。意谓先祖来家过年,现在欢送他们回去。紧接着就是“打醋炭”,是在每个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炉中烧上一块石头,备好一碗带油花的陈醋,打醋台者手端一个大木勺,勺里放着烧红的石头,同时在石头上浇醋,醋遇上石头,就有浓烟般的热气冒起来,弥散整个房间,发出一种酸喷喷的异香。打醋台的人走向各个房间,各个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头倒在大门外,据说这些东西驱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灾祸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台的人前脚走,后面的人就跟着把房间、院落打扫一遍,三天的过年就算基本上结束了。

接下来从正月初四各乡镇排练的秧歌队、社火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楼院、政府机关之间,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调在文化广场倾情演出,开着三轮车、小汽车的农村居民进城看戏、看社火成了新时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元宵节气氛。龙年元宵佳节准备得非常充分,氛围营造得格外热闹。由县城东小十字从南向北穿过文化广场步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龙年大吉”的拱形彩门,彩门内一幅巨型的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祈祷人们万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龙壁富丽堂皇地矗立着。其次,依次摆放的是“瓜果飘香”长廊、“蟠龙柱”、“龙王治水”、“劲牛”、“花团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两侧对称布臵“金钱树”、“苹果树”等各种花树。整体犹如传统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厢房式对称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挥下的两条巨龙正欢快地玩耍“二龙戏珠”游戏。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也是我国一个普遍的传统节日,在民勤县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吃元宵、闹社火、放烟花、观灯、猜灯谜、荡千米等,展现出民勤人民团结奋进、平安和谐、率先发展的时代风采,演奏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上下一心的和谐音符与篇章中结束一年一岁的春节。

调查心得:

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5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农村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年青一代受到世界综合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与兴趣等方面出现“西化”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所淡化。春节期间,我对家乡农村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适当的调查,分享给同学们,借此激发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

下面向大家汇报关于春节习俗的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一、春联

走访和观察了几十户人家,认真查看和欣赏了各种对联,现将我的分析汇报给大家。

1、春联的格式

正门对联:贴在门堂中,纸张较宽大,字数一般4-5个大字,少数铁门有7个大字的。

门旁对联:贴于门两旁,一般木门旁较窄,多数是7个小字对联,也有9个小字对联。有些人家是大铁门,则是7-9个大字对联。

门头横联:贴于门堂上方,多数情况下木门才有,字数讲究为偶数,字数一般是10个字,通常是由一副完整对联构成的,

“四个字”:贴于门头正上方,特大字,反应主人的吉祥心意。常见为“紫气东来”、“飞熊镇第”、“耕读传家”等。

“福”字:正门的最上方通常贴一个“福”字。有的正贴,也有倒贴的。倒贴寓意“福到”。

柱联:贴于各种柱子上,大字对联,通常7-9个字。

迎喜条:通常贴在家门口的树上,如“迎喜接福”、“四季平安”、“四方来财”等

2、春联的内容

正门对联的内容多半都是积极、乐观、祥和、祝福等等美好的。

祈愿类的,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言志类的,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祝寿类的,如“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

歌颂类的,如“国梦圆时家梦好,政风畅处世风清”

写景类的,如“几行绿柳门户晓,一树红梅万户春”

行业类的,如“联通千里全家福,信达万户百姓欢“

励志类的,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3、春联的材质与种类

(1)地方工艺的红纸人工书写:比如,我爷爷就喜欢买当地叫“凤凰特红”红纸,在白纸上涂上红色涂料,越晒越红。用碳素墨水书写对联,即使一年过去了,还是黑字黑的发亮,红纸则鲜红如新。

(2)印刷版:就是在一般的红纸上印刷黑色字迹的对联,这种对联开始好看,时间长了就会裉色发白。

(3)烫金版:也属于印刷的一种,在红纸上印刷烫金字对联,金光闪闪,很好看,但阳光晒的时间长了,字就会掉下脱落。

很多年青人不太讲究,喜欢买印刷版对联,方便省事。但是年龄大一些的人喜欢买好红纸,请人到家写对联或订购手写的对联。其实,后者赋有传统文化气息,值得推崇。

4、贴春联

(1)时间

贴春联通常时间是除夕当天的上午,贴好春联就等着吃午饭了。但也有提前一天、二天贴春联的。大人们说,民间有习俗,穷人家过年就是“年关”,但只要贴上春联,债主见到了就不会上门要债了。

(2)程序

“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之前,通常要上一年的旧春联撕掉,把门清理干净。

农村一般会先“打”好“浆糊”,然后裁好对联,做好准备。先在门上相应部位涂上浆糊,然后把对联拉直,轻轻贴上去,稍微调整后,用抹布压平即可。有时候要借助椅子、凳子和梯子才行。

贴对联也讲究文化,传统文化要求左边为上联,右边为下联,而上下联的判断依据是平仄声,需要了解对联知识并拼音基础好。如果家里人没有文化,你从他家的春联贴法就可以看出来。

5、特殊的孝联

对于家中有人去世的家庭,很多人家会贴1-3年的孝联,以示对亲人的沉痛悼念。

二、烟花爆竹

在传统的习俗中,春节放烟花爆竹是不可缺少的,硫磺硝烟味总是和春节的气息紧密整合在一起。人们总是以为烟花爆竹放的越响亮,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网络查询可知:放爆竹是为驱逐一个叫“年”的吃人怪物,以确保民众平安,进而演化为一种祈福平安的民间习俗。

1、燃放时间

(1)过小年,腊月二十三的晚上,目的是为了送灶神回娘家(天堂)。民以食为天,期盼灶神能“上天说好话,下地保平安”。

(2)除夕年夜饭时。过去,年夜饭是在晚上,如今“抢过年”,不少人家上午没到十点就吃饭了。

(3)除夕半夜12:00时。“爆竹一声除旧岁”,守夜结束时,爆竹声震天,接“灶神”回家,迎接新年的到来。

(4)正月初一的早晨,俗称“开门炮”。民众很讲究“开门炮”,希望一次呵成,预示新的`一年中一切顺利!

(5)正月初三早上“送年”。过去,表示节日完成,需要开始下地干活了。

2、烟花爆竹的种类

(1)礼炮型烟花:观赏性强,冲击力大,安全性要求高,燃放需要在空旷地带,当然价格也是较贵的。据说是近十多年才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往往燃放的既多又“豪”!

(2)鞭炮:有普通鞭炮与闪光炮(如“遍地红”)两种,前者是传统简装鞭炮,价格较便宜,后者是精包装、安全性好的鞭炮,价格较贵。鞭炮燃放起来持续响亮,预示顺当,是春节必不可少的。

(3)手持烟花:通常是儿童们手持燃放的观赏、娱乐型烟花。我小时候就喜欢缠着父母买这种烟花玩。

3、反思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即使在乡下不限放烟花爆竹,相对于往年,燃放的数量已经有所减少。以往,除夕及正月初一,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和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硝烟味道,让人咳嗽不已,简直令人窒息,呼吸困难!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还在小学,爷爷奶奶要求爸爸过年也要放烟花。后来,经过爸爸、妈妈和我的建议和反复劝说,爷爷奶奶就再也不要求燃放烟花。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在老家爷爷奶奶准备好过年的鞭炮,爸爸在单位和小区里再也没有燃放过任何烟花或炮竹。作为老师,爸爸每到春节都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他确实以身作则做到了。

烟花易冷。不管烟花爆竹多美,过多地燃放的确对环境空气产生了污染,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听在曾经在上海过春节的大舅说,上海过春节非常安静,根本没有一点儿鞭炮声,但大街上的年味也很浓厚。或许,我们也要改变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与发展,对烟花爆竹进行必要的控制。

三、走亲访友喜酒忙

1、走亲访友是春节最热闹的事情。

现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亲人打工在外,春节成为亲戚之间互动的主要时期。一般地,走亲访友都会带点礼品。礼品多数为酒类、乳制品,也有其他的,如香烟、保健品、糖果或玩具等。到家后,主人会招呼大家先围在火盆周围,端出各种糖果零食,泡上家中最好的茶水,一起拉起家常。

一般地,血缘关系近、平时关系好的亲朋好友会留下来一起吃饭,仿佛不吃饭是对主人的不尊敬。老年人特别希望亲戚朋友在家里多热闹一段时间,所以有不少亲友会选择聊天、喝酒、打牌,把热闹的气氛搞的浓厚,主人会很开心,事后也会津津乐道。

2、喜酒扎堆礼金重

因为平时在外工作的人多,乡村多半是妇孺儿童和老人,所以很多人把喜酒安排在春节期间,比如结婚、乔迁,甚至还有把孩子周岁喜酒提前或推后到春节期间,图的是亲戚朋友都能到场,热闹一些。这些扎堆的喜酒无形中使得春节变得更加匆忙,甚至会遇到一天要喝2-5家喜酒的情况。

3、反思与新气象

走亲访友带礼品导致浪费较大,虽然有的家庭可以把A带来的礼品转送给B,而B又流转给C,但最终家家都会留下一类酒品和乳制品等,而今礼品动辄几百元,导致每个家庭花销很大。但实际中,很多家庭一年也喝不了几瓶酒,礼品往往过期了也用不掉,浪费惊人。

喜酒扎堆使得很多人春节礼金花销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礼金越来越重,由于崇尚礼尚往来,礼金的攀比导致的经济压力也不小。

然而,春节也出现了新气象。

(1)有不少家族统一意见,春节往来不再带礼品,彼此之间见面聊天、喝酒、打牌,图个热闹,就非常不错。

(2)也有一些家族搞AA制新团拜,把家族的亲人约到酒店,一起见面吃饭、聊天、娱乐,不要天天张家李家到处跑,效果也是很好的。

(3)也有家族轮流到访。今年一起到A家、B家,明年一起到C家、D家,等等。这样很多家庭可以解放出来,主办家庭也能一次待百客,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结束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重大经济因素参与,我的调查报告也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我的调查报告能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使得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得到更好的丰富与发展。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

春节调查报告范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

寒假春节调查报告范文3篇

关于春节调查报告范文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2)

过年调查报告3篇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总结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篇4

活动形式:上网查阅文献、实地考察

活动内容:利用寒假时间,实地调研、走访、考察当地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以及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的情况、了解当地党和政府的文化发展政策。

实践活动成果:

淮南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淮南,淮南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依舜耕山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属颍上县,亳州市属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属怀远县相交。市境最东端位于上窑镇泉源村朱家大山与凤阳山交界处施家洼,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东西长78公里;最南端位于唐山镇施家湖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凤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南北宽51公里。全市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凤台县面积1030平方公里(含毛集)。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之所以被称为“淮南”,是有历史渊源的:汉代开始在这里设置了淮南国,从汉代到两晋再到宋朝,这片土地先后经历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发现并开始采掘煤矿。1930年,国民政府在九龙岗设淮南煤矿局,发展成为淮南矿区,标志着现代“淮南”的开始。1949年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1950年设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改设为省边辖区。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淮南市。至此,全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区和凤台县。

我生活在淮南市凤台县,凤台县是安徽省淮南市唯一的辖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地处北纬32度至33度,东经116度至117度之间,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一统志》有这样的记载:“县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因名凤台。”。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县,沿革至今。人口62.5万,其中乡村约人口50万。全县辖城关镇、河东经济开发区、新集镇、岳张集镇、朱马店镇、顾桥镇、刘集乡、杨村乡、桂集乡、xx乡(现更名为凤凰镇)、尚塘乡、李冲回族乡、关店乡、古店乡、丁集乡、大兴集乡、钱庙乡,共17个乡镇,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77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以汉族为主,间居回、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土家、羌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有7300余人。

凤台

改革开放以来,凤台县社会和经济面貌均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水利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等荣誉;是全国中部百强县、安徽经济“十强县”和安徽财政收入“第一县”,被誉为“淮上明珠”、“皖北江南”。

凤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有煤、磷矿石、石灰石、紫砂土、耐火土等多种矿藏,尤以煤的储量为最,可开采量达120亿吨;磷矿储藏量为180万吨;紫砂石境内储藏量为70万吨;高岭土境内储藏量为3000万吨。境内已建成新集、张集、丁集、顾桥等煤矿,“亚洲第一大深井煤矿”——顾桥大型煤矿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开采;凤台电厂建设如火如荼。凤台已成为安徽“火力三峡”的重要基地和全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凤台县交通便捷,淮河水上交通发达,淮阜铁路横贯境内东西,凤台、桂集、张集三站镶嵌其间,距京九线上重站阜阳站仅百公里。四条省道穿境而过,且有合徐高速公路、合阜高速公路可利用。距合肥骆岗机场百余公里,蚌埠机场几十公里。

凤台县坚持文化与经济比翼起飞,诠释出县城发展的新内涵。凤台是全国花鼓灯艺术之乡,花鼓灯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花鼓灯艺术研究基地与“安徽省陈氏花鼓灯流派生态村”也已落户凤台。粗犷而细腻凤台花鼓灯的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不仅跳红大江南北,而且多次出国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由花鼓灯衍生出来的全国稀有剧种一一推剧,同样深受沿淮人民的喜爱。凤台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安徽花鼓灯会暨首届淮河花鼓灯文化节,凤台花鼓灯专场作为安徽省“庆元旦文艺专场演出”在省城隆重推出,首开安徽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整场调演一个县节目之先河。

景区:茅仙洞风景区、焦岗湖景区、焦岗湖、地质公园等

茅仙洞 风景区位于凤台城南3公里处,三面环水,淮河绕境而过,素以“淮上胜境”著称。山中林壑优美,佳树葱茏,山下淮水如练,牵来绕去,山石倒长,南仰北倾,斜指南天。自古为佛道两教传习胜地,更是游览佳境。其景点有茅仙古洞、古寿唐观、淮河第一硖、古香山寺、灵龟听禅、淝水之战古战场等诸多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焦岗湖 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镇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过,交通便利。焦岗湖以“水”闻名,东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南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八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2019年7月,毛集实验区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19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是地球之上的生命圣地。1978年,淮南八公山脉发现古生代寒武系的须宛类、环节类、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测定其生命形态在8.4亿年以前,国外权威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将他们命名为“淮南虫”化石。2019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牙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石现最早的古猿化石。八公山已于2019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淝水之战 这里是古代战争中理想的屯兵之地。五代南唐时,南唐兵马据寿州,被后周军队围困,南唐元帅李景达驰兵救援,据此一隅,并在四周的山头上设置十八连珠寨,与后周军队作战。《宋史·张永德传》载:“世宗亲征寿州,领军前至,紫金山唐人列十八寨,战备严整。”而周世宗则在石山口筑寿唐关,前拒唐兵,后与下蔡呼应。所以便留下了军事要塞寿唐关。寿唐关在东、西楼山两山口之间,是凤台通往寿春的交通要道。西距双峰山一公里,西边是烟顶山峰,古时有烽火台,寿唐关全是青砖砌成,关口拱形,可行车马。两侧据岗峦之山势,“南绾寿州,北控下蔡”,东边层峦叠嶂,紧衔古南唐,关前为险坡陡道,两侧青山对峙,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过关而下,可见“女儿泉”。寿唐关又称“梳妆台”,是为纪念宋代女英雄刘金定而建造,当年刘金定南唐救驾,首先攻占了寿唐关,在此安营扎寨。南唐兵将寿唐关团团围住,而刘金定毫无惧色,依然在关上梳妆打扮,然后再催动战马,手舞金刀杀入敌阵,杀得南唐军四散而逃。后来,人们为了歌颂这位女英雄,于是寿唐关也称“梳妆台”和“过驾楼”。

凤台一中 银杏是三国时东吴大将周泰花园的观赏植物,树龄1800多年,树高28米,冠径26米,树干直径2米多。老枝盘曲,遒劲苍老,但扇形树叶却郁郁葱葱,缀满枝头,根部向周围突出地面30--40厘米,形成形态各异的湖石状。占地约200平方米,他傲然屹立在凤台xx,气势雄伟,古时形成接近凤台城的标志。这棵古树历尽→←了世态沧桑,经历了坎坷的折磨,三国争雄、吴楚争霸、逐鹿中原、两晋纷争,历代王朝的更替,记述了近两千年的史实。 古时群众寄予多少神话传说,白果老爷,巨蟒大虫,医病免灾,又传说怀远林姓旅客,拴马在树下休息,马鞭拴在树上,因赶路匆忙,忘记了马鞭子,回到家中洗脸时,盆中现一白果树影,树枝上挂着马鞭子。这些神话了的老树成了群众崇拜的对象,于是祈福的,求药的,经常不断,南面空地上树立了七、八对旗杆,树旁香烟缭绕。1938年7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凤台,拆掉了文昌宫,又在树上搭起瞭望哨。一天夜里,倾盆大雨,雷电交加,老树西南从顶到根约两尺多宽的树皮被雷击掉,日军在遭到“人怨”的同时又看到如此惊人的“天怒”,于是就撤去瞭望哨,龟缩在碉堡中了。1945年这里办了学校,老树被围在校园内,凤台解放了,创办凤台中学,清晨早读,白果树下书声琅琅,老树“得其所哉”又焕发了青春。现在为市一级古树名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劫后余生,枯木逢春。正是:

劫后春又生,银杏强不阿。

青春枝叶茂,默默抚沉疴。

落红洒园圃,爱苗护花棵。

生机天难老,何惧苦难多。

凤台县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截至2019年4月底,县内有公办中学4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民办普通高中达3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5所、幼儿园23所,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机构增加到4所。民办教育为全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增添了活力。境内的凤台一中始建于1945年,是一所安徽省示范高中。多年来,学校以科学的管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在本地区享有较高声望,成为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茅仙古洞 凤台历史上人才辈出,战国时少年上卿甘罗、三国大将等历史名人即生于此地。淮南王刘安在这里招八公炼灵丹、聚贤才著书立说,一部《淮南子》留传千古,一笺豆腐方惠及后人。境内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茅仙古洞,西汉道家古刹清天观与现代碑刻交相辉映;硖山口,两峰相峙,一水中流,被誉为长淮第一峡,壁立千仞、渊深百丈的黑龙潭与之带水相连;植物活化石千年银杏树、战国名将廉颇墓闻名遐迩;这里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八公山下,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就产于此;有着“华东白洋淀”之称的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也是个不错的去处,该生态区2019年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2019年又被正式批准为部级湿地公园。此外境内还有清代慰农亭、赵匡胤的马扒泉、刘金定的梳妆台等名胜。

凤台县在大地构造上届淮河台彻,长期受下降运动控制,地面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淮河南岸大山和凤台林场以及县城西部刘集一带,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构造形迹则以断裂构造为主,且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县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自然比降为1/7000至1/10000。凤台县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地区,地质状况良好,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5米以下。县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在南和东南鄙,距县城7至25公里处,是剥蚀构造带,主要在大山镇的淮磷、后胡、芦塘、局沈、投子集等行政村以及李冲回族乡和刘集乡境内,犹如岛形突出地面。

凤台道教只有茅仙洞“清大观”一处,属全真派。茅仙洞位于县城南3.5公里的三峰山南坡,在茅仙洞风景区内。据清《凤台县志》记载,汉宣帝地节中(前69—66年)茅仙道教创始人之一的茅盈曾在洞口处建草庵一座,居此修炼,该洞遂名为茅仙洞。随后历代均有宗教活动,并相继易名为硖石寺、兴福寺、兴复寺、清天观等,道、佛交替居守,较为频繁。清光绪年间,由全真派二十世道长葛明兴与其师弟金大椿、谢春胜率徒李至高、童至方、谢宝胜共同住守。茅仙洞道教活动再次复兴。清光绪十七年(1892 年)道长葛明兴、金大椿化缘募捐修建地藏王殿。光绪二十年又铸八卦钟一口,重达千斤,现置院中。尔后,道长李至高、童至方,通过原为本观道士以后弃道从军升任怀庆府总兵的谢宝胜,化缘募捐,于茅仙洞口上方兴建三仙楼,供奉三茅真君神像,井修通山路和桥梁多处。这时茅仙洞的宫观殿宇,楼台亭阁,复具规模,香火旺盛。民国23年(1934年),道长苏理纯率徒化缘,把三仙楼、山门、中殿、客厅、地藏王殿全部修葺,使茅仙洞焕然一新。民国 24年改名为“清天观”。苏理纯又派徒弟苏宗善到上海化缘,“辟谷”(不进饮食)七天七夜,感动施主,化得巨资,又在大殿后修建五间楼房。苏宗善虔心修行,不吃烟火食,赢得周围信徒叹服,其后信教人员日益增多。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和七月三十的两次庙会,都是盛况空前。民国27年日军侵占凤台后,社会混乱,民不聊生,香火减退,茅仙洞开始衰落。1950年后,茅仙洞道长苏理纯在帮助县人民政府兴建公房时触电身亡。苏宗善、崔宗轩主持教务。道长苏完善 1956年列席了安徽省政协会议,1957年和 1958年出席了全国宗教会议。在 1957年全国道教协会上,被选为全国道教协会理事。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茅仙洞丈物珍藏,毁坏殆尽,宫观亭台,断壁残垣,道教活动,几近湮灭。道长苏宗善于1978年去世。现在由道长崔宗轩主持教务,并有纪诚修、李诚意两个徒弟。 1984年在党和政府及省道教协会关注和积极倡导下,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茅仙洞(清天观)为省级重点开放的三、座道观之一,与皖南齐云山,怀远禹王宫同为道教圣地。1985年,市、县设置茅仙洞风景开发区工程指挥部,发起募捐修复茅仙洞活动,印发募捐倡议书,邀请xx、上海、合肥的学者专家帮助策划,聘请xx、扬州一带能工巧匠,参加施工。建起地藏王大殿一座,三清殿一座,凉亭五个以及清天观、石阶、围墙、公路等。原有宫字几乎全部恢复,而且增添了园林和接待

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寺庙殿宇蔚为壮观,成了淮河流域旅游胜地。

“xx”时期是凤台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根据国内外形势特点和凤台县情编制本规划纲要,旨在阐明凤台县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扩大开放合作,动员全县人民抓住和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编制其他专项规划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提供重要依据。

1、加快凤台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2、大力推进工业化,积极培育潜力产业

3、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4、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5、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7、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8、优先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9、着力保障民生,加快构建和谐凤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