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实用三篇)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通用3篇)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1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师生敌对、冲突甚至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也有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大批学生或许多批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平台上,展开了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1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本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2调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2-2.9为轻度;3-3.8为中度;3.9及以上为重度。

2.3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小学,参与调查人数264人,其中女教师188人,男教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很多项目出现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26.8%,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访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始想我的学生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学生可能参加?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

其次是抑郁,比例为26.6%,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19.1%)和敌对(17%)。在访谈中教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欢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10.9%的老师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现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2.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教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教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对农村的教师与城里的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3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0、31—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平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1.50±0.40)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31—35岁(1.56±0.42)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40岁以上(1.36±0.28)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1.56±0.42)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比31—35岁教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教师相对较好。这与教师的角色适应,教学经验,家庭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角色适应能力较差,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怖等消极情绪。等短暂适应后,对教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大多稳定,孩子相对大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5.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大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获取的只占13.4%。当问到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36.8%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御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5.2增强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小学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7.8%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79.8%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尔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教师自学吧;37.5%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访谈中一部分校长反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反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方便就叫谁去。通过追访,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大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反馈中了解到教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习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希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发展之路迈进。

5.3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仙游师范暑期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班,为期10天,从初期的以讲座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以讲座、案例、讨论、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实效性。但仍然存在培训内容过多,专业性过强,教师自我调适内容较少,实例分析与操作层面的训练也相对薄弱。因此,改进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增加实例分析以及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与训练,采用小班上课与辅导,增强培训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2

一、研究目的

当前,我国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近两年的新生心理普查发现,高职新生的心理问题有逐年加重倾向,存在着意志薄弱、缺乏团体协作意识、缺少自我挑战精神等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并己严重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因此,如何促进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己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拓展训练是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型体验式教育,它以体能活动为引导,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人格完善为目的,通过设计独特的户外活动和游戏,培养人们创新进取素质和团体协作精神,挖掘内部潜力,尤其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商丘医专20xx级大一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平均年龄为20. 3岁(标准差为(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生态环保_关于生态环保实践报告)2. 1岁)。将研究对象按性别随机均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00人,对照组100人。

(二)研究方法

教学实验法。实验组学生同时接受常规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活动,而对照组学生只接受常规的体育教学。为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育教学任务均由同一个体育课教师担任,实验组的体育课教学方案由该体育课教师和研究者一起制定。实验时间为20xx年9月至20xx年1x月,共16个教学周,32个学时。拓展训练项目每周进行1次,每次1个学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破冰项目─记忆大考验、青蛙跳水、可怜的小猫;沟通项目─拿手册、孤岛求生、靡尔斯密码、自人摸号;团队协作项目─合力吹气球、信任背摔、传球、交通阻塞、解人套。每次拓展训练课要有20分钟的交流分享阶段,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乐趣的同时学会沟通和协作。

心理测验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 )在实验教学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00。因此,本实验的数据全部纳入分析之中。

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前后测试所得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 13. 0和exccl 20xx统计分析,并通过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教学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实验教学后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和其他这8个因子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表明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实验数据表明,实验教学后两组学生的scL- 90测试结果除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p>0. 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8个因子p0. 05,说明不同性别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实验前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教学后男女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scL- 90测试结果除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h>0. 05,差异无显著性,其余8个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其他)p<0. 05或p<0. 01,均达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变化,说明拓展训练对不同性别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均有积极作用。另外,实验研究还发现,拓展训练对女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相对于男生而言更为明显,这可能与拓展训练项目的选择有关,也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关。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育教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良好的作用,而将拓展训练引入普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更有利于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拓展训练对不同性别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其对女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相对于男生而言更为明显。

(二)建议

第一,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可以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就业辅导等众多课程教学中,尤其在高职院校中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并进行大力推广;第二,拓展训练的一些项目如果操作不当则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的拓展训练内容,并逐渐予以完善;第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应该走出心理咨询室,主动与其他课程教师相结合,发挥拓展训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

为了解、掌握五里镇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在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自20xx年8月起,开展历时1年多的调研工作,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现将调研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以期对深入开展和提升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这次学生基本情况及心理发展状况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们严格遵循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富强初中、四合九年制学校、民主九年制学校等校初中各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0%。

2、调查方法

(1)我们课题组采用《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本问卷共设计28道相关问题。涵盖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及心理健康开展情况等四大项内容。

(2)课题组采用自编的《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3校的管理者及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涉及到6个开放式问题,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下一步此项工作计划与设想等。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组通过对调查问卷汇总和分析,组织邀请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座谈会,大家达成共识:农村初中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工作缺乏科学规划,方法简单,教育措施缺位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政教处、德育处、班主任、心理教师、政治教师的事,与自己的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大多数学校仍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进行心理教育,甚至所配备的心理咨询老师就是政教主任,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混为一谈。还有的将心理健康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更有甚者,还要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还有,更多的社会群体关注的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认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所以,我们研究者应该把关注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七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课时是很难保证的。有些学校课表上呈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其实并未按课表上课,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不了了之,最终搁置或者放弃。

2、校际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每个学校都安排了健康课;无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设置形式化、设施简陋、开放度低,未形成常态化。

3、缺乏专业队伍,业务亟待提升

农村中学在这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编制矛盾突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农村教师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训,但不成系统,且具体要求也不够明确。加之近几年,大量教师流入城市,农村学校编制紧缺,在岗教师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学任务已疲于奔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思考与建议

《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确保专门的师资岗位编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农村学校及农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同时,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工作量未计入、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学校要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当前,应特别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时,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构建学校监管建设机制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农村学校而言,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学校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研讨会和学术交流;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重视环境育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产生深远的的影响,优良的校风、班风、学风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从而起到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

4、适时开展家长培训

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状况,学校应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深入的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5、关注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由此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我们认为: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切实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把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实做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