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最新7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

家乡文化调研报告 篇1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渲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在我们家乡,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腊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2、年廿四谢灶: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3、年廿八洗邋遢: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病。

4、年三十晚要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日,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得丰富是年夜饭的特

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5、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后,晚辈向长辈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说例如「碎碎(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6、年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年初二是出嫁女而回娘家的时候,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年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7、年初三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8、8、年初四接财神:话说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诸神由天界重返人间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重临人间。

9、年初五开市日:年初五可将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开铺,发红包,以求大家工作顺利,而一些过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过回平时的日子。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

辞旧迎新的祈求。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贴窗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

家乡春节文化丰富多彩,希望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的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家乡文化调研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

春节是中国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而春节的习俗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汕尾春节民俗文化作为汕尾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别有一番风味。本次调查着重于了解汕尾春节的民风民俗,继承和发扬汕尾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共筑青春中国梦。

二、调查时间:

20xx年1月31日—20xx年2月4日

三、调查对象:

家乡的居民(主要包括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等)

四、调查方式:

结合地方文化,为了能更直观详细地得出结果,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抽样法来完成本次社会调查

五、调查结果:

(一)、贴门神、春联

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家家户户都会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门户装点一新。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还会在家里吊上大红灯笼,还会在家里的花盆插上富贵竹,代表着全家富贵。在贴“福”这个字,根据村里的老人讲述,我要具体介绍一下,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二)全家吃团圆饭

除夕这天,女人们会准备晚上要吃的食物,主要的食物鸡,这鸡必须拜过神,据说

拜过神的鸡,吃了之后就会平平安安。还会准备其他的食物,例如,鸭、鹅,海鲜,葱头,蒜头。葱头代表孩子学习越来越聪明,蒜头代表着孩子在学习上算数好。在春节期间每一样食物都代表不一样的寓意。做好了食物,就会一家人一起坐下来吃团圆饭。

(三)、大年初一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xxx红枣茶xxx,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xxx拜茶xxx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xxx正月初一喝汤的xxx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xxx长寿面xxx,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紧接着就去拜神,拜完神回来后就要带上柑到期亲友家中拜年。拜年以亲疏顺序上门,故在我的家乡有俗谚:“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主客互相致吉利话,主人请拜访者吃柑,共品功夫茶,客人赠送主人柑,主人与柑回敬,俗称“换敬”,表示回敬美好愿望。

(四)、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还有年糕,柑橘。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被我的家乡人称为“食日昼”。不仅是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就连亲戚也要带着柑橘来拜年的。

(五)迎神接福

正月初五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五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

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千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六、总结情况

为了较深入了解如今汕尾春节的民俗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可以知道:青年一代对于春节拜祭祖先的习俗已经不似上一辈那么重视,大多数青年人只是把祭祖当成上一辈的事,对于祭拜的实质并不了解,只是形式上的遵从。尽管对于拜祭的各种情况并不甚了解、重视,但是仍有一半比例的青年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年应该拜神祭祖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无论是这一代还是上一代,对于拜祭的花费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七、提出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看,汕尾地区的春节气氛越来越浓烈,而拜神是春节期间在汕尾地区的传统习俗,然而这个习俗对整个社会思想的发展却是弊大于利,大致体现为下面几个方面:无谓花费巨大;宣传迷信思想;严重污染环境。所以由此我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尽量减少拜神中的无谓开销;

2、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打击封建迷信思想;

3、摒弃迷信内容,弘扬优秀文化;

4、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拓创新。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篇3

远离不文明行为,树立自律、诚信、知礼、守法的“抚远人,中国人”形象

——关于城市不文明现象的调查及建议对策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宣传部文明办及理论学习室工作人员利用近一周的时间,采取走访、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以执法人员、社区群众、机关干部、老干部等不同阶层干部及群众为重点对象,紧紧围绕“树立‘抚远人,中国人’形象”这一主题开展了调查研究。调研中,许多老干部和基层干部群众用“翻天覆地”、“花园式城市”、“东方公园”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抚远县近几年在市容市貌方面的变化,对抚远的发展表示满意,对现任领导班子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更是赞不绝口。但调研中也发现,在美丽清新、繁荣昌盛的“抚远印象”背后,仍存在着诸多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不文明现象。这种现象与抚远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形成了强烈反差,这种现状则与我县树立国际口岸名城的目标和要求相距太远。

一、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及其影响

主要分为六类:

1、噪声扰民

小喇叭:从清晨

三、四点开始,沿街叫卖早点、收购废品的小喇叭声就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严重影响居民休息;机动车:不分时间和路段随意鸣笛。尤其是卧铺客车半夜进城在迎宾路出口住宅区一带长鸣汽笛,附近居民纷纷投诉;

1商家:以招徕顾客或促销为目的,外接音箱,随时随地播放录音,震耳欲聋,影响周围单位和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

歌厅:音量超分贝,尤其是夏天开窗营业,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

针对噪声扰民现象,我县已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城禁鸣禁停的通告》,并于8月中旬起开始执行。在调查中得知,此项举措在我县得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且收效显著。截至目前,环保部门共收缴小喇叭20个,拆除外接扬声器14个;交警部门教育违章鸣笛的司机400多人次,有近80人受到处罚。群众普遍反映噪音少了,耳根清静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但也有少数司机、群众反映“全城全天候禁鸣”对司机开车、乘客乘车有所不便,提出“能否实行限时段、分路段禁鸣”的建议。

2、环境卫生脏乱差

高空抛物,乱扔杂物,随地吐痰,随处便溺;商服区街面、居民区门前随意倒污水、扔垃圾;进城菜农居民区内随意倾倒菜叶、垃圾及牲畜粪便;垃圾箱清运不及时,有的偏僻路段垃圾箱数日得不到清理,“隔

四、五十米就能闻到臭味”;

街头乱拉、乱挂、乱贴、乱画、乱送野广告,城市“牛皮癣”泛滥。

3、空气污染

2居民区内养殖家畜、家禽:粪便难以日产日清,气味难闻。还有住户养殖群狗,不分昼夜狂吠,影响周围住户且危害行人安全;

户外烧烤:我县百货门前的烧烤大排挡被取缔后,统一安排至祥瑞小区前空地经营,但小区居民反映烟尘太大,不敢开门开窗;

饮食服务性行业小烟筒:初步统计全县共有84个小烟筒(主要是餐饮和浴池行业)在排放废气。

4、违章经营

个别交通运输业主受利益驱动,视旅客生命为儿戏,严重违章超员超载;

机动车、三轮车无序停放,影响交通,人行路路砖不同程度受到损坏;

部分熟食、小吃摊点无证经营,或者室外流动经营,食品卫生安全难以保障;

在人行路乱搭亭棚、乱设摊点,形成“店外店”,影响市容;废品收购站(点)临街设置,影响市容,阻碍交通(全县大小站点共十处)。

5、思想道德行为不规范

个别商家、业主不讲诚信,与外地尤其是俄罗斯游客交易时存在宰客现象;

盗损公共设施,践踏花草、破坏绿化带,乱穿马路、闯红灯、不走人行道;

3在禁烟场所吸烟,光膀子、穿拖鞋出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语言不文明,行为不规范;

退休职工或社会闲散人员聚集在正阳商厦门前等商业繁华地段或客运站等公共场所下棋、聊天、抨击时事,既影响市容,又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特殊的区域位置,使抚远具备了其他内陆城市所不具备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人面前,我代表着抚远人形象”,“在外国人面前,我代表着中国人形象”,而恰恰是一些市民的不文明之举,在前来抚远考察、洽谈、投资、观光、度假的中外投资者和旅游者面前,呈现出抚远——这座东极口岸城市最消极丑陋的一面。从某种程度讲,环境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城市发展的“第一竞争点”,上述不文明现象不消除,势必会影响到我县构建山水园林城市,打造国际口岸名城的步伐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

二、不文明现象的主要成因

追根溯源,产生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约定俗成的原因,也有社会风气的影响;既有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的不足,也和市民的道德观念、自身素质有关。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展不均衡,市民素质呈现层次化

据统计,目前在抚远县共有3万多常住人口,1万多流动人口。这是一个庞大的、多样的、流动的社会群体,文化、素质、观念及生活习惯的多元化又决定了其环境行为和对环境要求的多样化。大多数人能遵守社会公德,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较高,但仍有部分人

4对生活要求不高,也不注意社会公德,图小利求方便制造脏乱差,他们只讲权利不履行义务,把责任推向社会和政府。例如:地处我县商业黄金地段的“望江楼”楼宅后面,由于部分居民、商家乱扔乱倒形成巨大垃圾场,环卫、城管部门多次清理、教育,乱扔乱倒者依然我行我素,致使该垃圾场存在多年得不到清除,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及周边居民住户生活质量。

2、投入不足,城市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不健全。一是城管和环卫人员不足。目前我县共有城管执法人员13人,其中一线执法人员就达12人。由于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保障任务、检查任务和临时性突击任务不断增多,使这些基层执法干部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再以环卫为例,我县目前配置的80名道路清扫保洁工难以满足实际环卫工作需要(按xxx规定的道路保洁标准为“百米一人”,而我县基本达到“三百米一人”)。二是城市功能设施不配套。主要体现在:缺乏相应小型配套市场。菜农进城卖菜或县城居民自产自销小园菜缺乏规范性经营场所,因此,在一些小区附近自发地形成了马路市场,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停车场严重不足。受先天条件限制,停车难问题在我县日益严峻。环顾县城内大街小巷,小区内、门面旁、人行道、甚至步行街,几乎处处都是“停车场”。非机动车的停放更是随心所欲,想停哪就停哪,同鑫农贸市场、正阳大市场门前,三轮车交叉停放,拥挤抢客,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文化设施建设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县加大了文化休闲活动场所的建设,但除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宣传文化中心

5和青少年文化宫外,其它都是露天场所。大量干部、工人退休后无处可去,便分时段聚集在正阳商厦门前或客运站等公共场所消磨时间。三是环卫基础设施及装备落后。近几年来,我县环卫设施得到较大改观,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卫设施滞后的状况仍然比较突出。据环卫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县共有大、小垃圾箱520只,全部为敞口式垃圾箱,不利于垃圾的存放和污水的排放。垃圾运输车辆不足,满负荷运转,日清理垃圾可达300吨,但仍难以满足日产日清的工作需要。此外,公厕少、档次低,也是我县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诟病之一。据调查,近年来我县先后建起七座公厕,目前只有江边公园一座蹲位式厕所仍在使用,农贸市场两端两座水冲式公厕建成后被卖作私有财产,后因经营管理不善一座被出租作为库房,一座出租卖馒头,其余公厕全部损毁,等等。

3、职能划分过细,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影响效能发挥

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涉及的部门多而广,虽然职责界定得比较清楚,但由于政出多门,又互不通气,横向配合与衔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利的事情争着上,无利、难管的事情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层出不穷,造成许多管理上的脱节。集中整治的时候效果明显,风头一过就滑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职能交叉、职能重叠的背景下,一些部门忽视其它部门相关职能,独立行使职权,增加了后期管理上的难度。例如,在部分歌厅未经环保部门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工商部门即发放营业执照,允许其营业;又如,卫生监督部门在对全县餐饮行业进行

6量化等级评定时,90%达不到标准。原因就是,建筑商开发餐饮业商品房时,在没有取得卫生行政监督部门的建筑项目卫生许可的情况下即开工建设,造成后患。因此,按照城市管理内在统一性的要求,加强综合管理势在必然。

4、法律法规滞后,城市管理执法环境不完善。

一个城市能否树立文明形象,城管工作至关重要。但调查中发现,城管执法人员在工作开展中却面临着种种困难:首先是群众的不理解和执法对象的不配合。城管执法的难点是一些弱势群体,如外来人员,下岗、无业人员以及残疾人等。这些人谋生心切,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意识不强,城管人员执行公务时往往难以得到他们的谅解和配合,有时阻挠、抵制,严重者甚至围攻、谩骂、殴打城管执法人员。市民群众虽然对他们无证占道乱设摊,影响市容市貌和周边环境卫生的做法意见很大,但遇到执法冲突时,常常为他们说情、帮腔,使依法管理的措施难以落实。更重要的。是,法规制度的不完善,极大地限制了城管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如现阶段查处违章建筑的法律程序周期长、繁琐复杂,不适应实际需要。在管理和执法实践中还缺少诸如违章搭建的处罚意见、人行道停放车辆管理细则、住宅区物业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废旧物资收购物业管理的办法等权威性、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法规规定,给管理者、执法者行使职权带来不少困难。如:由于交警部门不允许车辆随意停放路边,许多司机便把车辆开上人行道,此举尽管有违城市管理有关规定,但由于城管部门缺乏相应处罚权,只能在“不损毁路砖”的

7前提下听之任之。因此,执法保障体系亟待加强。

三、建议及对策

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影响口岸形象的不文明现象,及现象的复杂成因,瞄准抚远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以人为本,重视教育,努力形成“人人是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机关、学校、社会团体中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此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以“树‘抚远人,中国人’形象”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把“三管六不”、“三心三建”、“三礼”和“三法”的“四个三”内容自始自终贯穿活动始终,塑造自律抚远人、诚信抚远人、知礼抚远人、守法抚远人的文明抚远人形象。具体措施:一是宣传发动,形成氛围。通过召开全县动员大会,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统一思想、迅速行动起来。利用电视、公共场所电子大屏幕、标语、宣传画(单)等各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公民文明行为规范和常识,及时报道活动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效,把“树‘抚远人,中国人’形象,全力打造‘中国的抚远,世界的抚远’”的口号叫响。

二、整章建制,集中整治。由县文明办牵头,建设、环卫、园林、城管、公安、工商、环保、卫生监督等执法监督部门参与,制定目标和方案,细化责任和措施,突出治理各种不文明行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重点落实单位“门前五包”责任制(包卫生、包绿化、包车辆停放有序、包没有店外店、包治安),协助各

8执法部门加强城管力度。要落实“一把手”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单位管职工、带家属,学校育学生、带家庭”、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开展活动,注重养成。要把“树‘抚远人,中国人’形象”主题活动与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以“三管六不”、“三心三建”、“三礼”和“三法”为主要内容,在社会、单位和学校广泛开展讲好“两句话”(文明用语,俄语会话)、“文明交通,从我做起”、 “诚信建设看窗口”百日竞赛、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活动。四是强化监督,选树典型。要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监督作用,设立专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现象予以曝光,剖析评判,扶正祛邪,引导市民从自身做起,减少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要选树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典型,积极宣传文明公民的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在教育中提高、在宣传中促进、在环境中陶冶、在参与中养成、在约束中强化”,使人们逐渐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抚远形象、中国形象”的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规,自觉参与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自觉同影响口岸城市形象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和现象作斗争,实现市民群众文明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统筹规划,以建促管,不断加大城市长效管理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在遵循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市政工程等各项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同时,一要严把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执行、监督关。要保证

9城市建设与管理有法必依,确保城市基础及配套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同步投入使用。避免重复动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二要加强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功能设施的规划布点与建设。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公共建筑和商业街(区)、住宅小区,必须按规定配备或者增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在暂时无法匹配停车场的正阳路、平安街等主干路两侧及公共场所,建议统一划线规范车辆停放。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建公共停车场,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贯彻投资、管理和受益相一致的原则,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在加强停车场建设的同时,要规范发展出租车行业,逐步淘汰三轮车、低档车,以部分缓解市区交通管理与停车压力,减少不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完善城区交通标志标线,包括禁鸣标志,公交车站牌站点等,完善和规范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中、俄文对照标示牌。对于农贸市场、马路市场实行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做到“堵”“疏”结合,有“堵”有“疏”。鼓励农民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的产生。加强对废旧物资收购站(点)的审批、管理,室内经营面积、室外堆放场所必须达到标准方能批准经营。酌情匹配建设工人俱乐部、文化站等室内活动场所,不断丰富城市居民文化活动内容。三要加大环卫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对现有垃圾箱进行合理布配,尽快恢复使用废弃公厕。在此基础上,加快封闭式垃圾箱、冲水式公厕等环卫设施的规划布点与配、建工作。要逐步提高环卫装备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城市保洁工作的要求。可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管理,更多地用经济手段解决一些具体

10问题。如烟台等城市改革环卫管理机制,实行政企分开,拍卖道路保洁权,既节约了费用,又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政府也省了心,可谓一举多得。四要突出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在城市绿化美化方面,着眼规划,提倡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特别是新开发路段和小区,建议“一街一树,一区一景”。

三、配套措施,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

1、稳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建议借鉴张家港、绥芬河等地成功经验,由宣传部文明办牵头,把原来分属多个单位的市容、市政、园林、城建、环卫、房管、公安、文化、工商等行政管理执法权集中在一起(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成立综合执法机构,定期检查抽查,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执法力度。

2、逐步推行级差式管理。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将全县相应划分为严控区、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依据不同的管理标准,实施级差式管理。对主要道路、路段、地区、景点等代表城市形象的“严控区”实施全面、重点控制;对次要道路、路段、街巷等“一般控制区”,在不严重影响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的情况下,允许下岗失业人员分片段、限时段摆摊设点,或安排排档,增加就业空间。3.着力强化社区管理职能。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实现社区工作专业化、社区服务系列化、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人员职业化。建立维护环境质量责任告知制度,对入住居民、房屋出租户、经营者提出明确的基本行为准则。重点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

4、突出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就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中涉及面广、带有普遍性的公共场所吸烟、光膀子,小作坊、流动摊

11点无照经营,街巷车辆乱停乱放、废品收购无序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全面调查,疏理问题、分析症结,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向人大(立法部门)反映管理、执法中的真实情况和突出矛盾,提出标本兼治的建议,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民文明公约》、《市民文明守则》以及相关的一系列规范性管理细则。同时,清理中止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的法规制度,减少管理和执法实践中的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情况。

今年是我县实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的城市建设目标的收局之年。与日新月异的城市整体外观变化相匹配的,应当是市民内在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树立“抚远人、中国人”形象,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这项工作,除了需要县委政府科学规划、统筹运作,各执法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外,更主要的是靠全体市民共同参与,从我做起,养成维护大环境、大卫生的良好习惯与自觉性,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只有在中国人面前树立了良好的抚远人形象,在外国人面前树立了良好的中国人形象,我们才能逐步实现把抚远建成思想最解放、政策最宽松、环境最优美、经济最繁荣的现代化对俄口岸城市的宏伟目标,让抚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篇4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要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它的民俗文化。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那么,我们各自眼中自己家乡的民俗和风情又是怎样的呢?本文通过从“风味小吃”和“民族风情”两个方面来介绍自己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希望通细致的描述,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民俗文化�

关键词:

家乡,民俗文化,风味小吃,民族风情

家乡简介: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上的清镇市,这里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省城贵阳22公里,面积1492平方公里。辖内有四个镇六个乡,现在有彝族、白族、壮族、苗族、回族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

清镇市气候温和湿润,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丰富,被人们誉为“珠联璧合之地”。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和东风湖,就是镶嵌在这块宝地上的三颗璀璨的明珠。

家乡的民俗文化

我的家乡清镇历史悠久,是一个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的古老城市。据史记载:清镇县地,古为牂牁、夜郎境,唐宋时属蛮州清州地。下面,我从“风味小吃”和“民族风情”两方面浅谈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

一、清镇风味小吃

(1)刘姨妈黄粑

刘姨妈黄粑是清镇市的著名商标,也是上百年的历史的著名小吃,黄粑又名黄糕粑,主要成分是黏米、糯米、黄豆、白糖等原料。从20xx年开始,刘姨妈食品厂对传统产品进行了创新改进,在保持黄粑原有糯香味的同时加入五仁、糯玉米、鲜肉等,于是有了现在的糯米、小米、玉米、五仁、甜荞、八珍、鲜肉、熏肉、黑糯米、竹叶粑等来个品种。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三国时期,贵州被称作夜郎。据说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征战孟获,在夜郎国与黔国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命

火头军士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三下两下便吃了个精光,当地百姓也仿此手法制作,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风味小吃———黄粑。

(2)羊肉粉

这里主要是指当地回民的吃法,流传开来,以清汤羊肉粉为主,不放一点辣椒,味道鲜美无比,但是用于佐餐的炸朝天椒,那是奇辣,一般外地人,吃一个小小的红辣椒,就受不了,而当地人,要吃一碟。每天早上排队吃羊肉粉的清镇人以学生为主。

(3)三角花园小吃一条街

清镇市区人口不多,入夜,市中心的三角花园广场却热闹非凡,小吃档口一直摆到路中间,有各式烧鸡,烤肉、络锅土豆、汤园、冰粉冰浆,一直要吃到零晨4点,人群才散去。

二、民族风情

(1)苗族四月八(跳花场):每年的正月初八或农历四月初八,清镇各个支系的苗族同胞们都会成千上万地聚集在草坡上,大家吹着芦笙、踩着舞步、载歌载舞。花坡上除了苗族青年跳花之外,还有地戏表演、少男少女对歌等,是一个民族大联欢的节日。

(2)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布依族同胞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大家纷纷聚在一起,以对歌、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风情风貌。同时,布依族姑娘会唱起优美动听的《敬酒歌》,请您品尝她们亲手酿造的米酒。

(3)彝族火把节:清镇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是日夜,男女老少皆手持青杠柴、松枝、干竹等火把,游行村寨、田间,以坝子作为节日活动场所,堆砌宝塔形火炬,选一根青松柱立在中间,点燃后,全民歌舞,通宵达旦。节日期间,杀猪宰羊祭诸神。

(4)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仡佬族最讲究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的龙日或八月的蛇日,新谷即将收割时,摘取谷穗,回家炒干,去壳成米,将新米煮成饭,一是为祭奠祖先,二是为供奉谷神。每逢节日还邀请地戏班子演唱地戏,欢送祖宗神灵和五谷之神。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3五千年云卷云舒,五千年斗转星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蕴藏着许多“举世宏伟”民俗文化,春节民俗� 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进我的家乡——礼县,去探个究竟。

进入腊月,我们这里的老老少少就开始期盼着新年的到来。大部分家庭里边都喂着肉猪,大概腊月初八前后就要杀掉它,作为新年即将到来的一个重头戏。说到这,我们还流传着一句童谣活着叫它小曲吧!“腊月八,眼瞧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呢!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啃娃娃……”因此大多有条件的家庭在三、四月份都要到集市上去买头小猪崽来喂,到了年底杀了让其来扮演这出重头戏。

过上半月,小年也差不多就到了。在这期间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呢!诸如收拾屋子、给孩子买新衣服等等。小年的晚上我们这要送灶王爷的,还有一个俗称是说灶王爷要上天呢。反正这些老祖宗手里的东西我暂时是搞不太清楚了。今天家长会在集市上买来灶糖,晚上烧香点蜡的时候给灶王爷献。过不了会儿,小孩子们就会争先去取下来自己吃。这样小年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随着年味的越来越浓,人们也越来越忙了。三十的一天就忙着写春联、贴春联。到了晚上,毫无疑问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吃,据说会在饺子里面包上面额不等的硬币,如果某个人吃到它的话,以示来年的好兆头;所以吃饺子的时候全家人会非常的热闹。年夜饭吃完后,妇女就收拾厨房,男子去烧香点蜡,开始“接先人”,具体怎么回事,我了解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之后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畅谈心声。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注重起精神文明了,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象征。

经过漫长的一月的“折腾”,新年也就随之到来了,大年初一早上家里的妻子和女儿会一块做一顿丰盛的大餐以示来年的好运势,吃完之后就是非常热闹的迎喜神了,鞭炮声、台鼓声,各种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一应俱全表演起来,可热闹了。但是这里问题着实不少,有不少人把这样的习俗早已抛之脑后了,搞不懂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许是因为他们太现实,不在乎这些表面上华而不实的东西?即便是如此,他们只顾着“掰长城”,也就是打麻将,虽然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但是他们不会顾那么多,靠那些东西去赚钱?这样可以吗?赢了的。人又能怎么样!说着说着就远了,不过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初一完了之后,和平常时间就没什么区别了,拿什么来拯救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民俗呢?

过了几天,大概初八开始到十三,大伙就开始准备春节的另一重头戏了,即社火活动。由指定的一届社火会成员四人来操办,全民参与,用四五天的时间来糊龙、船、毛驴、狮子、牛娃,还有装身子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十三晚上八点左右开始演出,共演三个晚上,顺序依次是狂龙、秧歌、花棍、牛娃、毛驴、狮子、耍拳、渡船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村的这一系列装扮都是人工制作的,一代代相传,少说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吧,这应当是一大特色。每年外村的人前来观看的人也不少,颇受邻村的欢迎。以前我小的时候,就这么十几项活动也能进行两个多小时,但近几年只进行一个小时多一点,也说不清什么原因,就我个人觉得原因有这么几点:

1、老一辈演员现在岁数也大了,大多都已退休,或不愿意再去演,把它淡化了,新的演员缺乏演技,无经验,演出时间缩短;

2、人员的流失,大多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返乡,还有儿童进城求学,上课时间太早而无法去出演;

3、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淡化社火活动,这包括村干部,社火会成员的不重视;

4、资金收集困难等等。至此,社火活动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这个在全国各地都算是一项重要的春节民俗了,其具体情况想必大家也都熟悉的,我也就在这里不多废话了!我们这里的春节民俗活动也就这么个情况,说了这么多你有没觉得大这另你小有震撼呢?!

作为当代大学生,并且身为历史(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深感背负重任之大!看到我们民俗当中的好多东西流失了,我想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现在的人对精神文明的东西重视不够,政府给保护这些民俗文化的投资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民间无力支付保存和发展它的费用。因此应加大政府对它的投入力度。当然民间人们也应从思想上根除对民俗的不重视,这样的话,我们民间宝贵的精神财富才不会就这样散失。对我们当地的民俗遗产重塑当初的雄姿我还是挺有信心的,我个人对今年我们村的民俗活动也贡献出了微薄的力量,相信我们民间的这些精神财富在政府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发展的更加辉煌!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篇6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

江苏省xx县

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的理念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出。然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家乡地区(江苏省泗洪县)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街头问卷与网络问卷结合)

调查对象:

随机调查

一、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不相同,在此次随机调查中我发现,家乡人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打工和种地;当然,由于环绕成子湖,渔民们捕鱼为业;此外,还有基层服务工作者如医师等依靠工资生活。不同人群经济能力不一样,调查之后发现贫富差距还是很明显,县城中基础建设完善,人民生活条件较好,乡下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家庭条件较差。

二、文化发展状况

此次调查主要在农村展开,参与填写问卷的好多人都只是小学初中毕业,(部分人员由于仅参与过扫盲班或未接受过素质文化教育无法参与问卷调查填写)很少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并且,大多数人对于文化的概念仅仅局限于学校。只有部分人员提到文化活动,他们的建议是增加文化活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同时,较多人提出家乡应建设一所较好的中小学。总体而言,家乡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有待加强。

三、个人看法及建议

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发展有待提高,经济与文化并未共同发展,经济发展比文化发展迅速,县城发展比乡村发展迅速。外出打工是乡村人普遍的选择。于是,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等现象颇为普遍,使孝亲敬长成为一部分人难以实现的梦想。好在如今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已经兼顾文化发展,努力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在寒假期间,县政府的“春风行动”让人暖心。由政府牵线搭桥的大型企业招聘会在春节前后举行,乡镇公交免费送达,数万个岗位对外应征。号召泗洪人回乡就业创业,带动泗洪经济发展,使家人团聚,创造美好新生活。乡村文艺汇演、元宵灯会等节目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建议关注农民生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希望多多举办文化方面的活动。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篇7

徽州民俗—祭祀文化:

在远古时期,徽州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身边所发生的种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大自然对先民来说,是幻化无常,神秘莫测的,使他们想到周围世界扑朔迷� 因此,人们要战胜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与妖魔疫鬼进行斗争,乞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基于人们对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产生了一种驱鬼逐疫、迎神纳吉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动一一傩。在人们想象中,傩神能给人们驱鬼逐疫,能给人们赐福消灾,傩神成了人们寻求幸福的信心和精神寄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祁门傩舞《山越人》,就是徽州先民冲开混沌的世界,博击于天地之间,追求光明、生存而举行的祭祀,展现出古代先民的雄浑气度,表达了人们祈求消灾免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平安带福的良好愿望。

在恍惚、沉重的打击乐声中,远古蠕蠕而动的先民在挣扎、抗争、企盼,整个表演情绪沉重,稍激奋,动作表现得缓慢而拙实。随着一声巨响,恰如天崩地裂,人群沸腾,欢呼声大作,手握双斧的傩神蜂拥而上,狂呼乱叫,这时,舞蹈动作顿挫有力,整个演出呈现出激昂、高涨的场面。

在傩舞的服饰上,力求简炼彪悍,女演员以兽皮裹身,男演员赤身裸体,上身饰以藤叶、下身以兽皮遮挡.以表现出先民的荒蛮、野性与力量,给人以古拙粗犷、狞厉诡谲,有一种力量的冲击效果。

祁门傩舞面具,古老朴拙,工艺讲究、造型粗犷、线条有力、夸张、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耐人寻味。傩神的面具是神的象征载体,是沟通人、鬼、神世界之间工具,是人、鬼、神的灵魂。一个面具是一个神、一个鬼、一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众多的面具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庞杂的鬼神世界。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傩面具,我们可以窥视徽州山越人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

徽州民俗——徽州宅居:

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各进之间有隔间墙,四周高筑防火墙(马头墙),远远望去,犹如古城堡。一般是一个家庭之系住一进,中门关闭,各家独户过日子。中门打开,一个大门进出祭奠先人。徽州山区气候湿润,人们一般把楼上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栖息之处,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遗风。楼上厅屋一般都比较宽敞,有厅堂、卧室和厢房,沿天井还设有“美人靠”。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当选择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却大多是大门朝北。原来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究其原因,据五行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徽州明清时期,徽商鼎盛,他们一旦发了财,就回乡做屋,为图吉利,大门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数以万计的朝北古民居。

屋套屋:徽州宅居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住人,厅堂用中门与后厅堂隔开,后厅堂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仍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

徽州民俗——节令习俗: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馃,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除夕: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别倒是不大。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忌吵),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

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为“龙抬头”。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还有包扎一生糯米一个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为百花生日,故又称“花朝节”,这一天,文人陈设百花,举行文昌会,比赛诗文。

徽州民俗——生产习俗:

徽州旧时各生产行业,如做农、从意、经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规习俗。农村要祭“五谷神”,祈求庄稼兴旺;天旱常兴“求雨”,素食斋戒,做道场祭拜龙女菩萨;耕牛转让时,买主要带牛绳将旧牛绳换下,叫做“断索”,表示买卖双方均不得反悔。砖工建房上门枋时,要宰杀公鸡,将鸡血淋门口,叫做“祭门神”,并口念祭词“鸡血淋到东,恭贺东家添儿孙;鸡血淋到西,恭贺东家多添丁。”众人互相呼应,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鲁班师傅”,最忌讳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为坐冷板凳,即无生意可做。商店家设“财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帅”,以求生意兴隆、赚钱发财等等。

开秧门:农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称为“开秧门”。歙县这一天要设宴请“田公、田母”,朝拜时,先插先插三根香于田埂,还要虔诚跪拜。休宁、屯溪这一带,当家人去秧田选定“门向”,然后带泥拔出一块秧苗,置于茶盘,捧送回家放在贡桌上,祭拜天地后,将带泥秧苗倒甩上阁板,已全部粘上为无灾无害生长良好的好兆头。牛福会:专门为耕牛保安祈福的组织。凡愿入会的农户,每头耕牛交一二元银洋作为牛福会基金。会员的耕牛被盗或走失,报经值年会首(一年一任),即派人四处寻查,无偿地归还失主,如牛找不到,失主也可以牛福会中领取一些救济金作为补偿。

打锣封山:山区为保护森林形成许多条规习俗,打锣封山就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每年冬季,村或乡定人鸣锣,口中呼唤所封山场的地名,串村走户,昭示禁戒规约。此后,家家户户,互相告诫,不得犯戒。鸣锣同时,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标明禁山范围。接财神:徽州以农历五月五为财神日,工商业者多在这天接财神。

开张礼:徽州新店开张这天,要在店门口披红结彩,挂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还奏乐,以示庆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