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热门五篇)

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 篇1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开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开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开展、持续繁荣为根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xx年x月1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7份,其中有效问卷117份,

回收率97.5%,问卷容量为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

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局部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局部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十分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十分关心。

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

1)学校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

1:学校切实加强宣传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

4:学校以身作那么,决策要符合生态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根底设施的数目。

6:积极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 篇2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开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 自然、 社会和谐开展这一客观规律而获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开展、持续繁荣 为根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立 美妙生态环境而获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立、政 治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xx年 x 月 1 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展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搜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20 份, 回收问卷 117 份, 其中有效问卷 117 份, 回收率 97.5%, 问卷容量为 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非常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 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 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展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可以去考虑去付出行动, 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回绝 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 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 的环保意识还有待进步。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 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 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进步。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非常 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非常关心。

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

1〕学校如何建立生态文明,进步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才能

1、学校实在加强宣传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

4、学校以身作那么,决策要符合生态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根底设施的数目。

6、积极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 篇3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1、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从XX年开始,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创建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自去年以来,编制了覆盖全县13.15万农村人口的5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整治项目资金1.6亿元,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50万元。通过多年的创建,我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创建以点带面的发展。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建设生态宜居和内涵方面,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为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正在实施的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和月亮湾建设项目是推进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建设“风景独好”新的重要举措。以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为主线,与全县特别是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绿色长廊”建设,依托两岸的生态资源,把沿线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沿线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特色工业基地、进行镇和村庄整治、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使百里绿色长廊沿线成为我县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调研、谋划、争资争项、规划设计等工作中,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工作理念、思路以及措施办法,百里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人居环境跃上新水平。

3、开展“三治”活动。县从XX年12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场“治脏、治乱、治堵”三治整治活动攻坚战,重点清理城镇周边的垃圾死角等场所,整治乱搭乱摆乱放和清理垃圾广告,全面打造一个干净有序、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注重科学发展,壮大生态经济

1、发展生态林业,构建“生态”。植树造林及“一大四小”工程曾获省级表彰,曾获“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和“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称号。近年来,县围绕保护与发展的主题,全力打造农林产业基地,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代林业建设成效显着。去冬今春,我县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新造林面积3.97496万亩,其中工程造林15906亩、社会造林17843.6亩、封山育林6000亩。提升打造瑞赣高速精品段绿化10公里,抓好了206国道13.737公里通道林带的补植补造工作,补植面积1059.5亩。全新打造周田“两新”绿化100亩,栽植香樟、杜英全冠大苗6000多株。去年11月份,经省检查验收组核查,合格面积核实率在95%以上。实施了中幼林抚育项目13000亩、长防林封山育林项目6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工业原料林项目5000亩,向上提报了XX年中幼林抚育项目14000亩、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各5万亩。

2、构建旅游网络,发展生态旅游。近年来,县确立了以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战略,通过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创新机制,着力打造特色品牌。现在重点推进生态长廊旅游区、地貌观光旅游开发区、温泉旅游度假区三大旅游项目建设。通过大手笔、大项目,逐步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打造旅游强县。

3、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县通过抓技改、建园区,推进生态工业发展。一是严格执行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今年完成了《省氟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和《台商创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并以两个规划为依据,实施分类管理,提升绿化低碳发展水平。二是制定《生态园区规划》。今年初,工业园区聘请省公司咨询公司对工业园区进行了生态园区规划编制,将“两基地一小区”纳入了生态园区规划范围。三是全面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生态”入口关,严格项目规划环评,尊重专家意见。四是大力提高园区绿化水平,近两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对省氟盐化工产业基地九二大道、工业园工业大道、南北大道、台商创业基地沿江路进行了重点美化绿化,建成以锦顺达公司为代表的花园式工厂5家。

(三)强化监管力度,保障生态建设

1、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验收关。二是将减排任务分解到排污单位。三是抓好节能减排;四是严格环保执法。五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一是按照环保部的部署,加强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的整治。二是抓好矿山治理整顿工作,全面整治矿业开发秩序。三是抓好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查企业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等情况。四是加强对国控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工作切实到位。五是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量100%达标。

3、加强环境监测。一是切实抓好县内大中型企业污染源全年的常规监测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污染投诉的监测调查取证工作。三是认真做好环境监督监测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舆论引导还不够强势

一是没有形成主流的文化舆论导向。干部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宣传没有突出重点,缺乏针对性。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各种纪念日或活动日,运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等科普知识的宣传。

(二)生态经济还比较落后

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品牌可持续保护和发展的意识亟待增强。生态工业方面,生态工业关键技术创新不足;节能工作刚刚起步,但宣传不够,未引起企业足够重视;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力量薄弱,产品档次低,单位产品能耗高,节能改造心有余力不足;生态旅游方面,仍然存在旅游新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的问题;现有的、温泉、地貌观光旅游区由于投入不足,景区的档次和品位都不高;而景区周边村民关系太复杂,又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还须加强

一是脏、乱、差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现在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垛、垃圾污水随意排倒是当前县农村的四大“顽疾”。二是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近年来,县虽然建成沼气池几千个,在这项能源的`开发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推广使用时,却受到了资金、技术、服务等条件的限制,这一清洁能源并未在农村全面推广使用。三是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省卫生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许多农民对于生态创建工作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行动迟缓。

(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从总体上看,目前县仍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工业污染源中以工业废水污染为主,而废水中以工业园区污染较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污染治理进展较慢,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企业虽经限期治理,但仍存在结构性污染重,排污总量大、治污欠帐多的问题。企业生产力不断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污染治理相对滞后。由于小规模,零散选矿点多,选矿工具落后,环保设施不健全,矿山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五)执法能力和力度亟待强

县环保执法力量不足,环境监察、监测设备相对落后,专业人员较少,离环保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未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环境管理能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环境管理能力仍然薄弱。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工作领导

一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县里要形成“县委负总责,政府负实责,职能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人大、政协督促抓”的工作格局;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二要建立工作责任考核制。要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县委要制定全县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量化考核内容和办法,纳入党建工作之列,每年对乡(镇)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推荐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生态县建设规划,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建立健全有效引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一是制定规章条例,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法制化轨道。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三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林改,最广泛地动员林农投资投劳育好山、护好山、开发好山。四是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三)构筑生态经济格局

一是突出资源培育,发展生态林业。通过产权明晰的林改工作,加快林业结构的调整,加大经济林和林木资源的精深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凸现林业生态效益;二是突出绿色食品开发,发展生态农业。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和安全食品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基地。三是突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工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业生产模式,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污染较小的清洁生产工艺,逐步改造和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的工业设备,最大限度降低工业污染和原材料消耗。凡新上项目均要进行严格的“环评”,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必须坚决“砍”掉,始终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发展工业的全过程。四是突出资源整合,发展生态旅游。加快推进创建5a风景区、地貌观光旅游开发区、温泉旅游度假区和重点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保护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强化包装宣传,规范经营管理,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四)创建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继续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农村改厕等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二是开展生态示范镇创建活动。借助创建推进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城镇美化、绿化、净化等公用工程建设,改善城镇环境“脏、乱、差”现象。同时着力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蓝天、碧水、绿地工程,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三是形成科学的区域开发格局。根据怀集县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

(五)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广辟宣传阵地和渠道,培养全民的生态道德,树立强烈的生态责任感,让推进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二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大力开展以“绿色企业”、“绿色家园”、“绿色学校”等为主线的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三是引导群众树立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四是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开展奖励环保违法举报人活动。五是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六是大力推进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和环保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在环境日、地球日、保护母亲河等纪念活动中发挥引导者和主力军的作用。

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 篇4

今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用4至6年时间实现创立国家级生态县的目的,并将生态文明村建立作为创立生态县的根底性工程来施行。为了促进生态文明村建立,县政协课题组就此问题进展了专题调研。

一、生态文明村建立的初步成果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一年来,我县生态文明村建立,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优美、城乡构造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目的,扎实、有序推进,获得了初步成果。

一是全县54个生态文明建立试点村建立逐步推开,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根底设施建立得到加强。各镇村以改善镇容村貌为打破口,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东邵渠、高岭等镇大力施行生态恢 复工程,对废弃矿坑进展整治,恢复植被和地貌。高岭镇完成生态林抚育2500亩,并对10000亩绿色速生丰产林进展科学补植,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各乡镇加快了根底设施建立的步伐,溪翁庄镇“两水〞工程进展顺利,日处理污水25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供水5000吨的供水厂主体工程完工,年内将投入使用。西田各庄、十里堡等镇各村通过改水改厕,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有效地解决了污水乱排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全县生态文明试点村之一的白道峪村,投资200万元硬化村路,栽植花草,营造生态景观林;投资53万元,改造饮水工程,让全村群众饮用上干净水,部分村民开场以太阳能、沼气作为主要生活能源,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一些村庄呈现出绿树掩映、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生态新景象。

二是农村生态经济有了初步开展,主导产业已现端倪,涌现出一批生态经济示范村。各镇村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开展生态产业,一批村级专业化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巨各庄镇蔡家洼村投资xx万元,建起占地500亩的巨龙生态观光园,栽植10余种水果,是全市屈指可数的高标准绿色生态园区之一。它安排了300多人就业,人均可增收5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园〞。

三是农村生态文化建立逐步推进,人们生态意识有所增强。县委、县政府启动了“生态县建立百村行〞活动,通过普及生态知识、科技知识,为创立国家级生态县和生态文明村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各乡镇 普遍开展了“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生态知识进农家〞、“创立生态文明户〞等活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和绿色消费。溪翁庄镇石马峪村兴起“环保大集〞,全村男女老少人人捡拾白色垃圾,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村庄环境,而且增强了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冯家峪镇与北京崇阳光田设备合作,共投资147万元,完成了4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的播送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到达100%。随着有线电视入网、村级健身公园、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等根底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农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环境意识逐渐深化人心。

二、生态文明村建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环境综合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从整体看,由于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长期影响,我县大部分农民生态意识薄弱,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垛、垃圾污水随意排倒堪称当前农村的四大“顽疾〞。如厕所多属地坑式,无任何保洁措施,尤其夏季,不仅气味难闻,而且成为苍蝇的主要滋生地,加之粪便无专人管理,渗入地下,易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近年来,我县农村养殖业开展很快,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工程。但个别村因场地有限,人的生活区和家畜家禽饲养区未能做到严格别离,人畜共处易造成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尽管一些村对垃圾进展处理,但因工艺和设施简陋,只是就地、异地填埋,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此外, 我县早已提出农业消费制止施用化肥,但至今未能禁绝,化肥施用在部分地区还相当普遍,影响了区域环境质量。

〔二〕因盗采铁矿造成的植被恢复难度较大

我县北部山区铁矿资源较为丰富。近两年来,一些人把盗采铁矿石作为“致富〞路径。尽管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乡镇进展了有效治理和打击,但盗采盗运现象没有根本杜绝,库北某镇仅6个村就因盗采留下18个废弃矿坑。盗采造成矿产资源大量流失,而且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恶化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要恢复原来的地貌、植被,需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并要投入大笔资金。高岭镇为治理废弃矿坑,已投入300多万元。此外,由于采矿区多在密云水库上游,盗采盗运铁矿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将会影响密云水库的水质,给密云经济和社会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农村生态经济尚未形成强势

农村生态经济只是刚刚起步。尽管大部分村在经济构造调整中已分别确定了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和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但尚未形成商品优势和规模效益。近年来,虽然出现了“西白莲峪柴鸡蛋〞、“生茂鲜菇〞、“密水鲜鱼〞、“密云甘栗〞等一批知名生态品牌产品,但无论是在首都还是在外埠,其市场份额的占有率都不高,有人曾形象地说,密云的农产品是“吃什么都有,卖什么都无〞,因此对区域经济开展的奉献率不高,农民还不能依托主导产业增收致富。作为农村二、三产业的主打工程山区民俗旅游业也是如此。我县自 1994年在京郊率先开发民俗旅游,经过xx年开展,已建成民俗旅游村35个,民俗旅游户1500多个,从业人员近万人。但近年来由于宣传攻势减弱,扶持力度不够,标准管理缺位,加上自身根底薄弱,民俗旅游内容单调,客源严重缺乏。据理解,目前,全县民俗旅游户还剩下800多户,减少了近50%,作为山区农民致富主导产业的民俗旅游业形势比较严峻。

〔四〕农村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

全县90%以上农村仍以煤、柴作为主要能源,品种单一,本钱较高,加之农民用能设备落后,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县就在农村推广沼气清洁能源使用,当时共建成沼气池70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为户用沼气池,但由于缺乏规划和扶持力度,使沼气等清洁能源在农村推广使用后继乏力。据有关部门调查理解,目前,我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农户仅有多户,仅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5%,和先进地区相比,我县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政策和扶持力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县政府能源办在西田各庄镇白道峪等村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获得了一定的经历,但全面推广那么受到资金和效劳管理体制的两大限制。在镇一级,能源开发和推广工作,有的是部门代管、兼管,有的那么根本没人管,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也就缺乏工作的原动力。而在一些经济开展薄弱村,由于受经济状况的影响,村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清洁能源的推广举步维艰。

〔五〕一些措施缺乏过硬的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村建立拉开序幕以后,各乡镇和部分村根据环境整治的需要,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有的乡镇购置了地埋式垃圾箱和垃圾清运车,组建了垃圾清运队伍,但因缺乏过硬的制度保障,能否坚持持久,令人担忧。因为,我县有的乡镇方圆二、三百平方公里,行政村多达二、三十个,自然村近百个,且许多村地处深山区,交通不便,采取垃圾“村集、乡运、县处理〞方法,不仅难度大,而且本钱高,要做到全县340多个行政村的垃圾日日清、处处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六〕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建立的主体意识不强

生态文明村建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广阔农民的参与意识、参与热情和参与行动,农民应成为生态文明村建立的主体。但是,我们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许多农民对于生态文明村建立这样一个对自己消费、生活和行为方式将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举措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行动缓慢。例如,一些村在农民中推广“三格式无害化污水冲式厕所〞,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和县推广部门都给予了资金补助和物资支持,每户农民只需投入100元到200元即可,但有的农民就是不干,认为“既然政府为我办事,就得替我出钱〞。甚至在自家改厕当中,还要政府为自己的劳动付工钱。

三、关于生态文明村建立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严格规划,在施行中确保规划的刚性

建议县政府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和本县有识之士,根据生态修养开展区的功能定位和镇村经济社会开展的不同特点及程度,编制全县各村生态建立的详尽规划。详规应表达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坚持高起点,分步施行,循序渐进,在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托主导产业搞建立。二是详规要具有刚性,经县、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朝令夕改。三是加强根底设施建立要注意保护耕地和农民的实际利益,防止不顾主客观条件和群众意愿,用行政手段人为“造村〞的现象。

〔二〕通过综合整治,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要实在解决好垃圾污染问题。在总体上施行“村收、镇运、县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的同时,根据当地不同条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遥远山区、贫困地区可在解决好防渗漏的情况下,采取填埋的方式。还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那么,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国内外资金、企业,包括激活民间投资介入本县垃圾处理系统的建立。从长远的观点看,要对农村的消费生活垃圾进展资源化处理,做好垃圾分类,研究以垃圾制造有机肥料和发电等,到达变废为宝的目的。

二是实在解决好生活污水等无害化处理问题。根据投资少、工艺可靠、排放稳定达标的要求,采取建渗水井和微生物方法等小规模污水处理技术,杜绝户户随意排放污水的现象。可在我县主要乡镇和大 村采取“人工合成湿地技术〞。用这种方法处理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高,不滋生蚊蝇,有利于水体净化,还能有效地防止污染地下水。它原始投资少,无动力消耗,运行本钱低廉,污水处理结果到达中水标准。由于人工湿地与当地自然环境互相协调,可建立湿地公园,构成新的景观。

三是加大打击盗采盗运铁矿石的力度并搞好所破坏的地貌、植被的生态恢复。实行公安、地矿等部门结合执法,对非法采矿点一律炸毁,对采矿机械一律处理掉。发动和组织当地村民参与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有关镇村应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采矿地区各村的农业产业构造调整,开展特种种植、绿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和工程,向荒山要粮、要果、要富裕。

〔三〕因地制宜,构筑生态产业支撑

每个村应根据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开展规划,紧扣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突出培育并强化生态农业、民俗旅游等主导产业,推广农牧结合式、种养结合式、农林结合式,以及综合式、庭院式等多种小型生态经济形式,打造密云的“有机鱼消费村〞、“有机果品村〞、“生态旅游度假村〞、“休闲观光村〞。结合生态文明村的建立,加大投入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进步民俗旅游村的档次和程度。要利用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的良机,开发本地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争取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户户都有致富工程,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开展思路、一项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方法,推进广阔农民的 持续增收,尽快实现小康目的。

〔四〕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构筑良好人居环境

一是加大中心村的投入建立,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自然村人口向中心村集中。今后,应由政府统筹规划农民的住宅建立,以减少农民单家独户的投入,如地基、给水、排水等可作为公共设施工程统一规划建立,节省资金和能源、资源消耗,进步公共设施的利用率。二是通过规划设计,综合开发,科学合理地安排居住的各种配套设施,尽可能地做到住宅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大力做好改厕工作,推广水冲式环保厕所;创造条件,逐步使农村居民生活区与畜禽饲养区别离,杜绝生活污染和各种传染病的发生;要大力推广使用节地、节能、节水、治污等生态环境新技术,采用绿色环保建材。三是根据生态人居环境的要求,把村庄绿化与村庄建立、美化环境结合起来,逐步做到“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目的,要尽可能选择和采用本地特色树种、花卉,在搞好绿化美化的同时,促进本县相关产业的开展。农村道路硬化要因地制宜,具有渗水、集雨的功能。充分表达环保的特点。

〔五〕以绿色消费为导向,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

政府统一指导农村再生能源开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县内外招标或委托的形式,吸引技术实力雄厚、经历丰富的专业能源公司参与密云的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按照“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那么进展运作,在推广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播放科教片、组织参观、推广太阳能和沼气使用 的示范典型引导农民。二是以养殖业的开展促进沼气池的建立利用。三是成立清洁能源物业效劳中心或在乡镇一级确定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技术效劳人员,经常深化农户面对面指导,解决农民在建立、使用中遇到的困难与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可兼职经营沼气池和太阳能设备配件业务,方便群众购置配件。四是在完善好原建的根底上大力抓新建,并充分考虑到财政的实际承受才能,防止片面追求数量。

〔六〕在专项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上注重实效,抓住重点

为了确保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立的顺利进展,县政府已明确县财政每年拨款4000万元,五年共计2亿元。有关部门在加强有效监管,防止滥用、挪用的同时,应科学安排好专项资金的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对重点村、重点工程进展重点扶持,不搞撒“芝麻盐〞。应对改水改厕,垃圾消纳、清洁能源推广等关键性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做到投一笔便有起色,落一处便有效果,使有限的资金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镇政府也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并吸纳农民自有资金用于生态文明村建立。

关于效劳光山县生态文明建立的调查报告

“县检察院效劳生态文明建立的调研报告非常深化,所提问题、原因及建议非常切合光山实际,请县委办通过工作通讯转发,以期促进各乡镇及相关局委学习、考虑、研究和运用。〞日前,光山县委书记文宗锋在该县检察院呈报的?关于效劳全县生态文明建立的调查报告?上作出肯定批示。光山县委办公室向该县各乡镇及相关局委印发了120份工作通讯。

去年八月份,光山县检察院开展了“两效劳一配合〞活动。为了获得实效,该院抽出精干力量组成3个调查小组,对全县生态文明建立的总体情况进展调查,着重分析该县开展生态文明建立的独特优势、开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提出推进对策和建议。

为了写好这份报告,光山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付大银亲自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调查提纲,指导确定选题和调查思路,屡次面对面指导调查,力求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深化实地走访等形式,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写出?关于效劳全县生态文明建立的调查报告?。万余的报告从三个方面分析资源开发对该县环境的影响。在此根底上,该院提出了推进该县生态文明建立的五项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理念为先〞,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制度建立引导;二是不断进步全县环境质量,深化推进美丽光山建立;三是构筑生态经济格局,带动产业构造调整;四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创立工作,建立美丽乡村;五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

报告还详细阐述了该院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几项举措、一是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严厉打击盗伐林木、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采矿〔砂〕、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刑事犯罪。二是严肃查办生态环境建立领域的贪污贿赂及破坏生态资源环境、重大 污染事故背后的渎职渎职犯罪。三是履行诉讼监视职能,扎实开展“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平安犯罪立案监视专项活动〞,充分利用立案监视、检察建议等手段,防止对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有案不查、隐瞒不报、以罚代刑,甚至充当其“保护伞〞,促进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立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五是积极延伸职能,结合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结合典型案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各方参与、全民发动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气氛。

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 篇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

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

党的__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

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

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

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1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相互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而由于生态文明理论还处于不断成熟、完善的阶段,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关于生态文明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中的“生态文明”是指生态文明中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研究意义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现代文明体系。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与之相比,生态文明更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人类就不可能有好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环境安全,人类就会陷入生存危机。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大多数居民都生活在农村,大多数的.自然资源开发也在农村,因此,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农村地区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农村的环境质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农村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空去污染都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等渠道影响城市居民。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一下3点:

(1)、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物质文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体现的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物质文明的基础首先是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农村作为全国人民的粮食来源地,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有这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如果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提高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识与理念,自觉形成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即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3)、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政治文明的功能实质就是通过制度的安排和国家公共权力的运用来维系社会秩序,通过公平分配社会资源来保障个人的权益。2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必然会对我国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民主和人权等政治文明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想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就需要切实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而建设生态文明即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新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1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