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在当前中小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小班化教学越来越盛行的背景下,积极推广学生作业面批的做法,已经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和谐发展和实现中,教学优质均衡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是一所外国语学校,学校内有很多综合素质很强,学习很得法的学生。但由于学校地处仓房沟,学校学区内有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条有力的途径去帮助他们。本为意在研究对后进生分层次面批作业对他们增强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的影响。
(一).面批作业是学科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信息反馈的有效方法。面批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教学情况,它不仅注重学生作业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思维过程及思维品质状况。通过现场面批,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作业速度、正确率及其思维过程,进而给予及时的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发现教师教学活动组织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发现和分析隐藏在学生作业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作业面批,教师可以充分地听取和征求学生对优化作业内容与形式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建议,从中筛选若干有效信息,进行符合班级学情的教学方案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提高本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面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教师开展个性化辅导的重要辅助形式。面批是进行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它是一个及时辅导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面批的机会,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三).面批还能有效缩短学生学习过程中信息反馈和纠正错误的周期,帮助和促进学生在近距离的时间内及时发现、改正学习中的错误。面批作业,教师和学生一起,现场分析其作业中的错误点,剖析原因,在教师的引领点拨下,学有疑问或学有困难的学生迅速获得顿悟,并以最快的速度修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可以促使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困难今天解决,不让学生带着 不懂 回家。对于作业中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进行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研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面批是增强师生交流、拉近师生情感距离的纽带,课堂上师生交流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面批作业能弥补这样的不足
二、课题的界定
要分层面批作业,首先要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中学英语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的改革不只是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改革,还应包括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改革,因为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也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如何让学生认真学习,认真做作业,提高对英语的爱好和兴趣,是每位英语教师探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必须在课改目标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传统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方法已与新课改的要求产生冲突,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基本上是全班做相同的题目,以便教师统一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这违反了因材施教原则,同时也不承认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其结果是好的学生吃不饱,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的学生觉得部分题目不会做又不敢(或者根本没机会)请教老师。
英语家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国家教育司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英语家庭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确保兼顾基础知识巩固与能力发展的同时,要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能在练习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通过对学生做的问卷调查的反馈信息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平时的家庭作业不能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几乎所有基础差的学生都觉得平时有些作业都超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大多数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认为平时的作业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反馈信息给我的触动是:不是学生变懒了而是我的作业枯燥了难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 自主、互助学习型 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我开始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并且和课堂中的学习小组相结合,实行分层面批作业。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学生作业研究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分层次面批作业是教师在批改作业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批改作业的一种方式。国内外就面批作业的研究涉及到各个环节,如从作业布置的合理性到面批作业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一) 国外研究成果
在国外对于学生作业分层次面批的研究中,尽管学生的作业一直是关注点,但对于后进生分层次面批的研究一直没有深思熟虑可的材料可以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二)国内研究成果
国内的研究也基本集中在两个点上,即作业布置的合理性和作业批改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成两类:1.各种教学流派或大规模教学实验。2. 教师小规模的实验和教学经验总结。第一类成果大多集中在某一特定学科的作业布置与批改。第二类则是教师以论文形式反映自己对作业批改和布置的观点和建议。
四、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后进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分层面批作业,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学生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适应学生的 差异性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存在的。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及环境、教育条件都有所不同,还有社会因素(即环境、教育条件、科学训练),这些原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有明显差异也是正常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当前我国正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许多省市实施小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取消重点初中等措施,这样各校、各班内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更显著了。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如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让所有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了,要满足学生对不同内容学习的需要,让不通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师生的充分互动,符合 高效课堂 的目标要求。
2、按照教育家达尼洛夫关于教学过程的动力理论之说,认为只有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对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才可能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从而加快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两者的统一关系若被破坏,就会造成学业的不良后果。学生的学习可能是由他们生理和心理的一般发展水平与对某项学习的具体准备状态所决定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构成因素中既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又有易变的因素。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范围,决定了学业不良学生要取得学业进步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易变的因素,使学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实际可能性水平,从而促进或阻碍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之间矛盾的转化,加快学习成绩提高或降低的速度。由此可见,分层次教学是着眼于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的一种极好的手段,使它们之间能相适应,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3、布鲁姆的 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4、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认为,在一个班集体内,一般都有一些需要专门地特别对待的学生,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及格的学生,又包括掌握某些学科表现很高能力的学生。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及格学生和学习最好的学生,对他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巴班斯基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
5、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进行分层推进提供了传统经验。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 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要分层面批作业,首先要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中学英语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的改革不只是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改革,还应包括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20xx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改革,因为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也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如何让学生认真学习,认真做作业,提高对英语的爱好和兴趣,是每位英语教师探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必须在课改目标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传统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方法已与新课改的要求产生冲突,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基本上是全班做相同的题目,以便教师统一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这违反了因材施教原则,同时也不承认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其结果是好的学生吃不饱,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的学生觉得部分题目不会做又不敢(或者根本没机会)请教老师。
英语家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国家教育司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英语家庭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确保兼顾基础知识巩固与能力发展的同时,要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能在练习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通过对学生做的问卷调查的反馈信息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平时的家庭作业不能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几乎所有基础差的学生都觉得平时有些作业都超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大多数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认为平时的作业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反馈信息给我的触动是:不是学生变懒了而是我的作业枯燥了难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分层建组,互帮互学:
首先给同学们讲清道理,说明分层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个别学生作好单独的思想工作,然后根据我掌握的情况,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组:A组是智力因素较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的优秀学生;B组是属中游的大多数学生;C组是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并向学生说明,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按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单元过关检测成绩定期调整,引入竞争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舒心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里。层次划定后,按4人一小组结成互帮互学的小组,每个互帮小组都是由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由A组的同学帮助B组和C组的同学,并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激励全体同学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和课堂教学的环节。
分层次教学,对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经常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互相交流,集体备课。
(三)研究课后作业批改和辅导
作业批改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由A组学生批改C组学生作业,B组学生对改;教师讲评,学生自改;同桌讨论后互改等,但我们首先仍以教师批改为主,及时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部分学生给予及时的课后面批(主要是C组学生),同时对后进生多给鼓励,使他们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并能逐步提高。
(四)研究作业评价的层次.
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提高后进生学习态度及能力,从而提高班级整体水平,但整体水平提高后,并非有存在低层次的学生,只不过此时的低层次比原来提高了。分层次教学就是在这种螺旋式递进中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水平的。但一个班内学生的层次始终是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作用,在作业评价中,我们也采取了分层次。使低层次的学生也能享受得 高分 的快乐,同时也可避免优秀生的骄傲情绪。
六、 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八年级8 12班的学生
七、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3、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八、课题研究成员组成
方案撰写的评价与实施:耿杨 马燕
方案调查与实施、资料收集:马玥 耿杨 马燕
方案调控、实施、撰写报告:马玥
七、成果表达
结题报告 论文 问卷调查 学生成果展示 个案分析
教学心得体会 视频资料 照片资料。
1.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
虽然"i have a dream"是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 路德 金的著名演说,而且西方文体学也早已在二十年代初发展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外还没有人对这篇演说进行过文体分析.而在国内,倒有一些人对此演说进行过文体分析.在国内的一些分析里,主要是对这篇演说的修辞技巧进行分析.也有进行比较全面的文体特征叙述的文章.但是严格来说这些文章并不算得上是真正的文体分析.因为它们都只是仅仅罗列了该演说的问题特征,并没有对这些特征作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更没有把演说的主题和文体特征结合起来.因此,读者只知道其文体特征而不明白其中的作用.这并不能帮助读者理解演说更深层的含义.目前国内对"i have a dream"的文体研究也是寥寥可数.主要有以下几篇:《〈我有一个梦想〉文体分析》从文体学的角度对这篇演讲词从语音,措辞,修辞几方面作些探讨,《政坛杰作 文坛珍稀——剖析〈我有一个梦想〉的文学修辞》略谈应如何学习这篇演讲词的文学修辞,《解读一个梦想——析马丁 路德 金"i have a dream"》一方面说明了金深刻的思想理念,另一方面分析了此演说词高超的艺术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
2.研究课题的科学依据及意义(教育科学/语言文化/文学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研究特色及创新等):
(1)科学依据:本文所依据的理论主要包括文体学的理论,语言学的理论以及和演说有关的理论.在文体学里面,主要应用文体学的有关定义和研究方法;在语言学里主要运用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的有关定义和方法.另外也了解了一下演讲词的特征等.
(2)研究意义:首先让读者明白比较正宗的文体分析是怎样进行的.其次,通过深入浅出的文体分析来让读者体会该演讲词的丰富的含义和深远的影响.再次,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演说这门艺术及其普遍的文体特征,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它
(3)研究特色:本文着重对文体特征的分析和说明,并把文体分析和演说词的主题结合起来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
3.论文的机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1)论文提纲
1,引言(介绍马丁 路德 金本人,介绍演讲词"i have a dream",介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以及马丁 路德 金在其间的作用)
2,理论综述
3,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回顾和本文的研究特色.
4,演讲词和主题介绍
5,对"i have a dream"进行文体分析
5.1 语音
5.1.1 sound patterning
5.1.1.1 full form
5.1.1.2 alliteration
5.1.2 stress patterning
5.2 词汇
5.2.1 formal words
5.2.2 informal words
5.3 句法
短句的作用
5.4 语义—修辞
5.4.1 simile
5.4.2 metaphor
5.4.3 parallelism and repetition
5.4.4 quotation
5.4.5 antithesis
5.4.6 pun
5.4.7 several rhetoric in a sentence
6. 总结(总结以上各项文体分析对表达主题和达到演说效果的作用,说明该演说词如何实现语言的三大功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真正从人的生命成长、终身发展的高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及教师希望用准确的语言影响学生,用优美的环境教育学生,用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 影响 教育 培养 基本上都是外力的作用,我们却忽略了教育是儿童自身内部的活动,学生自身内部会发展自己,完成学习活动。儿童是有生命的、完整的人,不像布料、牙齿那样可以裁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然而,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不容易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真实地位。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而今天,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而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教育内部问题的累积、学生生存状态的改变,使我们迟早都要说破这样一个事实。当然,说破的目的是改变。我们需要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这是一个重大的策略性的教育转变,是带有体系意义、根本意义的转变。
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我们学习了生本教育的有关理论,并亲自参与听课,亲身感受了生本教育的无限的生命活力。发现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全身心的投入,那种积极、欢乐、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以及他们优秀的考试成绩,都使我们十分振奋。无论是他们的学习状态,还是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或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语文素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精彩展现,都使许多听课者、听报告者激动不已。
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的思索,我们把生本课堂课题研究作为我校的龙头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探索出一条真正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课堂教育方式方法。必须强调的是,生本课堂改革既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同时也是教育技术的改革。
二、生本教育理念简介
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 师本教育 向 生本教育 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生本教育的儿童观: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 纤夫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 不见自我 ,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 灵魂与线索 ,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做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合作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主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的评价观:生本教育提倡减少学习成长期的频繁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课任老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 为而不争 。到了现实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朴素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 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西方教育的理念中早有提倡或研究,但将此理论用于课堂教学也尚在探索中,如杜威提出 儿童中心说 并引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自19世纪以来,西方各国已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验,已形成一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极为轻松的课堂教学,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却非常不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自素质教育提倡以来,教育理论界对传统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批判,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如 愉快教学 情境教学 等都体现了生本教育思想。生本教育实验在广州率先开展以来,目前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学校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就,它倡导教育者要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学生,体现人之生命创造力的神奇和美好。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产生快乐,产生素质,产生成绩,使素质教育取得了可运行的良好动力机制,破解了困扰多年的难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打开了一条成功之路。
3、素质教育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21世纪教科文研究组织的专家们提出: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并且激活起来。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对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研究兴趣,而不只是完成现成学科知识的传播,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力争培养新时代的 好才、高才和尖才 。
4、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所长也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把当前的师本教育体系转变为生本教育体系,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去发展、去创新,并努力使教育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上,顺应教育特征,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动性,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中前进,从中获取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于是,他提出了一系列生本教育的新观念,如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教师观:教师应是学生生命的 牧者 ,而不是拉动学生的 纤夫 。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学生观: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本能力量的调动,能够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德育观:以学生美好的学习生活作为德育教育的真正基础,学生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树是通过学生的内化来实现的。
5、本项目研究将充分发挥我校信息教育技术方面的优势,将多媒体网络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运用网络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协作化和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项目研究不仅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而且包括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思品等所有学科,其改革面之广、其研究的深入也是本项目的一大特色。
四、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本课题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广东教科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为依据,立足于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着眼于为未来培养具有主动性、自主性、创造能力的人才。本课题立足生本教育理论,将生本教育理论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力图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克服其存在的问题,探索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对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1)对小学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的具体理解与认识:
(2)在对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理解与解释的基础上构建各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实际,对构建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六、研究方法
通过 小组合作、先做后学、先学后教 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及自信地参与、主动学习的情境,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持续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采取实例教学法、观察及情景法、合作讨论法、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努力实现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的过渡。
七、组织机构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 张随鄂
副组长: 闫红莲 李荣华
骨干成员:王玉芳、刘 伟、郑如红、黄伟锋、韩旭辉、张俊生、张 楠、戴刚毅、刘运金、王 静、黄庆华、左玉霞、邹玉萍、王转运、吴 华、闫改桃、彭 宇、朱秀梅、张继红、米德新、韩俊丽、李波 、郑 辉、任玉淑、陈 萍
(二)子课题组织机构
每个教研组要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申报子课题,以各教研组的子课题为基础,进行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与总结。
具体子课题组织机构如下:
语文学科子课题组:组长:黄伟锋 ;副组长:韩旭辉;组员:全体语文教师
数学学科子课题组:组长:郑如红;副组长:张俊生;组员:全体数学教师
英语学科子课题组:组长:韩俊丽;组员:全体英语教师
综合学科子课题组:组长:刘伟;副组长:张楠;组员:全体综合学科教师
(备注:承担多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可以选择一门学科参与课题研究)
八、实验过程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 20xx年9月)。
1.课题的申报立项。
2.负责人制定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研究组织。
4.明确课题研究规范和课题组成员各自的任务。
5.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6.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电脑、信息网的设置与准备。
(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 20xx年12月)
1. 构建生本理念下的教师群体,深入学习相关理论,以理论指导课题实践。
2.加强实践指导,组织课例研讨,引导实验。
3.观测学生主体意识、个性特点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做好阶段性的调查统计。
4.撰写教学反思、阶段性总结,不断调整策略,深化提高。
(三)总结阶段(20xx年1月 20xx年7月)
1.撰写并修改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归类整理。
3.上报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估。
九、预期成果
1.文本类成果:
(1)实验结题报告;
(2)教师研究论文集、教师案例集;
(3)学生作品文集等。
2.音像制品类成果:
(1)生本课课例光盘;
(2)生本教育活动图片;
3.学生发展类成果:
(1)学生、家长调查问卷;
(2)学生发展表现的物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