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调查报告(精选3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大学生、中学生.....想也别想!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中学生,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得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那更不用说手机电话卡了。从以前的“水壶”到现在的只有手掌大的手机,无论从功能到外表都是一个大飞跃,但是,价格却成反比,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买机好时期,所以不少学生赶上了这好时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且越来约年轻化。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或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
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在翠园中学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在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占52%,女性所占比例是48%。经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其结果分析如下。
调查分析:
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已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还没购买手机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在学里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机。其理由是:首先,便于联系,这既包括自己联系亲人,也包括同学朋友联系自己。
1、手机的品牌、价格、档次及考虑因素
调查发现中学生所购买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倍受中学生青睐,三者共占调查总数的55%。而国产手机问津者很少,如国产王牌 TCL、波导,所购者也不多,两者共占12%,可见中学生在手机品牌上基本倾向于洋品牌。中学生所购手机价格基本在20xx——3000元之间,约占总数的76%,高于3000元和低于20xx元共占20.30%,1000元以下的低档手机则无人问津。调查还发现决定中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是手机的质量,其次是价格和外观。
2、资金来源
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约为71.19%,8.26%的中学生是自己打工挣的钱,11.23%是勒紧裤腰带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9.32%是别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别人借钱或银行贷款购买手机的现象。
3、 忽如一夜春风来——校园里的手机消费情况
调查显示,选用充值卡在大学生中仍占大多数,这样可以保证每月的话费保持在本人可控制的范围内,集中在每月50元至120元之间。短信费所占月通话费比例在逐步提高,60%左右的同学每月短信费都超过了话费总额的30%,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每月的短信费占话费总额的60%以上。短信息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通信的重要手段。
4、购机目的及交往对象
中学生购买手机有36人是为了通信需要,占总人数的38.70%,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有6.45%的人是因为受别人的影响,23人是因为看中了手机的功能;而另有21人,约占22.58%购买手机是没有原因的想购买就购买了,约有7人选择其他,约占7.53%,中学生购买手机主要用于同学朋友之间交流的约占64.1%,而用于跟父母交往的很少,只有23.56%
学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在手机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学生中意拍照手机,34.0%的学生使用下载的流行音乐作为铃声。随着彩屏和摄像手机的普及率上升,学生也开始更多的使用下载图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图片,甚至自己制作的图片作为待机图片。
5、手机的使用情况
(1)更新频率低
中学生在手机的更新上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超过半数的同学在这学期间没有更换的打算。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购买手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由家里承担,因此父母不允许子女频繁地更换手机。但是我们从中学生能承受的手机价格中可以发现,虽然20xx元左右的手机目前仍占在校大学生需求的最大比例,但随着他们日益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直至参加工作,大多数同学的未来目标更倾向于高于3000元的高档手机,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将成为满足他们需求的经济保证,他们也将成为中高档手机的潜在消费群。昂贵的话费依然是在校学生手机族的最大烦恼(25.42%),其次是担心被偷,占1/5,另外占用时间多占11.23%,怕被人骚扰,的占15.04%,以及款色不流行占11.65%。
(2)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引起社会的争议,主要是因为手机作为高端消费产品,在校学生由于生活圈较为固定,没有必要,可能会是一种物质的浪费。其二是容易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同时影响学习,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由于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征,使得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手机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使用手机不利的影响中,主要体现在影响上课、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浪费钱,比例分别为28.1%、19.6%、23.1%,而认为没有坏处的比例为21.5%。这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与社交活动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则需要社会正确引导。
另外,专家认为:手机辐射不容忽视
今年4月7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提醒人们,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辐射会渗入其大脑50%的区域;对10岁的孩子来说,辐射则会渗入其大脑30%的区域。而德国防辐射机构主席沃尔弗拉姆·柯尼希也对当地媒体《柏林日报》表示,为健康着想,人们尤其是儿童应该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一般来说,手机通话应尽可能短。父母应使子女尽可能远离这项高科技。”
而一位从事职业病防治的教授也表示,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因而特别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一般来说,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当把手机放在耳边时,有些游戏的伴音比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旁边的噪音还大,最差的手机噪音达133分贝,大大超过120分贝的痛苦极限。
结论:
总结一下学生手机消费群的特点:
1.追逐时尚、注重个性张扬;2.易于接受新事物; 3.需要更多的情感沟通与交流;4.物品的使用大多“喜新厌旧” ;5.主要任务是学习;6.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阶段;7 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影响。
手机对学习是否有影响?如手机作弊、上课时手机铃声影响课堂秩序、手机辐射对身体健康有害,手机还会带来攀比风,而且一些学生在上课时接听电话,还会影响老师上课,也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中学生最好还是正确对待手机,有效的运用我们的通信工具,做到不为手机着迷,而不是手机控制我们的思想。
总的来说,本调查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影响中学生手机消费的因素。不过,还不够深入,尤其是理论支持还不够。谨以本调查为以后的研究作下铺垫。
一、社区商业研究背景
(一)社区商业基本概念
1、社区商业定义
社区商业是指以社区内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居民,应具备行业齐全、服务配套的特点,并以先进的商业业态和优美的商业环境,在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更注重提供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消费。
2、社区商业分类
3、社区商业功能
(二)国外社区商业发展概况
由于国外城市居民大量居住在郊区,社区商业非常发达,例如美国20xx年社区商业的零售额就占了国家零售消费品总额的40%,而中国目前还不到10%。国外的社区商业主要以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尤以社区型购物中心所占的份额最大。购物中心是一种现代的零售业态,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环绕。购物中心有宽敞的停车场,其位置靠近马路,顾客购物来去便利。国外社区商业中心一般都实行开发和经营分离的做法:开发商负责前期开发,经营商负责租赁经营,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
(三)国内社区商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社区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商业主要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房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生活广场"、"娱乐休闲一条街"等众多社区商业项目。国内的社区商业设施正朝着成为一种综合建筑、景观、空间、声音的体验式场所,一种为社区居民创造的拥挤热闹的场所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社区商业普遍带有浓厚的住宅底商特点(为了保持良好的居住和绿化环境,上海浦东越来越多的住宅区淘汰了住宅底商,而采取集中式购物中心模式),与国外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四)国内社区商业发展趋势
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社区商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目前国内发达城市的社区商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这也是发达程度较低城市的发展方向。
1、政府对社区商业的规划力度加强。我国商务部今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推动我国社区商业发展。
2、购物中心造就大型社区商业。如沃尔玛购物广场已进驻成都交大-九里堤社区,并将于20xx年上半年开业。
3、便利店、生鲜超市是社区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7-11便利店、冠军生鲜超市等新兴业态目前已进驻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
4、社区商业开始细分市场。由于消费者根据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修养、价值观念、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群体意味着不同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动机和消费结构,社区商业在开发时就必须考虑商业的业态配比和商业组合。
5、专业化操作是社区商业成功的保证。商业地产的核心其实是商业,地产只是商业的载体,经验丰富的招商营销以及商业管理团队对于社区商业的成功开发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
二、成都社区商业概况
随着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商业设施已接近饱和,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难以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外迁和新建居住区不断增多,这些区域的商业设施相对不足,市场空间和消费需求巨大,这种新的消费需求需要新的商业形式来承接,社区商业恰恰顺应了这种需要。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居民对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的社区商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社区商业正成为成都市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已在提升城市商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贯彻执行《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成都于6月21日举办了“首届社区商业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城市社区商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同时也为成都今后社区商业的打造指明了新的方向。此次会议上,蓝波湾(蓝谷地的社区商业配套项目,见下右图)被评为中国首个“全国社区商业示范项目”,对社区商业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成都市作为全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社区商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覆盖便利店、连锁超市、餐馆、美容美发、茶楼、干洗店、彩扩、快递、报刊、家政、维修等各种生活服务项目,全市城区的324个社区共有社区商业网点33912个。各类商业网点的具体数量见下中图。
三、成都典型社区商业调查
本次调查共选取了成都市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各种档次共六个社区,主要对这些社区商业的业态分布、租金水平、经营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分析中可以了解成都社区商业的现状,从而用于公司进行社区商业开发时的参考。
(一)金沙园社区
金沙园社区20xx年由宏信房产开发,其社区商业部分水景商业街进行了统一规划,目前居民总体入驻率不高,人气明显不够,商气不足。该社区商业呈现出如下特点:
1、 金沙园商铺空置率较高,根据调查,商铺出租率仅62%,主要原因有五个:①目标消费群体支撑有限。②商铺供应
体量过大。③缺乏统一经营管理。④西单百货和超市对其造成的分流影响。⑤步行街不能通车,消费引导不足。
2、 社区商业业态分布特点
虽然该社区商业涵盖了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大多数业态,并且有亲子园、汽车俱乐部等新兴业态,但业态仍显得不够丰富,商源质量也显得一般,品牌商家数量有待提高。
餐馆、食品、茶楼等业态店铺数量较多,与建筑适合经营餐饮、消费群体的消费力较强、成都餐饮业较发达等因素有关。
建材、装修店铺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该小区为新兴社区,居民陆续入驻,对该类服务的需求较大,随着入驻率提高,该类业态的比例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由于空铺较多,能存活下来的店铺业态多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业态,如餐馆、茶楼、食品等业态,从而说明这类业态是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度最高的业态,可作为招商时重点考虑的对象之一。
(二)外双楠社区
本次调查主要以云影路、云霞路和逸都路的临街商铺为主,业态较齐全,居民消费水平较高,消费力较强。从其业态分布来看,该社区商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以云影苑为代表的社区商铺进行了统一规划,业态较丰富,商铺装修呈现出一定的档次,品牌店较多。
2、服装类店铺数量超过了餐馆的数量,说明周边居民对“穿”的重视程度较高,这也是该区域人群消费水平高,生活质量高的标志之一。
3、逸都路与二环路交界处有伊藤洋华堂二号店,大卖场对调查区域内的业态有一定的影响,与大卖场呈现互补性的业态如美容美发、餐饮等较稳定,而服装鞋帽等类型的商铺换手率较高,多靠经营特色、品牌效应等生存。
(三)玉林社区
1、该社区是成都最成熟的居住区之一,人口密度大,业态丰富,商铺档次较高,商业气氛较浓,以餐饮、服装、精品店、便利店为主。
2、在商铺租金方面,玉林老区商铺一般为35~80元/㎡月,而玉林新区商铺租金可达150元/㎡月,从此也可看出商铺租金与区域居民消费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从业态分布来看,服装类仍然比例最大,其次是餐饮,该区域餐饮经营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效应,其辐射作用吸引了整个成都市的消费人群。房屋中介店铺较多,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居住环境成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资一族到该区域居住,二手房交易活跃。休闲娱乐业的比例也较大,除周边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消费人群也对玉林片区也乐此不彼。
4、该区域的成熟度高和消费力强吸引了一些特色店和新型业态进驻该区域,如位于玉林东路的彩色钥匙店、玉林中路的特百惠家居连锁店等。
5、该社区商业以临街底商为主,也有象玉林生活广场、富和城等独立商业楼盘。
(四)桐梓林社区
该社区属成都的高档社区,本次调查以桐梓林东路和桐梓林北路为主,分布有中华园各期、锦绣花园、世纪锦苑等高档楼盘,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居多,消费力强大。
1、从业态分布来看,服装类店铺数量遥遥领先,这与该区域人群消费能力、消费意识、生活方式直接相关,其次是餐饮、食品,有一些异国情调和风味的餐厅如和风亭日本料理,家政服务在该区域的需求较大,店铺数量较多。
2、休闲、娱乐、美容美体类店铺数量较多,这类业态在该区域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例如有四川首家专业的男士美容店(卡瑞杰专业男士美容SPA健康会馆)。
3、中华园商铺以环绕中华园各期的临街商铺为主,此外还有独立的商住楼,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业态的商家的需求。
(五)红花社区
本次调查主要对红花北路、红花南路、红花东路、红花西路的社区商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该区域的社区商业缺乏规划,显得较为落后,商铺装修档次都较低,业态丰富性差,主要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最急需的的相关购物需求及服务需求为主,档次稍高的购物、休闲、娱乐等业态基本是空白
一、社区商业研究背景
(一)社区商业基本概念
1、社区商业定义
社区商业是指以社区内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居民,应具备行业齐全、服务配套的特点,并以先进的商业业态和优美的商业环境,在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更注重提供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消费。
2、社区商业分类
3、社区商业功能
(二)国外社区商业发展概况
由于国外城市居民大量居住在郊区,社区商业非常发达,例如美国20xx年社区商业的零售额就占了国家零售消费品总额的40%,而中国目前还不到10%。国外的社区商业主要以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尤以社区型购物中心所占的份额最大。购物中心是一种现代的零售业态,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环绕。购物中心有宽敞的停车场,其位置靠近马路,顾客购物来去便利。国外社区商业中心一般都实行开发和经营分离的做法:开发商负责前期开发,经营商负责租赁经营,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
(三)国内社区商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社区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商业主要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房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生活广场"、"娱乐休闲一条街"等众多社区商业项目。国内的社区商业设施正朝着成为一种综合建筑、景观、空间、声音的体验式场所,一种为社区居民创造的拥挤热闹的场所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社区商业普遍带有浓厚的住宅底商特点(为了保持良好的居住和绿化环境,上海浦东越来越多的住宅区淘汰了住宅底商,而采取集中式购物中心模式),与国外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四)国内社区商业发展趋势
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社区商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目前国内发达城市的社区商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这也是发达程度较低城市的发展方向。
1、政府对社区商业的规划力度加强。我国商务部今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推动我国社区商业发展。
2、购物中心造就大型社区商业。如沃尔玛购物广场已进驻成都交大-九里堤社区,并将于20xx年上半年开业。
3、便利店、生鲜超市是社区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7-11便利店、冠军生鲜超市等新兴业态目前已进驻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
4、社区商业开始细分市场。由于消费者根据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修养、价值观念、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群体意味着不同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动机和消费结构,社区商业在开发时就必须考虑商业的业态配比和商业组合。
5、专业化操作是社区商业成功的保证。商业地产的核心其实是商业,地产只是商业的载体,经验丰富的招商营销以及商业管理团队对于社区商业的成功开发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
二、成都社区商业概况
随着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商业设施已接近饱和,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难以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外迁和新建居住区不断增多,这些区域的商业设施相对不足,市场空间和消费需求巨大,这种新的消费需求需要新的商业形式来承接,社区商业恰恰顺应了这种需要。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居民对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的社区商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社区商业正成为成都市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已在提升城市商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贯彻执行《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成都于6月21日举办了“首届社区商业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城市社区商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同时也为成都今后社区商业的打造指明了新的方向。此次会议上,蓝波湾(蓝谷地的社区商业配套项目,见下右图)被评为中国首个“全国社区商业示范项目”,对社区商业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成都市作为全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社区商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覆盖便利店、连锁超市、餐馆、美容美发、茶楼、干洗店、彩扩、快递、报刊、家政、维修等各种生活服务项目,全市城区的324个社区共有社区商业网点33912个。各类商业网点的具体数量见下中图。
三、成都典型社区商业调查
本次调查共选取了成都市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各种档次共六个社区,主要对这些社区商业的业态分布、租金水平、经营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分析中可以了解成都社区商业的现状,从而用于公司进行社区商业开发时的参考。
(一)金沙园社区
金沙园社区20xx年由宏信房产开发,其社区商业部分水景商业街进行了统一规划,目前居民总体入驻率不高,人气明显不够,商气不足。该社区商业呈现出如下特点:
1、 金沙园商铺空置率较高,根据调查,商铺出租率仅62%,主要原因有五个:①目标消费群体支撑有限。②商铺供应
体量过大。③缺乏统一经营管理。④西单百货和超市对其造成的分流影响。⑤步行街不能通车,消费引导不足。
2、 社区商业业态分布特点
虽然该社区商业涵盖了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大多数业态,并且有亲子园、汽车俱乐部等新兴业态,但业态仍显得不够丰富,商源质量也显得一般,品牌商家数量有待提高。
餐馆、食品、茶楼等业态店铺数量较多,与建筑适合经营餐饮、消费群体的消费力较强、成都餐饮业较发达等因素有关。
建材、装修店铺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该小区为新兴社区,居民陆续入驻,对该类服务的需求较大,随着入驻率提高,该类业态的比例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由于空铺较多,能存活下来的店铺业态多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业态,如餐馆、茶楼、食品等业态,从而说明这类业态是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度最高的业态,可作为招商时重点考虑的对象之一。
(二)外双楠社区
本次调查主要以云影路、云霞路和逸都路的临街商铺为主,业态较齐全,居民消费水平较高,消费力较强。从其业态分布来看,该社区商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以云影苑为代表的社区商铺进行了统一规划,业态较丰富,商铺装修呈现出一定的档次,品牌店较多。
2、服装类店铺数量超过了餐馆的数量,说明周边居民对“穿”的重视程度较高,这也是该区域人群消费水平高,生活质量高的标志之一。
3、逸都路与二环路交界处有伊藤洋华堂二号店,大卖场对调查区域内的业态有一定的影响,与大卖场呈现互补性的业态如美容美发、餐饮等较稳定,而服装鞋帽等类型的商铺换手率较高,多靠经营特色、品牌效应等生存。
(三)玉林社区
本次调查主要对玉林老区的玉林北路、东路、中路和玉林新区的玉林西路进行了调查,老区和新区的业态、档次呈现出鲜明的对比,玉林新区分布着王府花园、梧桐世家等中高档楼盘,而玉林老区的住宅则显得较为陈旧。该社区商业的特点如下:
1、该社区是成都最成熟的居住区之一,人口密度大,业态丰富,商铺档次较高,商业气氛较浓,以餐饮、服装、精品店、便利店为主。
2、在商铺租金方面,玉林老区商铺一般为35~80元/㎡月,而玉林新区商铺租金可达150元/㎡月,从此也可看出商铺租金与区域居民消费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从业态分布来看,服装类仍然比例最大,其次是餐饮,该区域餐饮经营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效应,其辐射作用吸引了整个成都市的消费人群。房屋中介店铺较多,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居住环境成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资一族到该区域居住,二手房交易活跃。休闲娱乐业的比例也较大,除周边区域外,其他区域的消费人群也对玉林片区也乐此不彼。
4、该区域的成熟度高和消费力强吸引了一些特色店和新型业态进驻该区域,如位于玉林东路的彩色钥匙店、玉林中路的特百惠家居连锁店等。
5、该社区商业以临街底商为主,也有象玉林生活广场、富和城等独立商业楼盘。
(四)桐梓林社区
该社区属成都的高档社区,本次调查以桐梓林东路和桐梓林北路为主,分布有中华园各期、锦绣花园、世纪锦苑等高档楼盘,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居多,消费力强大。
1、从业态分布来看,服装类店铺数量遥遥领先,这与该区域人群消费能力、消费意识、生活方式直接相关,其次是餐饮、食品,有一些异国情调和风味的餐厅如和风亭日本料理,家政服务在该区域的需求较大,店铺数量较多。
2、休闲、娱乐、美容美体类店铺数量较多,这类业态在该区域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例如有四川首家专业的男士美容店(卡瑞杰专业男士美容SPA健康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