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调研报告范文(通用8篇)
灵宝金融坚持以支农、兴农、富民为己任,把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支农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改进、加强金融服务,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为当地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一、金融支持“三秋”情况
灵宝金融重点支持农村农民在秋季的种子、农药、化肥和农产品收购上的资金需求,积极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积极支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秋种秋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至目前,灵宝联社发放“三秋”支农贷款5630万元,投放农民种子、农药和化肥投放贷款2170万元,农机具贷款1160万元,农副产品收购贷款23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秋季农业生产,为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继续认真做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授信及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工作,严格做到“贷前早调查,资金早落实,计划早安排,贷款早投放”。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农资供应部门、生产企业和农户家中进行走访调查,详细了解秋作物资供应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提前落实贷款资金计划。一方面加大资金组织力度,开展支持秋作吸存工作劳动竞赛,强化优质高效文明服务,努力拓宽增存渠道,为信贷支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加大收贷收息力度,依法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满足“三秋”资金需要,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灵宝金融既着眼于当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放眼长远,改善农民收入结构;既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又通过为农产品收购企业提供资金,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增收。在贷款营销中,农村信用社将资金重点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储运购销和农户生产费用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农资农机部门经营适销对路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及农机具。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信用社强化服务手段,向农户散放支农名片,提高工作效率,并组织金融下乡活动,将金融知识、业务品种和科技信息送到农民手中。
二、存在的问题
在大力支持“三秋”信贷资金需求的`过程中,XX市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信贷支持。农村信用环境裂变,前些年的顶冒名贷款经过深度排查,全部暴露,诚信客户占比少,一时难以形成一种新的农村绿色信用体系,制约信用社信贷投放。信贷人员管辖区域大、农户多,在信贷服务上没有细化,未对“三秋”信贷支持开设“绿色通道”,不同程度上对信贷需求构成一定制约因素。
三、对策建议
开设贷款“绿色通道”:在农村信用社网点开设贷款“绿色通道”,对三秋农业生产资金贷款实行上专柜办理,提高办贷效率。
实行灵活授信机制:提高农信社的信贷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中间环节,提高办贷效率。
设立支农服务热线,指定专人负责,全天24小时值班。切实解决客户在“三秋”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继续开展阳光信贷工程:将贷款条件、贷款程序等信贷政策在所辖各村一律公布上墙,并实行贷款限时办理制度,对投放贷款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有利于控制信贷风险。
学院:金融学院
班级:09级金融工程二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李建英
金融工程调研报告——对当地三农融资问题的调查
调查地点:承德市兴隆县马圈子村
调查对象:当地农村家庭及金融机构
调查内容:家庭收入情况、融资问题
一、农村家庭收入状况
“三农”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立长效机制,解决“三农”融资难,促进“三农”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据统计局对我村100户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调查显示,去年我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0元/月。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人均150元/月。去年,我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养殖收入是农村居民总收入的主渠道,比上年同期增长13.6%。
二、融资问题
1、当地金融机构
兴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蓝旗营信用社是当地农村居民融资的主要金融机构。据调查,该信用社牢记自己的政治使命,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总行的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服务城乡大众、服务社区、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充分依托自身网络和渠道优势,积极加大向县域和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投放,对服务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截至20xx年10月底,实现累计发放个人零售贷款近450亿元,贷款余额近220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05亿元,“三农”贷款的比例超过了70%,小额贷款的发放金额、贷款余额等各项指标均在系统内排名第一位。
2、当地融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融资难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农民贷款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融资难的对象由农民进一步转变为“三农”;资金融通的形式由单纯的贷款,转变为贷款、承兑、贴现、保证函、债券、股票、理财等多种融资需求;金融供给的对象由原来的四大国有银
行转变为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等并存,并随着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多家金融机构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从农民贷款难到“三农”融资难,从金融机构单一化到金融多元化,尽管金融服务需求和供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三农”和小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金融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三农”融资难既有金融体制机制问题,也有“三农”和小企业自身的问题。融资难主要“难”在五个方面:
首先,难在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效率无法与城市相比,其产生的剩余资金本来就少。由于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和金融制度的缺失,使得原本不多的农村剩余资金纷纷流向城市。农村有效信贷投入严重不足,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三农”融资需求,加剧了本已紧张的资金供求矛盾。
其次,难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技术尚不成熟,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三农”和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缺乏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的数据基础。
第三,难在金融风险防范。由于“三农”规模小、风险大,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信贷人员在发放“三农”贷款中存在“两怕”问题:一怕“三农”贷款风险大,贷款放出去不能保证按期收回;二贷款形成风险,承担责任。目前,金融机构实行的是贷款包放、包收的原则和贷款责任追究制,由此一来,信贷人员因为考虑个人利益怕担责任,对有效担保抵押的就积极放给,没有担保抵押的就拒之门外,致使贷款面越来越窄。
第四,难在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三农”融资难和担保难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担保机构总体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信用担保放大系数低,功能不完善,管理亟待加强等。
第五,难在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民间融资、上市融资、发债融资等渠道不畅,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产权交易市场功能尚未发挥,“三农”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有效的资金供给。直接融资渠道窄,资金总量少,使得“三农”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进一步加大,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难度。
三、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我认为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应发挥好政府、金融机构、“三农”各方的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
首先,应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主渠道作用。
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善“三农”和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构建一个大中小金融机构并存、种类各异、优势互补的服务“三农”和小企业的金融体系,解决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一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严格考核,加大信贷投入。二是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支持这些机构从实际出发,错位发展,打造特色,满足“三农”多层次的信贷需求。还要完善工作流程、特别是“三农”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三农”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并继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
其次,应积极拓宽“三农”融资渠道: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直接融资;完善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政策,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企业;稳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提供服务。
第三,应完善“三农”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为“三农”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同时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增强“三农”信用意识;完善多层次担保机构建设,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三农”的融资担保能力;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引导其规范发展。
第四,提高“三农”的经营管理水平:“三农”应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营销和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五,加强对“三农”金融服务的监管:健全工作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三农”信贷考核体系,提高“三农”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建立完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建立“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监管部门要协调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发放“三农”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三农”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实行差别化监管,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三农”和小企业信贷业务应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日,我们对具有发展畜牧业资源丰富和潜力巨大的吉林省xx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区域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力度减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发展步伐。
截至XX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畜牧业贷款余额3亿元,占“三农”贷款比重仅为9.2%。其中XX年前畜牧业贷款2.4亿元,近4年来新增畜牧业贷款只有0.6亿元,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贷款增量。
究竟难在哪里
畜牧贷款风险高,惧贷心理加重。
过去,xx市辖区内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曾多次承办畜牧业贷款,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畜牧业贷款出现不良,甚至形成风险。截至XX年末,全市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2.2亿元,占畜牧业贷款投放总量的73%,这一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致使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贷款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据对某县农业银行调查了解,XX年办理一批奶牛贷款,贷款规模为XX万元,共计63户,购买奶牛216头,期限为3年,于XX年到期。目前,该批贷款共计收回本金137万元,其余1863万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达93.15%。
户多面广、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
几年来,xx市70%以上的养殖户还处于分散经营,庭院养殖,遍布各村屯,给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例如某县农行XX年发放的养羊贷款,共计2380万元,养殖户1017户,分布10个乡、97个村、225个自然屯,每名信贷员平均负责170 个养殖户。距离该行最远的养殖户村屯达120公里。这样就导致信贷员到户率低,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养殖户和养殖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了解和掌握。
例如,该县包拉温都乡五道营子村养殖户王志刚贷款2.5万元,购买羊76只,仅半年时间,由于饲养能力和越冬缺少饲养,便把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卖羊款用于子女办婚事。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形成风险。
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场与养殖户难以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2户,覆盖率低,对养殖户经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拉动作用小,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只要市场价格或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或变化,不但畜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会产生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致使畜牧业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无论是当地政府、牧业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在过去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重投入、轻回收。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后果是把养殖户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承贷的金融机构。
以某市农信联社为例,XX年奶牛贷款项目启动后,从开始申报贷款、筹建奶牛园区,到养殖户办理贷款,购回奶牛。项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门及推介该项目的乡镇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续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资金偿还、安全隐患等全部由该联社承担。这种严重缺乏部门之间协管理的现状,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
畜牧业贷款具有额度大、期限长、风险难以把控等特点,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金融业投放信贷的顾虑短期内难以消除。据对辖内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座谈反映,过去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由于缺少相关配套政策,以至于出现大面积不良贷款和经营风险时难以挽回,因而顾虑重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资金出现风险时,金融内部缺少保全措施;二是地方政府推介或主导的项目,金融业贷款出现损失后缺少必要的补偿政策;三是畜牧业贷款缺少保险政策的及时跟进。
对策与建议
完善配套机制,实行封闭式运行。
针对区域大多数养殖户与市场脱节,尚未形成产业链条的实际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注重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当地养殖户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即:市场—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由产业化龙头企业首先建设养殖和加工基地,要引进养殖农户进入基地集中饲养,并由公司统一提供防疫、疾病治疗等服务,提供饲料,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货,统一结算,整体运作程序完全达到封闭式运行,将市场、管理、资金流程等置于可控之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
建立多方联动的协调管理机制。
针对目前养殖户点多面广、分散经营、不便管理的实际,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畜牧职能部门,乡村政府,承贷金融机构建立多方联动协调管理机制。
乡村政府要协助承贷银行管住户、看住物,防止个别养殖户中途转产不养、变卖等造成贷款形成风险;畜牧职能部门要对养殖户实行档案化管理,不但要为养殖户提供饲养技术、防疫等服务,还要协助承办贷款行社管理资金使用,防止挪用;对贷款购买的大牲畜实行档案化管理,变卖时需经畜牧业部门批准;承办行要督促分管信贷人员做到经常到户,及时了解掌握养殖户的'经营情况和思想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信贷风险。
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实施集约化经营。
政府部门在扶持区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改变过去按户补贴、分别使用的做法,将政府扶持养殖户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按统一标准建造畜禽集中养殖园区,走牧业养殖专业合作化道路,建议由养殖大户或养殖能手出任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实行种畜统一购进,统一饲养,统一配购饲料,统一防病治病,统一管理,逐步提高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尽快建立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首先,要对大牲畜、规模养殖的家禽等实施保险政策,由地方财政统一承担畜牧业保险费用。其次,制定实施畜牧业贷款风险和损失的补偿政策,在该项贷款完成一个周期后,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畜牧、承办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参加的评估小组,对被认定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及时予以补偿。最后,对金融机构新增加畜牧业贷款要给予收贷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营销理念,要正视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实际,努力寻找金融助推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切忌畏首畏尾,故步自封,无所作为。
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力求在信贷人员配备、业务流程设计、风险管控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有效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权限,努力保持对牧业经济发展必要的支持力度,尽量放大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效果,有效破解区域牧业发展难题,进而实现政、银、企、农多赢局面。
四是基层央行要发挥协调和窗口指导的作用。主动牵头协调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立完善投资体系,对农信社资金投放能力不足的要给予再贷款支持,努力满足畜牧业发展资金需求。
福达计划打造智能服务体系。公司福达一期通过营销人员录入、技术人员确认的方式,目前已经覆盖万客户,110万头母猪与900多万头肥猪。
掌握了相关养殖场位置、栏舍状况、养殖状况、成本、营销服务情况等基础数据,为公司提供针对性的营销服务打下了基础。
公司即将开展福达二期,将一期中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录入福达二期数据库。并根据养殖户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为养殖户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效率,打造智能化营销服务体系。同时,挑选优质客户进入福达云养殖体系,代表国内养殖业发展方向。
周期景气向上,传统主营反转。公司的传统主营包括饲料、养殖和屠宰加工三个大的业务板块。三个业务板块中,饲料和屠宰加工的成本转嫁能力较强,盈利能力相对稳定,行业虽然具有的一定的周期性,但更多的体现为增速的波动,业务的波动性相对较小。而养殖板块,尤其是公司主要参与鸡、鸭苗业务,波动性较大。
由于国内肉鸡养殖行业最xx年以来经历了引种过量、“速生鸡”、禽流感等事件的冲击;肉鸡养殖行业损失惨重,鸡苗价格长期居于盈亏平衡点之下。公司鸡苗业务的.毛利额由xx年的6亿元减少到xx年的亏损1亿元;是公司农业业务由xx年的净利润16亿元减少到xx年4亿元的主要波动来源;也使得公司的业绩表现为较强的周期性。
但在养殖反转的大背景下,公司5亿只禽苗将为公司利润提供向上的弹性。
从公司xx年前三季度来看,公司农业单季度利润呈不断攀升的趋势,2、3季度农业单季度利润已超过2亿元。而在xx年养殖景气周期整体继续向上的背景下,公司利润将进一步提升,到xx年周期景气高点,预计公司农业业务利润将从低点增长10个亿以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县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基本情况;两县在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几点建议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市存在农村金融体系基础薄弱,金融环境和信用环境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难以解决等问题、对农村投入不足,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存贷比较低,涉农贷款少、农村金融环境差,金融服务方式单一,不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要求、农村信用环境差,金融机构放贷存在困难、天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尙存在困难、民间借贷资本尚未合法化,地下运作,融资风险高、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开辟源头,加强新农村建设特区金融工作的领导、各级金融部门应该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帮助有组织的民间借贷在法律框架下开展金融服务、尝试成立土地流转机构和流转平台,实施土地金融化经营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大力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发展,解决特区建设资金筹集问题,按照市委统一安排,第三调研组在人大副主任带领下,组织了xx县、xx县县、乡、村各级政府、财政、金融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涉农企业和农民进行深入座谈,认真调研分析了两县区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情况,对当前我市农村金融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xx县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基本情况
xx县、xx县08年财政对农村投入13.8亿元,占两县财政总支出的52%;现有各类金融单位8家,其中涉农金融机构有5家,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家,分别是天骄村镇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08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7亿元,各项贷款61亿元,存贷比36.5%,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6.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3.8%。分县区情况如下:
xx县现有人口163万人,耕地面积139万亩,20xx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4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1亿元,财政总支出16.6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8.4亿元,占总支出的50.6%;现有各类金融单位8家,其中属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有2家(农村合作银行、天骄村镇银行),涉农金融机构有5家(农行、农发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天骄村镇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亿元,各项贷款36亿元,存贷比34%,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8.9亿元,占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2.5%。xx县民间借贷非常活跃,民间闲置资金较多,各类民间借贷规模约有20亿元,其中以柳编业和造船业著称的三河尖乡,民间借贷规模常年在2亿元左右,有效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助推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xx县现有人口73.6万人,耕地面积129.15万亩,20xx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9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7亿元,财政总支出9.89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5.4亿元,占总支出的54.6%;现有各类金融单位7家,涉农金融机构有4家(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亿元,各项贷款24.7亿元,存贷比40.19%,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1.1%。
xx县、xx县的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情况在全市具有代表性。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财政总支出119.5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46.4亿元,占总支出的38.8%;现有各类金融单位19家,涉农金融机构有15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8亿元,各项贷款350亿元,存贷比55.7%,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5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2%。
二、两县在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
xx县、xx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投入资金建设新农村,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缓解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做出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了农村资金投入。08年两县区财政共投入各类支农支出13.8亿元,占两县财政总支出的52%;同时采取财政贴息、民办公助、担保贷款等方式,引导带动大量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农村,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xx县大力培育了发展投资公司、天骄村镇银行、金鼎投资担保中心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了农村合作银行。
三是大力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机制。支持农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简化信贷程序,缩短贷款时间,采取多户联保、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等金融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两县活跃的民间资本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民间借贷已经成为农村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市存在农村金融体系基础薄弱,金融环境和信用环境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难以解决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上、体制上、社会上、金融体系内部等等方面,可以说是长期城乡经济二元化发展所形成,是农村经济长期支援城镇建设的结果,只有客观全面的分析当前农村存在的金融问题,才能深入了解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的资金供需矛盾。
1、政府对农村投入不足,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一是地方财政对农村
投入能力差,上级财政对农村投入散,对农村经济促进作用小。从94年分税制实施以来,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不明晰,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造成地方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可用财力少,对三农的投入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我市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主要集中于涉农部门经费和中央惠农支农项目的配套上,仅仅这些,便使地方财政捉襟见肘,难以维持。上级财政支农资金主要集中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教育、医疗、文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等各个方面,呈现分、散、小等特点,对农村的产业支持和经济拉动能力较小。
二是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新农村建设特区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拉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是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区域内各种资源、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有力手段。但由于当前地方财政困难,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财政贴息、担保等政策性手段资金量较小,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不能充分引导县区内农村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三是行政成本高。财政支农支出总额虽多,但多为对农民补贴性质资金,小而散,发放成本非常高。如08年全市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就有16项15亿元之多,范围涉及全市六百多万农民,基层财政所需要将这些补贴逐项、逐人、逐户登记审核发放,工作量巨大,行政成本很高。
四是政府对农村融资缺乏系统支持,保障措施不到位。政府对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维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金融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建设等各方面支持力度不够,金融机构下乡缺乏有效保障。
2、金融机构存贷比较低,涉农贷款少。08年,两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合计167亿元,贷款余额合计61亿元,存款与贷款差额106亿元,存贷比为36.5%。在贷款中,两县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合计26.6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43.8%,其中农村信用社发放涉农贷款24.1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90.6%。对农村投放贷款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其他金融机构对农村涉农贷款很少。存贷比较低说明两现有大量资金被调拨到县区外或沉淀、滞留,一定程度造成信贷投放不足,致使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目前我市农村急需资金进行建设发展,但大量资金被抽离农村,造成农村资金需求矛盾。xx县良种猪养猪场老板尹前国,在得到银行许可贷款后扩建养猪场,随后遭遇银行紧缩银根,贷款没有了,养猪场却建成了,造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
3、农村金融环境差,金融服务方式单一,不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要求。
涉农金融机构少,网点不健全,放贷规模小,金融产品少,贷款门槛高,中介收费高等因素造成农民及涉农企业贷款难。
一是对农村融资的金融机构少,网点少。目前我市各金融机构面向农村的仅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发行、天骄村镇银行、邮政储蓄等少数几家。同时金融机构在农村网点不健全,金融服务不到位。08年xx县农村金融机构25家,平均每个乡镇1.2个网点,且服务功能单一,多为"存、汇、贷"三样业务,全县农村无一台ATM机,无法开展其他金融服务。
二是放贷规模小,时间长。xx县农村信用社由于贷款授信额度上收,乡镇信用社授信额度仅为一万元,超额部分需层层报批,贷款时间较长。xx县申林茶叶公司在三四月份收购茶叶时申请流资贷款,等贷款批下已经超过三个月,早已过了茶叶收购季节。
三是贷款门槛高,利率高。农行对农民小额贷款需要多人联保,邮政储蓄贷款需用未到期定期存单抵押,农村信用社贷款审批权限被上收,超权限需报省联社批准。除款难贷外,利率也很高。08年xx县农村信用社大部分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0%利率,个别贷款上浮130%,1—3年贷款利率达到13.5%。
四是贷款相关环节费用高。办理抵押贷款时涉及的.各部门及中介评估机构手续繁杂,收费较高,甚至相当于贷款利息,中长期贷款重复缴纳评估费用,更是加大了涉农企业的负担。
4、农村信用环境差,金融机构放贷存在困难。
一是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村担保抵押难。
目前银行认可的农业贷款抵押物较少,仅有土地、房产、机器设备等有限几种,且抵押率较低,土地是50%左右,机器设备60%左右,商用住房70%左右,实际执行时更低,由于涉农企业可用抵押物较少,而且县区内担保公司较少或者没有,造成涉农企业贷款办理困难。
二是农村信用环境欠佳,农业贷款风险较大。取消农业税后,原乡镇、村组举借的贷款难以偿还,有的贷款主体甚至发生了变化,无处还贷,金融机构历史呆账较多;另一方面,农业金融机构在依法收贷后执行难,存在"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房贷的积极性。
三是涉农企业及农业合作社财务不健全,管理不正规,不符合金融部门信贷要求。调研发现,大部分涉农企业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正规经营管理和财务制度,往往实施家族式管理,财务上是"一支笔、一个本、流水账",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信用等级的评估和贷款的发放。
四是农村土地、林业、基础设施等农业生产资料产权不明晰,金融机构难以实施金融创新。五是信息沟通不畅,缺乏融资平台。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平台。调研时许多银行表示,愿意支持涉农企业的发展,但是找不到号的贷款项目。企业有好的项目却找不到贷款的银行,政府为企业融资也很困难。
5、天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尙存在困难。
xx县天骄村镇银行是我市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xx年xx县引进鄂尔多斯东胜农村商业银行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天骄村镇银行,8月2日挂牌后,到12月底存款余额达10034万元,贷款余额2293万元,年底盈余241万元,天骄村镇银行自身的到了发展,也有利的支持了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但天骄村镇银行年底存款余额1亿元中有5000万元是发起人企业存款,存在捧场现象,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知名度不高,存贷面窄,市场占有率低,涉农贷款少等问题,仍需要政府及金融部门帮助其打开局面,形成良性发展。
6、民间借贷资本尚未合法化,地下运作,融资风险高。
xx县民间闲置资本较多,民间借贷行为也较多,规模巨大,但因没有合法地位,缺乏现代金融经营管理制度,造成借贷双方融资风险很高,同时由于缺乏政府和金融监督部门监督管理,容易造成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
四、几点建议
新农村建设特区的资金筹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政府、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正确统筹三者关系,结合新农村建设特区的总体规划,开源节流,良性发展,资源集中,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特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探索、实践的课题。
1、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开辟源头,加强新农村建设特区金融工作的领导。
我市各级地方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特区的规划者、领导者和建设者,要做好新农村特区建设的资金筹集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搭建好新农村特区金融发展框架。
一是积极争取特区政策,特事特办。
作为新农村建设特区试点,特区建设应该有特殊的财政政策、特殊的税收政策、特殊的金融政策,鼓励尝试,加强监管事权下放,特事特办。如:各级地方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应积极的向中央、省争取特殊的财税政策,加大地方财政分成比例,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在金融管理方面应该争取特区试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大力开发农村金融市场。在民间资本管理方面要大力搭建民间融资平台,支持帮助民间资本在农村发展成村镇银行等正式或非正式的金融机构。
二是努力开辟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源头。
当前我市财政的实力和新农村建设特区发展的财政资金需求有很大差距,开辟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源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可以考虑的手段有:发行地方新农村建设特区债券、发行地方新农村建设特区、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体成立新农村建设特区资金或基金(基金的成立需报国务院审批)、设立农村合作资金试点、鼓励上市公司、中小企业集合发行公司债券、集合债券等等。
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工作的领导。
地方政府不能停留在为企业解决一事一时的位置上,应该认真加强对农村金融工作的领导,探索搭建地方金融发展框架,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融资框架,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环境的营造。金融机构是企业,追求利润防范风险是其根本所在,只有为金融机构营造了狼嚎的投资环境,才能有利于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地方政府可以努力做到的有几个方面:
(1)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和补偿机制。由于农村信用环境缺失和农村贷款有效抵押物的缺乏致使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给农民,但我们应该相信绝大部分农民是讲信用的,各级政府可以组织农民以"多户联保"、"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取得信用贷款,也可以建立小额贷款担保等涉农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同时也可以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金,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当补偿,建立涉农贷款补偿机制。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重视和支持农村金融部门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工作,提高其有限资金的流动性,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要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现象,在保护银行债券、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贷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合法维护金融机构利益,逐步建设形成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2)出台农村金融税收减免及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可以采取的手段有:对涉农金融机构实施免征或减征营业税,放宽金融机构办理涉农业务条件,减免相关收费,成立涉农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为农民取得小额贷款提供担保,提供涉农贷款财政贴息等。
(3)帮助辖区内涉农企业规范管理,搭建融资平台。按照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帮助企业规范管理,严格财务管理,明晰企业所属财务的产权,方便银行对其信用评定及贷款办理。同时应加强银行、企业、政府之间信息交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搭建融资平台,为涉农企业获取贷款提供方便。
(4)明确农业生产资料产权,帮助农民和涉农企业申请抵押贷款。当前金融政策放宽了农业生产资料抵押贷款的范围,但农业生产资料产权不明在农村依然是普通存在,各级政府要帮助农民进行产权认定,明确划分土地、林权、农村基础设施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产权所属,方便农民获取抵押贷款。
(5)清理整顿中介组织乱收费现象,简化职能部门贷款审核程序。对抵押贷款办理所需中介组织进行清理,减免收费或降低收费标准,采取办法避免重复收费。职能部门进行涉农贷款审核要实施一站式服务,简化办理流程,明确办结时间,最大程度方便涉农企业及农民办理抵押手续。
(6)帮助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化组织鼓励同类中小企业进行横向联合。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在生产经营和金融融资等各方面较单个农民有很大优势,将同类中小企业横向联合或合并成为中等资质企业,在银行信贷上也较单个企业有更高的资信程度,既扩大了生产和发展,又方便了银行信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五是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宏观调控作用,大力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政府资金是各级政府特区建设的指挥棒,新农村建设特区资金投入及资源配置,只有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与调控下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1)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实现资源配置职能。充分使用财政担保、财政贴息、政策性保险等宏观调控手段,引导、调节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在农村的资源配置,集中用于县区农业产业规划布局,有效促进县区内农业优势产业发展。
(2)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在现行体制下,可按照以县区为平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统筹规划、形成合力模式来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使之服务于各县区新农村建设特区的整体规划。但支农惠农资金整合涉及部门多,政策要求强,需要党委政府大力推动。
2、各级金融部门应该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农村金融市场是一块尚未得到合理有效开发的巨大市场,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放开金融管制,鼓励进入开发的情况下,是各个金融机构的一次巨大机遇,先行进入便会取得主动,占有份额。各级金融部门应该抓住机遇,争取政策,采取措施,积极行动,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
一是抓紧制定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当前党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xx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抓紧制定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这为我市新农村特区发展带来了有利机遇。20xx年元月份,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就达到了50多亿元,如果按照政策操作,全年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注入资金100亿元应该没有问题。金融部门应按照中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积极行动起来,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发展提供金融帮助。
二是积极实施信贷创新,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国九条》、《金融三十条》和《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出了明确意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对此提出了要求,我市金融部门应该抓住机遇,多争取政策,认真开展试点,积极在农村实施信贷创新,大力开展小额涉农贷款等新金融业务,努力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
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网点和金融服务的建设。
当前我市农村金融网点比较全面的仅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两家,全面开展对农民信贷的仅有农村信用社。各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农村金融网点的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信用卡服务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从另一方面说,如果金融网点遍布乡镇,每个农民都能有一张银行卡或储蓄卡,每年我市15亿以上的对农民直接补贴资金就可以通过银行网络发放,既方便了农民,减少了政府发放成本,又为涉农银行增加了稳定的储蓄业务。
四是积极发展"三农"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水稻保险、小麦保险、生猪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等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保险;积极发挥保险公司投资和融资功能,以债权形式投资购买地方债券、公司债券,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养老、农村医疗等方面建设;充分发挥保单借款和抵押贷款功能,与银行信贷结合起来,为信贷抵押物提供财产保险,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保证保险,为申请小额贷款的农民提供定期寿险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分散商业贷款机构的贷款风险,帮助农民更容易获得小额贷款,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3、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一是积极引进资金成立村镇银行。目前我市各县区农村民间资本和返乡资本较多,各县区可以参照经验,积极引进外资或帮助民间资本成立村镇银行,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打开局面、发展壮大。
二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业合作银行进程,增强农村信用社活力。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业合作银行后具有更大的金融活力和信贷能力,由于农村信用社是目前我市农村融资的主力军,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加快改制进程,充实资本金,防范金融风险。
三是成立各种形式的担保公司,为中小涉农企业提供贷款担保。08年xx县金鼎投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9863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生产经营资金3亿多元,企业实现利润3000余万元。四是放宽农村市场准入政策,允许各类商业银行进入农村市场。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争取市场准入政策,允许够条件、有意愿的各类商业银行(如信阳市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设立金融网点,开展涉农金融服务,实施平等竞争,充分发挥地方银行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4、帮助有组织的民间借贷在法律框架下开展金融服务
从在两县的调研中可以发现民间资本在农村金融领域非常活跃,民间借贷在农村长期存在。当前政策余金融环境已经允许民间资金组织及民间借贷行为在法律框架下开支金融服务。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应该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并逐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帮助其发展成为正式或准正是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壮大农村金融市场,形成良性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将地下运行的民间融资浮出水面,规范化运行,防范金融风险。
5、尝试成立土地流转机构和流转平台,实施土地金融化经营
土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尝试成立土地流转机构和流转平台,加快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实施专业合作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将土地使用权与农业保险、银行信贷结合起来,使土地使用权及农作物作为抵押物进行信贷,实现土地使用权金融化,进一步扩宽农民融资渠道。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司及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分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努力改善金融保险服务,全市系统保险业务规模不断壮大,运行效益稳步提高,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截止20xx年8月31日,实现总保费7.26亿元,首年期交保费1.83亿元,十年期及以上保费9,940.46万元,标准保费8,848.10万元,短期险保费2,910.51万元。20xx年酒泉市国民生产总值560亿元,财政总收入100.6亿元,寿险市场总保费22.63亿元,寿险保险密度4.04%、保险深度20xx.50元;酒泉市总人口109万,中国人寿累计为50多万名客户提供了保险服务。
二、主要工作现况
在业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公司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文明创建的推动下,公司全面步入了“发展速度最快、经营效益较好,文明建设、社会地位和品牌形象大幅提升”的“快车道”。回顾近年来公司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品牌工程,找准文明建设“落脚点”。
公司党委、总经理室认为保险行业创文明,关键是在发挥保险服务职能上下功夫,“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只有通过服务大局,外树企业形象,擦亮人寿品牌,才是“真文明、好文明、实文明”。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始终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推进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来抓,主动融入经济社会运行体系,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企业公民形象。勇担责任,服务“三农”,拓宽保险领域。公司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推进“两保一孤”等政保业务,在瓜州县一、二类建档立卡户范围内,由瓜州县政府统保,覆盖全县20xx户、7565名特困人群。同时,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部门协调、沟通,拓展老龄保险、小额信贷保险等业务,积极参与全市保险扶贫工作项目,助力政府打好扶贫攻坚战,为酒泉市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贡献应尽的力量。
(二)实施素质工程,夯实文明建设“支撑点”。
练好内功,打牢基础,健全机制,提升公司管理素质、队伍素质和服务品质,是抓好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创建工作有力。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由工会办公室专职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主动抓、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根据精神文明创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公司把创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真正做到了“三个文明”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形成了工作有方向、考核有标准、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机制。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素质。员工队伍思想素质高不高,直接关系到文明单位创建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始终把加强员工教育管理,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__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等实践主题,在全市系统广泛开展“共建和谐、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建言献策、“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等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宣扬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为主线,组织员工学习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统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通过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和形势教育,引导干部员工顺应形势看主流,适应形势看发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通过组织员工参加道德模范评选投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营造了“知荣辱、重礼仪、讲文明”的浓厚氛围,形成了“讲公德、讲规矩、守秩序”的良好风尚。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作风纪律。20xx年以来,公司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从建章立制入手,从分公司机关抓起,制定出台了《行政事务和费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四是服务规范高效,提升文明形象。结合行业特点和文明服务的总体要求,引导各级单位大力弘扬和宣传服务文化,树立优质服务理念,构建立体化、个性化、效能化的服务体系,打造独特的服务品牌。规范服务阵地,统一设置服务窗口,从营销职场入手,坚持软、硬件并重和适当投入的原则,不断加强职场标识和办公设施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推行特色服务,科技融入服务,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深入开展短信服务平台、人寿客户俱乐部、“服务标兵竞赛”、“理赔绿色通道”、“客户节”、冠名中国人寿杯“烽火行”千人徒步大会等活动,大力推行理赔提速服务承诺,丰富了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水平,让广大客户和群众真正感受更加快速、便捷、畅通的服务品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注重抓好诚信建设和依法合规建设,严格执行统一法人制度和行业自律,为建立和维护诚信文明、规范有序的保险市场秩序发挥了“领头羊”作用。近年来,公司上下未发生偷税漏税、损害行业形象和侵害职工利益事件。五是创造优美环境,构建平安企业。认真抓好文明小区建设,积极开展爱卫活动,重视机关院落环境整治工作,实行文明小区和环境治理建设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为职工工作、生活营造了优美环境。
(三)实施文化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和谐点”。
近年来,酒泉分公司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创新发展,取得政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三丰收”,还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奋进”的文化理念,致力实现严格制度和人文关怀的和谐,构建了张驰有度、严格有序的工作秩序和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环境,着力在“和”字上下功夫,在文化上求突破。一是倡导学习文化。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定出台了《酒泉分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学习制度,累计组织高管以上人员进行理论学习36次,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目标,建立起了“统一规划、纵横相联、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学习管理和培训运作模式,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及开通网络学习的平台、开展读书分享月活动、鼓励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等形式,不断增强全员素质。建立岗位大练兵长期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营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为员工学习构筑有力平台。二是强化廉政文化。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实行领导干部任职《提示函制度》,组织开展警示教育、“遵章守纪、合规经营”主题教育和领导自律、合规经营自查自纠等,进一步健全了惩防体系建设,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员工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杜绝了违法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勤政廉政,班子成员都能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人心齐风气正。三是营造感恩文化。以感恩为核心增强全员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和奉献意识,组织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党团工会职能作用,倾听员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丰富员工关爱内容,认真落实员工福利,关心员工身心健康,组织实施生病慰问、生日祝福、定期体检等“送温暖”工程,长期坚持开展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建立党建室和职工之家活动室,配备各种健身、锻炼器材,为员工健身活动提供支持;20xx年组织开展了全市系统职工运动会,全市系统11支代表队,近4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丰富了员工伙伴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工会每年定期组织员工体育活动各类书画、摄影、知识竞赛等活动,寓教于乐地开展群众性文明建设工作,形成了人人参与“幸福家园建设”的文明氛
三、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和日趋规范的保险市场环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保险市场从业机构较多,存在“低保费”恶性竞争情况
目前,酒泉保险市场从业机构较多,部分新成立公司存在恶意竞争的情况,尤其是在财产险保险市场,这种情况较为突出,在车辆保险及人身意外团体险业务方面存在靠“低保费”争抢业务的情况。
(二)保险从业人员较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酒泉保险市场从业人员较多,但人员素质差次不齐,有部分人员文化程度及专业素质不过关,不能给客户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容易造成社会公众对保险认识的误区。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
(三)个别地区存在金融保险司法环境薄弱的情况
个别地区存在保险客户骗保情况,出现多起客户已患病后,从银行投保小额贷款保险,出险后进行理赔。保险公司进行理赔调查后,不符合赔付情况。客户起诉至法院后,司法部门一旦做出客户胜诉判决,便在该地区形成不良循环。
四、金融保险业发展建议
支持我市金融产业做大做强,加大金融保险对我市经济社会的支持力度,我们认为应重点在提升全民保险保障(尤其是大病及养老保障)、健全风险控制机制、营造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等几方面加大力度。
一、xx县总体金融发展状况
从以来的发展情况看,县金融发展总体形势较好。
(一)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大幅增长。截止末,无为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27889万元,较末增加542954万元,增长141.05%,年平均增速为13.03%;各项贷款余额为518580万元,较末增加162446万元,增长45.61%,年平均增速为10.02%;若考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置因素,自以来,无为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实际较末增加273624万元,增长71.44%,年平均增速为11.23%,与几年来的gdp平均增速基本相当。
(二)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充裕。从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情况分析,末无为县金融机构综合存贷款比例只有56.62%,可用信贷资金比例至少为18.38%。其中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无为县机构的存贷款比例分别为83.12%、21.25%、31.14%和25.38%,除工商银行机构外,其他3家商业银行机构的信贷资金都非常充裕;邮政机构的存贷款比例仅为0.21%,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比例为66.00%。
(三)全县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无为县金融机构共计盈利16510万元,较增盈16787万元;其中农业发展银行无为县支行、农业银行无为县支行和无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家机构共计盈利6536万元,较增盈7146万元。
(四)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这几年在无为县的信贷投放力度明显不足。从统计分析情况看,在-的5年时间里,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无为县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只有31.60%,其中工商银行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为110.43%,农业银行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为-19.64%,中国银行机构为34.59%,建设银行机构为-20.91%;而农村信用社5年中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却为66.68%,比4家商业银行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高35.08个百分点。
二、当前无为县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将面临着体制和机制改革问题,但这些机构目前在无为县都有大量的不良资产包袱需要处置,这些包袱涉及的对象不仅有基层粮食、棉花和供销机构以及乡镇企业,而且有基层乡镇、村等政府机构,处置困难很大,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二)一些农业基础性产业依然给金融发展形成巨大的拖累。如无为县3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都是扶持的对象,但是目前这3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实成了无为县金融发展的包袱。一是目前这32家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不好,有的盈利能力比较弱,许多都处于实际亏损状态,还本付息能力较差;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因而助长了这些企业的法人代表滋长了信用缺失意识,如无为县的某油脂厂、某食品公司和某调味品公司等,欠了大量银行贷款,现在却很难找他们还本付息。
(三)农村资金需求不平衡、不规范,造成金融信贷资金难以满足其需求。一是由于近年无为县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故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十分强劲。从此次召开银企对接会的调查摸底情况看,实现对接的企业有65家,资金需求为356086万元;不够条件,未能实现对接的企业有46家,资金需求39260万元。因此,今年无为县中小企业的总资金需求是395346万元。二是农户资金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目前无为县的农户生产基本上还是包产到户式的小规模生产,而且农业生产的收益低,因此很少有农民拿贷款从事农业生产的;特别是在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已经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涨幅的前提下,就更没有什么农民拿贷款进行农业生产的。三是农村经济担保体系不健全,造成农村经济组织等农业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如农村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为主的个体经济合伙性组织,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手续,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就难以向其发放贷款支持。
三、无为县推进金融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正确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以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金融的持续发展。无为县在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时,始终坚持“正确贯彻和灵活运用”的原则,不教条机械地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坚持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寻求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每年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人民银行无为县支行都要组织全县各金融机构负责人认真学习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人民银行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醒各金融机构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一定要密切联系无为县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执行,努力支持和促进无为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使在近年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情况下,虽然无为县各金融机构的授权授信规模受到了一定制约和影响,但无为县各金融机构依然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多方面融通资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受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无为县金融机构的账面贷款余额虽然仅增加38671万元,但为促进无为县经济发展,无为县各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企业融通资金48940万元;其中农业发展银行无为县支行争取其上级行对无为县企业直接贷款4560万元,无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社团贷款引进县外农村信用社对我县企业贷款4450万元,工商银行无为县支行在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向县外银行办理转贴现13588万元,同时各金融机构还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企业争取县外银行(徽商银行等)贷款12500万元,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宏观调控对无为县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全县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而且避免了由于宏观紧缩造成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现象的出现。
(二)加强银政沟通与合作,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无为县政府对无为县金融发展很重视、都很支持,把金融发展作为无为县的一个产业加以推动,不仅成立了金融办,加强了与金融机构的联系,而且出台了许多支持和激励金融发展的政策;各金融机构也都能按照政府的工作意图安排自己的金融工作计划,积极支持政府工作计划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目前各项金融工作几乎都走在全市,甚至是全省的前列,为政府经济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大力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积极开展金融债权保全工作。在人民银行合肥市中心支行的倡导下,无为县积极开展了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积极推进创建信用乡镇、村活动,同时开展了以保全金融债权为主要内容的打击逃废债工作,实行了资产保全证明制度,并推进和完善了无为县金融征信系统建设。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效地净化了无为县的信用环境,为无为县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信用条件。至目前为止,全县建立农户信用档案28.1万户,推动创建信用户19.7万家,信用村26个;建立了有1515家企业和22.6万名城乡个人的金融征信系统;保全金融债权186笔,金额15.7亿元。
四、加快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思考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尽快拿出办法,帮助各农村金融机构处置好沉淀不良信贷资产,去除历史遗留包袱,使其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目前最主要的任务,一是推进粮食、棉花、供销和乡镇企业的彻底改革,对亏损严重的企业,理清资产和债权债务关系,积极引进社会民间资本,依法实施资产重组或民营化改革,帮助各农村金融机构处置好长期沉淀在这些企业中的不良信贷资产;二是积极推进基层乡镇、村机构改革,根据政府财力情况,逐步帮助这些机构清偿长期拖欠的银行债务,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县域担保体系,壮大县域担保机构实力,努力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完善的担保服务,确保农村金融信贷安全。
(三)积极建立农村经济发展财政引导基金,以为推动农业基础产业发展提供风险补偿或信贷担保,营造更加良好的农村金融信贷环境。
(四)继续推进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促进县域农村金融发展创造更好的信用条件。
近日,为了进一步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企业更好发展,按照市队关于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的要求,我队立即组成调研组,深入到民营企业聚集地棋盘井、蒙西两个工业园区和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选取了3个融资成功企业和1个融资未成功企业开展了实地调研和座谈。
一、企业融资现状
―地方商业银行贷款占主导地位。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企业融资大都以地方商业银行贷款为主,辅以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与国有四大银行贷款几乎为零,也无其他渠道融资情况。在与企业相关财务负责人座谈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在进行融资前,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利率低于地方商业银行和其他渠道的实际,均有考虑与国有商业银行融资,但在申请过程中,由于国有银行门槛过高,抵押条件苛刻,办理过程手续繁多,有很多项条款企业根本无法达到要求,而且审核期限长,对于企业难度太大,所以均放弃向国有商业银行借贷的想法,主要考虑信用社、xx银行等地方银行贷款为主。机械铸造负责人说:“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财务审计报告的审核极为严格,而且会指定评估公司对企业进行评估,这样会带来极高的成本,让我们企业‘望而却步’。
在与xx银行贷款时,虽然利率偏高,但门槛低、办理手续不会如此复杂,对于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说很容易接受。同时,国有商业银行极其看重企业信用资质,我们去年向xx银行申请过贷款,今年想与建设银行合作时,对方看到我们之前有过与其他银行的贷款记录,无法再满足建设银行的贷款条件,所以就拒绝了我们的贷款申请。”
―放贷时限短。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普遍反映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银行考虑到民营企业风险防控能力,贷款主要以6-12个月为主。如机械铸造有限公司财务人员说:“借贷时间短,资金需求一直有,每年都是年末回笼资金,年初申请贷款,一系列手续都的重新走一遍,无形中加大了企业成本和工作效率”。
―地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率普遍高于国家基准利率。国有银行利率约在4.35%—4.75%之间,地方商业银行的利率约在6.48%—7.14%之间。企业均由于国有银行门槛过高,无法享受低利率贷款。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与一年前相比,企业虽感受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环境有一定的改观,但在落实过程中,获得贷款难易情况并没有改善。同时,机械铸造负责人表示,当前银行系统操作流程趋于规范化,管理更加严谨,利率较之上一年有一定上调,无形中企业成本进一步加大。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普遍反映国有银行借贷难,银行为规避风险,设置门槛过高,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只有国有企业才能满足其各种条件,其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大型国有企业,如:xx集团等,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根本不可能贷出款来。
二是企业融资方式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其他融资渠道较少。各类银行贷款时限太短,这就无形中给企业带来审批手续复杂、成本增加的问题。三是贷款利息或其他隐含成本过高,有效抵押资产不足。
三、意见及建议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风险识别,通过权威数据平台充分挖掘企业的信用信息、财务信息、交易信息等,由此全面衡量企业经营状况,主动向具有资质的企业提供资金。同时应加大创新力度,根据企业特点,提供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满足其多元化需求。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门槛适当降低,放宽条件,服务更倾向于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同时适当放宽借贷周期和下调银行利率,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本地区企业实际融资需求和困难,从行业特性和企业特性出发,制定多元化、多梯度、有针对性、有效率的融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