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汇编18篇】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通用18篇)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19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32元,到2019年达到3500元,年均增长15%。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19年的1640人下降到2019年的317人,贫困发生率由77.8%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到2019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90%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19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80%;解决2106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99%,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60%以上。到2019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19年,村庄绿化率达到76%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小流域治理率达到70%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绿化率达50%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9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100%,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95%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19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100%。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19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19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9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19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

生态养殖:到2019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19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19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19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50户。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到2019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19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到2019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具体由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复垦和整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年度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目标综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村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制定统一的普惠政策资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相结合。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1x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32元,到201x年达到3500元,年均增长15%。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1x年的1640人下降到201x年的317人,贫困发生率由77.8%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到201x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90%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1x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80%;解决2106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99%,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60%以上。到201x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1x年,村庄绿化率达到76%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小流域治理率达到70%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绿化率达50%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x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100%,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95%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1x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100%。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1x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1x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9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1x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

生态养殖:到201x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1x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1x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1x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50户。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到201x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1x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到201x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具体由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复垦和整理,实现土地效益化,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化、资源利用化、综合效益化。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年度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目标综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村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制定统一的普惠政策资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相结合。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3

1、基本状况

朝阳村位于永庆乡西部,距乡驻地2公里,辖一个自然屯,西连立新村。全村户籍在册人员82户194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72%.村两委班子共8人,后备干部5名。现有党员16人,积极分子1人,其中妇女党员2人,60岁以上党员5人。全村共有耕地164公顷,林地283公顷。村里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作物为大豆、玉米。近几年角瓜种植,人参种植、黄牛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

2、帮扶思路:

帮扶计划的目标及实施安排要从帮扶对象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条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他们早日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生活。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入户走访、召开会议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宣讲惠农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了解生活困难,积极疏导情绪,树立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协调各方面关系,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完成交通、水利、危旧房改造和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

(3)尽力赠送有关科技致富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有关书籍、化肥农资等。引导他们调整现在的种植业结构,将单一的种植现状转变到高产、高收入的发展模式上。

(4)不定期与困难户多联系交流生活生产的方面,帮他们解除思想压力,力所能及帮助他们的子女尽快完成学业,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5)宣传重大疾病住院大额医疗费用补偿政策。

(6)帮助贫困户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扶贫项目,扩大创业路径。

3、20xx年帮扶项目

在进一步抓好帮扶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帮忙开展治理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民主建设,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1)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广种植红小豆。

(2)协调县文化部门新增、更新村文化站的各类图书100本。

(3)为村部增添例如沙发、茶几等基础设施。将村部改造为村民日常休憩学习的场所,方便政策宣传。

(4)为村民购置文娱用品以及多媒体设施,增添闲事的文娱生活。

(5)为村路两旁农户的门口及农机具上张贴各类标志,一定程度上改善夜晚安全问题。

(6)对村路和边沟进行维护,保证朝阳村整体形象面貌。

(7)组织单位与村民的集体活动,拉近相互之间的关系。

(8)灵活运用手段宣传扶贫政策,努力做到零返贫、零增贫。

(9)驻村工作队队员以身作则,保护村内环境卫生,带动村民。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扶贫攻坚计划,转移扶贫理念,创新扶贫方式,拓宽扶贫领域,突出扶贫重点,整合资源,扎实有效地做好扶贫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目标任务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夯实基础、巩固温饱和谋求发展。围绕目标实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1、核准贫困群体、针对性帮扶

激发机关党员干部扶贫济困的热情,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与驻点村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1+1”包户扶贫,党员干部都要帮扶一名贫困户,尤其是贫困计生户都要得到帮扶,切实帮扶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着力帮助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给与必要的救济和救助,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让扶贫资金发挥效益。

2、协助搞好规划,实施扶贫开发

按照县整村扶贫五年推进计划,大力协助定点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通路、通电、通电话和广播、解决学校危房、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建一个村级卫生所,文化活动室,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让定点扶贫村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大力帮助定点扶贫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几个有一定规模的扶贫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壮大新生产业,推广新技术、新产业,使扶贫贫困村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民年平均收入有所提高。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积极联系农、林、畜牧业、科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开展培训,送技术下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现自主创业,帮助有条件的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转移外出务工,提供就业和*服务,积极做好定点扶贫村的“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工作,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培训一方,致富一方。

5、加强组织建设

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充分考虑每项政策对贫困群众的影响,通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在公共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5

康志荣是来自泉州师院的一位80后的省派驻村干部,他所在的安溪县金谷镇东洋村随着康志荣的到来,正按着三年脱贫的规划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在小康的眼里,20xx年是落实扶贫开发目标管理最关键一年,也是他实施科技兴村的重要一年。为此,他与村两委制订了20xx年的驻村帮扶工作规划:

一、先进基层组织建设

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首先,利用村级换届选举,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公道正派,想事干事,敢抓敢管,群众信任的党员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成员。其次,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之成为党外积极分子,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第三,坚持党员干部教育制度化,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168”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构建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起来。在工作方式上,通过宣传、引导、扶持、帮助、服务等手段,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盘活农村社会资源,实现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二、村财增收与村民增收两不误

1、经济生态村建设。从长期效益上,根据农民意愿,鼓励农民套种或新种名贵苗木、中草药材等,扶持农户退茶还林,建立珍稀树苗种植示范基地;从短期效益上,继续培育三角梅产业,与乡镇政府签订订单,鼓励发展成规模产业,同时,在原有经济产业上,支持旧茶园改造与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质量与环境保护两不误。做好市级生态村申报与验收,争取通过省级生态村评选。

2、加强校村合作,村企合作,科技兴村。组织实施以竹子种植sop为规范的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土壤检测,垦覆松土、施肥,实现科技兴业,提高产能;组织新一轮系统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与毛茶销售技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农民毛收入;鼓励土地资源少的农民自主合并或出租入股,实现土地资源整合,逐步退出小生产,并推动相应的企业技术培训,实现农工转化。加强村集体、合作社与社会企业合作,争取签订产品收购合同。

3、制度保障。建立扶贫开发项目补偿、奖励措施,鼓励发展生产、保护生态、增加新型产业等方面,特别是在扶贫计划内的项目予以优先扶持。村扶贫资金将单列10万元,用于专项补助。

三、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1、整合土地资源,做好荒地开发与耕地整理。连片开发长坑内的荒草地100亩地,引进或出租种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整理2片区约200多亩茶园。。

2、完成村行政服务中心选址工作、框架建设,并争取在20xx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完成向阳公路2.9公里的拓宽和东岱公路3.4公里的硬化,实现与永春、南安互通,并改善900多亩茶园基础生产环境,打通红色旅游线路,方便与永春、南安三县经济、文化交流。其次,根据高速设计,连接高速便道为出村主干道。再次,做好全村人饮工程,解决全村饮水安全隐患人口的问题。

4、做好高速公路拆迁的安置工程与特困家庭的安居工程工作,设计安置点。

四、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

1、兴教奖学,鼓励上进村民。对考上重点高中、大学的本村学生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学生上进求学,同时教师节慰问本村教师。

2、做好校校对接,利用高校现有资源,做好与乡镇中小学的沟通与合作,如教师培训、暑期学生兴趣班、毕业生捐赠(教学器材、书籍、课桌、电脑等)。

3、继续做好家园清洁整治行动,组织卫生清理,保护本村公共环境。

4、帮扶助困,关爱留守人员。继续帮扶特困对象20名,党员挂联与工作任务分解,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扶持6名残疾人困难家庭发展机械加工和种植业等项目。

5、加强村银合作,为农民争取绿色贷款通道,鼓励农民利用小额贷款发展生产,并与发展生产奖励措施相配套,实现政策性的长效机制。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6

一、不断进步本身素质,以便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加强对各种知识的理论学习。积极向上级领导、村干部、农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从各方面提升服务“三农”的综合素质,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认真展开农村走访调研。熟知村民的愿看和要求,仔细分析研究把握好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再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整体要求,做好工作实施方案,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整体推动。深进考察研究符合村___愿的和合适本村发展的门路,进步村民收进。3、努力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能,不断进步自己服务农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方式、进步服务效果。

二、在村内做好本职工作

1、依照_号文件精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宣传政策“六必讲”。即在本村通过走户进组、田间地头、茶余饭后对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向村民进行宣讲;调查村情“六必知”。即通过走村进户摸底调查了解所驻村基本情况、突出题目、困难家庭等;联系群众“六必访”。即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对本村的贫困户、种养大户、上访老户等进行造访、>慰问;“重大活动“六必到”。即当村里发生突发事件、困难事件等时,处置突发事件必到,解决难点题目等必到;重点工作“六必帮”。即在制定发展规划、调剂产业结构、化解矛盾纠纷等必帮。2、积极展开展开适用农村种养

殖业技术培训。今年计划的培训分别是: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生养法律发规、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运行方法,特点种养殖等。充分应用村里的现有资源:远程教育和农民多功能服务站组织村民进行宣讲党的十八精神等国家党镇精神、法律法规学习培训、种养殖业技术培训,通过理论培训进步农村农民对国家法律法规、党政精神的知晓率、进步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科技含量,打牢农业农村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3、做好全村种养殖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在做好调研后,了解群众所需,提供有价值的科技信息,营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宣传进步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创业的积极性,为项目的推广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发放农村种养殖的宣传单,使农民朋友在家里就可以接触到外面先进的科技技术;提供发展潜力大,合适农村发展的科技致富信息。

三、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及时将工作期间有价值的信息上报镇党委政府。定期向草海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做好每季度工作小结和半年和全年的>工作总结

四、其它工作

根据我村村民勤劳仁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这一优点,在信访维稳、教育、>安全生产、卫生、民兵等方面的工作争取超过我镇均匀标准。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服务农村发展,更好的完成驻村工作任务,指导帮助___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提出发展建议,本人结合驻村实际,特制定驻村工作计划

___村位于岗乌镇西南部,东与简庄村相邻,南与坝湾村为伴,西与六枝特区、晴隆县接壤,距镇人民政府33公里,辖6个村民组,292户,1339人,少数民族人口1317人,少数民族占98%。居住布依、苗、黎等民族。辖区耕地面积13.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64亩,其中地856亩,田408亩,林地823亩,荒山荒坡5978亩,人均耕地面积0.64亩。___

村年平均气温17.2℃,降雨量稀少,属于水资源贫乏地区。村人均收入3050元,人均占有粮食150公斤,贫困面积大,是重点扶贫一类村。村级公路修通但路面不平整,坑洼大,群众出行十分不便。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种养和外出务工,加上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阻碍了养殖种植业的正常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难以提高。

驻村工作要紧扣市委、市政府“稳中求快、转型升位”总基调和“转型、提速、升位,推动跨越、构建和谐、率先小康”的总体目标任务,坚持工作在基层一线、生活在基层一线、服务在一线,真心实意、真蹲实帮,认真做好“一宣四帮”工作,为我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7

一、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完善部分基础设施

1、对损毁严重的引水沟渠进行修建衬砌。村内农田有部分引水沟渠没有衬砌,连年使用损毁严重,已无法使用,如不进行衬砌维修,明年将有近五百亩农田无法引水浇灌。

2、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3、为村里购置部分微机,建设农民致富网吧,方便农民群众及时上网查阅致富信息。

4、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二、按新农村“生活宽裕”的要求,促进农民增收

1、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村内有部分村民有发展愿望,但苦于资金不足,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引导发展养殖业(以养鸡、鸭、猪为主),可调整优化村内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村内有2100多亩耕地,据统计,今年仅有一百多亩种植小麦等其它作物,其余都种植棉花,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可以更好的服务农民生产,让农民抱团打市场,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加强村内精神文明建设

1、邀请医院的医生专家到村内义诊,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3、建设农民书屋,配套部分农民实用的图书。

4、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组织“文明家庭”、“十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努力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

四、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美化村容村貌

1、制作村庄牌坊,树立村庄良好对外形象。

2、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命名,并安装路牌。

五、按新农村“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开展党建帮扶活动。以庆祝建党xx周年为契机,组织党员到支部参观,重温入党誓词,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党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带领群众致的能力和水平。

2、制作村务党务公开栏,加强村务党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六、加强驻村组自身建设,为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深入调研。按照“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经常深入群众调研,真正摸清村情民意,做好帮扶工作。

2、加强学习。要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和提高在艰苦环境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基层、服务下派工作的本领。

3、严守纪律。自觉遵守下派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珍惜这次帮扶的工作机遇,为所帮扶村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按工作队要求努创建“让组织满意、让群众受益”工作组。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8

康志荣是来自泉州师院的一位80后的省派驻村干部,他所在的安溪县金谷镇东洋村随着康志荣的到来,正按着三年脱贫的规划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在小康的眼里,20xx年是落实扶贫开发目标管理最关键一年,也是他实施科技兴村的重要一年。为此,他与村两委制订了20xx的驻村帮扶工作规划:

一、先进基层组织建设

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首先,利用村级换届选举,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公道正派,想事干事,敢抓敢管,群众信任的党员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成员。其次,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之成为党外积极分子,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第三,坚持党员干部教育制度化,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168”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构建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起来。在工作方式上,通过宣传、引导、扶持、帮助、服务等手段,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盘活农村社会资源,实现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二、村财增收与村民增收两不误

1、经济生态村建设。从长期效益上,根据农民意愿,鼓励农民套种或新种名贵苗木、中草药材等,扶持农户退茶还林,建立珍稀树苗种植示范基地;从短期效益上,继续培育三角梅产业,与乡镇政府签订订单,鼓励发展成规模产业,同时,在原有经济产业上,支持旧茶园改造与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质量与环境保护两不误。做好市级生态村申报与验收,争取通过省级生态村评选。

2、加强校村合作,村企合作,科技兴村。组织实施以竹子种植sop为规范的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土壤检测,垦覆松土、施肥,实现科技兴业,提高产能;组织新一轮系统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与毛茶销售技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农民毛收入;鼓励土地资源少的农民自主合并或出租入股,实现土地资源整合,逐步退出小生产,并推动相应的企业技术培训,实现农工转化。加强村集体、合作社与社会企业合作,争取签订产品收购合同。

3、制度保障。建立扶贫开发项目补偿、奖励措施,鼓励发展生产、保护生态、增加新型产业等方面,特别是在扶贫计划内的项目予以优先扶持。村扶贫资金将单列10万元,用于专项补助。

三、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1、整合土地资源,做好荒地开发与耕地整理。连片开发长坑内的荒草地100亩地,引进或出租种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整理2片区约200多亩茶园。。

2、完成村行政服务中心选址工作、框架建设,并争取在20xx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完成向阳公路2.9公里的拓宽和东岱公路3.4公里的硬化,实现与永春、南安互通,并改善900多亩茶园基础生产环境,打通红色旅游线路,方便与永春、南安三县经济、文化交流。其次,根据高速设计,连接高速便道为出村主干道。再次,做好全村人饮工程,解决全村饮水安全隐患人口的问题。

4、做好高速公路拆迁的安置工程与特困家庭的安居工程工作,设计安置点。

四、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

1、兴教奖学,鼓励上进村民。对考上重点高中、大学的本村学生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学生上进求学,同时教师节慰问本村教师。

2、做好校校对接,利用高校现有资源,做好与乡镇中小学的沟通与合作,如教师培训、暑期学生兴趣班、毕业生捐赠(教学器材、书籍、课桌、电脑等)。

3、继续做好家园清洁整治行动,组织卫生清理,保护本村公共环境。

4、帮扶助困,关爱留守人员。继续帮扶特困对象20名,党员挂联与工作任务分解,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扶持6名残疾人困难家庭发展机械加工和种植业等项目。

5、加强村银合作,为农民争取绿色贷款通道,鼓励农民利用小额贷款发展生产,并与发展生产奖励措施相配套,实现政策性的长效机制。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9

一、工作措施

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紧密依靠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结合所在村实际情况,多方面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帮助建强班子,切实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围绕村级党组织五个好目标要求,以规范化建设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切实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到制度齐全、活动健全,完善村级党组织民主监督机制,推进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直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引导群众致富的功能。

二是帮助带强队伍,切实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抓好村干部教育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利用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帮助整合各类资金,进一步抓好村级活动场所等基本阵地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乡土人才、技术人员、专家等,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科技致富能力。做好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三是帮助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作为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指导帮助帮扶村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努力培育12个促进村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帮扶村造血功能。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本单位机关党支部与帮扶村党支部、机关干部与帮扶村贫困户、机关党员与帮扶村党员结对帮扶,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方面对其予以帮助和扶持。

四是帮助创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送知识下乡、送温暖下乡等活动,每年定期组织走访慰问活动,对困难党员、贫困户、计生户、留守儿童等给予一定的救济和帮助。积极参与森林防火、防汛抗旱、计划生育等村级中心工作。积极排查矛盾隐患,调处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加强农家书屋、休闲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促进帮扶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重点做到六个一,即:

1、树立一批典型。通过多种形式,共同树立一批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先进典型。

2、培植一个产业。结合帮扶村的实际,找准一个适宜本村发展的产业,努力培植,共同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走出一条既符合村情,又能使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3、帮助一批群众。每年组织单位党员干部献一次爱心,帮扶一批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建好一个阵地。共同建好一个村级活动场所,重点是帮助已建成的活动场所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根据实际,帮助帮扶村购置电教设施、办公桌椅、群众文体活动设施等,健全管理制度,发挥村级活动场所的各项功能。

5、同过一次组织生活。实行支部联动、生活互动,单位党组织每年组织全体党员与帮扶村党组织党员共同过一次组织生活,实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6、办好一件实事。每年选定一到两个项目,筹集和协调好资金,帮助村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具体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本单位干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做好帮扶村的村组织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驻村干部在帮扶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有特色、出成效。

2、切实履行职责。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帮扶工作组的领导,切实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帮扶单位党组织每年要到帮扶村集体办公1-2次,每季度至少听取1次帮扶工作汇报、研究1次帮扶工作。单位主要领导每季、分管领导每月至少要到帮扶村开展1次活动。帮扶单位还要结合本单位和帮扶村实际,制定好帮扶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年度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工作总结。

3、加强自身建设。要建立健全帮扶工作组学习、工作、廉政建设、考勤及民情日记等各项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做到点上不断人,工作不断线。帮扶工作要自觉在所在乡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作组的职能作用,增强自律意识,不增加村里和群众负担,自觉树立良好形象。

4、严格督查考核。年终统一进行考核,各帮扶工作组的工作成效和组员个人表现将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依据,对评为先进的帮扶单位给予表彰。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10

一、xx村基本情况

二、帮扶计划

本着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xx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根据xx村的发展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村民致富工程

3.充分发挥区科技局帮扶本村的优势,利用村科技信息中心,培训村民微机知识,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递不畅,寻求网上致富路。

(二)村容村居美化工程

1.修建 680米健康路一条,铺设花砖人行道760米,粉刷路两侧村居墙面 3600平米,悬挂线杆宣传牌36个,张贴墙面宣传栏39面,提高广大村民的健康和科技文化素质。

2.加强村居规划建设管理,维护村内原有6900米柏油路及77个路灯,搞好街道绿化、亮化、美化,建设生态家园。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争创省级卫生村。

3. 大力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高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河道、坑塘、沟渠综合整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市有关政策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净化农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工程

1.定期为村民健康查体,送医送药送健康,提高村民健康水平。每年为全村村民义务体检一次,建立健全村民健康档案。

2. 遵照市委对“区域帮扶”的要求,发挥市卫生局优势,协调有关卫生机构实施“健康直通车”工程,解决市直机关第十六批下派帮扶第三工作队所帮扶村(居)居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3.搞好节日送温暖活动。每年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对相应人群进行慰问,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群众中去。

4.在社区服务中心修建健康广场,添置健身器材,建设电子书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

5.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敬老育幼”明星;好媳妇、好公公、好婆婆、好家庭“四好”评选活动。

6.协助编纂xx村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帮扶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帮扶项目的落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成立市卫生局下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帮扶资金的筹集,组织帮扶项目的实施,定期召开帮扶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帮扶项目的监督实施和推进工作,负责市卫生局与帮扶村的联系以及日常工作等。

(二)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局各科室、局直单位联系包村工作机制。局机关、每个局直单位联系xx村一个季度,由局人事教育科列出计划。在联系月中适时到xx村进行调研,尽全力解决包村工作困难和问题。

(三)纳入目标考核。局科室、局直事业单位将包村工作列入年度工作任务。市局将包村帮扶工作纳入年终对各科室、单位考核内容。

(四)加大帮扶力度。全市卫生系统和局直事业单位要主动参加帮扶工作,从资金、物质、政策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市要向东营区倾斜,东营区卫生局要优先xx镇,共同完成帮扶任务,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五)驻村工作组要认真做好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局帮扶工作做好参谋。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所定计划实施。要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合理分工,注重宣传,认真执行包村工作人员守则、制度,模范遵守村规民约。要加强学习,在帮扶中增长才干,确保不出事,多干事,干好事,不辜负局领导的殷切希望和全村居民的热切盼望。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1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xx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县贫困村脱贫致富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对我中心驻村扶贫的坛城镇祠堂村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努力加快该村脱贫致富步伐。

二、强化组织领导,确定扶贫工作重点

中心党组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范围,确立帮扶工作重点。根据县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祠堂村实际情况,对扶贫工作分阶段召开专题研究会。同时要求及时报送帮扶工作情况、总结等材料。

三、制定扶贫措施,注重扶贫实效

(一)协助加强该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积极收集筹措书籍报刊,增强村民学文化、用文化意识,以科学文化知识,带动“富民兴村”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大力宣讲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增加村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村民居健康卫生水平提高,基本形成村民诚信友善,崇尚科学,文明礼貌,邻里和睦的新风尚。

(二)加强科技培训,开辟致富门路。中心积极协调农业、

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向贫困户宣传科技知识,引导帮助农民群众学习致富技术、掌握致富技能。通过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稳定粮食产量,引导村民在农业“三棚”上多下功夫。全年培训科技“带头人”不少于10个,使贫困户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

(三)协助村委妥善抓好困难村民生活安排,做好贫困户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的调查摸底,针对有些困难村民就医难和子女上学难等问题,组织开展各种方式的献爱心和扶贫帮困慰问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尽力解决一些特别困难家庭的生活困难等问题。

(四)主动协助村民组织劳务输出,增加村民收入;积极帮助扶贫村牵线搭桥引进资金和项目,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增收途径、开辟致富门路。

四、工作要求

驻村干部在工作中重点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考虑村民的利益,注重激发村民的内在动力,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善于运用各项惠农政策,争取使祠堂村村民逐步过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生活。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1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x届x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县贫困村脱贫致富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对我中心驻村扶贫的坛城镇祠堂村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努力加快该村脱贫致富步伐。

二、强化组织领导,确定扶贫工作重点

中心党组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范围,确立帮扶工作重点。根据县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祠堂村实际情况,对扶贫工作分阶段召开专题研究会。同时要求及时报送帮扶工作情况、总结等材料。

三、制定扶贫措施,注重扶贫实效

(一)协助加强该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积极收集筹措书籍报刊,增强村民学文化、用文化意识,以科学文化知识,带动“富民兴村”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大力宣讲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增加村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村民居健康卫生水平提高,基本形成村民诚信友善,崇尚科学,文明礼貌,邻里和睦的新风尚。

(二)加强科技培训,开辟致富门路。中心积极协调农业、

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向贫困户宣传科技知识,引导帮助农民群众学习致富技术、掌握致富技能。通过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稳定粮食产量,引导村民在农业“三棚”上多下功夫。全年培训科技“带头人”不少于10个,使贫困户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

(三)协助村委妥善抓好困难村民生活安排,做好贫困户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的调查摸底,针对有些困难村民就医难和子女上学难等问题,组织开展各种方式的献爱心和扶贫帮困慰问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尽力解决一些特别困难家庭的生活困难等问题。

(四)主动协助村民组织劳务输出,增加村民收入;积极帮助扶贫村牵线搭桥引进资金和项目,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增收途径、开辟致富门路。

四、工作要求

驻村干部在工作中重点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考虑村民的利益,注重激发村民的内在动力,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善于运用各项惠农政策,争取使祠堂村村民逐步过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生活。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13

一、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完善部分基础设施

(一)对损毁严重的引水沟渠进行修建衬砌.村内农田有部分引水沟渠没有衬砌,连年使用损毁严重,已无法使用,如不进行衬砌维修,明年将有近五百亩农田无法引水浇灌.

(二)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三)为村里购置部分微机,建设农民致富网吧,方便农民群众及时上网查阅致富信息.

(四)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二、按新农村“生活宽裕”的要求,促进农民增收

(一)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村内有部分村民有发展愿望,但苦于资金不足,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引导发展养殖业(以养鸡、鸭、猪为主),可调整优化村内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村内有2100多亩耕地,据统计,今年仅有一百多亩种植小麦等其它作物,其余都种植棉花,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可以更好的服务农民生产,让农民抱团打市场,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加强村内精神文明建设

(一)邀请医院的医生专家到村内义诊,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农民书屋,配套部分农民实用的图书.

(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组织“文明家庭”、“十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努力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

四、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美化村容村貌

(一)制作村庄牌坊,树立村庄良好对外形象.

(二)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命名,并安装路牌.

五、按新农村“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开展党建帮扶活动.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党员到大王刘集支部参观,重温入党誓词,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党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带领群众致的能力和水平.

(二)制作村务党务公开栏,加强村务党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六、加强驻村组自身建设,为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入调研.按照“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经常深入群众调研,真正摸清村情民意,做好帮扶工作.

(二)加强学习.要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和提高在艰苦环境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基层、服务下派工作的本领.

(三)严守纪律.自觉遵守下派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珍惜这次帮扶的工作机遇,为所帮扶村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按工作队要求努创建“让组织满意、让群众受益”工作组.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14

一、所驻村的基本情况

1、xx村辖11个村民小组,308户,1158人,党员24人,其中:女党员1人,预备党员2人),耕地面积2430亩,其中田800亩,外出务工人员230人,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左右。该村处于山分水岭一个狭长地带上。

2、xx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367户,1400人,党员30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耕地面积1340亩,其中田866亩,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左右。

3、xx村地处山谷底、两山狭长地带,210户,850人,党员19人,预备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耕地面积900亩,其中田500亩,外出务工人员170人,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左右。

4、xx村位于山边缘,印江、石阡、思南交界处,全村辖10个村民组,230户,860人,党员15人,预备党2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村党支部书记由村小学校长兼任,耕地面积726亩,其中田498亩,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左右,是一个边远而又贫困的小山村。

近年来,4个村因地制宜,制订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依托本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突破性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依法治村、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使本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局面。

二、xx年主要工作任务

xx年是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x中全会精神和迎接党的xx大召开的一年,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年,我们要落实好县委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搞好创建工作,增强争当农村经济排头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遵照县委的具体部署和工作思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搞好20xx年4个村今年确定的经济发展规划,不断发展壮大农户经济和村组集体经济,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履职尽责抓创建,搞好村级党建工作。

一是努力健全组织队伍。按照重要思想、科学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村党组织班子建设,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通过培训学习,切实加强村党组织班子建设,以自学的方式使支部成员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领导管理水平,加强对农业技术、致富技术学习,增强带头致富的实际本领。组织现有党员开展学党章、学农业技术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政治,科技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本村脱贫致富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倡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努力纯洁党员队伍。加大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管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保持本村党组织的活力,激活党员队伍。

二是积极开展村务活动。以现代远程教育站为载体,开展理论学习、实用技术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重点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村民的政策法制观念,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围绕创先争优开展“三级联创”、“一推双争”、领导班子“五好”等活动,结合单位的职能,因村制宜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多种途径实现特色产业、项目的效益化,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进一步健全制度。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确保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完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工作制度、村干部无职党员定岗定责值班制度、说事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完善村干部民主自治机制,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求真务实谋发展,切实协助村完成年初规划任务。

1、协助xx村一是搞好今年新规划发展的集中连片的270亩规划任务;二是新发展200亩茶园种植任务;三是核桃种植计划250亩任务;四是新发展林下养鸡大户2户,养鸡3000只;五是种植辣椒300亩;六是在去年35亩食用菌培植的基础上增加到100亩食用菌的发展。

2、协助xx村一是新发展380亩茶园种植任务;二是种植辣椒150亩;三是发展林下养鸡大户2户,养鸡20xx只;四是发展生猪800头、肉牛80头、山羊800只;五种植蔬菜150亩;六是发展食用菌50亩。

3、协助xx村一是核桃种植计划300亩任务;二是开垦茶园260亩;三是种植辣椒200亩。

4、协助xx村一是核桃种植计划170亩任务;二是40亩烤烟种植任务;三是开垦茶园220亩;四是种植辣椒200亩。

xx年,我们将以实际行动努力树立我局良好形象,勤奋务实,团结拼捕,艰苦创业,为驻点4个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依法办事,为基层干部作表率,努力做好创建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工作。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任务,着力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塑造新风貌,通过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全面加快帮扶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指导原则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全县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乡镇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应超前,各具特色的要求,科学规划村庄发展,在三年的时间内,有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要确定群众在帮扶工作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帮扶工作与群众主体的关系,问计于民,惠及于民。

4、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科学统筹"五项任务",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亮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村制宜,找准结合点,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政策和科技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

三、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组织建设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培育壮大、延伸提升农村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基本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帮扶,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主导品种,培育出一批科技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幅高于所在乡村平均水平。

(二)围绕塑造农村新面貌,改善所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帮扶村"路、水、电、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指导帮助帮扶村搞好新一轮村庄规划和建设,坚持突出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经济繁荣、功能配套的现代村镇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态家园建设",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抓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灶、改圈),结合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示范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环境建设。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制订,基本达到文明村的标准。

(三)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快新型农民培育步伐。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发挥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教育、帮扶部门教育基地等教育平台载体作用,适时开设培训班,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上岗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再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农民增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使帮扶村6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突出教育引导,创建文明和谐乡村风貌。按照"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平安村庄"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努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文明户"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搞好帮扶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乡规民约,完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较为规范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能够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现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集体上访"三无"目标,建成平安村庄,基本达到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五)强化基层组织,创建新型和谐的农村管理体系。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实施《新农村工作规程》,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比较健全,三年内,村务、财务公开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形成安全祥和、安居乐来的社会环境。

四、工作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编制规划。对帮扶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展开的切入点,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编制好帮扶村三年工作计划。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要切实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村里的发展实际,规划可行性强,可操作度高。

第二阶段:全面落实任务目标抓任务落实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思路展开。

一是要围绕发展新型产业,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查研究、摸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围绕建设新村貌,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积极申请项目立项,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硬化街道,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度,增打田间机井,建设文化大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架设有线电视和动力电路,加快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力争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群众全部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使帮扶村实现电讯、有线电视"双通",基本清除农村"三堆",使帮扶村公共设施和发展潜力大幅度提高。

三是围绕倡树新风尚,加快文明和谐乡村的创建步伐。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十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多种文明创建和评先树优活动,使帮扶村呈现出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社会新风,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抛弃陋习的新习惯。使帮扶村新增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新增一批"十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建设达到县里的要求。关注教育设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帮扶村普及新型医疗制度,规范村卫生室建设;搞好文化休闲广场的创建工作。健全乡规民约,化解不安定因素,实现社会稳定,使帮扶村建成平安村庄。

四是围绕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农业科技、致富能力、专业技能培训,使帮扶村绝大多数劳动力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成为驾驭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

五是围绕完善新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提升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为确保三年帮扶工作切实取得成效,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帮扶任务,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成立专职的帮扶工作队,统筹抓好帮扶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二)明确责任,配套联动。驻村帮扶工作对要明确职责,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督促检查。局领导班子采取日常催办、集中检查等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蹲点驻村工作队员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管理机构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16

机关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第15批驻村工作组在常委会和机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xx村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xx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我们第16批村工作组自4月1日入村以来,通过召开两委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走村入户、征求镇党委政府意见等多种方式,对村情民意进行了了解,按照市委张秋波书记提出的“区域统筹、强基固本、富民强村、率先发展、和谐稳定”的帮扶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如下帮扶计划,扎实推进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完善部分基础设施

(一)对损毁严重的引水沟渠进行修建衬砌。村内农田有部分引水沟渠没有衬砌,连年使用损毁严重,已无法使用,如不进行衬砌维修,明年将有近五百亩农田无法引水浇灌。

(二)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三)为村里购置部分微机,建设农民致富网吧,方便农民群众及时上网查阅致富信息。

(四)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二、按新农村“生活宽裕”的要求,促进农民增收

(一)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村内有部分村民有发展愿望,但苦于资金不足,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引导发展养殖业(以养鸡、鸭、猪为主),可调整优化村内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村内有2100多亩耕地,据统计,今年仅有一百多亩种植小麦等其它作物,其余都种植棉花,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可以更好的服务农民生产,让农民抱团打市场,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加强村内精神文明建设

(一)邀请医院的医生专家到村内义诊,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农民书屋,配套部分农民实用的图书。

(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组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努力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

四、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美化村容村貌

(一)制作村庄牌坊,树立村庄良好对外形象。

(二)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命名,并安装路牌。

五、按新农村“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开展党建帮扶活动。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党员到大王刘集支部参观,重温入党誓词,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党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带领群众致的能力和水平。

(二)制作村务党务公开栏,加强村务党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六、加强驻村组自身建设,为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入调研。按照“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经常深入群众调研,真正摸清村情民意,做好帮扶工作。

(二)加强学习。要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和提高在艰苦环境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基层、服务下派工作的本领。

(三)严守纪律。自觉遵守下派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珍惜这次帮扶的工作机遇,为所帮扶村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按工作队要求努创建“让组织满意、让群众受益”工作组。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17

一、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完善部分基础设施

(一)对损毁严重的引水沟渠进行修建衬砌。村内农田有部分引水沟渠没有衬砌,连年使用损毁严重,已无法使用,如不进行衬砌维修,明年将有近五百亩农田无法引水浇灌。

(二)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三)为村里购置部分微机,建设农民致富网吧,方便农民群众及时上网查阅致富信息。

(四)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二、按新农村“生活宽裕”的要求,促进农民增收

(一)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村内有部分村民有发展愿望,但苦于资金不足,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引导发展养殖业(以养鸡、鸭、猪为主),可调整优化村内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村内有2100多亩耕地,据统计,今年仅有一百多亩种植小麦等其它作物,其余都种植棉花,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可以更好的服务农民生产,让农民抱团打市场,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加强村内精神文明建设

(一)邀请医院的医生专家到村内义诊,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农民书屋,配套部分农民实用的图书。

(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组织“文明家庭”、“十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努力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

四、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美化村容村貌

(一)制作村庄牌坊,树立村庄良好对外形象。

(二)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命名,并安装路牌。

五、按新农村“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开展党建帮扶活动。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党员到大王刘集支部参观,重温入党誓词,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党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带领群众致的能力和水平。

(二)制作村务党务公开栏,加强村务党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六、加强驻村组自身建设,为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入调研。按照“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经常深入群众调研,真正摸清村情民意,做好帮扶工作。

(二)加强学习。要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和提高在艰苦环境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基层、服务下派工作的本领。

(三)严守纪律。自觉遵守下派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珍惜这次帮扶的工作机遇,为所帮扶村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按工作队要求努创建“让组织满意、让群众受益”工作组。

2022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18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任务,着力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塑造新风貌,通过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全面加快帮扶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指导原则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全县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乡镇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应超前,各具特色的要求,科学规划村庄发展,在三年的时间内,有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要确定群众在帮扶工作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帮扶工作与群众主体的关系,问计于民,惠及于民。

4、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科学统筹"五项任务",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亮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村制宜,找准结合点,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政策和科技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

三、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组织建设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培育壮大、延伸提升农村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基本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帮扶,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主导品种,培育出一批科技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幅高于所在乡村平均水平。

(二)围绕塑造农村新面貌,改善所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帮扶村"路、水、电、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指导帮助帮扶村搞好新一轮村庄规划和建设,坚持突出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经济繁荣、功能配套的现代村镇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态家园建设",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抓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灶、改圈),结合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示范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环境建设。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制订,基本达到文明村的标准。

(三)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快新型农民培育步伐。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发挥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教育、帮扶部门教育基地等教育平台载体作用,适时开设培训班,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上岗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再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农民增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使帮扶村6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突出教育引导,创建文明和谐乡村风貌。按照"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平安村庄"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努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文明户"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搞好帮扶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乡规民约,完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较为规范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能够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现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集体上访"三无"目标,建成平安村庄,基本达到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五)强化基层组织,创建新型和谐的农村管理体系。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实施《新农村工作规程》,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比较健全,三年内,村务、财务公开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形成安全祥和、安居乐来的社会环境。

四、工作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编制规划。对帮扶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展开的切入点,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编制好帮扶村三年工作计划。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要切实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村里的发展实际,规划可行性强,可操作度高。

第二阶段:全面落实任务目标抓任务落实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思路展开。

一是要围绕发展新型产业,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查研究、摸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围绕建设新村貌,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积极申请项目立项,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硬化街道,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度,增打田间机井,建设文化大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架设有线电视和动力电路,加快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力争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群众全部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使帮扶村实现电讯、有线电视"双通",基本清除农村"三堆",使帮扶村公共设施和发展潜力大幅度提高。

三是围绕倡树新风尚,加快文明和谐乡村的创建步伐。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十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多种文明创建和评先树优活动,使帮扶村呈现出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社会新风,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抛弃陋习的新习惯。使帮扶村新增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新增一批"十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建设达到县里的要求。关注教育设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帮扶村普及新型医疗制度,规范村卫生室建设;搞好文化休闲广场的创建工作。健全乡规民约,化解不安定因素,实现社会稳定,使帮扶村建成平安村庄。

四是围绕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农业科技、致富能力、专业技能培训,使帮扶村绝大多数劳动力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成为驾驭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

五是围绕完善新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提升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为确保三年帮扶工作切实取得成效,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帮扶任务,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成立专职的帮扶工作队,统筹抓好帮扶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二)明确责任,配套联动。驻村帮扶工作对要明确职责,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督促检查。局领导班子采取日常催办、集中检查等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蹲点驻村工作队员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管理机构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