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报告-关于农村经济状况调查_实践报告【3篇】

三下乡实践报告-关于农村经济状况调查_实践报告(精选3篇)

三下乡实践报告-关于农村经济状况调查_实践报告 篇1

今天七月十八,我们在韩集镇的集市上搭起了义诊服务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义诊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分三个内容:

一是进行健康保健咨询解答,

二是举行义诊活动,

三是发放我校的宣传册。

队员们首先向到来的当地居民发放了我校的传单,热情引导群众参加义诊,对于村民们不时提出的有关卫生知识方面的疑问,他们也尽自己所学予以解答。一部分同学为当地居民免费量血压;另一部分同学向当地居民宣传夏季常见病、多发病”、“合理用药”、“夏季养生保健”、“家庭保健常识”等通俗易懂的日常卫生知识。我校的两位带队老师为前来就诊的当地居民解答健康咨询,同时就当地居民的某些病症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义诊共进行了三个多小时,时间虽短,但却受到了附近居民的广泛欢迎。有些路过的当地居民看到我们在集市上挂出的横幅就主动过来询问健康保健知识;还有些居民刚开始有迟疑观望的态度,在义诊桌前犹豫不决,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就主动上前帮助他们解除疑虑,在同学们真诚的宣传下,当地 居民们陆续接受义诊,期间甚至出现了因群众人多而排长队等候的景象,也不乏有骑车、驾车路过的人们都停下来加入等候义诊的队伍中,以及闻讯赶来义诊的居民。师生们共同上阵,以其认真严谨、耐心友善的态度接待并打动了所有接受义诊和咨询的群众。还有很多百姓关切地询问我们此次义诊活动的时间,希望我们能把此次“送卫生下乡”活动举办得时间长一些,能经常到乡下来、到村里来。一位当地居民激动地说:“菏泽医专的学生,态度很认真,我很相信你们,也很感谢你们!”听着这些纯朴而肯定的评价,即使汗水浸透了白色隔离衣,同学们也激动不已。

三下乡实践报告-关于农村经济状况调查_实践报告 篇2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灵璧县向阳镇官庄村位于灵璧县东南部,向阳镇东部,东与泗县接壤,该村距县城15公里,距向阳镇政府7.5公里,距G343国道3公里,交通相对便利。全村辖7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农户1163户,人口4531人,土地总面积16261亩,农用地面积14271亩,耕地12727亩。该村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根据县选派办的工作安排,工作队对该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该村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并进行了解剖与分析,提出了发展村级级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一、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1、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村集体20xx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78.3万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481万元(光伏发电441万,扶贫工厂40万),农田水利设施12.8万元,部分已老化待修,有的已经报废。拥有非生产性固定资产597.3万元,主要为办公用房、电脑、空调、监控设备、办公桌椅档案柜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用品等。

20xx年底,该村集体收入达到35万元,贫困发生率0.98%,实现了脱贫摘帽。20xx年底,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3万元,全村164个贫困户,725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xx年底,全村有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11家,全村存栏肉牛50头,山羊800只,猪20xx头,全村人均获得可支配收入15800元。

2、劳动力状况

全村有2730个劳动力,其中: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175人,占劳动力总量的6.4 %。全村劳动力按其职业划分:家庭经营劳动力1360人,占50%;外出务工者1070人,占39%,本地务工者275人,占10%,其他职业25人,占1%。

3、土地及其利用状况

全村农用地总面积14271亩,其中耕地12727亩,人均耕地2.8亩。全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共流转土地950亩,占全村农户承包地面积的7.5%。土地的经营模式仍以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规模经营面积较少。

4、住房及文化教育卫生状况

20xx年全村居住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户数是1080户,占农户总数的93%。全村文化教育卫生有了较好的发展,村内有一个小学、一个幼儿园,年末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率为100%,全村电视普及率已达100%。医疗设施较为完备,村里有2个医务室,7名从业的医务人员。全村生活垃圾全部采取回收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全村建有公共厕所7座,财政支持完成旱厕改造300户。

二、村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脱贫攻坚和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开展,使官庄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集体收入由空壳村跃入到50万元以上村,725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与先进村相比,仍有差距,仍存在一些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渠道少。

官庄村集体收入虽已超过50万元,但收入仅仅来源于光伏发电和资产租赁,扩大再生产、再造血的功能不足。该村农民收入的来源也比较固定,主要是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固定的收入来源使官庄村农民抗风险的能力偏弱,一遇灾害天气,便会造成以粮食为主的农作物减产,引起农民收入的下降。

2、养殖业发展滞后。

20xx年度该村养殖业总收入419万元。养殖业收入占第一产业收入比重为13%,与全县相比差距较大,可以看出该村畜牧养殖业发展严重滞后。

3、土地经营规模小。

该村土地流转不活跃,土地流转面积占农户承包地面积的7.5%,地块细碎化程度高,土地的小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业的收入;同时还牵制了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4、劳动力素质较低,就业范围小。

在该村的劳动力中,有技术特长6.4%,此种状况的劳动力,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渠道。

5、农村环境保护设施不全。

全村公共卫生厕所7个,数量偏少,生活污水虽能通过下水管道排放,但没有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只能排放到河道,容易引起河水污染,河道堵塞。

(二)原因分析

1、农业科技水平偏低。

从该村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良种利用率还是田间管理水平与全国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的要求及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该村虽然距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又是两县交界的小集市,但高效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较小,全村仅有小麦、玉米两种粮食作物生产规模稳定,但因品质一般也缺乏市场竟争力。这说明目前该村种田农民的接受新技术能力还比较低,还要在农技推广的具体方法和方式上下一番功夫,确保推广的实用农业技术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农产品市场信息较为闭塞。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农户十分缺乏必要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无法实现农户的`小生产与国内外需求的大市场有效衔接,农户只能按自已的主观意识和经验进行生产,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而相应调整,使得生产出的农产品未必适应市场导致价格偏低,造成效益下降,从而影响收入的提高。

3、农业生产投入尚需加强。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进一步深入,村级集体收入逐步增加,村级公益事业、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开展,但仍有不足,机井、沟渠、桥涵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建设已显得十分紧迫而且十分必要。

4、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低,影响经济效益提高。

目前,该村在农业生产上还是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为主,组织化、规模化水平较低,无法大面积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影响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5、农村劳动力水平较低,生产后劲不足。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幼,严重影响了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6、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当前,虽然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民的环保意识却依然低下,个别农户依然使用旱厕,生活中随意乱丢垃圾、废水排放的现象依然存在,对环境保护没有任何使命感和责任感。农民环保意识低下,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三、对策与建议

加快推进官庄村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的机遇,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市、县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机遇,注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农业稳步发展。目前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1、实行科教兴农,逐步提高农民素质。

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因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成了当务之急,目前,政府应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全面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为农民接受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奠定基础。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农民灌输科学种田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帮助农民了解最新市场动向,使之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要定期到农村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改善农民的操作水平,增强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

2、不断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大措施实施积极主动的营销战略,尽力拓宽销路,抢占更多市场。认真抓好"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抓龙头(企业)+龙头带农户"的路子,具体负责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帮助解决政策要办的、群众想办的、基层难办的问题。

3、继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土地资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实现“增效、增收”的目标,必须抓好农业的内涵开发,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土地潜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针对官庄村现状,我们已经申请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高标准的农田路网建设,解决交通运输和排灌问题,提高官庄村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确保粮食这一基础产业的稳产增产;同时,加强开展对已建桥路的保养和维护,建管并重,巩固成效。

4、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靠科技上水平,继续培植壮大小麦、玉米、蔬菜、养殖等支柱产业,大力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农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逐步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高品质农业产品。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后续维护管理责任,利用公益岗、在家闲散农户,由村支部牵头带动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各项工作中;三是加大对农民的环保理论教育以及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的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农民环保的意识;四是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对农村范围内的环保问题进行实时监督与排查;建立污水处理池,实现废水再利用和零污染排放。

6、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

一是选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吸纳有志投入家乡建设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加入党组织,回村任村干部,建设出能力强的农村“领头雁”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阅历、经验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起搞发展;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三是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四荒”地、养殖水面等资源,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可以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探索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相应产业。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性服务。鼓励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三下乡实践报告-关于农村经济状况调查_实践报告 篇3

目的:深入山区农村搞调查

地点: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油店村

调查内容:贫困山区农民经济状况

组织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委,理学院团总支

调查小组成员:侯春晓,袁苑,郭浩民,冯卫

查时间:20__年七月

一调查数据

概况:接受调查23户,回收有效问卷17户;17户总人口78人;总收入1174xx元/年;均耕地0.4亩。

(一)收入情况: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板栗等,折合278xx元/年;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等,折合63xx元/年;外出务工人员8人,收入343xx元/年;运输,经商,兽医等第三产业48xx0元/年。

(二)生产支出:共222xx元/年,其中农业生产支出62xx元/年,雇佣劳力和使用机械支出16xx0元/年。

(三)生活支出:共627xx元/年,其中食品消费41xx0元/年。

(四)农民负担部分:共4660元/年,其中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附加。

(五)教育支出:义务教育10人共4xx0元/年,非义务教育2人共14xx0元/年,另学前班2人约1xx0元/年。

(六)医疗卫生支出:45xx元/年。

二体会和思考

(一)收支情况分析

首先是收入微薄,根本原因在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收支不均衡,17户中一户运输户和一户兽医兼机修户人家收入占了17户总收入的1/3还多,人均收入15xx元/年,若除去这两户人家则人均收入就不足千元,在这些家庭中,共有8户各有一人外出打工,打工者收入均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些人家的人均收入又明显高于无人外出打工的家庭,约高出一倍,即无副业又无外出打工仅以种植业为收入来源的家庭人均收入不足8xx元/年,这尚不够一个普通科大学生两个月的生活费。支出部分:占60%的是生活支出,生活支出中食品消费又占到2/3,据此算得思格尔系数远高于我国平均水平,生产性支出中农业相关支出仅占30%左右,而那一户运输户的行车支出就占了60%以上,另有三户农民新建房屋支出约10万元(未记入年均总支出),农民负担部分是我们调查的重点,自1999年进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民负担减少了2/3以上,20xx年17户农民负担总量约为47xx元,人均60元左右,在农民负担中,占70%以上的是特产税,今年安徽省又颁布了《关于开展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试点工作的通知》皖{20xx}13号,20xx年3月21日,《通知》规定从今年起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而且按农业税计征办法征收——征税比率将大幅下调。教育支出,非义务教育人口在受教育人口中只占2/7,其中包括一名高中生,一名大学生,两人的花消占所有教育支出的70%左右,每年的花费高于其家庭总收入。医疗卫生支出,人均只有不足60元/年,健康状况甚忧。

(二)对税费改革和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

安徽省是有着5xx0万农民的农业大省,但同时也是一个穷省,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贫困人口众多,造成农民生活困难的因素有很多,在税费改革前繁重的税赋,各种名目的乱收费,变相收费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最终于1999年安徽开始展开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推进改革中,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村级收入相对减少,村级工作运转面临新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省政府于2xx0年7月5日颁布《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减轻村级负担的若干规定》为妥善解决有税费改革带来的问题,省委省政府五年来下发了六十多份相关文件、通知,为保障减轻农民负担后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能正常运行,各项工作能正常展开,国家和省里投入了数百亿资金。总之,在税费改革过程中,中央和省里均显示了巨大的决心,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仅20xx年一年,较改革前农民负担就减少了百亿元(人均减少愈2xx元),使农民充分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今年3月安徽省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的通知》,在我们调查中就发现下级政府正在落实这一通知,可以预计今年农民负担在取消了占原负担约70%的特产税后还将大幅减少。由上述可知,税费改革工作已经在安徽取得了巨大成功,使农民充分获益,我们期待此项工作能在全国全面展开,使我国的三农问题得到缓解,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教育问题也是我们此次活动中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以往我们提到农村教育问题时,总是有“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的印象,甚至有“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的错误意识。在我们的采访调查中,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和一名高中生的母亲的谈话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的渴求。这家的房屋在接连几天的大雨中被冲塌,全家人寄居在邻居家中,这位坚强的母亲对我们说“只要孩子愿意上学,能考上大学我们就是不修房子也要供她!”很多农民都说:“你们都是国家的人才呀,你们能来看我们,能不忘记贫困山区的农民,我们就很高兴,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像你们一样成才。”

我们驻扎的地方是一所乡中学,我们住在那里,有机会切身体会到了大别山里孩子们求学的不易,一间不足十五平米的宿舍住了三十多个孩子,睡通铺,窗户上没有几块玻璃,就像是墙上开的一个大窟窿。回到学校,享受着优越学习、生活环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

(三)我们为山村献计策

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农民都反映说负担减轻了不少,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了,但要想使贫困山区的人们都走上小康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对农民经济收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状况最好的是基本上脱离土地的两户人家,他们从事第三产业,家庭人均收入已达到其他农民家的五倍左右,在剩余的十五户中有外出打工劳力的八户人均收入又是余下七户人家的两倍,由此我们可以说在无条件进行第三产业的家庭中,外出打工是这些家庭增收的最佳也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方式。外出打工者平均每年带回家现金收入4xx0元,几乎都成了家中的主要收入来源。外出打工者中,因工种不同,技能差异大,造成收入也有一两倍的差距,因此我们建议这些打工者在打工的同时还要注意多学习一些技能,以提高自身价值,增加单位时间收入。另外,在本地从事的种植业也应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对土地上生产的农作物(主要是茶叶)进行精加工,以提高其附加值,同时增加就业机会。我们在下乡期间参观了一家茶厂,在那里茶叶经过加工后远销海外,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企业又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是一个较成功的例子。同时,推广科学种植,在增产的同时快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对经济类农作物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三三下乡的意义

前总理朱在零三年三月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把“‘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了身处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生活状况,对朱总理的讲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优良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我们青年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结合,从实践中学习的方针在新世纪的集中体现。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我们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就必须多从事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走出象牙塔后,迅速适应社会,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农民们的淳朴情怀,看到了贫困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看到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寄予的厚望,认识到了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为我们的学习增添了动力,使我们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增强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正如有的同学所说,这次活动,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的情感滋养。简陋的宿舍,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心才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我们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实践充分证明,“三下乡”活动有力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交往中受到真切的感染,从无数典型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强化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了适应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