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质【优秀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质【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质 篇1

教材及学情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过理解小数的意义,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在计算中,要把小数点对齐。

教法和学法: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观看过跳水比赛吗?跳水项目,一直是中国体育运动的强项,请看大屏。(课件出示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和李婷跳水的视屏)中国队又赢了,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祖国的胜利吧。

在体育赛场上,不仅有激烈、好看的比赛,还蕴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同学们,你们想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吗?

2、(课件出示跳水决赛统计图)依次出示中国队第一、二轮的得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3、引出课题:同学们看一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小数加、减法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明确自学任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教师明确自学任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自学我最棒。认真自学课本96页例1、97页例2,然后完成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自学开始。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适时提醒:已经完成自学内容的同学就可以在组内进行两两交流。

三、小组讨论,解疑答惑。

1、师:同学们刚才的自学都非常的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自学的成果和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入小组讨论环节。(课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请小组长快速的上来领取你们小组的讨论提纲。让我们比比哪个小组的讨论最积极、最认真,小组讨论开始。

2、巡视:提醒各小组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1、师:刚才,老师看到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每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接下来,就让各小组把你们的讨论成果与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起进入下一环节:讨论成果大展示。(课件出示:讨论成果大展示)

2、请第一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3、请第二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4、教师点拨: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列竖式的时候当相同数位对齐了,小数点有什么特点呀?(小数点对齐)所以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对齐,那么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板书:小数点对齐)

5、师:那么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请下一组同学来为我们作一个小结。

6、请第三小组作交流展示。(边交流教师一边用课件出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齐读一遍。(课件一条一条出示,学生读。)

五、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学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呀?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争夺冠军,今天谁能成为我们班学习上的冠军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成果大比拼”的比赛中去一决高下吧。(课件出示:学习成果大比拼)

2、请同学们拿出技能训练题,为比赛做好准备

3、第一关:聪明小法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回答,同桌交换批改。(课件出示第一关:聪明小法官)

4、第二关:细心计算我最棒。(课件出示第二关)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批改出每组做得最快的小选手,然后请他来当小老师,帮助批改本组其他同学的作业。

5、第三关:改写小数我在行。(课件出示第三关)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自己批改。

6、第四关:学以致用我能行。(课件出示第四关)小组合作完成后,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订正答案。

7、教师小结: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我们的数学知识,它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统计一下自己的成绩。夺得本次比赛全部星星的同学请起立。站着的同学们就是我们班今天的冠军了,让老师为他们颁发奖杯。祝贺你们!(课件出示“奖杯”)我们一起为冠军送上热烈的掌声吧。其他没有夺得冠军的同学们可千万别灰心,今天你们也表现得很棒,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冠军。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那谁能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呀?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

正确解决在计算小数加法当中和为整数时的去“0”以及整数减小数中需要补“0”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主题图设置同学们去“文具商店”买文具的情境。

学生把文具的价格介绍给同学,填在价目表中:

编号商品名称单价(单位:元)

1、橡皮0.5

2、卷笔刀0.8

3、小刀0.6

4、铅笔1.2

5、笔记本2.6

6、文具盒6.8

7、书包25.8

8、练习本0.9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1个文具盒和1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1把小刀比1个笔记本少多少钱?

……

[设计意图:呈现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并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小数加法。

(1)独立思考。

一个笔记本2.6元,一枝铅笔1.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请同学独立思考、计算。

(2)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①2.6元表示2元6角,1.2元表示1元2角,2元6角+1元2角=3元8角=3.8元;

②26角+12角=38角=3.8元;

③260分+120分=380分=3.8元;

④竖式:6角+2角=8角,2元+1元=3元,3元+8角=3.8元;

⑤直接算;

⑥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猜想小数的加法也是这样算。

汇报中重点强调竖式的写法。

师:用竖式计算时,在书写上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小结:列竖式计算小数的加法时,不但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还要把得数的小数点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也就对齐了。

2、小数减法。

师:任选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尝试用竖式的方法独立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中交流。

3、小结。

当学生汇报之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并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4、探究整数减小数补“0”的问题。

师:如果每人给6元钱来买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钱够吗?

够的情况下需要找回多少钱?不够的情况下差多少钱呢?

生试着算一算。

由此,引出了整数减小数,位数不足需要补“0”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小组活动,大家互通有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使学生感受到解决方法的多种策略,并在交流过程中感受竖式的简便。]

三、体会小数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结合板书讨论:

相同点: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要求从低位算起;同样是满十进一;退一作十。

不同点: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

四、灵活应用

假如你有50元钱,请你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并把自己选购的文具填在购物单中,然后算出应付钱数。拿好购物单,回去向家长汇报。

购物单

物品编号物品单价(单位:元)

应付钱数()元,找回钱数()元。

五、小结

小数的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6+1.2= 学生的减法算式

展示学生的多种算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 28+5= 37-5= 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

元 角 分

0 . 6

+ 0 . 8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9)反馈练习:列出2.8+2.1 6.4+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元 角 分

1 . 2

- 0 . 6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后说明: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12个0.1,减去6个0.1。

②从人民币的单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

(7)反馈练习:3.6-0.5 2.1-1.2(两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4.巩固练习:

观察商店图,解决问题。

⑴买2个练习本多少钱?

⑵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⑴和第⑵个问题再集体反馈。

全体学生根据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解决。

三、巩固发展

1.计算训练

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练习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2.用数学。

练习二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⑵个问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数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 篇4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计算做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因为这个内容简单清晰,所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同桌互查,小组内交流展示完全可以学的会。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学什么(共有两个环节)

1、复习导入:出示两道整数加减法计算题83+59 83-59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准确又快速的计算出得数吗?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学习目标就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设计既简练又易懂。不但包括学习内容,又包括学习方法,还有学习要求。

处理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共有四个环节)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在通过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 )对齐,也就是( ),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 )。(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 7.5+1.5=8.0 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 《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件上衣:27.9 元 一条裙子:54.6元 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秀教案设计 篇5

设计说明

1.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地学习。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文具店购物的情境,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并购买文具这一情境,共同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本设计首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促使其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不仅要对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依据,还要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思想方法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吗?都买过什么?

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文具店逛一逛,让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看到的信息,引导学生说出商品名称及价格)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根据看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吗?

设计意图:呈现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提问的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96页例3。

(1)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刚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根据课件中这两个文具提出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卷笔刀和普通铅笔)

预设

1个卷笔刀和1支普通铅笔一共多少钱?

1个卷笔刀比1支普通铅笔贵多少钱?

1支普通铅笔比1个卷笔刀便宜多少钱?

(2)引入主题。

师: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一个用加法、后两个用减法计算)

师:0.8和0.6是什么数?(小数)

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列出算式,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

(4)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学生之间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方法是把钱数改写成用“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另一种方法是把小数直接相加、减)

(5)引导学生进行汇报。

一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成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即8角+6角和8角-6角。

二是用“元”作单位相加、减,这就是小数加、减法,即0.8+0.6和0.8-0.6。

(6)学生尝试笔算0.8+0.6和0.8-0.6。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并示范。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0.8+0.6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可以了?(小数点对齐)

(7)提问:0.8+0.6我们会计算了,那0.8-0.6你们会计算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8)反馈练习:2.8+2.1 6.4-0.9 4.7+5.3 5.6-5.3

集体订正时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算式中的小数点对齐。

3.根据上面的方法解决1支带橡皮的铅笔比1支普通铅笔贵多少钱的问题。[生自主解决,1.2-0.6=0.6(元)]

4.体会小数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结合板书讨论:相同点: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要求从低位算起;都是满10进1,退1当10。不同点: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以及用0占位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5.教学教材97页例4。

(1)请同学们帮老师再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文具盒,还想买1个笔记本和1支普通铅笔,她的钱够吗?如果把普通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钱够吗?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汇报方法。

预设

方法一 先计算买1个文具盒后还剩10-6.8=3.2(元)。

然后计算买1个笔记本和1支普通铅笔一共需要2.5+0.6=3.1(元)。

因为3.23.1,所以钱够。

如果把普通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买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一共需要2.5+1.2=3.7(元),因为3.73.2,所以钱不够。

方法二 先计算买1个文具盒之后还剩10-6.8=3.2(元)。

再计算买1个笔记本之后还剩3.2-2.5=0.7(元)。0.70.6,买1支普通铅笔够;0.71.2,买1支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方法三 把要买的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比10元少。

6.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经历过的购物情境理解算理、探究算法,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充分交流和共享,较好地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突出理解算理、探究算法这个教学重点。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