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是指工作人员临时被派遣外出办理公事,到常驻工作地以外的地区或城市工作或担任临时职务。但是出差计划书范文又是怎样的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爱岗的小编沧海红颜给大伙儿收集的14篇出差计划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 材料存货 暂估入账 成本差异
由于材料存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计价方法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当期损益和财务状况。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计划成本计价方法下,期末需要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和实际成本,以便将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一、月末估价入账材料较少情况下,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月末对于材料已到并验收入库,而结算凭证未到的材料,应当估价入账。如果该企业材料的收发是按照计划成本计价,企业在月末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时,是否包括暂估入账材料存货的计划成本。
某企业月初结存某种材料计划成本为200元,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为4元,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元,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为超支差异2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0元,月末暂估入账的材料计划成本为1000元。
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500×2%=10
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本月发出材料成本差异=500+10=510上述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月末暂估材料没有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中不包括暂估材料的计划成本。
二、月末大量购买材料情况下,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
企业在月末存在大量暂估材料的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将这一部分材料用于本月产品生产的情况。如果这部分材料未承担成本差异,按此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如果月末估价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大于月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则说明估价入账材料已被耗用,除将本月材料成本差异全部转销外,还应当按照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本月耗用的估价入账材料的成本差异,以便正确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5000元,月初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异60元,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元,其中月末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元,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异80元,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15000元,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60-805000+5000×100%=-1.4%
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5000+15000×(-1.4%)=14790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月实际领用的材料计划成本中已经领用了暂估材料的计划成本5000元,这部分材料的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异7元。下月收到估价入账材料结算凭证时,所形成的成本差异会将该部分差额自行抵消。
【关键词】建筑面积;规划审批面积;房产测绘面积;差异
引言
房屋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同阶段会遇到名目不同的建筑面积,如:设计面积、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工程规划面积、预售面积、规划核实面积、产权登记面积等等。而且,多数情况下同一幢建筑在不同的阶段,每种面积又各不相同,令人产生困惑。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建设过程中不同建筑面积的内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各种建筑面积作一个详细的分析。
1、建筑面积计算标准及使用范围
房屋建筑从设计、审批、施工、竣工前后状态下的各类建筑面积,在计算标准及使用范围上存在差异。
1.1建筑面积计算标准
我们现行使用的建筑面积计算有两套国标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以下简称《建筑规范》)和《房产测量规范》(以下简称《房产规范》)。设计面积依据《建筑规范》计算,适用于工程量的计算,是计算工程造价的依据,从项目设计、招投标和项目报建、施工结算之间的一致性考虑,工程规划许可面积和规划核实面积依据《建筑规范》更为适合。房产测绘依据的《房产规范》则更多从产权角度出发,侧重于房屋的使用价值,计算面积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征收税费重要依据。计算容积率面积暂没有统一标准,各地为规范建设项目容积率指标的计算、管理工作,在执行《建筑规范》基础上,一般都制定了地方性标准。例如《辽宁省住宅与公建用地容积率计算管理规定》、北京市《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等。
1.2建筑面积使用范围
由于各类建筑面积计算依据规范不一样,其使用范围也不一样。
设计单位依据《建筑规范》计算房屋设计面积,是建筑房屋计算工程量的主要指标,是计算预算造价的主要依据。设计面积经过规划部门审批确认后,变成工程规划许可面积。工程规划许可面积是规划管理、施工许可审批、项目招投标管理的基础。
计算容积率面积是在设计面积的基础上,依据计算容积率标准折算而来,其是规划部门审核项目设计是否满足用地规划条件、土地出让合同等重要指标。
规划核实面积是指房屋竣工后,由开发单位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依据《建筑规范》,对房屋进行实际测量计算的面积。此面积是规划部门办理工程规划竣工核实的依据。
预售面积是指在商品房预售中,由开发单位委托具有房产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按照规划核准图纸上的尺寸,依据《房产规范》,并参考开发部门提供的共用建筑面积使用说明,对尚未竣工的房屋预先计算的面积。此面积可作为商品房网上备案和预销售使用。
产权登记面积是指房屋竣工验收后,由开发单位委托具有房产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依据《房产规范》和房屋竣工图纸、变更图纸等,对房屋实测面积。此面积是购房者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他项权证、房款结算等的依据。
按照计算标准和使用范围将各类面积归为两类,一类是规划审批面积,有设计面积、计算容积率面积、工程规划面积和规划核实面积。另一类是房产测绘面积,有预售面积、产权登记面积。
2、建筑面积差异分析
2.1不同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引起的建筑面积差异
现行的《建筑规范》(2013)和《房产规范》(2000)为对建筑物应计或不计面积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仔细对照二者,会发现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前者对建筑物层高小于2.20m以下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和层高小于2.20m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按一半计算建筑面积,而后者不计算面积;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前者按1/2计算,而后者全算;等等。这里还没有分析公摊问题,否则差异更突出。客观的认识到两个规范确实存在的差异,就能理解规划和房产两个部门的建筑面积为什么不一致的问题。
2.2房屋竣工前后建筑面积产生差异
房屋施工前,设计面积、规划许可面积、招投标面积和施工许可面积前后一致,竣工后,即使依据同一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也经常得两个不同的面积计算数据,通过房屋开发建设过程中各类面积关系图。我们不难发现,是在房屋施工到竣工环节出了问题,一般由于房屋建设中不按图施工、施工过程中局部设计变更、竣工后局部改变使用功能等原因导致前后面积发生差异。
2.3正常的施工误差和测量误差也可引起差异
3、减少房屋面积差异的措施
通过以上对房屋建筑面积的差异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有效减少这种差异,从而避免开发建设中有可能因建筑面积引起的种种纠纷。
3.1加强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1)把好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关,建筑面积、计容积率面积计算依据统一标准,单项建筑色空间如避难层、住宅内的阁楼、各式阳台以及超高建筑、地下室、地下商业等需要明确标注。形成建筑面积计算明细表,明确哪些面积全算、哪些面积算一半,哪些部位不算面积,哪些面积计算容积率。从源头上防止少算、漏算、错算,确保规划审批面积的准确性。
(2)加强建设项目批后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放线验线、验槽制度,通过规划执法、建筑质量监督等部门对施工全过程监管,确保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规划审批的设计图纸施工。对于未严格按照规划审批的设计图纸施工的,及时纠正,产生面积差异的,应依据《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2加强房地产项目销售管理
(1)做好房屋销售面积预测工作,预测图纸必须是规划部门审核批准的图纸,确保资料的真实有效。在预测过程中,应该注意将开发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纸与规划核准图纸进行对比。遇到不一致的地方,加强与规划部门沟通,要求开发单位及时改正,提高预测面积的准确度,减小预测面积和实测面积之间的差异。
(2) 商品房销售后,开发单位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已预售的房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影响公摊面积的公共设施部分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如确需变更设计的,应征得全体受让人同意,并报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测绘单位修改,变更预售面积。
3.3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前置
按照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一般要求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到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后再到有关部门办理施工许可等建设手续。实际工作中,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局部调整很容积导致建筑面积变化。如果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前置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能减少由于设计缺陷等原因导致的设计变更,能有效提高设计面积计算的准确性。
3.4加强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当房产测绘面积与规划许可面积不同时,房产管理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本着服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客观解决因面积差异出现的问题。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房屋开发建设过程中各类建筑面积在正确使用计算规范的同时,要客观承认、正确理解建筑面积差异存在。通过加强项目审批、建设、验收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最大程度的避免房屋竣工前后的面积差异,从而有效降低因面积差异带来的各种烦恼和纠纷。
[1]GB/T 17996.1-2000 房产测绘规范[S]
[2]GB/T 50353-201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S]
作者简介
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高度集中化和自动化,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有人指出,存货采用计划成本计价简化会计核算工作量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同时,企业存货的采购价格随行就市,价格波动较大,存货计划成本的修订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很难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成本,不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势已经失去,因此建议取消计划成本法。
一、信息化环境下计划成本法简化核算的优势仍然存在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同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另行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反映,期末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将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方法,该方法对简化会计核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单纯从核算的难易繁简上看,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差别不再明显,但是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计划成本法能够简化核算的优势仍然存在。在大中型企业存货的简化核算方法中,首选还是采用计划成本法。根据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对分布于东部、中西部和老基地,涉及九大行业的“中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及其效果的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从材料成本核算的方法采用情况看,有40%的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从行业角度看,机械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的比例最高,为68.4%;从资产规模看,资产大于1亿元的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的比例为44.4%,多于资产小于1亿元的企业近20个百分点。例如,大型船舶制造业,在船舶的制造过程中,一年需要采购2000多个品种、3万多个规格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自制多种半成品,还要委托加工许多材料,全年的采购资金支出多达13.5亿元,如果都按实际成本计价,尤其是当一种品种的材料有几十或上百种规格,其实际采购价格又不一样时,如果每样都按实际价格计算成本,不仅会大幅度地增加每月材料核算的工作量,而且会影响到及时、准确地反映存货的成本。而采用计划成本,不但简化了核算过程,而且通过每月“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将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调整为实际成本,方法简便,也保证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
二、信息化环境下计划成本法的管理功能不容忽视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已不再是难事,但计划成本法的优势不仅仅是简化了核算,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都被计算机轻而易举地替代,但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拟订物资采购计划、业务程序控制等仍将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应用信息,进行真正的变革与创新。实践证明: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
根据国务院《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财政部《国营工业、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结合水泥制品企业特点制定的我国《水泥制品企业成本管理规程》的规定中,第十五条:“制定厂内计划价格。大中型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厂内计划价格制度,对原燃辅料,备配件、低值易耗品、水、电、气、风、在产品、工时等,制定统一的厂内计划价格。同时编制便于查询的价格目录。小型企业根据需要与可能酌定。原燃辅料、备配件、低值易耗品的计划价格应根据其采购成本制定,包括:买价、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包括整理挑选中发生的损耗,并扣除下脚、废料价值)。计划价格目录由供应部门负责制定,财会、审计部门负责审定。水、电、蒸气等计划价格由辅助生产车间核算员与厂财会部门根据已有实际成本、目标成本或据实测算的单位成本制定。设备维修结算计划价格应由设备管理部门制定,由财会及审计部门审定。运输计划价格,包括汽车运输单价、火车、汽车装卸单价等,按生产组织的实际情况,由有关部门制定吨公里或货物计量单位运输、装卸价格,财会及审计部门审定。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入库成品的计划价格,由财会部门根据实际成本资料制定,由审计部门审定。”为缩小厂内计划价格与实际成本的差距,企业每年在编制下一年度计划之时,检查修定一次,对差距较大部分编出目录予以调整。
以上制定厂内计划价格的做法符合我国目前预算管理的要求,而且即便是采用实际成本法,仍有必要进行材料成本差异的事后分析,既然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都能对材料的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相比之下,实际成本法就不如计划成本法直观,计划成本法更能发挥对材料成本的分析与实时控制管理功能。
三、计划成本法在信息化系统中的解决方案
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计划成本法在系统中的基本实现过程如下(以速达E2pro为例):
(一)采购收货
对发生的采购收货业务,系统将以实际价记录到相关报表中,同时生成会计凭证,月末一次性将收入的货品以计划价转到原材料中,计算出采购差异,进而计算出差异率。
(二)采购退货
将退回的货品按计划价冲减原材料,将实际退回的货品金额以负数形式冲减采购收入,参与月末的差异计算。
(三)领用、销售材料
生产领用或销售原材料,均以计划成本价计算发出金额,并冲减存货的账面数量,月末计算发出货品总金额及差异分配金额。
(四)退料、销售退回
生产(销售)退回的材料,作为负数直接冲减本期发出材料的账面数量,只记数量,不记金额。月末参与计算成本差异。
另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设置差异率的合理参数,设定该参数的浮动范围,对超出范围的事项进行预警提示,并要求根据预警提示做出合理分析,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出实时控制的作用。
四、采用计划成本法的注意事项
制定恰当的计划成本,既有利于企业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支,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制定考核标准,分析采购成本升降的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实际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构成内容要一致
为保持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要求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口径保持一致,包括买价加上相应的附带成本。如,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应和实际成本的构成一致,包括买价和途中的运输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二)计划成本应尽可能地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因此,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于实际成本,以利于计划成本的执行。可由采购、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制定。当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这一点应引起加倍重视。《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关于对中国证监会青岛特派办巡检的整改报告(2003)》专门对存货计划价格的制定与执行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即“我公司关于存货计划价格制定的原则是:公司对存货实行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计划价格根据预测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而制定。计划价格确定后一年内保持不变。其中高铬、烧结镍、镍返回钢部分原材料采购价格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基价并考虑成份变化联动与供应商进行结算,计划价格亦采用基价与成份变化联动结算,基价在一年内保持不变。证监会检查所提出的计划价的变动,主要是原料成份波动及各料号综合加权后的结果。因此,我公司的计划价格的制定与执行中均不存在问题。”
【关键词】挣值法;成本控制
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集中体现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上。即,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及施工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物资和费用进行组织、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计划(预算)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一个系统工程。
(一)成本控制的原则
(1)预算为导向原则。建设项目中发生的任何一笔成本费用,都应检查是否有与之相对的预算开支。并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找出成本节超原因,纠正成本偏差,降低成本水平。
(2)动态控制原则。在建设项目实施准备阶段,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和项目要求所确定的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方案,都是对未发生的事进行预测基础上所得到的,而具体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均可能使实际成本偏离计划,为此必须实施动态控制。根据实施状况,对出现异常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工程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项目实施中。收集实际支出数据,每两周或一个月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将投资发生的实际值与投资计划的目标值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资源配置,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保证工程项目实际发生值不超过工程计划的概算指标,见图1。
图1 工程项目动态控制
(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单位都对成本控制负有一定责任。同时,不同的建设管理模式也要根据各相关利益方的职责界面共同协作控制成本。
(二)成本控制的依据
(1)工程承包合同。建设项目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项目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加收入节省开支的潜力,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项目成本计划。即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项目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3)进度报告。提供每一时段工程实际完成量,工程进度款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
(4)工程变更。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很难避免的。工程变更一般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技术规范与标准变更、施工次序变更、工程数量变更等。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必须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包括已发生的工程量、将要发生的工程量、工期是否拖延、支付情况等信息,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额度等。
(5)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等都是项目实施阶段成本控制的依据。
二、挣值法概述
成本/进度综合控制方法――挣值法(Earned Value Management,EVM法)。EVM作为一项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最初是美国国防部于1967年首次确立的,称为“成本/工期控制系统规范”(Cost/Schedule Control System Criteria-C,SCSC)。该方法成功地建立了项目成本和进度的集成管理方法,近30年来经过在政府性项目中的推行和应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并被称为挣值法。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先进的施工企业已普遍使用EVM进行工程项目的费用、进度综合分析控制。
EVM是用于分析目标实施与目标期望之间差异的一种方法,又称为偏差分析法,即引入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值,对项目费用和进度进行综合评估。换句话说,就是将项目实施过程中任何一刻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值与该时刻此项工作任务的计划预算值进行对比,以评估和测算其工作进度;并将已完成的工作量的预算值与实际资源消耗值作对比,以评估和测算其资源的执行效果的分析方法。
EVM包括三个基本参数和四个评价指标:
(一)三个基本参数
(1)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计划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所需的预算工时和费用。BCWS主要反映计划应完成的工作量。BCWS的计算公式为:BCWS=计划完成工作量×预算单价
(2)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P)。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按预算计算出来的工时或费用,主要反映项目执行的实际消耗指标。ACWP的计算公式为:ACWP=已完成工作量×合同单价
(3)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按预算计算出来的工时或费用,由于业主正是根据这个值为承包人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相应费用,也就是承包人获得的(挣得)的金额,故称挣值或赢得值。BCWP的计算公式为:BCWP=已完成工作量×预算单价
(二)四个评价指标
(1)费用偏差(CV),计算公式为:
CV=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已完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P)
当费用偏差CV为负值时,表示项目运行超出预算费用;当CV为正值时,表示项目运行节支。
(2)进度偏差(SV),计算公式为:
SV=已完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
当进度偏差SV为负值时,表示进度延误;当SV为正值时,表示进度提前。
(3)费用绩效指数(CPI),计算公式为:
CPI=已完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已完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P)
当CPI1为正值时,表示项目运行节支。
(4)进度绩效指数(SPI),计算公式为:
SPI=已完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
当SPI1为正值时,表示项目运行提前。
费用(进度)偏差反应的是绝对偏差,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了解项目费用出现偏差的绝对数额,但不同规模的项目该指标之间不可比,只能适用于同一项目。而费用(进度)绩效指数反应的是相对偏差,其不受项目规模的影响。
同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利用挣值法进行成本控制有三个优点:
(1)用货币量代替工程量来衡量工程的进度;
(2)用三个基本值(BCWS、BCWP、ACWP),而不是一个基本值来表示项目的实施状态,并以此来预测项目可能的完工时间和成本;
(3)使每一道工序在完成之前就可以分析其偏差,并且可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项目管理人员在后续工作中采取正确的措施提供依据。
三、挣值法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挣得值法是通过三个基本参数的相互关系来实现对项目进度与成本的偏差分析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程项目应用挣得值法进行成本控制的总体思路:
(1)将工程分解,以便量化。
(2)建立三个基本值(BCWP、ACWP、BCWS)的曲线。
(3)将偏差进行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工作分解结构图(WBS)
工作分解结构图是将项目的各项任务按其相关关系逐层进行分解,直到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内容单一的工作单元为止,并把各单项工作在整个项目中的地位、相对关系直观的表示出来,用树形图表示以便更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项目整体实施的树状结构。它是项目计划和控制的基础,可以使项目各方从整体上了解自己承担的工作与全局的关系。新建管道工程项目的划分应该是:工程项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为加强投资协调控制,项目经理部和承包方应建立统一的工作分解结构。
制订WBS图的步骤:
(1)根据工作说明,列出项目的任务清单和有关规定的说明。
(2)将项目的各项活动按其工作内容进行逐级分解,直到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如分部分项工程)。每个工作单元既表示一项基础活动,又表示一个输入输出单元,还要表示一个责任班组或个人。
(3)明确每个工作单元需要输入的资源和完成的时间。为此,要说明每个工作单元的性质、工作内容、目标,并确定执行施工任务的负责人及组织形式。
(4)分析并明确各工作单元实施的先后顺序及其逻辑关系,确定它们之间的等级关系和平行关系,即各项活动之间的纵向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
(5)将各工作单元费用逐级汇总,累计成项目的“总概算”,作为各分计划成本控制的基础。
第二步:编制网络进度计划图并设定控制点
根据项目分解结构图,可对各工序的费用和时间进行估算,编制进度控制计划。网络计划图,是种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图形。它用网络的形式表达组成一个工程项目的多项活动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应用网络计划既可保证按时完工,更便于加强管理和资源优化。但是一般的网络计划各工序的作业持续时间与其箭线的长短无关,不能一目了然地从网络图上直接看出工序的开始和完成时间。为了克服这点不足,出现了时标网络计划。它是以时间为横坐标,并
根据网络计划图,油气管道工程项目的主要控制点按时间顺序分别为:线路土石方工程、线路安装工程、穿跨越工程、线路土建工程和线路附属工程。
第三步:建立预算分解结构
在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基础上,可建立成本分解结构,即把项目成本逐级分解到WBS的各级工作包上,使成本发生的部位更加明确,是建立成本-进度同步控制的基础。进度计划中的活动与工程量清单中的价格项目之间存在两种对应关系:一种是两者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工程量清单(Bill of Quantities,BOQ)中的价格项目完全对应于进度计划中的活动;另一种是两者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BOQ中某一价格项目包含了进度计划中的若干项目活动,或进度计划中的某一活动包含了BOQ 中的若干项价格项目,或BOQ中的若干项价格项目对应于进度计划中的若干项活动。
第四步:编制费用―进度表
建立预算分解结构之后,便可将各工序的预算与进度计划联系起来,按时间进行分配,建立费用进度表。造价构成一般是按静态投资计算的,在成本控制中应以动态方法计算,把各个时期的资金支出都折算到某一时间点上。实际项目中费用计划的制订需考虑原材料采购计划、资金筹措等许多因素和流程。
第五步:挣得值法三个基本值的建立
(1)建立执行效果测量基准BCWS (计划完成工作预算成本)
a.对于既有总价承包又有单价承包的合同,一般根据经验及工程的具体情况,将总价部分分配于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直至最基本的单位――单元工程。
b.工程项目结构分解不是一次就能定下来的,因是在工程初期建立完成的可能对单元的划分不是很合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做些调整,但项目合同总费用是固定的,因此建议所做的调整以增加项目及编码为主。
c.工程项目结构分解至单元与挣得值原理相挂钩,在制定测量基准过程中,若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预算项目有漏项,再者采用标准错误。
(2)BCWP(已完成工作预算成本)的度量
挣得值BCWP的度量,主要是计量己完工程项目的实际工程量及费用,对于非工程本身(如事务性工作)和未进入合同价格的新增项目及特殊风险等的投入,应单独列出,不计入BCWP,避免影响对进度偏差、费用偏差的分析。
(3)ACWP(已完成工作实际成本)的核算
ACWP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实际耗费的成本,一般不存在度量问题,但注意各项费用的归类统计,要考虑各项活动的计价方式。
分摊型活动(FE)指与独立型活动直接相关的活动,即与某些独立型活动具有直接内在绩效关系的活动,如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等。与分摊型活动相对应的费用项目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含在相应独立型活动的预算计划值中,工程量清单不单列;二是未含在相应的独立型活动的预算计划值中,工程量清单单列。对第一种情况,不需要单独度量挣值;对第二种情况,需要单独度量挣值。一般地,独立型活动是度量分摊型活动挣得值的参考基准,由于分摊型活动挣得值的累计百分比与独立型活动挣得值的累计百分比是相同的,因此,根据独立型活动挣得值的累计百分比可以求出分摊型活动的挣得值。
层次型活动(CE)是指那些不会产生最终产品或最终结果的活动,诸如联络、协调、保险、跟踪及其他支持性活动。任何一个建设项目总会存在层次型活动,由于层次型活动不能形成最终产品或最终结果,故它们与时间的关系远远强于与任务(产出)的关系,并且往往与整个合同期有关,至少与合同期内的某一段时间有关。由此可见,层次型活动的挣得值不能按活动的支出或产出的比例加以度量,而只能采取一种较为近似的方法度量层次型的挣得值。可参考监管费的分摊方法。
第六步:挣值法的偏差分析
挣值度量体系建立之后,通过对BCWS的计算,BCWP的度量和ACWP的核算,可以绘制出随时间变化累计投资曲线。将BCWP与ACWP 对比可反映成本偏差,将BCWP与BCWS对比可反映出进度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理解挣值法的3个基本参数4个评价指标需引入时间概念。挣值法衡量的是计划工作量与实际工作量、计划预算与实际预算的偏差;是通过动态控制、实时纠偏,使实际工作量不断接近计划工作量,实际预算不断接近计划预算的投资控制方法。简单的说,这3个基本参数和4评价个指标测度的是计划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以工程进度控制为例,设某工程当月计划工作量为10,计划预算为100,实际工作量为9,实际预算为90,则计划值与实际值的差值就是挣值法要考核的指标。
挣值法适用于计划经济,也正是因为有计划,才会出现计划与实际的不同。可以说,只要存在计划,挣值法就适用。进一步说,正是因为计划的存在,挣值法才有意义。
四、P3软件简介
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是用于项目进度计划、动态控制、资源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项目管理软件,是以挣值法为成本控制原理的应用软件,是当今项目管理软件公认的标准。
P3软件的功能包括:
1.工程结构分解
P3通过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对工程数据进行结构化组织,使与工程有关的每个人都能洞悉工程。此外,P3还提供强大的作业分类码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按用户指定的要求组织作业数据。比如:可以按负责人、位置、工作类型、阶段等方式对作业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组织和重新组织工程数据可以及时地从任意角度来审阅工程进展。
2.网络图(PERT)
[关键词]工期不确定 三个时间估计法 项目进度
现实生活中,项目中往往有很多工作是以前没有尝过的或者无法具体给出确定的工期限制,但是管理者是要知道项目工作时间的才能安排工作进度,这就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规划确定新项目或新工序的时间。
1 实例解析
1.1 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将引入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
某公司要开发一种新产品,需要研究这个产品的可行性。为了完成这个研究。必须从本公司的发展状况和产品的生产及市场等几方面考虑。这个可行性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工作进度计划如何确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学习。
某公司要规划和制定下一季度的销售管理培训计划。管理者列出了项目工作信息如表1。
表1
根据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画出网络图,但是工作进度计划无法制定,因为各工作的工作时间不确定。下面我们就引入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1.2 理论方法
为了把不确定的工作时间合并到网络分析当中,我们需要得到每个工作的三个时间估计。这三个时间估计是
乐观时间a=如果所有的过程都以一个理想的方法执行的时间
最可能时间m=在正常情况下的最可能时间
悲观时间b=如果遇到很大拖延的工作时间
这三个时间估计要求管理者提供最可能时间并且通过提供在乐观时间到悲观时间范围内的时间估计来表达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这就比直接确定工作时间要简单准确。然后我们利用下列公式算出期望时间就是该工作的工期。
这个期望时间可以由下面的公式确定: (1)
并且在工作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常用的统计方法方差来描述工作时间值的方差。工作时间的方差以下列公式给出(方差等式是基于一种概念,也就是标准差是极值之间差额的大约1/6:(b-a)/6。方差是标准差的简单的平方。):(2)
1.3 应用
现假设我们以估计该项目考虑乐观、最可能和悲观时间估计如表2所示。
表2 该项目的乐观、最可能和悲观工作时间估计(以周为单位)
对于工作A我们有一个平均的或者是期望的竣工时间
显然,悲观(b)和乐观(a)时间估计的差值大大的影响了方差的值。这两个值的大的差额反映了工作时间不确定的大的程度。因此,等式(2)给出的方差将会很大。使用等式(2),我们看到工作A的方差σ2A,是对工作A的一种不确定性的一种衡量,即可表示如下:
同样,按照此方法我们可以得扫其他各项工作的期望时间和方差:
表3 该项目工作的期望时间和方差
2 成果
2.1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由此根据表1可以制定出项目的网络图,并根据表3所确定的时间确定工作进度计划。首先我们先绘制出项目的网路计划图。
图1 期望时间下的网络计划
接着我们可以绘制出项目工作的进度计划,如下:
图2 期望时间下的工作的进度计划
图2提供了所有活动的详细的进度计划。把这些信息放在表格的形式当中给出的工作进度安排如表4所示。注意到对于每个工作,总时差(最晚开始时间-最早开始时间)也表示出来了。总时差是0的工作(A、B、G、H和IJ)形成了该项目网络的关键路径。
表4 该项目的工作进度计划
2.2项目竣工时间的变化
由上表可知该项目的关键路径A-B-G-H-I,总工期是15周。关键工作的变化可以导致项目竣工时间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找出关键路径和关键路线的原因。下面我们用关键工作的变化来决定项目竣工时间的变化。
令T表示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总的时间。该问题中的关键工作A-E-H-I-J所决定的T的期望值是
以上σ2的公式基于工作时间是独立的假设。如果两个或多个工作是相互依赖的,公式只是提供了一个项目完成时间方差的估计值。相互独立的工作越近,估计值越好。
由于我们知道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我们可以计算出该项目的标准差 σ如下:
最后假设项目竣工时间T符合一个正态分布。有了这个分布,我们计算满足一个具体项目竣工日期的概率。例如,假设管理者给该项目分配了17周。我们能够赶在17周的最后期限的概率是多少?根据竣工时间的正态分布,我们要求T≤17的概率。在T=17处的正态分布的z值给定为
使用z=1.95以及查正态分布的表,我们可以看到项目赶在最后期限前完成的概率是0.9744。因此,尽管工作时间变动可能使竣工时间超过15周,在17周之前完成项目是有很大可能的。对于其他的最后期限可选的项目也可以做相似的概率计算。
因此,我们用上述方法和过程来确定工作时间不确定项目的进度计划。先指出每个工作的三个时间估计(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悲观时间),接下来计算出每个工作的期望时间和方差。使用期望时间作为固定时间,并基于此来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由此得到关键工作总期望时间和项目期望的竣工时间。关键工作总方差即项目竣工时间的方差。通过项目竣工时间正态分布的假设,时间概率被用来计算项目给定具体时间内的竣工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样就有利于管理者宏观制定和掌握各工作的进度计划。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机械出版社,2002.
[2](英)罗里•伯克。项目管理――计划与控制技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刘伟,马永生。对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改进。维普资讯。
(1.吉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关键词 :“出口倍增计划”;“再工业化”;马氏距离匹配;双重差分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9-0114-07
收稿日期:2015-05-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对外产业转移研究”(14CJL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12CJL045);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壁垒的测度与规避”(2012BS046)
作者简介:孙黎(1983-),男,吉林长春人,讲师,博士后,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产业转移问题研究。E-mail:sunlee@
李俊江(1957-),男,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研究。E-mail: lijj@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对经济和消费的信心跌至最低,美国面临二战以�
国内外学者对“出口倍增计划”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在该计划实施初期,胡拓坪[1]从计划制定的背景着手,分析了美国提出此项计划的原因。PIIE[2]解析了该计划的各项措施,张汉林和魏磊[3]及王丽娜[4]总结了该计划的特点。徐康宁[5]从国际分工角度,黄志龙[6]从计划实施前景,马鑫[7]从全球资源争夺方面预估了该计划的实施效果, Bergsten[8]发现“出口倍增计划”能否成功实施还取决于美元参与全球汇率博弈的结果,美元贬值以及人民币升值均促进美国出口规模和质量的提升,并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申恩威[9]从贸易摩擦、高科技产品出口和汇率方面进行辨析,Lee[10]、Piffaretti和Rossi[11]提出中美经济再平衡的调整方式是美国重振出口的关键。在该计划实施末期,华迎和张莉[12]通过相关数据对计划的效果进行了评估,预计该计划不能如期实现既定目标,并由高攀[13]深入分析其落空的原因。
综上所述,一方面,现有文献多集中于美国“出口倍增计划”颁布初期,多是对“出口倍增计划”中措施的评判及目标的预测,缺乏对“出口倍增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跟踪研究,尤其是对“出口倍增计划”到期后的系统评析极为有限;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在分析“出口倍增计划”的效果和影响时鲜有采用经验研究做支撑,本文的研究将弥补上述两方面的不足。
二、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实施进展及出口现状
1.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实施进展
本文将奥巴马政府于2010年提出“出口倍增计划”的措施按实施进展归纳为4项,即支持出口实体、促进出口的服务措施及保障、调整贸易政策和促进服务出口并恢复宏观经济平衡。
在支持出口实体方面,TPCC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ITA)已帮助了约15 000家美国企业实现了总额高达1 840亿美元的出口。仅在2012年,超过2 718家美国公司通过与ITA合作进行首次出口或开拓新的出口市场[14]。同时,ITA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支持了21.78万个和42.93万个就业[15]。
在促进出口的服务措施及保障方面,ITA的国际买家计划招募38 000多个外国买家来访问美国主要的贸易展会,并直接与美国公司进行联系。截至2013年年末,通过该计划达成的出口数额高达23亿美元;美国商务部协调了135个贸易代表团共1 463家公司赴55个国家参展,借此获得了超过220亿美元的出口销售额;美国贸易和发展署(USTDA)不断增加反向贸易代表团的投资,仅2012年使3 400家美国公司与超过450个外国买家对接[15];2010—2012年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服务中心指导164家农业企业加入农业贸易代表团,创造了3 800万美元的销售额;美国进出口银行于2012年为私人部门无法提供服务的企业提供了357亿美元的授权和500亿美元的境外金融支持[16]。
在调整贸易政策方面,美国正积极地同20多个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包括WTO、TPP和APEC。其中,美国与亚太国家进行的TPP谈判为美国扩大出口创造了重要的新机遇,并支持美国国内高薪酬的就业。亚太地区已�
在促进服务出口并恢复宏观经济平衡方面,2013年美国服务出口总额高达6 817.2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30.16%,较2009年增长了34.01%[18]。在此期间,美国正式进入新的服务贸易协定谈判(TISA),TISA其他21个成员方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几乎占全球服务贸易的2/3,同时美国每4个就业岗位有3个在服务部门,推进谈判有助于促进美国服务业出口和相应的就业水平,2012年服务业每出口10亿美元能带动约4 000个就业岗位[19]。
2.“出口倍增计划”实施后美国出口现状
截至2014年年末,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效果未能体现在出口数据上。虽然该计划实施初期美国出口总额大幅增长(2010年出口增长16.87%,2011年增长14.55%),但是2012年美国出口总额的增长快速回落,仅为4.63%,2013年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为2.75%。若要实现2010—2014年的出口数额翻倍,则2014年的出口增长率必须要达到38.96%,从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最新公布的出口数据来看,2014年美国出口总额为2.35万亿美元,仅比2013年增长了2.86%,与2009年出口总额1.58万亿美元相比较,未能实现翻倍目标[18]。
美国出口促进就业的效果显著。2013年美国出口带动了1 130万个就业,是近二十年来的最高值。其中货物出口带动了710万个,服务出口带动了420万个,每出口10亿美元能带动5 590个就业岗位[18]。2009—2013年经美国出口新增的就业岗位数已达160万个,依此速度增长,到2014年年底实现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的可能性较大。
三、美国“出口倍增计划”效果分析
为了考察“出口倍增计划”的效果,借鉴计量经济学“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和“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DID)进行评估。从世界范围看,“出口倍增计划”一方面,制造了美国出口在政策颁布前后的差异;另一方面,又制造了在同一时点上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异,基于这双重差异形成的估计有效控制了其他共时性政策的影响和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事前差异,进而识别出促进出口政策所带来的因果效应。
1. 数据描述与变量选择
本文选择了美国50个州和1个特区作为试验组,依据与美国的贸易往来以及GDP等指标,初步确定欧盟28国以及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中国等27国共55个国家作为控制组。考虑到本文是对美国“出口倍增计划”进行经验检验,所以选择了与出口具有较强关联性的指标,即出口额、人均GDP、就业人数、人均收入和国内投资(受制于数据可得性,用特征向量“房屋建设”表征美国国内投资),并将其作为决定试验组和控制组的特征向量。
(1)出口额主要以出口规模来衡量。美国各州出口数据来源于2008—2013年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中的外贸数据库;欧盟28国出口数据来源于2008—2013年欧盟统计局(EUROSTAT);其他27国出口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库。
(2)人均GDP。考虑到美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供给与需求,美国调整后的人均GDP采用美国人均GDP 2005年不变价与其排名前20的贸易伙伴国人均GDP 2005年不变价的乘积,数据来源于BEA;欧盟28国调整后的人均GDP数据采用欧盟28国人均GDP与其前20个贸易伙伴国人均GDP的乘积,数据来源于欧盟统计局;其他27国调整后的人均GDP采用27国人均GDP与其前20个贸易伙伴国人均GDP的乘积,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3)就业人数。美国各州就业人数来源于美国劳工部;欧盟28国就业人数来源于欧盟统计局;其他27国就业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4)人均收入。美国各州人均收入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欧盟28国人均收入数据来源于欧盟统计局;其他27国用人均调整国民收入净额表示,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5)国内投资。美国该数据来源于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各州房屋建设数据;欧盟28国数据来源于欧盟统计局的企业房屋建设数;其他27国数据采用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房屋建设数。
将上述变量用于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双重差分方法的作用在于构造实施“出口倍增计划”的相关地区所组成的试验组和没有实施“出口倍增计划”的相关地区所组成的控制组,通过控制其他因素,对比“出口倍增计划”发生前后试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从而检验“出口倍增计划”的政策效果。考虑到作为试验组的美国与作为控制组的其他国家在选取变量之外仍有差距,我们采用马氏距离匹配法尽可能地缩减这种差距,并为试验组地区确定最相近且合理的控制组地区。
2. 数据匹配和检验结果
根据表1的匹配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匹配控制组的元素是33个国家或地区,其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韩国、挪威、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瑞士。试验组和控制组对于5个特征向量在匹配之前具有显著的差异,而匹配之后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选择的控制组元素和试验组具有可比性,这是后续双重差分模型建立的基础。
3. 计量模型设定
本文利用匹配后的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对式(6)进行初始检验。通过该检验,我们要观察试验组元素和控制组元素在实行“出口倍增计划”后其出口额是否存在系统性差异。如果检验结果发现存在系统差异,则认为“出口倍增计划”政策对美国的出口确实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为了对初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进行分析,本文还将试验组中的元素划分为沿海州和内陆州两个子样本进行估计,这样可以同时对估计结果的稳健性进行相关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第(1)、(3)和(5)列分别是全部样本、沿海州的子样本和内陆州子样本的基础方程回归结果;第(2)、(4)和(6)列是在基础方程上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从treated的系数来看,全部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2009—2011年美国实施的“出口倍增计划”在出口方面没有其他国家效果明显;从变量time的系数来看,在全部6列样本中加入控制变量后其结果更为显著,表明2009—2011年美国全部州出口水平显著提高(与自身相比);从决定“出口倍增计划”是否有效的核心变量ep的系数来看,在加入控制变量的第(2)列和第(6)列有负向的弱显著,表明“出口倍增计划”对该时期的出口具有一定的负面效果,尤其阻碍了美国内陆州企业的出口,而对沿海州出口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受未列明的其他因素或变量的影响,例如美国对外投资、外国企业对美国投资,能源价格和金融服务等;从控制变量gdp的系数来看,全部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该计划对美国GDP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控制变量em的系数来看,无论是全部样本还是在沿海州和内陆州的子样本,该计划对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控制变量epr的系数来看,均显著为正,表明“出口倍增计划”确实可以显著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论是沿海州还是内陆州的人均收入水平,受影响程度基本一致;从控制变量hc的系数来看,出口对于国内投资的拉动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回归方程对全部样本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初步检验结果较为稳健。
5. 滞后效应检验
本文利用2009年与2010年、2011年、2012年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对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可能存在的滞后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从ep的系数看,2009—2011年,2009—2012年模型的估计均显著,说明美国“出口倍增计划”政策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但是系数的估计为负,表明了“出口倍增计划”政策对于美国的出口具有负向作用,其中2012年该“出口倍增计划”的负向作用更加显著,且可能进一步延续,这与前述2009—2013年美国出口增速放缓的结论相互印证。其他控制变量在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差异较小,计划施加的作用效果较为平稳。
四、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绩效评析
1.“出口倍增计划”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预期目标从数字上看为2010—2014年的出口数据翻倍,2014年美国出口总额为2.35万亿美元,与2009年的1.58万亿美元相比,未能实现翻倍目标。然而,受其影响,美国各项经济指标在此期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可能会实现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新增200万人的就业目标。虽然“出口倍增计划”的出口规模翻倍目标未能实现,但其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出口倍增计划”对出口的政策效果不明显,对就业、收入水平和投资的拉动作用较强
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出口倍增计划”对促进美国出口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是负面影响,这与本文对此次促进出口措施的分析和2012—2013年美国出口增速大幅降低相互验证。然而,美国出口水平相比计划提出前有所提高,可能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一系列应对措施的影响,未列明的因素对出口水平的影响较大。第二,该计划对就业水平的作用较为显著,这与经验分析之前效果分析中的“出口带动的就业人数显著提高”结论相契合。第三,该计划对美国及其贸易伙伴国GDP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是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对美国GDP贡献较大的是私人消费与投资,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14%,其占GDP比重甚至为-3.01%[20]。同时,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也处于经济复苏阶段,因此,该计划对于提升美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相互需求作用为负。第四,“出口倍增计划”确实可以显著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论是沿海州还是内陆州的人均收入水平,受影响程度基本一致。第五,对于国内投资的拉动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得益于美国贸易代表团模式的反向贸易或逆投资现象。
3. 美国没有实质性地回归由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重新审视原有的基于泡沫和疯狂投机的“金融化”的发展模式,不想继� 然而,实际数据显示,美国出口并没有出现预计的强劲持续复苏。消费和投资仍然是拉动美国GDP增长的两驾重要马车,原因可能是受到危机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以及页岩气等新能源的出现使石油价格下降,由2008年7月11日的147.25美元/桶降至2015年1月13日的44.20美元/桶(美原油连CONC指数),企业具有成本优势。同时,美国巨大的市场和“再工业化”政策的激励,使得全球投资者竞相对美投资,2006—2013年美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由金融危机时最低的1 436.04亿美元(2009年)快速增长至2 307.68亿美元(2013年)[18],增幅高达60.70%,迅速恢复并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这些因素弱化了贸易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此外,受美国传统产业结构影响,近四年来美国出口构成中货物与服务出口的比例此消彼长,服务出口增长优于货物出口,服务出口带动的就业岗位增速超过货物带动;货物出口空间被压缩,使出口配合“再工业化”夯实实体经济的效果打折扣。综上所述,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未因金融危机而实质性地转向对外贸易,“出口倍增计划”的效果未达预期,但该计划却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就业。
参考文献:
[1]胡拓坪。美国的“出口倍增计划”和我们的应对策略[J].江东论坛,2010,(4):2-7.
[2]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 New Trade Policy for the United States[R].2010.
[3]张汉林,魏磊。美国实施“五年出口倍增”计划的政策措施评析[J].亚太经济,2010,(4):43-47.
[4]王丽娜。美国奥巴马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及我国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15-17.
[5]徐康宁。美国“出口倍增计划”挑战现行国际分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12.
[6]黄志龙。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前景及对中国的影响[A].郑新立。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47-353.
[7]马鑫。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并非停留在“计划”?[N].第一财经日报,2011-09-05.
[8]Bergsten,C.F. How Best to Boost US Exports[R].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0.
[9]申恩威。论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对“十二五”期间中美贸易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96-97.
[10]Lee,J. Competing on the Global Playing Field in the 21st Century[EB/OL]. http://whitehouse. gov/blog/2010/03/11/competing-global -playing-field-21st-century, 2010-03-11.
[11]Piffaretti,N., Rossi, S.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Balancin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lations: The Case for a US-China Settlement Facility[R].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10.
[12]华迎,张莉。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绩效评估及中国对策[J].国际贸易,2014,(9):25-27.
[13]高攀。奥巴马出口倍增目标为何落空[N].经济参考报,2015-01-14.
[14]United States Trade Promotion Coordinating Committee. 2012 National Export Strategy:Powering the 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 Year 3[M].New York:Createspace,2014.
[15]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Trade Advocacy and Export Promotion under the 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EB/OL]. -and-promotion.asp, 2013-08-16.
[16]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Export Financing under the 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EB/OL]. nei/export-financing.asp, 2013-10-20.
[17]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Market Access under the 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EB/OL]. nei/market-access.asp, 2013-12-05.
[18]美国经济分析局(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BEA)交互数据库[DB/OL].2014-03-02.
[19]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s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Fact Sheet: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EB/OL].http:2010—-sheets/2013/02/19/fact-shect-ratioral-export-initiative,2013-02-19
[20]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美国重要经济数据[EB/OL]. com/article/ztdy/201312/20131200437389.shtml, 2013-12-25.
销售差异分析这个方法是用来衡量各个因素对造成销售出现差异的影响程度。产品销售量分析:选择不同的产品,选择相应的时间,生成相应业绩分析数据。例如,某公司年度计划要求在第一季度销售4000件产品,售价为1元,售额为4000元。季度末却只销了3000个产品,而且售价仅为0.8元,销售额为2400元。实际比计划销售额少40%,差异为1600元。造成这一差异的因素是销售额下降和价格降低,问题是这两个因素对造成销售额差异的影响程度如何,从计算结果可知,造成销售额差距主要是由于没有实现销售量预定目标。微观销售分析通过对产品,销售地区以及其他方面考察来分析未完成销售目标的原因。选择不同的片区,选择相应的时间,可对选中的片区生成业绩分析报告。如假设某公司在3个地区市场销售,销售目标分别为1500件、500件和2000件,总数为4000件,而实际销售量分别是1400件、525件和1075件。三个地区市场完成的销售量与计划目标差距分别为7%、+5%、-46%。可见,地区市场差异是造成销售差距的主要原因。
实证分析
1.公司简介菖菖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机床、机器零部件加工、法兰制作。公司组织机构严密,经理层负责日常生产、销售,在全国较有名气,产品销往华北、华南地区,个别零部件远销海外。2.菖菖公司基本生产销售情况菖菖公司是一家制造业的企业,主要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机床零部件xa5012、xa502、xa602。下文中我们将分别以甲、乙、丙来代称。在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产品产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数量,一般有三种指标来衡量即实物量、价值量、劳动量指标。所谓实物量指标是指用适合产品特征、性能并能够体现产品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计算的产量指标。他能够比较鲜明的体现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但是却不能综合反映整个企业的产量规模。价值量指标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表示的根据产品产量计量的指标,通常称为产值。劳动量指标是用小时表现的产品产量,一般用定额工时计算。3.产品品种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不同品种的产品之间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产品结构不仅影响企业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也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状况。因此,对产品品种的分析也是产品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析产品品种计算实际产值时,对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的产品按计划产值计算,不计算超额部分;对没有完成计划的产品,按实际产值计算,也就是不能用超产品种多完成的产值抵补未完成计划品种少完成的产值。下面将展开分析:产品品种计划完成率=完成计划产量的品种数/列入考核对象的全部品种数品种计划完成程度=按不抵补原则计算的实际产量/计划总产量由以上模型套入相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分析期三种产品全都在考核对象之列,可以清楚的知道甲产品、乙产品和丙产品哪个产品没有完成计划任务,哪个产品完成了计划任务。4.全部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销售在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中被认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三阶段之一,是企业能够保证连续运营的基本条件。因此,对产品销售的分析也就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全部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就是通过对销售收入总额是否完成计划,以及对产品各个品种销售的分析来为企业扩大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率=不抵补销售收入/计划销售收入=36250000/37350000≈97.1%从上表可以看出,企业全部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完成了计划任务。其主要原因是甲产品和丙产品的大幅超额完成计划,甲产品比计划增加540000元完成任务,超额2.4%;丙产品实际比计划增加了950000元完成计划,超额37.3%。总销售收入增加了390000元,比计划增加1.04个百分点。但按不抵补原则,企业的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的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率为97.1%,仅差2.9%未完成计划,但没有影响销售业绩。
结论及建议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 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
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 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制造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参考资料:
1、初级会计实务 经济科学出版社 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 2001年
2、中级会计实务(一) 中国财政出版社 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 2001年
3、中级会计实务(一) 中国财政出版社 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 2001年
4、第二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辅导讲座 东北财经大学 大赛专家组 2000年
关键词:赢得值;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偏差;分析;纠偏
Abstract: Earned value is through measuring and calculating budgeted cost of the work and the actual cost of the work and the budgeted cost of work scheduled, get the plan implementation schedule and cost deviation, thereby judg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budget and schedule performance. It is unique in using budget and cost to measure project progress and cost deviation.
Key words: earned value; cost; actual cost; deviation; analysis; correction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赢得值是一种分析目标实施与目标期望之间差异的方法。赢得值是通过测量和计算已完工作量的预算成本与已完工作量的实际成本和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得到有关计划实施进度和成本偏差情况,从而判断施工项目预算成本和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用预算和成本来衡量工程进度和成本偏差。目的是测量已完工作量并预测未来工作量,为项目的核心价值系统提供了一个测量的基准单位。
赢得值定义了多种测量指标,最新的标准是1998年美国国家标准化学会(ANSI)和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公布的指南。我国是由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在2005年5月9日联合,编号为GB/T50358—200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一、赢得值(Earned.VaIue)测量指标定义如下:(指标值)
1)计划值(BCWS)定义为在测量期间中应该执行的工作的价值,是拟预算成本。
2)赢得值(BCWP)定义为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用以度量项目进展完成状态的尺度。赢得值具有反映进度和费用的双重特性。
3)已完工作的实际成本(ACWP)定义为发生在报告期内已完成的工作,在报告期内的实际总成本,不仅包括了在报告期中计划要完成的工作,也包括了其他没有列入计划中但已经完成的工作。
4)成本绩效指标(CPI)定义为实际成本与赢得值的比率,这是一个测量每产生一元赢得值所需的实际成本中每一元的效率的有效测量指标。
5)进度绩效指标(SPI)定义为赢得值和计划值的比率,是一个测量在基准计划时间内每完成一元计划工作产生一元赢得值的效率的有效测量指标。
赢得值主要用于项目实施阶段成本控制中的成本偏差分析,在具体应用时应与项目进度计划、成本控制目标(标后预算)相结合,在项目进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期内各时点的项目计划工作内容、计划工作量、结合控制单价,计算出各时点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预算成本将作为度量和监控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依据。
二、以下以我公司承建的芜当堤顶道路工程为例,应用“赢得值”控制成本和进度计划
在项目实施阶段成本控制过程中,根据计划进度各时点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与控制单价和实际单价,分别计算已完工程量的预算成本和已完工程量的实际成本以(ACWP表示),并绘制出相应的EVI曲线、ACWP曲线,该两曲线与预算成本基准曲线BCWS画在一起,形成赢得值法评价曲线,用来评价分析项目的成本偏差和进度偏差。
在赢得值中有三个基本参数,其含义和计算公式如下:
①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BCWS),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计划要求完成工程量所需的预算成本(即控制成本,取自标后预算书数据)。计算公式为:
BCWS=计划完成工程量×预算单价(控制预算单价)
BCWS主要是反映进度计划完成的工作量,即进度计划内成本控制值,而不是反映应消耗的成本(费用),数据可取自标后预算数。
②已完工程量的实际成本(ACWP),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所消耗的实际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ACWP=已完工作量×实际单价
ACWP主要反映项目执行实际消耗的成本。数据可取自项目会计核算资料。
③已完工程量的预算成本(BCWP),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工程量按控制单价计算出来的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BCWP =已完工程量×控制单价
BCWP即为赢得值,是用来比较分析成本偏差和进度偏差的关键指标。
赢得值的评价指标:
ⅰ.成本偏差(CV)是指检查时点BCWP与ACWP之间的费用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CV= BCWP—ACWP=已完工程量×(控制单价—实际单价)
当CV为正值时,表示实际消耗成本低于预算成本,即成本有节余,成本控制执行效果良好;当CV为负值时,表示实际消耗成本高于预算成本,出现成本超支,成本控制执行效果不佳;当CV为零时,表示实际消耗成本等于控制成本,达到成本控制要求。
ⅱ.进度偏差(SV)是指检查时点BCWP与BCWS之间的工程量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SV= BCWP—BCWS=(已完工作量—计划完成工程量)×控制单价
当SV为正值时,表示进度提前;当SV为负值时,表示进度延误;当SV为零时,表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一致。
ⅲ.成本执行指标(CPI)是指已完工程量的控制成本与实际成本之比。也称成本偏差程度或成本绩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CPI= BCWP÷ACWP
当CPI>1时,表示实际成本低于控制成本;当CPI<1时,表示实际成本高于控制成本;当CPI=1时,表示实际成本与控制成本相吻合。
ⅳ.进度执行指标(SPI)是指项目赢得值与计划工作量控制成本之比。也称进度偏差程度或进度绩效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SPI= BCWP÷PCWS
当SPI>1时,表示实际进度快于计划进度,进度提前;当SPI<1时,表示实际进度慢于计划进度,进度延误;当SPI=1时,表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一致。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等因素而造成工程实际工作量的增减,此时如已完工程量已考虑了发生的工程量增减因素,如果计划工作量未作相应调整,就会出现进度偏差SV及进度执行指标SPI的虚假现象。因此,在计算SV和SPI时,工程量的计算口径必须一致,可采取调整计划工程量和追加计划工程量控制成本的办法来解决。使计算的SV和SPI真实反映工程进度执行情况。
【关键词】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成本优化
1 概述
1.1 施工进度计划的含义
施工进度计划是指以施工�
1.2 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应重点考虑以下以下方面的内容:人力和施工设备是否能满足完成计划工程量的需要;基本工作程序是否合理、实用;施工设备是否配套,规模和技术状态是否良好;如何规划运输通道;预留足够的清理现场时间,材料、劳动力的供应计划是否符合进度计划的要求;分包工程计划;临时工程计划;竣工、验收计划;可能影响进度的施工环境和技术问题。
1.3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就是施工活动的进展,也就是用施工进度计划指导施工活动,落实和完成计划。
2 进度偏差的检查方法
根据对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比较,即可判断实际进度是否与计划进度产生的偏差;当出现偏差时,必须分析比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然后才能决定是否高速以及调整的方法与措施。具体分析步骤如下所述:
2.1 判断些进度偏差是否为关键工作
主要依据出现进度偏差的这项工作的总时差是否等于零来判断。若总时差等于零,则此项工作处于关键线路上,无论偏差大小,都必须将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产生影响,采取相应的高速措施;若总时差不等于零,则此项工作位于非关键线路上,需作进一步的判断,才能确实是否结后续工作和总工期产生的影响的程度。
2.2 判断此进度偏差是否大于总时差
若此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必将影响后续工作和项目的总工期;若此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不会影响项目的总工期,但它是否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还需要进行下一步判断。
2.3 判断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
若此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说明此偏差必将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需要作相应调整,应根据后续工作允许影响的程度来确定。
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则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无影响,可不能原计划进行调整。
经过以上分析,进度控制人员便可根据对后续工作的不同影响采取相应的进度高速措施,以便获得新的进度计划并用于指导工程项目的施工。
3 纠偏的方法以及措施
3.1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规划是指确定施工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分进度控制目标,并编制进度计划;控制是指在施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施工实际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的比较,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协调是指协调与施工进度有关的单位、部门和作业队之间的进度关系。
3.2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组织措施主要是指落实各层次的进度控制的人员、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按着施工项目的结构、进展的阶段或合同结构等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其进度目标,建立控制目标体系,确定进度控制工作制度,如检查时间、方法、协调会议时间、参加人等,对影响进度的因素分析和预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方法;合同措施是指对分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合同工期与有关进度计划目标相协调;经济措施是指实现进度计划的资金保证措施;信息管理措施是指不断地收集施工实际进度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与计划进度比较,定期地向建设单位提供比较报告。
3.3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任务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其完成整个施工项目的任务;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其完成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其完成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编制季度、月(旬)、周作业计划并控制其执行,完成规定的目标。
3.4 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
用来控制项目施工计划的计划应该是优化的计划。计划的优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施工工期、资源投入量与成本消耗量,是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因素。项目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的优化,就是通过改变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利用关键工序的时差,科学地调整工期,不断地改善初始计划,在一定约束条件之下寻求优化的项目进度计划。
3.4.1 工期调整
工期通常是进度计划编制首先考虑的问题,在一定的资源量与成本消耗条件之下,常常需要适当地调整计划工期,以满足规定工期的要求。
3.4.2 搭接流水,缩短工期
在不同的工序之间,将顺序施� 前一道工序完成了一部分,后一工序就插上去施工,前后工序在不同的流水段上平行作业,在保证满足必要的施工工作面的条件下,流水段分得越细,前后工序投入施工的时间间隔(流水步距)越小,施工的搭接程度越高,总工期就越短。
3.4.3 合理排序,工期最短
一个施工项目可分成若干道工序,每一个流水段都要经过相同的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在各个流水段上的施工时间又不完全相同,如何选择合理的流水顺序,就是合理安排工期的关键问题。
3.4.4 资源平衡
编制施工项目进度计划时,必须进行资源的平衡。不但要求资源的计划用量不超过资源的可供应量,还要力求做到资源的均衡使用。如果计划的安排能使他们每天都充分发挥效率,那么这个计划的资源用量就是均衡的,经济效益也必定是好的。
3.4.5 成本优化
在项目施工中,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方案,工程成本会有所不同。寻求成本最低的计划方案,是施工进度网络计划优化的重要内容。工程成本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一般说来,直接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工期比较长;为了缩短工期,需要采用效率更高的施工机械或施工工艺,直接费用往往就要增加;如果不改变效率,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增加资源的使用强度,那就势必要扩大现场的临时设施和附属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加一次性费用的投入,其结果也要导致直接费用的增加。通常项目经理部总是优先采用那些增加费用不多而缩短工期效果显著的方法。不过,随着工期的缩短,直接费会更快地增加。
间接费与项目施工的关系不是很直接,无论现场施工情况如何,每天大体上总要发生那么多费用。工期越长费用越多,费用与工期成正比。
参考文献
[1]Jimmie W.Hinze;建筑施工计划与进度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05月 第三版
[2]赖一飞,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挣值分析 工程项目 应用
挣值分析法是一种分析目标实施与目标期望之间差异的方法,是一种项目绩效衡量技术,它综合了范围、时间和成本。其独特之处在于以挣值为核心的三个基本参数作为基础,分析两个差异分析变量和两个指数变量,并进行预测和控制的过程。
一、挣值分析方法的内涵
(一)挣值分析的三个基本参数
1、项目计划作业的预算成本(Budgeted Cost of Work Scheduled,BCWS)
BCWS即计划工作的预算成本仅仅是分段时间预算的另一种说法,可以用它来测量项目和单个成本帐目的绩效。
2、项目已完成作业的实际成本(Actual Cost of Work Performed,ACWP)
ACWP即已实施工作的实际成本仅仅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已实施工作实际发生并被记录的成本。
3、已完成作业的预算成本(Budgeted Cost of Work Performed,BCWP)
BCWP即已实施工作的预算成本,它包括在任何给定的期间内所有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
(二)挣值分析的两个差异分析变量
1、成本偏差(Cost Variance,CV)
成本偏差的计算公式:CV=BCWP-ACWP
即已实施工作的预算成本和已实施工作的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它可以显示已完成的工作成本是否超过还是低于该项工作的预算。
成本偏差(BCWP-ACWP)>0,项目成本低于预算。
成本偏差(BCWP-ACWP)=0,项目成本按预算。
成本偏差(BCWP-ACWP)<0,项目成本超出预算。
2、进度偏差(Schedule Variance,SV)
进度偏差计算公式:SV=BCWP-BCWS
即已实施工作的预算成本和计划工作的预算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它可以显示已完成工作的进度是超过还是落后于计划进度。
进度偏差(BCWP-BCWS)>0,项目的进度超前于计划。
进度偏差(BCWP-BCWS)=0,项目的进度按计划。
进度偏差(BCWP-BCWS)<0,项目的进度落后于计划。
(三)挣值分析的两个指数变量
1、成本绩效指数(Cost Performance Index ,CPI)
成本绩效指数的计算公式:CPI=BCWP÷ACWP,
CPI>1,表明项目成本低于预算,运作好于计划。
CPI=1,表明项目成本按预算,刚刚好的运作。
CPI<1,表明项目成本超出预算,运作差于计划。
2、进度绩效指数(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SPI)
进度绩效指数的计算公式:SPI=BCWP÷BCWS,
SPI>1,表明项目的进度超前于计划,运作好于计划。
SPI=1,表明项目的进度按计划,刚刚好的运作。
SPI<1,表明项目的进度落后于计划,运作差于计划。
二、挣值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在挣值分析的实际应用中,先要根据项目实物量进度计划和项目预算,综合成价值量形式的成本预算计划。在项目进程中,及时收集整理项目进展和实际成本状况,统计该时段挣值,通过比较实际成本、计划预算和挣值间的关系评估管理工作绩效,并采取措施使成本、进度控制在许可范围之内。下面以某工程的应用为例,说明其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首先根据项目的各合同、计划数据编制项目成本预算计划。把项目分解成小的任务单元,编制详细的项目成本预算,并将预算归集到各个任务中。再按照项目进度计划将预算分解到项目进程的各个时段,进行累计后求得截止各个时点前计划应完作业量的预算成本,即计划作业预算成本(BCWS)。该工程计划2年内完成,项目预算总成本l10000万元,按季度进度计划分解后,各子项在各阶段的预算成本及累计预算成本如表1所示:
(二)核算项目实际成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项目结算计量和成本核算的实际数据,即时收集整理项目实际发生成本ACWP。在该工程中,经核算项目前4个季度的实际成本如表2:
(三)挣值计算。对子项目各期已完工程量与预算成本单价之积进行累计,或准确估计各子项目任务完成程度,乘以该子项总预算,即可确定子项目各期的累计挣值BCWP。通过分析计算,该工程项目前4个季度的挣值统计结果如表3:
(四)计算项目成本差异和绩效分析。根据PV、AC、EV值计算CV、SV、CPI、SPI等参数和指标,分析项目进度和成本的管理绩效和项目管控状况。通过分析,对该堤防项目截止第4个季度底的参数指标计算如表4:
【关键词】 任务矩;变量高度;资源;时间
【中图分类号】 TU721.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10)04-010-04
1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计划的制定通常为根据经验及以往的数据制定,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已进入实施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目前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道图、S曲线、香蕉曲线、前锋线和列表比较等方法。
1.1横道图比较法。匀速横道图比较法为在计划任务期内画一条横线,在横线上标注检查日实际完成工程量,同时也可读出检查日计划完成工程量,两者之差为任务量偏差,即可获得任务量偏差的信息。非匀速横道图比较法为在计划任务期内画一横线,在横线上涂黑标注任务的持续时间,在横线的上端表示某一时刻计划累积完成百分比,横线的下端表示某一时刻的实际累积完成百分比,这样在某一时刻可同时看到计划完成累积百分比和实际完成百分比,两者之差为此刻任务量的偏差,即可获得任务量的偏差信息。这里仍然用任务量表示进度偏差并没有转化为时间偏差(在前锋线比较法中将匀速横道图中任务量的偏差转化为了时间偏差,在后文中将指出转化存在的问题)。无法知道任务将要滞后或提前的时间,同时也不知对影响任务因素(资源)的调整量。
1.2S形曲线比较法。S形曲线比较法为建立计划时间与计划累计完成任务量的关系,再将检查时间点实际累计完成任务量标注在同一坐标系中,根据实际完成任务标注点在计划曲线的上方或下方判定任务超前还是滞后。
功能1,可读出超前和滞后的任务量,即将进度偏差以任务量的形式表示(这一点与横道图比较法相同)。
功能2,以时间表示任务进度超前或滞后的量,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其以怎样的进度完成差额的任务量,在此比较法 而要以本比较法所得出的时间表示进度偏差,显然需对资源进行调整,而调整的量不知)。
1.3香蕉曲线比较法。为一个由多个任务项构成的任务,分别按任务项的最早完成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绘制两端闭合的S形曲线,其对后期工期预测存在问题同S形曲线,此处不再赘述。
1.4前锋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的基础仍是横道图比较法且横道图为匀速横道图,仅是将多个置于时标网络中的任务项实际工程量进展点用线段连接起来构成所谓的前锋线,认为任务量差即是任务时间差并据此得出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如前述,即工期的预测未与投入的资源建立联系。实质要满足任务量差即时间差的条件是,在检查的时间点后资源,必须调整至满足将剩余或超前工作量,按计划时间完成。如资源的投入不做调整,任务量差与时间差将不会保持一致,则得出的工期结论将是错误的。通常我们应预测在资源计划不变的情况下工期的变化,或总工期仍执行计划工期资源的投入,或资源有其它限制而调整至另一状态而得出的工期,而不是将资源调整至满足剩余或提前工程量仍按之前计划时间完成,导致工期滞后或超前至一个没有实质意义的工期上。列表比较法与前锋线比较法相同。综上所述,对一个项目工期的预测必须以资源的投入为基础,否则将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2任务矩比较法
任务矩比较法是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资源(其可以是人工、材料、机械等各种变量,对于一项任务来说可能需投入多种资源,可以建立不同的资源时间坐标系,但实际上一项任务的按时完成以其中的一种资源表示即可,如贴瓷砖在瓷砖等材料运至工地的情况下,影响任务的完成主要取决于人的数量及能力,我们将人的数量做为资源变量,打桩工程任务的完成主要取决于打桩机的数量,虽然也有人的因素,我们用打桩机的数量做为资源变量)将资源在时间上的累积(资源与时间的乘积)形成的面积称之为任务矩,即资源在时间上的持续总量,如图1所示。
下面以一例说明采用任务矩的方法进行比较预测时间及资源消耗的步骤:
例1:某石材铺贴工程上报计划安排20人,材料已大部运抵现场,安排5周时间完成,一周后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发现完成整个任务的10%,试绘制:①在资源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的任务矩图(在资源投入不变情况下预测工期变化)。②工期不变情况下的任务矩图(在工期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投入资源需要的调整情况)。③绘制横道图比较法下的任务矩图(本周拖延或提前工程量及本周时间点之后工程量,按计划速度完成的任务矩图(满足匀速横道图中运用前锋线比较法中对工期的预测)。
2.1选择任务矩的资源变量。在本例中影响铺贴石材任务完成的资源变量主要有人(数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石材,由于大部石材已达现场完全满足任务需要故不考虑做为影响工期的资源变量,考虑把人做为任务矩的资源变量,在人这个资源变量中,数量可变,原有的人工作效率通常不会被改变多少,工作时间可变但有限度)本次选人的数量为任务矩资源变量,当然资源也可不做具体定义,如也可选人并不指明是数量还是工作时间,需要实施时分解为具体变量。
2.2绘制初始计划任务矩图如图2所示
2.3以检查时间点前完成的任务矩为计量单位计量整个任务的任务矩数量(面积)。一周后检查,完成整个任务的10%,投入的资源为20,时间为1周,则以当前完成的任务矩量计量整个任务的任务矩应为:20×1×100%÷10%=200;在计划工期下实际任务矩的表示如图3所示
2.4如任务完成整个过程中投入的资源保持不变,则整个任务的任务矩图的情况如图4所示,虚线表示计划初始任务矩位置。
从图中可知,在目前投入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任务将在第10周完成,拖延时间为5周。
2.5在工期要求不变的情况下绘制整个任务的任务矩图跟踪图。剩余任务的任务矩为:200-20×1=180;将剩余的任务矩安排在剩余的4周内完成则资源变量的高度应为180÷4=45;则绘制的任务矩图如图5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按原计划完成的前提下,投入的资源需增至45。
本图可做为任务完成的计划跟踪图,即在任务开始一段时间后将投入的实际时间标注在时间轴上,投入的资源标注在资源轴上,形成的面积即为实际完成的任务矩,将剩余的任务矩,在剩余的计划的时间内标注在图上,则可知在剩余任务矩资源高度,高于已完任务矩的情况下工期将滞后,如保持工期不变将增加资源,具体可由图中读出,如低于则相反。
观察本图后如仍保持原资源投入,只需将剩余任务矩的资源轴高度压缩至与已完成任务矩的高度相同,因剩余任务矩的时间轴自然延伸,所达到时间即为在资源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任务完成时间(如图3所示)。如低于则相反。
2.6绘制匀速横道图比较法下的任务矩图。原计划5周完成整个任务则每周应完成整个任务的20%,实际完成10%,则用匀速横道图比较法绘制的比较图如图6所示。
观察图6,匀速横道图比较法的结论:工程进展到一周时,实际进度滞后0.5周(通常将此结果带入时标网络计划图中利用前锋线比较法认为不采取措施将导致本任务将滞后0.5周,继而用同法比较其它任务,根据网络关系导出整个项目不采取措施导致的工期延误)。即整个任务工期将变为5.5周。
据此绘制任务矩图如图7所示,虚线部分表示计划初始任务矩。
从7图中可以看出如需按5.5周的工期完成任务,则资源必须增长至40即增加20人,而不是不采取进度加快措施便可以实现的。
而不采取进度加快措施的结果应如图3所示工期将延至10周完成而不是5.5周。从实际调整的要求来看在资源调整后将工期延至原有工期上增加0.5周毫无意义。可见横道图比较法的错误在于在前期已证明投入的资源不能达到工期所要求的能力情况下,仍与前期错误的资源能力预测未来的工期。(包括前述提到的其它比较法)
注:为说明问题以上图中虚线部分表示计划任务矩
3任务矩比较法在网络计划中的应用
例2:某工程项目的时标网络计划如图8所示。该计划执行到6周末检查实际进度时,发现工作A和B已经全部完成,工作D、E分别完成计划任务量的20%和50%,工作尚需3周完成,试用前锋线法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
3.1通常的解法为:①工作D实际进度拖后2周,将使其后续工作F的最早开始时间推迟2周,并使工期延长1周;②工作E实际进度拖后1周,既不影响总工期也不影响其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③工作C实际进度拖后两周,将使其后续工作G、H、J的最早开始时间推迟两周。由于工作G、J开始时间推迟、从而使总工期延长两周。
综上所述、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快进度,该工程项目的总工期将延长两周。
3.2利用任务矩的方法进行分析。
3.2.1本题的网络计划横道图如图9所示。
3.2.2绘制初始任务矩网络计划横道图如图10所示。
3.2.3利用已投入资源计量任务的任务矩量并绘制计划实施至第六周末任务矩网络计划横道图。①将任务的资源变量均暂定为a、b、c、d、e、f、g、h(也可以不加标注,在需要时标注)。②任务C因还需3周完成,因题中未说明资源是否变化,暂定仍按原资源投入量,投入时间为3周,则任务矩为3c。③任务D至第6周末形成的任务矩量为d×3占计划任务量的20%,则总任务矩量应为:d×3×100%÷20%=15d;未完任务矩为:15d-3d=12d;计划剩余时间为2周,剩余任务矩高度应为:12d÷3=6d;在图11上标注。④任务E至第6周末形成的任务矩量为e×2占计划任务量的50%,则总任务矩量应为:e×2×100%÷50%=4e;未完任务矩:4e-2e=2e;因计划剩余时间为0,故剩余任务矩高度为∞。图11上标注。
从图中可以看出剩余任务矩的高度均高于已完成任务矩的高度,说明如按原资源投入将不能满足任务项按计划完成,必须增加资源投入。
对于C、D需将资源增至原资源的3倍后6倍方可按计划完成任务项工作。
而对于工作E任务项的资源高度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任务项的计划时间内完成,只能后延。
3.2.4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资源投入及工期要求对工期或所需资源进行预测,以便做出调整。
①绘制资源投入不变(即不采取措施加快进度)时的任务矩网络计划横道图如图1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资源投入不变(不采取进度控制措施)整个工期将延至23周末完成(推迟9周),而不是前述前锋线比较法所说的总工期延长2周。图中,在第6周末剩余工作量形成了新的关键线路D、F(任务矩尾部无虚线及波形线),关键线路已不再是之前的C、G、J,即关键线路随任务的完成情况随时在变动,线路起点也应从检查点开始,检查点后的剩余任务应视为一个新的项目计划,重新计算,但之前的已完任务为后续的任务提供了资源的能力和量的信息。图中任务F、G、H、J最早开始时间均需推迟,分别为10周、2周、2周、8周。
②绘制不影响总工期及后续任务持续时间的任务矩网络计划横道图,即利用任务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如图1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充分利用总时差及自由时差所给予的机动时间,资源的投入相应调增至3c、4d、2e。原计划任务矩后的波形线及虚线(自由时差及总时差),此时已位于任务矩内。此时的c、d、e、f、g、j均为关键工作。由于D工作占用总时差导致F工作推迟最早开始时间推迟1周。
③对后续任务的紧前开展不产生影响的最小资源投入任务矩网络计划横道图,如图14所示。
本图利用了任务项所具有的自由时差给予的机动时间,资源投入相应调增,至3c、6d、2e。D任务的资源投入量由利用总时差时的4d调增至6d。
4关于任务矩概念的一些想法
前述所表述的任务矩均为资源驱动型,即一个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资源的持续的投入,但也有一些任务虽也需资源投入但却不能找出一个合适的可调节任务时间的资源,如安排半天时间开会,此时可对将任务矩设为不可调,当一定要对任务进行调节时,缩短任务矩的时间,此时任务矩的资源变量将升高,可将任务的资源变量理解为紧张度或效率等(即要求缩短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加快语速等)。为使变量具有一般性也可不层之为资源,而代之以任务矩高度。
在一个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因现场情况发生变化(如施工人数的增减)均将导致任务矩资源变量的高低变化,即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不是匀速的而是是阶段匀速的。即本方法将可以很好的连续描述这一过程,比前锋线比较法根据一般性。
对于一些随时间连续变化的资源变量,任务矩将不再是矩形(除自然变量实际工作任务几乎没有,也是本文将称之为任务矩的原因)当然也可分解为微小矩形之和。
当一项任务确定后其任务矩即为一确定的量,当压缩任务矩的高度,任务矩的时间将相应延长,缩短时间,任务矩的高度将增加。
对于本任务矩网络计划横道图,如应用在监理工程进度控制中,如某一施工单位上报一施工计划,可要其同时申报对任务项投入的资源状况,对其任务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知其进度百分比,即可利用本图知其投入资源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及要求其如何调整,以及不调整可产生的工期后果,同时如施工单位申报情况不如实或不申报目前资源投入状况,也可预测出其需在目前情况下资源调整的倍数。
本任务矩网络计划横道图,采用了累进预测的方法,即随着工程不断的进行,通过已完工程量,不断获得的资源能力将更加接近资源能力一般稳定值,并用此值形成后续的任务矩,在此过程中,已完任务矩不断增加,未完任务矩不断减少将使预测更加准确,直至最终完成。
参考文献
1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建设工程进度控制。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3
2杨瑞宁。用移动线段法绘制网络计划横道图。今日科苑,2009(3):
关键词 市政 成本控制 方法
一、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步骤
1.成本控制的准备工作。熟悉合同条款;分析研究进度计划表;分析研究材料的供应计划;编制工程的施工预算;分析研究奖金计划;对成本费用项目进行分类;熟悉工程内容和施工方法。
2.成本控制的实施。(1)监督成本执行情况以及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计划的偏离。(2)要把一些合理的改变包括在费用预算计划(基准成本)中。(3)防止不正确、不合理、未经许可的改变包括在费用预算计划(基准成本)中。(4)把合理的改变通知项目的有关方。
二、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综合来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费用变更控制、执行情况测量、补充计划编制。费用变更控制定义了改变费用计划应当遵循的程序。它包括书面文字工作、追踪系统以及核准变更必需的批准层次。执行情况测量有助于估算确实发生的任何变化的大小,它通过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来了解成本控制情况。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分析成本变化的原因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补充计划编制,是指在项目不能精确地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时候,项目费用所需要的新的或修订的成本估算或替代方法的变更说明。从成本控制的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成本控制涉及的过程往往比较复杂,有时需要利用许多数据、表格以及方法来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
1.成本累计曲线法。成本累计曲线又叫做时间-累计成本图。它是反映整个项目或项目中某个相对独立部分开支状况的图示。它可以从成本预算计划中直接导出,也可以利用网络图、条线图等图示单独建立。通常可以采用下面的三个步骤做出项目的成本累计曲线。(1)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项目的工期,纵轴表示项目成本。(2)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或时间单元累加各工序在该时间段内的支出。(3)将各时间段的支出金额逐渐累加,确定出各时间段所对应的累计资金支出点,然后,用一条平滑的曲线依次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成本累计曲线。
2.挣值法。项目控制过程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与项目计划之间的偏差并马上予以纠正,这需要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和经常性的测量。不然,即使是小的偏差,例如项目稍微超支,因为整个项目有一定的资源限制,几次小的超支的积累,偏差可能发展越大,而余下的可利用资源就越少。如果再出现一些不利因素,就会更加难于控制和协调,导致更大隐患。因此,越是提早发现项目的问题,就越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挣值法是对项目进度和费用进行综合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3.价值工程法。价值工程法是应用价值工程,分析功能和成本的关系,以提高项目的价值系数;其目的是以项目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三、挣值法的基本原理及评价指标
1.挣值法的基本原理。挣值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中关于项目进度和绩效管理的有效工具,该方法是一种分析项目实施与期望目标之间差异的方法,因此又被称为偏差分析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考虑项目执行的综合绩效时,将项目在某个时间点上的成本计划值(PV)、实际成本值(AC)和挣值(EV)综合起来考虑。所谓成本计划值是指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截止到某个时间点上计划开支的成本,或者说是一种预算成本。实际成本是截止到某个时间点为止项目实际的成本开支。挣值,即截止到某个时间点为止,所完成的项目工作的预算成本,可以理解为项目执行单位挣回的价值。
2.评价指标。(1)成本偏差CV=EV-AC;(2)成本偏差百分比(%)=(Ev-AC)/Ev=Cv/Ev;(3)进度偏差SV=EV一PV;(4)进度偏差百分比(%)=(EV-PV)/PV=SV/PV;(5)成本指数CP=EV/AC;(6)进度指数SPI=EV/PV。
在上述指标中,成本偏差揭示的是截至项目的某个阶段为止,计划开支的成本与实际开支的成本的差值。成本偏差百分比是成本偏差与计划成本的比值,它反映的是成本偏差的一种相对程度。成本偏差或成本偏差百分比为负值时,说明实际开支的成本超过计划开支的成本。
进度偏差揭示的是截至项目的某个阶段为止,挣回的价值与计划开支的成本的差值。进度偏差百分比是进度偏差值与计划成本的比值,它反映的是进度偏差的一种相对程度。进度偏差或进度偏差百分比为负值时,说明挣回的价值少于计划成本。
单独考虑成本偏差或者进度偏差,不能够正确分析项目的实际状态。以市政工程� 另一种情况是,项目的进度没有达到预期的进度要求,没有如期完成所要求的工作,这种情况下的负的成本偏差,是一件很糟的事情。
成本指数是挣值与实际成本的比值,它揭示的是实际每开支一个单位的成本所挣回的价值,当成本指数大于1时,说明每开支一个单位的成本,挣回的价值更多一些,这说明项目进展良好。当成本指数小于1时,说明每开支一个单位的成本,挣回的价值却不足一个单位,说明项目进展不理想。
四、市政工程成本集成控制主要步骤
要实现工程项目成本集成控制,就需要使项目中的各种活动都围绕项目成本目标来展开,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周期中综合考虑进度、质量等多个目标,编制出能够协调这些目标的集成计划,并通过确定的战略、设计相应的组织结构,并通过有效的协调沟通等手段保证该计划的贯彻实施,使项目成本集成计划变成项目产出物; 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努力使项目的实施能够与项目成本集成计划保持一致,同时又能够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这些就构成了工程项目成本集成控制方法的重要内容。
由此,我们基于WBS方法可以对市政项目做出有效的集成控制,即先确定初始的网络计划,并进行优化调整,如工期优化或资源优化等。经优化调整后,即基准计划、进度、成本、质量目标也同时确定。计划制定好后,关键是实施,须及时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原计划。成本集成控制的一大优点就在于实时性,也就是常说的“事先控制”。
参考文献
[1]何大川。结合市政工程特点谈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施工企业管理。 2002(2).
关键词:材料成本差异;企业利润;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不断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背景下,企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企业持续化生产经营中,对每个企业而言,原材料日常消耗均是价格不菲的投入,因此材料成本差异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材料成本差异对企业的成本与利润有千丝万缕联系,因此我们要对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用来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该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按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成本、费用等科目,贷记该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该科目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差异,贷方余额则反映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差异。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上月的差异率计算外,都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如果上月的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上月的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已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方法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如某单位日常生产需用A、B、C、D(钢材)四种原材料,月初库存材料余额298191.93元,结存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12504.92元,原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差甚少。由于D种原材料价格上涨,月底收入材料差异借方额为535285.46元,收入材料计划成本690993.73元,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55.3779%。平时每月材料消耗在40-50万元之间,而本月使用A、B、C、D原材料数量较大,是平时用量二倍多,发出材料计划成本1135777.06元,因此发出材料应负担材料差异628969.48万元。通过以上数字分析,材料成本差异对企业利润影响非比寻常。
二、探讨材料成本差异影响企业利润的对策
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会对企业成本利润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那么我们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有效的控制材料成本差异。
1.制定材料合理计价方法。为能正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对于使用品种数量不多、能分批保管、价值较高容易识别的原材料,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按其取得实际成本计价,详细记录了解材料项目情况,这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比较合理,才能确保存货实物流动和成本流动完全一致,计算精确。虽然实务操作工作量繁重,困难大,但符合会计核算原则,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消除逃避上缴所得税隐患。
2.完善材料采购制度
(1)企业内要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完善其采购规范,不单单能够降低采购成本,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避免部门之间互相推脱责任,从而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采购行为。对材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权限、相关采购方法都要做出明确规定。
(2)向企业提供物资的供应商需要构建完善、准确的档案资料,供应商的档案除了应该有详细联系方式与生产地址这些基础项之外,还应该具备付款条件、交换条件、信誉评价等要素。对供应商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查,然后进行归档处理。
(3)采用现代化手段,在已经实现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普及。它不单单是传统采购手段与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采购的处理模式。通过电子采购能够有效的提高采购效率、优化采购过程,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大,企业在市场中生存进而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就显得越发的困难。任何经济行为的展开都必须符合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基本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即“最小―-最大”,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精彩的命题”,它是指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即以最小的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产出。而材料成本差异是企业经营运作、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有效节支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部分。用最低的成本在生产运作中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要降低材料成本最主要方法就是要改变采购理念,在进行采购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制度,并且通过对市场经济规律了解,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洪 刚:《会计基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9)127-132.
[2]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