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为了使幼儿更早的感受小学学习的气氛,更充分的了解小学生活,我班从本学期开学初开始进行小幼衔接的内容,准备在一年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活动安排:
1、参观小学
1)开学初在一年级的小学生入学期间,带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感受小学学习生活的氛围,了解一年级学生开学初的表现。
2)下半学期再次参观小学,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小学生的学习常规,感受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变化,培养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2、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1)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能力 幼儿能够正确看书、写字、掌握握笔姿势,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专心听讲,专心做事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懂得简单的营养知识,知道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自觉喝水,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等。
3)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 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常规、规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有责任感,能够承受小挫折,有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做事,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和困难等。
3、为上小学打基础,学习简单的知识
1)学习数数:双数及单数数、倒数。
2)书写20以内数字,进行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3)认识钟表(正点、半点)知道一天的作息时间。
4)认识简单的汉字,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学习汉语拼音。
4、学前准备 认识文具,学习整理书包。
5、咨询活动 下学期末,请小学老师向家长介绍小学的情况,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现场咨询,建议家长做好哪方面的配合,帮助幼儿和家长平稳渡过过渡期。 6、小学生与幼儿座谈 下学期末,请去年的毕业生来园与幼儿座谈,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自己的进步,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
7、制作毕业纪念册 收集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和家长的祝贺信,园内统一制作。 8、召开毕业典礼 下学期末召开毕业典礼,发毕业纪念册,为幼儿在园的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留下美好的回忆。 大班幼儿于今年九月份将升入小学,将成为光荣、自豪的小学生。幼小衔接工作已到最后阶段,在这最后一个学期里,我们将更有计划、有步骤更大力度地开展一系列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做好顺利进入小学的一切准备。
具体计划如下:
1、适当调整课程时间和种类,增加语言、数学、英语的课程和学科技能,上课时间逐渐延长到35-40分钟,多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培养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多进行动口和动手的技能练习。
2、开展识字、拼音教学,并进行书写练习,加强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
3、调整户外活动时间,逐渐接近小学的上课时间和休息时间,课间休息时间让孩子尽量自由活动,10分钟后听音乐进教室上课。
4、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通过开展值日生工作、自己收拾书包、衣服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规则意识和完成任务的习惯。
5、加强普通话口语的练习,通过听故事、念诗歌、说绕口令等形式来提高幼儿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6、继续开展古诗阅读活动,进行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7、介绍小学的有关情况,要求孩子们在园活动时有规律、守纪律、有礼貌;
8、增加精细操作、手工编织等活动,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
9、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操作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0、通过日常教育,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适当布置家庭作业,帮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12、五月份开始,调整课室布置,模仿小学的上课模式,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以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视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的学困生的比例。
三、具体工作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二)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幼儿园老师和一年级教师之间的联系,同是还要加强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三)加强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帮助家长互相认识,协助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家长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时应该做好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适时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四)加强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注意对学生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五)利用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所在。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措施、方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桌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在园创设小学一日流程表提示幼儿生活意识。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班级加强了值日生的责任意识。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班内每周评选优秀小榜样。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每天学习的拼音进行组词游戏,拼拼读读锻炼幼儿的发音。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认真对待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3月底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家访、QQ留言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4月份带幼儿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2、通过创设班级主题环境用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
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3、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4、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整理幼儿档案,收集幼儿在园资料,做好离园毕业的资料。
五、毕业活动
大班组根据集团及园所要求提前准备毕业班汇报演出,努力做到完美创新。
综上所述,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
“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这是我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针对上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
本学期本班幼儿36名,旧生34名,新生2名。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班级日常工作: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我们将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习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展。
3)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习,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比;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比;“三.八妇女节”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活动;组织班级幼儿参与“小博士知识竞赛”;积极准备“庆五.一”诗歌、故事展示会;做好庆“六.一”英语周汇演工作;大班毕业典礼。
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
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2)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学,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3)继续对新生家访、旧生约访,加强平时电话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4)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5、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三、八节”爱妈妈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等。
教师团队合作及专业成长
通过上学期的合作,我班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合作的氛围,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这种好的团队精神,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学习、及时反思,在专业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音乐素养,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超越自我。
总之,我们希望本学期的工作能给孩子能留下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先进班级而努力。
本学期,中班的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从幼儿园到小学肯定会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孩子更快的适应,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小学模拟课堂”教育内容。本学期就要结束,现将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幼小衔接内容:
1、调整活动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节,延长至35分钟/节,最后一个月延长至40分钟/节。让幼儿在上课时间上有个过渡,避免步入小学以后感觉一节课太长,坐不住现象。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大一班80%的幼儿能安静的上课,20%的幼儿上课精力不集中,坐不住,爱做小动作。大二班85%的幼儿基本能集中上课,15%的幼儿做小动作,精力不集中。
2、由原来的每天2节教育课,增加至每天3节教育课。每日第三节教育课主要进行幼小衔接的课程。
3、每天下午利用离园时间,适当给幼儿布置一点小任务,让幼儿学习整理书包。让幼儿养成任务意识,并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4、通过五分钟倾听训练,锻炼幼儿的注意力及认真倾听的习惯。
5、通过握笔操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准备。
6、利用自主管理活动,晨检管理员、午睡监督员、卫生检查员等锻炼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每个岗位每个幼儿轮流一遍,培养了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
7、每天安排一至两次眼保健操,让幼儿学会保护眼睛。
8、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步入小学前应做哪些准备,并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有效衔接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1、幼儿的习惯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一边做事情一边讲话,纪律意识差。
2、部分幼儿的握笔姿势有欠缺,往往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很好,慢慢的就变了样,握笔姿势没有养成习惯。
3、安全意识差,大部分幼儿不清楚什么样的事情是有危险的,不懂得保护自己。
4、少数幼儿的任务意识差,教师在每日下午布置任务后,往往完不成,就让家长代替到幼儿园告诉老师,缺乏任务意识。
5、40分钟的上课时间,必须在老师的多次组织下进行,幼儿自己很难控制自己,易分神,爱做小动作。
6、不懂得爱护、保护自己的书本,会自己弄丢或弄坏。
7、自理能力差,出现问题没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到老师那告状,请老师帮忙。
8、课间少数幼儿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或活动,而是到处打闹,没有安全意识。
9、合作能力差,会出现争执。
三、需要注意的方面:
1、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时,不能放手交给幼儿,而是教师做主导,幼儿为辅,因此没能很好的锻炼幼儿。
2、幼儿的握笔姿势掌握差,教师只是在做握笔操的时候,随时指导幼儿的姿势,而在幼儿运用笔的时候,往往缺乏指导。部分幼儿在家家长经常让幼儿写字,而不注意握笔姿势,幼儿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很难更改。
3、缺乏纪律的培养,老师往往在幼儿出现问题后,告诉幼儿应怎样做,而没有在之情就强调好纪律,予以适当的奖励或惩罚。没有养成很好的纪律意识。
4、教师上课缺乏一定的技巧。
5、安全教育质量差,老师一般只告诉幼儿应怎样做,幼儿没有真实的体会,没有很好的安全意识。
6、老师代替幼儿太多,没有给幼儿提供过多的自己处理事情的机会。
大班第二个学期开学了,孩子们马上就要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升上小学,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是研究幼小衔接的实质所在。为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因此,特制定以下计划: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班级日常工作: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我们将从提高
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习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展。
3)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习,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比;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比;“三。八妇女节”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活动;组织班级幼儿参与“小博士知识竞赛”;积极准备“庆五。一”诗歌、故事展示会;做好庆“六。一”英语周汇演工作;大班毕业典礼。
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
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2)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学,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3)继续对新生家访、旧生约访,加强平时电话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4)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5、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三、八节”爱妈妈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等。
教师团队合作及专业成长
通过上学期的合作,我班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合作的氛围,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这种好的团队精神,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学习、及时反思,在专业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音乐素养,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超越自我。
总之,我们希望本学期的工作能给孩子能留下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先进班级而努力
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在这个学期,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在休息的时候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附近小学去参观,介绍相关的小学生活,让孩子产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幼儿园的生活是松散型的,而上小学以后,学习的模式成为课堂教育,课间休息时是充分自由的,要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和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因此,学习生活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 三、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学龄前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相比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在小学里,许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顾自己,比如:自己记作业,鞋带开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自己背书包,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这些事情小学老师是很少过问的,也不会去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学前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加强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要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整理书包。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
五、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上学后每堂课有40分钟时间,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现在需要家长多培养孩子安静专注的做某一件事情。
六、培养孩子生活规律化。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做好;什么时间不能做什么事,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七、要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学会忍耐,学会与小朋友分享。
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尤为重要。首先家长要对孩子形成一个正确评价。 一直以来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成长的孩子,许多都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一直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心理的承受能力差。有些家长采取的赏识教育方法是,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错!”之类的词语表达赞赏。虽然这些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评价也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一旦当孩子面对更公允的评价时,孩子会发现自我评价和实际能力的巨大落差,而难以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否定。从而打击了孩子原本脆弱的自信心,或者变得更加任性,不能面对现实问题,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更加自负,盲目自大。所以家长的评价要具体,要让孩子能正确认同自己的优缺点,认同别人的优点。同时给与孩子一个具体并能达到的努力目标,鼓励孩子完成目标。
其次让孩子明白大人没表扬我不代表我做的不好。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经常得到表扬。但进入小学后,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表扬每个孩子。这时,孩子也会感到失落和怀疑。要让孩子从这种失落和怀疑中走出来很重要。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暗示:没有表扬我,不等于我做的不好,下次我会做的更好。还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鼓励:比如把自己的画展出来,家长即使不经常表扬孩子,但也要让他知道您对他的每一个进步都有所关注,并感到自豪和骄傲。
其三,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将来如小学后,为某种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之间产生了摩擦,因自理能力的欠缺遭遇尴尬而受到同学嘲笑等等,这些小挫折都是有可能遇到的,怎么办?让孩子知道,谁都会遇到这些事情,大人小的时候也遇到过这些事情,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太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同伴,要让孩子慢慢懂得,与同伴相片要学会分享、合作,不可能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四、需要家长配合的若干事宜。
1、早晨入园、下午离园一定要按时
为让幼儿能参加晨间活动和不耽误正常的教学活动,希望各位家长按时来园。尽量让孩子在8:50前到园。如有特殊情况和老师提前说明,下午接园后尽早离园。
3、家长做好孩子入园前的检查工作,如检查孩子的衣服口袋有没有什么危险的东西或者是吃的东西,观察孩子的情绪,摸摸孩子的额头等。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多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学习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小矛盾。教育孩子要宽容,能够学会原谅别人。
4、如果你的电话号码有变动也请及时告诉我们,以免有急事时联系不上。
5、幼小衔接不容放松。
我们老师面对的是全班孩子,很多东西我们都只能给予引导,所以家长们的辅导是很重要的,如:孩子的书写、阅读、计算这些家长完全可以给予辅导的。有个别的家长看到孩子不做作业,就以吓唬的方法“再不做作业我就把你怎么样怎么样,或许快点做呀,做完了妈妈给你买什么什么的”,这样会导致孩子觉得学习是任务,完成了就行,或许认为学习是一种交易,我做了,我学了,我就一定会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这样慢慢的会让孩养成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希望家长不要以这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幼小衔接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而非超前学习。超前学习的确会影响孩子对今后学习的兴趣。小学一年级新生暴露出的问题,其实多数是学习习惯问题,这并不是超前学习就能解决的。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仅剩这短短的几个月。孩子能否顺利地进入小学,这几个月起着关键的作用。希望各位家长,在这几个月内不要放松对孩子的督促。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的事情都是细碎繁琐的,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到最好,我们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大家也是一样,以后工作中有疏忽之后请谅解。感谢家长的积极参与,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欢迎大家向我们提出来。
“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这是我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针对上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
本学期本班幼儿36名,旧生34名,新生2名。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班级日常工作: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我们将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习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展。
3)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习,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比;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比;“三.八妇女节”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活动;组织班级幼儿参与“小博士知识竞赛”;积极准备“庆五.一”诗歌、故事展示会;做好庆“六.一”英语周汇演工作;大班毕业典礼。
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
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2)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学,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3)继续对新生家访、旧生约访,加强平时电话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4)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5、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三、八节”爱妈妈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等。
教师团队合作及专业成长
通过上学期的合作,我班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合作的氛围,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这种好的团队精神,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学习、及时反思,在专业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音乐素养,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超越自我。
总之,我们希望本学期的工作能给孩子能留下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先进班级而努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措施、方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切实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2、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3、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4、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综上所述,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
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二、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当性。
(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在下学期后半段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
(5)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
(6)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7)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8)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
2、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请小学教师介绍小学生活。
3、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如:玩角色游戏“老师与学生”,给幼儿讲有关小学的事或老师上课的故事,减轻幼儿的思想压力,促使他们向往做一名小学生。
一、任务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意思,向往小学的生活,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具有主动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上学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提高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认识、任务认识。
4.下学期重点进行规则认识、任务认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重点与措施
1.退学前思想准备
通过游览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提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大班后期我们将得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真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大班幼小衔接计划。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幼儿智力游戏。
(4)加强和平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穷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不玩火、不玩电。其实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大班下学期蒙氏数学教案。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执行培养幼儿的独立认识,增强独立处理题目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寄托父母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遇到题目和困穷自己要想办法处理。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药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幼儿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哪些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盒。敬重并监视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橡皮等其它学惯用具。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题目、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精确的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得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认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认识的培养。
(3)常识经验的积累:首先是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你知道计划。以语言区为重点,经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的资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个区域中进行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便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字经验处理题目,提高幼独立思考题目的能力。
3.做好家长任务,形成教育合力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布幼小衔接任务的重要性。
(2)利用班级网站开设《幼小衔接论坛》,加强与家长的信息相易,家长们传布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任务,大班幼小衔接计划。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和责任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以及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有头无尾。
(3)利用家园反馈表、电话交谈、约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相易,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题目,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准确把握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体会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4)家庭中做好幼儿退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惯用品力求简便实用,小巧和平。
(5)向家长发放有关幼小衔接的问卷调查,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鼓励幼儿的发展。大班科学教案。
(6)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按时来园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得当增加一些简便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
4.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相易,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二、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当性。
(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在下学期后半段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
(5)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
(6)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7)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8)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
从学前到小学,跨两个学段,从儿童身心发展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而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儿童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掌握不了这一阶段教育的规律性就会出现种种“衔接”的问题。
在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儿童入小学后的不适应,同时,近些年来,由于入学年龄提前、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分包办儿童自己能做的事等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责任感、独立性以及有关能力形成,这些都加大衔接的“坡度”。因此,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
通常会存在几个方面的断层问题:1、关系人的断层;2、学习方式的断层;3、行为规范的断层;4、社会结构的断层。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是大班工作的重点。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二、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当性。
(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在下学期后半段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
(5)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
(6)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7)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8)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
2、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
3、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如:玩角色游戏“老师与学生”,给幼儿讲有关小学的事或老师上课的故事,减轻幼儿的思想压力,促使他们向往做一名小学生。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切实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2、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3、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4、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综上所述,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是研究幼小衔接的实质所在。我园几年来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下面是本学年幼小衔接计划。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实验的后期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环境体量,这不仅扩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又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衔接实验班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国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利用小学领办的有利条件把幼儿园,小学教学设施交叉使用,衔接班幼儿的舞蹈,微机,外语学习活动均在小学的舞美室,微机房和语言实验进行。还请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兼任英语、微机等兴趣课,使幼儿进一步熟悉环境,增强了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小学,幼儿园的有机渗透和适应,在获取新的信息同时,增强了当一名合格新生的自信心和紧迫感。 第三、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第四、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具备热爱集体等道德品质。二、幼儿入学准备的具体措施
1.提高自理能力 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2.增强文明礼貌 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讲究个人卫生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4.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可延长时间,适当增加课时,并逐步减少睡眠时间;另外,在环境布置上,可按小学桌椅的形式排列课桌,并设立黑板。 5.带领幼儿参观小学 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还可与小学生联欢,搞“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6、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养活成人的直接照顾。 7.搞好幼小的知识衔接 幼儿园大班教师应适时参加培训,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内容,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能与小学衔接,并适当增加一些汉语拼音和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 做好幼小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这是我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针对上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
本学期本班幼儿36名,旧生34名,新生2名。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班级日常工作: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我们将从提高
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习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展。
3)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习,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比;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比;“三.八妇女节”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活动;组织班级幼儿参与“小博士知识竞赛”;积极准备“庆五.一”诗歌、故事展示会;做好庆“六.一”英语周汇演工作;大班毕业典礼。
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
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2)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学,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3)继续对新生家访、旧生约访,加强平时电话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4)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5、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三、八节”爱妈妈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