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主题征文(通用4篇)
善于倾听是沟通的关键,不仅仅在课堂应如此。人际交流中说与听是同等重要的。倾听能使人成功,而不会倾听则使人失败。
我在某书读到这么一个故事:有个推销员向客户推销汽车,交易过程十分顺利。当客户都要掏钱付款时,另一个推销员兴冲冲地跑过来与这个推销员聊天,他们谈的津津有味。这个推销员一边说笑,一边伸手去接车款,不料客户突然转头走掉,连车也不买了。
后来,推销员打电话询问客户突然改变主意的原因,才得知是因为忽视了客户。当时,客户在付款时谈到了使他和他家里骄傲的小儿子,因为这个小儿子考上了个好大学。而推销员却在这时与别人聊天,没有倾听客户在说什么,使客户觉得他没被尊重。这个推销员因为不会倾听而使生意失败。
还有一个也是关于推销员的故事:一个推销员去外地拜访一个客户。那个客户不会说普通话,推销员听不懂,可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客户说的话。客户也看得出推销员听不懂他的方言,但仍自顾自地说个不停,把自己家的麻烦事一一说出,他只是想倾诉自己的痛苦。没想到,谈话结束的时候,推销员获得了第一笔订单,这就因为他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善于倾听是沟通的关键。人们对待事物的反应都不尽相同,所以首先要学会倾听对方。这样,不仅尊重了说话的人,也使自己获得益处。
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
民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中国所有的朝代出现之前就诞生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国风》中的民歌,大部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我们都是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听得到这些歌曲;但是像耳朵失去听力的人是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是永远无法听到这些美丽的歌曲的。
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共同在倾听中成长,倾听会使我们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当你失落时,一声清脆的鸟啼能给你安慰;悲伤时,一阵清风能给你开解;彷徨时,一泓清泉能给你帮助……倾听在呼唤,我们需要倾听,但是耳聋的人是听不到了,他们听不到鸟啼等自然的声音。
是倾听,让我们告别幼稚与浅薄;是倾听,让我们得到许多难得的'经验,少走很多弯路;是倾听,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是倾听,把人世间所有的风霜雨雪、世事沧桑变成回首时那道韵味无穷的风景线……
倾听其实很简单,只要用心,就能倾听不一样的人生领悟。
悄悄地,你来了——风,你好!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春光似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万物间蹦来蹦去。而你如同一位穿着轻柔连衣裙的姑娘,还未走近,街上的行人们却已感觉到了你的到来。因为,你呼出的阵阵柔气已在春光中弥漫开了。那种温暖,如母亲用细腻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抚摸着我的发丝、抚摸着我柔软的心……在这样舒适的春之风中,我享受着你的柔情……
然而你又是多变的,夏姑娘在你的裹挟中迫不及待地来了。你如一位喝醉酒的性情暴躁的诗人,咆哮着、怒吼着、狂喊着……你猛烈地刮着,不知把多少大树连根拔起,树枝折断的声音,你和雨联合擅击玻璃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出"咔嚓,咔嚓,砰,砰"的交响乐曲。"哗啦啦"窗外,大雨如注,你把大地撕扯得天翻地覆,而你那猛虎般得吼叫声,还没停——,“呼”——"
你终于累了,变的安静下来。你又变成一位穿着金色衣裳的小女孩,鼓着腮帮子吹气。你吹呀吹,吹走了我的烦恼、吹走了夏日的燥热、吹来了秋天的丰硕……我与你结伴走进校园。你吹醒了校园里的桂花,吹落了校园中的叶片,吹动了升旗台上的五星红旗。孩子们的读书声在你的伴奏下如天籁般动听。你又独自去了农场、果园,吹熟了农田里金黄的稻子、吹熟了果园香甜里的果子……
你调皮地、不知疲倦的吹呀吹,又把一丝凉气吹到我脸上。
咦?下雪了!原来,是冬天来了。仿佛要让人们感受你的勇猛,你变得如森林里的一头雄狮,吼叫着。大家都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把你挡在门外。"嗖——"你便走到了街上,凛冽地刮着,那如刀割一般的感觉,冲撞在行人脸上。他们捂紧帽子、围巾,行色匆匆对你不理不睬。你生气了,更猛烈地刮着,一夜之间,大地变成白茫茫一片。树上如梅花般的小雪花伫立着,美得让人窒息。看着自己的杰作,你终于心满意足地停歇了……
和我一起倾听风声吧,感受它的温柔、轻盈、豪放和暴躁。
倾听风声,与风同行。
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自从有了宝宝以后,我像所有的妈妈的一样穷尽一切办法寻找可以有效教育孩子的办法,避免让他输在起跑线上。
虽然阅读了数十本育儿书籍,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心中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困惑与疑问。在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很多泛泛而谈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针对性的作用,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份希望,特别是当我遇到一次具体的实践中使用了指南中的理论时,我发现真的有很大的效果,让我印象深刻。
铖三岁了,这正是孩子好奇心非常强烈的一个年龄。我和铖铖的爸爸带他去全聚德吃饭。因为约了铖叔叔和阿姨的缘故,我们先到了就在旁边的商场,一边逛商场一边等人。
虽然这个地方也来了很多次了,但是铖铖今天显得特别的兴奋,一路逛着,两只肉乎乎的小胖手就没有停过,走到卖衣服的地方,就摸下别人的衣服,走到卖鞋的地方,就去抓一下别人的鞋子。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一处卖玩具的地方,铖铖停了下来,呆着就不肯走了,我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了,但是转念一想,家里的玩具实在是太多了,于是就和铖铖商量,看能不能看看就好,不要买了。
铖铖嘟着小嘴很不乐意,我也并没有特别在意,和孩子爸爸在一旁的护肤品柜台和一个销售的女服务员交流起来,看有没有什么护肤品适合我使用的。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传来“哐当”一声,我循声一看,铖铖站在展台前,一台放在展架上的玩具车摔了下来。铖铖一脸惊恐地看着我。不用说,这是他干的。可能是想拿着看,没拿稳,或者看完往回放的时候没有放好砸下来了。
我还没开口,卖东西的人就冲了出来,把玩具车捡起来仔细摆弄,铖铖看到这幅气势汹汹的样子,吓得直往我后面躲。
卖东西的人一看孩子家长到了,就跟我说,这是新到的货,摔坏了你们是要赔的。
我把东西拿过来放在手上看了看,并没有裂痕什么的出现,要是以前,我早就开始和他理论了,这种模型车摆在这里,就是让人试玩的,现在也没有损坏,竟然要我们赔。但是今天看到铖铖在旁边,我决定以此为契机,教育她要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比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乱拿,如果自己做了错事,那就要勇于承认。
我蹲下和铖铖说:知道为什么妈妈不让你乱摸人家的东西,尤其是商场里的东西吗?你看你给人家弄坏了,是要赔偿的。
铖铖首先开口说,好(以后不动的意思)。
我说现在不小心碰到了叔叔的东西,你要先怎么办啊?
铖铖想了想,奶声奶气地对着卖货的人说了一声:“叔叔,对不起。”
那个人本来想发火,但是看到孩子这样,也不好发作,就和我说他去请示下老板,顺便问问这个东西的价格。
铖铖站在一旁听了,脸色都变了,我再次蹲下对铖铖说:好奇没有错,妈妈这么大的大人也会好奇的,只是妈妈告诉过你,不要乱动人家的东西,你可以看看但不要用手去拿,你把这个弄坏了,那么该赔偿人家就得赔偿人家。
听到我这么说,铖铖好像真害怕了,一个劲说要去爸爸抱,我知道他这是想去寻求帮助,也是想逃避的一种表现,所以我拒绝了他的提议,让他继续和我在这里等结果。
我知道,如果我今天冲人家嚷嚷,和人家理论的话,就会给铖铖一种错觉,犯错有妈妈顶着,妈妈会替他解决问题。
老公看我和铖铖一直站在这边没过去,也走过来,问怎么回事。他拿着那个东西摆弄了一下,说这个还是好的,我来和卖东西的人说。
我连忙制止了说,铖铖做错了,如果坏了就应该赔人家。说完爸爸也赞同,孩子的教育从身边抓起。
其实我都做好打算了,如果老板真让赔,我就把这个东西买下来,算是给铖铖的礼物,同时也能让铖铖接受一次教育。
最后,一个女的出来了,可能是老板娘,说话比较客气,说这个东西质量还算好,也没有摔坏,这一次就算了。
我见状看了铖铖一眼,他很乖巧地走上前去礼貌的说:“谢谢阿姨。”
其实,不管赔付与否,这都算是给铖铖上了一次教育课,做错事情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接受错误,解决错误。不能因为做错了,就逃避,就去找避难的地方,也希望我站在一旁陪着也给铖铖一个信号,妈妈不是你的挡箭牌,但妈妈会陪着你接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