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精选21篇)
我和三班的同学一起互相学习了半年之后,发现学生们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有所提高,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能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把数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决身边的问题。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学生对题目的解读能力及语言的完整清晰的表达还有待加强。同时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教学总目标要求
一、万以上数的认识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计数单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近似数,感知四舍五入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月日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小时计数法,会简单的时间运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和闰年之间的关系。
三、小数的出入认识
1.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能比较出小数的大小。
2.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计算器
结合生活,初步了解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必要的计算。
五、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还有笔算。
2.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理解四则运算,并熟练运用进行多步运算。
六、观察物体
1.结合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事物,所观察的形状不同。
2.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正方体、长方体形状和相对位置。
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2.能灵活的进行笔算,能比较熟练地估算出简单的,笔算出复杂的两位数除法。
3.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
八、平行和相交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直线、线段、射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的位置关系,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在测量中,体会“两点间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九、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十、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剪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透明格子片,硬币,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比赛活动:教师出示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挑选男女生各一名,进行涂色比赛。
2、学生比赛。
3、师问:你们觉得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图形一大一小,大图形花的时间要多。
师:那么图形的大小指的是图形的什么呢?(生:面、面积)
4、引出课题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由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活动情景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二)观察体验,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说一说:你们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面呢?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
2)、摸一摸:铅笔盒的面、数学书封面、桌子的面
3)、比一比:
①教师的手掌和学生的手掌。
让一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师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让全班其他同学比一比两个手掌表面的大小。
②1元硬币和5角硬币。
③数学课本的面和数学练习本的面。
师: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生:面的大小)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怎样?
生:面有大有小。
4)结合具体实例说说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板书:表面的大小面积)
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
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
回忆一下,你刚才摸的是物体哪个面的面积?能照样子说说看吗?(让学生知道同一个物体不同的面,面积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不错,已经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师:(出示长方体盒子。)大家看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面有什么特点啊?
生:6个面。
生:红色的面比绿色的面大。
生:绿色的面比黄色的面大。
生:老师,我发现相对的面大小相同。
师:大家看这个面是什么形啊?(长方形。)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它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4条线段。)
师:(出示正方体盒子。)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点啊?
生:6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师:那它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形?(正方形。)老师把其中的一个面也画到黑板上。(师画。)它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4条。)大家看像正方形、长方形,这样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封闭图形。(板书。)
师:我们还认识哪些这样的封闭图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生:圆、平行四边形。
师:(出示几个不是封闭图形的图片。)这几个图形是封闭图形吗?为什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的。
3、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流程:
一、周长和面积对比中感受面积的含义。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元和一角硬币,请同学们沿着硬币的轮廓画一圈,想想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呢?(圆形)请同学们来画画吧!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提示一定要沿着硬币的轮廓的边缘来画)比一比,看谁画得好!
在这里感觉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学生缺少参与其中的热情,我这个设计还要思考,要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去画,在教师的引领下,产生积极的数学思考。
2、学生动手画
3、如果我们画的两个圆是两只小蚂蚁的运动场,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这个情境我没有在课的一开始设置。)
A:大圆的周长长一些,小蚂蚁跑的路程多;小圆的周长短一些小蚂蚁跑的路程少些。
B:一个圆(面积)大些,一个圆(面积)小些
…………
这些答案都有可能,因为学生上学期学习周长的时候,描过树叶的周长,所以学生说周长的可能性多一些,关于面积能提到我就顺势让学生涂面积,不提到,我就让学生帮助小蚂蚁铺草坪涂颜色。
4、下面我们用彩笔涂上绿色,帮助小蚂蚁把运动场铺上草坪。
A:涂完后,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说说涂的感受吗?
B:哪个涂得快些,哪个涂得慢些?为什么?
A、B两个问题我到底怎么提好呢,还要结合课堂的生成,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问题A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广泛一些。问题B过于直白。
(大圆面大涂得慢,小圆面小涂得快些。这里学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说出面积这个词语。)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就象刚才的两个圆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6、我们来摸摸课桌的表面,说说你的感觉,这个桌面的大小叫做课桌的面积。
看看,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面,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总结:桌面、课本封面及其它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7、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摸和涂色中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板课题:面积)。能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
问题:这里我的初备是和一笑老师的的想法是相同的,先出示部分概念,这里我没想好怎么揭示这个概念,呈现这样两种形式,还想听听网友的意见。
8、揭示概念:
教师板书:物体表面的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导入中,我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形式,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曾经的教学和前几天房间里的一个老师的困惑-----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区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对概念的引入从周长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周长是是表示长度的。而在涂面的时候,感受面积的概念是和长度的含义是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这画和涂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已经能充分感受他们的区别。学生在涂平面图形和摸实物的过程中自主建构了面积的概念。
这里面对于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的很多。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画和涂的对比中去感受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一笑的教学设计我看了。她是从生活中物体的面积导入。更直接一些。我最欣赏一笑老师的二次设计中,给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这个部分,充分体现让学生感受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我的设计虽然是从平面图形引入,但是这个平面图形也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图形,我想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二、比较面积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说说教室里一组物体的面,并比较一下他们面积的大小。
2、有些图形我们一目了然就能比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图形我们就不能。出示书上39页比一比
(1)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让学生先进行直观估测,和后面的验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出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让学生把学具袋里的学具都可以尝试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验证)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这里面的交流重在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D、小组展示验证,全班汇报,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四种方法:折叠、用圆形图片摆、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
(3)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准确。
三、巩固练习
(1)第一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1页的1、2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其中第二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直观估测能力,发展空间知觉。
(2)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0页的画一画。这里我改了一下呈现顺序。感觉这个题目更有难度一些,接着做41页的3题。3题中的第二个图形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想办法,把两个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个小正方形。如果这个地方突破了,后面的4题就不成问题了。
(3)第三层次的练习41页的4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面积的含义,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全课的结束,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问题。(我就在想,学生会不会提出,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那么大,我们怎么能知道他是多大呢,课桌的面积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四、教学进度:
1、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四边形(6课时)
4、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5、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6、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7、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8、可能性(4课时)
9、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10、总复习(4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1.面积概念的形成。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小黑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硬币,学具袋,彩色笔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设计“我说你点”的游戏:老师说,学生指,看谁反应最快,能够指正确。)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还蕴含着数学知识。谁能猜一猜在游戏中你们点到的是什么?(生交流。)
师:其实啊,你们点到的都是它们的“面”。(板书。)
意图:教师设置游戏情境,学生用眼睛、手等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物体或图形的面,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感知面积大小
1.摸一摸。
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自己手的面、数学书的面、课桌……摸一摸你身边物体的“面”。(生活动。)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师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能摸到的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有些“表面”是平平的,有些“表面”是弯曲的,有的大,有的小。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你们能用数学语言给取个名字吗?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
意图:利用学生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哪个面大,哪个面小,比较自然地引到数学中面积的含义上。
2.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小组活动:把手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的轮廓描到纸上,将描好的图形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小组涂的图形中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
师:刚才你们涂的都是什么图形啊?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你们涂的这些都叫平面图形。通过描轮廓和涂色,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平面图形有大有小。
师:那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
生:面积。
意图:在描与涂中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面有大有小,丰富对面积的感性认识。
3.小结“面积”的含义。
师: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什么是面积)同桌用简练语言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生归纳小结。)
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数学专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你们说的`和专家说的很接近,同学们的概括能力真强。
4.面积与周长区别。
师:通过刚才的涂和画,想想周长和面积是一回事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生:周长是物体表面边线的总长,而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并形成表象后,教师将知识升华到理性的高度,明确知识的本质意义,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把这些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从而形成面积概念。通过涂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能和物体表面的周长做个区别,再次巩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比一比,探究方法
1.小黑板出示一组图形。
师:现在请大家看小黑板上的这两个图形,谁能用上“面积”这个词语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你认为它们谁的面积比较大?
生: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呢?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用眼睛看,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2.动手探究。
师:请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你们先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并根据需要用身边的工具证实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出的方法多。(生活动。)
师:现在这两个图形用眼睛看,看得出来谁大,谁小吗?
生:不能。
师:那么该怎么办呢?请动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大家一起商量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请你们在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用剪拼、数方格、摆正方形、摆硬币等方法,并汇报。)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有的小组说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重叠法”。(板书:重叠法)有的说把它们重合在一起,再把多的剪下来,拼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剪拼法”。(板书:剪拼法)有的说用同样的硬币摆一摆,看哪个图形摆的硬币多,哪个图形就比较大,这叫“拼摆法”。(板书:拼摆法)还有的小组通过讨论,认为只要把这两个图形画上同样大小的方格,数一数方格数就能知道谁大谁小了,这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板书:数方格。)
师:大家想的方法可真多。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关于“拼摆”的方法。刚才那位同学说用硬币摆,你们还能用什么图形来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二、初探面积的含义。
1、感知:
①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②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①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④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四、拓展(小小设计师)
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1、由智慧老人送礼物引出。
2、教师提出活动具体要求。
3、投影仪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五、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整个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基础内容。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二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先安排图色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入课题;接着进一步比较手掌、硬币、数学课本与练习本等实物面积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层次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与老教材的编排有很大不同。
因此,教学中采用了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逐步感知,逐步体验,通过师生、生生相互间的互动作用来完成。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理解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上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作了较好的铺垫。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眼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比赛活动:教师出示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挑选男女生各一名,进行涂色比赛。
2、学生比赛。
3师问:你们觉得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图形一大一小,大图形花的时间要多。
师:那么图形的大小指的是图形的什么呢?(生:面、面积)
4、引出课题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由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活动情景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二)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1、说一说:你们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面呢?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
2、摸一摸:铅笔盒的面、数学书封面、桌子的面
3、比一比:
①教师的手掌和学生的手掌。
让一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师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让全班其他同学比一比两个手掌表面的大小。
②1元硬币和5角硬币。
③数学课本的面和数学练习本的面。
师: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生:面的大小)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怎样?
生:面有大有小。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3课时)
秒的认识………………………………………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测量(6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2课时
5)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倍的认识(3课时)
倍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
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的直接经验;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课本、剪刀、比较大小的卡纸两张、1元硬币和1角硬币各一枚、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卡纸。
学具准备:
剪刀、比较大小的卡纸两张;1元硬币和1角硬币各十枚;小方格纸20张;大方格纸1张。
教学设计:
一、(五分钟)问题导入
1.师提问:这,是我们的数学书,这一页是我们数学书的封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数学书的封面都是“平平的”;大家看大屏幕,这本语文书和数学书一样也有“平平的面”,它们的面谁大?谁小?(一样大);让学生仔细观察1元硬币和1角硬币的正面,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树叶,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
2.师揭题: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比一比,这些物体的面谁大?谁小?比如:黑板的面和讲台的面比,谁大?谁小?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面,并比较大小,教师问全体同学:是否同意?引导学生说:黑板的面比课桌的面大,课桌的面比椅子的面大,课桌的面比尺子的面大……
这么多的比较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作物体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什么是面积。(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二、(十分钟)探索新知
1.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认识面积。
教师说:教师在板书时提问学生:比如说,陈老师现在在黑板上写字,对吗?那么黑板面的面积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学习了,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作物体的面积)那么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书的表面(也就是封面)的大小就是这本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就是硬币表面的面积;树叶表面的大小就是树叶表面的面积。
学生说:教师归纳(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说一说前面看到的物体的面积。学生汇报:黑板面的大小就叫黑板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叫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就叫硬币表面的面积;树叶表面的大小就叫树叶表面的面积……
用“面积”比大小:刚才我们找到了一些物体的面,引导学生用我们刚刚学习的“面积”这个词来描述一下他们的大小,如: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桌表面的面积大;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语文书封面的面积一样大;1元硬币的表面比1角硬币表面的面积大;红色树叶表面的在面积比绿色树叶表面的面积大……
2.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认识面积。
出示课件:封闭图形的面积。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样找到的面取出来,这些图形你们认识吗?请学生回答:(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物体的面积,接下来,我们就要认识这些封闭图形(教师用手比划比划)的面积,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教师用图形示范:这个圆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圆形的面积。
学生模仿:
3.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到这,我们回头望一望:请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什么是我们今天刚学到的新的数学知识?什么是面积?(大面积的提问学生,引导他们说出:一个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最后归纳出完整的数学术语: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A:两图形比较面积大小,提问学生怎么知道?用眼睛看,取个名字——观察法(板书)。
出示课件B:刚才同学们比较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那么,3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你们会比较吗?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
出示课件C:4个图形面积的比较,你们会吗?谁最大?谁最小?
出示放大的C课件: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认真观察,这正方形和长方形谁大?谁小?显然,用刚才的观察法能不能准确的进行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观察法不好用了。那总得想办法解决,如果老师给你们这些工具,出示课件,你们是不是又有点小小的想法呢?
(十分钟)学生活动: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们的收获(表扬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并及时归纳记录比较方法(板书):观察法、摆硬币法、摆图形法、剪拼法(这个名称你们同意吗?)、重叠法、数格子法。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收获过程,并进行说明怎么比:
①用硬币摆,请一对同桌上台展示,问用摆的方法怎么进行比较?观察他们的合作过程。
出示课件,教师提出异议:能不能这样摆?4个1元硬币和10个1角硬币。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得出结论:必须用统一大小的硬币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否则是不正确的。
②用小方格摆,用小方格摆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说明有缺陷:风吹无法进行。大长方形用10个小方格,大正方形用9个小方格,说明大长方形的面积比大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用剪刀剪,先问有没有学生这么做的,如果没有可问学生会不会用剪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请学生演示剪的过程,剪完后进行重叠比较面积的大小。
④数格子法,先把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重叠在方格纸上,沿着过缘画下来,再进行数格子,谁的格子多,谁的面积就大。
刚才我们把使用的比较方法都记录下来了:
观察法、摆硬币法、摆图形法、剪拼法(这个名称你们同意吗?)、重叠法、数格子法等,我们班的同学找到了这么多种的比较方法,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三、(十分钟)巩固练习
1.同学们累了吗?好!现在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下南平北站,美吗?现在建筑工人要对南平北站进行美化,要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课件展示)
同时说明:用越小的小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结果越是准确!
2.建筑工人又说了:如果我打算用7块方砖铺一个美丽的图案,你们打算铺成一个什么形状的图案呢?有想法吗?打开课本49页,把你们的想法,画在下面的方格上。
学生活动,画一个即可,教师进行展示,得出结论:面积大小相同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3.如果建筑工人想在刚才的空地上用彩色的方砖铺出这些图形,请问每种颜色的方砖应该准备几块呢?
注意两点:用连线的方法明确使用的数量;两个半块就看成一块。
小结:可用拼凑割补的方法移动图形的位置,更快更准地计算它们的面积(正方形)。
4.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给同学们留下难一点的问题(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状?今天晚上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个方格,并且再设计一个与这个图案面积相等的图案,明天带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四、(三分钟)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如何比较下面图形的面积?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比较的: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能这样比较吗?不能!这种方法比的是周长,可是我们今天要比的是面积!学生思考后意识到:物体的周长是物体表面边长的总和,而物体的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五、(二分钟)课堂小结
同学们数学概念掌握的真清晰,真好!时间过得真快,又临近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新的数学知识——面积,好!谁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面积?(教师进行大面积的提问)要求学生复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四、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改措施
1、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六、课时安排
(一)测量(课时)……………………………………………………9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12课时左右
(三)四边形……………………………………………………………9课时左右
(四)有余数的除法……………………………………………………7课时左右
(五)时、分、秒………………………………………………………6课时左右
(六)多位数成一位数…………………………………………………15课时左右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左右
(八)可能性……………………………………………………………5课时左右
(九)数学广角…………………………………………………………5课时左右
(十)整理和复习………………………………………………………6课时左右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方面:
第五册数学教材包括四大版块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担任的三年级三班有28名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孩子上课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认真做题;有的孩子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差。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的孩子,老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注重培养他们爱思考、敢于发言的能力。对学习基础较差,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孩子,老师除了在课堂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后还要加大对他们的.的教育力度和辅导力度,让孩子们及时跟上。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措施及预期目标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时间安排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3课时
(二)风筝厂的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0课时
(三)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课时
(四)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8课时
(五)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4课时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1课时
(六)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10课时
(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课时
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1课时
(八)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九)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2课时
(十)回顾整理——总复习5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
(二)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多样性策略,感知用正方形测量、比较的优点。
(三)通过方格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二、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51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在这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提升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五、教学准备
课件、油画棒、塑料方格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小正方体、硬币、剪刀、尺子、两片树叶、正方体。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春天,树木、小草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树叶经过昨天一场大雨洗礼之后变得更绿更清新可爱了,于是,我做了两片树叶,可还没来得及涂颜色,想请2个同学做一个涂色的小游戏。看谁涂的又快又均匀,准备好了吗?开始!(生涂)
师问:大家猜猜,谁先涂完?想一想,为什么先涂完呢?
生:树叶大,树叶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树叶的表面有大有小,树叶的面小,涂的就快,树叶的面大,用的时间就多,非常感谢这两位同学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师:那我们把刚才涂的有大有小的树叶的表面就叫做树叶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二)通过比较、观察、实际操作,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摸一摸,说一说
师:现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物体,我们来找一找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好吗?
谁来说一说你摸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比一比
师:数学书和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摸文具盒的上面,再摸尺子的面,哪个面大呢?
师:你真了不起,老师想和你击掌庆祝一下。同学们,观察我们两个人的手掌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手掌面一个大,一个小,老师的手掌面大,学生的手掌面小。
师:老师的手掌面大,你的手掌面小,那是因为老师是大人,你们是小孩,等到你们长大的时候,你们的手掌也许会比老师的还要大。
师:刚才我们看到、摸到的都是物体的表面,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每一个表面都有它确定的大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大小)
师:接下来,老师想再考考大家,看会不会把你们难倒。准备好了吗?(出示长方体)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师拿一个长方体,你们认识老师手里拿的这个物体吗?(长方体。)让学生指一指其中一个面的面积。如果把这个面描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长方形)原来这个面的大小就成了长方形的大小,那长方形的面积在哪里?(长方形表面的大小)这条边线是什么呢?(周长)师撺掉一个边,问:还能找到长方形的面积吗?(不能)为什么?(它不是封闭图形)那什么样的图形才有面积呢?(封闭图形)
(2)画一画。同学们在纸上用尺子画一个图形,画好后用彩笔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
展示。涂好的是它的面积,但那条边线是什么?(周长)
(3)电脑博士也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2、3)看画面上有什么?这些图形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师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全班齐读意义。
(4)接下来要考考大家,看看咱们班的同学谁是最棒的!下面哪些图形有它们的面积?(出示课件4)
3.探究比较物体表面大小的方法
(1)比较大小相差悬殊的两个图形。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面积的含义,看!(出示课件5)这2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那个面积小呢?
生:左大,右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小结:对,我们在比较差别较大的面积的大小的时候,用眼睛看就可以确定大小。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看来同学们的眼力还真不错,下面老师还要考验一下大家的动手能力。大家有信心吗?(有)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6)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长方形的面积小。
生:一样大。
师:噢,现在有三种答案了,那么到底谁猜的对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动手比一比。
师:好,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币、小正方形、塑料片和尺子,动手比一比。不过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比之前呢,要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比较?然后再选择方法和材料比一比。(学生讨论后动手操作)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1:我们组是用剪拼的办法来比的。演示操作过程。
师:真棒!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
师:请你们组来汇报。
生2:我们组是用摆硬币的方法,我发现长方形里面能摆8个硬币,正方形里面能摆9个硬币。所以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种方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硬币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师:所以,用摆硬币这种方法呢,还是有一定的缺点的。
师,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生:我们组是用数格子的方法,长方形中有8个格子,正方形中有9个格子,所以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种方法,与刚才的摆硬币的方法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生:这种方法很严密,没有空隙,这样很准确。
师:你也很了不起,不仅观察的仔细,而且语言表达也很清晰、完整。掌声送给他们。
(学生在介绍方法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方法真多,老师真佩服你们。我们在比较面积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方法,但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同学们刚才就做的很好。师:我们随电脑博士一起看一下他是怎么分析的呢?(演示课件7——9)
(3)强化用来度量面积的小方格的大小必须一样。
师:同学们表现这么出色,老师奖励你们休息一下,放松一小会。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男生闭上眼睛,(出示课件10)女生观察它的面积是几。女生闭上眼睛,男生观察它的面积是几?
那男生和女生谁说的面积大呢?(男生)一起来看大屏幕。原来这两个图形方格一样多,面积却不一样大!学生惊讶,这是为什么呢?
师小结:看来度量面积的大小要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用来度量面积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同,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度量面积时必须采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
4.设计图形,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大小
师:试一试自己设计图形,看谁最有创意!(出示课件11)
(1)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
(2)学生独立设计
(3)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三)结合实际生活,巩固所学
师:老师想带大家去数学城堡里闯关,闯关成功后会有礼物等着你哦!大家想要什么礼物呢?可老师想,一个信任的目光,友好的微笑,找到一位好朋友,得到大家的掌声会比任何礼物更令我们开心,对吗?想得到大家的掌声吗?加油!
1.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书上50页第1题,出示课件12)
学生:用观察法比较。
2.动手做。剪下附页2中图4,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与同伴说说你的比较方法。(书上50页第2题,出示课件13)
学生:用分割裁剪法或画格法。
3.如图,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书上50页第3题,出示课件14)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图3最大,有12个格子。
师:有哪两个面积是一样的,再找一找什么不一样。
生:图1图4面积一样,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师:这说明,面积一样的图形,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4.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书上50页第4题,出示课件15)
师:从第一个图形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图形形状一样,面积也一样大。
师:再观察第二个图形和第三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5.哪个图案面积大?(书上50页第5题,出示课件16)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厉害,现在到展示你们聪明才智的时候了,这两个图案你能知道谁的面积大吗?这可有难度了?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利用课件配合)6.找一找,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教室就有许多的物体,你能从中找到两种物体比一比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生:奖状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
生:文具盒的面积小,课桌的面积大。
生:门的面积大,凳子的面积小。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回忆下,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出示课件17、18)
(四)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时间过得真快呀,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出示课件19)
生:这节课我认识了物体的面积。
生:学到了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收获,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牢记。(出示课件20)“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周长求长短,面积求大小”。
(五)作业
画一幅最有创意的,并且使面积等于18个小方格的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方面:
第五册数学教材包括四大版块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担任的三年级三班有28名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孩子上课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认真做题;有的孩子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差。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的孩子,老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注重培养他们爱思考、敢于发言的能力。对学习基础较差,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孩子,老师除了在课堂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后还要加大对他们的的教育力度和辅导力度,让孩子们及时跟上。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措施及预期目标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时间安排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3课时
(二)风筝厂的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0课时
(三)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课时
(四)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8课时
(五)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4课时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1课时
(六)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10课时
(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课时
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1课时
(八)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九)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2课时
(十)回顾整理——总复习5课时
一、指导思想:
在市发展中心、校长室、教导处、数学教研组的领导下,积极抗击疫情,开展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继续根据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加大集体备课力度,深入研究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课堂质量观,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而扎实开展工作。
二、基本情况分析:
由疫情影响,前段时间教师进行了网络教学,但学习效果怎样,老师的心里没底。开学后要指导教师积极摸清学生网络学习的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各班学生数较多,生源分布较广,网络学习的效果肯定存在差距,还需要密切与家长配合,加强监督,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为下半学期,很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打下基础。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的掌控能力。开学初集中学习教学六认真要求,查找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把上级的要求认真落实下去。
2、认真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课堂高效相结合。
3、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5、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
6、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要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数学,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校的数学成绩合格率。
四、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学校“六认真”要求,抓好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认真组织课外活动。通过学习“六认真”要求,对数学作业的批改规范做到统一要求。平时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以了解教师的备课、上课及作业批改情况。
2、坚持以年级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落在实处,以新课标为指导,研究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探讨教学方法等。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要求组内的老师认真学习新课程课堂数学的原则、原理、方法和评价理论,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4、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5、有计划地学习,努力使本组教师提高业务能力。鼓励老师们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同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注意积累经验,收集资料,撰写论文。
6、继续开展以教研组内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方式,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文化视野处理教材,制定教学预案,有自己的个性化思考,然后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后有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
7、继续重视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做好学困生的建档和转化工作。平时应分析学困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进行个别辅导,以改善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8、严把教学质量关。阶段练习后,教师认真作好质量分析,找出形成学生薄弱环节的原因,研究对策,以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具体安排
2月
1、线上讲评寒假作业,订正反馈。
2、开展线上教学,每天反馈学习效果。
3、分配备课组任务,做好电子教案修改工作。
3月
1、学习六认真要求,反馈存在的问题。
2、规范教案修改、作业批改要求,补充习题完善。
3、讨论教学进度,统一要求。
4、交流教学中出现问题,讨论网络时产生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教案、听课笔记检查。
4月
1、公开课计划制定及研讨。
2、交流教学中出现问题。及理论学习交流。
3、期中整理复习,查漏补缺。
4、讨论上半学期质量检测,做好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5、公开课及研讨。
6、六认真检查。
5月
1、集体备课。
2、交流教学中出现问题,交流上周教学反思重建。
3、讨论第五单元《年月日》的教学设计。
4、高效课堂方案实施。
5、公开课及研讨。
6、六认真检查。
6月
1、集体备课。
2、交流教学中出现问题,交流上周教学反思重建。
3、理论学习交流:如何辅导差生。
4、制定期末复习计划,按计划复习。
5、讨论综合练习题、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6、期末考试。
一、夯实基础。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从学生反馈来看,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难题没做好,而在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运算不准,基本方法不熟,解题过程不规范,结果“难题做不了,基础题又没做好”,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格外突出基本概念、基础运算、基本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和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2.加强主干知识的生成,重视知识的交汇点;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规范解题习惯;4.加强反思,完善复习方法。
二、解决好课内课外关系。
课内:
(1)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讲解中,让学生陈述不同解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中的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褒扬或纠正;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
(2)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不但指出错误之处,更要引导学生寻根问底,使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
(3)每节课留5-10分钟让学生疏理本节知识,理解本节内容。
课外:
(1)除了正常每天布置适量作业外,另外布置一两道中档偏上的题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到拔尖补差。
(2)加强重点生中的缺腿生的辅导工作:①判作业时对缺腿生面批面改;②指出知识的疏漏,学法的不正;③每周5天集中辅导,对普遍问题讲解。
三、强化学生“参与”“合作”。
1.多让学生板演,对于有些章节知识,选择六至八道,按难易程度分别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板演,下面的学生尽量独自完成,无法独立解决的可以相互讨论。
2.让学生自我小结,每一章复习完后,让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包括典型题目、思想方法、解题技巧,易错易做之题;
3.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①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③试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在哪里;④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是知识、逻辑心理因素造成,哪些是属于思路上的。
四、精选习题。
1.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增强题目针对性,所选题目以小题、中档题为主,且应突出知识重点,体现思想方法、兼顾学生易错之处。2.减少题目数量,加强质量。题目数量过大,学生易疲惫生厌,没有思考消化时间,删减偏难怪,技巧过于单一、计算过于繁杂的题目。
复习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而是从一个有机整体的角度对已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再认识过程是不断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的过程,是不断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及提高能力的过程。
首先,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的基础。尽管高考强调考查能力和创新意识,但这些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其次,在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之间的途径和方法,反思如何通过分析问题提供有关信息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又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为后面的面积单位做好铺垫。
(二)过程目标
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
(三)情感目标
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的概念,能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请两个同学做一个涂树叶比赛,看谁先涂完。哪位同学愿意参加?你会选哪片树叶?为什么?
二、操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认识面积。
1.认识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
摸文具盒的上面,橡皮的正面,哪个面大呢?
引出:物体的表面就是它们的面积。
看一看1元硬币与1角硬币的大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课件抽象出面积)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也就是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出示课件:缺角的长方形)
师:这个图形的面积在什么地方?它不是封闭图形,没有面积。
(二)进一步认识面积(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1.探密游戏
这里有5个图形,秘密就在其中的一个里面,想知道它在哪个图形里吗?老师给你一些提示,排除一些错误答案,请听好:
①它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里,去掉谁?(提醒学生这是用观察的方法。)
②它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里,去掉谁?
③它不在圆里。
④它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面积较大的图形里,猜一猜它在哪里?
师:这两个图已经在桌面上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打开信封,可以让里面的学具帮助你,先思考后小组合作。比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2.小组合作探究、汇报。
小组成员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课件出示)游戏的秘密
原来是智慧老人,为我们带来一个宝盒,猜猜里面装着什么?学生猜。
打开看看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谈谈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吧?
2.课本第50页“练一练”第5题(2)。
“面积”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面积”概念。
一学期,我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实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
一、指导思想
我配合班主任的一切工作,管理好自己班级。在教学方面,我紧扣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加强业务学习,转变自己教育教学观念。
我不断完善教学思想,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一个工作者有什么样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会直接体现在一切工作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为此,我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本学期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我还订阅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经常阅读上面的如何设计每一节课,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加强教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有时候我上一节课反复的考虑,我带领备课组的5位老师反复商量,研究如何创设情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分散难点。精心设计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提高班级整体成绩。
我在教学中,我时刻抓好班级的优等生,经常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一位优等生帮带一位学困生,也就是一帮一、兵教兵的方法,这样,既提高了优等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学困生,我想方设法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中,如,课堂中他能认真听10分钟,就奖励他们一颗星和布置家庭作业就减半,让学困生慢慢的喜欢学习,我们班的周琪凯,上课顽皮,作业不写,我利用这种方法,在平时其它作业他不做,可是做数学作业,他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获得61分。我还实行连续5次作业全对,可以免一次家庭作业,就这样我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配合学校,积极工作。
我积极配合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从不因个人的事而耽误学生的一节课。在艺术月中或学校的社团中,学校安排我辅导舞蹈队,我总是把数学课调好,再去辅导舞蹈队。并且配合班主任做好一切班级管理工作。把学校的工作放在第一位。
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本学年担任的三三班数学,在我尽心尽力的工作中,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我辅导的舞蹈队在中心校艺术月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行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引入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分数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诠释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使学生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还学习用分数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本册教材安排了“倍的认识”教学单元,将以往分散编排在表内乘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乘除法之后来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倍”的概念,也便于学习根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四边形,掌握认识正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的意识。
“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集合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展、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字编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过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对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2.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4.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及在生活中应用
5.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7.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8.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是: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
【三】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大多数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两个班的学生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慢,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及时地进行补差等。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4、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掉队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教学策略》,《教育新理念》,《课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要不断去读其它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加强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潜心教研,提高素质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同组教师学习.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一学期,我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实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下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27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 ,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 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会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对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绿色圃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肯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例题,结合学生从看懂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到会用小数表示商品单价,进而会比较商品单价(小数表示)高低贵贱的过程,就能评价他们是否初步理解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及其大小关系,对小数的认识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二)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发展,为顺利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评价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割裂数学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能,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表现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
(三)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主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具体情境中数量信息的利用程度,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合理性与复杂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思维策略的水平,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及时给学生提供评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期望,明白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六、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27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例题,结合学生从看懂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到会用小数表示商品单价,进而会比较商品单价(小数表示)高低贵贱的过程,就能评价他们是否初步理解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及其大小关系,对小数的认识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二)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发展,为顺利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评价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割裂数学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能,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表现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
(三)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主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具体情境中数量信息的利用程度,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合理性与复杂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思维策略的水平,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及时给学生提供评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期望,明白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