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合集20篇】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通用20篇)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1

一、和学生做好情感沟通

教师要想驾驭好课堂,就要想办法先和学生搞好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配合老师,老师才能更好地管理课堂。教师要深入班级,走到学生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情感上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是老师驾驭好课堂的基础。有些教师课讲得特别好,知识交代的特别到位,但却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没有积极性,甚至觉得上课没有意思。

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师在课堂上也很难驾驭课堂。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学生一定觉得轻松而有意义。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增加知识含量

作为一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与其知识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你得让学生知道你知识渊博,精通广泛,他们才会因佩服而跟从。其实数学课堂最缺乏的就是生机和活力,所以教学中要适当穿插生活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觉得数学学习很重要,想去学习数学。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一下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三角形状的,而且很稳定,比如,自行车、衣服架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物品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的实用性。相关的科学知识,这会使学生对此产生好感,从而活跃课堂。

三、注重语言,增加吸引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速快慢适当,语言抑扬顿挫,用讲课节奏的张弛和语言的幽默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恰当地运用态势、表情、手势、动作等把学生的视线吸引过来,给学生以动感,避免疲劳和厌倦,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可以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进行,这是活跃气氛的一个重要体现。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2

为了更好地顺利地进行下一年的工作,我们现在总结一下今年数学教师的工作。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责任感是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良好。当然,个人能力也很重要。但是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做不好的,这是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我工作的座右铭。为此,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很严格,总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来约束和激励自己,记住自己是一名教师,树立榜样,成为一名教师。爱和关心学生。教书育人。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请假。积极工作,积极主动,努力工作。从不斤斤计较,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能够很好地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人一年来,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方面,都力求做到最好。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努力转化差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教学中,我认为: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不管是思想还是学习上,不能随便迁就学生的缺点,否则只能是导其继续范错,发现有范错误的苗头,就要马上进行引导、教育,把这种错误的思想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但,要想收到预期的效果,得讲究方法,耐心教导,循循善诱,批评与诱导相结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经常与其谈心、交朋友,使学生心中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向师性。这也是我教育学生的一点浅谈。

在教中,我不断地钻研、探索、总结教法,接手六年级后,自己对教学内容不太熟,于是我就主动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来提高自己。了解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不断吸取新思想、新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变自己的教法,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并结合学校教研专题,认真考虑怎样分层导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方面

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观念较为保守,放不开;工作总结

2)教学中没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生学习的品质、习的兴趣、态度、策略、方法等。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3)课的结构过于简单,方式过于单一,容量不大,练习量过少,特别是应用题方面的教学;

4)堂上练习密度不大,节奏不紧凑,效果较低;5)课堂教学处理的的艺术水平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要求教师抓住每个教学点的关键,运用最直接、最易懂易明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课堂的基本模式为:先练后导—导练结合—当堂训练—及时反馈—达成目标。教学任务要日日清、月月清、年年清。

一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本人始终以认真负责、勤恳的态度,履行岗位职责。上半年不仅担负着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美术等教学工作,兼任三乙班主任,每周19课;下半年担负着一年级两个班数学科的教学工作,兼任一乙班主任,每周17课;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抓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安全等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责任更加重。虽然一年来工作量较大,但还是坚持努力把工作做好!同时,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也给我的荣誉奖,这使我感到教好书育好人的责任更大。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吧!

小学数学教师

在六年级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鼓励的目光、激励的手段,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这样的例题,“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290公顷,其中水陆面积是陆地面积的3倍,颐和园的水陆面积和陆地面积各是多少?”我提出的要求是,先用线段表示

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线段找出等量关系,最后再列方程,检验。学生们独立思考后,大多数的学生借助线段图找出正确的.数量

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但是在最后检验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只检验了一步,即只检验了“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290公顷”。于是我提示学生仔细再看看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并告诉学生我们所求出来的结果必须符合我们题中所有的已知条件。

学生通过再次阅读题目,知道了还有一个已知条件没有检验,

即“水陆面积是陆地面积的3倍”,于是学生用最后水陆面积除以陆地面积,得到了3倍。最后,学生明白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检验时,必须把全部的已知条件都得检验。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发现规律解决一些实践问题。先让学生用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看看减少了几个面的面积,再用三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看看减少了几个面的面积。用四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减少了几个面的面积,当正方体增加到5,6个时,学生猜想,表面积如何变化?学生互相交流得到,减少了几个面的面积与正方体的个数有关,并且,通过2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减少了2×(2-1)个面的面积。3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减少了2×(3-1)个面的面积4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减少了2×(4-1)个面的面积。最后得出n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减少了2×(n-1)个面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拼长方体,猜想最后得出所要的规律,并且还得出一个最重要的结论,相同的多个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时,不变的是体积,变了的是表面积。,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总结出最重要的规律。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3

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我有较大收获,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 担任多年的教学工作,但本次真的感到诸多的不同和困惑. “困而不谋则穷,穷而不战则亡”必须改变了。本次通过平台的学习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较为成功的是抓着要点重点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综合应用。

一、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备课难度较大。

统计与概率领域是数学新课程中增加篇幅较大的一个内容,教师几乎没有教这个内容的经验。

2.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

统计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是收集小组学生的相关数据、“正”字统计法、填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等活动。

3.教材中内容大多与城市生活联系密切。

教材中内容大多与城市生活联系密切,这使农村教师在教学中有较大困难。

4.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

“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基于此,有教师说“数学乐园”还不如改为“数学苦园”更合适些,有些可能说得极端。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要与教材相配套。

二、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对策

1.加强对小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小学数学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课程标准对该领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一定的关系。

2.对教材进行完善。

教材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中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在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培训工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在教学中,虽然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3、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

(2)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也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问

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

(3)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四、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不够细致全面的地方。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1、后进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遗忘知识特别快,可能你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他就忘记了。有的今天的学会了,可是过几天他又遗忘了,到最后综合练习的时候,堆积的知识太多了,补不过来。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惰以外,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有时担心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往往要讲的多一些,这样留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就少了,时间一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

3、优秀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学校教育造成的。但是一些审题的方法、计算的技巧等教师还是应该随时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4

1、最小的质数和最小合数积的倒数是。

由于部分教学内容枯燥及学生年龄和认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

比如,在教学《多位数的写法》一节时,伴随着乡村音乐展现的一幅幅画面,把写数与介绍家乡密切联系,由于唤起了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了,很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数学领域,达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高度统一,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有利于分化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之所以会成为难点,是因为这些知识要么太“陡”,要么太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整合和优化各种媒体,有效地分化教学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一年级教材“学看钟表”这一节中,学生认识“快到几点”与“刚过几点”是本节的难点。为此,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时针、分针从7:00开始运动,到7:55停下,并同时闪烁两次,突出时间,强化学生的无意注意。然后从7:55至8:00之间每一分钟都可任意停顿,便于学生感知这一运动过程。同时,让时针和分针从12:00至12:05每分钟都能停下,到12:05时,时针、分针都停下,闪烁两次,突出此时刻。通过以上演示,就如电影中的慢镜头,非常清晰地反映了时针、分针的变化规律,强化了“快到”和“刚到”这两个时间状态,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主动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多媒体技术以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学习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比如,在进行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能力,以网站的形式设计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网络进行问题的讨论、答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状况,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学习。由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

4、有利于培养学生潜教育,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潜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同时,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与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最终提高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效用

多媒体技术应有一定的目标性、科学性、艺术性,应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要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责任目标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如果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2、掌握好应用多媒体手段的时机

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集中了语言(包括语言、文字、图像)与非语言(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受到的姿态、外貌、语言语调、气味等)的感知材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特点。可运用于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和学习方法的时刻,还适用于学生个别学习的场合。在使用时,我们要做到当用则用,有用则用,真正让辅助教学手段适时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3、正确处理形象化与抽象性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能够使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但是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又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切都形象化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就可能下降,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生命力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既训练使用右脑,又注重开发左脑,一定要注意如何恰到好处地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4、正确处理程序化与创造性的关系

由于多媒体课件所控制的教学过程过于严密和紧凑,往往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显得拘谨、不灵活。而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如果教师被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所缚,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在实践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我们的教学课件,让多媒体课件的严密程序与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有机结合,形成人机的优势合力,在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中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作用。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5

一、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研组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进行了四次教学检查,主要包括:教学常规、摘抄笔记、听课记录的检查,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的检查等,效果较好。常规工作中,我们坚持共同进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加强对自身专业的训练,使教学工作得以深入开展。每位教师都做到了严格执行教学进度,按时进班上课,安排好课堂各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成绩有了普遍的提高。本组各位数学教师,思想态度端正、对工作兢兢业业,平时能积极学习、深钻教材。从备、教、改、辅、考、研等教学环节中,我们组每一位老师做得都非常到位,特别是新分配的黄海华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勤学好问,个人业务能力提高较快。

二、落实教学常规,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本学期教研组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导处的组织安排下,我们组还对数学文本进行了有效的解读,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经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

1、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认真抓好集体研讨活动。一学期来,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举行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做到“三备”(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力求做到挖掘“深”,设计“新”,内容“实”,并且在活动中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得失,使教研组活动稳实而高效。

2、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来抓。一学期来,举行了校内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共10节。所有教师听课都在15节以上。讲课者认真备课,写详案;听课者有记录,听课后及时交流,互相切磋,认真撰写评课意见。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上课实际效果,及时反思,总结该节课的得失,并根据评课老师的意见,对自己的教案进行第二次设计,使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

3、各数学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准时上、下课,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同时利用“一帮一”、课外辅导、家访等查漏补缺,培优转差。

4、本学期配合学校的安排,组织了三次综合练习。每次练习都进行了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起到了综合练习的作用。

三、建立帮扶制度。

学校坚持教师相互帮扶制度。确定帮扶对象和制订帮扶措施。一学期来,青年教师爱学、老教师热心指导,青年教师进步较快。

四、共同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对学困生进行分析,以此来转变学困生的学习,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业务交流中,老师谈得最多的是对学困生采取了哪些好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关注学困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目的的教育,再教给他们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全体老师都在班上建立起“一帮一”的帮学对子,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五、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

1、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今后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使大家的教学艺术进一步得到提高。

2、营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待于提高。

3、班级发展不平衡,需要加大辅导力度。

4、家校联系极差,家长外出多,留守儿童多,不利于学生教育。

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围绕学校制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高标准、严要求、勤钻研、敢创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6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两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具体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钟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在课后的练习中,两个班有五分之四的孩子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还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还需要一个不断学习、练习、巩固的过程。

给家长的建议:认识钟表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让孩子掌握好的,要想达到提高、熟练,家长必须在生活中对其加以强化,特别是关于时间的计算。如11:40开始吃午饭,吃了30分钟,吃完时是什么时刻;电影下午6:15开始,晚上7:4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7

20xx年11月7日至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办的“《七彩语文》杯”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届优秀课评比暨课堂教学观摩会。来自全国各省的31名选手参加本次大赛的现场比赛,另有7位数学特级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他们课堂教学特色鲜明,充满了魔力与朝气,诠释了新课改的真实含义。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己和他们的差距。接下来,我就本次活动谈谈在听课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语言幽默、平和充满爱

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比较幽默,同学们阵阵传来欢快的笑声。课堂气氛非常好,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例如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张齐华校长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张校长干脆利落的说话风格,挥洒自如的幽默语言,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语调比较平和,亲近的声音时刻的鼓励和牵引着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用谦逊的目光和动听的音符替代了我们的焦躁和唠叨。

二、多媒体使用、形象生动

每位教师的多媒体使用都非常熟练,讲到哪,点到哪。而且课件做的比较新,比较生动。不少教师好制作了flash,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很轻松的去突破重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有的教师采用了现代电子设备完成教学,如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武捷老师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让每位学生用ipad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亲身体验本节课的重难点。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应用起来更加灵活。

三、教学环节、层层相扣

在课堂中,每一环节问题的设置,包括新课的导入都非常自然,让学生们通过自己身边的实例或者经典的故事,从而引出新课的内容。每一环节设计意图都非常清楚,讲解问题比较细致。例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的王岚校长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导入环节的设计,由“数学课”想到了“数”,由幼儿园学习过的数到我们现在学的数,很自然的谈话间就引出了本节课所要认识的小数。又如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张冬梅老师的《小数乘整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相信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本节课中来。

参加这次活动,一方面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学习到了新版苏教版教学的新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让我学习了执教老师们课上的机智和从容。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8

11月26-30日,我有幸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第__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千课万人”场面壮观、名师荟萃、百家争鸣,今天终于身临其境了!让我见证了一次小学数学教研的花开盛观。

活动的布置大气精致,使枯燥的数学充满了人文气息。以书香对联彰显底蕴,以倒计时钟匀开序幕,以经典音乐贯穿课间等等,使人一步入会场就会被浓浓的教学幸福与数学理性所包围,不禁感叹组织者的精心、精细、精巧、精密!再次见证了“千课万人”会务组的团队智慧。

课堂以学定教,彰显教师的智慧。大会交流的15节课使用的教材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不同版本,梳理成“数的认识”、“乘法计算”、“几何概念”、“面积教学”、“综合应用”五个板块。尽管课的领域不尽相同,但每节课的设计无不体现“以学定教”的核心理念循学施教、因学设教、先学后教。

情境为“施教”所用。浙江省江萍老师的《千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大任务布置、分层次反馈的方式,利用0、1、4这三张卡片,把读数、写数、数数、数的组成等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实现了新知与经验的无痕对接,知识与观念的相互融合,学生从“有所知”变为“知所知”;山东省杨永丽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算理,创设了编织的教学情境,不仅仅直观上接近“网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转译部分为单位“1”如何转译为整体为单位“1”;江苏省陈敏老师的《体积与容积》则是根据石子取出后水面下降的观察,就把无形的东西通过有形的载体加以直观,感受到物体是占一定空间的。

素材为“设教”所需。江西省的刘才军老师和福建省的阮宁宁老师选取了“金牌”等素材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福建省的郑汛老师选择了分别为面积有明显差距、差距不大、同形状差距不大的三组素材,来说明面积比较的不同方法,并顺势引出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上海市的张连珍老师为了组合图形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选取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主题素材贯穿整课。

经验为“后教”所备。只有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会为活动经验的积累奠定基础。上海市陈华老师的'《折线统计图》让孩子们经历条形统计图变为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初步了解两种统计图都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后对新知进行深入探索;江苏省陆丽老师把小蚂蚁抽象为“点”,从“点的平移”类推到“线与面”的平移,使学生对于从原有的物化理解上升为本质理解;浙江省的金奎老师课一开始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表征-2可以表示什么,并把创造的表征穿针引线于整课;安徽的谢光玲老师和杨眉老师则让学生积累编码与推理的活动经验,为“后教”所备。

专家引领思课辩课,让会场散发出浓浓的学术味。本次活动的专家大会互动点评。针对课的类型每半天围绕一个主题设置五个问题,先由上课的教师选择并回答,同时为会场的听课代表也留了问题,于是,会场上上课教师、与会代表和引领专家之间的对话和碰撞,使问题的研讨更加深入。特级教师刘永宽的“直线式的问答”、朱乐平老师的“慢教育和活着的理论”、范新林老师和陈庆宪老师“半装糊涂式的引领”、叶柱老师的“巡回作答的方式”等对还留余温的课再一次加热,给了与会者的思维不断的激荡与澎湃。

特级教师现场同课异构,让复杂的课堂变得简洁明了。本次活动每天有一位特级教师从一天的观摩课中,选择一节课进行现场同课异构,特级教师袁晓萍根据学生的导学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年、月、日》一课气势磅礴;特级教师俞正强借“主角”的虚像,为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离散”和折线统计图的“联结”埋下伏笔,逼问着学生去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价值和意义;特级教师朱国荣则让孩子们干脆自己编学号,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使课渐进,思路明晰。由于课堂的开放和对孩子的信任,课堂上频频呈现孩子们精彩而真实的回答。

历经千辛万苦,只为花开一时。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一方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几天的学习旅程很快结束了,几天来的学习收获我难以言语表达,也深知自己的教学能力还需要不断地磨练与提高。名师们超棒的教学设计也深深震撼了我,每一节课堂,都是学生和教师的一次美丽邂逅。老师精彩的课堂设计引着孩子们在数学的花海里绽放自己,鲜花就开放在我们的课堂中。虽然时值秋天,但我却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原来数学可以那么的有趣。经过学习,我们也许达不到大师们的那种至善至美的教学境界,但只要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超越自我,就一定能让孩子们更喜欢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见证朵朵花开!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9

7月中旬,根据运教研函字[20xx]42号文件精神,我们河津市教育局组织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特点

1、组织严密,层层选拔。

4月份,我们接到运城教研室关于组织首届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大赛的文件后,立即以“河教研”的文件形式转发给我市各单位,要求自下而上按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大赛。各单位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于4月—5月进行了校级初赛,5月中、下旬,每个单位选拔出2名教师准备参加市级复赛,共34名选手。

7月中旬,我们下发了补充通知,在河津第四小学举办市级大赛。大赛分低、中、高三段,各确定一个课题,同讲一节课。(低段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中段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高段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对每名选手编号,面对评委讲课,当堂亮分,力求公正、公平赛出真水平。

最后,在34名讲课教师中选拔出一等奖3名(其中2名并列),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其中3名并列)。

2、选手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4名选手风格各异,34节课精彩异呈,人人亮特点,节节显特色。比如赵云霞老师的《回收废品》以情境串为主线进行教学;任水平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郭美玉老师神情怡然的教态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等等。

此外,34节课也有共同的特点:首先,参赛选手都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比如三维目标的结合、教师角色的转化、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等等。最为突出的是:在《回收废品》这节中,老师们都采用了“创设情境——图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已学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课程改革目标。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中,老师们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同时,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工作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在《什么是周长》一节中,老师们大都以故事情境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解“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其次,所有参赛选手能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将承载多种教育功能的教学情境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打印图片,有绘画图片,有自制教具,创意性强,很好地解决了仅靠教师描述情境、学生干听的低效教学的问题。

无论我们推荐的选手在运城的比赛结果如何,我们内心都很欣慰,我们教师的整体素质上了一个台阶。这得益于近几年的新教材培训与课堂观察研讨活动,尤其是近两年来,在我们局领导一班人及教研室米文革主任带领下组织进行的“联片教研”,当然更离不开我们基层学校与一线教师的研究学习。如果说培训观摩是“绿叶陪衬红花”,以点带面的话,那么联片教研就为“遍地是红花”,人人都能受益。

二、不足之处

1、教材处理不恰当。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主要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以及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有些老师设计的练习题过多过难。再比如《回收废品》主要解决的是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重点是探索理解解决方法,有些老师却归成类型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其次教材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前后顺序,应是通过摆小棒等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之后再列式计算,有些教师是先列式再通过摆来计算结果。

2、概念讲解不透彻。比如《什么是周长》一节中,周长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怎么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如学生熟知的通俗的说法“一圈”,而不是让学生硬记封闭图形有周长与不封闭图形无周长。还有“边线”的意思的理解,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3、学生探索活动的操作作品不能充分展示交流。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在转化过程中,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的方法很多也都不同,而多数老师们只选择了一种来展示。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认真钻研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充分挖掘教材思维内涵,正确处理教材内容,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注意细节处的教学。比如高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中,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剪开后通过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长方形,老师们的演示几乎都是挪开的,不是平移的。再比如《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老师演示沿边线摸一圈时,一只手拿图形,另一只手摸,摸着摸着就断开了。为什么?拿图形的手挡住了。有什么好办法呢?

花开花谢,寒往暑来,又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工作中,我继续延续了上学期的一些好的做法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在课前认真备课,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学生的认知基础,完成详尽的教学预案,因地制宜、因课制宜,有效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做好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

第二,课堂上对学生要求明确,严明课堂纪律,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

第三,上课饱含激情,注重课堂语言准确、简练、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努力让幽默成为自己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第四、精讲多练,注重使用启发式教学,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尽可能让课堂成为更多学生的舞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五、课堂评价生动多样,因人而异,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在教研活动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六、积极反思,做反思型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边教边学、且思且行,积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及时地查找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以教学随笔的形式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10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应用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源于加法,而加法分为相同加数和不一样加法相加两种情景。让学生体会到相同加数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简便,从而产生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其意义。

上课时,首先给出3幅图:(1)每组2个圆片,有5组;(2)每袋有5颗星,有3带;(3)每盘3个苹果,有4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数数有几个几,求一共有多少个?列出连加算式并进行计算后,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我的语言来描述。体会这些加法算式的加数都相同,教师引导说出都是加数相同能够说成是相同加数,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当加数相同时,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介绍方法:先找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中间写乘号。也能够先写有几个相同加数,再写相同加数。改写几道算式后。教师说明:当加数相同时能够写加法算式,也能够写乘法算式。那要是100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写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呢?为什么不写加法算式呢?看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的必要性。

本节课首先出现了很多的同数连加,之后让学生体会同数连加的特点,为认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做准备,使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

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遇到100个2相加是多少的问题,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琐碎性和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唯一的不足是,这节课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再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多用小奖品刺激、鼓励,让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更集中。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11

这学期可谓历史之最,时间短而节奏快,却让我得到前所未有的成长和收获。

一、教学研究,稳步前进

作为一线教师,教学自然是第一抓手,本学期参加了各种教学比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参加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获得三等奖,虽然得奖了,但始终未能有所突破,可见自己的科研能力还有待加强。参加小学新常规教学设计获得二等奖,指导学生刘和黄参加学区方言说唱比赛,获得二等奖。一次机缘巧合,我看到教育网上有“电化教育装备论文评比”和“课件制作比赛”的文件,于是将自己曾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角的初步认识》送去评比,获得三等奖;又结合平时对几何画板使用的经验,撰写了论文《几何画板,轻叩小学数学的新视窗》,获得xx市一等奖,并有幸被推送到xx市论文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次比赛对我来说又惊又喜,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信心,也让我懂得了“敢尝试就有可能成功”的道理。本学期还有幸在学区数学教研活动中,作了一次题为《例谈问题解决的有效教学》的观点报告。一个个奖项都算鼓励;一次次比赛都是历练,摸着石头过河,总会到达胜利彼岸!

二、班级管理,稳扎稳打

本学期由于身体原因,对班级管理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很感谢自己的搭班老师陈,时常帮助我处理班中的大小琐事。这学期转走三个学生,班级瞬间缩水,让管理稍微轻松些。可能是年龄增长的缘故,孩子们都懂事不少,打架的事减少了,有几个班干部能学着处理班务。记得班级文化布置的时候,我设置了心愿墙,让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将心愿上墙。五花八门的心愿映入眼帘,有些要当演员,有些要成为老师,有个孩子说自己要当理发师,剪出各式各样的发型。孩子们的世界天真无邪,而作为班主任,我应该做的是尊重他们的想法。

忙碌的一学期终于画上了休止符,既是圆满的结束,又是崭新的开始。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12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结束了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静下心来,有许多话想说,想给自己一个总结,也想为以后的工作做个准备。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紧张忙碌中,也有许多的收获。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渡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以高尚的师德育人

我热爱和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关注教育改革。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能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以认真的态度学习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以满腔的热情教学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本学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轴对称,实践活动,总复习这七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初步认识轴对称,知道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美,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教学成绩显著,本学期几次考试所任数学成绩均名列前茅。

总之,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课标,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现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更重要的考虑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面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等等,都是我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我愿与学生同行,与时代同行。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13

一年级数学新版教材已是第三次教了,虽然教材都一样,也很熟悉,有时也会和以前一样处理教材,设计同样的活动和问题,效果完全不同,因为这个班是中途接手,来到一个新学校,接了一下新班级,要重新定位自己在学校大集体中的角色,和不太熟悉或者完全陌生的同事们快速融合,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近四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有些体会和心得,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上学一个多月以后,突然换了一个数学老师,有个小朋友天真的问班主任:这个李老师又不是我们的数学老师,熊老师才是对吗?而且这个孩子特别调皮,据班主任介绍:他之所以上数学纪律差,是因为他认为你是临时代课的。当时听了,感觉小朋友太天真了,同时也反思,我没有融入这个班集体,从那以后,快速记住全班同学的名字成为我的重要任务。

没有练习册,取消统一笔试,这样的改革是我工作十七年来第一次遇到,如何在减少练习量的前提下,把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在课内加强学生说,课后加强动手操作,但相对写练习题,说和做的反馈与评价更复杂,一位老师对全班49位孩子很难全面顾及,只能更大地发挥生生互评的作用,培养一部分学生认真负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几个孩子还行,为此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总是占据了课堂的部分时间,有时没时间检查,作业效果就不尽如人意,这将是我下学期要优化的问题之一。

课件的应用基本覆盖每节新授课,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不能取代板书,也不能整节课都有PPT,我认为:板书的设计还需更活泼,突出重难点,易懂易记,比PPT的效果应该会更好,这也是下学期教学过程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学生评价,数学之星是部分小朋友非常想得到的,但有些小朋友却从不在意,其中的原因,我也想了很久,是不是没有及时总结,但如果进行月总结或周总结,学生之间又会互相比较,没有了分数的排名,却有了数学之星的排名,这样好吗?如果我给出的数学之星不单是表扬课堂学习效果好的学生,而是包含进步、会聆听、会合作,这样就不会总是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才能得数学之星,给所有孩子机会,是不是更能促进不同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呢?下学期我将重新规划。

做了、想了才会改,改了才会进步,提醒自己不思则不进,继续努力吧!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14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本事。之后,学生练习不一样坡度,不一样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构成本事,发展思维。最终,尽量让学生自我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此刻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艾宾豪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所以,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构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构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构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供给了可能。

3、批改作业。针对不一样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团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我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本事。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我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善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景,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期望经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一样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培养学生综合本事

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收银员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我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坚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简便、愉快的心境去进取主动的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本事。

三、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精心设计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教学大纲对知识要求到达“了解、理解、应用”的基础上,同时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丰富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激励学生按自我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设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构成、发展和应用,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尽管我们呼唤教学的随机生成,但课前还得精心设计,通向认知彼岸的途径也需精心选择。

真实的教学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课堂比较开放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比预定的要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的教学程序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到学生发展的轨迹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和生成的过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学会审时度势,现场调整教学预设,引导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纳入到预定的课程目标之中,促进课堂活跃,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综上所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经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15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改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准确、教学中是否达成目标是衡量有效课堂教学第一标准。有效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课堂,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教学中包括三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现行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许多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调整,这更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合学生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有层次性,学生学起来也更加轻松、更加有兴趣。

二、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课前激趣的有效性。在许多公开课时,时常会看见课前教师要求学生静息,教师等待上课铃声上课,我在上课时,充分利用了这几分钟的时间,在开课前就揭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如在上《圆的认识》时,我在网上找了许多漂亮的自行车让学生观察,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前揭发。

2、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情境创设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烯学生的智慧的火花。情境创设要体现以下三个特征:一、趣味性。情境创设有没有趣味是这节课开课的关键,如在上《分数的再认识》时,我用多媒体设计了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在上《统计》时,我安排了教师投球游戏等。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味中思考、发现数学知识。二、针对性。创设出好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三、可操作性。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内涵。如在上《人民币的认识》,我设计了同学们在商场内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3、课堂质疑的有效性。课堂质疑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在数学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变换表达的,如:猜一猜,老师要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智慧老人,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老师,你会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你知道些什么,你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请你对大家谈一谈;你发现了什么?你对这人问题有什么疑问吗等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主动质疑,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4、课堂全面关注学生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追求的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①课堂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在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知识都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让学生学习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让学生主动收集数学资料,如我在上《百分数》时,让学生自己收集百分数的知识,采用汇报的形式,用身边的数学进行教学。

②课堂要善于捕捉闪光点。课堂教学的过程充满了变数,预设和结果往往不完全吻合,课堂中学生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质疑,甚至会提出许多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解决,在课堂教学中不扼杀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③课堂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多媒体教学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和多媒体教学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小组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要让每位同学发挥出作用。

5、课堂时间安排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的时间能否得到充分利用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一般的教学课堂应分为情境创新、揭示课题,整个课堂质疑,师生探究知识过程,层次练习,学生小结,学生对这节课学完后质疑,当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调整,一节课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施。

6、课堂教学要素融合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只有使各个要素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发挥作用,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形成有效的教学综合力,才能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7、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我主要采用了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棒、棒、棒、你真棒等;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上花篮等;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8、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练习时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

9、课后反思的有效性。有效在于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节课后,教师一定要注重反思,并作好教学随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意识、自我教育能力和教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16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秒的认识”是第三阶段的内容。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段的知识。我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就利用课件出示:20xx年神七发射时况的场景,师生一起倒计时,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所用。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或用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将"秒的认识"放置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就会倍感亲切。本节课开始由"神七升天"的引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用"红绿灯"等用秒计时的场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能激起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

3、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非常强调感悟和体验1秒和几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推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亮具体的情境支持。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重课堂拓展,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观赏秒的用处和"秒的寄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秒应用的广泛性,既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课外,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面未来的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有以上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着的不足:我的数学语言不精练,提问时不严密,导致学生回答不精。这也是本课的缺憾之一。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17

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采用个人自学的形式,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专业书籍;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争取时间博览群书,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以数学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学习教材及教材分析;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教学刊物,观看相关课例录像;观看有关专家讲座等。全组教师充分利用网上各种资源,上网学习培训,借助网络的优势,积极参加网上学习和交流活动。

3、加大教研力度,提高教学水平。我们教研组双周三下午开展数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及课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全组教师各抒己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密切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4、以数学教研组为单位,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采用个体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体备课不要求详案,但要求突出个性化教学风格,杜绝抄袭或网上粘贴教案,防止只备不用的现象发生。力求做到“四有”:即走进教室“有目标”;讲起课来“有步骤”;导起学生“有层次”;上完课后“有反思”。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

5、抓好学科研究活动。在学校的部署安排下,继续开展研讨课活动,突出新课标理念。以数学组教师“互听互评”为研讨重点,进行“研、讲、评、议”一条龙教研活动,充分体现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每位老师都能围绕我校研讨专题“学会反思,促进课堂教学”并紧扣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如: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组织、教学是否得心应手、学生思维能力有否提高、教师角色、行为举止、所举案例是否恰当等的反思,既要写成功之处,又写不足之处。授课老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但能学到新知识,而且还学得轻松愉快。

6、本教研组在期初设定课堂常规检查的重点,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开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教研工作做细、做实。

7、抓养成教育。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校树立正确人才观、质量观,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的同时,抓好教学质量。通过培优补差,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8、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管理,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数学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作业的批改及时、认真、细致、规范,每位老师并能及时分析反思,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使本学期的教学质量都能有所提高。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18

一、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爱好

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留意力轻易分散。要改变这类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爱好,那末,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爱好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求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同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情势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定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是正确;或通过比赛情势来完成。对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增进学生的爱好和自信心。

其次,创设题目情境,激起学生爱好。创设题目情形是小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形题目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题目的能力和信心。我在教学谁比谁多(少)几的熟悉时,结合情境,感受谁比谁多,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题目得能力。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爱好。而减少坡度对差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安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留意的。

二、教授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方法。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点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把握的概念大部份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应留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纵进行凑十。

三、结合基础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如在熟悉图形的进程中发挥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惟和操纵的能力,构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时我先先容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甚么外形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点,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熟悉轻易记忆,知道应用。

四、存在的不足的地方

反映题目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一部份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反映题目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五、今后努力方向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现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不够了。教师更重要的考虑是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寻觅水源,解决用水题目。这是我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题目。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工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题目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19

一、领导重视、建立了数学校本研究制度。

众所周知,校本教研是伴随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阵地的实践性研究。如此大的教研改革如果没有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只会流于形式。

我校在校长王正远亲自领导下,集中每位数学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改革的新方案。

1、由数学教研组长领头实施、直接参与校本教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2、建立校级数学校本教研的奖惩制度:数学教师参与数学校本教研的业绩与教师本人期末“教学常规量化考核”挂钩;期末开展数学校本教研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二、倡导反思,逐步形成高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自我校启动校本研究以来,学校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数学教研活动,把探讨研究作为数学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倡导反思性教学。

1、合理规划数学学期校本研究思路、教学实验改革,落实好每次备课活动。在集备活动中,数学教师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在全体数学教师教研活动中,数学教研组长和数学老师们共同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结合教学实际谈感受,谈教学中的困惑、反思,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并且针对年轻数学教师所上的校本教研研讨课进行集体研讨,各抒己见,帮助讲课老师找出不足,提供改进意见,这样提高了数学教师们的教学研讨能力。

2、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参与课题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撰写教育教学个案,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将自己近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拿来研讨,每位教师就自己的理解谈谈解

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每位教师都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资料。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们畅所欲言、交流研讨和锻炼成长的大舞台。

三、校本课题,促进了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校数学科开展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校本教研课题的实验研究,按计划正常地进行着,已取得初步实验效果,具体表现在:

1、确立了“数学课堂教学探索性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①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指导学生探索方法,提供学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组织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③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探讨、对比分析后达成共识。从而归纳、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④巩固练习,拓展知识。

⑤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一是对教师引导的评价;二是对学生探索的评价。

2、数学课堂教学探索性学习方式实践研究深入人心,使我校绝大部分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学生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满足学生需要;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实践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等。这些观念,已不同程度的体现在我校数学教师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

3、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学习方式、教师角色等有变化。现在我校绝大部分的数学课堂教学正在孕育着新思路,一改封闭、呆板、教师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用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体现在数学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组织课堂形式,普遍采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研究等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呈现出师生交流、平等和谐的特点,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逐渐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转变。

4、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使学生体会到

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课题教研,为我校全体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探索、实验、研究、反省、思考、再探索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要素的平台,促进我校全体数学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逐步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四、校本教研需要继续探索和不断完善。

在看到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校数学校本教研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有:

1、我校是一所一般校,历年来都是比较缺乏教育教学基金,办学条件不够理想。为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数学校本教研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

2、尽快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社会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学生如何评价教师,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数学校本教研真正实施落实的程度。

3、每个学期还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教研计划。

伴随着数学校本教研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校数学教师正在与学生一起成长。但我们清楚地知道:目前的发展仅仅只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通过多层面多渠道的反思合作、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努力把数学校本教研改革推向深入!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20

今日,听了王教师讲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节课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和感悟乘法的意义。为了能到达此目的,王教师在课的开始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经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教师说算式与学生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比如写:7+7+7+7+7+7+7+7+7+7+7+7。再比如,教师说200个6相加,学生感到很茫然,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怎样写简便?再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景,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能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我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经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日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终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一样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养学生从不一样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练习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本事。

不足之处:

1.在给加法算式分类时,没有砸实,学生只把相同加数的算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加数不相同的算式,没有分,教师也没有理会,导致后面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没有更好的理解。如果教师让学生观察,这样的算式为什么不能写成乘法算式?这样把问题给学生,促使他们进取思考,得出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乘法算式。我认为这样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的会更好。

2.揭示课题如果放在新授课后,效果会好一些。

3.练习题有个别没有处理,教师的语言不要过于罗嗦。总之,听完了王教师的这节课,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十分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