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日起,我随同局领导干部和同事们一同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培训。时间不能算长,学习的东西却不少。班主任老师的周到服务,授课老师们的热情教授,都让我难以忘怀,仿佛回到了年少读书时。四天的学习培训,也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了静心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这份心得体会,仿佛又是给了我一个抒发下自己平时思想体会的机会,让我尽意地畅谈一番。当然,以我学识和阅历的局限性,以下的想法纯属个人看法,并不一定正确,在此请领导同志审阅。
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想法
长三角一体化是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提出来的战略构想。初衷可能只是从经济交流和商业贸易角度作出考虑,但随着各级政府将这个战略构想真的摆上桌面,提上日程,却发现其中的障碍却远非地理概念这么简单。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成了最为致命的难题。老师们在课堂上举的几个学院派教授提出的解决方案,简单幼稚得无以复加,也正证实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只能是在某一层面或框架内实现,而无可能全盘一体化。
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很可能是“区域共产主义社会”的简单再现
按照教授的介绍,长三角合作进入到了新阶段,包括交通一体化、旅游一体化、教育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信用一体化。这个设想应该是非常全面的,几乎涵盖了长三角地区人民的衣食住行。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合力肯定是惊人的。但是,我以为,这个“区域经济共同体”只是我们淡化交通地理、经济机构、人文理念后的理想状态。事实上,上述的五个“一体化”的背后,都有着各自巨大的利益链条。淡化各级行政区域的利益,强调整体利益,无疑就是在编织“区域共产主义社会”的梦想。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整体生产力是高度发达的自由社会,没有国家,没有民族,个人是个绝对自由且觉悟高尚的自然个体。这种理想的社会形态我们且不去讨论是否能够真实存在,这种没有合理的个体利益分配机制(也不可能有,具体原因后面详述),只强调整体生产力的模式无疑正是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所指向的追求目标。事实上,以现在的区域行政制度和地方政府考核体制,这种想法虽然值得肯定却没有具体操作之可能性。如果为了一时的课题成果强行推行,只能是沦为“区域共产主义社会”试验田,其有限成果背后的经济成本和行政成本肯定是难以想象的。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很可能催生庞大的官僚的主义机构
长三角地区包括了上海、江苏和浙江这三块主要区域。从行政等级上看,三家应该是平级的。如上所述,长三角地区实现行政区域一体化不容易,经济利益一体化却更不容易。那么,如何分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的权力和义务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了。以三家中的其中一家作为牵头机构进行发展规划肯定是不可行的。因为各地的产业布局不一样,区域情况不一样,任何一家都无全盘包揽全局发展规划之能力。此外,按照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概念,地方政府也无可避免地会有“理性政府”的倾向,即在制定发展规划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有促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压缩其他地区的利益发展空间。这对于全局发展无疑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必须要有凌驾于三者之上权力机构来承担。其一选择,中央政府。事实上,历来中央政府除了收税之外从没有过亲自过问地方发展的先例。其二,成立临时机构。这个是最可行的。问题是,囿于现行体制,这个凌驾于三者之上的机构应该是怎样的机构都有待于商榷。凌驾于三个省部级行政机构的部门,如无财政权和人事权,能否有统筹协调三者的能力则成问题,如拥有财政权和人事权,则几乎成为第二个中央政府。三家必须对这个临时机构和中央政府双重负责,无疑增加了各种行政成本,增加了各种协调难度。另外,按照现行体制,该临时机构要实现顺畅的统筹协调,必须要与地方政府一样,设立各种条线部门。部门林立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行政机构臃肿,官僚的主义体系膨胀。且不论是否真能达到预期的行政效率,光是财政负担就不可想象。
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很可能助长区域地方保护主义思潮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会觉得我是不是说错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地方政府之间因市场分割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这个当然没错,但事实上,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市场应该是自由的。从长三角看,看似我们将市场统一起来后,实行统一的财税政策将有利于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但如果我们将眼光再放宽一点,长三角一体化的市场又形成了对其他省份的贸易壁垒。当然,其他省份同样可以模仿长三角,几个省份抱成团,形成自己的区域性市场。但是这个很显然,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区域间相互抱团进行恶性竞争也由此开始。我曾猜测,为何其他一些内陆省份为何挖空心思想要挤进长三角来,甚至提出了一个 “泛长三角”的理念。最终的原因,不外乎想要依托长三角联盟关系,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义务,享受沿海的发达地区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提携。这个当然最好,但这个终究不是长远之计。究其原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于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此地区的政策优势不一定能在彼地区开花结果。况且受制于地区之间的GDP的攀比,发达地区是否会将经济支撑点和政策底牌和盘托出都成疑问。仰仗于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提携实在是不足取的做法。由此,长三角发达地区抱成团的做法,很可能会导致中部发展地区省份抱成团,西部落后地区抱成团的效仿。相互之间的区域地方保护主义做法不仅伤人,也伤已,伤害最大的则是普通群众百姓。
其实,我本人并不反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我们普通群众来说,取消一些带有歧视性或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措施,对于促进三地之间的交流融合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被实践证明了的,被群众拥护的措施,往往都是或是“取消或减轻收费”等措施,停留在“还民利”的层面。如果真的涉及到税收或收费等“取民利”的方面,三地是不是还能这么爽气就不得而知了。对于三地百姓来说,是不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他们能考虑的,也是无暇考虑的,能不能在自己家门口切实的得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地方政府真的从民生角度出发,少一些哗众取宠的噱头和造势,多一些实事工程和民心工程,相信长三角一体化是不需要政府层面如此吃力地推动的,而是水到渠成的。
本人受单位指派,参加了Xx区委组织部在Xx市委党校举办的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培训班历时五天,市委党校有关教授和专家就“领导者的形象塑造、科学发展观解读、依法行政、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解读、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领导者的用权艺术、文化、沟通艺术等十个专题,进行了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的讲解。可谓内容丰富、讲解透彻,使听者颇受启发和教育。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一、 受到了一次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素养
学习班首先由王俊银副教授作了《成功打造领导者的个人品牌—领导者的形象力》专题报告,这既是领导者形象塑造的方法和策略,也是领导者个人素养的基本要求。王教授从国际国内实际出发,讲解了为什么要注意领导者的个人形象塑造及其意义,重点讲解了怎样塑造领导者的个人品牌的方法和策略。指出领导者不但要德才兼备,还要外表堂堂,谈吐高雅,内外兼修,具有领袖形象;不仅要代表个人,还要代表组织。一个人的形象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形象水平和组织规范,良好的形象是一种软实力(威信威望价值)。个人品牌一旦形成,就有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做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素养,提升人格魅力。要逐渐培养志存高远、正直高尚、诚实守信、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勇于担当、宽容大度、关爱他人的良好人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具有敏捷的思考力、正确的决断力、敏锐的洞察力、坚决的执行力,要具有亲和力、激发力、凝聚力、演
讲力、组织力。领导者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高雅气质、风度、魅力。在工作中坚持做到:
诚信为本、平等待人。在工作中,要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用知识和能力提高人格魅力。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学习领袖人物的交际艺术、领导风范和人格魅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向当代先进人物学习,树立适合自身的理想人格目标;向人民群众和周围的人学习,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塑造和完善人格魅力。要积极参加各种领导活动,主动接受挑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人格;要经常与人沟通思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他人,教育他人,鼓舞他人;要严格管好亲朋好友和身边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展示自己人格的重要窗口;要从小事做起,探寻和创造建立良好人缘的切入点、结合处和连接部;要敢于同各种不法、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塑造人格魅力的勇气和力量。在工作和学习中,定期反省自己的人缘发展状况,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虚心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经常开展自我批评,同时鼓励他人批评和监督自己,营造彼此之间诚恳批评和热情监督的良好风尚。
二、 受到了一次科学发展观再教育,有助于促进工作的科学化
吕学芬副教授解读“科学发展观”,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结合实际领悟和实践: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结合工作实际,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立足学校、立足教学、立足教研,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解决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就要牢牢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这个总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将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转化为指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科学决策是领导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要深入学习、科学领会、认真贯彻,创造性发展。
三、 受到了一次廉洁自律教育,有助于自身廉政建设
崔占禄教授解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使我们清楚了《廉政准则》中的8个方面“禁止”和52个“不准”,涵盖了行政权力使用中极易滋生腐朽的各个领域,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的问题、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问题、浪费挥霍等干部作风问题,甚至连婚丧喜庆等个人行为也有了“紧箍咒”。这表明,中央正全力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致力封堵权力滥用的漏洞、挤压权力寻租的空间,以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将反腐倡廉建设推向纵深。按照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要求,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来抓,在求实效上下工夫。
使我们清楚了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一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要进一步自觉接受监督,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三要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领导干部要牢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并把它溶化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自觉做到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丢,环境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减,时代变了甘于奉献的传统不变,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四、 学习了领导者的用权和沟通艺术,有助于提高工作艺术
在培训中,领导者的用权艺术和沟通艺术也非常有用,讲的是艺术,更是工作方法和工作策略。
清楚了权力的来源,用权的八大原则,用权的方法和技巧。要谨慎使用权力,不要迷信权力;要注意适当放权,不要迷恋权力;诚信是领导者影响力的根本。
沟通艺术,讲的是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的成功与其沟通技能密切相关,一个组织的绩效能否提升与其内外部沟通状态也息息相关。
有效的沟通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更果断地做出决策; 更融洽地营造交谈气氛; 更密切地建立商务关系; 更专业地树立公共形象; 更快地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要学会沟通,学会处事,与同级会沟通,与下级会沟通,与上级也要会沟通,与媒体与自己也要会沟通,要以诚相待以礼相待,要讲究语言语调也要肢体和动作。
这次参加县委党校举办的妇女干部培训,系统地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听取了有关专家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妇女专业知识的专题讲座,深受启发和教育,体会如下:
一、总结过去,尚知很多不足。自参加工作以来,绝大多数时间从事妇女工作,应对的是广大的农村妇女,她们纯朴善良、勤劳务实,对生活、对家庭没有多高的要求,所以在做她们的工作中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宣传、组织和发动,没有想方设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妇女的观念问题、技能问题,致使农村妇女的主观能动性和“半边天”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自身要求低,认为基层干部只要做到身体力行就能够了,没有必要学习和掌握高深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所以在工作指导上几乎凭经验办事。
二、应对现实,深感职责重大。党的xx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对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是摆在我们妇女干部面前且需要解决的课题。所以,妇女干部必须首先具备高度的职责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仅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引导和带领广大妇女群众进取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洪流中去,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迎难而上,开创工作新局面。目前,农村妇女工作面临着妇女群众素质较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人均收入不高等具体现实问题,加之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尚不健全,妇女干部自身素质偏低,因而给妇女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诸多不便。对此,我们必须树立迎难而上、知能而进的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从提高妇女群众的基本素质入手,引导她们转变观念、提高技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展示才华,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尽快致富奔小康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