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员工的员工培训计划(通用3篇)
面对××银行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建设一支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已成为我行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提高我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形成人才的核心竞争优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适应日趋激烈、复杂的金融行业竞争,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培训组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行培训会议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经过培训使全体员工成为一支凝聚力强、能征善战、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优秀团队,经行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员工素质培训委员会,主任由担任,副主任由、担任,成员由行机关各部室、直属单位负责人组成。培训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管理部,办公室主任由担任,成员由人力资源管理部、办公室、工会办公室、物业中心、科技处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安排等。
二、培训重点
在当前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按照省分行党委提出的“创建学习型银行,争当知识型员工”要求,以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为目标,推行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的分级分类培训。根据我行的实际情况,培训工作将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
1、对支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的标准和要求,重点充实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经济资本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加强对管理艺术、商务礼仪、营销技巧、员工激励、企业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培训,强化领导方法和管理技能的训练,培养稳健的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系统思考、驾驭全局的能力。通过培训,改变他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效率。通过培训,提高支行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使支行高级管理人员能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2、对优秀专门人才和后备干部的培训。加强对优秀人才和后备干部的培训,重点加强对现代银行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现代银行管理知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强化对优秀专门人才和后备干部思维方式、管理理念、经营思想等的转化和培训,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科学工作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文化修养的培养,人际关系沟通和对外工作协调方面的训练,培养一批未来能够担当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职务的后备中坚力量。为了加强对科级后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将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出外进行拓展训练。
3、对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的培训。对他们培训重点是牢固树立依法合规安全经营理念,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培养创新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对上级行经营管理理念、工作措施、政策的学习培训,加强营业网点负责人对现金管理平台、网上银行、国际业务、代理业务等新业务的学习培训,加强业务能力、社交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的技能培训,提高营业网点负责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提高其严格规范管理的自觉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4、对一线操作员工的培训。对全行基层一线员工以提高职业文化素质为重点,以岗位培训为依托,强化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大新业务、新技能的培训,拓宽职业技能、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加强信贷、会计、客户经理等要害风险岗位员工的教育,牢固树立规范经营、遵章守纪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推行岗位资格制度。推行各个岗位的分级分类测试,进一步明确岗位资格标准,把取得岗位资格作为上岗的前提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上岗、在岗、转岗培训,搭建以岗位资格培训为基础的全员岗位培训平台。对经办岗位员工要根据业务发展要求,及时进行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
业务一线的员工,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各经办岗位员工必须通过岗位培训考试,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通过在职教育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临柜人员要按照综合柜员制的要求,做到一专多能,熟练掌握会计、储蓄、出纳和计算机操作等综合技能,同时加强对电脑操作、客户服务、商务礼仪、新业务品种和业务操作流程的培训、以及防假反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客户经理的培训,重点是加强对客户经理管理思想的转变,市场营销方法、营销手段和营销技巧的运用、日常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管理知识和技能上,加强对企业管理、企业财务分析、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综合理财业务的培训、加强对银行规章制度的培训、商务礼仪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培训方式:
培训工作要从我行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方式,使培训既有针对性、目的性,又有成效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克服僵化的理论说教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取生动活泼的培训方式对全员进行培训,提高大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变“要我提高”为“我要提高”,从而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
1、集中授课。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都要针对培训内容进行一些集中授课,通过集中授课,使大家对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内容能有系统性的掌握和了解,提高大家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集中授课还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花费较少的培训经费尽可能多地培训较多的人员。
2、专题调研。对高管人员、优秀专门人才、业务骨干为主体的核心人才的培训,要组织培训人员深入金融同业市场、客户群体和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把我部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课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有效措施,并总结经验在辖内加以推广,提高学员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题分析。举办业务经营分析会、专业研讨会和座谈会,邀请系统内和社会上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商业银行领域的前沿知识、信息资讯、市场趋向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培养学员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对前沿知识的追踪能力。
4、素质训练。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综合素质的需要,在中青年管理人员和青年骨干员工培训中要开展体格、品格、心理素质等内容的训练,引入体验式培训,每年组织他们进行拓展训练,增强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品格修养、生活志趣和健康的体魄。
5、以会代训。各部门要结合本专业实际,要通过各层面、各专业会议,做好规章制度宣讲、贯彻工作,增强全体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化解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6、在岗培训。由于处在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我行辖内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人员相对偏少,为了正确处理公学矛盾,我们将采用以自学为主和集中学习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引导自学: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根据各时期培训重点,准备教材,制定出自学计划,由相关人员按照要求,对其内容进行自学。在此期间,写出学习笔记或按照规定的题目写出论文。
集中辅导:按照学习计划的安排,在适当的时候对受训人员进行集中,集中后按照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讨论,如现场给定题目和准备时间,由受训人员即兴发挥演讲;参加培训人员宣读自己的论文;每次组织3至5人就某一个题目各抒己见;播放相关资料,供大家讨论等。在集中学习讨论时可根据情况随时采用各种方式,必要时我们还可安排评委现场打分和营业部领导现场观摩。总之集中时,我们将较少采用考试方式,而更多的以讲演的方式来考核受训人员自学的成果,为的是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语言表达与沟通的能力,通过培训增加凝聚力,提高执行力,增强竞争力,为我行的有效发展献计献策。
四、培训内容及具体安排
培训内容:常规业务、新知识、公司治理结构、行业形式分析、金融形势分析、经济形势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等。人力资源管理部对培训教材的选取将本着实用的原则,采用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成熟的教材,并且以后根据培训的需要与大家的需求,随时进行变更,目的是始终将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吸收进来。
企业为新进员工开展员工培训计划为了使企业新进员工对其即将投身的工作的企业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使其尽快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良好的职业心态;提前获取各项基本职业技能,为新员工迅速适应工作、适应企业创造良好的前期条件。
1、做好员工培训计划
做好计划是新员工培训成功的基本保证。预则立,不预则废,是为了避免新员工培训变成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新员工培训必须在实施之前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新员工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规划,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负责人、费用做出详细的计划,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监控。
2、员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新员工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性培训和专业性培训。基础性培训是是指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流程、人事福利制度、安全消防知识等通用性知识,专业性培训是指基于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基础性性培训可以对新员工集体进行,而专业性培训则需要按其所在部门、专业的不同分门别类进行。
通过这些内容的培训主要是让新员工了解有关企业的基本背景情况,使员工了解企业历史、文化、战略发展目标、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了解工作的流程与制度规范,帮助员工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标准,并使他们初步了解企业及其部门所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从而帮助员工更快地适应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提高工作绩效。
新员工入职培训需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匹配。企业的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新员工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也应不同。对于创业期的企业,应侧重企业发展目标、岗位技能的培训;对于快速发展期的企业,应侧重岗位职责、企业战略、核心技能、行为规范、产品知识的培训;对于成熟期的企业,应侧重企业文化、岗位职责、发展战略、行为规范与礼仪、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对于衰退期的企业,应侧重危机管理、企业文化、核心技能提升的培训等。
3、员工培训计划---培训方式要有灵活性
员工培训计划在设计培训形式上,可以结合新员工的'年龄、教育背景、从事工作特征和培训内容等不同。采取灵活的方式。主要包括:拓展训练,主要是培训新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挖掘新员工的潜能;专题讲座,请公司的有关领导进行专题讲座,使新员工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增强职业信心;现场参观,通过参观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经营单位,增强新员工对公司总体经营生产的感性认识;座谈交流,使老员工与新员工充分接触,相互交流,促进新员工的健康成长。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整合活动,促使新员工转变角色,从一个局外人转变成为企业人。
例如:康佳集团针对新员工的学历、岗位及工作经验的不同,将新入职的员工分成一线员工入职培训、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入职培训和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三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员工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重点也各有不同,针对一线员工的入职培训,除了共同性的企业文化、人事福利制度、安全基本常识、环境与质量体系等内容以外,还设计了一线优秀员工座谈、生产岗位介绍、生产流程讲解、消防安全演练等课程,而且,还采用师带徒的方式,指定专人对新员工进行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指导;对于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入职培训,除了共同性的必修内容外,更多的还增加了企业环境与生产线参观、企业历史实物陈列室讲解,集团未来发展规划、团队建设与组织理解演练、团队与沟通拓展训练、销售与开发介绍及公司产品销售实践等课程;而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培训,除了一些共同的课程外,还针对其特点,安排有校友座谈、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讨论、极限挑战、野外郊外等活动,同时,还规划有三个月生产线各岗位轮流实习、专业岗位技术实习等内容,采取导师制的方式,派资深员工辅导新员工进行个人生涯规划设计,并对整个一年的工作实习期进行工作指导与考核,使其能尽快熟悉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人。同时要加强培训方式的创新
4、员工培训计划---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反馈及评估体系
对于新员工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可以组织受训者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受训者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主要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可采用考试的形式进行;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可以找受训者的上级主管了解受训者的工作表现,从而对培训工作的效果加以评定。目前西门子对第三阶段的评估主要采取项目制的形式,培训准备结束前,让相关的部门员工制定项目改进计划,培训结束后,由各部门负责人指导员工进行所在岗位的工作项目优化,到规定的时间内,人力资源部将组织各位员工进行项目的呈现,并进行相应的奖励。
新招聘员工培训效果影响工作的质量,所以要重视做好员工培训计划工作。
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大型家电生产厂家,其代表产品微波炉除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以外,还远销到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现在人员3400人左右。自公司股票公开上市以后,公司的发展非常迅速。1997年底,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合作,对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从各个管理岗位上精简下了200多人,使得机构更加富有效率。1998年,公司又与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合作,研究公司下一步人员培训该如何做的问题,其目的是将公司建成学习型组织,将公司的发展建立在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之上。因为目前国内微波炉行业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几家大型微波炉厂家竞相角逐。如何在未来获得竞争优势,是每个微波炉厂家都面临的课题。在进行iso9001认证前后已进行了多年的培训,并对部分管理人员进行了mba的课程培训,但公司总感到已有的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总是缺乏主动性,常常跟着业务变化及公司大的决策变动而变化,计划性较差,随时性和变动性很大。而且公司也感到将来竞争优势的取得要依靠人员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同时在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培训加以解决。有鉴于此,公司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公司全员大培训。
一、公司已有培训体系与人员结构
1.公司三级培训体系如下所示:
一级培训
内容:具有共性的培训。
具体任务:
(1)新员工进厂培训;
(2)整个公司计划进行的培训a;
(3)二、三级培训做不了的培训;
(4)关键岗位培训b。
组织者:公司的人力资源部
培训量:大
师资:由人力资源部统一任命,比较规范
二级培训
内容:对本部门或本分厂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进行培训,包括岗前、岗中、岗后培训。
具体任务:
(1)本部门系统的人员工艺、技术培训;
(2)公司下达的培训任务;
(3)职工的岗前培训。
组织者:各部门、各分厂
培训量:中
师资:师资选择不很规范,稳定性较差
三级培训
内容:重点是针对操作工人进行的。
具体任务:
(1)一般人员的上岗培训;
(2)公司下达的培训任务。
组织者:各部门、各分厂
培训量:小
师资:师带徒,规范性就更弱
种类:各级培训都有基础培训与提高性培训,并进行不同形式的考试与考核。有些培训在公司内部做不了的或者是由国家规定必须到国家规定的机构进行培训的,则由公司派出学习与培训。
教材:部分是公司自己编写的,部分是采用外部的。公司自编教材更新速度不够快。而采用外部的教材,则因各个教师的取向而定,相互之间差异性比较大。
注:a:如公司1997年底进行的管理人员的微机培训、领导干部讲座等。
b:主要是指一些特殊工种的培训,包括锅炉房人员、配电房人员、污水处理站人员、焊工、叉车司机、电梯开启人员等。
对公司已有的培训体系有以下说明:
①培训计划的制定。每年年底由各部门、各分厂及车间分别上报自己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并根据公司整个培训的资源与发展需要而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制定出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但在执行培训计划时,还会根据公司业务经营的需要而进行适时的调整与改变。
②公司还与安徽大学合作,建立经济学院与未来学院,每年都要为公司进行人员培训,尤其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2.xx公司人员分布
①公司决策层9人(公司一级领导)
②公司中层管理人员132人(公司各职能部门管理骨干与管理人员)
③车间主任26人(各车间的正副主任)
④车间班组长99人(各车间的正副班组长)
⑤车间管理人员27人(车间里的事务性管理人员)
⑥科技人员114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车间的技术员)
⑦销售人员340人(销售公司的人员、内勤50、外勤290)
⑧售后服务人员91人(维修人员、内勤50、外勤41)
⑨一线生产工人2395人(生产线的工人)
⑩重要铺助技能岗位242人(锅炉、计量、焊工、叉车司机、污水处理等)
合计:3475人
二、公司已有培训存在与面临的问题
(1)公司因政府安排而兼并了安徽塑料二厂,其800多名职工也就进了,将其安排到各个部门与车间。由于这些职工过去在塑料总厂的有效工作时间每天不到四小时,而进入后每天要正正规规地工作八小时,这样他们就有些不适应。公司中部分车间管理人员在管理方法上又较简单,结果造成部分新进入的职工思想波动,同时对原公司职工的思想也产生了冲击。此外公司又在昆明兼并了一家企业,开出了一条生产线,这样在本部之外又有一个生产地点。公司打算对这些新进入公司的人员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培训,以使这些人员完全融入文化之中。
(2)公司的生产
工艺设计与规定都很完备,但工艺方面的问题还是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公司的生产是流水线作业,工艺已经成熟,对每个职工的操作要求不是太高,关键是工艺的贯彻和工作责任心问题。而在一线工人的调查会上,有的工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忙、很累,有的认为业余文娱活动太少,有的职工认为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此外一线职工中正式工对车间管理人员将他们与临时工一样看待有想法。临时工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技术,主要就是体力好,而正式工有一定的技术,要正式工与临时工一样干体力活他们认为不是很妥。公司希望利用培训与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
(3)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繁忙,经过上次组织结构的重构,每个部门的人员大大精简,提高了办事效率;但同时也使每个人的工作量增加了,各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离不开。这对于他们进行培训来说是一个难题,即培训与提高没有时间进行。如公司在1997年初抽调了几十名中层管理人员进行mba课程培训,由于他们都是各部门的骨干,所以很多人常常没有时间参加,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公司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还面临一些其他困难: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与人员的专业都不一样,放在一起培训,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单独培训又因每个部门的人员较少而造成培训成本太高。这是对中层人员进行培训所遇到的另一个难题。
(4)销售人员常年在外且分散于全国各地,一部分是由公司其他部门与岗位转过去的,这些人对公司的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另一部分人则是进入公司后直接进入销售岗位的。第二部分人中大多是大学毕业分配来的,也有的是从别的企业或公司转过来的;
他们来了以后,一般就进行一个月的业务培训与文化的教育,对还没有深入的体验与认识,对文化的认同还比较浅,就又被派往全国各地,常年在外,基本上很少回来,因而缺少对本部的深入了解与感受的机会。销售人员工作地点非常分散,一个省常常只有七、八个销售员,每个人要管很大一片地方,很难抽身回来接受公司的培训;但他们在市场上又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竞争对手新的竞争举措、经销商的变化、银行改制等等,他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但公司又不能将他们拉回来集中培训;这就使一些问题反复出现而得不到解决,如有的问题在同一个地方反复出现,有的问题在此地解决了,在彼地又出现。另外一些老的销售员在外面时间一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工作习惯,还有些销售员则有一些思想问题,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公司却没有给他充分的回报。这些因素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不仅影响了老的销售员的工作,而且对新分去的销售员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5)技术人员分为两块,一块在技术研究与开发部,另一块则是分布在车间里,是车间的技术员。研究与开发部的技术人员重在研究与开发,而车间技术人员重在解决车间里的技术问题,但两类人员还会相互流动。对他们两类人员的培训该不该有所区别呢?此外还有新老技术员培训的差异问题:老的技术人员中很多已经接受过培训,但需要提高;新进来的技术人员则需要从基础的东西开始进行培训。
在过去的培训方法中,有的是请国内的专家来交流,但效果不理想;有的是派人员到外面培训或者到国外学习,但人员又不能太多:这就使得技术人员下一步的培训困难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