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推荐五篇】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精选5篇)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1

今年我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共建家园迎,改革开放伴成长”主题引领下,我们注重传承交大精神传统,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实践内涵挖掘、机制创新和体系完善,形成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制度保障,确保规范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建立一个合理、稳定、有序的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性,形成全校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团委牵头,党委组织部、研究生院、教务处、学指委、科研院等共同组织,有关部门与各级党委积极协助的有效机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交通大学关于推进在校学生挂职锻炼工作的若干意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名办法》、《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社会实践总结评比细则》、《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聘任制度》、《社会实践指导手册》、《日报制度》等等,作为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张的制度保障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规范化、有序性,保障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细分群体,分类指导我校注重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同学生自身发展、地方经济现状和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坚持低年级本科生“走走看看”,即以关爱社会、了解社稷民生、锻炼身心为重点;高年级本科生“摸摸练练”,即以挂职锻炼、专业实习、就业见习为重点;硕博士“想想干干”,即以服务地方、为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帮助解决地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为重点,简言之,就是从“走走看看”、“摸摸练练”到“想想干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活动体系。此外,我们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引导他们依托专业平台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制定积极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充分挖掘全社会作为高校课堂的功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去体验与感悟,促进学生将专业所学投入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思源计划,强化品牌从x年始,我校推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品牌项目———“思源计划”,形成了一套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实践团队在第一线收集分析问题,通过实践现场处理,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回学校;返校后利用学校师生的科研优势,持续跟踪立项解决,以此真正实现高校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与互动。“思源计划”正式开展三年来,已立项400余项,内容涉及管理咨询、政府决策、机电控制、材料加工、生物制药、食品保健、农技推广等多个领域,其中正在实施的项目35个,受益大学生超过xx人。人民日报、新华社、教育部工作简报专题介绍了这一经验做法。

四、挂职锻炼,落实保障为配合校团委推出的“英才计划”,我校出台《交通大学关于推进在校学生挂职锻炼工作的'若干意见》,旨在通过选拔一批品学兼优、能力素质俱佳的优秀学生到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参加挂职锻炼,学以致用,积累经验,使之成为未来高素质青年精英人才和党政人才。今年,除106名优秀大学生赴xx9个市级、19个区县的党政机关进行暑期挂职锻炼外,还选派了百余名品学兼优的本、硕、博士生到安徽铜陵、凤阳,江苏无锡、东台、浙江宁波、舟山等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其中凤阳博士团在xx年成功制定“规划”的基础上邀请专家进行回访,并把相关产业引进凤阳;铜陵博士团运用校内学科优势参与铜陵市电子政务规划,完成技术攻关数十项;无锡博士团牵线搭桥将学校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引进无锡,并得到无锡500万项目经费等。此外,挂职博士创建网上论坛,以“博客例会”等互动方式,实现挂职同学间、挂职单位和同学、学校和同学、学校和挂职单位三方之间实时的沟通与交流,确保了挂职锻炼工作的顺利开展。在10月下旬,我校将召开挂职锻炼座谈会,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定位,完善制度。

五、实践基地,百家争鸣为充分发挥高校和地方在共同培养国家高端人才上的优势,进一步实现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今年初我校全面开展“建设交通大学百家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提出“已有社会实践基地‘一个不能丢,活动不能少’;开发新的社会实践基地,做到实践活动目标化、全年化”等措施。暑假实践前通过对几年来我校在全国各地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梳理,实践团队有针对性的重视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带回新的《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11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我校社会实践基地的质量和数量,争取创建百个具有长效机制并影响深远的实践基地,让在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去,推动社会实践的长效性发展。年底我校将举行社会实践基地评比活动,进一步的巩固基地的建设和维护。

六、网络互动,透明公开我们依托“实践在线”网站与bbs上开设的社会实践板块,使实践活动立项、申报、审批、开展、总结评审以及新闻信息发布的工作流程更加便捷。为贯彻我们的日报制度,要求每支团队将实践过程、感想发布在bbs及实践部邮箱,并将其整理归类及时在bbs上公布统计数据,保证值班工作的透明化,同时指导团队实践过程,有效的防止了实践中的走过场现象。至今年暑期结束,我们已收集了180支团队近700份的日报及400份的感想,很好的起到了监督规范及管理指导的作用,sina网、《新闻晚报》、《xx晚报》、交大主页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同时,我们在东方网开通了交大社会实践博客群,团队也响应号召纷纷开通自己的博客,将团队媒体报道、优秀日报、感想、照片和实践部门动态在博客上即时动态地展示。我们定期制作了《放飞希望》简报,刊登优秀实践活动。我们还开通了短信平台,通过短信方式与每支团队实时联系,确保团队安全。对于不能及时上网的团队也可以通过短信平台进行有效沟通。此外,今年的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优秀图片,及优秀dv作品的评选,都将实行网上公开评比,由全校同学投票选出。

回首,我校社会实践活动无论在参与规模、管理模式上,还是在服务社会的实效性上,稳步发展,既保证了实践活动的连续性,又年年有创新,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校将继续完善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做好“思源计划”、挂职锻炼的后续工作,用丰硕的实践成果回报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2

20xx年8月5日至8月14日,XX大学社会实践调研团队赴XX省日照市进行了为期10天的生态调研活动。此次生态调研活动运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综合分析了三种不同群体的观点,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对日照海滩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

在前期的准备阶段,队员们查阅了日照海滩生态保护的相关政策和现状。就日照港退港还海的搬迁计划,日照市“以法管海、科学护海、立体净海、退用还海”生态用海四大工程,“海陆统筹、河海共治”“治海先治河、治水先绿山”的日照模式,这三大环保政策展开了讨论和分析,初步了解到日照市政府部门对于海滩生态环境保护是相当重视的。随后针对一些在讨论和分析中发现的问题,队员们设计出网上调查问卷,并首先收集了部分日照本地居民的问卷结果,再根据问卷结果反馈适当的调整了问卷的部分问题。在准备阶段,团队各成员明确了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成员分工,制定和认真研读了本次活动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了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实践阶段,队员们首先发布了修缮后的.网上问卷,收集到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填写的共150份问卷结果。之后又在日照市华润万象汇、太阳广场两地进行线下纸质问卷调查,共收集到43份纸质问卷结果;并且在调查过程中队员通过与填写人的深入交流,发现并记录了一些问卷未涉及到的问题。

在实践阶段除了问卷调查,队员们还同期进行了实地考察工作,在万平口、山海天浴场、灯塔等日照的几大海滩风景区,和日照水运基地泻湖岛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研。队员们根据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重点考察,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就是海滩浒苔泛滥和生活垃圾污染。在实地考察中队员们发现除万平口景区之外,其他海滩均有较为严重的浒苔污染。随后在队员们采访山海天浴场环卫工人时,了解到浒苔污染的问题每年都有,而且政府和景区管理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去清理,但是同时带来的是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过长、工资过低导致生活得不到保障。此外队员们还进行了海滩垃圾清洁志愿活动,清理了山海天浴场一片100米长的海滩上的生活垃圾。队员们发现海滩生活垃圾主要以饮料瓶和食品包装袋为主,收集的数量多达满满两个垃圾袋。

在对于泻湖岛的实地考察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了一处工厂排污口,虽然没有在排污但是排污口附近的海水明显受到了污染。在与泻湖岛一桥之隔的泻湖北岸,队员们发现一个小型湖泊水质混浊,甚至散发出恶臭,在不远处一片的河床早已干枯。泻湖沿岸的这些污染现象与郁郁葱葱的泻湖岛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对灯塔岩石海岸的实地考察中,队员们发现岩石水洼的小生物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水洼的积水浑浊不清,岩石上还扔着一些生活垃圾,有些游客拿着网捕捞水洼里的小鱼小虾。除此之外由于灯塔毗邻港口,此地的浒苔污染最为严重,甚至泛起浒苔组成的绿浪。从灯塔远眺港口,能望见港口因为准备搬迁遗留的许多建筑垃圾。

最后的总结和应用阶段,队员们针对这几天的见闻和感触,将193份问卷结果分类汇总起来,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份问卷报告。并在准备阶段和实践阶段的基础上,更加深入查阅了详细的资料,得到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在几经修改之后,队员们将这两份报告递交给了万平口景区管理公司,并投稿到了政府邮箱。队员们与万平口景区管理公司的负责人深入交流了意见,帮助队员们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实践报告,同时他们表示接纳了队员们报告中给出的建议,表示将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卫工人的福利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

队员们的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是日照海滩的环境保护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海边环境的保护不仅仅需要管理部门的相关治理措施,更需要的是每个游客、每个公民的自觉性。队员们应该在后续的大学生活中积极宣传环保知识,为了绿水青山而不懈努力。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3

大学生在寒假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为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是对这次活动的总结报告。

一、活动背景

寒假期间,大学生们有大量空闲时间,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发掘个人潜力,提高社会参与度,学校发起了一系列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旨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促进社会发展。

二、活动内容

1.参观社区环境

大学生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参观了当地的环境状况,了解了居民的生活状况和环境问题。他们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社区环境的状况,为后续的环境整治和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2.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

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册和举办讲座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通过这些活动,居民们更加清楚了解到自己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3.儿童关爱活动

志愿者们走进当地的希望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儿童关爱活动,包括绘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他们带给孩子们欢乐,也从中收获了快乐。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大学生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4.培训和讲座

大学生志愿者们举办了多场志愿者培训和社会实践的讲座,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这些讲座涵盖了环保知识、社会实践方法、公益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内容,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

三、活动成果

1.通过实践,大学生们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2.为社区居民和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快乐和关怀,促进了社区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

3.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的认识和参与度,培养了更多的社会实践志愿者。

四、不足之处

1.在活动中,由于部分志愿者缺乏实际经验,对一些具体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活动效果不够理想。

2.部分社区居民和孩子对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需要更多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五、改进措施

1.增加实践培训环节,提高志愿者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

2.加强对社区居民和孩子的宣传工作,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六、结语

寒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大学生实践提供了平台,也为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温暖和动力。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这种活动的组织和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为社会和自己的成长贡献力量。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4

“世界遗产一半在中国,中国遗产一半在河南”。7月17日,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服务队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服务队就“民间艺术现状”、“村民精神生活”等课题进行了实地调研。

7月10日至16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服务队进驻xx县xx村,以怀梆为主要研究对象,对xx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调研活动。活动了解怀梆,整理怀梆剧本,探访怀梆后裔等。,考察xx村的历史遗迹,了解xx村的文化底蕴和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xx村真神奇,梨花不唱戏开不了花”,这是怀梆鼎盛时期xx村流行的一句话。在学习怀梆戏曲的同时,课题组走访了怀梆的后人,整理了老怀梆的剧本。最终建立了15个艺人档案,为艺人撰写了4部传记,整理出《反西唐》、《三哭堂》、《王莽篡位》等6部剧本。在调研活动中,艺术家们对怀梆的热爱感动了服务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成员们也进行了梳理

在剧本中,我了解到继承怀梆戏剧的困难。经过几天对怀梆戏曲的刻苦学习,7月14日,调研服务队成员进行了汇报演出,并表演了怀梆经典剧目《李延隆南行记》的'片段。南安霸气的王者,美丽深情的大姨妈,成员们娴熟敬业的表演,让xx村的老艺术家们倍感欣慰。“怀梆终于有接班人了,”怀梆老艺术家李玉发说。

在xx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服务队的成员们一直以踏实严谨的态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为xx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5

阔别一年,再次踏上三寸讲台。台下依然是一双纯净清澈的眼睛,眼睛里充满了求知欲。感受着他们的热情,我不禁怀念起这个独特的舞台。

今年的之行是我第二次下乡。也是为了,也是为了说“日出”。曾经有同学问我:既然去年去了,为什么今年还要去?我也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最后的结论简单却对我有意义。

我喜欢看着学生天真无邪的笑容,然后微笑;我喜欢看到他们大无畏的做事风格,虽然他们经常把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运用到恶作剧中;我喜欢看他们憧憬美好的未来,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真的不一样。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童年就留下了起跑线,导致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博览群书,背诵唐宋诗词的圆周率。但是,农村孩子虽然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落后,却不用承受父母渴望一个成功的儿子,一个成功的女儿的压力。反而对学习有了更多自发的探索和追求。

下乡前,朋友们都知道我又要下乡支教了,都好心提醒我做好“难民生活”的准备。俗话说,有苦吃才有好。远了就做好吃苦的准备。虽然在农村教书很辛苦,但是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能力。我们选择了去农村,我相信当我们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都会为今天感到骄傲,这对我们来说将是一次宝贵的痛苦而又快乐的经历。

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无限的可能,是三农给我提供的磨练个人意志的最好平台。它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积累工作和生活经验,学以致用,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一个人不一定能改变社会环境,但他或她可以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常说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下乡的条件有限,促使我们团结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农村支教可以让我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取笑苦难,学会在逆境中发挥团队精神的作用。同时,通过给予孩子,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纯粹的美。通过播种希望,我们可以增强对生活的信念。经过几天的训练,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以后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下乡支教学到的东西,就像花开花落,让我一辈子都珍惜,于是我又下乡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