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通用16篇)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6篇)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1

“每一个孤儿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性的母亲,有杀死家暴丈夫获刑的母亲,有因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有与丈夫感情不和离家出走的母亲。”在担任“儿童之家”院长过程中,张桂梅对女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愈发深刻。

这让她意识到,贫困的女孩成为贫困的母亲,贫困的母亲又将养育贫困的下一代,“恶性循环一直存在。”

班里女孩本就不多,张桂梅发现,总有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去大山里找,发现有的女孩十几岁就嫁人了。

“只要母亲的素质高,孩子的素质就高。要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升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张桂梅萌发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__年起,她开始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的“宏伟蓝图”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但张桂梅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为筹集资金办学,张桂梅求过很多人。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企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到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更多的时候,疲惫、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20__年1月7日,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电话,说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见我最后一面。恰好当时宣传部通知我9日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我想北京离哈尔滨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电视台后,热情的编导找了位企业家和张桂梅对话,争取帮她解决女子高中的困难。

一边是山里的娃,一边是弥留的兄,张桂梅艰难抉择。当她把节目录完,等来这位企业家承诺给女子高中提供50~100万元资助的同时,也等来了哥哥已经火化的消息……

那种锥心之痛,张桂梅至今难忘。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2

雪莲,是高山的精灵。凌寒独放,扎根雪线之上,傲立冰川之间;花色素洁,不慕蜂鸣蝶舞,更有药石之效。有人说,因公殉职的援疆干部王华,就像这样一朵纯洁的雪莲花,忍得住孤独,耐得住艰难,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扛得起责任。

雪莲坚韧、圣洁,可谓“草木有本心”。而为人处世,更需要“抱定初心终不悔”,坚守自己的标准、锚定自己的目标。同事都说王华身体很好,却不知他办公室和宿舍里放着很多治疗慢性胃病的药;王华带领援疆干部资助了50名学生,却特意叮嘱学校保密;在王华的日记里,鲜有在外人看来值得“炫耀”的事情……那些奉献与牺牲,那些执着与坚持,那些朴实与简单,或许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壮举,但却如雪莲一样:唯其纯粹,所以美丽;唯其平凡,所以动人。

王华用行动与生命,回答了“援疆三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当有人计较高寒干燥、水碱、紫外线等对身体的伤害时,王华在可克达拉市高中项目的工地上日夜奔波,在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综合楼项目申建殚精竭虑;当儿子因为爸爸不能陪伴左右而伤心落泪时,王华在帮高中生依力米努尔·马合木提跃过龙门……这样的故事并非惊天动地,也无关生死抉择,却让人感受到超越性的意义和价值。其中原因,正在于少了“私利”,多了“公义”;走出“小我”,成全“大我”。

活着是援疆的旗帜,倒下是援疆的基石。更多如王华一样的援疆干部,奉献在此、牵挂在此,有的眼睛几近失明仍坚守岗位,有的妻儿重病无法陪护,有的父母离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教育援疆、医疗援疆、产业援疆、科技援疆、人才援疆……“五加二,白加黑”,“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是很多援疆干部的真实写照。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他们来说,苦不抱怨,因为这是使命的召唤;难不退缩,因为这是笃定的信仰;累却心安,因为这是光荣的职责。

与“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活在身边的理想”邹碧华一样,王华与更多的援疆干部,用自己的选择,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考题,堪称“两学一做”的典范。走过流血牺牲、毁家纾难的时代,不再有战火烽烟、枪林弹雨的考验,然而对于共产党人,使命的召唤从未停止,笃定的信仰更不能动摇。8800多万党员以榜样为指引,在“学”上用真功,在“做”上见真章,在平凡岗位上义无反顾地默默坚守,在群众需要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必能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挺起民族复兴的坚实脊梁。

赛里木湖举杯致谢,伊犁河谷呜咽感恩。日前,展现王华事迹的新媒体作品《想你!天山雪莲为你绽放》刚一上线,不到24小时,阅读转发量就超过220万人次。一次点击就是一次感激,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褒扬,这就是民心,这就是丰碑。虽然王华离世了,但他其实还“活着”——活在新疆各族群众的心中,活在援疆前工作过的句容和镇江的百姓口碑里,活在接力王华未竟事业的援疆干部的坚守中。

无悔援疆路,一生新疆情;初心永不忘,忠魂守边陲。王华已经化为了那一朵雪莲,绽放在天山之巅,守护着这一方热土,传唱着精神的颂歌。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3

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学习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她心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4

7月22日,二二四团下发《关于开展向魏德友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全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魏德友同志为榜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魏德友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

为掀起学习热潮,该团19个党支部严格按照《关于开展向魏德友同志学习的通知》精神,迅速拟定学习计划,组织本支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要求参学的每名党员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形成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

同时,利用党员干部“每周一学”,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深入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兵团事业、对兵团老军垦、对兵团党员干部群众的关心关怀,深入挖掘、积极选树、广泛宣传身边典型,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坚持艰苦创业、矢志戍边的兵团人,为推进团场事业、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5

滕启刚,男,汉族,辽宁鞍山人,1964年1月出生,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4月参加法院工作,生前系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20__年6月4日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滕启刚同志扎根基层法院工作30年,历经刑事、行政审判和派出法庭多岗位锻炼,始终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最前沿,以恒心践初心、以生命担使命,对党忠诚、爱岗敬业、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曾荣获“辽宁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近30项荣誉,是政法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践行法治思想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忠诚履职、执法司法为民的先进典型,是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通知指出,要学习滕启刚同志对党忠诚、勇毅前行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赤胆忠心。要始终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坚持以深入学习贯彻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通知要求,要学习滕启刚同志甘当公仆、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学习滕启刚同志担当作为、公正司法的敬业精神,始终坚守公平正义。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精研实干、追求极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学习滕启刚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始终做到作风过硬。要从严要求自己、从严管好家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抵制各种诱惑,锻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6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7

20__年3月,滕启刚受理了原告不服公安机关对第三人不予治安行政处罚的决定一案,原告与第三人有无肢体冲突是案件争议焦点。路上的监控视频距离现场太远难以分辨,为了还原真相,老花眼的滕启刚特意买来一柄8倍放大镜,把视频的播放速度调到最慢,用3个多小时一帧一帧地细致查看,最终找到了事实认定的关键证据,作出公正判决。

滕启刚病逝后,同事们梳理他的办公资料,发现了一个写有“史上最牛的一年收结案”的登记本。

那是20__年,滕启刚担任千山法庭庭长的第四年。四年间,法庭收案数量逐年攀升,但结案率始终保持在100%。20__年,他本人主审了219件案件,其中210件是以调解和撤诉的方式结案。

这样的业务能力,源于滕启刚三十年如一日的学习和总结。他把常用的最新的法条、案例摘录下来,贴在小册子上,随时翻看,反复琢磨。在他的电脑中,留下了他撰写的50余万字的总结、论文、心得等文字材料。

在滕启刚的年度总结电子文件夹下,每年都有一个“自查报告”,上面写着当年发回重审案件的名称、原因、改进举措和反思,“加强学习”是他提到最多的词语。

“滕启刚的身上有一股钻劲儿。”与他共事了30年的民事审判庭庭长说,“在审判委员会上,熟悉刑事、民事、行政三大部类审判业务的滕启刚,往往是一些汇报法官难以逾越的一关,他总会提前深入研究案情,准确找到适用的法律,直言不讳地指出汇报中的问题和瑕疵。”

不久前,按照院里安排,原在执行局工作的常旭光接任行政庭负责人。他说:“滕庭长为我们树起一面旗帜。接过滕庭长的枪,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们会以他为标杆,练就精湛业务本领,始终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坚持公正廉洁办案,让这面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8

习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现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__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来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争做来凤楷模。

在了解了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除了向张富清同志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们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劳苦而功高,却隐荣而清誉,风骨气节高山仰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居功不傲,低调做事,真正的共产党人!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9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也让全国上下所有党员群众知道了这个深藏功与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同志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只求为人民出力,不求国家回报,是当之无愧的共产党员。

新时代,我们更要学习张富清同志的奉献精神。张富清同志一生奉献无数,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他都将为人民服务摆在第一位。当张富清同志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已是连级干部的他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自愿转业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当地人民服务。时光荏苒,张富清同志在湖北这一呆就是整整64年。而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响应国家减担减负的号召,时任副区长的张富清同志率先动员妻子“下岗”,自谋生路。到了老年,张富清同志不幸得了白内障,当他儿子为他选了原可国家报销的七千元人工晶体时,张富清同志却自己找到医生,要求换成三千元也是最便宜的人工晶体,这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给国家增添负担。

新时代,我们更要学习张富清同志的淡泊精神。张福清同志戎马一生,年轻时的他跟随大部队东征西战,并先后立过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还两次获得战斗英雄的称号。20__年,因政府要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94岁的张富清才让儿子去打开那个箱子,拿出已尘封63年之久的军功证明。看着这些泛黄的功章,大家这才知道在这偏僻的小城里居然还藏着一位特等功臣。而当记者问他为何不让大家知道,张富清同志却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排、一个连的战士,都倒下了。他们对党忠诚,为人民牺牲。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10

2月25日,正安镇全体镇村干部集中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会上传达了《关于追授滕启刚同志“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传达了中共北镇市委宣传部关于向“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腾启刚同志学习的通知,介绍了滕启刚同志的简历和生前事迹。

弘扬英模精神,感受榜样力量。与会同志都被滕启刚同志那种一生爱党、一心为民、一贯公正、一身正气,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的不平凡事迹所感动,并纷纷表示,一定要把学习滕启刚同志的先进事迹融入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汇聚起崇尚楷模、学习楷模、争当楷模的正能量。滕启刚从苦难中来,解决更多百姓的苦难,爱民、亲民、便民、护民,我们就要像滕启刚一样,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紧贴群众所想,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敢于斗争、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1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人们感动于老英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佩老党员一辈子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境界。

20__年12月份,因来凤县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深藏功名60多年的战斗英雄――张富清老人。一个红色的包裹,里面装着的是张富清老人“九死一生”的赫赫战功。

1954年张富清可以有多种转业选择,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可以回陕西老家尽孝,但张富清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

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张富清有四个子女,除大女儿长期患病外,两个儿子成为县里干部,一个女儿成为医院职工,均通过全国高考、公开招考等方式,没有一个在父亲任职过的单位工作。

伟大和平凡、赫赫战功和质朴寻常,在张富清身上形成强烈反差,又融合得如此自然。离开战功的63年,变化的是他的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他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职责使命的坚守。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我们看到了他对英雄的关切和敬意,对全社会凝聚奋斗新时代强大力量的殷殷期许。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甘于奉献的良好氛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张富清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努力做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向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刻苦奋斗实现一个个不平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12

群众的期盼使他成为人民的好公仆

柴生芳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官”。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在临洮,他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县323个行政村,他走了近300个。

看着长达140页的临洮县扶贫攻坚6年《方案》,我就想起了柴生芳的心血和汗水。省委作出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战略部署后,柴生芳认为,要落实省委精神,就必须首先摸清家底、了解农民意愿。在他的提议下,县里组成三个工作组分赴各乡镇、各行政村摸底核查。他还指导设计了一份详尽的“‘三农’情况普查表”,大家都惊诧地说,柴县长真是把工作做到家了!

看着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项目施工现场,我就想起了柴生芳抓工作的执着。柴生芳说:“当县长,就一定要让老百姓能走上硬化路,喝上自来水,住上砖瓦房。”他先后六次到交通运输部汇报项目。如今,投资9亿多元的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项目落地临洮,两年内将修建各类道路1100公里。

看着柴生芳坐过的那辆旧越野车,我就想起了他丈量过的城镇和山村。今年4月29日,他去一个村调研。途中,一辆摩托车挡住去路,随后又围上了20来人。柴生芳弄明白了群众恼火的原因后,又走访了七八个农户。回到县里,柴生芳就跟我沟通,决定第二天就派调查组进村。根据调查结果,重新确定了低保户,向群众公布了集体收入情况,乡党委调整了村支书。村民们没有怨气了。

就这样,一桩桩、一件件,柴生芳同志模范地践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践行了共产党员不是要做官,而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成了人民心中的好县长。

不懈的追求使他成为时代的好榜样

柴生芳普通而又光辉的经历,生动地印证了这句话—“要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事实证明,当初组织选择他是完全正确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严三实”,为班子成员树立了标杆。

看着柴生芳办公室那扇已经紧闭的门,我就想起了他开门办公的往事。

看着这一摞熟悉而又陌生的笔记本,我就想起了柴生芳平凡而又伟大的点点滴滴。

他在笔记本里经常这样记下他的心声,“不为官大官小而烦恼,不为利多利少而计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柴生芳笔记本的扉页,大大地写着“此木生芳”。他用这4个字诠释了自己的名字,诠释了自己的追求,诠释了自己的人生。是的!他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沐浴着党的阳光,植根于百姓的大地,向着他所热爱的人民,永远传递着时代的正能量!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13

滕启刚30年来从未离开过千山区人民法院,他是千山地区人民熟悉和爱戴的法官。20__年到千山法庭工作的王铋程,从滕启刚身上看到马锡五的身影。

“马锡五下乡了解情况遇到农民下地归来,会把农民手中的牛绳接过来帮他拴好,等他休息一会才开始谈;滕庭长经常带着我们把法庭搬到农民家炕头,盘腿坐在炕上从拉家常话开始。马锡五说,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是对你的信任,怎么可以拒之门外?滕庭长把自己的电话对外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倾听他们的诉求。”

就像“马锡五审判方式”给边区人民带来公平正义一样,滕启刚的“滕氏调解法”让千山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14

柴生芳满头大汗地爬到临洮县最偏僻的“划不着山庄”;柴生芳站在田间地头和群众仔细攀谈;柴生芳侧着身子边听群众说边记下笔记……大屏幕播放着柴生芳生前的事迹短片,看着一幅幅柴生芳走村入户的画面,看着柴生芳去世后临洮人民万人空巷的沿街送别,泪水就在敬一丹的眼眶里打转,这位亲民、爱民的好县长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她。“在短片里,我们几乎没有听到这位县长说话,但是很多镜头,都在记录他在倾听。他在听,听得见,听得进,听得懂。”敬一丹深情地说。

当柴生芳的妻子祁雪丽上台时,敬一丹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慢慢长大后会问,我爸爸是怎样一个人?你要怎么回答她?”

祁雪丽长叹一口气,含着眼泪说:“我就说,你的爸爸是个非常非常好的爸爸,他特别特别的爱你和妈妈,特别爱我们的家。你的爸爸是一个勤奋好学、有责任心、善良、有理想的人,我会告诉我的孩子……”祁雪丽的回答,让演播大厅一下子安静下来,在这不寻常的安静中,人们忽然意识到,敬一丹哽咽了。谁都没有想到,这位身经百战的主持人此刻眼睛里噙着泪水,泪光在闪烁。她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用哽咽的声音动情地说:“雪丽啊,这关要一关一关地过。等孩子长大有理解能力了,你可以告诉她,你的爸爸是受人尊敬的‘时代楷模’!”雷鸣般的掌声像浪潮一样在全场响起,心灵的震撼让每一位在场的人都深深地被感染,久久不能平静,此刻的演播大厅成了眼泪的海洋。

接下来,现场朗诵了中国楹联协会为柴生芳制作的两副对联:

“瘠土生春,尽浇心血为民语;公仆践诺,但以勤廉立楷模。”

“夙夜在公,为国为民甘奉献;辛勤不怠,论行论德仰凤仪。”

此时站在一旁的敬一丹低头悄悄擦去了眼角的泪水。

在接下来的主持中,敬一丹更是几度哽咽,甚至一度下台调整情绪……

敬一丹的眼泪,是为这位亲民为民、受人民爱戴的好县长而流,是为这位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而流。此刻的眼泪,是感动,更是一种铭记,一种告慰。

眼泪不会忘记。柴生芳,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15

为深入学习宣传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耿家盛同志爱岗敬业、国家至上、无私奉献、勤学善思、勇于创新、谦逊友善、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和劳模精神,根据《迪庆州总工会关于转发<云南省总工会关于在全省广大职工中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市总工会通过普发《香格里拉市总工会关于在全市广大职工中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香工发[2019]10号)文件,在全市广大职工中开展学习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活动。

耿家盛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党的事业,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劳动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以光辉的业绩诠释了当代共产党员和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党员和职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此次学习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利用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在全市广大职工中认真贯彻了省、州总工会关于学习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相关通知的要求,把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活动贯穿于日常业务工作中,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截止26日,全市共有50个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学习了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掀起了一股向耿家盛同志学习的热潮。

通过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热爱本职工作的决心,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建设美丽、和谐香格里拉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16

每一次采访,都是通向一群会“发光”的平凡人,那里有最真实的感动和力量。

对滕启刚生前事迹的采访,也不例外。

采访之前,拿到了些材料,对滕启刚法官算是有了些初步认识——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但当走进滕启刚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通过对他同事、家人、案件当事人等进行深入采访交流,当那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被一一“拾起”时,照片中那个戴着老花镜、头发稀疏的基层法官形象愈发伟岸,他的事迹令人动容,更让人崇敬。

他的心中有党。

入党宣誓那天,大冬天的,零下20来度,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冷,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的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

“正因为只剩两年多退休,我更要珍惜为党工作的机会,一定要对得起这身衣服。”

……

采访中被还原的这些话语何其朴实,但背后却深藏着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带给人莫名的感动。

他的心中有民。

采访中,这种为民情怀在一件件“小事儿”中足见一斑。

他不顾污染物,踏进厚厚的污泥中,顶着烈日勘查受损果树,为果农维权;他四处奔走,帮案件受害人——一名被性侵的15岁女孩寻找安身之处;他看当事人贫困,主动找律师“求情”退还律师费,再助其多方调解结案;他为患有精神疾病的邻村村民制作“爱心”字牌,只为帮村民在卖菜的时候不被人欺……

一个个小细节,无不让人泪目。一位心中有人民的法官,怎会不是一位好法官!

他的心中有责。

为不负头上的国徽、心中的天平,他肩挑责任,守望正义。

在做书记员和助审员的5年间,“半路出家”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在职攻读取得了法律专业大专和本科学历;他的电脑里留有他撰写的总结、论文、心得等文字材料超过50万字;在他的年度总结电子文件夹下,每年都有一个“自查报告”……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他从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案子,对法官来说是工作,可对当事人来说,也许就是他的人生。”他发自肺腑的话语至今激励并鼓舞着年轻同事。

他的心中有戒。

当事人想通过他的亲属和身边人打开“缺口”,他反复告诫家属绝不能逾越“红线”;妻子因幼儿园改制失业,他没有找组织帮助,而是鼓励妻子自力更生、自谋职业;在儿子14岁生日时,他告诫儿子,可以学习不好,可以调皮,但是绝对不可以触犯法律的底线……

这就是一名真实的基层法官,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可透过一件件、一桩桩回访中的“小事儿”,愈发让人感慨:扎根基层30载,于平凡中坚守便是不凡。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滕启刚似一面旗帜,如一座灯塔,将始终给后来人以力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