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事迹材料范文十篇
刘鹏辉,1984年8月出生,大学专科文化程度,共产党员。xx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韩二项目部担任技术负责人、副队长等职务,现任韩二项目部工程管理部主任。锐意进取奖候选人。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鹏辉同志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充分发挥青年人生力军的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宗旨,展现了新时期青年管理者的风采。
在烟囱一队及土建八队从事技术负责及生产管理工作中,他提倡 “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进度和质量为中心,以技术指导为关键,突出发展,带好队伍,增强职工的技术水平,落实班组规范化管理,不断深入施工现场,实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为队上的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天,他始终坚持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在施工现场随时可以看见他的身影,哪里遇到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树立了一个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青年管理者的良好形象,也成为了广大青年争相竞技的榜样。
他对职工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他都尽最大可能解决,就关系职工切身利益如制定的规章制度等突出问题落实公示制度,并积极采纳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稳定了职工队伍。xx年3、4月份一期工程收尾的时候,由于工程量少、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造成了队伍人心不定,很多工人都徘徊在去留边缘,给工期造成了严重的人力资源压力。他为了队伍稳定工作,积极组织队上年轻人员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学习,给他们增强理论及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稳定了职工队伍,杜绝了施工人员不良行为的发生,也提高了职工的自身素质,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展,为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得到了队上和项目部领导的一致认可。
在韩城二期工程中,基层土建八队担任着项目部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及生产组织最复杂的主厂房施工,作为基层技术、生产负责人,同时又是第一次独立负责此项工作的技术管理工作,他深知此项工作的挑战性有多强。为了现场施工能正常进行,他经常起早贪黑,白天忙现场,晚上加班熟悉图纸,同时不断同有丰富经验的老职工探讨学习,从书籍、网络上收集相关知识,了解各类工程的先进施工工艺,各类材料、机械性能等,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主厂房施工各类螺栓、埋件、孔洞多,并且在图纸上计算尺寸比较麻烦,而其容易出错,遗漏或位置偏移等都会对将来安装工作造成影响。他为了避免现场加减尺寸及由于尺寸线较多现场加减出错对质量、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在每个项目施工前,他加班加点,通过电脑制图将所有的埋件、螺栓等根据轴线分开绘制成小图,并和其他技术人员进行相互检查无误后发给施工人员,所有尺寸都一目了然,给施工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他几乎是全过程跟踪检查、指导验收,特别是对特殊部位亲自同施工人员一起完成,对每一个螺栓、每一块铁件等他都要亲自进行验收取保准确。
xx年10月,刘鹏辉同志调入工程管理部工作,担任工程部主任一职。由于灞桥、渭河等项目相继开工后,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的大量调走,致使现场工程技术管理压力急剧增大。他到工程管理部后,看到工程管理部现状,二期工程已到后期,他深知增加相应技术管理人员已经不可能,土方、及安装技术人员已可独当一面,土建技术人员由于工作经验少,技术管理处学习状态,为使充分发挥工程管理部的职能,确保现场管理正常,他白天带土建技术员到现场熟悉环境,了解工程施工情况及各施工项目施工工艺、工序衔接,晚上认真熟悉图纸、学习相关规范,编制施工方案,使土建技术人员很快进入状态,现已能独立完成单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韩城二期项目比以往项目有所不同,上面有大唐、一公司、网新机电三个管理单位,现场主厂、烟囱水塔、脱硫等项目全部开工,他除了每天参加各单位会议以外,基本上每天要保持每个施工点检查指导3-4次,晚上经常加班到很晚才休息。虽然工作很忙,但是在学习上都丝毫没有放松,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及政治理论、政策制度的学习,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学以致用,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他就是这样一个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的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的含义,彰显了新时期青年管理先锋的蓬勃朝气,引领着青年们为电力建设挥洒着青春的热情和汗水!
一个普通农民“矢志造林三十载,敢教荒山披绿装”的传奇事迹名播三晋,这个人就是。今年60岁的是x村的农民。从1974年至今,他带领造林专业队,扎根深山,凭着满腔热情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30年累计造林30余万亩,植树6000余万株,硬是把座座荒山、道道荒坡染成了绿色。
xx员工从1974年成立二锁造林队,他带领这支造林队伍扎根深山,艰苦奋战,三十多年来累计承包阳煤集团矿柱林28万多亩,栽植树木4000多万株。自XX年成立盂县云林种植有限公司,他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承包了苌池镇水岭底村、和安村和西潘乡赵家庄村的荒山荒地5万余亩,累计投资400万元,造林3.5万亩,栽植树木600多万株。经林业有关部门检查验收,不仅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而且苗木生长势头较好。
在荒山造林的同时,他XX年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300万元,建设了盂县苌池镇白龙山森林公园,翻修了古庙宇,新建了通山公路,修建凉亭6座,栽植各种树木近20万株,成为当地村民休闲活动场所。XX年以来,他先后承包了xx市狮脑山造林绿化工程、阳泉市矿区北山造林绿化工程、市环城绿化北岭坡工程等,他按照工程设计施工,严把整地、苗木、造林、管护四个关口,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高标准地完成了各个工程,到今年为止,累计完成工程造林近2万余亩,其中在XX年,当本县里资金不到位情况下,自筹近500万元,把盂县著名旅游景点藏山入口处的60多亩废弃石场建设成绿色景点,为改善了阳泉市周边环境作出了贡献。xx员工是x年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和x年全国绿化劳动模范。
,男,生于1977年6月25日,现年38岁。于1995年12月参军入伍,在部队上挥洒热血16年,16年的军营生活也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作为一个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农民的儿子,他自小便跟随父母到农田中劳作,所以他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苦与不易。很小的时候,他便想象着有一天能走出去,学到东西带领乡亲们去走出一条属于自我的康庄大道。在部队的日子里,他的心中仍然惦念着家乡的发展,仍然惦记着在家乡辛苦劳作的父老乡亲们。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热爱祖国,并且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有很高的思想觉悟。他从小就十分热爱自我的家乡,在部队服役期间,仍然眷恋着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总想着,我的根在家乡,有机会我还是要回到那片养育我的大山中去。20__年12月复员返乡后,他放弃了在泸州市两个门市、两套住房的优越条件,毅然决然地决定了回乡进行创业,一方面他是想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另一方面也想尽自我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的发展做一点贡献,为家乡人过上好日子出一份力。他总说:这片土地生我养我,这是莫大的恩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想着我还能为它做些什么,而我此刻所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
凭借多年在部队生活学到的知识技术和自我对当今发展机遇的敏锐探索,于20__年在文龙村五组投入资金30余万元建立了肉鸽养殖基地,并且在泸州市肉鸽基地中学习了养殖技术,学习回来后,陆续扩大了肉鸽养殖基地,如今他已经成立了镇龙宝山种养专业合作社,其肉鸽养殖基地年产达2万只。他说: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人只看得到我此刻的成就,其实这条路一路走来,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想到过要放弃,可是最终还是战胜了困难和对失败阴影的恐惧,在慢慢摸索中我还是走到了此刻。军营是一所锻炼人才的大熔炉,也许和他在部队所理解过的训练有关,养成了他肯干、肯钻研的这股劲头。如今他的肉鸽养殖基地创造年产值30万元。主要销往泸州、古蔺、叙永、兴文、毕节等餐饮行业,并且和这些地方的多家餐饮行业签订了长期合同。很多和他合作的人都说,他这人实在、靠谱,他家的肉鸽我们用得放心。他如今已成为我们村上的种养殖大户,为我们村农民的致富之路打开了一条口子。
在创立肉鸽养殖基地的同时,他还投入资金60余万元创立了脆红李种植基地,年产50万斤,主要销往沿海城市,创年产值100万元。他创立的种养殖基地不仅仅为文龙村的产业发展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并且村上有很多村民就近在他的种养殖基地里工作,一方面使当地村民多了一个就业渠道和增收渠道,使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够挣钱。在他的养殖基地里工作的村民,他不仅仅手把手地指导其种养殖方面的技术,还会向他们传授很多自我以及其他一些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村上有村民想自我创业的,他也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他说:当初我走创业这条路子也曾碰到过不少的困难,我了解这其中的辛酸。如今我创业初有成就,我还是期望能够带动乡亲们一齐致富,能帮大家的地方我必须会尽力帮忙的。在他的带领下,周边近20户农户靠劳动致富,这一举措为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巨大贡献。提起,村民纷纷都点头称赞。对于村民的认可,说:无论我的种养殖基地发展到什么程度,我的宗旨都不会改变,那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一个就业出路,让更多下岗职工能实现再就业,让更多的人能靠劳动走上致富路。
在交谈中,说起了自我的人生规划,他说道:等到条件许可的情景下,我还准备再投入30余万元的资金在鱼塘里养鱼、养鸭,同时把我的鸽子场的养殖规模扩大,我去泸州学习养鸽技术的地方,鸽子的年产量就到达了百万只。我们双泉这个地界也算是山清水秀了,我觉得我们也能够像别人一样搞搞生态观光旅游,既能够发展我们镇上、村上的旅游业,还能够带动周边农户的经济发展,算一算,这简直是一个一举双得的事情,可是,目前还在雏形阶段。我今年申请成立了兴文县镇龙宝山种养专业合作社,等慢慢走路正轨了,还准备传授更多养殖技术给周围群众。
作为一名农村青年,经过这几年的创业实践经验,他成为了一个成功者,成为我们村上甚至镇上经济发展的大功臣,但他总认为:他事业的成功是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界人士和父老乡亲关心支持的结果。生命是一种姿态,不一样的追求,不一样的奋斗,必将演绎出不一样的人生。正是用他自我不懈的努力,谱写着新一代农民最壮丽的诗篇。今后,他决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更加努力,谱写新的壮丽篇章,成就精彩人生,迎接完美未来。
从1998年就开始担任再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的,十年寒暑,他带领中心28名员工,接待下岗职工及家属上万人次,到困难职工家访3000多次,先后帮助15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这样说——“帮扶困难职工,就是我们的职责”
1996年前后,三角债高达30多亿元,生产工艺严重落后,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实施了精干主体、剥离辅助、实施再就业工程等一系列改革。
公司领导亲自嘱托:“这3000多名下岗职工为改革和发展做出过贡献,所以企业再困难也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你的任务一是努力为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的机会,二是要保证做到不让一户困难职工生活上过不去”。
以一名共产党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困难职工视为自己的父母兄妹,以耐心、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换来了这个群体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再复杂再棘手的问题他们都不退缩,因为他们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要把企业的关怀切实送到困难职工手中”
上任伊始,就带领工作人员加紧开拓社会用工市场,积极与大型用工单位联系,多次举办招聘会和用工信息发布会,当年就安置860多人找到新的工作。还通过公司内部替换农民工、季节工的方式,解决了150人的再就业问题。
要求大家“换位思考”,提出了“三心五好”工作准则,“三心”是指:耐心、热心、爱心;“五好”是说:门好进、人好找、脸好看、话好说、事好办。这些年来,再就业中心演绎了一段又一段有眼泪也有欢笑的故事。
一天,下岗职工董国信的邻居找到再就业中心,说董国信住院了,情况很危险,等人立即带着公司工会特批的救济款赶到医院,当时的董国信已经昏迷。他的妻子患病不能自理,四个兄弟姐妹八年都没有来往。
来到董国信的家,看到屋里又脏又冷,看到董国信的妻子围着被子坐在床上,他的眼睛模糊了,他立即组织人清理打扫,还买来被褥和电暖气,让董国信出院后又有个温暖的家。又和居委会协商,由企业每月出资300元钱,雇佣街道大娘给他家做饭,料理家务。
4个月后,董国信走了。但在他人生最后的时光里,享受到了亲人的照顾、人间的温暖。处理完后事,家属把两面锦旗送到中心,锦旗上写的是:“尽心竭力,救困解难”,“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下岗职工孟祥生,患有严重肝硬化,经济负担沉重,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孩子上学还等着一大笔学费,妻子感觉生活无望,多次自杀,曾一次吞下88片安眠药。对老孟的妻子说:“大姐,你别想不开,有组织在,有人在,咱什么困难都能解决!”医药费尽快给他报销,不能当天报的,再就业中心的同志就先拿自己的钱垫上,又想法儿给孩子解决了两年学杂费,组织的关怀重新点燃了一家人的生命之灯。孟祥生的妻子感激万分,给公司领导写来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家现在又听得见笑声了。我总教育孩子,要学做你们这样的好人,将来报答国家,报答组织。”
救助的是一人,拯救的是全家。关心的是小家,感动的是大家。有这样一名党员,带领这样一支团队,还有什么样的河不能淌,什么样的山不能攀!
随着改革发展和不断壮大,公司党委先后构建了特困帮扶机制、大病医疗救助机制、职工子女助学机制,每年拨付200万元作为特困救助基金和大病救助基金,这些是再就业做好帮扶解困工作的坚强后盾。如何办好这些事,怎么花好这些钱,态度很明确——“既要公正,更要廉洁,公正廉洁才能赢民心”
重情,为困难职工办事,他意若情牵、废寝忘食;但在原则问题上,他更有“无情”的一面。
一次查档案时,偶然发现十几个老厂职工每月领20到30元补助一领就是十多年,他觉得有点蹊跷,一查名目竟是买痣疮膏、蚊香、凉席等生活用品。他便逐一家访讲清政策,当即停止这项近10年的“特补”。为了规范管理,再就业中心对一些名目繁多、不尽合理的补助,都进行了调整;对超期享受抚恤金的,在讲明政策的基础上,立即停发。
XX年,再就业中心忽然间又喧闹起来。这回来的人不是下岗的员工,而是再次上岗的员工。东移工程项目全面展开,公司抢抓机遇,重焕新生,这时怎能忘记那些老职工?!公司领导首先想到下岗人员,重新录用了956名5年前已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对于有再就业能力,符合用工条件,本人也愿意回来的,企业都张开双臂。
有些下岗职工想找个好工作来送礼,有些出于感激要“谢谢”再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会上语重心长地说:“这些人等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等到企业有起色了,等来了上岗机会,咱绝不能拿人家的钱!”并郑重宣布:“谁收了钱,我就让谁下岗!”
在多名劳务工的招用过程中,再就业中心有记录退回礼金、购物卡、礼品达80多次,价值5万多元。经常这样说:“我做再就业中心主任是一时,做人可是一辈子。岗位就是人格,我要用人格来干好工作,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别人。”
善待生命,恪尽职守,和再就业中心的同志用十年春秋,不懈耕耘,在解决困难职工生活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留下爱的种子。情系职工冷暖,构建和谐企业。一路走来,和再就业中心的同志“与和风播洒春晖,以平凡抒写丰碑”!
小叶,女,现年8岁,就读于泰兴市姚王小学一(1)班。她爱好广泛、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向上。她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在学习上,她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从进入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读书是她课余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的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开阔了她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她的语言表达。
平日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爱劳动,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当地上有果皮纸屑时,她都会很主动的捡起来,遵守并弘扬社会公德。在班上,事事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她热爱集体,从入学到现在,她总是默默无闻地去做好老师交办的工作,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小叶同学有一颗洁白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家里,对待亲人,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深得邻里喜爱。
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以来这都是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进入小学后,她一步步地朝这个目标在前进,在努力,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争取更大的进步,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
“我从心底敬佩您这样的人……您为这些女孩子们在荆棘重重的道路上开出了一片天,督促她们走向了更高、更远的地方。您选择将自己的爱给了山区的女孩们,让她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美丽的风景。”12月5日,南航乘务员朱静怡给飞机上偶遇的一位乘客写了封信。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梦想,张桂梅老师感动了无数素昧平生的人。究竟是什么,赋予一位山区人民教师如此厚重的力量?
“源源不断的爱奔向我、鼓励我”
陈法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华坪女子高中入学时那张贴在床边、写着自己名字的小纸条。她是女高的第二届毕业生,如今是丽江市永胜县一名民警。
20__年,陈法羽初中毕业,中考没达到高中录取线。父亲对她说:“自费读高中咱家供不起,要不你回家,过几年找个好人家嫁了。”
那一年,陈法羽16岁,心有不甘。此时有人告诉她,华坪建了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山区初中毕业的女孩,想读高中可以去试试。这对陈法羽来说,无疑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开学报到,宿舍的床已经铺好了。被褥崭新整齐,床位上贴着名字。陈法羽轻抚写着自己名字的字条,忍不住哭了:“这张小床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张纸条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几乎每个从华坪女高毕业的学生,都有和陈法羽相似的感动,她们对张桂梅的敬重无以言表——有什么比改变命运更重要?
张老师对学生的爱真挚热烈,又一以贯之。拖着病体,她坚持为毕业班的孩子上课;节衣缩食,她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学生……有人曾说,张老师快枯竭了,人的爱是有限的。张桂梅听后说:“不会的,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爱奔向我、鼓励我!”
“坚持,再坚持一下呗”
进入女高的陈法羽很快发现:关爱的同时,是严格的管理。
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张老师每天拿着小喇叭,不厌其烦地喊学生起床、跑步、吃饭、睡觉,“你们迟到一秒钟我也不干!”
张桂梅和病魔斗:“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地看病上”;
她和贫困较劲:“挽救一个女孩拯救三代人”;
她对学校老师、学生要求严格:“坚持,再坚持一下呗!”这是张桂梅劝慰大家最多的话。
陈法羽说:“我们来女高读书是来改变命运的,不拼拿什么和别人比?张老师也在拼啊!”
校办主任张晓峰告诉记者,张桂梅老师是在拿命办学,师生们服气。
张桂梅的言传身教也感染着女高老师们。韦堂芸老师受伤左脚骨折,想到还有100多天就要高考,她拄着双拐给学生上课;杨晓春老师悄悄给学生垫付医药费、生活费,却从不往外说——这样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还有很多。
张桂梅宿舍里有4张床铺,1张自己睡,3张留给“不听话”的和生病的学生。有名女生性格孤僻,和张桂梅住在一起。不管张老师怎么关心她、开导她,她都不怎么说话。张老师疾病缠身,每天早晨5点起床,忙里忙外一天,晚上还和她聊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痛哭,说一定好好读书。
“女高的许多学生家庭贫困、变故多,她们的心要好好去焐。”张桂梅说。
“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10多年来,张桂梅老师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走进1000多名学生的家。
有些地方,包车司机都不愿意去,张桂梅虽然因小脑萎缩导致行动失衡,却跋山涉水坚持家访。她握住学生家长黝黑皲裂的手,脱下外套塞给人家,自己冻成伤寒……在她看来,女高不是普通的学校,是连接党委政府和山区贫困群众的桥梁。
“女高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的后盾。”各级党委政府对女高关爱有加,当地为女高解决了50个教师编制,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全额拨款。
在女高教学楼走廊的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捐款记录。“学生们每天经过这条‘爱心长廊’,会记住得到的帮助。”张桂梅说。
有人联系张桂梅,表示要给女高捐款,但条件是提供学生家庭地址和贫困情况的照片。对于公开学生信息的行为,张桂梅并不同意。她说,对学生的信息要严格保密,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又保护她们的隐私。张桂梅也经常对毕业生说,“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如今女高毕业生遍布全国,她们把艰苦朴素、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感恩回报的精神带出了大山,又带回到山里。
周云丽是女高第一届毕业生,20__年大学毕业后考取宁蒗县一中数学教师岗位。正当她准备上岗时,听说母校数学老师紧缺,她毫不犹豫放弃“正式编制”,回到女高任代课教师。陈法羽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学校,之后每月拿出500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妹,“女高改变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们也要把张老师的精神传下去。”
“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
张桂梅18岁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1990年从丽江教育学院毕业后,张桂梅随丈夫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孰料,丈夫被诊断出胃癌晚期,于1996年去世。她从大理调到华坪教书,“逃避过去的生活”。1997年,她查出患子宫肌瘤,但为带好毕业班,仍然坚持上课,直到把学生送进考场她才住院,手术取出的肌瘤重达两公斤。现在,她患有严重的肺纤维化、肺气肿,每天离不开止痛片。
不幸没有打倒张桂梅,反而成了她燃烧自我的柴火,转机就在于华坪这方热土和这里的好心人。
1998年县里妇代会上,全体代表和县领导主动为张桂梅捐款治病,有的代表掏光了衣兜,没有留钱坐车,走几个小时路回到山里。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
民族中学里有不少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有的家长带着一包钢镚和角票交学费,有的孩子只吃饭、舍不得吃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帮助孩子们,张桂梅节衣缩食。
1998年入党后,她对工作更加投入。她为每堂课设计开场白,有时朗诵小诗,有时唱支歌谣,有时讲个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教班级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20__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张桂梅任院长。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孩子,爱干净的她变了。20__年到20__年,她四处筹集资金,给孩子们改善生活,平时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
民族中学里女生很少,儿童之家的孤儿各有各的不幸,这让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母亲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20__年,她开始筹建免费女子高中,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太疯狂——到哪里找钱!
“她最懂山里孩子的渴盼,最懂这片山”
20__年,张桂梅当选党的__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这位女代表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于是,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她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
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张桂梅告诉记者,这所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靠的是党委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密密麻麻挂满了捐款人姓名。各方的关心张桂梅都记在心里。女高学生在校三年,只需付生活费。这给每个贫困女生家庭,免去了不少费用。
11年来,张桂梅和学生一起住宿舍,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才休息。她是校长,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11年来,她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里,走过11万公里山路。爬山一爬就是几个小时。一次家访,脱下外套塞给贫困户,自己冻成伤寒……
女子高中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多年来跟着张老师家访,吃了不少苦头。他感慨:“张老师最懂山里孩子的渴盼,最懂这片山。”
“有种精神撑着我,那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县城边上,初冬的狮子山挺拔秀丽、色彩斑斓。采访中,突然传来一阵旋风般的咚咚声。张桂梅微微一笑:“是课间操,走,下去看看。”
来到院坝,学生们早已列队整齐,她们的课间操是歌舞“南泥湾”,阳光下红校服熠熠生辉。
10多年来学校坚持每周“五个一”红色教育——党员佩戴党徽上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片,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鲜明的女高特色。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女高老师团结如一家,党员带头,张老师身先士卒。
20__年刚办校时只有一栋教学楼,吃饭、上厕所都在校外。张老师让女老师住女生宿舍,晚上好陪学生上厕所。不到半年,17名员工跑了9个,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张老师把他们找来,“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在阵地就在,今天,我们要坚守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
从那时起,红色教育在这里生根,群山里巴掌大的地方,成了“精神高地”。如今,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1645名学生从这里走进大学。
而年迈的张桂梅,没有孩子,没有家庭,把自己所有的工资、奖金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捐给山区教育和社会事业,坐着4块钱的“摩的”,每天往返于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
张桂梅不觉得苦,因为“有种精神支撑着我,那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
我叫小萍,是临猗三中高三年级62班的学生,现任学校文学社社长和62班班长。在此我特申请“省三好学生”。我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中生;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我热爱学习,也热爱祖国。
在初中阶段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在班级担任过副班长及学习委员。在高中阶段的两年,我的进步更是处处可见,连续四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三年一直担任班长,在学校,我是一个遵守校纪校规,积极向上的合格高中生。能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我对自己要求极高,不允许我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不能后退,只能前进,要切实按照《中学生守则》行事。在班级,我一切服从班级管理,从不让老师为我操心,担任学习委员工作认真负责,是班主任的一位好助手;并能以身作则,是同学的一面好榜样。我与同学相处,关系融洽,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并且乐于助人。在学习上,我喜欢帮助同学,帮他们解决一些不懂的问题。许多同学也喜欢与我讨论,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都取得了许多进步。如果他们在某次测试中失败了,我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让他们在跌倒的地方站起来。在生活中,我也经常帮助同学解决一些麻烦。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我乐于助人,遇到别人有困难总会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同学向我请教问题,我总会耐心讲解,直到弄懂为止。看到哪位同学学习上放松,我都不忘善意地提醒;经常在放学后帮助同学听写英语单词,讲解数学题,辅导作业。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作为班干部的我,总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特别是在学校运动会上,我不但积极的参与比赛,而且还在空余同学呐喊助威,两天下来,嗓子累哑了,胳膊累肿了。大扫除时脏活累活抢着干,我的任劳任怨的精神感染带动了班内的大批同学。在学校多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中,我总是带头省出零用钱捐款,虽不多但精神打动着每一人,我以自己的热情和诚心感染了
全班同学。我还是父母的小棉袄,由于父母经常晚上值班,冬天我常常为上晚班的父母亲烧好洗脚水,插好电热毯;让父母回到家有一个术士的环境。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不仅只满足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而且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和他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让知识的累累硕果挂满我们教室的每个角落。我深深地知道:“知识是无法计量的重要,唯分享可得永恒”,帮助他人的同时,既提高了别人,也在无形中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我愿尽我所有的力量去帮助我能帮助的每一个人!“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要靠自己争取”,要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力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的优秀中学生。在爱好兴趣方面,平时爱好兴趣广泛,对新兴科技等有所了解,热爱读书,经常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是校足球队的成员,在校运动会时为班级出力,取得较好的成绩,关心国家的重大事务,积极了解实事,各方面知识较宽。
对父母我更是孝敬有佳。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提起邓,XX县交通运输局的同事、左邻右舍,凡是知道他的人无不都说:“晚苟是一个孝老爱亲的模范,又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好职工。”
邓于1956年元月出生于一个老红军家庭,1976年参军入伍,1981年复员参加工作,后调入县交通局运管所,担任运管员。他的父亲是我县赫赫有名的老红军邓,邓老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几十年,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全国解放后,邓老卸甲归田,回到腰陂老家,一边养育儿女,一边为乡亲谋福利。邓老是一个极为善良和乐于助人的人,他为乡亲们做了不知多少好事,却从不向组织上要待遇、要照顾,五个儿女中只有是当兵复员后,按政策分配了工作,其余四个子女至今均在农村务农。晚苟出生于红色革命家庭,从小耳渲目染父亲的一言一行,培养了晚苟的良好品德。他敬重父亲,孝敬父亲,在父亲的晚年生活中,他常侍奉于身边,问寒问暧,关心备至。1995年,邓老不幸瘫痪,长年卧床不起,担起全部护理工作,每天端尿接屎,喂饭喂水,为父亲擦身洗澡,让父亲过得尽量舒服,一直尽心照顾到父亲于98年9月过世。邻居和同事无人不赞叹:“真是一个孝子。”
1982年,和县农机公司职工谭结婚成家,次年有了女儿邓,夫妻相敬如宾,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和和美美、甜甜密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7年,被查出患有红斑狼疮,这是目前全世界都难以治愈的一种疑难重病,四处访医寻药,精心治理,身体略有好转。20xx年5月,所在农机公司改制,她被买断工龄下了岗,家里又少了一份经济来源。祸不单行,就在下岗后的6月,又突然并发了糖尿病、急性肾炎等多种恶性大病,生命危在旦夕。见病重,心急如焚,忙将送到长沙的XX医院抢救,经医生们的大力救治,花去医疗费8万多元,终于救回了性命。病,年年要到XX医院化疗,每次要花上万元医药费,几年下来,共花费医药费30多万元。直到20xx年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后才解决了一小部分医药费,绝大部分都是自负,巨额医药费让晚苟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已经难以为继,负债累累,至今还欠债10多万元。含着泪对说:“这个家都拖垮了,我的病反正治不好,不要再花钱治了。”看着伤心的凤花坚定地表示:“只要有我在,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你治。”
为了给妻子治病,把所有的生活开支压到最低限度,从不抽烟、喝酒、打牌,只买最便宜的菜,从不舍得买衣服,成年累月就穿着单位发的制服,积攒每一分钱给妻子治病。女儿心疼母亲,妈妈病重的时候,正值她考入XX大学读书,为了给妈妈治病,她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把每个月的生活费压低到200来元的最低生活标准。和女儿就只有一个心愿,要千方百计治好病。
自20xx年6月后,长年卧病在床,20xx年6月又中风处于瘫痪状态,不但不能生活自理,还要人照顾护理。承担了所有的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浆衫,打扫卫生。糖尿病人天天要注射胰岛素,为节省医药费,学会打针,坚持每天两次准时亲手为凤花打胰岛素,还要为煎汤熬药,洗脸抹澡。待病情有所好转,又坚持每天牵扶她下床锻炼,外出散步,恢复身体。每天笑语相迎,让心情快乐。终于奇迹出现了,脸色红润起来了,瘫痪的身体又能走得了,心情又开心快乐了。左邻右舍见到和,无人不说:“没有,还会有?象这样的好男人,谁碰上了都是一生的幸福。”
一面精心照料病重的妻子,一面坚持做好本职工作。自患病以来,除了送妻子到长沙等外地医院治病外,晚苟没有耽误一天班,没有缺过一次勤。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他的爱岗敬业得到了全局干部职工的一致公认和好评,20xx年6月,正在下乡检查,突发脑中风瘫痪晕倒在地,幸亏同事谢和龙与邻居一起将凤花送到医院抢救。以后除了照顾更精心外,仍然坚持按时上班不缺勤,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十多年来,邓面对病重瘫痪的妻子,始终不离不弃,用亲情温暖亲人,用行动守护亲人,体现了这位老红军后代的崇高道德境界。晚苟的事迹,感动了左邻右舍,也感动了县交通运输局的领导和同志们。县交通运输局每年授予“五好家庭”和“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晚苟同志孝老爱亲和爱岗敬业的优秀事迹,人人争做孝老爱亲的模范,爱岗敬业的标兵。晚苟同志以自己的优秀事迹和模范作用影响了一大批干部职工,促进了全局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全局的精神文明建设。
徐同麒,男,1999年10月24日出生,目前就读于上海市卢湾区海华小学,是二年级(4)班的学生,儿童团员。
我是一个非常阳光的男孩子,神气的眼睛,圆圆的脸庞,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我热爱学习,爱看书,爱思考,总有提不完的问题。我的兴趣广泛:画画、溜冰、游泳、国际象棋、打羽毛球、踢足球……样样都喜欢。
作为一名儿童团员,也作为一名班长,我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参加迎接奥运等公益活动。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乐于奉献。多次为有苦难和贫困地区小朋友,捐出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零用钱。乐于服务助人,积极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为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我认真遵守学生行为规范,诚实守信,对自己要求严格,有错必改,说到就做,严谨认真。我是一个非常独立懂事的孩子,能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叠被、浇花、拖地、整理房间,养成了良好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对待学习严谨认真,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各门课程成绩都始终保持名列前茅,深受各位授课老师的喜爱和好评。坚持快乐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全神贯注听讲,抓紧课堂上的理解和记忆,遇到疑问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真正把知识学懂弄透。每天坚持预习复习,对待作业态度认真,从不拖延,一丝不苟,独立完成。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对不好理解的问题注意举一反三,从多个角度思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抓紧业余时间阅读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等课外书籍,不断塑造完善自己。
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一直努力为班集体和同学们服务,经常协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老师的好帮手;热情为同学服务,是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
我酷爱运动,游泳,溜冰,打羽毛球,踢足球,跑步,等等项目练起来都有模有样。从幼儿园大班开始爸爸妈妈就坚持让我练习游泳,暑期班每周三次,春季班,秋季班,冬季班每周一次,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现在我已经熟练掌握了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四种泳姿。并且练就了健强的体质,同时在今年20__“徐家汇杯”上海游泳馆E组50米仰泳比赛中获得了冠军,E组50米自由泳比赛中获得了季军。
相信在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下,在众多方面的鼓励和关怀下,我会不断进步。我是一个平凡的“雏鹰”,非常希望你们愿意认识我,你们会发现我是特别的一个“雏鹰”。大家能给予我肯定与鼓励,相信我不会辜负你们,我将在蓝天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