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十篇
我叫,现任xx公司成都6号线11标项目副经理。从十年前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到现在的“企业工匠”,我一路参与见证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回想起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从所学专业到为我所用的转变,顿感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我先后参建了深圳地铁1号延长线6标、成都地铁2号线9标、东莞R2线2303A标、成都地铁10号线3标、成都地铁5号线5标、成都地铁6号线11标等多个项目,为集团公司、公司扎根国内特别是成都地铁市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创新实践 让“小道”变“通途”
成都地层有着不同别处的特殊性,存在着砂卵石“骨架”效应,掘进扰动易引起地面坍塌。20xx年日本专家在成都实验后,曾提出此地层不适合采用盾构法施工,成都地层也被称为是盾构机司机的坟墓。参与成都地铁施工以来,我没有被“坟墓”的说法吓倒,从最初一名普通的盾构司机,一路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后来带领整个盾构团队团结一致、精益求精,在“遇见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反复学习实践循环中逐步成长起来。
在成都地铁2号线9标建设中,作为一名盾构司机,我根据盾构掘进特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大胆创新。在盾构掘进30环后首次开仓时,我发现盾构掘进扭矩大,出土多,出现难以掘进的难题。这时,我提出在中心位置采用中心加水冲刷和泡沫以及膨润土改良渣土的方案,通过实践,该方法提高了掘进速度,防止超挖,在避免地面坍塌的同时,将施工深圳地铁1号线时的盾构掘进刀具消耗成本3500-5000元/米,降到了1800元/米,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并成功穿越了“努力餐厅”等多个重大风险源,连续穿越了320米的建筑群,创造了第一个始发第一个接收的优异成绩。
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最终我成功掌握了成都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技术,成为了成都市场上的盾构掘进专家,打破了日本专家的结论。在20xx年8月集团公司举办的技能比武大赛中,我个人获得了盾构机司机比武大赛一等奖,并荣获“贡献奖”称号,我所在的项目也获得“铁建杯”称号。 降本增效
推进新思路
在推进施工进度的同时,我也秉承着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工作态度,致力于形成“低成本、高质量”的良好局面。在成都地铁10号线3标项目的盾构施工中,我主导了盾构机S-526/527的刀盘耐磨改造设计,带领架子队完成了米盾构掘进不换刀的记录,将刀具成本又从成都地铁2号线的1800元/米降低至875元/米,并顺利穿越了众合纸箱厂、物流园等风险源点,助力项目取得全线首家“安全文明工地”称号,创造了全线首家盾构始发标段、首家双线贯通标段,在31个土建标中信用评价第三名、中铁建系统内施工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了20xx年中铁建股份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称号,项目形成了以干促揽的良性发展局面,为集团公司顺利中标成都地铁5号线5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攻坚克难 砥砺前行
在参建成都地铁5号线5标项目期间,我带领盾构施工团队在复杂地层中顺利穿越沙河、运营铁路线5处9股道、3环线桥等重特大风险源,实现了7天贯穿一个盾构区间的记录,改写了成都盾构施工进度的历史,创造了成都市双线贯通新纪录。项目在全系统内综合排名始终名列前茅,为公司拿回票子、扛回牌子、挣回面子,赢得了业主的刮目相看,为公司顺利中标成都6号线11标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的成都地铁6号线项目的施工生产中,我和我的团队运用这些年积累的专业知识,通过强化管理、严控技术,将复合地层(砂卵石+泥岩)沉降始终控制在10mm以内,谱写了地铁建设的新篇章。
十年磨一剑,
一朝是锋芒。我将把过去的成绩化作前行的动力,站在新起点上,以更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为集团公司、公司的发展再立新功。
陈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20xx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2—3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2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1秒。为抓住这1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
20xx年,在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连港矿石码头项目施工中,陈兆海成功将船用测深技术和GPS定位系统引入测量,该项技术革新成为后来普遍推广的GPS—RTK技术,在北方水工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星海湾跨海大桥项目中,他带领团队采用双GPS定位桩位圆心工艺,为桩位放样提供更加精确便捷的依据,有效提升了项目施工的效率和精度。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王者成同志一直在生产一线工作,在150挤出机台担任机长,为挤出机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多次荣获九星控股集团“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称号。
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20__年,王者成同志来到沈阳电缆公司生产设备车间工作。“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他就暗暗下决心,不懂技术仅会操作没出息。于是,他为自己制定了工作思路不仅要了解设备的性能,还要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虚心学习,了解各种挤出机的生产原理和操作过程,不论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车间每一处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一个操作关键部位都有他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者成靠熟练的技术水平,成为交联车间挤出机的主操作手。在车间生产过程中,任何挤出机台都会出现他的身影,无论哪个岗位缺少人手,他就主动到哪个岗位上工作,从来没有计较过个人的利益得失。150挤出机台是生产电缆的'最后一道工序,电缆表面质量的好坏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机台是担任机长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工作中,王者成认真地研究生产工艺,不仅要把电缆的护套做好,还要为企业节省原材料。生产电缆用的护套料每吨七千多,他在生产过程中,每个月都能节省出不少的原材料,为电缆产品成本的降低做出了贡献。
在实践中他渐渐明白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深刻内涵。当别人在家庭、爱情中忙碌时,他在枯燥的宿舍、车间“两点一线”生活中坚持把学习挤出机生产知识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学理论、钻技术、结合车间实际反复推敲,在知识的海洋里进一步充实和提高自己,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他的生产一线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也正是这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深刻体会,使他在艰辛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和自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成长为九星控股集团的劳动模范。
十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创造性的实践和丰富的智慧谱写着新时期劳动者之歌。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王者成同志一如既往地沿着“岗位成才”之路,扎根一线,不断地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张超同志,1997年参加工作,历任车间成缆班长。十几年来,工作中,他严以律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积极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由于成绩突出,他多次被集团评为“先进个人称号”。
在工作生产中,张超同志凭着一贯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自身素质,被上级领导任命为车间机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对重重困难,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把压力变动力,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积极与职工谈心交流思想,积极配合领导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职工思想积极向上,勤奋作业。身为机长,他清醒地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规章制度他带头遵守,难活累活他身先士卒。他积极协助上级领导从强化管理入手,在内强素质、狠下工夫,顶着巨大压力,不畏强险,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依的推行各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产品质量化。工作中他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奖罚分明。同时他还积极鼓励职工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苦练业务技能。张超同志在实践工作中,深刻意识到:机长是各班组工作的组织者和当家人,有责任对业务相关的疑难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他在工作中不怕得罪人,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一次工作中,他发现一名本班职工责任心差,完成质量不好,他当即对其提出批评,并晓之以厉害关系,要求其重新返工。他缜密和严厉的工作态度影响着每一名职工。在他的严格管理下,1.6米成缆的质量和效率日益提高,较好地展现了身为一名机长自身的重大责任。 用真诚的态度创造新的业绩,用满腔的热情奉献火红的青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创举,平凡的张超同志用他不平凡的事迹在机长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凯歌。
在公司的车间生产中,战斗着许多勇于奉献、甘于吃苦、不计名利的员工,他们在企业的生产制造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沈阳电缆公司生产车间维修钳工孟宪礼同志就是其中一位。作为维修班班长,孟宪礼同志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以严格的标准率先垂范,团结班子,第一时间完成设备维修工作。
由于修理工是公司最脏、最累、且没人愿意干的一个岗位,因为工作岗位的需要,公司几次招聘修理工,但都是到车间干干就跳槽,可孟宪礼同志在这个岗位上从无半点怨言。刚来时,车间一点设备加工能力都没有,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新机床、新设备的安装、调试,都是在他的带领下,一步步建立完善起来的。设备安装好后,新工人进来了,他们对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不熟悉。孟宪礼同志就着手开展了对新工人的教育和培训,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知识,对车间的年青员工进行“传、帮、带”,发挥了一个先进模范作用。使维修中心在很短时间内就具备了对电缆各种生产设备维修的能力。为维修中心车间的工作走向正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困难面前,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以单位为家,每天早来晚走,特别是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他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每天早早来到生产车间,无论白天晚上,在车间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为了提高自我,他以身作则树榜样,将自己锻炼成为德才兼备的管理者,树立自己在职工中的良好威信,孟宪礼同志还把学习视为自己的“第二工作,他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好职工的带头人。
他在修理工作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不计报酬,一干就是十年,他三伏顶烈日、三九冒严寒,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加班加点,默默无闻的为公司的发展贡献着,岗位虽然是平凡的,真诚确是火热的,孟宪礼同志凭着一颗质朴、善良的心,一股火一样的热情,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以兢兢业业、勇于创新的作风,谱写着他如歌的人生。
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20xx年被授予“七一勋章”。
他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3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10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6项,获发明专利1项。他用5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如今,72岁的艾爱国仍然留在湘钢,工作在生产科研第一线。这些年,他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成为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
陈兆海:中国精度极致匠心
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20__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2—3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2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1秒。为抓住这1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26年工作在测量一线,他先后参与修建了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首座航母船坞、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他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练就了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今天,央视新闻推出一档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而这个星期四晚自习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大国工匠》,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借这8双手向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致敬!
早期的大国,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真可谓是勇敢的探险者、拓荒者。他们勇于向未知挺进。当其他欧洲国家的活动范围还仅限于欧洲本身时,葡萄牙、西班牙已开始了对欧洲外的土地的探索与争夺。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发现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杰作”,这两个国家也从外部掠夺来了大量财富。而最终,他们衰落了,因为他们的贪心、享乐之心等等。荷兰、俄罗斯两国人民的坚强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兰在独立前的抗争着实令我叹服;俄国人在强敌临近之际的英勇无畏令我对其深表敬佩。但是,荷兰成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活例子,苏联最终也未脱出僵化的模式。英国、法国、德国都曾拥有强大的军队,同时也有强大的综合实力。若是和平地、与时俱进地发展,他们不仅不会成为明日黄花,而且还会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难。但他们的野心决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将所学来的东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国家,可他们唯独没有学会与人为善,并最终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远见上。美国从独立到现在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间运用了各种手段,极力地使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化。虽说美国崛起的手段没什么值得赞扬之处,但是其维护主权的坚定、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从这9个大国的兴衰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全部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那9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些大国曾有过的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许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则是我们要严防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团结、独立、自主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喜人的成绩。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因为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爱好和平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要求,它们同样也是个人应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国、进取、和平、创新之心。只有我们每个人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我们祖国的实力才能逐渐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才会不断提高。当然,我所谓之人人进取等并非是说每个人都要按同一种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们人人都怀着强大祖国的理想去为祖国的发展而拼搏,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的个性。我认为,发扬每个人的个性十分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扬,是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
这部纪录片是品读历史的见证,更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它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刘丽:过硬功夫源自“铁人”
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3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1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6倍,在60000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10万小时、节电2.4亿多度。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60000多吨。
作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刘丽带领专家团队行程17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生产现场,攻克中国石油生产难题10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04项,技术技能成果获奖2081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她扎根采油井场近30年,用勤奋与韧劲解决了一个个生产难题。她带领“刘丽工作室”全体成员,先后实现技术革新1048项,用团结与创新培养了一批批石油领域人才,在实干与奋斗中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石油精神。
李华同志是我们常温一车间罐头工段的检质员。一年来,她在其工作中,认真落实本工段的质量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在工段中树立了牢固的食品安全生产意识,辅助工段长使现场各项管理工作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为本车间的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是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模范遵守现场质量各项工作要求。作为工段的质检员,对现场的质量把控行为规范及日常车间要求的执行均起到表率作用,在其工作岗位上,带头和带领本工段人员认真完成质量专业线相关工作、严格监控现场产品质量,认真完成工段内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及相关要求并能很好的辅助工段长工作。
二是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工程管理的重要位置,强化安全责任,狠抓安全落实。作为工段的质检员,对食品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工段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该同志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工艺标准和相应的管理规定,并督促本工段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在生产过程只能怪严格执行。要求本工段检品员认真检查,发现现场产品质量出现偏差立即指出问题,并进行现场整改。要求本工段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相关内容达到熟练水平。每天对工段现场的食品安全都进行检查,确保了本工段食品安全的稳定。本管理范围内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德、能、勤三个方面表现突出。
三是积极配合并认真完成车间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为提升车间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而奋斗。不仅带领该工段人员积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还要求和督促工段人员配合车间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生产月”、等丰富多彩的食品安全生产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食品安全活动中,不断的在为提升车间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而积极努力。
1986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100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152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200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次批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xx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他主动与公司签订“高师带高徒”的协议,把更多心血花在带徒弟和团队建设上,总结提炼出《理论提高6000字读本》和三顶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等20余项焊接操作技法,培养出24名高级技师。
卢仁峰:焊接技能极致追求
1986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100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152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200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批次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__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他从事焊接工作42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