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精选30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通用30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具体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实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2

一、名山秀水展示台

这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这次实践活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收集信息的范围。(搜集五岳、五大淡水湖的图片、文字资料。)

2.提供收集的途径,可以网上查找,也可以在报刊图书中摘录。

3.指导收集后的整理,可以自编手抄报或其他形式交流。

二、以诚待人故事会

这是一次以诚信为主题、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主题,关于诚信的故事。

2.搜集好资料以后,小组内先讲故事。

3.小组内推荐一名优秀的在班级交流。

4.召开班级故事会。

三、 “大自然的启示”交流会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进行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把语文学习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大自然,增长知识、并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定活动方式,观察大自然探究发现(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写好观察日记

2.收集资料,比如关于仿生学的一些实例。

3.可以动手试验,搞小发明等。

4.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当调控指导。可以日常交流,召集组长汇报,适时小结。

四“战争与和平”资料展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是本组课文学习后的拓展和延伸。目的是开辟活动的空间,给足时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消灭战争、保护和平而战的英雄,激发学生从小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五、以生命为主题赛诗会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积累语言,同时受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学生自己动手查找以生命为主题的诗歌。

2.小组内交流筛选材料。

3.背诵诗歌。

4.可以组织不同的形式,比如个人朗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

六、走进田园谈体会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请家在农村的同学讲一讲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值得自豪的景物、特产。上网查找有关乡村生活的图片资料,引导全班交流。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郊区的田野、果园去参观。根据收集的资料开一个交流会。

七、名人传记读书交流会

本次实践活动是对本单元的一个补充,目的是让学生们从不同的领域去了解名人的故事,从中受到一些启发,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八、趣味语文手抄报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是对全册的一个总结。让孩子们对全书中出现的诗词、成语、对联、歇后语、名言警句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拓展,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学习形式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A、研究性学习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1.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2.融入生活,学会交往与合作。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5.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C、劳动与技术教育

1.了解劳动思想,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

D、信息技术教育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研究性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也可渗透其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又是其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包括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广阔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

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活动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五、“常态化实施”的工作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

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

1、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国家指导纲要》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根据现阶段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作出具体安排。

2、规范管理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3、师资建设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充分条件。

(1)培训、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

4、课程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系统资源支持,需要系列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的支持,以便获得关于方法和技能的系统知识。国家只指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而,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1)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2)建设实践基地;

(3)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

六、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

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3.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4.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4

一、学术条件分析

六年级四班39人,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同。所以他们虽然是大四学生,但是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因此,在这一学期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习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总体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途径,着力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体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实的、综合性的、实践性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个人经验学习,并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的空间和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实践和应用,积极参与社会和生活。它为学习知识、生活和技能的整合建立了一个操作平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要求的目的

1、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增强他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强对自然的认识,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2)关心自然环境,独立探索自然问题,有环境意识;

(3)参与环保活动,增强环保能力。

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进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关注社会现实,积极探索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

(4)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具有服务社会、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具备自我意识的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1)自我反思,自我意识,自信,人生理想,积极上进。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3)了解和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正确劳动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甲型H1N1调查。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得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内容安排:

1、美丽的校园: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文化,进行校园解说比赛。

2、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让学生闻一闻泥土的芬芳,嗅一嗅花草的香味。感悟春天,落在笔端,或以诗歌形式,或以散文形式等,或以绘画形式等。

3、可爱的家乡:让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名人典故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小小收藏家: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树木名称,采集不常见的树叶,捕捉昆虫。回来后进行筛选,制作成各种树叶、矿石、昆虫标本,进行小小标本展。

四、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

1、通过调查、统计、观察、游戏、收集资料、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一些科学方法。

2、在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效率,本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3、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注重加强师与生合作,生与生合作。

4、交流总结活动:要举行“汇报会”、“展示会”等活动,进行活动总结与反思,使活动富有实效性。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特别注意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6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使得学校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且也更加要求学校加强同社会、同生活的联系;不仅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质。这一切仅仅依靠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急切需要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给社区和学校,给自身的持续发展,能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能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以他们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进一步发挥实验中学的学科课程的优势,并使实中学生既有比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综合实践能力,拟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年级、科目及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在原开展的基础上,为体现活动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拟分别安排: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二年级:信息、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一基础上提高内在质量和层次。

初三年级,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目:所有学科

教师:全体教职工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动课程中三大板块的基本目标是: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教育)都可以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发展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区、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学生人格。

3.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到的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对自己同步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每位学生发展提供活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与学生既是活动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角色尤需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的集中体现。”(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力争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可以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制订“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方案”,也可以以个体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因此,随着活动过程的开展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与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同时要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展开探究。

2.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启发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科合作的方式。第四,在课题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从指导内容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从指导方式而言,要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所有学科老师均要参与指导,每位老师都要参与一二个课题的指导工作。每学期末(每学年),都应上交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过程资料。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等领导要亲自参与。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每周为初一、初二、初三各3课时。上级已对课时安排有指导意见的,则按上级的指导意见,其余的则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安排一些分散课时。例如课题研究、社区服务等可以几个课时一起进行,也可以分散课时进行,也应允许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

4.整合校内和校外课程。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要结合德育教育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环境保护宣传,敬老爱老,文艺宣传、科普宣传活动等。

5.信息、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要扎实有效开展。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脑、网络,充分发挥实验中学传统项目(如天文观测、科技小发明、剪纸等)资源,开展积极有效的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6.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活动课程整合,才能发挥出活动课程的活力。艺术课要尝试和社区的科普宣传、文化艺术表演整合。物理课中的电学原理要和电工知识,电器安装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化学知识要和社区的保护环境相结合,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性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如钢铁锈蚀的调查,水污染的调查,土壤结构的调查等)。语文、政治等文字学科的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学结合,通过网络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究增大空间。(如校园内标识用语的调查,校园内安全问题的调查等)。

具体基本步骤: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理念引领阶段,

(二)选题、筹备阶段(包括人员的产生及分工、活动的内容、商讨各小组应该完成工作任务和步骤及要求、提出活动开展的申请。)、其中:

1、选题:教师围绕“自主、合作、发展”这一课题指导学生选定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可以一个人选取一个项目,也可以几个人或一个备课组或一个班级选同一项目。选定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拟出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申请:教师在第六周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申请表上交给项目组,由项目管理小组对申请表中的实施时间和实施过程进行抽查,第14周后不再受理。

(三)实施阶段:

1、召开开题会;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3、做好资料的记载;

(四)、整理资料:方案或计划;相关调查、统计、记录表格;访谈记录;日记;相关音像资料;调查报告(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等)及其他相关资料。

(五)考评由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进行评估。

(六)上报评估结果。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以

“校本评价”为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声音,应强调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但考虑到调动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学年的学生和老师评价初定为:

(一)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

达标要求:

1.能参加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3.活动过程中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4.在活动中能提出有创意建议。

良好要求:

1.自觉参与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面明显拓宽,能力有所提高

3.在活动中能取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4.成果数量增加并获校级奖励。

5.在活动中敢于创新,主动关心他人。

优异要求:

1.积极主动参加活动。

2.在活动中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

3.参加校、市级竞赛展示或获校、市级好评。

4.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

5.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注重过程的活动,对教师的评价也很难有具体明确的方式方法,本学年在以前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初定为:

(二)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老师考评

达标要求:

1.有活动课程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

2.所辅导的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

3.有一定的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

4.有研究精神,写有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5.能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反映较好。

良好要求:

1.有一定特色的活动计划与总结。

2.所辅导的学生合格率高。

3.有较强的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

4.有论文在校、市级上交流,发表。

5.学生的评价高。

优秀要求:

1.能独立组织公开示范活动。

2.所辅导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较好,有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获奖。

3.团队精神强,能主动同其他老师研究、设计方案,探讨有效指导。

4.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三)对活动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

主要评价教师指导和组织活动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活动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1.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

3.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活动目标。

4.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

5.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

6.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活动气氛活跃、愉悦。

8.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

9.在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

每学年末对综合实践活动对照评价表进行考评,对荣获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了一定的调控加分奖励;

申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以一二年级老师为主。三年级老师也可参与。本学期一二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该项计为0分,三年级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计满分,三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按平均分计。

五、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赵大进

副组长:陈文东李文忠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

2、组织实施和考核机构:

项目负责人:陈文东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王运雄、王作友

3、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拟写项目方案,组织实施,督促和指导项目组成员开展工作,对项目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考评。

(2)项目组成员负责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供学习所需的理论文章,定期召开教师会议。记录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人,活动过程,参与对本组教师的项目考评。

(3)收集整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调查报告必须用word文档。提供学校网站录入。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8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在学习滨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我校课程建设,围绕“三条线、四大领域及非指定领域”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课程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2人。该班总体情况良好,班内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也有些学生学习懒散,上课纪律差,这就要我们教师多花点心思在这些学生身上。

三、活动内容:《诚信,我做起》、《保护眼睛,防止近视》、《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欢欢喜喜中国年》

四、活动目标:

1、通过《诚信,我做起》活动课的开展,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诚信意识,将诚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2、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家长,老师知道用眼卫生的习惯,合理膳食可预防近视的原因,以及做眼保健操的好处,总结实践收获,并提出《保护眼睛,防止近视》的倡仪书,指导低年级同学进行用眼卫生。

3、知道低碳以及低碳生活的概念,提高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统计、参观、搜集和分析处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了解倡导和实践低碳生活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宣传和实践低碳生活的热情,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4、通过《传统节日》活动课的开展,使学生能正确认识文化的全球化,使学生更加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探究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使学生了解关于节日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

5、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图书和上网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通过小组自主参与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注意加强现场教学,教师要认真备课,选好地点,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并注意提供学生更多自己探索的机会。

2、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调查,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在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

3、采取集中课时和分散课时,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4、注重组织好活动,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做好活动过程、结果的记录。

5、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6、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县教研室和镇教研室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以教育、教学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以高效课堂的研究为重点,深入开展教法学法研究活动。树立服务意识,为“成就学生,成全教师”,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强化责任意识、研究意识、团队意识,努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发挥小学教研室在课程改革中的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全面推进我镇教学工作稳步发展。

二、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促进小学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

1、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为办学行为的基本准则,确保我镇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不变。做好纠偏工作,通过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课堂教学水平来达到既减负,又增效的目的,把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全镇小学贯彻规范的最终目的。

2、以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杠杆,加强教学评估,促进教师进一步树立教学中心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课程进一步开发完善为重点,总结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抓住新课程改革第一轮次结束这一契机,研究出台关于课程进一步开发建设的意见。既要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二次开发,更要加强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研究力度,总结交流开发成果,切实实施课程三级管理。

2、要查漏补缺,梳理完善,进一步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方面使教学制度更加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落实;另一方面要使其覆盖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切实做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

3、着力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改革成果的总结,让广大小学教干教师进一步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和进程。

四、以“高效课堂”为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优化

1、教学策略从研究制定到推广应用已经进入第四年,今年要将教学策略运用与研究推向深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突破。一是开展“新策略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在面上扎实做好推广工作,让教学策略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上;二是要做好策略的深入研究工作,以“高效”为出发点,积极引导教师们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要抓好典型培养,让策略的研究修订、深化提高的过程成为教学能手不断成长的过程。

2、要以“高效”为目标,改革《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使备课、上课、作业布批、学生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更加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加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有效地突破课程改革的难点。

3、为了加大高效课堂研究力度,平时的备课、讲说课、优质课评比,论文评选都要用是否“高效”这把“硬尺子”来衡量,促进教师深入研究策略,运用策略,自觉渗透课改新理念。

五、任务目标

1.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课,上好示范课,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

3.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成为全镇的骨干教师、名师,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4.加大研讨课力度,让教师观摩、研讨,在观摩、研讨中提升自己。

5.引导老师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总结反思,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6.常学常新。引导老师不断进行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育图书报刊,丰富理论知识底蕴,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教师与课改同步,与教育教学前沿信息齐驱。

7.加强教学管理,实施对教学抽测、考核和评价,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学习中的偏失,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六、作业备课要求:

科学备课要求:专职教师每学期至少备10篇以上的黄金教案;带一个大科要兼两个小科及以上的教师备书头备课;带一个大科一个小科的备C案。

科学作业要求: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小制作、调查研究。

2、以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小制作、调查研究为主,完成3次实践活动作业。

综合实践活动备课要求:

三至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备8个电子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要求:

完成至少3次实践活动作业,要求教师认真批改,注意收集保存。

七、计划安排:

一月:

1、继续总结xx年工作,制订xx年计划

二月份:

1、召开教导主任会议,了解各学校教研、教学计划,做好开学准备。

2、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培训。

3、小学综合实践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评选

三月份:

1、进行新课程教材培训。

2、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

四月份:

1、中心小学举行课堂教学开放周。

2、教学常规半学期督导检查。

3、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课,并推荐新教师讲示范课。

五月份:

1、组织全县小学科技小发明、小制作、论文评选

六月份:

1、举行骨干教师送教到校活动。

2、组织好六年级毕业考试工作。

3、迎接县小学教学视导。

七月份:

1、教学常规督导检查。

2、考查学科教学质量抽测。

3、教师教学故事、教学随笔、教学札记、案例评比。

八月份:

1、组织好课改年级参加课程改革培训学习。

2、举行新分配教师业务培训学习。

3、召开教导主任会议,调度各学校下半年教学工作安排。

4、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科学“探究体验”实验培训市

九月份:

1、对新分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听评、指导。

2、组织以“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小学各科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

1、举行小学生综合素质竞赛。

2、举行教师理论知识竞赛。

3、教学常规半学期督导检查。

4、组织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十一月份:

1、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培训

2、小学综合实践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评选

十二月份:

1、考查学科教学质量抽测。

2、教学常规督导检查。

一月份:

1、各单位进行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制定20xx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1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我们在对部分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是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周边经济、文化等社区资源,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活动基地,研发《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手册》,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2、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可以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3、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句名言,“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德国人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的劳动技术在学校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千年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劳动最光荣”已经是口号、摆设。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课堂,应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师生共同生长的天地。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项全新的课程已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那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实践教育,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能力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实施的总目标

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丰富新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各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延伸、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社区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亲近土地、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切实加强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基地)课程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丰富植物类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12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

一是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是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三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五是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二是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三是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及活动范围,每个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要求:

一是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二是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三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四是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五是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六是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五、研究内容:

(一)、活动主题:甘甜的自来水

(二)、活动主题:安全自护我能行

通过以上活动拟达到:

一、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生活、热爱集体。

二、具有主动探索身边环境的兴趣,并努力的想出办法去研究。(通过活动使他们获得生活的知识以及得到他人理解、友谊的技能)

三、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诚实待人、对待自己的错误、失败、挫折的办法、策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自理的生活。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

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平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

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_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14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我市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

三、常规教研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指导思想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我们自身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能力和实施的自觉性。

2、拟定20xx年2月17日(周二)在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五楼会议室研讨综合实践活动高初中课题研究衔接有关事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大集备等内容。

3、多年来,教师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和优秀的教学成果,成为丰富青岛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新学期将继续开展多种区域、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公开课、研究课,新学期研讨活动的重点为黄岛、李沧、市南、胶南、四方、市北、李沧基地和胶州的研讨现场会。如:走进李沧基地,同学们会在基地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听取小豆腐的制作技术知识,中国结的编织方法介绍,插花艺术指导,猎狐技术指导、消防演练、野炊、田间劳作技能等等。在劳动实践中,让同学们尽情地交流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陶冶情操。活动不仅会使同学们进一步领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深刻内涵,还会锻炼同学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同学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同时继续引导教师对已经成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进行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4、各校在参加市区培训的基础上,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定期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分析活动过程中的情况,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才智,集思广益,推进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开展。各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区域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并要认真开展校际间的观摩活动,本学期各校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全区学校公开的综合实践观摩活动,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模式,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再上一个新台阶。

5、各项教研常规活动希望每位老师按时、积极的参加,每次活动参加的人员名单还是在青岛普通教研网上进行公示。

四、新学期继续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和研究课的开展工作

各校确立新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还要从五种课型(选题指导课、开题课、过程指导课、过程答疑课、成果展示课)中选择,也可将已有的课题深入开展。申报公开课时要求课题成型、有明确的课型。参加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五、深化教研改革 加强业务学习

加强对教学的调研与指导,走进课堂,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研究,力求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现和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学范例和先进教师典型。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及时研究对策。力求通过各类培训会、研讨会和技能见习操作培训等活动得以解决,帮助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服务平台使之迅速成长。

加强对新课程专著、专题的学习。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学科学分认定方案,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学科教师评价方案,妥善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无教材、通用技术学科无配套操作教具等等的现实教学问题。为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扎扎实实的工作。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和论文的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选取优秀案例和论文参加市级交流。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网页,为教师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实施的培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新学期将邀请市学科中心组成员以及青年优秀专业人才下乡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专题讲座和进行大集备活动,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平的提升。

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继续以主题(专题)研究的形式组织公开课、研究课或城乡交流的活动。本学期拟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教学模式(六种)和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活动主题研究课。加大城乡教育交流的力度,关注农村的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认真做好每一次的常规教研活动。

新学期将进一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型转变推向深入。

继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探阶段总结性课型初步形成之后,在20xx年我市的公开课、研究课、评优课就已经顺利实现了由以往的汇报课、成果展示课为主向选题课、开题课、过程指导课的转型。近两年开设的市级公开课、研究课在此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讨、创新,而且在理论层面上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在新学期中我们要进一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型转变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各种课型的理论和技能含量,为实现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这要求全体教师不仅要敢于将自己日常的教育指导过程展现出来,而且在观念上都要有更清晰的认识,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更加精深的掌握。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老师们潜心研究和挖掘,敢于创新,在成果展示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希望各校老师一方面继续已有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及时的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典型课例,拓展为研究和活动课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力争举行全市的教学公开课。我们期待着在新的学期中有更多更好的课题教研展现出来。

课堂转型资料汇集整理。

学校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沿,在许多优秀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课程资源财富。各学校可以将资料以电子稿或光盘的形式上缴到市教研室林老师那里或发送到青岛市初中综合实践博客上。市教研室愿继续广纳各类课程资源,利用网络为全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建设。

七、以课题研究作为突破口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学科(青岛4、7、41、51、李沧基地和综合中心、城阳4所、胶南4所;青岛2、9、58、崂山一中和平度1、6中)已经申请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的研究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可行性研究》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究》),xx年1月高中学校:青岛2、9、17、58、崂山教研室、胶南教研室、胶州一中、城阳一中和青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共九各单位又申请了以“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顾建军老师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的课题。我们仍继续坚持从本学期开始,向纵深发展。在搞好课题研究的同时进行专题调研,写好调研报告,为今后的教研和教学提供信息和依据。继续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扎扎实实搞课题研究,吸引青年教师参加,努力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培养教师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推进,使广大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科研意识,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八、继续深化课程的评价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协商共建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它更多的是要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教师和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所以我们要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真正使评价成为一个教育的过程。新学期中我们要继续把握好课程评价的准则、注重课程评价的方法研究、落实课程评价的方式。

九、网上教研平台

青岛市初中综合实践博客。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网,原来网址保留但是已经不再上传新文件和资料。如需查阅相关文件和资料请登陆:山东教学研究网——找到地市教研室栏目——青岛市——市教研室。

综上所述,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中,希望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和实践方面更上层楼,希望更多的优秀学科教师在自身所从事的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探索新的教学天地,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为有效的实施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市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创新发展的平台。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让他们享受活动的乐趣,体验研究的收获,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请有志教师大胆的展现你的才华,积极的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中来吧!

备注: 20xx年国家、省级的各类活动以通知为准。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15

一、主题的确定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对生活中一些简单作物的栽培与管理缺乏一定的了解和实践,对社会基本运作方式缺乏认识,缺少社会生活经验。

绿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杂粮之一,绿豆的发芽,周期短,见效快,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适于在家庭或学校进行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验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小豆芽》主题的确立,就是从学生生活中最简单的绿豆发芽切入,通过学生实践种绿豆,体验营销过程,进而产生种植兴趣为线索,展开系列实验、调查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绿豆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尝试掌握种植小植物的基本技能;

2、了解"绿色食品"的加工制作及保鲜技术和一些农副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技术,进行绿豆芽销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通过绿色食品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制定研究方案的能力和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

4、通过出售绿豆芽活动,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三、活动内容

本次主题活动共设计《种植绿豆》、《出售绿豆芽》、《绿色食品探密》、《绿色行动》等四个活动专题。其中《种植绿豆》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掌握绿豆的种植方法,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出售绿豆芽》是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绿豆芽的营销方案,让学生在体验绿豆的销售过程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绿色食品探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方案,在调查、访问、上网查询资料等活动中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有关绿色食品及保鲜技术的相关知识,并能撰写出相关主题的调查报告;《绿色行动》是在学生已掌握种植绿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种植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花卉、蔬菜),在种植中了解一些家用工具及农用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知道安全操作。通过此项活动,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活动实施:

活动一:种植绿豆(2课时)

活动目标:

1、学习绿豆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会用"水生法"或"播种法"种植绿豆,初步了解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为掌握种植技术奠定基础;

2、了解对比实验所需要的条件,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及随时记录的学习习惯。

3、展示绿豆的发芽成果,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活动过程:

教师讲解、演示"水生法"种植绿豆和"播种法"种植绿豆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教学建议:最好教师与学生都进行种植绿豆的对比实验,第一可以提供给教师最直接的实验结果,第二,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生在家里进行对比种植绿豆实验;一个盆用"水生法"种植绿豆,一个盆用"播种法"种植绿豆。有条件的也可在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同一时间观察,这样,对比实验的可信度会大大增加。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两种实验的结果,如:出芽时间,芽叶的形状,根茎的形态等,并可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写出观察日记

4、绿豆出芽后,以展览会或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及活动体验,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主题研究。

评价:评价方式可以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家长评价为主,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谈谈自己在这一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全班选出表现最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评价的侧重点应以学生种植绿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和观察记录为主。

设计意图:《种植绿豆》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是以种植绿豆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二:出售绿豆芽(2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绿豆芽的销售,了解销售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绿豆芽的销售方案,初步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2、通过销售绿豆芽,在和他人接触、交流中,体验销售过程,懂得尊重人、体谅人;

3、鼓励学生在体验销售过程中,产生求异设想与思路,增强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

活动过程:

1、销售活动前,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绿豆销售方案。

这个方案可以包括:销售的任务,公关项目(市场摆摊、向小商贩兜售或其他困难)人员分工、场合、地点、……

2、在销售过程中与人接触、交流,体验销售过程,并将这种体验及时作以记录。

3、销售后,教师组织学生将销售过程中的问题或体验进行交流,并将学生在销售中生成的其它问题引导学生他们展开思路,形成活动主题。这里应让学生了解"绿色食品"的加工制作及保鲜技术和一些农副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技术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听讲和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学会提问,要重视培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民主氛围。

评价:可以将学生在出售绿豆芽的过程记录和体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教师可对能产生求异设想与思路的学生给予口头或书面表扬,以此鼓励学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并在学习中积极实践、勇于实践创新。

设计意图: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已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出售绿豆芽》活动,就是要把学生认知为主的生活与体验为主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尝试、体验等各种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形成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

活动三:绿色食品探密(2课时)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学会用调查、访问、上网查询等方法来收集并整理绿色食品相关资料,通过问题探究,体验到研究的乐趣,并能自主地撰写有关绿色食品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

2、通过在探究绿色食品的活动中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汇报研究过程的体会与心得,大胆地向他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活动过程:

1、可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划分,选出组长,并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确立为小组的研究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教学建议:小组活动是综合初中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教师在学生对选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的简单培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法,调查法的主要步骤有哪些,并要具体介绍一些主要的调查方法,如访谈、观察、测验等。对于访谈的方法,建议学生在访谈前,要注意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对于有特定目标的访谈,要准备一份详细的采访提纲,要与计划采访的专家或单位取得联系,争取获得人员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在调查采访过程中,要注意礼貌,遵守被访者规定,做好访谈记录,填写"访谈记录表"。

3、教师要提示学生外出活动时注意安全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访问与调查,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进行资料的查询。在研究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完成调查研究报告,还可以让学生以《我的收获》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5、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汇报程序。可以是个人自由发言,谈个人在整个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研究成果,还应该包括整个活动的过程,组员的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活动的收获等。在汇报时,尽量将本组所收集的各种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资料都向同学们展示,以供大家分享。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创新,既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体验。

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是否乐于助人、主动与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为小组的学习做积极的贡献等;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事理材料、运用工具等方面。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表格式评价、等级评价等,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促进研究活动目标的达成。

设计意图:《绿色食品探密》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绿色"进行研究,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习和掌握研究的方法。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活动四:绿色行动(1课时)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植物(花卉、蔬菜)的栽培技术,初步学会家用工具或农用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知道安全操作;

2、在种植花卉、或蔬菜活动中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收获期间,将种植成果服务家庭,奉献社会,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家长或学校在活动前,为学生提供喜欢的植物或种子,让学生选种进行种植和管理。在这期间,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验成果交流,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或师评。

3、学生学会了简单花卉或蔬菜的种植技术,服务于家庭或社会。

4、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小豆芽》活动过程及心得体验写一篇感想。

评价:可采用家长与相关人员(专家、技术员、服务人员)评价的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绿色行动》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放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具体实施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五:活动评价

评价提示:

《小豆芽》的评价要在每个专题活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可将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态度表现、取得的实践成果等,以有效的形式加以呈现。评价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实践方法的改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资料】

"生豆芽"步骤和方法

1、选豆:清水洗净,洗时注意将全部漂浮的绿豆全部去除,这些是未成熟或者已经变坏的豆子,它们的发芽率很低。

2、准备容器:托盘、缸或大塑料盒,或其他容器(材料无所谓,干净无油即可,底部可排水)。

3、种植:铺一层约5厘米厚度的干净沙子,将洗净并已泡至膨胀开裂的开口子在沙子上均匀地铺上一层。豆子上再均匀覆盖一层干净沙子,厚度约为1厘米即可。没有沙子的,可在豆芽上边放一块湿布,布上面放重物,越重越好,这样长出来的豆芽比较粗。

4、每天浇水数次,保持湿度。

5、数天后豆芽就会钻出来。在清水中将沙子洗去即可。

技术要点:

1、生豆芽的容器不能有油。

2、清洗时去掉坏豆。

3、要维持足够的湿度,容器排水状况要好,还要让豆子泡在水中。

4、豆子见阳光,马上就会变绿。覆盖沙子可以避免阳光,也可以用盖子盖住容器。

5、豆子发芽以后生长很快,因此,收获要及时。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16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为了密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英语的联系的综合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思维能力和联系英语与生活进行创新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基础英语教育应有的发展方向。由于单词是英语教学之本,我设计了单词的练习与实践。

活动主题:我爱记单词。

活动对象:五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学生已学单词与日常交际单词。

二、活动目标的设计

1、通过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积极态度和兴趣。

2、了解一些单词的各种属性,使学生具有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各种游戏形式,使学生掌握一些单词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活动内容的预设

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Jion In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其他课程,对活动内容进行灵活的整合,确保学生的一切难题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

四、活动实施过程

1、活动准备阶段。

①确定活动主题。师生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对主题进行分解,明确研究内容。

②分组。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列出分组原则和注意事项。

2、活动展开阶段

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必须清楚活动方案的要素与指导方法。 游戏形式包括:单词蹲、单词扭扭扭、单词接龙、你比划我猜、我说你猜、单词大小声、口型猜词等。

②小组依据方案实施活动。依据活动的进展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有效指导。

3、成果展示阶段。

确定展示形式为游戏的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成果展示。

4、活动总结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有效手段和保障,它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中也必须要突现活动的评价。

1、通过测评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包括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同学。

2、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对活动的整个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价。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17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学段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18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各班要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反对“教”综合实践活动“课”、反对反复排练的“表演式”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强调课程内容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实践探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有所增强。但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实质认识有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较薄弱,活动的设计还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整体的系统性。为此,我校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目标确定如下:

1、把学生的兴趣、动机、爱好置于核心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2、为学生发挥自主性、探索性提供广阔的时空,营造宽松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应用各种感官、经验、知识,体验生活,养成自我探索,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取多元的评价标准,提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激励为评价的主动能。

4、从教师管理、课时安排等方面着手,对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加强全过程的管理。切实提高综合活动课程实施的效果。

三、活动内容:

根据课程原则,结合我校情况及学生实际,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七年级“硬笔书法”,八年级“藏书票”,九年级“电子报刊”。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硬笔书法方面的知能;八年级则结合美术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版画制作的专业技能;九年级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增强学生应用办公软件处理文件资料的能力。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学习与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2)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过程中做到独立选题、自主活动;展开过程、深度探究;重视交流、丰富体验。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本学期,要在活动过程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确立方面作探究,各教师要注重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积累。

(4)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

3、加强课程管理

通过多种途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督促和帮助各教师真正落实本课程。并通过问卷、抽查等形式,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学校举行的调研,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作为一项内容。检查的重点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课时、计划等的落实情况);活动过程(活动设计、展开、总结等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活动实效(有关活动成果、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映)等。要将平时了解和专题检查结合,督促教师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加强研究和交流。

要通过“沙龙式”、“案例分析式”、“对话研讨式”等多种形式,交流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讨论、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开展好公开课研讨活动,利用好网络,加强校内外的横向交流,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5、开发利用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首先,校内图书室、网络教室、标本室、美术陈列室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进开放办法,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其次,各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有选择地运用和开发。再者,要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广大家长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持和正确辅导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1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二、活动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5、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纲要》,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5、结合《纲要》领会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意图和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6、每一活动主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和本校学生的实际,灵活取舍,创造性地使用。

7、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评价要用鼓励欣赏的语言。不要打消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8、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2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拟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 ,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懂得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个班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5、数学科教师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课程内容框架:

本学期开始,我校将紧紧围绕“生存教育”为主题开展活动,各年级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进而认真制订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2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学会种植一种植物的方法,为学校提供一株花苗或一棵树苗,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了解母亲的辛劳,在母亲节期间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关注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通过调查,知道校园浪费的现象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良好的卫生的习惯,形成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三、活动安排:

三月份:万紫千红总是春

1、发动学生在家前屋后种花植树,美化周边环境

2、为学校提供一株花卉,了解其种植方法,栽种在校园里观察其生长,保证成活,为美化校园出力

四月份:亲近自然

1、 春游: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陶冶学生情操

2、 游正润生态园:通过正润生态园二日游,让学生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

五月份:感恩母亲

1、 举办“三个一”活动: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制作一份贺卡,写一篇赞颂母亲的作文

2、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演讲活动,推荐优秀作品报县参赛

六月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开展“清理一处杂草,拾起一张废纸,清除一处墨迹”活动,净化校园环境

2、从我做起,不吃零食,不乱扔废纸,不随意涂抹墙壁,不踩塌花草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22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以五年级为试点年级,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试点实验工作,三、四、六年级也要根据班级实际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五年级每个班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其他年级也可在其中挑选一个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研究。

5、五年级十位正副班主任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十五”省级科技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图博中心无偿提供服务),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三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学校电脑房放学后向学生开放,实验班级要有班级网页;其他年级每个年级要有一个班级网页;四是开辟“红领巾种植园”和“小动物饲养角”;五是继续武装好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在已有的“菌类实验室”“科技室”“自然室”“ 科技苑”“机器人教室”的基础上,本学期开辟出“手工室”“美工室”,为学生的科技活动和制作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六是开辟“红领巾小气象站”,开展好对气象的观察、测量、计算、推测等实践活动。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与南园挂钩,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二是与社区的某些企业挂钩,比如科学技术协会、污水处理厂、电视台、南郊奶牛场等,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三是与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挂钩,比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图博中心、太仓历史博物馆、太仓公园等,定期带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 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班与班之间不要重复),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主题一: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的利与弊)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

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性质上,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

第二,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与活动项目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如学生开展关于绿化与环保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了解了绿化的分布情况、种类、好处、破坏情况等,得出了加强绿化、保护绿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议,教师可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做些环境保护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这样较好地把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得三类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

5、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实验班的正副班主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课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更多精品源自试题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23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本学期,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研讨、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资源开发求“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有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本学期,我们班开设了每两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根据期初规定的十月份主题是“传统节日的研究”即开展了中秋节的研究的活动;十二月份的主题为“健康伴我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开展了环境与健康、运动与健康、饮食与健康、心理与健康等系列活动。

二、课程实施求“鲜活”

这学期,我们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

十月份适逢中秋一大传统节日,所以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在成果交流时,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不单纯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为主的汇报,现在能用故事、介绍、朗诵、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一些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二是在活动中培养社交能力。

如:“快乐中秋”就组织了部分学生去调查中秋节美食——月饼的销售情况;“酸奶的制作”也设计了请半数学生去调查人们对酸奶的喜好情况;“运动与健康”更是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去采访体校生、体育老师,去调查人们的日常锻炼情况。虽然大部分同学是初次调查或采访,心里开始时都非常紧张,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活动总结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胆量变大了,敢和陌生人说话了,说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确实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学写调查小报告和采访小报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养成了调查统计的正确态度,发展了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是在活动中增强心理素质。

针对现在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现状,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了解自我、赏识自我”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增强了自信心和耐搓力,增强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另外,六年级还开展了“做自己的守护神”的自我保护活动,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24

在20xx年11月16日至20xx年1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省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教师远程培训。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一个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为期四十多天的培训中,专家学者的讲座精辟入理,使我感受颇深。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酣畅淋漓”。是的,这次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思想上的冲击,一次头脑的洗礼,更是一次顿悟的点拨。这次培训的内容不仅是我渴求的,更是我在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的。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用实际行动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思想决定行为,思想的转变是搞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新课改实施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很多丰硕的成果。然而,却大都是语文数学耀眼的光环,综合实践活动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以为综合实践活动只不过是一个可上可不上的副科,又不考试,不用特别重视。对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知之甚少,觉得这门课不知道该怎样来上,更不能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无从说起。各位教授专家的讲座,从理论视角切入,结合具体课例,深入浅出地解读纲要的内容,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必要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树杰教授的《用纸造水塔》和张建芳的《走进端午》的课例,让我更明了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到底该怎样上,我发现原来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上得这样有声有色,让学生如此兴趣盎然。

二、用心体会,综合实践活动就在身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以现实主题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真切感受,综合地利用各学科的知识,用综合的办法,通过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和方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三、完善评价制度,促进课程实施与发展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再是外在于教学与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在教学中,鼓励小学生多样的活动方式以及成果表达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来自家长、学生自己以及指导老师等多方面的信息。

四、展望未来,仍需我们共同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学习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的实际教学,并且,将这一切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我的同事,我的合作者,在先进理念的影响下共同提高,和谐发展,为我们学校乃至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坚信,有了专家高屋建瓴的引领,在学校的组织与协调下,不久的将来,综合实践活动之花必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25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实践活动,让学生度过一个欢快、充实、有意义的假期,克服学生的依赖性以及怕脏、怕累、怕苦、怕难的思想情绪,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小公民,根据实际,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参与、感悟、体验、经历”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主渠道,使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到大自然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风光的同时,放飞理想,体验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具体内容:

1、引导队员在假期参加各种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宣传党的的伟大成就。

2、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做光荣之事,拒耻辱之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3、随父母或亲人参加当地以及外地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现代文明。

4、访问、调查身边或当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为建设祖国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5、开展以“假期我当家”为主题的劳动体验活动。如:亲自去集市购物,学会珍惜,懂得节约每一分钱;亲自下厨房做饭、做菜,学会自理,懂得节约每一粒粮食;亲自去交一次电费,学会做事,懂

得节约一度电;

6、随父母到田野里,请大人讲述各种庄稼的耕种、管理、收割、储藏的农作过程,了解、感受农民种地的辛苦,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7、自发组织去残、缺、孤、独、贫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

8、到蔬菜基地参观、考察,了解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培养学生讲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9、亲手制作感恩卡,赠给父母、亲人、老师,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

10.在以上开展各种活动的基础上,不要忘记假期作业:坚持写日记、作文,完整地读一本描写红军长征的书以及其它科技书;收看新闻,了解国事,还有老师布置的其它任务。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活动措施:

以各班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居住地提前分好“假日小组”(3—5人为宜)。选好小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记录等。老师利用一定的时间按着活动安排要求内容,对学生在假期活动的形式、方法、步骤等进行具体并有创造性地给予指导和讲解,让学生心中有着落,确保活动的实效性。来年开学后,各班利用一定的时间召开班会,进行汇报、整理、总结,要求学生把假期中撰写的感悟体会文章以及活动总结交德育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26

一、指导思想:

英语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展学生知识突破,课堂教学和教材的时间、空间以及资料范围的限制,引导学生直接潜入知识的海洋去寻求各种珍宝。使学生的智慧、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露和体现。为此,我们学生所能接受的节奏,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素质为纲,做到All for students, for all students and for students all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对英语及英语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日后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三、活动内容:(每次确定一个主题)

1、进行课文朗读训练。

2、讨论英语学习方法,让学生用英语去表达,根据话题,进行讨论,编对话及表演。

3、英语词汇大比拼训练。

4、自由对话(用英语交流)。

四、活动要求:

每位同学必须按时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团结协作。

五、活动措施:

1、充分利用点读笔进行朗读训练,并积极开展朗读比赛。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2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根据孩子的特点,我们今学期的研究主题是:自我生活:洗手的学问。

三、学习目标

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初步学会把一个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和层次;有条理的收集有关日常生活方面的事实和素材;了解科学小实验的一般步骤;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四、实践方式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问卷调查;小实验。

五、方法引导

如何分析、表述问题;知道每个观点要有事实或资料作为依据;学习小组如何分工;如何上网查资料。

六、学科整合

与科学、品德与生活、健康教育、语文整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问题的表述;了解问卷调查的方式。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具体安排:

1、2月份,制定计划,选取课题

⑴书写致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

⑵与学生一起选取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⑶根据课题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2、3、4、5月份:主题活动:洗手的学问

⑴制定小组计划,分工合作。

⑵收集材料。

⑶调查采访。

⑷讨论交流。

3、6月份,举办实践活动。

⑴组织发动。

⑵物品准备。

⑶开展活动。

⑷活动总结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28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各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各校师生研究和实施本学科的能力,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市级、镇级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在交流中增知,在实践中长才,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己、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要求有关教师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 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2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可以说是新课程体系的结构上一大突破,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而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同时它也是因其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以上认识,为了更健康有序的开展好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与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三、活动理念:

1、到自然中学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学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健康成长。

2、到社会中学社会:社会是大舞台,只有把学生领入社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使知识与能力得到拓宽、发展与升华。

3、在实践中学实践:实践是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关键,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学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学习之源,它直接关联学生的终身发展,因而意义深远。

5、在研究中学研究:研究是学习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它直接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发展目标。

四、内容规划:

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活动:1、拥抱自然;2、动手操作;3、走进社会;4、体验生活。

五、实施策略:

1、宏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因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内在生命充分发展的课程。所以整体活动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全身心的参加活动完成学习对象于自我的双向建构进而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得满足,实现主动发展。

2、营造氛围:结合我校所处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于社会的全息对话,让学生体验活动乐趣,实现自身价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强合作:认识和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活动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参与合作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保障了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

4、努力创造: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的过程,因而,以活动为基础,构筑开放互动自主的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六、实施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在整体实践活动中势必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难题和认知偏差,为此,我们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做好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我们将坚持不懈,扎实进行。

3、主体性原则:

这里包括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还应包含教育本身的主体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师生相长。

4、可操作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因而我们将创造一切机会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进而让教育焕发活力,让学校充满生机。

七、工作重点

1、理念入脑: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使教师能深刻认识并透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特点及性质,明确任务,明晰本课程的特殊地位及作用,以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

2、课程整合:加强各学科之间以及各学科与社会发展与学生生活的整合,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题研究,促进学生的协调发慌。

3、资源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程度目标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特别强调对图书馆、乡土、社区尤其是网络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应用,以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和局限,最大可能的为学习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4、评价创新:我们的综合活动实践课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因而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以保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目的是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

八、操作程序:

1、确立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定师生共同开展四个活动课题,课题的来源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要结合实际,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每一次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每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组织开展活动,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教师应尤其注重引导学生的后继思想,体现活动的生成性。

4、活动总结: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做出合理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篇30

一、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缺乏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方法。本学期多留给学生自由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五个主题:

单元1———我自信,会成功

单元2———零用钱该怎么花

单元3———死海不“死”的秘密

单元3———漫步古诗园

单元5———家乡的传统民居

七、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