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精选7篇)
学习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还将是教育教学研究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新动向。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论语》可说是最早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集子。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前提,一是必须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二是要了解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了解教育叙事研究,可先从了解什么是“教育叙事”开始。所谓“叙事”,就是叙述故事。所谓“教育叙事”,就是源于生活和文学的叙事,被引进到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域中,就已被赋予了教育本身的涵义。对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的解释很多,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刘良华,20xx)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岳龙,20xx) “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丁钢,20xx) 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笔者一句话的理解,即: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后,是对“案例”、“教学日记”、“教育随笔”等引领开发的一种文本。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是案例写作构思上的新突破,是教学日记写作风格上的新尝试,是“教育随笔”中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的文体。在报告中,多数情况下是教师本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验,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二、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意义,实质是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这不仅能够时时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时的总结,而且还可以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经验。对于教育研究者而言,作教师实际生活的叙事研究无疑是进入了一个极富人文关怀和情感魅力的领域。但是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独到的教学研究方法,它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自我叙述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且能够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实际上将教育转化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命。用一位教育名人的话说就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确是教师专业生活事件的真情告白,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富人情味、极具人文关怀、极具情感魅力的思索领域。” 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还是转化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突破口和催化剂。能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解了长期存在的教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相脱节的问题,给教学改革带来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新的发展。
三、如何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一般包括:标题、引言、述说教育教学过程,反思或讨论等。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与教师是零距离。我们教师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教育事件、教育叙事(个案故事、课堂故事等)勾连在一起。这些故事既是教师教育生活的点缀,也是教育叙事研究很好的素材。我们教师通过每天的细微观察,选择有一定影响和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抓住“本质东西”进行独特视觉的观察,并艺术化的描写,给这些“故事”赋予独特的情感体验,就会让人读后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好的教育故事魅力还会让人读后久久回味无穷。 教育叙事报告的叙事内容,专家认为:“走进生活找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的描述,去追寻教育参与者的足迹,在倾听教育参与者内心声音的过程中,发掘教育个体或者群体行为中的隐性知识并揭示其蕴涵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撰写形式多样。如《论语》,孔子的学生通过回忆、口述及故事的方式,“研究了教师孔子的生活与思想。如笔者所发表在《教育科学研究》(20xx.8)中的一篇较短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你可以坐着回答问题》一文如下: 一堂公开课正在多功能的教室里有序的进行着,来听课的教师多数是外校的。 “小芹,你把表现阮恒动作与表情的句子读读”。 “老师,行”。 这位学生读得不好,不是少读几个字,就是读错几个字,读完时脸通红。“小芹,你怎么啦”,老师温和的问这位学生。 “今天教室里与往常不一样,老师,我心慌,脚有点站不稳”。 “你下次回答问题,就坐着吧,其他同学也可以这样”。 一堂传递着“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的理念之课,在师生间或是站着或是坐着的交流中进入高潮与尾声。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呈现方式,上海师范大学专家岳龙博士指出:叙事角度可以灵活多变,随心所欲地转换,这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一大特色。撰写时可用听闻、查阅文件、采访、转诉等等方法来调度。常用的教育叙事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
四、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要求 归纳一些成功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发现集中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内容真。要求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所叙述的是来自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而且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决不是教育者凭空捏造的“美丽的谎言”。在特定的环境、人物、时间、背景等众多因素下才会有一定的故事发生。因此,教师平时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理念新。在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中,叙述的对象必须是新问题。把握好教育叙事中人物的角色,用新视觉去动察新的理念,才能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饱满”,叙述更具有“诱惑力”。
(3)情节精。同样是一件事不同的人叙述效果就不一样。原因就是有的人能够在抓住“事件本质”的前提下,绘声绘色得讲述。讲故事也是一种技巧和艺术。特别是关键处、有冲突的地方,问题的梗节所在的时候,事情的高潮部分,更要具有“艺术处理”。教育叙述必须有“情节化”描写,千万不能进行“记账式”叙事。
(4)感悟深。所选的事件(故事),要有一定代表性、突发性、可借鉴性,要让读者从教育叙事研究中获得一定的理性感悟,或有某种教育灵感。
(5)主题明。一份完整的教学叙事研究报告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己经被提交出来讨论的问题,但它与理论研究中的“主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叙事研究报告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是从“实事”中“求是”,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新的学期来到了,各地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叙事研究的活动中,许多学校开展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如何撰写好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我们注意到,如果老师们仅仅停留在填写教师培训时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练习模板上,大家的叙事报告就会成为千篇一律的“八股文”。生活之树常青,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体验,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根据自己的体会,下面对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提一些经验和建议:
一、重在思考
1、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2、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
3、思考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
4、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
5、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二、注意观察
1、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
2、观察当事人的态度。
3、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
4、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
5、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三、能够提出问题
1、明确研究的问题。
2、清晰地表达问题。
3、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
4、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5、追问问题。
四、注意学习
1、从文献资料学习。
2、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
3、向身边的同行学习。
4、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5、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五、研究过程
1、清晰地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
2、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3、资料收集的技术与可信度。
4、现场情景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
5、如实记录当时的心理活动。
六、交流与讨论
1、头脑风暴,促进新思想的涌现。
2、网上交流,吸取和集中更多人的智慧。
3、对现象和发现的清晰充分的解释。
4、给出的结论适当、有条理、有证据,(必要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
5、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研究目的:
幼儿园游戏缺失的若干问题
调查地点:
xx幼儿园
参与者:
幼儿园儿童
为什么经常会有这样尴尬的场面:老师带完孩子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孩子被剥夺了玩耍的时间,不得不学习英语、弹钢琴、画画等等?
儿童游戏变相成为作业或功课。
一个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老师玩“母鸡”孩子们戴着头饰。小井”,“母鸡”Lead “小井”孩子们参观了小猫的房子,但小猫不在家,而是在房子的地板上留下了一些带有数字的卡片,以便“小井”孩子们找出这些卡片,并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刺绣。卡片上说几个,就绣几朵花。
“这种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非常典型。老师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孩子是否有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秦煌说;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并没有任何自己开发新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有自己的意义,成为装饰品吗?”
一些专家认为,许多幼儿教师把游戏视为“糖衣”,作者“糖衣”诱使孩子接受知识。苦药片”。“人们认为玩游戏对幼儿园的学习很重要,因为人们希望玩游戏能给孩子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秦煌说,“但却忽略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在游戏中独立快乐的体验。”
“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大会暨研讨会;其实会上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到了学前教育中游戏的缺失。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班教授李继梅表示,游戏的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年人控制的角度出发。很多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的导演。一部戏剧”,成了一种外在强加的活动,成了一种变相的作业或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觉得好玩的行为,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是按照大人的意愿玩游戏。往往老师和孩子说完之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认为这是一个游戏,这是一个游戏。游戏是用来当工具的。”
李教授说:当然有合理的娱乐和教育的地方,但不能都是所谓& lsquo游戏。大部分也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他们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和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吃咸花生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问:这种多味的花生是怎么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话,很快孩子们就分成了两组:一组认为咸花生长大了,另一组认为熟了。曹老师建议孩子们一起做实验,看看腌制的花生是如何制作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开始煮花生。当然,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但是煮花生的孩子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加入了种花生的行列。种植花生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们如何让花生尝起来有味道?有的孩子说辣椒和辣椒是直接加到土里的,但马上就有孩子说错了。他们应该把辣椒和辣椒浸泡在土壤中。;然后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我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曹魏说,“他们完全可以解决。孩子的能力和创造力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
曹伟说,她班上孩子们玩的游戏的主题往往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有趣话题中找到的。如何开发游戏情节也是由孩子们决定的。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老师分配的,而是孩子自己决定的。游戏结束后,让孩子自己评价。“你呢?起到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指南。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观察发现他们,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魏说,“我和他们是平等的,我是他们的玩伴,和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全面发展,还要让他们生动活泼地积极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要体现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给孩子自由、独立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儿童创意游戏要体现创意,不要把大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孩子。教师不能通过组织作业或上课来组织和指导儿童游戏。应该改变“比起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更注重教师准备的教学游戏”的趋势。
但是幼师也有苦肚子。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玩游戏多,识字少,家长就会上门给意见。“我让我的孩子来这里接受教育,不是为了好玩。
柳岩教授说:早点开始”“越快越好。这已经成为现代人对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希望看到成龙的父母希望通过这一“早点开始”学习,让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被剥夺了玩耍的时间,不得不学习英语,弹钢琴,画画等等。
一、 前言:为了了解现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的真实状况,西昌市川兴小学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调查组在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此次调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劳动意识;二、劳动技能。结果让调查组触目惊心,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劳动意识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二、调查过程:
(一)、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分学生、家长两种。
1、学生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掌握洗衣服、扫地、做饭等家务劳动的技能?
(2)、是否掌握最基本的农业种植、养殖技能?
(3)、是否主动或在父母安排指导下进行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4)、在学校是否自觉参加并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
2、家长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安排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2)、是否教给子女必要的劳动技能?
调查结果: 此次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25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17份;发放家长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5份。结果,263名学生表示从未想到主动参加劳动,190名学生表示不会做家务劳动,没有掌握农业生产的相关技能。90名学生家长表示从未安排子女做家务劳动,更不会安排子女参加农业生产,也没有传授相关的劳动技能给子女。
(二)、调查走访
调查组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情况也不容乐观,与调查问卷的结果惊人的相似。
(三)、网上查询
调查组怕以偏概全,上网搜查,发现我国现阶段劳动教育地位低下,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学生、家长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劳动、轻视劳动,从而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漠,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三、成因分析
按理说,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众所周知,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劳动进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正是基于上述朴素的唯物史观,古今中外的众多有识之士都高度关注对下一代进行劳动教育,视培养下一代的劳动技能,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视为己任。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卢梭语);“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马卡连柯语)……由此不难看出,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点,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不懈的教育方针。《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统化。
客观公正地说,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是高度重视的。我国的劳动教育,理应不是目前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如此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追根溯源,笔者认为制约劳动教育的因素是应试教育、校园安全和家庭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主要就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要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是优生,就是人才;学校怕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不敢也不愿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更不敢组织学生进行劳动;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只有一至二个孩子,家长极易产生溺爱情节,视子女为“小公主”、“小皇帝”。
正是由于学校、社会、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漠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才造成了下一代劳动意识的严重扭曲和劳动技能的严重匮乏。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没有正确的劳动意识,未能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势必会被社会淘汰。推而广之,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如此无能,作为成人社会的我们必定会感到脸红心跳,失去希望。
四、解决方法、对策
基于上述原因,调查组一致认为,家长、学校应该齐心协力,家校联动,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呢?
(一)、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意识
学校要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
2 、建立合理的劳动技术课程体系
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情况和从学校实践基地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好和兴趣,形成合理的劳技课程体系,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3、从实际出发建设实践基地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时间从事劳动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各学校要根据所开设的劳技课程,按标准建设配套的劳动技术专用实验室和劳技教育实践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学科齐全,素质较高,一专多能,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的劳技课师资队伍,是提高劳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来源,一是让一部分具有一定专长的文化课教师专教劳技课,二是选派部分老师参加课相关科目的培训学习后,兼职担任劳技课程。只有加强劳技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劳技课的教学质量。
5、加强劳技教学管理工作
要提高劳技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做到行政上有人抓,业务上有人管,主要要提高劳技老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劳技老师必须杜绝没有安排实践课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课中要改变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和“老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为保证劳技课的教学效果,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劳技教育考核手段,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四个方面的考核,同时要注重平时表现、动手能力、掌握基础内容作为考核的原则。
(二)从家长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
家长要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千万不能溺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家庭社会实例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不爱劳动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2、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劳动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操作要领、方法和技巧。家长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要给予指导,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这个进步是非常微小的,家长也要给予鼓励,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3、注重实践锻炼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通过劳动实践来进行。如果家长平时没有参加具体的劳动,那么,孩子是不可能爱好劳动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参加劳动实践,千万不能心疼孩子。当然,劳动的内容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切不可一开始就让孩子做难度比较大的劳动,挫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
4、尊重孩子的劳动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家长进行一定的强化。但是,家长必须注意不要单纯地把孩子当作劳动力来使唤,不要把劳动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也不要过分用物质和金钱来强化孩子的劳动,而是应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来强化;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多做具体的指导,多鼓励,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从劳动中得到快乐,从而让孩子牢固树立劳动意识,强化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5、利用方法,“强迫”孩子劳动
当孩子不愿意劳动时,家长决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劳动。家长应该明白,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必须劳动。一个不会劳动的人,会不断萎缩,直到失去自 我,这样的孩子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综上所述,调查组认为:我们只有坚持家校联动,切实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能最大化地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希望。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育人的过程中要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进步提高,从而不负这神圣的使命。
为此根据上级指示及安排,我校积极行动起来,在教师中开展了叙事研究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由于教育叙事研究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校长组织校领导班子首先在一起认真学习了市教育局周国韬副局长的文章《且思且行,开展教师叙事研究,渐行渐进实现教师专业提升》以及相关资料。通过学习,校领导明确了什么是叙事研究,并充分认识开展教师叙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该如何开展叙事研究工作。校领导班子决定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叙事研究组织管理机构,制订了教师叙事研究管理机制,决定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总体规划之中,认真组织实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全体教师参与此项工作,学校提供条件使教师能够针对教师教育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并且进行深入的反思,组织教师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并形成用于教师研修的校本教材。骨干教师要带头开展教师叙事研究,每年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教育叙事文章,并把它作为评审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学校把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工作作为教师评聘,评职,评优的首要条件,并与各种机制挂钩。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首先,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形式记叙自己所经历的各种事件与思考,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促进自己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实现对教育问题的探究。
其次,组织教师学习叙事研究的内容及形式,通过学习,大家明确了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学校的全部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师经历的对其专业发展有影响的事实、事件的叙述;二是对事实、事件的分析和思考,它的成果表现形式是教育叙事文章(报告)。
再次,给教师读一些教育叙事的范文,使教师们对教育叙事文章有感性的认识。
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挖掘,显现和反思教师内容的实践性认识,促进教师在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更新观念,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具有十重要的意义。同时大家也明确了研究工作的方法与形式,明确了研究目标与目的。
三、领导带头,共同研究
在明确了此项研究工作内容,方式后学校领导组织教师静下心来,用心思考回想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通过回溯自己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分析自己对人生、教师、学生、知识、学习、教育等这些教育基本概念和问题的认识在实践中是如何形成的,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决定了自己现在的哪些行动,并深入思考其中的有价值之处与偏差及应调整之处,从中挖掘具有教育规律的内容。最后把这些思考形成文字,经过修改就成为了一篇教育叙事文章。
校领导不仅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更身体力行亲自参与研究工作,每位校领导都写出了高质量的教育叙事文章,在教师中引起很大反响,并起到了榜样、带头作用,广大教师都自觉、主动、积极地投身到教育叙事研究工作中。通过实践——思考——再实践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理论与专业水平。
四、成果与思考
经过思考,沉淀,广大教师“我手写我事”撰写出了一篇篇具有真情实感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叙事文章,同时,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收获提高。可以说教育叙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反思及专业水平的提升。
学期末学校把教师们撰写的叙事文章装订成册,形成成果集,供广大教师学习,传看,达到了研究成果共享。
通过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要不停地思考,不光要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而且要“且行且思,思而再行”,并要注意经验与材料的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从而使自己从教书匠变为研究型的、学者型的教师。为此,我们会在今后工作中继续进行此项研究工作,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10月,我被分到上海市川沙中学华夏西校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上海市川沙中学及蔡路两校的音乐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以及以后的师弟师妹们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以上两校的音乐学习以及学生的素质做了以下分析及调查。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及师弟师妹们以后的实习工作有些效果。
一、川沙中学华夏西校简况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上海市川沙中学,学校规模较大,分东西两个校区,我在华夏西校实习。全校共40余个班。该校在川沙地区考试成绩排行前几名,近年来生源也较多,主要是上海本地的孩子。学校的经济状况很好,设备先进,教室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好,基础扎实,学生们动脑思考的能力也比较强,音乐基本素质相对比较较高。本校音乐老师有3名,师资能力比较雄厚,学生们在各个方面的素质也比较高。除了实习以外,我们几个实习生还做了一次全国书法等级考试的监考,地点在川沙中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是华夏西校的在校生及周边学校的学生,小的有小学2、3年级的学生,考试等级均有,以5——8级为主。
二、蔡路中学简况
上海实习小组的宿舍在蔡路中学。川沙中学离蔡路中学有一段路程,坐车的话,也需要半个钟头的时间,所以在川沙实习的同学早上必须早起。刚去到上海蔡路中学时,蒙书记和周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区见校长,吴校长给我印象深的一句话就是:。简单的说一下我对蔡路的了解,这所学校百分之八十的生源是外地学生(农民工子女),非常单纯,可爱,但各方面的素质相对川沙中学的学生低一些,当然,这不是我的看法,是老师们给我们介绍时讲到的。
三、两校的理念解析
川沙中学和蔡路中学的音乐教师能力都非常强,而且有着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两校的学生均有预初年级、初一以及初二及初三(华夏西校没有初三,初三在分校)。蔡路中学的预初年级和初一年级是教吹口风琴,但在华夏西校是没有这个器乐吹奏。据华夏西校的老师讲:因为投资太大,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在华夏西校是相当注重学习成绩的。蔡路中学则不然,他们学校鼓励学生们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不注重成绩,因为他们不用参加中考,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求知欲比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动”起来,不要那么束缚似乎成了这个学校的主旨,应对了吴校长的那句箴言。蔡路的经济实力丝毫不比川沙的差,据我们这些天的感受,感觉蔡路似乎更舍得去做一些与学生身心有益的事情,而华夏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能力。
三、我的实习感悟
1、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中去。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音乐的重要性。对音乐的学习要深入浅出,例子好能贴近生活,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作为导入,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2、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单元,我建议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视频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音乐,也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比较难教唱的歌曲而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师范,教唱,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
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音乐素质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音乐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4、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音乐老师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后,我要诚挚的向上海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
很荣幸的有机会在兴山县水月寺中学度过了我三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三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在实习数学课,对数学这门学科调查起来很方便,便对学校里面的数学这门课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数学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数学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参考。通过进教室听课,观摩老师们的教案,以及同学们的反应。得出以下结论:
我是学习理科的,要教数学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难度,通过这三个月的认真实习,发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还真不少,不管是数学的、英语的、还是语文的。正如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说的那样,“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带领我实习的是一位姓张的老师,听过他上课,可以发现,他在讲解数学的同时还贯穿了很多的课外知识,能够提高课堂气氛,增加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故事中学习数学,这是他讲数学课经常的教学方法,由于数学课作为他们的主修科目之一,知识作为一种额外知识的补充,这样的教学方法还不错。从他的上课中,发现张老师的学识还是很渊博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其幽默的讲课风格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观察发现,其实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念比较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二主”模式——教的主导和学的主体作用。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之树,从微观上让学生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分析、理解、掌握数学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因果关系。创设的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性,能注意到分层教学;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的引导、点拔、归纳到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以“问题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问题的创设来构建知识体系,再通过基础知识、知识结构来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教学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重“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思维方法的有效训练。
有些优秀教师能以学生为本,师生活动频繁,注重教学实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数学结论抛给学生,而是一环套一环,步步诱导学生感受数学、感悟数学,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得出结论。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回答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评价意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状态良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时发出会心的的笑声,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以上说明这些教师能钻研教材和大纲,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教学思路和策略的设计。他们对教学的执着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动。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个别教师讲课缺乏激情,仍以知识的罗列和知识的疏理为主,以自己的讲述和分析数学概念、数学事件、数学现象为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没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教学观念依然很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的了无兴趣、索然无味。
有的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认真设计了教案,但由于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学生的思维不能被激活,有的教师教学的应变能力较欠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得不好,教学效果不明显。
有的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状态。
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太少或没有,没有形成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对学生思维过程或回答的内容不能够作出很好的点评或点评不到位。学法指导的力度不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所想所做。
数学试题讲评课的教学模式陈旧,有的教师没有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析,没有在课堂上向学生总体讲明这一次测试结果的基本情况,基本上是一讲到底,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讲答案对答案的层面上,取几个典型的错误教师自己讲答案、自己分析,很少甚至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错误或正确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起来
讲述发言的机会极少,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进行解题思路及方法的指导。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本的原因是数学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我们要承认传统上我们习惯于让学生记忆真理般的数学内容,不允许有“问”和“疑”,记忆就是终的目的。这种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数学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就被简化为考试和空洞的政治道德说教了。这样的数学教学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时代的人类在反思自己往昔经历的过程中,对数学之本质和意义的一种理性追问和情感体验”?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数学的魅力荡然无存,成了苍白和死的。数学教学就成了枯燥,无用之学了。
解决对策:
1、教学观念——构建平等、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往的数学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客体。现代的教学理念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个性的鲜活的个体,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环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然后积极地去参与,让他们感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所以可以在每次上课前,精心设制一些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们去讨论。这样学生就在一个民主、愉快、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去学习,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主动地去动脑、动手、动口,全方位地参与,并自觉自愿地搜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各组出一个代表到讲台前去阐明小组的观点和认识,使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但有了学习的兴趣,还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他们所找的资料、知识范围已大大超出了课本,并掌握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陈述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论证式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教和学的有机结合,学是目的,教是引导。教育者施行的各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使受教育者明确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使受教育者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教育者只是提供条件,只是帮助促进,而不是灌注,更不是替代。尤其是数学教学,我们所面对的都是过去的理论,而过去的理论推导不可能重新回到我们面前。所以,学生学习是机械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接受前人的记载和教师的讲述。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循的依据。
3、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以考试、分数来压学生,使学生成为分数的附庸,逼得学生在教师指定的圈子里不敢出来。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地解放学生呢?我认为,要真正地解放学生,首先必须改革数学考试考查办法,要把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况和表现纳入考查、评定成绩的范围,不能一卷定“终身”。其次还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
4、教学手段——由单一化、原始化向多样化、现代化转变。数学学习的佳氛围就是要有真实或较为真实的数学学习的环境,因此,数学教学中仅靠粉笔板书,教师讲解,是无法突出数学学习的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形象生动的数学教学挂图、数学事件的录音、录像、电视、投影以及多媒体电脑等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为数学教学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数学环境。因此,教师是否能尽快熟练恰当地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技能的重要方面。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中学数学课的教与学还处于不断地探索发展中,对于一些标准体系还需不断地深化和完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真正地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才能真正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将正确的政策、法规领悟、渗透,真正落到实处,数学的巨轮才会向前滚动,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