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爸爸带我一齐去外婆家过,这时,外婆正煮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外婆说"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这时,外公要跟我讲讲端午节的习俗,听说江南地区他们为了驱邪,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这时,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刚煮好的粽子热气腾腾的,我第一个坐位子上,说"外婆,我来帮您尝尝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说"看你这只小馋猫,好!外婆给你先来一个。"我把粽叶拨开,看到了糯米粽子,闻一闻,哇!真香啊!之后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外婆说"此刻的粽子品种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咸肉粽……"听着听着,口水都要流了下来。
去了外婆家,我了解了不少知识,可是端午节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外国还没有呢!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江河里的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破坏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的儿歌很多:“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这五色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各户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葱头、龙船花。”
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都要在儿童的头上画一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同学们,你知道了吗?
端午节活动
端午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也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我家乡的端午节也一样。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伟大的诗人屈原,眼看自我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可是始终不忍舍弃自我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我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人们十分悲痛,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去吃屈原的尸体,于是就用蕉叶包住饭团丢进河里喂鱼。从此,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就要吃粽子,看赛龙舟比赛。
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类别有很多,并且每种都很好吃。包粽子也很讲究。首先,把粽子叶卷成漏斗形然后把糯米和配料放进去,裹成一个圆锥形,用绳子扎起来,蒸熟之后就能够吃了。端午节那天,全家人围在一齐吃粽子,可热闹了。端午节时人们还会赛龙舟。随着鞭炮声的响起,龙舟手们划着船桨,龙舟越来越快,龙头不停地晃动,飞快地向前行驶。仔细看看,龙舟上画着美丽的花纹,十分精致。龙头上顶着两只大龙角,下头是两只醒目的眼睛,嘴巴叼着一只小花篮。眼看一只龙舟就要超过前面那一只了,离终点已经很近了。前面一方也不服输,一口气冲过了终点。全场一片欢呼声,最紧张的就是我们这些观众了,龙舟赛真精彩啊。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如果有机会,你也来和我们一齐度过欢乐的端午节!
今天,我们家也一起包粽子。妈妈早上很早起床,到市场买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准备完成。开始,我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在三分之一处折一个角,形成三角体。然后,我把一块绿豆沙塞了进去,再放一点糯米。最后,我想用竹绳把粽子包起来,但是香肠和糯米总是从下面的小孔露出脸来,我用夹子把那个小孔夹住,可是妈妈说:“不能这样,待会儿怎么煮啊。”我把夹子取了下来,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孔缩小。最后,我顺利的做好了第一个粽子,我越做越有劲,一共做了18个。我把我的几个优秀作品拿去煮。一会儿后,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开竹叶往嘴里送,顿时,一阵芳香在嘴里飘来飘去。吃完粽子,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一家人吃完了粽子,便举行了一个小游戏:把三个不同的人包的粽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尝出那一个是自己做的。我一开始,总是品尝不出我做的粽子。最后,我发现最后一个粽子的底部,有一块绿豆沙露出了来我高兴的指着它,爸爸开翻下面的答案,结果被我猜中。
这个端午节真令我难忘!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有关端午节的儿歌。今天我们来说说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每逢五月初五,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米饭投进江中,让鱼虾吃饱,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不光是汉族,壮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地区的人们也过端午节,也非常敬佩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做香包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_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