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又是一年端午到,正值粽子飘香时,每到这时,我都会想起母亲,尤其想起母亲包的粽子。
母亲有双灵巧的手,干过农活,在银月纱厂纺过纱、织过布,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母亲包粽子更在行,她包粽子速度快、质量好、花样多。那些年每逢端午节前十几天,家中最忙碌的自然是属母亲了。母亲可以说是包粽子的行家里手,她都是选择比较有韧性、柔软不易破碎并且颜色绿的芦苇叶包粽子,粽叶需要先煮过,一是卫生,二是其恢复韧度才好便于包裹。她包粽子速度是很快的,而且从不需要别人帮忙。她随手拿起2、3张粽叶梳理成漏斗状,粽身由托叶的手全部握住,取约一小把米和红枣、花生米等放在粽叶内,一手将盖叶部分捏合折下,再是用粽叶的末端绕扎整个粽身,从不另用别的东西捆绑粽子,个把小时母亲能包七八斤米的粽子。她包的粽子松软适度,而且从不漏米。煮熟后吃起来口感相当可口,香甜且嚼劲十足。母亲不仅会包一般的三角、四角和枕头形那种粽子,还会包许多特殊形状的粽子,例如四角锥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等。端午节前后不少邻居都把母亲请到家中为他们代包粽子,母亲从不拒绝,报酬大都是让母亲带回一些自己包的粽子回家,所以那些年端午节前后我家还真不缺粽子。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组织上派我从青岛到外地工作,每逢端午节就会想起母亲包的粽子,不在青岛当然也不可能吃到母亲包的粽子,所以那时更加想念母亲。以后回到青岛吃上母亲包的粽子,觉得分外香甜可口。
有一年困难时期端午节家里竟没有糯米,这可急坏了母亲,她说:“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袄扔,不吃粽子脱不下棉袄可不热坏了”,当然这话很大成分是有开玩笑的意思。后来母亲在锅里铺上三层芦叶每层放上米做成大米干饭,虽然不是粽子但也有芦苇特殊的清香,权当是让我们吃了端午粽子,也让我们脱下了棉袄。没想到20xx年大年初二,86岁的母亲竟然得了中风,这一病就是六年。
为了让母亲重新好起来,父亲和我们兄弟姊妹六个竭尽心力、财力和孝道,甚至请了专家教授在青医附院会诊,遗憾的是母亲一直没有站起来。母亲去世的前两年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了,只能用左手拿羹匙吃饭,到后来只能一口一口地喂了。望着母亲瘦削苍白不灵活的双手,我们心酸无限,难道这就是昔日母亲那双勤劳灵巧的手吗?是那双包粽子的手吗?我们真的无法相信,可眼前就是现实。直到20xx年一月去世,后来我再也没吃上母亲包的粽子。
虽然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每一个孤寂的漫漫长夜,特别是端午节前后我更怀念母亲,想起母亲的手,想起母亲包的粽子。母亲包特殊形状粽子的手艺我们没有学会,只是会包一般的粽子,确是遗憾。
端午节,在这个粽叶飘香的日子里,在我离开家乡十几年后的又一个端午节,由于姐姐的到来,我终于又尝到了家乡风味的粽子,虽然已经没有了儿时吃粽子的兴奋,但是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让我回想起童年的端午节。
儿时的我们,对节日的期盼那是相当地渴望,不为别的,一切都源于那个“馋”字,那个时候好像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食品,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又叫五月节,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煮鸡蛋、插艾蒿、给小孩子戴五彩线。
在五月节的前几天,父母亲就会收集五彩丝线,编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在五月节的那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拴上五彩线,据说是保佑孩子们平安、为孩子祈福的。
据老人们说五月节的艾蒿要在太阳没出来时带着露水采是最有辟邪驱瘟效应的,所以五月节的那天早晨我们会早早地起床,和小伙伴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去采艾蒿。那个时候的我们丝毫感觉不到早起的痛苦,还一个个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而去,生怕采不到带着露水的艾蒿,回来的时候个个都是满载而归,赶紧把艾蒿悬挂在自家的房门上方,全然顾不上湿到膝盖的裤子和带着尘土的鞋子,就一头钻进屋盯着锅里热气腾腾的粽子和粽子锅里煮着的、皮上透着粽子叶颜色的鸡蛋、鸭蛋和鹅蛋,嘴上不停地咽着涌上来的口水。这个时候老妈还要讲究一番,把各种蛋从锅里捞出来,还要在坑上来回骨碌几下,说是吃了这样的蛋不肚子疼。此时的我们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什么淑女形象,什么绅士风度早已荡然无存,一阵狼吞虎咽之后,还不忘在书包里装上几颗特别壮的去学校和同学进行各种蛋的比武,胜了继续撞,败了就剥皮吃了,所以五月节之后的几天的校园里撞蛋比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童年的记忆是那样的深刻,幸福、快乐的童年记忆里有传统节日习俗深深的烙印。如今,我们已年近不惑,岁月老人早已将童年给了我们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若干年后孩子关于童年的幸福记忆会是什么,他们的童年里已然不会有我们童年记忆的复制。希望孩子们在热衷于过洋节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祝大家开心、快乐!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可就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之后,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十分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此时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之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能够吃了!此时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就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爱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此时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十分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此时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一、指导思想:
通过“扬传统文化、尚和谐自然”主题教育活动,以年级为单位,通过诗歌吟唱、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各类体验活动,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崇尚自然,强身健体,培养“团结合作、锐意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内容。
6月8日是传统的端午节,我校将利用这一节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扬传统文化、尚和谐自然”主题教育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学先烈
时间:6月2日
形式;升旗仪式、橱窗宣传等德育阵地活动
1、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进行宣传教育,并解读学校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2、橱窗布置。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及屈原的生平介绍。
第二阶段:忆先烈
时间:6月6日班会课
形式:故事演讲、十分钟队会、主题班会等活动。
1、“屈原小故事”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爱国进取的精神。(1—2年级)
2、“话屈原、吃粽子”为主题的十分钟队会。(3——5年级)
3、“走进端午”为主题的班会活动。(6——8年级)
第三阶段:效先烈
时间:6月13日班会课
形式:诗歌吟唱、亲子活动、感恩活动等。
1、电视观看“赛龙舟比赛”,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强身健体、团结拼搏的精神。(1——3年级)。
2、感恩——赠香囊活动。让学生了解风俗,学会感恩。(4——6年级)
3、“赛诗会”活动。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并在班中进行吟唱。(7——8年级)
4、亲子活动——“我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体会父母的艰辛。(9年级)
三、活动总结。
德育处对整个活动进行检查、评比、总结,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是何等伟岸的你,是你屈子,你站在汨罗江畔抱石跃江成就了“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意境。从那一刻起你就携着一股新的文化气息涌遍全身轮肌浃髓创造出一个新的历史名词“端午”。
端午随风雨而来,但在时间的墓碑上将刻下你屈平的永恒与不朽,更彰显出世人对你的敬重之情。
每逢端午粽子飘香,龙舟竟逐。汨罗江旁人们抛粽入江,汨罗江中龙舟齐舞一派喜气洋洋.洋洋而又喜喜。要知道屈子您虽已逝千年但在流过的岁月沧桑变换中您仍在泛黄的史册上流成蔷薇色的痕迹,且这痕迹在人们心中擦不去也揩不掉。
是因为粽子香美可口不可缺,抑或龙舟竟逐的气势雄然呢?
我想都不是,重要的是您以一个爱国者的情操纵身一跃显现出华夏儿女忠心报国之志。教会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要有一颗誓死爱国之心。
听流水叮咚,源远流长。端午节依旧是粽子瓢香,龙舟竟逐保留着其深刻的文化底气也正因为有屈子您这种文化底气才更能一代传至一代,一代胜过一代。也正因为有您,韩国意图将我国的端午节注册为其国的法定节日之事无法得逞,因为端午因您而生,试问韩国史上亦有一位忠心报国之士抱石纵汨罗江吗?
我想不然吧!因为屈平是中国的伟人,屈平的爱国之举爱国之心更是我们国人的标志。
20xx年初的50年难遇的大雪,以及五月份所暴发的512汶川大地震,我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位位屈子忠心爱国之举。那样危机的时刻国人在下方努力排除困难,我想此时此刻屈子正在天空上方的某个角落里微笑,因为他孰上视过一年年人们为缅怀他所做出的努力,更见证了一场场“众志成城,多难兴邦”的壮举啊!
流水依旧,不舍昼夜,丁冬声好美,仿佛把我引领另一个梦境的思绪中……
眼前,那一场场精彩激烈的龙舟赛船上有十来个上身光膀子,下身穿红裤的年轻壮士们手持船桨不断朝着一个方向划动,船不断的向前方快速的移动,水花飞溅伴随着湖旁围观着的眼神一同把焦点聚在那些英姿飒爽的壮士们身上。耳旁,激的荡的水声,水手们一齐发的呼嘿呼嘿声,以及围观者的呐喊声一层一曾迭起。鼻尖,一股香味游来,哦,是妈妈包的腊肉红豆棕,红豆吸取了腊肉的香气又被糯米和竹叶 包裹着香酥流油却口不腻。好不诱人!
嘴边,口水已流出多时了。
美梦中醒来用手背擦拭掉口水。回味着、思索着……
是呀!时至七月端午已过,但那种节日的气氛依在你的心中我的梦中他的脑中清晰着。
掐指一算,自上中学以来我已有多年未回家和爸妈过端午节了,试想着那种一家人聚在一起共度端午的感觉真的好好。并且我想拥有这样欲望的人们都有一个健康的灵魂以及深厚的文化底气。
我赞美屈子,
我赞扬端午。
我赞颂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但我更赞赏历史长廊走到今天国人那些表现国家特殊文化节日,作为法定节日给亿万万个人民回家共聚佳节的机会的举措。
因为,那是永恒!
永恒很美!很美!……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你们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传统节日嘛?(端午节)对,是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便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提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最后,预祝大家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谢谢!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这首诗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根据区文明办的有关通知的精神,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集思广益,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确保此次端午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局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端午节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各科室在活动中突出迎建党9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突出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突出讲文明、树新风、献爱心等具体要求,全面推进我局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我局利用宣传栏、简报等多种方式对端午节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相结合,开展"话端午,扬民族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让全体干部职工、职工子弟及群众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及当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三、具体活动情况(一)开展"爱心粽子"端午活动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结合党政机关联系社区"创文"工作,我局组织干部职工代表来到福宁社区,与区内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一起开展了"弘扬传统、传递爱心"茶话会,与他们一起聊天、一起包粽子,一起联欢,赠送了端午节礼品,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二)宣扬传统文化,开展"迎端午、诵经典"活动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学经典,我局开展了"迎端午、诵经典"文学经典诵读活动。局党委印刷了"迎端午、诵经典"经典文学小册子,并对全局干部职工及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发放,要求各科室组织诵读。活动陶冶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爱国主义自豪感,增强了机关团队凝聚力。
(三)开展"树文明、讲卫生、促环保"活动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广插艾草,抹雄黄酒,以免灾去病。我局结合实际认真开展端午节"树文明、讲卫生、促环保"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净化党政机关环境。掀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环保的良好氛围。坚持做好垃圾分类摆放,多管齐下,促进垃圾分类绿色环保成为常规意识。使"文明低碳过节,享受绿色端午"的理念与"树文明、讲卫生"相融汇,扎实为"创文"工作提供思想基础。
在本次活动中,我局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导文明和强化作风的热潮,更是承端午文化精髓,扬民族传统底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是为纪念屈原而写下的。端午节也是因为屈原而流传于世的。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是因为当时捞救投泊罗江而死的屈原所传承下来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它演变成了一项最富激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运动。赛龙舟这项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还成为了国际性的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
包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当然,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区,就会包出不同的粽子。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虽然风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着老百姓对屈原这位伟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之说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个,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是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与魅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其次,端午节还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与心愿。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我们的社会,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绝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转眼间,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是我国把端午节首次例为国家法定假日,以此来发扬传承此节日,端午节一是纪念屈原,二是通过通过包粽子,插艾叶来驱毒消灾,现在商家也准备打一场“粽子战”。
端午,一开始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时因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义却遭排挤、流放,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担,所以在江边,愤然抱起大石头跳江了,江边的渔夫们看见了,立刻划着船去打捞,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将包着竹叶的米团抛入江中,所以演变到今天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绑成一个近三角的形状,馅有许多,如蜜枣、绿豆、红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么,都可以包,可以说“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当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时,你又没有想到怎样包粽子吗,现在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几个小时,用二张青绿的叶子叠加在一起折成一个锥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里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胀开,然后把上面的口用青叶合拢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有细绳绑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可现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节也没有时间去包,还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这个节日,推出了许多品牌、品种的粽子,如现煮现买的粽,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冻粽,真是应有尽有,它们比味道、比品种、比价格,谁都想乘这个传统节日赚一把。好了不说了,吃粽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