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人们通常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每到端午节那天,家乡最热闹的就是北大桥了,从端午节头一天晚上开始到端午节当天晚上十点多都是人。端午节那天,我们大家都会早早的起床,然后就去北大桥玩,从早上三点多出门到下午五点多才回家。
端午节,给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节那几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车买粽子的。插艾草,老人们都会去采或者是买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芦挂在门上,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吃鸡蛋,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我们这儿看不到赛龙舟的,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端午节,我最喜欢买五彩绳系在手脖上,好几个月都不会拿下来。
不同地方端午节的习俗也就不一样。端午节是一个神圣的节日,也是一个伟大的节日。所有地方的端午节的目的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端午节了。我喜欢端午节,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在铅山,这是一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习俗非常多,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家乡的端午习俗吧。
粽子飘香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洒白糖……”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当你经过别人家门口时,总会看见一些大人用糯米、粽叶、苇草做出一个个结实的粽子,有圆的,有枕形的,好可爱啊!再把它们放进一口大锅里蒸,整间屋子都弥漫一种清香味,让人不禁口水直流。一些贪吃的小孩还时不时到厨房里转一转,一个劲问粽子熟了没有。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把粽子扎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五个。有一个最大,另外四个比较小,好像是一只母鸡在呵护着小鸡,象征着孩子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咬一口,嫩滑爽口,味道有甜的,有咸的。
洒雄黄
吃完粽子,到外面活动活动,咦?他们在看什么,一位长辈在洒一种黄黄的东西,还在小孩子的额头上写着什么字,一问才知道,这种东西叫雄黄酒,专门用来驱虫的。因为正值夏天虫子繁殖季节,难免一些虫子、毒蛇会钻进家里,但洒这种酒,它们闻到酒的气味就不敢来了,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把这种酒在孩子们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含有避邪的意思,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龙舟竟渡
“咚咚咚,”从沿河边传来一阵阵锣鼓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信江河里正在举行每年一度的龙舟赛,每艘船上坐着二、三十个人。他们穿着颜色一致的队服,红的、黄的、白的都有,还有的干脆光着膀子。大家动作一致,船桨上下挥动,激起阵阵浪花,船尾鼓手拼命击鼓,两岸观众呐喊助阵,那场面异常热闹。
据史料记载,我们家乡龙舟赛前船员们先做龙头的。龙头做好以后由船员们抬着挨家挨户暮集一些钱,人们会把大门敞开,用清水浇洒龙头,乞求今年能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端午节午饭后正式开赛,在船头放一只鸭子,哪只船先抓住鸭子就算获胜。
家乡的端午风俗很多,也很独特,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话,就来我家乡找我吧!
端午节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我的家乡在苏州,这里最特别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
在我们苏州,端午节要吃粽子、戴香囊、赛龙舟等。
先说说吃棕子吧。我们家的粽子大多数都是奶奶包的。其中最难弄到的就是粽叶了。奶奶曾去过旺山、花山等地方采粽叶。为了采粽叶,奶奶就像雷达一样,一听说哪里有粽叶,立刻定位准确地飞奔而去。奶奶包的粽子大部分是白米粽,吃起来虽然没有别的味道,但是有一股浓浓的糯米香。看着奶奶三下两下就包出一只漂亮的粽子,我也跃跃欲试。可是粽叶到了我的手里,就像条软趴趴的海带,怎么也包不出立体的三角形——唉,看来我是包不了了,只能负责吃了。
说完粽子,再说说香囊吧。我小的时候过端午节,可是要戴香囊的哟!据说小孩戴了香囊可以保证夏天不生病、不长痱子。香囊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还有的做成了粽子形!香囊外表看来总是五颜六色的,花花绿绿很漂亮。香囊闻起来有一股中药的味道,但是不难闻,我觉得还蛮香的。到了一年级以后,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戴了,爸妈给我买的香囊我都挂在了床头,让那种浓浓的药香伴我入眠……
端午节既是传统的节日,也是外公外婆认定的“女婿节”。外公外婆常常利用这一天来请爸爸吃饭,感谢他一年来对妈妈和我的关爱。外公总是端着一杯酒,对爸爸说:“你辛苦了!”爸爸总是一口喝掉,高兴的说:“不辛苦不辛苦!”
这个节日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这个节日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爱。我喜欢这个节日。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已经到来了,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过了一个端午节。
我非常期盼端午节的到来,因为我想学着包粽子。我拿来了糯米,砌成了三角形。又拿来刚刚煮好的大红枣插到了糯米上。然后再用竹叶把馅儿包好,还用线来回的缠绕,觉得做得很结实。接下来我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煮了十分钟,拿出来一尝,糯米硬硬的,我赶紧吐了出来。妈妈说糯米不泡是煮不熟的。哎呀,我怎么忘了这一环节了呢。看来粽子我自己是包不成了,只有等着吃现成的了。
一会儿,妈妈叫着我一起去赶集,我第一次赶集觉得很新鲜。来到集上卖菜、卖水果的应有尽有。我看到了一个大西瓜,看样子已经熟透了,妈妈买下了这个大西瓜,我开开心心的把它抱回了家。妈妈还买了许多东西,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大粽子。
回到家,我拿起粽子就吃,吃的满嘴都是米香,特别是那大红枣,吃到嘴里又香又甜。
我们过了一个欢快的端午节。开心从皱纹中溢了出来,层层叠叠的。我挥了挥手:“好,奶奶再到这儿接我啊!”奶奶应着。车开走了,倒车镜中奶奶停驻了一会儿,蹒跚地往回走。爸爸叹道:“唉,老人看一次便少一次了!”而去年过年时我没回老家,奶奶也再不能站在那门前等我们回来了。记得有一年清明,奶奶住在我家,而去世多年的爷爷的墓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奶奶当年头脑还很清楚,在厨房忙活了一下午,做了一笼绿色的、竹叶盖着的糯米饼。我问奶奶这是什么,奶奶说:“清明果啊,在老家,每年清明我都做的,你没吃过吧,来尝尝!”我闻到清明果的清香,便夹了一个来尝,但并没有想象中好吃,糯米的香味闻到却吃不到。好不容易才吃完一个,便放下了筷子。奶奶见我不是太喜欢,叹了口气,坐在沙发上,拣了一个最小的,一口一口尝着,慢慢地嚼。香味闻得到却吃不到,人啊,忆得起却见不到。去年清明时节,爸妈回到老家为爷爷奶奶扫墓。在北京的家中,有外婆外公和一个老家来的保姆陪我住。
外公近来明显地老了,外婆还是没怎么变。保姆在清明那天,做了一盘清明果放在餐桌上。外婆外公和我坐在客厅看电视,不知怎的就说起了我的爷爷奶奶。外婆说:“你爷爷过世的那年也是我和你外公在这里照看你的。你才六岁,问你还记不记得起爷爷的面相,你说不记得。十年啦,你奶奶,终于又见到你爷爷啦……”我起身,到餐桌旁抽了张面巾纸,拭去淌下的泪水。又是清明果啊!清明果仍是绿绿的,盖着一片竹叶,散发着熟悉的香味。我夹起一个,咬下一口,仍是口中没有滋味。而泪又流下了,咬一口,咸咸的。人啊,忆得起却见不到。我吃完了那一个清明果,重新擦了眼泪,把桌上那盘清明果端到客厅,“外公,外婆,尝尝保姆做的清明果吧!”外婆和外公笑了笑,应着:“好,好……”一人夹起一个尝着,他们脸上的皱纹,也层层叠叠着。今年清明,或许仍在忙着复习而无法回老家,但明年清明,我想回老家看看从没见过的清明时节的漫山杜鹃,和我的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的历史可以追述到两千多年前。在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有吃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
在我的`家乡,每逢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有咸肉粽、白米粽、花生粽等。相传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年屈原头汨罗江而死,岸边的人们为了不让鱼蛟虾蟹伤害屈原的遗体,就用粽叶裹着这种食物扔进汨罗江,渐渐也就演变成今日的粽子。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手艺加上现代人的不断创新,这些粽子被大家包得花样繁多,有三角形的、八角形的……远远我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粽叶香味,淡淡的清香,弥漫了整条街道,饱含着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之情。这翠绿色的外表,各种各样的形状,诱人的香味,让人不禁垂涎三尺,忍不住的要多吃上几个。
家乡的孩子们在这天就更开心了。除了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孩子们还能穿上外婆买的新衣服,以及系在手腕和脚腕上的五色丝线。听爸爸说,这是给孩子们压邪气的。端午正值一年的夏季,各种各样的毒虫都出来活动。俗里称蟾蜍、蝎子、毒蛇、蜈蚣、蚂蚁为五毒。大人们给孩子扎上丝线,是寄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
最遗憾的是如今的扬州没有了赛龙舟抢彩头的活动了。老师说以前扬州的赛龙舟活动十分有趣。富豪们在空碗中放上一定的彩头,然后让许多龙舟去夺,场面很是热闹。不过百来年前由于围观的群众太多,以致有许多人落水溺亡,扬州的赛龙舟也就渐渐消失了。
我真希望能够有一天,我的家乡能够重拾赛龙舟的活动。我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穿着各自的新衣,过上一个快乐的、完美的、有声有色的端午节呀!
一早起来,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循香而去,原来是妈妈在包粽子。“妈妈,为什么今天要包粽子呀?”“因为端午节快到了呀。”妈妈告诉我,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年屈原自投汨罗江后,百姓们拿粽子投入河中以防鱼吃掉他的身体,所以有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只见妈妈取三片芦叶放整齐,然后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接着,在里面放些糯米等,最后将粽子用绳子捆好,这样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看着妈妈熟练的手法,我内心也痒痒的,开始学着妈妈的样子想一试身手,可是太不容易了,不是芦叶卷不起来,就是把米洒了满地,我也开始变的有点急噪了。妈妈看了,就在旁边指点:“你手小,先拿二片芦叶吧,左手捏住芦叶一角,右手将芦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一定拉紧,不能空着,上面放松一些,对了,糯米放的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刚好到边,你看,象我一样,包的时候一定要把芦叶捏紧了”。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人生中包的第一个粽子也有点象样子了。
包粽子的过程中,妈妈还告诉我,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的门口还会悬挂艾叶、昌蒲,而且还会在房子四周洒上雄黄酒,说是可以驱邪除恶。
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特别开心。我也知道了端午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一种赞颂。而且从跟妈妈学包粽子的事情中,我也明白了我们要学会一种本领,一定要细心学,用心想;同时还要有恒心,就象妈妈讲的屈原那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我的家乡唐山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我最喜欢端午节。我以后要学习屈原,一定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
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
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啊!端午节到了,我可以吃到粽子了。这会儿粽子的香气仿佛就飘过来了。哎呀!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看我们家也忙开了,妈妈正在放一大锅水准备煮荷叶。在煮荷叶的同时她又转身去淘米,淘了三遍,米干净了,放入干净的篮子里,就去看在煮的荷叶。荷叶煮开了,掀开锅盖妈妈把荷叶放入冷水里面,奶奶把红枣洗干净放在米篮子旁边。于是一大盆荷叶和几小篮糯米、洗好的红枣、围着几张小椅子依次排开。
开始包粽子,妈妈先选三片宽宽的长长的荷叶,把黑的一头剪掉然后圈成锥形。她在最底下放入一颗红枣,然后放入一些糯米,再放入红枣。用荷叶的“尾巴”封好,用线圈一圈,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模样像金字塔一样。好一会儿妈妈和奶奶才包完了。
奶奶把粽子放入锅里煮。不到一个钟头,屋子里飘荡了粽子的香气。妈妈喊:“吃粽子喽!”我连忙跑到饭桌前找了一个红枣粽子。剥开荷叶,只见洁白的米团仿佛镶嵌着几颗鲜红油亮的玛瑙,咬一口米团,甜而不腻。
啊!端午节,我爱你!
学校放假了,回到家中,妈妈问我:明天是什么节?我冥思苦想了许久回答道:明天是端午节!妈妈又问: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又回答说: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名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有一次,楚国和其他的国家打仗了,屈原见自己的祖国即将要被毁灭而自己又只能干瞪眼,于是就抱着一颗大石头跳河了,楚人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用糯米做了许多粽子,扔到河里让鱼吃。后来人们还做了许多木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没找到。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把屈原跳河这天叫做端午,又正巧是五月五日。每逢五月五日人民大都会做许多粽子扔到河里,时间长了,变成今日的端午节了。
妈妈听了,满意的点了点头,说:明天带你去外婆家玩。我听了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心想又可以去外婆家玩了,真好!第二天,爸爸开车带咱们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了高兴地叫:快进来,快进来!妈妈提着几个串粽子给了外婆,并说:祝您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外婆笑得合不拢嘴。外公一如既往,一团和气地笑,
中午到了,外婆撇了好几个粽子,我和弟弟见了馋得快不行了,忽然姐姐拿着一瓶可乐进来了,我见了再也忍不住了,口水直唾流三千尺,一把夺过粽子和可乐,弟弟见没吃的了,就使出狮子吼功出来,哇哇大哭眼泪直流三百丈,我的耳朵都快聋了,我佩服的说:哇!不愧是狮子吼功。弟弟说:算你识货便一把夺过粽子。
忽然,外婆说:开饭了!其实我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计了,一听吃饭了,箭一般冲了过去,棹子上摆满了好我最喜欢吃的菜,由其是肯德鸡肉,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弟弟见了也过来了,大人们都也吃饭了。说是。
在家乡,人们通常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每到端午节那天,家乡最热闹的就是北大桥了,从端午节头一天晚上开始到端午节当天晚上十点多都是人。端午节那天,我们大家都会早早的起床,然后就去北大桥玩,从早上三点多出门到下午五点多才回家。
端午节,给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节那几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车买粽子的。插艾草,老人们都会去采或者是买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芦挂在门上,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吃鸡蛋,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我们这儿看不到赛龙舟的,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端午节,我最喜欢买五彩绳系在手脖上,好几个月都不会拿下来。
不同地方端午节的习俗也就不一样。端午节是一个神圣的节日,也是一个伟大的节日。所有地方的端午节的目的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端午节了。我喜欢端午节,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必须会想到端午节。今日,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过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流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向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日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宁波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能够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们早已掂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
《我们的节日》一书,还为我们介绍了植树节,劳动节,母亲节,建党节,建军节,七夕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节等节日的来历和活动方式,让我们在愉快的阅读气氛中领略了我们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节日,对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必须的印象,更让我们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每当听到这首《端午》,自然想到香飘万里的人间美味——粽子。
粽子,一个神奇的美食;一个独特的美食;一个富有传奇故事的美食。
以竹叶或河塘嫩芦为皮,糯米为馅,植物为味,蒸熟后脱去那墨绿的外衣,露出白玉般肌肤的“棕子小姐”,远远就能闻见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因楚国灭亡,投江自尽。百姓为了江中鱼虾不食屈原尸首,向江中投放食物,引开鱼虾,后来就有了粽子的出现。
粽子不仅有白玉糯米粽,还有红枣白玉粽。在粽子里加入红枣,叫枣粽,谐音"早中",喻意学子金榜题名。这色味俱佳的粽子,寓意无穷,隐藏着人们的勤劳与智慧!我爱这个神奇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不仅在粽子,还隐藏在植物中。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门头都要挂艾叶。据说端午这一天,百草皆是药,艾叶更是可以去百毒,治百病,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小孩洗药浴,便可以“百毒不侵”。
洗药浴,那清新的草药香伴随着深褐色的水面,本以为会十分舒适,所以就“一蹦三尺高”地跳进去。但下去才发现这汤的味儿可真大,简直“销魂”,原来“欲要练就金刚身,必经皮内苦”。这复杂的滋味,让端午的味道别具一格,我爱这个独特的味道……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端午就是一个以味道为载体,寄托人们对家的爱,对民族的爱,对家国的爱。粽子包的是乾坤与大地,包的是中华民族魂,还有永不褪色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