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着祥和、团圆的中秋佳节终于姗姗而来,它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喜欢的节日之一。我家如往常一样,早早的地吃完晚饭,我便急不可待的地把桌子搬到阳台,一家人在桌上,边吃边等着赏月。夜不知不觉的来了,我仰望着蔚蓝的天空,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和几颗眨着明亮眼睛的顽皮星星。我想“星星都出来了月亮怎么还不出来?是不是被天狗吞了?”望眼欲穿的我着急地问,妈妈说“天狗吃不了的,有星星保卫着。”终于月亮在人们的千呼万喊中出来了,她身穿黄色的美丽夏衣,如同羞答答的少女,又像一个文静的姑娘犹抱着琵琶半遮脸似的顺手撕一块云彩遮挡自己,月光浅浅的,给人一种朦胧的美,这时月儿隐隐约约的,我想她是不是在跟云姐姐拥抱或和星星弟弟说悄悄话。
终于她鼓起勇气,迈向天空,像一个大玉盘似的高高的挂在天空,尽情的把柔和的月光洒向人间,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照在树上,透过枝叶,斑斑驳驳的撒在地上,照在花上,花儿显更加艳丽,就在我惊叹月亮如此美丽时,爸爸跟我说“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是一面镜子,把太阳的光反射到地。”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沐浴在月光下,微风徐徐飞来,我看着、想着,银盘上似乎有阴影,我便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那美丽的嫦娥是不是还在碧水清宫中?玉兔是不是还在专心致志的捣药?吴刚是不是还在砍着那又大又粗的桂花树?他们生活的好吗?我想在这个佳节里乘着飞船去探望寂寞中的他们,月亮渐渐暗了,不如先前那样明亮了,它似乎也困了,月亮睡觉样子真是楚楚动人。每逢家节倍思亲,中秋佳节的月,是美丽的,是迷人的,更是神秘的,它捎带着几许祝福,几许希望,几许人伦之情飞向远方。
中秋节那天早上,家家户户冒炊烟,都在忙着做月饼呢!这时候,我家正讨论晚上去哪里吃团圆饭,我非常开心。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酒店里的饭菜香甜可口,妈妈一边吃着饭,一边慢慢地给我们讲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我望着天上的明月,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便吟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虽然我只吟这一句,但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包括弟弟都鼓起掌来了。妈妈也笑着吟了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爸爸回应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才上一年级的弟弟,抢着说:“我不会难的诗,但会一句简单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团圆饭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回家途中,我看了一眼四周,发现今晚的月色特别美,月光特别柔和,是团圆的缘故吗?抬头望望,天空并没有星星,我猜一定是星星觉得月亮的光辉太耀眼,都害羞地躲起来了。爷爷拿了一块月饼给我吃,我吃着香甜的月饼,真希望时间定格在这一刻!
团圆的中秋,祥和的中秋,幸福的中秋,链接着传统,复制着快乐,粘贴着创新。
中秋节到了,见到月亮,我不禁想起苏轼的一首诗——《中秋月》中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今天,我和妈妈拿上了一盒月饼和家人出去野餐,我和妈妈一直都在观赏月亮,这个月亮就是一个小淘气包,一会儿模糊,一会儿清楚。好家伙,他好象就是在和我捉迷藏。我想,一定要把他从云层中揪出来,这时,我拿出一块又圆又大的月饼,对向那正在高空生起的月亮。你瞧,他俩长得一模一样。此时此刻,我想,他一定是代表团圆吧!正在这时,月亮的周围发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光环。这一道道光芒四射的光环穿在今晚的月亮身上无比美丽。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这美丽的月光下品尝着代表团圆的、生活甜蜜的月饼,坐在这烛光似的月光下,我想:不正是这月光照亮我们全家,万家灯火,心心相连,家人不在分开,心连心,手挽手。无私的月光既要让所有的人团员,又要当烛光照亮大地,照亮所有的人。多多么不容易一年才赶上一次中秋节啊!
此时,我终于明白了苏轼的《中秋月》是什么意思了。
今夜,中秋夜,注定无眠。
心里的悲伤令他无法承载。这是怎么了?他不禁哑然失笑。那轮微微泛着红色的明月早已静静地悬在天空中。月光柔和地洒了进来,宁静皎洁。这何尝不是抚平心伤的一剂良药?凝视良久,赫然发现空气中的月光竟也泛着淡淡的红色。
茫然地低下头。月光似凝结成了片片白霜,带来了一阵寒意。心里原本已平静如水,但这水又开始苦涩起来。想起那温馨的家园,温柔的妻子,可爱的孩子,这一切美好的景象缠绕在他的脑海里,阵阵绞疼了他的神经。
地上的霜时聚时散,不断变幻着形状。
漆着红漆的窗户外,是一池深水。池水里那轮水般柔和的月影,似幻似真。抬头望向天堂,明月不再微微泛红,而是在深沉的天空里,显现出它的华贵冷傲。
眼泪似乎溢了出来。在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下,似乎看见了自己一袭白衣,坐在青石凳上,莹白的瓷盘里放着散发明亮光泽的月饼,一家人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月光恬静地洒进院子,增添了几分温暖。
从回忆中清醒,泪水却已迷住了双眼。在朦胧中,似乎看见了明月下,如水一般纯净美好的家。
记得前年的中秋夜,我来到小区赏月。
周边的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显得我的脚步声都格外的响亮,我停下脚步抬头仰望,月亮如西瓜般又大又圆,一朵云儿轻轻飘过,仿佛一幅国画般典雅。
这时妈妈悄悄走过来,我们俩坐在草坪的石块上,小草轻轻摇动,月光柔和地洒在我们身上,仿佛一层薄纱。“妈妈你说,月亮是什么做的?”妈妈看着我,露出温柔的微笑,这温柔的微笑如月光一样轻轻洒在我的身上,说:“你觉得它像什么做的?”“像玉石做的,因为月亮和玉石一样洁白,月亮也和玉石一样高尚。月亮还像您,母亲!她在星星上、花草树木上洒下了温柔的微笑,用微笑感染别人,我就是那天上的小星星啊!”
妈妈沉浸在这温柔的意境里,眼睛闭着面向月亮,看那月亮的光辉轻轻柔柔的洒在妈妈的脸上......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了,在月光的照映下,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看完资料,关上电脑。那像白玉盘般散发着皎洁月光的月亮嵌在黑色的天幕中,我转身回到了房间,渐渐地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