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说,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对月亮产生了一份独的感情。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那天晚上,每个家庭里都坐满了成员,坐满了月亮照射下的地方,在胶洁的月亮下,一起吃月饼,一起聊天,那是个美好的团圆节。
中秋节的夜晚夕阳西下,太阳渐渐散去了他的光辉,留给大地黑暗。几小时以后,天上照射着一道银白色的月光,照亮了成片大地。月亮慢慢地岀来,周围的黑云,一时遮着月亮的一边,一时遮着整个月亮。好像小孩子们玩捉迷藏一样。渐渐的,月亮升到峰,刹那间,月亮照亮了整个世界,好像是在对大家说:中秋节快乐。
随着月亮的光,照射着我的眼睛,在我的眼里,仿佛看见嫦娥在月亮里,嫦娥在月亮里舞蹈着,好像在为我们感到高兴。在我们的眼里只有月亮里的嫦娥,我们陶醉在她的舞蹈中,忽然一阵清凉的风,随着我们这边吹来。陶醉的我们醉了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夜,弥漫着异样的气息;月,散发着皎洁的银光,在这茫茫的夜空下,是我,是她,是他,笑得多么灿烂,我吃着吃着,陶醉着……
中秋节,是合家欢乐、团圆的日子,本是满怀畅饮的时刻,可为何心中却有种孤独的愁绪浮上心头。匆匆过了十八年,在记忆中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因此童年比别人少了几许关心与呵护,比别人多了些孤立与坚强。每一个节日都是由自己度过,从未享受过生活节日的气氛,家的温馨,所有的欢乐都走向寂静。父母一生忙碌,长年累月在外,渐渐的习惯了这一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为自己悲哀,哪能够不痴痴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每逢中秋节时,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可想到父母与自己相隔两地,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除了傻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笑之余又似乎隐约有泪的味道,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的泪,说不清的孤独。中秋的夜晚,别人的幸福与欢乐,我不羡慕也无羡慕的必要,与其羡慕不如找些理由来填充心里的孤独,为自己找一丝的安慰。我无法说清我内心里的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不过说清也许只是多余的,存在就是合理,已经发生了就只能面对,无法拒绝也抗拒不了........
中秋时的月亮好圆,凝视着天空,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别人幸福的聚在一起享受这节日的气氛,而我却只能把它当作休假日一样百无聊赖的打发。静谧的夜,望着皎洁的月光,星星似乎在向我眨眼,像是在讽刺我的孤独,顿时有种想哭的冲动。
皎洁的月光用白纱装饰了大地的美丽,道路旁的灯光普照着大地,灯光与月光浑为一体,显得格外的美丽。心中同时充满了孤独的惆怅和感受中秋月圆的欢悦,这两种情绪混杂在一起,使我的心就像一清一浊两水交汇的河流,两水都汹涌着,努力抚平,使它们融合一地,并且进而相互在对方中消失,以使自己的内心恢复平静。
泪与笑,同样可以演绎出不同的精彩。中秋,自己并不孤单,因为在生活中已依附了它欢乐的气氛,所以一个人过又何妨呢?
中秋诗会
星期五上午,老师向我们宣布下午的班队课上举办“中秋诗会”,让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节目。说是“诗会”,其实节目形式不局限于诗歌朗诵,可以是唱歌、器乐演奏、相声等,所以大家都很积极地去准备了,我也不例外。
中午回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问我要表演什么节目,我说就拉小提琴吧。为把节目表演好,我午觉都没睡,在乐谱中寻找合适的曲目。嗯,就《花好月圆》,很应景的,于是我吭哧吭哧地埋头苦练。可惜这首曲子由于很长时间不练了,因此拉得断断续续,很是生涩。妈妈有点听不下去,建议我换首曲子。我又选了《新春乐》,也是一首欢快的曲子。我想这首是蛮熟练的,就没有练习,背起琴盒上学去了。
教室里,同学们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交流各自要表演的节目。沈老师宣布中秋诗会开始,第一个节目是朱晨铭和严琦阳合作朗诵《中秋》,第二个节目就轮到我了,我拿着小提琴走向讲台。面对全班同学,我不禁有点紧张,一不留神,错了好几个音符。我更加紧张了,忘了乐曲怎么拉了,只好挠挠头,向老师如实说忘了。沈老师呵呵一笑,让我回到座位上,同学们也一阵哄笑。我有点难为情,后悔没有充分准备熟练乐曲。接下来的节目还是很精彩的,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掌声笑声不绝。我也认真地参与其中,忘了刚才的尴尬。
这次“中秋诗会”,让我们阳光班每个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才艺,我也从中得到了锻炼。虽然我出了点小意外,但我切身体会到“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我都要吸取这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