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征文:快乐的中秋节(汇编三篇)

中秋征文:快乐的中秋节(精选3篇)

中秋征文:快乐的中秋节 篇1

转眼间,我们又开学了,又生了一个年级,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然而许许多多的节日也在同学们的开学之际,迈着轻轻的脚步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现在,即将到来了一个既能看景又能吃好吃的食物的节日,就是——中秋节!传说,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王母娘娘送给他了一个仙丹,吃了它,就可以飞上天空,后羿因怕想念妻子,所以交给了嫦娥保管,可是这事让蓬蒙知道了,他逼嫦娥交出仙丹,无奈之下,嫦娥吞下了仙丹,飞上天空,来到了月亮(月球)上,手抱玉兔,淡淡忧伤,从此,后羿便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包“面团”,有就是现在的各式各样的月饼。听姥姥说:“当八月十五的那天晚上,月亮好圆好圆,奇怪的是,月亮上还有一个黑影……”这是为什么呢?我心想,我一定要看看。我等啊、等啊,终于过中秋节了,我迫不及待的撕开一个又一个的月饼,慢慢的等待晚上的到来。月亮慢慢的升起了,一开始,还不怎么圆,过了一小会儿,我的眼睛里发现了无限的惊喜:月亮真的好圆啊!可是,姥姥说的黑影在哪里呢?我无论怎么看,都无法看到姥姥说的那个黑影到底在哪里?这时候,姥姥走过来了,我趁机问姥姥:“姥姥,姥姥,您说的黑影在哪里啊?”“孩子,你听说过《嫦娥奔月》这个故事了,也知道嫦娥就在那月亮上,其实,那个黑影,就在你的心里!”姥姥说。怪不得呢,我看月亮的时候好像感觉到有人在我的心中轻轻的抚摸我的心田。我再重新看月亮,似乎真的看到了那个黑影,在那圆圆的月亮上,向我,甚至向我们大家挥手!

中秋征文:快乐的中秋节 篇2

“明日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在中秋节那天写的一首诗《水调歌头》,而今天,就是中秋佳节。

中秋节又称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清明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明月如镜,繁星点点,晚上,月亮与星星都露出了脸蛋儿,轻纱似的云,绕着月亮和星星团团转,使它们若隐若现。星星眨着小眼睛看着我,月亮也慈祥的对着我笑着,她像一个大圆盘,但她与大圆盘与众不同,她会发光,她很美丽,她很有吸引力。

中秋节的天空就是不一样,星星更多了,月亮更圆、更大了。那星空,简直是无法想象得多,无法形容的美,是那么得有魅力。我趴在阳台上,看着这一切,真想把这夜空,永远保留下去,怎么看也看不够,感觉自己是多么得渺小。

这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我不禁想到了刚刚过世的太爷爷,很可惜,他没有和我们一起过中秋。望着天上的月亮,我似乎看见了太爷爷在对我微笑,对我点头,对我叫一声“可可”。我那不听话的眼泪又流了下来,毕竟他已经永远地走了,再也回不来了。不,也许太爷爷就是那月亮,正看着我们过中秋,开心地对我们笑哩!太爷爷,我想您了!

中秋佳节,使我与太爷爷的思念更深了。可中秋节又让我想起了他的微笑,他每一次见到我时的微笑,我永远也忘不了,更忘不了我那慈祥的太爷爷,我对他的记忆和爱永远抹不掉。想起太爷爷和我在一起的每个时光,我哭得更凶了。

中秋征文:快乐的中秋节 篇3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无意间看到了苏轼写的这首《中秋月》。与中秋就不谋而合了。

每到中秋这一天,所闻所见最多的就是月饼和金柚。各种颜色各种味道的月饼数不胜数,到处洋溢着过节的喜庆气氛。但在这样欢乐的暗潮底下,却有着一种浓烈的名叫思念的情愫在涌动,这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一种情愫,尽管再怎么忙于装点好过节的一切,但这种思念的寂寞感,也只不会因此冲淡,只会愈来愈浓。中秋,月亮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人”。不就有那么一句话:“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吗?月亮越圆,在那深蓝中多了些许黑的天空中就越是光亮,空洞的夜晚,因她的美丽,变得备受瞩目。但是,又何尝不是一种空寂?就那么一轮明月,云雾缭绕,有点凄,有点美。就像是那些无法回到自己家人身边的游子一样,漂泊,希冀。即使是赏着月亮,吃着月饼,看着那精彩的节目,也被那些思念的感情调剂地食不知味,心不在焉。月亮就像是一条牵扯着无数人之间两头的银丝,被世人的思念和梦添上了不少色彩。但不管怎么说,中秋团圆的人还是占多数的,齐聚一起吃的月饼也就格外的甜和香了。也就是因为这些团聚一起的幸福人,把那些不能团聚的人儿衬托的更加凄凉和可叹了。我想,他们心里或许都有这么一句话: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真是好一个“明月明年,何处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