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中秋日记(通用3篇)

二年级中秋日记(通用3篇)

二年级中秋日记 篇1

昨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我们在月光下度过了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你想知道我是怎么过的吗?

晚上,天有些阴沉,月亮挣脱了一层层棉被,好不容易才钻了出来。大地被照得像一个橙黄色的桔子。我就叫来妈妈,活蹦乱跳地说:“赶快把桌子搬来,咱们一家人要在柔和的月光下举办个传统民俗‘吃月饼’和‘赏月’”。

我们摆好了桌子,拿出月饼,架好高倍天文望远镜准备举行个小仪式。我们先把餐具拿出来,开始切一个半斤重的大月饼。切完了每人分一份,月饼甜甜的、香香的。我分到的因为是中心,有一个蛋黄,怎能不好吃?一个月饼吃完了,我还觉得不够,就又拿了一个大块头的尽情享受着美味了。

在月光下不仅吃月饼很美,赏月更是比吃月饼美上好几筹。

我们透过天文望远镜看见了月球上有两种颜色,有些是黄色,有些是灰色。这是因为略微暗淡的地方是平坦的月海,而亮的地方是高低不平的环形山。月海主要是因为月球早期受大天体撞击导致熔岩喷出,变成非常平坦的地方,看起来就像是地球上漂亮的大海一样,所以才叫月海。月球东侧的海洋是太阳系中的月海,直径达一千三百千米。环形山是因为月球后期受小天体的撞击而成。月球还有两件小趣事,第一件是:月球只会把平坦的正面对向我们,其中月海就全部在正面,而背面却全是环形山。第二件是:月球会离地球越来越远,一年远了三厘米。你可能不禁要问:三厘米算什么,都几乎不用提。可是,你们有所不知,三十八亿年前的今天,月球离地球的距离只有现在的二十五分之一。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积少成多吧。

望了一会儿,我看见了有名的“阿波罗”环形山,这让我想起了刚刚学过的课文《飞向月球》,想起了我背的第一首古诗《静夜思》,妈妈还告诉了我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里边有千年传颂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觉得这首诗写得非常好,不仅能背下来,还能悦耳地唱出来。你说我厉害吧!

这个中秋节,我收获了很多。吃月饼,让我懂得了中秋节的习俗;赏月,让我懂得了月球的奥秘;中秋节遐想,让我会背还会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最后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弟弟苏辙思念。这也让我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在美国的大舅,我也祝他中秋节快乐。

二年级中秋日记 篇2

今天是中秋佳节,早早吃过晚饭,我和爸爸一起到南京农业大学校园里去赏月,因为校园里面比较安静和开阔看的也比较清楚。当月亮从地平线上栩栩升起,月亮的光线照射在绿色的草坪上,让草坪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衣裳”。月亮周围的颜色白中带点红,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我们在南农大校园里面,透过茂密的枝叶看到洁白如玉的月亮;若影若现让人的心情变得很舒畅,爸爸望着月亮说:每年都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却不是这样子的了,这样的机会以后要再等八年才能看到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了,呀!我惊讶的瞪大眼睛望着爸爸。爸爸接着说:要是能站在紫金山山头上面看到的月亮一定会很大、很圆,会看的更清楚。爸爸说完拿出相机照了几张挂在空中的大月亮。有一张竟然把路灯也照了进去,在月亮和路灯的比对下我看到月亮比路灯还要亮。 月亮渐渐的向上爬,洁白的月亮也慢慢的更亮起来,我看着洁白的月亮说: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真是又大又圆呀!这让我联想到了古时候一句诗来《古朗月行》这首诗词: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遥台镜;飞在青云端……。在这皎洁明亮的月光下,我耳边仿佛传来了《水调歌头》的曲子来,让我不禁想起几百年前的大诗人苏轼,因为他考取了功名,在异地当了官员而且每年就一次这样的日子,他都不能回家和家人团圆,真是遗憾。

看着校园里来来往往的离家求学的学子,我不禁想起这个月圆之夜,有家回不去的人,真是遗憾。我赶紧上前搂住爸爸的腰向我们居住的小区走去、督促他赶快回家。

二年级中秋日记 篇3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也是个重要的日子。到了八月十五,人们总希望能和亲人团聚,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的力量是不可抵挡的,所以“中秋”便成了家人团圆的“象征性节日”。

这天人们通常是一家子人围在一起,一边吃圆圆的月饼,一边尽情欣赏着那圆圆的月亮,享受着那人月两团圆的欢乐。

而此时此刻,我只能仰望天空上的那轮明月遥寄相思,远在千里之外的爸爸,你知不知道我有多么想念你,你现在工作还很辛苦吗?有人给你做好吃的吗?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