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期待已久的中秋节到了,我捧着月饼,吃着月饼,还观看着中秋的月亮,那是一个爽啊!
古人有句诗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过中秋,在我国是一项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人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风俗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大家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吃月饼寓意成家人团聚的象征。
说起月饼,大家一定都想到了赏月吧!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时,形成了以赏月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赏月,你们一定都知道了,不过,“拜月”的故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呀?嘿嘿,让我来给你解释解释吧。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的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就任命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说了这么多,我都累了,让我们一起赏月吧。瞧,今天的月亮多亮啊!
中秋的夜,是美丽的;中秋的夜,是快乐的;中秋的夜,是千奇百状的……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开学,来临了,中秋,也不知不觉的跟来了。
中秋的夜,人们聚在一起,围拢着那带来的月饼、零食,在谈笑风声。而我,则坐在一旁,等待着“花儿”的开放。
忽然,“嘣!”的一声响,随着声音,我的目光落在了上方。我笑了,是的,“花儿”开放了。
烟花一个接一个地冲上天,它的身躯分离了,成了一朵又一美丽的花儿。“哇!”人们的欢呼声跳了出来。原来,烟花已变成许多可爱的图案,它像一只小兔子,向人们一蹦一蹦地跳来;它像一只小猫咪,“喵”的向人们点头;它像一只大花狗,向它的“主人”跑去;它像一只狡猾的狐狸,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呢!烟花,又变成了那花朵,在空中绽放,绽开她的笑脸,绽放她的生命,也绽进我的心里。
啊!烟花,你如一位教师,默默无闻地给人们带来欢笑,直到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啊!烟花!我赞美你!我迷恋你!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那样的夜晚也该在中秋前后吧。肯定不会是玉人和月折梅的冬夜,因为蛰声喧喧。月光分明很好,好得令人无法入睡。它转朱阁,低绮户,用一片清辉点缀人的无眠,厚厚的窗帘也无法阻止它的长驱直入。
月下漫步,脱口而出的往往都是前人的句子。左奔右突,兜一大圈子还是会落到某位先贤手中。仿佛他们在无声的_:这片月光是我的。再冥思苦想,还是落了陈窠。别去江边,屈原李白们在行吟。别去桥上,二十四桥明月夜和枫桥夜泊还不够吗?别去树下,月上柳梢头明月松间照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早成了名篇……月不该寂寞,熙熙攘攘涌动着的都是它的追随者。只是可惜了我们这些后来人,老是牵人衣袖踩人足跟,被这圆影子折磨得神魂颠倒欲罢不能。诗句是他们的,我的确什么都没有。
月色太美了,美得总想与人分享。于是,思远人怀故乡之心油然而生。这瑶台镜白玉盘,无端把一些游离的思绪集中放大了。它象个会念咒语的美丽妖精,而我们只是懵懂的书生,注定要受它的盅惑不能自拔。于是我们笑自己小时不识月,问它几时有,举杯殷勤相邀,怕它寂寞,还编造了嫦娥玉兔桂花树给它,让它逾发超凡脱俗起来。就是这轮明月,从远古一直照到现在,不晓得给了多少文人墨客无边的灵感,在他们笔下腾挪变化姿态万千。终了还固执地长叹一声,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