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虻》初中生读后感(实用三篇)

关于《牛虻》初中生读后感(精选3篇)

关于《牛虻》初中生读后感 篇1

看完了《牛虻》。这次我是全身心地投入,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看完的。 我不能想出有任何其他的结局来取代这一看似注定的悲剧。深沉的,有如宿命一般。虽是肉体的毁灭,却是灵魂的永生。我不能记起看过哪部小说有如此震惊、痛苦、惶惑而又释然!

结尾我读了几遍。初读后是极其悲哀的,却似乎是哀叹命运对人的无情捉弄。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却是现实,是黑暗的现实。因而,它的悲剧是无法挽回的。虽让人扼腕,却也是最好的结局。读后把全书联系起来深思之后,我深深地被震撼,震撼于一个人的坚强。这更像是一曲伟大英雄的赞歌,一个身体被锤子击得支离破碎,而精神上却比别人坚强的人,难道不值得赞美吗? “

无论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牛虻。”他,算是经历了世上所有的灾难,拖着残损的躯体,却始终快活。因为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他活下去的目标。他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他把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深深埋在心中,把他的爱与怨恨一并埋葬,直至末日降临。

他对主教深沉的永远无法化解的爱与恨困扰了他一生,也成了他悲剧的根源。神父是他一生最敬重最信赖的人,他曾经奉为神明,直至最终忍不住向神父告别时,他还是满怀希望。可是神父辜负了他的爱,“杀死”了他。在他心中,这一切也是情有可原的,是预料中的事,他如同飞蛾赴火般“成功”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这一悲剧中,另一个人,却不禁引起我的尊敬与伶悯,那便是蒙泰尼里教士。他生平也许只做过一件错事,但他却虔诚地用他的一生来忏悔。他是众矢之的的“敌人”,却因慈爱善良而不失为一个圣人。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我想造成他一生悲苦的也许是年轻时犯下的那桩“罪”。这桩罪所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他同牛虻两个人一生的幸福和最后的毁灭,同类的>故事在教会世界中并非少见。如《十日谈》中所述,一个教士如不犯七宗罪中的任一条,反倒是不可思议的了。也许,正因为他是个如此善良的人 ,便注定他要负“债”一生。

他与亚瑟母亲都是善良而虔诚的人,这便也造成了亚瑟天性悯人,嫉恶如仇,坚持正义不动摇的性格。他最终的选择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换上我,我也必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得不把自己最心爱的人送上断头台,最终导致自己的精神崩溃。当他领悟到现实真相后,他悔恨不已,在他疯狂地砸下圣像之后,他选择了死亡。这也是他最好的归宿。于是,他也如牛虻一样获得了解脱。他最终跟随心爱的儿子去了。余下的人们,我想他们都将继承他的遗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要革命少不了流血,能让“圣子的鲜血”唤醒那些沉睡的民众,这便是那些仁人志士肝脑涂地而在所惜的原由。琼玛也是个极让我尊敬的人。她的沉着冷静,她的坚定不移和深明大义,都无愧于牛虻对她的执着的爱。

然而,她也承受着多年的悔恨。她永生也忘不了那个从童年时代就一直印在脑海中的名字。逝者已矣,生者可追!我相信琼玛会更加执着地顽强地战斗下去。

前进吧!为了自由。

关于《牛虻》初中生读后感 篇2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乐地飞来飞去 这首小诗,是牛虻最后的字迹,写完它,他就上了行刑场,然后他死了。他死得很艰难,因为给他行刑的士兵,都是那么爱戴他,他们拿枪的手在颤抖,他们的泪在脸上淌,可他们还是必须杀死他,那是工作。在无数发子弹声后,牛虻还是死了,全身都中了弹,可是死得那么坚强,那么灿烂。蒙泰尼里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去,是他亲手杀死了他,是他,在上帝和儿子之间,毅然选择了虚假的慈悲的上帝,而放弃了自己那么可怜又那么需要爱的儿子。他注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他注定被自己逼疯,最后,伟大的红衣主教还是疯了,还是死了,上帝不是慈悲的,上帝没有因为他的忠诚而对他忠诚。亚瑟是可怜的,琼玛的一个巴掌把他从意大利打到了南美,多少年的苦难,他全忍了下来,终于,他又回到了意大利,他又见到了琼玛,他们相爱,却得不到永远。

他死了,她哭了,他痛苦的所有时间,她也痛苦着。而正当她知道他还活着,她可以释然,她可以渐渐忘记自己曾经的错误时,他又一次活生生地死在了她的面前。 亚瑟在17岁时,明白了上帝只不过是一尊用榔头就可以敲烂的泥塑,他最亲爱的padre骗了他,上帝不是慈悲的,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亚瑟在苦难中成了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憎恨那些虚伪的祷告,憎恨所有的神父,可是他知道,无论如何,他还是爱padre,他不恨他,只要padre能够在余生好好爱他,他就会满足,他就会得到>幸福。可是蒙泰尼里没有这样做,他哭了,哭得很伤心,可是他的选择依然是上帝,只有上帝 作为伟大的红衣主教,选择上帝是理所当然的,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他注定是慈悲的,他注定可以接受所有人的忏悔,而他能做的,也仅仅是接受忏悔而已。他并不能为人们做什么,他不能,他救不了蒙泰尼里,更救不了亚瑟。可是蒙泰尼里不懂,一直都不懂,他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是多么得不公平,可是他却不了解,他被上帝所迷惑,他的心里只有那个空洞的上帝。 而当蒙泰尼里终于醒悟,而真的必须面对天堂抑或地狱里的那个上帝时,他又会说什么。

他还爱上帝吗?还坚持自己的信仰吗?他会后悔,一定会。他会明白,并把上帝 砸成碎片,他会把上帝从心里扔掉,他真心爱的,是自己的儿子。可是这一切已经晚了,天堂是无限高的,地狱是无底深的,他永远也找不到自己心爱的儿子了 再次忏悔吗? 于是无补

关于《牛虻》初中生读后感 篇3

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有一幕,保尔给他的战友讲《牛虻》里牛虻的故事。

能让保尔钦佩的人想来很伟大,我便去看了《牛虻》。 《牛虻》里的主人公亚瑟出生在富裕的家庭里,但他并没有像穷孩子保尔那样拥有美好的童年。亚瑟从小虽然养尊处优,但心灵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家庭的关怀。小说开头说到亚瑟,“他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显得过于精致,太弱不禁风····使人想到一直驯服的豹子,已经没有了利爪”。

蒙泰尼里是亚瑟的未公开的亲生父亲,亚瑟虽然不知道这个事实,但是在蒙泰尼里身上得到了父亲的关爱,他们一起在阿尔卑斯度过的时光是多么的美好啊!亚瑟在心里幼稚的认为为意大利的独立而奋斗与成为虔诚的信教徒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他向蒙泰尼里忏悔中表露了这个意思,蒙泰尼里非常震惊并希望通过时间来慢慢说服亚瑟。可是,当委任蒙泰尼里为罗马主教时,蒙泰尼里问亚瑟是否要他留下来,虽然他知道新神甫对亚瑟会非常不利。亚瑟出于为蒙泰尼里的前程着想以及他天真的认为,没有要求蒙泰尼里留下。后来亚瑟对蒙泰尼里说,他那时还是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却要一个孩子来承担一切。这一幕我特别感慨,自己做决定时,不应该去要求别人给出答案,蒙泰尼里当初既然知道新神甫对亚瑟不利,就应该留下来,而不是问亚瑟是否要他留下来的。可能蒙泰尼里永远也可改变不了亚瑟的思想,当然也不会有下面的故事了。

亚瑟在对新神甫忏悔时说出了要为意大利的独立而奋斗还有一起的战友们的名字,他以为会和平常一样,可是他忏悔面前的人变了,因此他和他的战友一同被捕入狱。亚瑟一直爱着的女友同样把为意大利独立奋斗当做理想的琼玛以为亚瑟出卖了大家。琼玛给亚瑟的一巴掌和蒙泰尼里是他亲身父亲的事实使弱小的亚瑟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处于无意间透露战友名字的深深自责和最敬重的人的欺骗中,亚瑟打碎了心爱的耶稣像,从此成为了无神论者。亚瑟独自踏上了去南美洲的旅途,在南美洲他度过了地狱般的十三年,十三年的苦难锻炼出了老练、坚强的革命者。在死亡里挣扎出来的牛虻体现出来的那种坚强的意志力是非常人所能及的。

牛虻用辛辣的笔揭露教会的骗局,在一次偷运军火的行动中,他掩护战友撤退,本来可以突围的他因为蒙泰尼里的突然出现而垂下了手中的枪被捕。牛虻试图说服蒙泰尼里,要他在上帝和儿子之间选择。然而,这对父子都不能放下自己的信仰,蒙泰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最后签字。亚瑟死了,蒙泰尼里因此发疯而死。牛虻在死刑场上依旧表现出那种坚强的意志力,而且还打动了给他行刑的卫兵。一名卫兵依约把牛虻的信给了琼玛。信中有首他们儿时的小诗: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牛虻

《牛虻》给我的感觉很真实,很有人情味儿,特别是亚瑟和蒙泰尼里父子之间的那种令人揪心的亲情和亚瑟对琼玛一直的爱。亚瑟可以无畏死亡,可是会在最爱的人面前变得脆弱不堪,无论是蒙泰尼里还是琼玛,他向他们哭诉时是最真诚的流露。 人的意志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这是我在《牛虻》所收获的心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