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心得感想3篇

省委党校学习心得感想3篇

党校在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百范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心得感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1: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心得感想

20XX年6月21日到6月25日,长沙市局教育处在中共湖南省委党校举办了第二期新任科长(分局长)培训班,作为第二期的培训学员,回顾5天的学习,我感到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几天的学习课程紧凑、内容丰富、方式新颖、引人深思。

要有胆识,战胜自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空中断桥”这个项目是个人挑战项目,要求队员们在9米高处凌空跨越。虽然只是一米多的跨度,当你战战兢兢地站在“空中断桥”上,四周空空荡荡无依无靠的时候,脑子里很可能是一团乱麻,“勇气”、“毅力”、“能力”、“心理承受力”等纷纷跳了出来,成为跨越“断桥”的拦路虎,不少平时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做事干练的人此时都犹豫了。有些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超越只是一步之遥。这也告诉我们要有胆识,没有胆就没有识,更没有成功。胆越大,识越广,先有胆,才有识。胆,就是勇气,就是魄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识,就是见识,主见,思路。“怀抱常存见识在,管它东西南北风”。在特定的环境中,我们必须要有胆识,努力战胜自己。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能够战胜自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当我们面临艰巨的任务或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努力,敢于行动,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就可以完成别人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也才能大浪滔天依然稳坐钓鱼船,地动山摇处惊不乱,从容不迫地推开虚掩着的成功之门。

相信他人就是相信自己

“背摔”让我们真正体味到什么是同舟共济、相互信任。一个人站在1.4米高台的边缘,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团队,那你就背对大家平躺着摔下来。这项活动看上去似乎很平常,其实它验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及可信度。“信任”与“被信任”都是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信任”首先要相信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要充满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心,这样才会被信任。当我们站在1.4米的高台上,被捆上双手,高喊着:“准备好了吗?”听到队友“准备好了”的高声回应时,相信他们一定能把我们接住。有这些队友做后盾,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大家都成功地完成了背摔。工作中我们相信自己,信任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做事情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大。而更多的成功又会使我们对团队更加信任。总之一句话: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大家的能力却是无限的,相信他人就是相信自己。

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集体

等身高的电网上有很多不规则的洞,我们的任务是从其中的一个个洞中钻过去,而这洞并不足够地大,当然我们是不能触及电网的。如果是一个人简直是不可能的事,而对于团队就能转化为可能。“过沼泽”训练也是对我们团队意志的考验,三个油罐桶,两块木板,要把十几个人运过一片沼泽地,在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下,众志成城,三个队全部成功地走出了沼泽地。现实当中我们经常要带领我们的团队“钻电网”、“过沼泽”,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又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果敢善断,快速形成有效决策并加以实施,是一个团队成败的关键。这两个项目给我很大的启发: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集体。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这次拓展训练,使大家的心理素质和体能得到了锻炼,个人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管理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当然,这次学到的东西还远不止这些,交到了新的朋友,积累了人脉关系等等都是这次培训的收获。 学习这个过程我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如何更好的回到岗位结合工作实际学以致用,我相信我也一样能做好。

今后,不断的学习,学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不断的克服,克服懦弱,克服恐惧,克服自身的缺点;不断的提高,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 。我相信我一定能坚持下去,带领自己的科室做出成绩;我更相信这次学习不单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使我在成为优秀管理者的道路上迈了一大步,甚至将会影响我的一生。

篇2: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心得感想

根据组织部的安排,我和来自全省的五十名女干部参加了省委党校的首届女干部短期培训班。到今天已经是时间近半,课程过半,收获颇多,感触尤深。

概括前一阶段的学习,党校开设的课程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即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实质上这两大主题是相互关联的,密不可分的。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它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和谐程度反映并检验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效能,执政能力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建设客观上需要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只有在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才能得以巩固。

通过教授专家们的辅导和指点,我们在理论上更清醒,立场上更坚定,并且也更增强了危机感和使命感。作为年轻的党的领导干部更加明白我们所肩负的责任,也深知我们的水平、能力与境界,尤其是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上,与党的要求、与事业发展的要求、与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勇于创新的紧迫感也更加强烈。

深刻地反思和剖析自我,发现我的思想认识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过去的这些年,我很努力。但我也清楚地知道,我刻苦学习是为了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努力工作是谋生的手段,希望为家人和自己赢得较好的生活条件,尤其是不亏待孩子;不断进取是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得到人们的尊重;尽心尽力地工作并渴望创造业绩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争取有一个平台和空间去施展才华,为他人为事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说到底是以个人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的,主观为自己奋斗,客观为大家,为社会做贡献。相比较而言,我获得的多,而做的贡献是有限的。总体上讲,还是没有超越自我,没有克服狭隘,境界不够高,思想不够纯。所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心生沮丧和抱怨,容易犯冷热病。

通过学习和反省,我幡然醒悟。通过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从十几年前的一个乡村女教师成长为滁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这样的“跨越”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奇迹,而在我的心里更是充满感激。对于个人的成长我已经很知足了,但几年来,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并不断为之努力的或者说一直感到不知足的是:如何做一个真正称职的、真正令群众和党组织信任和满意的领导干部,如何让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思想和观念、能力和水平、修养和境界都能够与不断发展着事业不断提高着变化着的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相适应,以不愧对党培养和群众的信任。但是,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党组织培养了我多年,我也算得上是个年轻的老党员了。我应该是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服从党的利益,服从于人民的利益。我即是“私我”,但更是“公我”。

两个“我”既要分离独立,又要统一关联。当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出现的时候,我们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一言一行都要能够体现执政党的先进性,要真正践行并能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不仅仅是水平能力问题,更是认识、态度、修养和境界的问题。在工作中不夹带个人情感,不以满足“私我”的任何需要作为行为的目标。在个人生活范畴不利用“公我”所拥有的权力谋取任何私利,但在人格上,在最朴素的情感上,在基本的原则上,做人与做事又是一致的。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谦和友善,清廉正派;尊重人权,体现人文关怀;遵守公德,维护公平和正义;勤勉刻苦,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有朋友发来一条短信,对我启发也很大。他说: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计较得少;物质财富不是我们一辈子的朋友,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所带来的快乐才是我们一辈子享用不尽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党面对国际国内变化着的形势,冷竣思考我们党内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而困难的挑战和考验时,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入手,下大力气提高我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效率。这不仅是吸取一些老党大党失去执政地位的教训进行的自我矫正,更是作为执政党为全社会成员谋取更大更多福利而必须进行的自我完善与提高。年初以来自上而下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有力的证明,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着手建立教育与惩处相结合、惩防并重的工作机制等都是人民群众看得见的、信得过的卓有成效的做法,同时,这也使我们党员以及领导干部对党更加充满信心,对从事的事业感到更加光荣和神圣,也更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后师不忘前师之师。

党的先进性是执政地位巩固与否的基石,是执政效能的保证。而党的先进性总是通过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当组织的先进性得以体现的,每一个党员、党组织都是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实践者。所以,党是否有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就要看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在革命年代体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则体现为“任劳任怨、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在战争年代表现为“冲锋在前,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则表现为“公而忘私,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善于创新,积极有为,做出业绩”的开拓精神;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的先进性体现为团结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卓有有效的斗争,最终获得解放,夺取政权,在和平建设时期则体现为能制定出并执行好科学的公共政策,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以提高全社会的福利和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也就是能够带领全社会成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我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是基层党组织中的一员。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损辱的使命。我应该从现在做起,从不够先进的地方改起,从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上做起,牢记党的宗旨,常忆入党时的誓言,向身边优秀分子看齐,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努力成为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真正具有先进性的,品德高尚、立场坚定、业绩突出的,合格而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篇3: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心得感想

作为一名八零后,一名只有四年党龄,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轻人,能够有幸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关工委、省委党校举办的全省第五期关工委系统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我感到十分高兴,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里,省委党校的专家教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到1978年曲折的探索史和从1978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史,解读了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1949年到1978年的那段曲折的历史没有直观的感受,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都只能通过纵向比较,才能感知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广袤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但说到底,我终归只是一个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八零后,对于这段历史,我没有为所谓的GDP做过哪怕一丝贡献。总的来讲,通过短短几天的学习讨论,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而且通过对省的十二个五年规划,认清历史,指明了方向,使我更加知党、爱党、信党,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

根据学习情况和参加学习的老同志们的发言,我结合近几年来个人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几点感想:

首先,我讲一下当前广大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感恩意识的缺乏问题。从事过农村工作的人都应该有所体会,如今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能用“鱼水情深”这个词语形容么?曾经“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歌词在今天还可以唱否?更多的时候我们看见的是一种相互博弈,老百姓“医闹”“上访”等等经常发生,在相互的博弈过程中,政府总是希望事态越小越好,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反群众总希望事态越大越好,并且不缺乏围观、哄抬事态的好事之徒,在不断的博弈过程中,政府的公信力在不断减弱,并且逐渐消失殆尽。

如今我们常常听到、看到一些专业的上访户,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常常为一些微小的诉求,不断的上访,有的甚至通过背背篓挣车费钱上京上访,如此周而复始,有的简直可以号称上访专业户,他们上访手段高明,我就听说过一个上访户,利用一种可以显示异地区号的电话系统,打电话给当地党委政府,威胁要进京上访,不断与当地党委政府捉迷藏,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我在基层工作过,在茅草房、危房改造刚刚起步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地方长期交通闭塞,信息不通,人民群众素质不高,等、靠、要思想特别严重,他们知道要改造自己的房子后,要么房门一锁,出门打工去了,联系他的时候,人家这样讲:“要改你们给我改好,反正我家房子还可以住”,人家有恃无恐,知道改造是必须的;要么态度不积极,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拖一车材料到他家,请帮忙卸个材料什么的,人家讲:拿钱来嘛!其实纵观近年来党的惠农政策少么?“农村合作医疗”、“免费教科书”、“各种种粮补贴”等等,都是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的政策呐!但在部分群众心中,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大家应该得的,更谈不上他们会“颂党恩”,老百姓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感恩意识的缺乏,这恐怕是值得我们大家仔细调查研究的问题,应该引起广泛深思。

其次,我讲一下当下青少年缺乏信仰、盲从、自私自利的问题。我还记得我们八零后这一代人读书的时候,小学课本中有关党在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和在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随处可见。、、、王二小、雨来等人物曾经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中刻下深深的印记,军旅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如今我还能背诵如流,雷锋、,包括我们省关工委的副主任李桂莲都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本上出现过,我教过五年的书,现在的中小学课本中,这些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优秀人物、生动事迹已经所剩无几了,作为八零后的我们这一代尚且需要通过书本才能了解这些英雄人物和生动事迹,试问如今的九零后、甚至零零后,他们从什么地方了解这段历史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信息化,我们再看一下如今的九零后们喜欢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他们只会对谢霆锋和张柏芝什么时候离婚感兴趣,他们只会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一代人读书的时候唱的说什么?我们知道《北京的金山上》《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知道有一首歌这样描述:“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还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就连当初我们的父辈教下来的童谣都是:“飞机飞机,飞到北京,北京开会,毛主席万万岁”等等之类,但如今的中小学生们,他们又有谁能真正唱几首红歌呢,他们缺乏信仰、盲目,我们又凭什么要求他们“知党、信党、爱党”?更别谈“跟党走”?

第三,我再讲一讲当今社会风气日益低下的问题。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情况,我美丽的家乡倒是很有特色,很多餐馆里面的麻将桌比餐桌多,打麻将的比吃饭的多。大街上、人行道上、林荫下,到处都有打麻将的身影。前几年有这样一个民间笑话:“讲外国领导问我们国家领导,为啥我们去太空的飞行员都是一两个人,我们的领导如此作答,这是我们的国情呐,派多了吧,他们打金花;派四个吧,他们打麻将;派三个,他们斗地主,所以没有办法,只好少派点,让他们做点正事”。

这是一个民间笑话,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是它作为一个笑话诞生在我们民间,仍然告诉我们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会现象,我们的赌博风气正悄然而起。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人都知道一个名词叫“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担当临时监护人的孩子,但是我们的身边第二种“留守儿童”正悄悄然的出现,试问:父母专顾打麻将,不照顾孩子衣食住行的,孩子吵闹的时候给个三五块钱糊弄的,孩子放午休时给个十块八块吃中餐的,孩子放学时放任自流的,不照顾孩子写作业的,这些孩子与“留守儿童”有啥区别他们连起码的衣食住行都无法保障,更别讲能与父母沟通,严格来讲,他们比真正的“留守儿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