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什么?是我们人生开始时希望我们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最初心情,就是让你当初心潮澎湃的念想,是让你甘愿卧薪尝胆的理由,是让你能够逆流而上的动力。对于官员而言,不忘初心,就是坚持“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牢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保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为官本色。
不忘初心,就是让我们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不忘初心,还在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为此,就需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不忘初心,在当下极有现实指向。无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乃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需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不忘初心具有深刻和丰富外延。立党之初,我党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历经时间沉淀,已证明这个纲领经得起历史检验,并取得了看得见的光辉成就,这也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的重要力量源泉。
毋庸讳言,一再强调不忘初心,也与一些党员干部忘了初心有关。他们忘了入党誓词,忘了当初的理想信念,信仰发生了动摇,以至于贪污腐化,违法犯罪,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曾将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诚哉斯言!面对多元化思潮,尤需坚定立场;面对各种诱惑,尤需擦亮眼睛;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尤需不忘初心,多补钙,少得软骨病;怀有赤子之心,不被畸形利益所狙击。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个人不忘初心,就是洗尽铅华不忘本,一个政党不忘初心,就能长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只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我们党就一定能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
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是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深谋”的为官箴言,是毛泽东“埋身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是习近平“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的初始之心。
不忘初心是党员干部践行为民服务的根本保证。作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就是要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时刻不忘入党时庄严许下的誓言,努力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基层工作中,初心就是要保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干精神,有想干事的动力、敢干事的魄力、能干事的举措、会干事的思路,竭力遏制“平平安安坐位子,年年如此老样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逍遥心态。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为官一日就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人民服务,应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忠诚干净担当,应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追求。需要党员干部动真格、办实事,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以群众的要求为标准,以群众的满意为目标,不戚戚于任上政绩惊天,不耿耿于任上声明显赫,只问自己在任时为百姓做过什么,留下什么,是否能经得起群众考验、社会考验、历史考验。一切向前走,常思“为什么出发”,不忘走过的路。
党员干部要把不忘初心落实到继续前进的行动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葆奋斗精神和赤子之心,凝聚继续前进的磅礴力量。要举旗定向,找准路子,有主心骨、定盘星,把握基层发展大势,回应实践要求,聚焦群众期待;要人民至上,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干事有想法、处事有章法、遇事有办法,能力打底,善做善成;要攻坚克难,面对困难和挑战,党员干部要拧成一股绳,下定决心,不松懈、不动摇,继续前进。
党员干部,在“继续前进”的路上“不忘初心”,弘扬“赶考”精神,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加强修养与磨炼。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做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勤政爱民的好干部,做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的基层好干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瞬息万变的繁华世事中,你是否还记得“为什么出发”?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已成为新时代最响亮的口号,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鼓作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党员干部,理应率先吹响这时代的号角,让“初心”在继续前进中磨炼出“别样红”的光彩。
“初心”是入党时一心向党的“红心”,须在前进中炼出“信仰红”。每个人都有信仰,但共产党人坚守的那份信仰不仅仅是泪流满面的感动、震撼心灵的触动,更应该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岁月的磨砺。当我们自愿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刻起,实现共产主义就是我们最崇高的理想信仰,这个理想信仰让我们紧紧依偎在党的怀抱,一心向党,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奋勇前进,为党的肌体不断注入蓬勃向上的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像党的好儿女、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李林森、廖俊波等一样,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一生有一颗红心向党,一心为民。在火热的阳光下,在鲜艳的党旗前,他们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昭然若揭,他们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炼出的信仰也“别样红”,其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洋溢着时代风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灯塔”。
“初心”是举起拳头宣誓时的“决心”,须在前进中炼出“作风红”。入党宣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对党员最实际、最生动的党的观念的教育,也是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入党宣誓,既庄重又严肃,是党员政治生命开始的象征,相信每个共产党人都难以忘怀。当我们口中念着誓词时,心中便已下定决心,终身牢记自己的庄严誓言,时刻用誓言来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并下定决心端正工作作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实际行动来履行自己的庄严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对党员干部而言,许下诺言,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承诺,才是负责任的表现。誓词说出口就永不忘记,且一诺千金不折不扣去执行。因此,党员干部宣誓时的“决心”也是“初心”,须在前进执行中炼出“作风红”。
“初心”是永不背离党风民意的“恒心”,须在前进中炼出“廉洁红”。重温入党誓词,誓词中“拥护、遵守、履行、执行、严守、保守、忠诚、工作、奋斗”等动词表述无不告诉我们的初心就是永不背离党风民意,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维护。显然,誓词要求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工作,达到这样的要求一天、一月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做到,尤其是严守党的纪律更是如此。纵观xx大以来纷纷落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他们也曾努力拼搏过,并取得过可喜的成绩,为党和人民做过贡献,但他们取得成绩后便忘记了初心,更忽视了维持初心需要永不背离党风民意的恒心,于是思想上涣散,行动上懈怠,甚至滋生贪念以权谋私,结果滑向罪恶的深渊。人活在世上,难免有功利得失之心,但作为党员干部,如果真的想让生命更精彩、更有价值,就需要时刻把握好廉洁自律的道德底线,有一颗永不背离党风民意的“恒心”,在前进道路上坚持“两学一做”,用持之以恒的精神去炼出党员干部特有的“廉洁之红”,焕发人生之光彩!
读书是领导干部提高能力的一项基本功。可问题是,有的同志在走上领导岗位后,就渐渐与读书、学习远离。他们或忙于吃喝应酬,忙于会议应付,无暇他顾;或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知行不一,学用脱节。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同志对读书抱有不正确的观念。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认为领导工作太忙,有时间再学习充电……
我国自古就有崇尚读书、热爱学习的传统。从“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感悟,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经验之谈……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读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毛泽东在谈论全国解放后,干部要多读点书,善于学习新事物时就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重视学习、不断加强学习,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古语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读书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能够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远离低级趣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并赋予官员一个宁静的心态、理智的头脑以及开放的胸怀。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各种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就必须在学习上下更大的气力,花更多的工夫,带头做多读书、读好书的表率。要坚持在读书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坚持在学习中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要用学而不厌的毅力,力戒浮躁、减少应酬,挤出时间看书,如饥似渴地阅读;用学而乐思的精神,认真琢磨,反复思量,总结心得,汲取营养;用学以致用的态度,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如此,才会有工作中的胜任,也才能变得自信和从容。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而信心更是一种气质,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浸润。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爱读书无疑是一种最值得提倡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正如同志在中央党校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所说,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真诚地希望读书学习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战略部署,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许多情况发生了改变,为了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党中央这次《指导意见》的目的就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西部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依然、一仍然: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艰巨,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指导意见》中给出了西部大开发的详细内容,首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有,打好三大攻坚战(即精准扶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能源供需结构,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措施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主要目的便是推动西部的经济快速全方位的良好发展,其次,从国际角度上,加大西部的开放力度,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巩固国际交流与合作,当然,西部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指导意见》同时给出了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决定,重视生态保护,提倡绿色发展。最后,也是点明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同时也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重要决策。
总的来说,新形势下西部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而《指导意见》也是立足新时代,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国际交流,各类政策扶持以及人民幸福等等角度全方位的构建了西部大开发的具体落实措施,可以感受到国家将西部的建设当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步,而并非单纯的缩小东西部差距,西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也能有良好的发展条件与国际交流,是国家外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地区,在当下我国国际地位日渐增长的背景下,西部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开创东西双向、海陆并进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