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关于党员的思想品德汇报(通用3篇)
本人在这次的新课程培训当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这次的学习中,体会是深刻的,也为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就学习后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一、课程设置的变化。
课程模块是建构高中课程体系的基础。《思想政治》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共8个学分。思想政治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选修课程是为满足所有学生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发展需要提供的相关课程,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课程模块和选修Ⅱ课程模块。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必修模块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是“教什么”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
第二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的行为动词,如辨析、归纳、比较、评述、感受等等。综合探究作为必修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设定必要的教学时数。
第三是“如何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通过“提示与建议”的内容来表现,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提出一些重要的、或以往课程中没有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要求给予重视;
二是活动建议,即根据相应的内容目标,提出开展课内外活动的要求,如撰文、讨论、讲演、辩论、调查、设计等等。
这说明新课程的内容调整并不仅仅反映在建构思路上,而且也表现在对教学总量的控制上。对此,新课程对教学总量的控制,并不单纯地表现在知识点的增减上,而是通过“内容标准”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做出了程度和范围的限定,包括要求的侧重不同、难易不同、详略不同。也就是说,实际上降低或限定了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必修课实验教学的初期一定要更新观念,克服现行课程教学时数所带来的惯性,积极主动有目的的控制好教学总量。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教学受到多元价值取向、多渠道信息来源。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
(二)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表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探索、形成方法、主动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富有启迪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帮助学生求得新的发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我在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时深切体会到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情境和开放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艺术,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形式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
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重视基础性道德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感悟。
(三)加强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及国情等内容的整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进行了科学设计。据此,教学要注重内容的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主题或专题,把四个方面的内容融合起来,加强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渗透,突出重点,发挥内在整合的教育优势,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四)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
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具体教材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课程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
(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注重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创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富有启迪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帮助学生求得新的发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总之,新课程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强调与生活实际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加强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通过这次认真而又系统的学习,我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不断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次学习,我
想就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作用发挥、作风建设和组织纪律观念这三个问题进行一下小结,并且着重对几个思考题进行一下回答。
一、理想信念问题
1.为什么中央要开展此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这就是中央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
2.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的核心内容就是“三个代表”。我们通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组织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同时,作为高校的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本职工作,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联系实际、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全面体现“三个代表”要求,把党员的先进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发挥出来。
二、宗旨观念和作用发挥问题
毛主席在1944年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就指出我们的队伍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古代的文学家司马迁也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所以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在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同时,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初标准,我们在发挥作用的同时注意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群众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是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这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所以我们在发挥党员先进性的同时,牢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
三、党的作风建设和组织纪律观念问题
1.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拒腐防疫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永葆生机和活力。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我们要完成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否则 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组织纪律观念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一次即席讲话中谈到,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我们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特别提到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我们的国家这么大,要团结起来、组织
起来,一靠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二靠我们有组织纪律,组织起来才有力量,没有理想和组织纪律,我们中国就会像一盘散沙。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及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组织纪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充分地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立足工厂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供应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学习的收获和思想认识的成果转化为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体现“三个代表”要求,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