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
他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农村满怀深情,“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业变得强一点、农村变得美一点”是他最朴素的追求。从异国他乡到彩云之南,从大学校园到田间地头,他渴望在家乡的土地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把“用自己的付出实实在在解决一些农民的问题”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
二、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
教育改变了他,他也坚持用教育改变人。他铭记教师这一第一身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能把高校的优秀学子培育成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也能把边疆的民族兄弟培养成行家和致富带头人。他淡泊名利、育人育心,用自己的收入设立奖学金,帮扶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师生。
三、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田野里,把幸福种在农民的心坎上。他年过六旬,却毅然投身脱贫攻坚最前线,用奋斗精神既扶智又扶志,把爱国情、强国梦、报国行镌刻在边疆民族致富路上。
钱海军制作了500张名片,用放大的字体写了简简单单三行内容:“__”“电力义工”“钱海军”。走到哪里,他就把这张简单的名片分到哪里——“骗人的吧?”有人怀疑他是骗子,把名片扔到垃圾桶里;“真的不要钱?”有人将信将疑,反反复复打量他;也有人愿意试一试,拧个灯泡,换个开关,修个电路,不管大大小小的难题,只要接到求助电话,钱海军马上到、马上修,绝不拖延到第二天,而且从不喝老人一口水、抽老人一支烟,更不拿老人一分钱。
渐渐地,钱海军的助老服务不再仅限于电灯、线路,而是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钱师傅,我的电视机坏了一个礼拜了,你能不能帮我修一修?”电视机、洗衣机、电磁炉,这些老人生活中离不开的电器,总有故障的时候。这可难倒了钱海军,电路和电器虽是一字之差,却隔行如隔山。
为了不让老人失望,钱海军自费购买了30多本家电维修书籍,潜心钻研,自学常用家电维修技术,慢慢地,竟成了一把好手,博得了一个“万能电工”的外号。这一点,钱海军的汽车后备箱也能说明一二:后备箱里放满了维修工具和备用材料,仿佛一个随取随用的“百宝箱”。不过,钱海军说,“万能”其实是不可能的,他只是不忍心叫那些信任他的人失望罢了。
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朱有勇这样手把手地教当地村民种地,已经快五个年头了。20__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60岁的朱有勇到这儿长期驻村,澜沧县地处中缅边境,主要生活的是拉祜族。
朱有勇刚刚来到这里,发现当地村民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有20万亩的松林,却没有任何利用,人均年收入只有20__元左右。怎么才能让当地农民脱贫?朱有勇首先用了半年的时间走遍了各个村寨。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这里冬天不冷、林木茂密,非常适合种植三七等中药材。
三七怕光,人工种植都在大棚里。朱有勇要在松林间种三七,面临病虫害增多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朱有勇带领团队开始“林下三七专项研究”课题。最终他们发现,在松林间的腐殖土里可以种三七,这样不会损害松林生长,不打农药同样可以解决三七感染病虫害。这项研究成果让林下三七从10%的成活率,大幅提升到70%以上。而天然无公害的三七,市场价已经卖到每公斤5000元。现在,当地采用合作社管理,贫困户出工出力,还能参与分红。
林下三七种植让村民有了额外收入,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耕地,朱有勇也在思考。澜沧县没有四季,只分雨季和旱季。雨季种水稻,旱季土地闲置时,最适合种植怕雨水的马铃薯,如果每年11月份播种,三个月后就可以收获,不但使冬闲地得到利用,错峰上市的马铃薯,每亩地收入可达到近万元。
基层党员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600字范文【3】
扶贫先扶智。为了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朱有勇在全国首创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招收的学员都是农民。
“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朱有勇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邀请院士专家直接给农民授课,既讲通俗易懂的理论原理,又在田间地头指导实践操作,直到学懂学会。
从林下三七、冬季土豆,到冬早蔬菜、茶叶种植、猪牛养殖……朱有勇带领团队前后共开设24个技能班,培养了1445名乡土人才。
朱有勇向我们列出一组数据——培训学员中,90%的学员已经脱贫,50%的学员带动了亲戚朋友脱贫,还有一部分学员把整个寨子带动脱贫了。
走进酒井乡坡头老寨村民马正发家,一块参加培训班获奖的奖牌挂在家门口。
马正发在20__年参加了冬季土豆培训班,作业是种一亩土豆。临近结业,土豆收获了,马正发通知全寨的人去现场观摩他的“考试成绩”——他不仅种出了当年班上最大的土豆,1亩土豆还卖了7000多元。马正发由此获得朱有勇亲手颁发的5000元奖金和奖牌。
看到他种的土豆又大、又好吃、还卖得上钱,20__年冬,坡头老寨小组32户村民全都种上了冬季土豆,其中包括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我们寨子全部脱贫了。”马正发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