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正风肃纪心得体会(精选3篇)
“风”者,党风、政风、世风、民风、学风、作风之谓也;“气”者,骨气、志气、节气、正气、民气、人气之谓也。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民族、地区、进步政党和团体不重视风气建设、狠抓良好风气的形成。风清气正,才能奋发有为;风清气正,方可战无不胜。
一段时期以来,各地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习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一股清风。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正风肃纪能长期坚持下去吗,“一股清风”会变成“一阵风”吗?那么,我们该如何“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让群众期盼的好作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社会正能量持续传递呢?
首先,要文以载道,突出一个“廉”字。《中庸》说,“道不远人,人为之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的环境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不正之风的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地摆在每位党员干部面前,“房姐”、“表叔”、“火箭提拔”、“官员性丑闻”像一把把利刃,划出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道德伤口,共同信仰的衰落、精神家园的失落、核心价值观的迷失、不正之风现象的滋生等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理想信念、廉政文化也就成为了传播正能量、实现“中国梦”的精神钥匙。正风肃纪,就是要把廉洁、求真、致和、善美作为境界的向往、追求和践行。当然,廉政文化必须走出空洞说教的怪圈,要让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项目化、实践化,尤其要注重利用现有资源,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启心明志,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说到底就是要以文化的力量引领党员干部增强自律性,守好道德底线,拒碰高压线,以实际行动去传递对正气的颂扬和对腐恶的鞭挞。其次,要广接地气,追求一个“实”字。“风行于上,俗成于下”。正风肃纪这一行动得民心,顺民意。然而,开展任何一项活动都不能停留在“口号震天响,旌旗满天飞”的形式上,而是要真正落实在“接地气”上。领导干部要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对工作进行调查研究,要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实践“一线工作法”,情况在一线掌握,思路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情感在一线培养,能力在一线锤炼,政绩在一线检验。要做到:多知“实情”,真正弯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倾听民声;多说“实话”,开短会,说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的话;多办“实事”,加强和改善民生,做一个为民谋利的“实干家”。
再次,要标本兼治,强化一个“严”字。医道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从反腐倡廉角度讲,治本,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不正之风问题;治标,就是坚决查处和严惩各种不正之风行为,把不法分子清除出党。治理不正之风作风的顽疾,需要消弥其产生的深层“病根”,需要痛下针砭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一句话,不让好作风变成“一阵风”,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只有解决制度缺失、制度疏漏、制度适用性差等问题,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制定科学、严密、合理、刚性的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才能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要勇于接受群众监督、新闻监督和社会监督,要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整合有效力量,对落实不利者严查严纠,绝不护短,对不良风气动真碰硬,激扬浊清。通过阶段性的“治标”,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内修其心,外正其行”,做到“知所循、知所守、知所惧”,在严肃纪律中增强正风肃纪行动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此外,要提速增效,打造一个“品”字。“在其位,谋其政”。当前,一些基层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让“门风”破坏了作风,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和公信力,究其原因在于执政意识错位、服务意识缺失。开展正风肃纪行动,就是要在全社会掀起一场治理“庸懒散慢奢”的风暴。因此,必须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治懒治庸问责问效,要多推出一些“阳光超市”、“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等便民服务举措,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严格考核管理,畅通监督投诉渠道等,真正按照规范、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打造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品牌。正风肃纪行动,也是要通过倡导提速增效,着力将那些甘当“漂浮官、太平官”、安做“传声筒、中转站”的不作为和效能低下的人遁形,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习总书记发出的铿锵之语,更是清醒的判断和庄严的承诺。领导干部只有带头清廉做人、高效办事,锻造过硬的作风,才能真正实现风清气正、和谐文明的新气象,才能让社会正能量持续传递!
此外,要提速增效,打造一个“品”字。“在其位,谋其政”。当前,一些基层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让“门风”破坏了作风,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和公信力,究其原因在于执政意识错位、服务意识缺失。开展正风肃纪行动,就是要在全社会掀起一场治理“庸懒散慢奢”的风暴。因此,必须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治懒治庸问责问效,要多推出一些“阳光超市”、“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等便民服务举措,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严格考核管理,畅通监督投诉渠道等,真正按照规范、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打造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品牌。正风肃纪行动,也是要通过倡导提速增效,着力将那些甘当“漂浮官、太平官”、安做“传声筒、中转站”的不作为和效能低下的人遁形,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习总书记发出的铿锵之语,更是清醒的判断和庄严的承诺。领导干部只有带头清廉做人、高效办事,锻造过硬的作风,才能真正实现风清气正、和谐文明的新气象,才能让社会正能量持续传递!
县局“正风肃纪”集中整治暨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动员大会结束后,分局利用周前会、周五政治学习的时间多次组织大家重新学习相关廉政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集中观看正反面典型案例教育片,并开展“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活动和“廉政风险离我有多远”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和讨论,我深知自己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自己更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给其他同志树起良好榜样。对此,我感受颇深。
一、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
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平时,由于具体工作千头万绪,有时候甚至疲于应付,会造成自己思想上放松学习,廉洁自律的意识也随之淡泊,头脑里反腐倡廉的弦时紧时松,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下降。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稍有不慎就容易滑入腐败的深渊。因此,加强学习,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至关重要,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
二、自觉接受监督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都要正确地对待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彻底摒弃腐败落后的“官本位”思想,以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为核心,“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以限度地让纳税人满意为我们纳税服务的标准。平时,要多下去走走,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系统外部行风监督员会议,多听听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多向地方主动汇报现阶段的税收工作情况,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更好地契合地方党政领导的要求,为地方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常被泼点冷水,常听点逆耳之言,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
三、要有求真的精神
求真就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学会用心,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发现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和提炼经验性的做法,用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难题、工作中的症结。归集到税收工作中,就是要在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善于钻研,善于灵活运用,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尽快在严格执法和优质服务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财政职能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时把纳税服务落到实处,使税收工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总的来说就是既要有加快发展的高度热情,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四、要管住自己
要管住自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蜕化变质,或在政治上打开缺口,或在经济、生活上倒下,都是因为理想信念动摇,进而带来政治上变质,生活上堕落。从大量的实际案例情况分析看,绝大多数腐败的典型都是从清正廉洁到贪得无厌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都是从一开始“小意思”慢慢发展到来者不拒,进而主动出击,贪得无厌。因此,党员干部要管住自己,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觉悟,牢牢筑实政治和思想上的防线,牢记陈毅同志的名言"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其次必须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正确对待名、权、利,正确对待职务升迁和岗位转变,是党员干部面对的一个现实的考验。我们应该有一个健康正常的心态,能上也能下,官升上去不志得意满,官职降下去不气馁,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平常心看待名、权、位、利,立志做大事,立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立志做大官。
最后,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深知,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拿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为个人捞取好处的工具。我们应当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力观,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面对诱惑首先想到从政的宗旨和党的纪律,才能清清白白为官。
在视察第16集团军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四风”问题及其各种变异表现,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寸步不让,一抓到底。这反映出和反“四风”、抓整改的坚定决心,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对军队的政治要求,意味着在反“四风”改作风上,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条件,不能退也退不起、不能输也输不起。“一抓到底”,缘于作风问题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顽固性,越往深处改,遇到的难题就越多,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当前,在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反“四风”改作风虽取得明显成效,但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要看到,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深处“四风”的病根仍没有完全剔除:有的急功近利,总想快出成绩、多出成绩,工作能够引起上级领导、机关的注意和肯定;有的高高在上,对基层官兵的实际困难或视而不见、漠然处之,或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有的开拓进取意识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部队平平稳稳不出事就万事大吉;有的为官不为、庸懒散拖、混天度日,等等。究其原因,既有理想信念缺失、党性修养不够的问题,又有管理监督缺位、制度机制不健全的根源。解决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坚持教育与问责并重,自律与他律齐抓,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既对歪风邪气露头就打,又注重培植滋养新风正气的纯净土壤。
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持续反“四风”改作风,必须挤干训练中的水分。时下,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对待部队建设仍没有完全摆脱“安全标准”“考核标准”“生活标准”“业务标准”,致使训练中形式主义时有所见。打赢先打假,治训先治虚。只有用较真碰硬的铁腕手段抓训练,用“问题倒逼”的方式严训练,用自我检讨的态度看训练,才能真正把“能打仗、打胜仗”要求落到实处。
持续反“四风”改作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服务基层、关爱官兵。为什么现在交通便利了,有的领导干部与基层官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信息畅通了,有的领导干部同基层官兵的沟通却越来越少?条件改善了,有的领导干部对基层官兵的关心却越来越不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同志宗旨意识弱化、群众观念淡化。“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作为军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真正懂得官兵、尊重官兵、依靠官兵、成就官兵,通过卓有成效的抓基层、帮基层、建基层,让大家感到有尊严、有舞台、有温暖、有奔头。
无数事实证明,反“四风”改作风,不能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虚、失之于泛。严格执纪,认真查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激励。查处问题,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才能使其感觉到痛,真正有所触动;如果板子只是高高举起但轻轻放下,或放不下来,就没有任何意义。要练就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对“四风”问题及其各种变异表现,善于发现,露头就打,不留情面。通过抓常、抓细、抓长,让反“四风”改作风常态化,养成习惯,形成自觉。只有这样,才能使正风肃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成为长效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