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看完朝花夕拾,你认为朝花夕拾读后感怎么写才优秀呢?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朝花夕拾400字的读后感”,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董钧
自从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后,我便对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鲁迅认为一定要保护儿童的求知欲,就像他在文中所写的,鲁迅在儿时就渴望有一本绘图的《山海经》,但他不好意思向疏懒的远房叔叔索要书籍,而书店里他家很远,在正月间又关了门,所以他没有机会得到这本书了,但没想到阿长却给鲁迅买到了他念念不忘的《山海经》。其实是阿长帮助了鲁迅,激发了他的阅读兴趣,此后鲁迅就收集了其他的绘图书。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写出了这本“宝书”对自己的启蒙,也告诉我们,孩子的求知欲不可破坏。
在儿时,鲁迅心中的盛会莫过于五猖会了,它是鲁迅所罕见的一件盛事,可见鲁迅对于五猖会是多么向往,多么期盼!那一天,鲁迅一大早就兴奋不已的做好了准备,父亲却将他的希望破灭了,父亲好像并不想让他快乐,而只想让他背书,这对鲁迅来说是多么艰巨的一个任务。在颤抖声中,鲁迅紧张而艰难的背完了书,终于可以去了,他却觉得很无力。我想,这正是儿童天性被扼杀后的无力感吧,所以鲁迅认为,儿童的天性是不可以抹杀的。
鲁迅还希望不要让封建思想伤害了孩子,书中鲁迅讲到他在儿时阅读的二十四孝图,有的故事可以效仿,但像“卧冰求鲤”,他是很不认同的,还有“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些故事使鲁迅感到十分反感,当把故事拉到现实中,其实是不真实的,欺骗小孩子,就如他所说的一句话,“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对于鲁迅的教育观我是很赞同的,要保护儿童的求知欲,不伤害儿童的天性,不让封建思想伤害孩子,都是父母要学习的教育方式。
黄昱宜
鲁迅笔下的《朝花夕拾》是别具风味的,在那个充满黑暗腐朽的年代里,鲁迅以笔为刀,划破旧时代社会腐败的思想,批判了那些所谓的"正人若子"的所作所为。
从《狗猫鼠》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鲁迅小时是一个多么天真可爱的男孩,会因为长妈妈踩死了心爱的小隐鼠满分作文网而愤怒,故意称长妈妈为"阿长,后来又因为长妈妈给他买来心心念念的《三海经》又不讨厌长妈妈了。
鲁迅写的文章一般都是一针见血,比如他在写《父亲的病》里以一个极为讽的传说开头,指出了那些所谓的"名医"草菅人命、弄虚作假的态度。他们知道父亲已无药可救了,还要故弄玄虚,表达出鲁迅对当时社会封建思想的厌严与反对。最后父亲还是要走了,在《父亲的病》中,还可以看得出鲁迅对父亲的爱,不让父亲被病痛苦苦《·》折磨,想着快点安息,好让父亲不再疼痛下去。
我认为我最害怕的便是其中一篇《狂人日记》。自古至今多少人吃过人?也许是封建的旧社会思想罢?黑暗吞没了人心,欲望蒙蔽了夜眼。不禁想象那些吃人的人的样子,实在可怖——肯定是青面猗牙、凶神恶煞,肯定是满眼贪婪的,恶心的。
我敬佩的鲁迅,他是义勇刚正的,是正义无畏的,也是一个不被旧社会封建所束缚的。在光明之前总要经历黑暗,而在那黑暗的年代,总要有一个正义的人出现,那个人得无所畏惧,要不屈不挠。所以,鲁迅的出现正是带我们走向光明的那个人。
读了《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的童年时代,清晨掉落的花,傍晚才拾起,夕阳的余辉使她多添几分韵味,一起都是那么美好,令人回味无穷……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朝花夕拾》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翻开《朝花夕拾》犹如打开了鲁迅先生童年的大门,沿着他成长的足迹,我仿佛置身于趣味横生的百草园,耳畔传来油蛉蟋蟀优美的琴音;走进三味书屋,枯燥刻板的学习之余,折腊梅寻蝉蜕一样也是乐事,我惊讶的发现:一向严肃认真的鲁迅先生,童年时也和其他孩子一样,以虫草为友,以自然为伴,向往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位平日不苟言笑的老人好像一下子变回了当年那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留恋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想想小时候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最爱在下雨前看小蚂蚁搬家忙碌可爱模样;最爱在宁静的夏夜独自一人参加虫子的音乐会;最爱下雪天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打雪仗,堆雪人,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忘了回家。如今,童年已成为逝去的风景,只留下无数怀念。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时光的背影如此悠悠,往日的岁月又上心头……”朝花夕拾,拾起的是童年的欢乐,拾起的是美好的记忆,拾起的是温馨的画面,拾起的是对往事的怀念与思考。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92年所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是清晨带露,香气芬芳的花,喻指鲁迅青少年的往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拾”“离奇和芜杂”的心情。这本书生动的描绘了鲁迅儿童时代故乡生活的片段,展现了当时的水乡景致,民俗风貌,抒发了对亲友师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这些散文中深深引起我共鸣的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出了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与三味书屋的乏味,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各种动植物,应有尽有。还有长妈妈讲的传说与故事,冬天的麻雀,地上或桂花树上的蝉蜕,花坛上的腊梅花。这一切都令作者流连忘返、恋恋不舍。然而,三味书屋的索然无味与百草园里的无限乐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的些许天真浪漫。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油蛉在这里面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一切都充满了乐趣。
读完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字里行间洋溢的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仿佛置身其中,亲切感扑面而来。
饶兰霏
细细品味,这夕拾的朝花虽有些年代的沧桑,但又有些鲜活的记忆映在眼前。
对于大家当时都十分热衷的《24孝图》,他没有盲目追随,而是对整个故事都点出他的荒谬,字字在理。长时间的流传,肯定有人发现它的不合理,但无人点出,他的勇敢在此体现。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先生对于父亲,他有小小的遗憾,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他由误会、不喜到释然,祝福;在《藤野先生》中,对藤野先生,他有着感激……
对于鲁迅的认识,我一直停留在语文书上那简练而又死板的介绍中:"鲁迅,姓周本名樟树,字豫才,后又名树人,坚持自话文,代表作品《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他有着鲜明的情感,如诗人的细腻;有着强烈的爱国意志,如革命者的刚烈;有着极好的文笔,如作家的善于表达。鲁迅集诗人,革命著、作家的身份于一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他有正面的生死观,忧乐观,不愧为一代伟人!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结合了我们人身上一生中的所有情绪,让读者身临其境。鲁迅先生不仅有着极好的才华,而且还有极好的情感,让我十分佩服。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鲁讯先生学习,如: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向上,既要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祖国做出贡献。
步入初中,我们初步认识了鲁迅。我们也曾学过他的许多文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等。这些文章写的事情看起来都很美好,但是也不乏一丝凄凉。自从我读过这本《朝花夕拾》,我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
在书中,我了解到许多鲁迅童年的事情。鲁迅的家里丰衣足食,不被生活琐事所困扰,所以他的童年是很幸福的。他可以进入三味书屋里读书,他还可以和同伴们一起在那里玩耍,一切都那样美好。但是在鲁迅的家中突然发生了一场决定他命运的风暴,鲁迅也因此四处漂泊。但是鲁迅并没有被这次的灾难所击倒,他开始四处求学。在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表现出鲁迅的情感的文章。
《朝花夕拾》中有许多鲁迅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比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就以自己来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因为鲁迅童年时酷爱画画,当收到长辈送给他的《二十四孝图》时,本来高兴极了,接着就是扫兴和反感,所以他也借着这篇文章写出了自己的反感和厌恶的事。文中还有的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就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了“现代评论派”的“媚态的猫”式的嘴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既写了百草园里景色的优美,也写出了在美好的景物的背后的丑恶的嘴脸。总之,《朝花夕拾》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散文集,作者在以儿童的眼光追忆往昔的同时,又以成年人的眼光来做出新的评论。
《朝花夕拾》中还附有《呐喊》的几篇文章。《呐喊》中阐述了旧社会的种种事件。《狂人日记》中写了一个狂人收到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了对社会的恐怖心理。他认定现实是一个吃人的世界,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深知,他觉得自己的哥哥要吃掉自己。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下掩盖的吃人本质,讽刺了封建制度的腐败。
鲁迅的小说,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多方面的艺术享受,令人常读常新。他的语言纯净,简洁,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我希望以后还可以多读一些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