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读后感(优秀10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这次为您整理了科学读后感(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科学读后感 篇1

暑假里,我抱着一颗好奇的心阅读啦《我们爱科学》这本杂志。从这本杂志上,我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你可别小瞧这本杂志,有的知识,连爸爸妈妈都不明白。

我给这本杂志中的几个专题评了评奖,奖项有“最让你意想不到的”、“最冒险的”、“最动脑的”、“最好玩的”。

先说“最让你意想不到的”吧!几乎每期都有这种“发了烧”的新鲜事,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大多数都害怕打针,喜欢吃药,我跟你说呀:“嘘!小声点儿,别让人听见了。近来深知我们心意的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新型吸入器“,可让你快速把药物吸进肺里,效果可不亚于打针哦!”从那里我能够看出此刻科技日新月异有多么发达,科学领域有多么广阔,我们要从小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再说“最冒险的”吧!有一期为极地斗鲨,听着就觉得毛骨悚然,更别说去斗了。文中的选手要挑战的但是从鲨鱼口中拔牙,别说别的,就是医生给你拔牙,还得经过你同意,更别说不经过鲨鱼允许就给它拔了。选手应对来自南非的食人鲨,居然临危不惧,拿着鱼叉悄悄地将鱼往鲨鱼嘴里送,当鲨鱼咬住了鱼叉,趁机手一抖一拽,一颗鲨鱼牙最后掉了下来!真是让人佩服他的机智与勇气,科学的进步让我们同鲨鱼也能够做朋友。

“最动脑的”是侦探训练营,会有许多逻辑推理,思维开扩的线索让你去发现破案。

“最好玩的”是科学家的故事,讲述了一些鼎鼎大名的科学家儿时的趣事。

《我们爱科学》里面的科学知识如涛涛长江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你要问我最喜欢啥?我的回答就三个字“都喜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篇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刻,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泽东认为教育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教育是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骨干的重要阵地。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众只有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改革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历史跨过了一个世纪,当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的优良传统,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的指示精神,按党的十六大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改革。如今,我们很多学校都已经使用了新版课本,连教学方式也进行了改革,这不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证明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更科学的教学理论被人们接受,所以新教材的出现则是必然的。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亦是如此,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他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6年10月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袁隆平凭借的便是科学技术,并充分利用这科学技术让13亿中华儿女都能吃饱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佐证还有很多,就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20世纪末乃至如今的21世纪都为我们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想国家发展,就不能重蹈以前的覆辙,如今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思想一旦被禁锢,就算再简单的事情也无法完成;而且从长远看,还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的兴衰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兴衰,教育一旦抓起来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有了后备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篇3

最近,我将《选集》第三卷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了几遍,颇受启发。

这是爷爷两次谈话的节录,分别摘自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和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谈话。爷爷在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础上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认为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而且,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

我觉得爷爷说的很对。英国经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慢慢强大起来,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在此期间,他们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而这时候的中国由于闭关锁国,科学技术得不到发展,经济落后,国力衰退。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抢占中国市场,向中国发动了战争。中国无力抵挡,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我也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为了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了发展科学技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以前,在农村种地收麦子,主要是靠劳力。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种麦子都是爸妈拉着篓子,等到麦子成熟了,爸爸妈妈很早就起床拿着镰刀去割麦子,而且割下来的麦子还得放用碾子碾好。而现在,麦子用播种机播种,等到麦子成熟的时候,大型收割机直接把麦子收下来并且打好,有的时候打下来的麦子直接就可以卖掉了。而且,一些工厂以前由纯手工制作,现在都由大型的机器所取代。这就是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大大的提高。

二是要注意教育。科学技术与教育密不可分,只有国家的教育发展起来了,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才可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才能为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是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会有一批人做出贡献。如果国家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的话,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会因为没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而去了别的国家。所以国家应该采取措施,比如专门为这些人才建立研究中心,让他们在研究中心研究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让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都是非常聪明的,古时候我们有四大发明,这些都证明了我们科学技术的先进。现在,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得我国的生产力不断地提高,最终使得我国的更加强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篇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技思想的首要观点,是科技思想的精髓。这一观点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技术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两个转变,即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从“之一”到“第一”的转变,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1988年9月,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从“一般生产力”到“直接生产力”,再到“第一生产力”,我们对生产力内涵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深化。在深刻论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实现党在新时期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表达了科学技术对世界的深刻影响,展现了科学技术一往无前的持续发展前景。这是一个当代社会的新事实,是再也不能用任何过去旧的社会观念来观察和理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中的中心位置,明确科学技术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至上性和不可超越性,真正以科技的崛起来推动民族的崛起。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学技术从“间接的生产力”到“直接的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说明社会生产力内涵的深刻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它揭示了近现代人类社会所以发生如此迅速和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但要认识到生产力的关键作用,还要认识到在现在的世界,什么是“先进的生产力”。在马克思的时代,先进的生产力反映在传统的工业产业上,如钢铁、铁路而在今天,先进的生产力是指以高科技如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在关注发展生产力,不只是一般的生产力,特别要关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文选的阅读学习,我们不难看到的领导才能。对于每一个地方、每一方面的工作他都能从具体事情出发来做出决策,并能从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改进管理方法。他从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来领导中国,为我们中国的建设出了很大的力量,而且近几年的发展都验证了领导的正确性。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习理论不但能令我们更进一步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相信他们的正确性;而且也能让我们学到如何分析处理事情,做出相应正确的决策。我们在文选中学到的这些都将给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好处,所以学习文选还是相当必要的。在这本书中我学到的收获不仅让我重新且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一代伟人,更加具体的学习了理论思想,更学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坚定的信仰。这本书对我有着某种诱惑力,不久以后我相信我会重新捧起这本书,重新研究的思想,读过这本书感慨良多,感触颇多,忽然之间感到自己渺小了许多,我会按照它给我指引的方向走下去,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中,我相信我会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以上是我读《文选》第三卷的粗浅感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的主要领导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同志永远活在我心中。

科学读后感 篇5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套名叫<<可怕的科学>>的书。里面以有趣的形式讲述了数学里的奥秘。名为<<可怕的科学>>,其实并不可怕,它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是并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就能掌握和理解的科学。从《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中,我们能知道数学不再是毫无感情的冷血,有一些看似浅显的小窍门,学会了,可以受用一生。

这套书曾获得安万特青少年奖三次。这本书非常畅销,全球一共销售到二十五个国家,共销售了上千万册。这套书还受到著名数学家、科普专家王渝生教授、清华附中副校长刘俊博的特别推荐。还受到了当当网五星级评论呢!

在这套书中,还有“经典科学”系列二十本,“自然探秘”系列十本,“经典数学”系列九本,“科学新知”系列十七本,还有“体验课堂”系列四本。我最喜欢的当然还是“经典数学”系列了。它以幽默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数学知识。你看了这本书一定会哈哈大笑,当然也会增长知识了!

大家注意了!这本书在新华书店有卖哦!快去看看吧!

科学老师为了奖励我们养蚕有功,就借给我和曲悠各一本书,并让我们写读后感。起初刚拿回家,我一看到书的名字,就产生了厌恶感。‘丑陋的虫子’,这名字真难听,肯定不好看!我心里暗暗想道,所以我一直没看它。

写完作业,没事干,于是就看这本书。刚一打开书,我就像被磁铁似的吸引住了。这里介绍了许多昆虫的种类和生活习性,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还告诉我许许多多的昆虫只是,比如:蜘蛛曾在太空吐丝啦;或世上有10000种蚂蚁啦; 能够判断风的方向啦……

我觉得这本书不应该叫《丑陋的虫子》,因为里头还有许多介绍关于蝴蝶的,我觉得它应该叫《奇异的虫子》或《虫子科学》。

这本书可以带你去暗访那些臭名昭著的虫虫家族,探寻古怪科学家的恶心收藏,再试着剥去狡猾昆虫的伪装,还可以指明毒虫隐秘的藏身之所,替你摸清昆虫狡猾的‘作案’手法,帮你揪出潜伏在身边的虫虫特工……

看到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竟然是虫子与人类发生的故事,看完这个部分令我开怀大笑,因为太有趣了,先是人和虫子比赛奥运会,人类总是失败;还有一张令人作呕的是食谱,炸白蚁,炸蚕蛹,光是听到这些名字,我的午餐就要和我拜拜了。

书里还介绍了虫子与人类的观点,非常地好玩儿。这本书告诉我许多的昆虫知识,老师还要再借给我们几本,我真是高兴极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篇6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刻,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泽东认为教育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教育是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骨干的重要阵地。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众只有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引自《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改革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 引自《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历史跨过了一个世纪,当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的优良传统,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的指示精神,按党的十六大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改革。

目前,我区小学一年级语文已全面启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的关键是执教老师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我听到个别一年级教师担心怎么教得好这本教材。我希望他们将这种担心化作实践的动力,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是指导行动的指南。相信这样的教改实践,会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因为,我深深感到,优秀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过程,都伴随着教改的实践过程。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篇7

前段时间仔细阅读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概论》,这本书由魏宏森和肖广岭共同编著,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通过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高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三次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以及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机制这六个章节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地位进行了论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谈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时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他还深刻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马克思这一思想被证实是正确的,说明了科学技术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但人们关心的是如何评价科技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回答了这一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发现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这一思想的提出,使人们从本质上认识了科学技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世界范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背景下,邓小平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时代的高度,思考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振兴这个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课题,科学地总结了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极其重要的发展。在这一论断及其有关论述中,邓小平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联系,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强调了知识分子在发展科技方面的作用,不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成功指导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伟大实践,带来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起飞,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令世界瞩目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我国国力迅速增强的一个重要助推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从一个新的意义上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力诸要素,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具有倍增效应的生产力。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使其劳动和开发创新技能、创造能力大大增长;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使其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和效能。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人们曾用一个公式表示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说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演进方向 ,决定产业结构的层次,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新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产品科技含量的高度密集,使产品的商业价值成倍提高,美国微软公司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20世纪初只有5%~20%,当代一般为60%~80%,大大超过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同时,科学技术也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活动方式、价值观念,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成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而且成为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保障。

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胡锦涛在2010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温家宝也指出要依靠科学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作为一名刚入学的博士生,在感到光荣的同时,自己更深深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名未来的科技人员,我们能否学有所成,能否真正掌握科技的钥匙,将来肩负起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责任,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有所成就,是我们必须回答,也必须交上合格答卷的问题。自己要树立用科技报效祖国的使命感,树立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攻关意识,树立严谨缜密的治学态度,树立国家振兴、个人有责的崇高社会责任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力戒缺乏见识目标不清、不踏实地好高骛远、意志不坚半途而废、缺乏独创拾人牙慧、方法不当劳而无功。要确定自己的具体目标,保持追求的兴趣、激情和韧性,情不自禁地去投入,去拼搏。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概论》中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我更坚信了自己的选择,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激励自己不负光阴,不负师训,不负使命,埋头努力,争取学业有成,将来在所从事的科技工作中,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篇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1988年9月,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呢?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而有些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公式表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根据这公式看来科学技术占有着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理所的当然的第一生产力。

何为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把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科学技术是指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实践领域中的应用。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的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所以这也就注定了科学技术将会成为第一生产力。

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篇9

前段时间仔细阅读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概论》,这本书由魏宏森和肖广岭共同编著,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通过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高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三次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以及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机制这六个章节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地位进行了论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谈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时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他还深刻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马克思这一思想被证实是正确的,说明了科学技术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但人们关心的是如何评价科技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回答了这一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发现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这一思想的提出,使人们从本质上认识了科学技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世界范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背景下,邓小平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时代的高度,思考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振兴这个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课题,科学地总结了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极其重要的发展。在这一论断及其有关论述中,邓小平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联系,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强调了知识分子在发展科技方面的作用,不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成功指导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伟大实践,带来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起飞,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令世界瞩目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我国国力迅速增强的一个重要助推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从一个新的意义上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力诸要素,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具有倍增效应的生产力。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使其劳动和开发创新技能、创造能力大大增长;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使其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和效能。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人们曾用一个公式表示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说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演进方向 ,决定产业结构的层次,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新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产品科技含量的高度密集,使产品的商业价值成倍提高,美国微软公司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20世纪初只有5%~20%,当代一般为60%~80%,大大超过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同时,科学技术也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活动方式、价值观念,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成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而且成为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保障。

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温家宝总理也指出要依靠科学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作为一名刚入学的博士生,在感到光荣的同时,自己更深深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名未来的科技人员,我们能否学有所成,能否真正掌握科技的钥匙,将来肩负起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责任,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有所成就,是我们必须回答,也必须交上合格答卷的问题。自己要树立用科技报效祖国的使命感,树立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攻关意识,树立严谨缜密的治学态度,树立国家振兴、个人有责的崇高社会责任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力戒缺乏见识目标不清、不踏实地好高骛远、意志不坚半途而废、缺乏独创拾人牙慧、方法不当劳而无功。要确定自己的具体目标,保持追求的兴趣、激情和韧性,情不自禁地去投入,去拼搏。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概论》中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我更坚信了自己的选择,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激励自己不负光阴,不负师训,不负使命,埋头努力,争取学业有成,将来在所从事的科技工作中,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篇1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1988年9月,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呢?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而有些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公式表示:生产力=科学技术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根据这公式看来科学技术占有着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理所的当然的第一生产力。

何为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把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利用 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 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科学技术是指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实践领域中的应用。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的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所以这也就注定了科学技术将会成为第一生产力。

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 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 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刻,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泽东认为教育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教育是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骨干的重要阵地

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众只有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 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 , 改革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 历史跨过了一个世纪,当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的优良传统,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的指示精神,按党的十六大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改革。如今,我们很多学校都已经使用了新版课本,连教学方式也进行了改革,这不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证明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更科学的教学理论被人们接受,所以新教材的出现则是必然的。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亦是如此,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他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 三系杂交稻 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6年10月提出了 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袁隆平凭借的便是科学技术,并充分利用这科学技术让13亿中华儿女都能吃饱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佐证还有很多,就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20世纪末乃至如今的21世纪都为我们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想国家发展,就不能重蹈以前的覆辙,如今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思想一旦被禁锢,就算再简单的事情也无法完成;而且从长远看,还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的兴衰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兴衰,教育一旦抓起来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有了后备力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