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读后感精彩13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

《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1

当人们活在当下,与内在的寂静有所连结,便可超越复杂的心智与情绪,发觉潜藏于内心深处恒在的平静,满足与力量。

——埃克哈特·托力

我们拥有着最最珍贵的东西—当下的力量。

我们的生活由万千片刻组成,而当下只是那沧海一粟,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仅仅是活在当下,不是吗?

我们总在不自觉的悔恨着过去,忧虑着未来:任凭过去占据着自我的注意力,任凭自我的思维过程创造愧疚、骄傲、怨恨、愤怒、遗憾或者是自怜?任凭目标占据着自我的大部分注意力,任凭它夺走你当下所做本该带给你的欢乐。这些思维的偏离让我们丧失了那份宁静与清澈、丧失了那些瞬间的精彩片刻。

很喜欢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旅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境。”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未可知,仅有当下由我们的掌控。让我们放下对未来的迷茫,放下对过去的纠结,体验生命中的每一刻,你会发现生命中的喜悦俯首皆是。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2

以往,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给你。”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也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向坐在它上头。”陌生人问:“你以往打开过箱子吗?”“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有时,人们不停地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感情所残余的欢乐或满足,可是他们不明白自我不仅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并且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自我的内在。一个人的真正财富并不是他拥有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他真正拥有着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齐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

哲学家笛卡尔在写下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时,他自认为他已经找到了真理。实际上,他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将思考视为存在并且认同于思考。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存在呢?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个生命”。存在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它不仅仅超越并且还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形体之内。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能够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仅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才会领会它的真正含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就会感觉到存在,可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领会它的真正含义。

是的,让你的思维处于静止并试着超越你的思维,思维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来说并不是最为关键的。事实上,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仅是重复的,并且还是无用的,并且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然而我们却对思维上瘾,因为我们认同思维,从思考的资料和活动中获得自我的感觉。因为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停止思维活动,我们将不复存在。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生的机器。攻击、防范其他的思维,收集、储藏和分析信息——-这是它所擅长的,可是这些不具有创造性。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不管他们是否明白,都是在无思维的、内在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都声称他们的创造性突破来自于无思维状态。对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调查令人吃惊,调查结果显示,“在那个短暂的、决定性的创造本身的过程中,思维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所以我们能够说,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的简单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身体或生命的奇迹不是经过思维来创造和得以维持的。很明显,有一种比思维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

禅宗大师用顿悟来描述短暂的开悟或短暂的无思维、完全临在的状态。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伟大和神圣,你需要临在意识。你是否在晴朗的夜晚凝视夜空,惊叹于它绝对的寂静和不可思议的浩瀚?你是否倾听过,真正地倾听,森林中山泉的声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倾听过寂静的夏夜鸟儿的歌唱声?当你的思维宁静时,你才会关注到这些。你必须暂时卸下你个人问题的包袱、过去的和未来的包袱,以及你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将会视而不见、听如未闻。你需要完全地进入当下时刻才行。

当你体验到了这些临在时刻,你可能不会意识到你是短暂地处于无思维的状态。这是因为这种状态与思维之间的间隔太窄。在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之前,你的顿悟可能只会持续几秒钟,可是它确实发生过了;否则,你就不会体验到这种完美。对于美的感知和创造,思维无能为力。仅有完全处于临在状态里,那种美或神圣才会产生。

然而,你会惊讶地发现,自我一向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经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人们只认同生理和心理的形式(form),而无意识于本质的存在。又由于每一个形式(form)都是变动不定的。他们就活在恐惧里。这种恐惧造成了他们对自我、对其他人类很深的误解,也扭曲了他们对世界的知见。

宇宙如果发生震动,而导致世界末日的话,隐含生命仍会如如不动,不受丝毫的影响。《奇迹课程》里犀利地揭露了这个真理:“凡真实的必不受威胁。凡不真实的必无法存在。神的平安自在其中。”

如果你有意识地与隐含生命维持着连系,你就会珍重、会爱、会衷心地尊重外显世界,和生存于其中,以超越形式的至一生命而展现于世的每一个众生。你也会明白每一个形相终将化灭。究竟来说,世间的一切不再那么重要了。诚如耶稣说的,你已经“征服了世界。”,或者像佛陀说的“到达了彼岸。”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3

让人精神世界打开一扇窗的一本书,书中最基本的一个理论“活在当下”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再回来了,未来也没有来临,你根本无法去掌控。如果人在这里,脑子却跑到过去,这就带来了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者人在此刻,脑子却跑到了未来,就会产生压力、焦虑、恐慌。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我常常感到压力、遗憾、焦虑,人在现在,脑子却跑到了过去和未来。因为总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够好,是曾经那个不努力的自己造成的,所以害怕现在如果不够全力以赴,又会导致今后的遗憾和悔恨。

书中说,过去和未来都是幻象,你越关注就会错过当下重要的东西。放不下过去,以过去的看法来判断现在,会得到一个被扭曲的理解,我们不能让过去的的错误来惩罚现在的自己,来耗尽生命的能量。而幻想未来,对未来的期待代表了一种想解脱或者得到一种形式上的满足,这些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想法,只会让人陷入更深的困惑中,收获无力感。有一些观点,我是比较赞同,但是书中谈到的一些事情,我只能一知半解,或者现在还不可能做到,这是需要长时间练习和体会的。

临在感就是,不念过去,不想未来,只关注当下,把意念集中在现在发生的事情,以平静,理智、清醒的头脑来感知当下。书中提到的,有些禅宗大师为了测试弟子的临在程度,会悄悄从身后用棍子打击他们,令人吃惊的是,如果弟子处于的临在,那就相当的警觉,就会感觉到后面发生的险境而去阻止或者闪避。这让我联想到一些武侠小说中,描写到武功高强的人,会感知到一般人觉察不到的即将到来的危险,让人感觉他们是不是有千里眼,顺风耳,甚至是一些修炼高人能够得知自己归天的时辰。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现在看来这就是一种临在的力量。说起来虽然有点玄乎,但确有此事。

再比如参加一些刺激性的活动,如赛车、蹦极之类的人们就会只关注到当下,而感知到临在。这就是为什么明知道很危险,但还是有那么多人热衷,就是因为在那一刻,他们体验到了临在畅快的感觉,那种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忧愁的全神贯注,只在乎当下的感觉。还有医院里面的病人,被推入手术台的那一刻,也是可以体会到临在的感觉的,因为病痛或是治疗时的恐惧,会让人只关注当下,而无暇去想其他。

对发生的事情不管好的坏的,都保持一颗不抗拒的心,接受他存在的事实,而不是逃避。不抗拒不是说不采取任何行动,而是说你所做的事情不是由反应引起的,比如遇到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情,我们的原始反应可能就是痛苦、愤怒、想反击,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多数时候这样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只有承认当下,接受临在的人,就会如东方武术中深藏的智慧一样,因势利导,也就是“无行动的行动”,这种行动就不是思维的反射,是一种看似“无为”的表现,真正的“无为”意味着内心的不抗拒和高度的警惕。这时候人的行动就会非常理智冷静睿智,往往做出的决定是最正确也是最有效果的。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当一个人真正理解并且顿悟了“当下” 、“临在”的意义,那任何事情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只是当下正在发生而已,哪怕这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你都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只是静静看着它,不做任何评价,而是臣服它,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事情,都要去承认它,接受它存在的事实。

曾经看过一句话,承认自己软弱比故做坚强有用得多,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过去的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总想着在逃避问题,但是逃避不是办法,躲是躲不过的,所以那种不好的情绪,烦恼、忧虑、郁闷会反反复复,因为暂时的遗忘并不能彻底打败它,情绪纠结下忽冷忽热,反而让自己更不快乐。现在的我不再逃避任何事,也不会为了面子而掩饰自己的弱点,承认自己的不足、缺点,接受真实的自己。

学会了感知临在,就不会再有消极心态,不会再有不开心的事,但是感受到了临在,并不是说就会幸福快乐,因为它是建立在幸福快乐之上的一种内心的平静、安宁,一种发自内心的舒坦,这种感觉不会受到任何人任何事的干扰,和其他人也无关,不需借助任何外力,来自一个人本体的喜悦感,一个不灭不朽的境界。这就是至高境界的成熟,很难做到,至少我现在做不到,但会尝试着去学习。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4

最近,读了德国人埃克哈特·托利写的《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可谓畅销全球,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球200多万册,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启迪之书之一。带着对这本书的期望和一直以来的内心焦虑,开启了心灵之旅,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主要内容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方面内容:一是人应该学会清空自己。正如向杯中注水的道理一样,杯子是空的时候,往杯子里注入的谁才能更多。人也一样,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时才能听到或者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才能获取曾经没有意识到的知识。而在清空思想的同时,就需要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要学会专注当下,不必太多计较曾经和未来,我们对曾经和未来需要做到就是总结曾经的经验以及坚定未来的。信念,这个信念是现在的努力在未来的必然收获。三是要专注你的身体,学会聆听你的身体,从而学会聆听世界的事物,而不能妄加联想,坚持要以事实说话。爱护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学会包容,有良好心态。

二、主要体会

从书的内容不难看出,作者在字里行间让读者关注当下,关注此时此刻,控制自己的思维。当你只关注当下时,才会不会有不安和烦恼,每时每刻都会充满幸福感、安全感与满足感。

但包括我在内,往往不明白关注当下另一面,我们的痛苦来自哪里,这本书告诉我们,痛苦是来自于情绪,情绪来自于思维,思维来自于意识,意识才是你自己的,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它只是一个工具。而更多时候,我们往往被自己的工具控制和利用,而没能用意识去控制思维,从而产生很多的痛苦。

如果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我们的自我感就完全源自外在。正如那些与我们的自我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地位、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当这些离开了我们时,我们会感到痛苦和绝望,就会让我们失去自我,这种情况会反反复复,使我们在外在的世界中无穷无尽的寻找而又一次次地被伤害,而我们没能意识到这些都是思维奴役我们的结果。所以我们不难想象,即便是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的人,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因为他们,没有拥有更为珍贵的东西——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

三、启示收获

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快乐与宁静显得更为珍贵,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要恢复自我存在感的意识,恢复对思维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复自我对身体与内心完全的支配。这样,当我们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一种身心合一的状里,就像孩子一样,内心充满着平和、喜悦与宁静。这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无常。而当我们需要思维为我们服务时,我们的意识就会指导我们的行动。思维在这里恢复了它工具属性的本质。

而我们到底如何解决这些永远困扰我们生活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呢?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把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和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总的来说,读完《当下的力量》,个人感觉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就是:珍惜现在,对生活处之泰然,也要有点阿Q精神,但又要适度;要懂得享受生活,也要懂得规划生活。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5

最近读了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但如果踏下心来真正用心体会其中的文字,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专注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专注于当下,是专注于当下的时间和空间,是专注于当下的事情。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快乐?我们想想是否身边的人常常会说:这件事本不该发生……如果……早知道……,等等,甚至有人一直生活在过去的'悔恨当中,影响了现在的生活。

著名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曾说:“我想多活在当下,少活在过去和未来。”网球这项运动不仅仅需要良好的体力,更需要平静坚定的内心力量来支持。而德约科维奇就可以做到专注于当下,发好每一个球,找好每一个球的击球点。不为上一局的输球而沮丧,也不为未知的结果而感到压力,只要做好当下,就赢了全局。

这让我想到了大学期间,在大一结尾的那段时间里,我报名参加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但同时又有英语四级考试、大一各学科期末考试和文艺汇演的彩排。当时各种事情加在一起让我焦头烂额。当我复习英语的时候脑子想着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该怎样着手,可做职业生涯规划PPT的时候又去想文艺汇演的彩排。过了几天后,我发现哪件事情都没有进展。于是我调整心态,专注当下,当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去想别的事,一件事一件事地有条不紊地进行。慢慢地,我发现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工作中亦是如此,当我入路之后,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比如想学好业务,参加背规比赛,又想每天锻炼,读书充实自己,于是我给自己列了一个计划表,每一个时段专注于一件事情,慢慢地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很多事情便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看书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活,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让我感受到专注当下的重要性。张德芬曾说过:我们所能拥有的,就是当下这一刻,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

所以,不为过去的事情感到悔恨、自责、愧疚,也不为将来的事情感到忧虑、惶恐、压力。专注当下,创造更好的未来!

首先,学会专注当下,对曾经和未来不必计较太多,我们对曾经和未来要明白几点:一要总结曾经的经验,二要坚定的对未来的信念,这个信念是我现在的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有所收获。其次,学会聆听这个世界,不能妄加自己的联想,要以事实说话。学会包容,有一个良好心态。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必须立足当下,给自己一个目标,专注的做好一件事情,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6

这要"我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我应该让自己更快乐".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这里的"我"和"自己"到底是什么关系?哪一个才是本真的自己?为什么"我"这么多好的念想到了"自己"这儿会变得如此不同?

这要这要从机体运作说起。要完成一件事情,大脑发出指令,身体具体落实,因此,关键在于是什么给大脑发布指令,或者说大脑产生指令的工作模式是什么?

这要我们暂且把大脑产生指令和发布指令的过程称为思维活动。实际上我们多数人的大脑中的思维活动,没有意义的比有意义的多很多。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除了他们有良好得思维方式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维活动更多的集中在有价值的思考上。

这要我们的学校教育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实用技能的学习上,而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却极少涉及,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好的思维方式能让"自己"变的更好,能够事半功倍,而这一切与"我"无关。"我"是高于"自己"的另一个层面,我们可以称之为超脱的意识。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大脑都是被"自己"控制,身体和心理上纠缠于是是非非,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这里不妥,那里不当,这也是"自己"和"我"在心理上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要我们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归根结底是因为:"自己"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好比一个人同时扮演了被告和法官的角色,是一场"自己"对"自己"的审判,这又怎么可能有公正、客观可言。然而,上升到"我"这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这些问题后,一切将变的清晰,由"我"来做法官,做心灵的指路人,做大脑指令的智库,问题将不会再周而复始。

这要我们假想,如果大脑由"高大上"的"我"来控制,或者当"自己"控制不好时由"我"来接管,将会出现什么情形,这时"我"与"自己"不再有冲突,"自己"将臣服于"我",也许一切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平和。

这要其实,跟"我"作对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它时而钻进牛角尖,时而与细枝末节、各类复杂情绪搅在一起,但当我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它,控制它,它就会像断了养分的野草,慢慢枯萎,让"我"做主,也许就会像我们经常所说的超越自己,获得重生!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7

“活在当下”——三年前正是我毕业为了工作四处碰壁迷失方向的时候,就听我的一位信佛的老师跟我说起过:人� 当时虽似懂非懂却也很受启发,真的要感谢那位老师当初对我的启蒙与关照。最近,是因为在看李书记推荐给我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那本书时,看到了它很多都是引自这本书上的内容,而且我对一些探索自我、心灵成长方面也感兴趣就买本来,只是我的这本是张德芬译的《修炼当下的力量》,比较薄一些,内容上更多地是注重练习如何摒弃过去和未来的幻象,而融入当下。

这本书作为一本心灵修行书籍,初读起来确实有点晦涩难懂,而且跟我以前读过的心理读物不太一样,它没有堆砌很多知识和理论,不是一本用我们的思维去思考理解的书,而是一本要用心去感受的书。我才意识自我成长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而这本书开篇却说思想、情绪组成的“小我”正是困住心灵成长的囚笼,应超越思想,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另外还有终结时间的幻象,接纳自己,停止思考臣服于当下等等,这经典的论述使我顿悟。心灵成长中的打开自己的感官是很重要的入门课,而我却一直是个喜欢思考却不善于感受的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被自己的思想所困住,生活中许多思考都是些无用功耗费心力,使我们处在一种无为的焦虑状态而寸步不前,这也正是我平时行动力不够的原因。现在当我面对工作压力和一些事情烦躁不安有点焦虑的时候,我就学会了问自己这几句: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智或我的小我正在制造什么样的想法?我是否安在于当下而不是把自己投射在未来或过去?心不够静的时候就翻几页来看看,确实能帮助我停止思考,尽快地行动起来。

另外前些天听了伍汉文关于湘雅精神的讲座,还有参加了支部本来准备排演的张孝骞话剧,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老一辈湘雅人的种种辛酸过去,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那种严谨务实克己向上的精神。相比之下,我们这年轻一代都是没吃过什么苦的一代,虽满怀着理想和抱负,却心浮气躁总想着一步登天,缺乏一种信仰而过于追求一些外在的物质的东西,总想着将来的功名、成就与幸福,却把现在贬低从不把现在的该做的事情做好,总的来说是有些心浮气躁而不够务实。我想,安于当下也就是一种务实精神的体现,只有抛开对将来的种种虚渺幻象,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才能得到内心真正的平衡和安宁,从而能更好地实现自己。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还有许多东西不太懂,而且更多的是没有能够将它灵活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还有很多值得我去消化的东西。也许是我们还太过平凡,生活中总有些牵绊和困惑放不下,但我想这些困惑与迷茫正是我们每个人不断自我成长的动力,我相信当我们的心灵飞升到乌云之上时,那时的天空永远是碧蓝的!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8

当我的思维操控着我合上德国著名作家埃克哈特·托利写的《当下的力量》时,我深刻的感受到:活在快乐的此刻,千万不要让思维把你激怒。

作者指出,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我们大脑的思维。他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这天你被某人激怒,晚上,引你发怒的人早已安然入睡,但你却被气得睡不着。那件事已经过去了,是你的思维不放过你。许多人都明白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波动的人或者事,B是你的信念,C是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制造者,可我们不明白,B是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

在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我们受苦的原因——“痛苦之身”。剧作者描述,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生虫。在它沉睡时,一切都安然无恙。但是,一旦外在的人、事、物启动了它,它就会苏醒。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文质彬彬的人,会忽然间变了一个人,出现语言或肢体上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我都不明白自我为什么会为了一件小事而激怒。

也许,很多 但从你的内心来讲,你并不了解自我,如果了解,就能够快乐的享受生命。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9

为什么你还那么忧伤?为什么你过得不幸福?

我们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等我拥有了足够的金钱,等我拥有了完美的感情,如果我没经历那段刻骨铭心的失败和痛楚……我想我有了我想要的自然就幸福了……

于是你活在你的未来和过去,你焦虑、忧伤、浮躁、压抑、痛苦,惶惶不可终日,唯独没有正视当下,体会当下,安于当下。殊不知,无数的未来正是由无数点滴的当下组成,无数点滴的当下又

直到前天我看完埃克哈特·托利写的《当下的力量》,我才深一步的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当下,在没有到达和拥有你想要的东西时,依然幸福和快乐呢?

书中用比较哲学的语言和逻辑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思维和无意识让我们偏离当下,我们一向活在思维的惯性和寻求自我价值的圆满中,当我们不能正视现实或不能认同自我时,焦虑的情感就攫住了我们,使我们不得平静和愉悦,更谈何幸福和快乐呢!

其实,现实中的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要在当下发生,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好处的时间概念。时间只是一个幻想。只有透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它还告诉我们怎样透过临在状态到达彻底的愉悦、平和和宁静,从而积聚更多的能量,在每一个当下得以释放;怎样透过痛苦之身体悟当下,寻求解放;怎样透过当下连接本然的自我。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爱,什么是真正圆满的感情关系。总之我们要不断地审视自我,正视生命的本然,不扭曲,不变形,安于当下,懂得臣服,不抱怨不焦躁,

在阅读中,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耶稣说,看那野地的百合,它们不耕不织却长在地上。

这句话虽平常,但是却让我们懂得,就应怎样去顺应自然,到达天人合一。任何事物和存在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何不去把握当下的每时每刻,积储能量,等待爆发,那么,您自然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同时我也懂得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如果他能够知足常乐、平静地应对生活中的磕磕绊绊波荡起伏、坦然应对周围的小麻烦,享受自我的小快乐;富人若能够取之有道、心安理得地取得财富,造福社会,名利双收,他也一样能够尝到幸福之味道。而那些坐在宝马里哭的人并不必须幸福!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10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尽管什么都不懂,但是拥有完整的自我。我们拥有自己完整的身体,并有绝对的控制力,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我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当下。所以当我们笑时,笑得那样开心;当我们哭时,哭得那样伤心。我们的喜怒哀乐会感染每一个人。孩童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个完整而完美的艺术品,没有瑕疵。我们的身体和内心不会累积任何的负面能量。

我们的身体渐渐成长,我们的内心渐渐丰满。思维作为人类一种认识并改造世界的工具,显示了它的力量。思维让我们具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思维让我们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提升。可是我们把思维最本质的属性忘记了。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工具是被我们所利用的,但是我们渐渐地被思维所奴役了,渐渐地失去了自我的意识,而我们所有的负面能量都因此而来。也许你会否认这点。但是你应该注意到,如果它是工具的话,当你用不着的时候是可以放在一旁的,可是身边又有多少人能够停止思维?你是否感觉到你的大脑在永不停息地运转,即使在你有意识想获得内心的宁静时,可它仍然在耗费你的能量!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再专注,内心有担心、有后悔、有疑虑、有嫉妒、有恐惧、有愤怒、有伤心、有兴奋。并不是说这些情绪没有它的价值,它们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的提醒。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无视这种价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这种情绪所产生的负面能量场中。这种情况下,思维无法体现它对于现实提醒的价值,反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能量,阻碍着我们进入当下,使我们生活在对过去的怨恨与后悔当中,使我们生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与恐惧当中。这样,我们的时间每时每刻在浪费,我们的生命不知不觉在流逝。这种负面的能量充斥在我们的身体与内心中,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而如果不严重的话,又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视为理所当然。

当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时,我们其实就失去了自我。当我们自以为成熟时,我们却发现小的时候我们做到的事,现在再也做不到了。我们再也做不到单纯的哭与笑。我们每每忽略或忽视自己的内心,我们变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迟钝。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我们的自我感,不再取决于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决于外在。并且我们在这个外在的世界里无止境地寻找自我认同,如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知识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和家族历史、宗教信仰、种族等其他集体认同。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而我们失去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质上是无常的,所以当我们从外界当中来寻找自我认同的话,我们注定会随时陷入恐惧与痛苦当中。

爱情对于很多人的意义也是这样。

当我们越来越长大时,我们潜意识地感觉到了自我的不完整,而我们又在从外界寻求自我认同中倍感疲惫。就在这里,当你突然碰到一段爱情时,你突然会感觉到你的整个世界变得完整了,因为你发现你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碎片,你发现因为“爱”——你和这个世界有了最亲密的联系,你发现了自己的意义。这种爱情的感觉短时间内真得让你觉得有一种拯救的意味,可是当有一天,它突然离开的时候,所有让你感觉到幸福与快乐的事物与记忆,反而成了痛苦与伤心的佐证。对于有的人来说,它甚至会变成恨。当它变成恨的时候,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爱吗?

只要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我们的自我感就是源于外在。我们从那些与我们的自我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你的社会角色、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包括爱情)——寻找我们的自我感觉。而当我们沉浸在爱情当中,彼此深深地需要与依赖,就像是药物一样让对方上瘾。当我们拥有这种药物时,我们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而当对方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嫉妒,企图通过要胁、责备或指控来操纵一切,这源自于我们对失去的恐惧。如果对方真的离开了我们,这可能会导致我 这时,爱又在哪里?爱会在瞬间就转向它的对立面吗?当初的那些是爱,还是上了瘾的控制和依赖呢?

正因为我们失去了自我,这种不完整感使我们在外在的世界当中无穷无尽地寻找而又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而我们无法意识到思维已将我们奴役。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复自我存在感的意识,恢复对于思维这个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复自我对身体与内心完全的支配。这样,当我们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里,就像孩子一样,透明、喜悦、宁静。这时,我们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无常,我们的内心都是完整的。而当我们需要思维为我们服务时,我们的意识就会指导我们的行动。思维在这里恢复了它工具属性的本质。这样,当我们遇到一段爱情的时候,我们便会明白真爱没有对立面。它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是你真正拥有自我时,散发出来的平和、宁静与喜悦。

我们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实就是内心的完整。每个人所选的路不同,但殊途同归,幸福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地。当我们学会随时随地感受到爱——即内心的平和、宁静与喜悦时,整个世界都将变得光彩!

而回归到爱的世界里,回归到我们本真的最初,则需要利用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11

在这个充满焦虑,痛苦,压抑的社会中,我拼命的挣扎,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将我解救出这黑暗的生活。

你能想到会有这样一本书,它能带你走出混沌,重见温暖吗?就是这本萌姐读书会推荐的书《当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托尼。他是身心灵大师,毕业于伦敦大学,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其实这就是我想得到的世界,现在我的世界实在是太痛苦了,每天生活在焦虑,自责,压抑中,甚至严重时,想过自杀。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渐渐地情绪缓和。接下来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本书在我身上产生的力量吧。

这本书开头就讲,你不等于你的大脑,这就奇怪了,我们的行为不都是由大脑控制的吗?那我是谁呢?作者讲你是你自己(本体),大脑只是思维的工具,它通过无意识得思维来批判你。它通过分析过去的经历,思考未来的走向,使我们活在痛苦的过去,焦虑的未来,但偏偏忽略当下的时刻。当下这个时刻才是我们能控制掌握的。他告诉我要做为观察者来观望我的情绪,我的痛苦,我的恐惧,当你抽离出一种状态来静静地观察它时,这些情绪便无处安放。

我闭上眼睛,用心听我的大脑此刻在跟我说什么。它说,你是无能的人,什么事都做不好,每天做事手忙脚乱。没学识,没主见,没远见,也没技能,所以你就是没有用的人……当时我就眼眶湿润了。同时,也感受到了我的内心在说,我不是这样的人!但是声音太小,而且我的无意识是认同大脑这样给我贴标签。所以才渐渐明白,原来当有人否定,不认同,不赞同我的意见,我的想法时,自己会产生非常愤怒的情绪。要么发脾气,要么冷眼相待……

你不觉得这很奇妙吗?突然觉得有个卡点被打通了,原来自己的焦虑,恐惧,痛苦,都来自大脑对我(本体)的无意识批判。而我本身并没有痛苦,是大脑这个无意识思维给我投射了一个痛苦之身。它只是一个幻像。

这给我带来了一丝平和的感觉。而这种让人豁然开朗的力量,来自作者讲的要找回我们的本体,感受“临在”的状态,感受“心流”的触动。集中精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将大脑无意识的思维批判,看作是痛苦之身,并接受它,观察它,最后让它变成一道光,融合在温暖的阳中。成为本体之光的一部分。

在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立即实践了当下的力量。这一天,我开车回家,这次说也奇怪,选择了走国道,旅途比较远,有很多岔路口,又是下班高峰期,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居然又把路走错了。当时这火大了,愤怒,自责,责怪……一连串的情绪就出来了。这时我意识到要作为观察者抽离出来看这一切,我的手已拽紧,非常的紧� 于是我深深的吸一口气,慢慢缓和情绪,意识到现在我的大脑在批判我走错方向的行为,它在否定我,在指责我,又勾起了小时候经常被种种外界的否定和批判的痛苦回忆,使这个痛苦之身,更加的痛苦。观察到这一点,我便接受了我的痛苦之身,同时意识到当下走错路后,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呢?当然是专心开车,专注路况,跟着重新规划正确的路线开车回家,这样才能安全的回到家。而这时,痛苦之身的责怪,愤怒,已荡然无存。它在这个时候也是没有用的,自然就消失了,它并不能给我指明方向。

晚上,刚好我亲爱的姐姐给我打电话,也很巧,今天都是来度化我的,哈哈。姐问我最近起来那么早都干嘛呀。当然我姐是关心我的,怕我又犯“心脏病”。我说起来看书呀。她说,那你看的啥,给我说说。我脱口而出,不讲。很简单的词。我大脑说的。你看,这是我常有的无意识思维方式,为什么我要说不讲呢,看我一步一步来分析自己。

我姐一听到我说这个,她当姐当老师的范儿就来了。她说,你看了书,不讲,你就看不懂嘛,记不住,白看了。那还不如不看。你看这话我听的是不是觉得姐在否定我,放以前,我就直接挂电话不讲了,因为我自己是看懂了的,不是不讲,是有原因的,但是我不说。因为大脑对我的评判给我又贴标签,它说,你表达能力不好,你重来没有讲过,肯定讲不好,你姐会否定你看的内容,会瞧不起你。这认定让我产生了恐惧心理,自卑,不自信的心里也出来了。

万万没想到,今天我有意识的观察了自己大脑所有批判,并意识到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什么?难道是让这些没有出现的问题,带给我不良情绪?不,当下我意识到我应该表达出我的想法。于是我说,姐,不是我不讲,是我不敢讲,其实我感悟挺深的,但是我觉得自己很自卑,怕讲不好,你笑话我,自尊心会受到重创。我说了大脑对我的批判,也表达了此时此刻的想法。这一说不得了,大脑没有再批判我,而是任由我的内心徜徉。

接着我姐说,没关系,她原来也是讲的语无伦次。于是,我第一次用独有的自我意识克服了恐惧情绪,开口对亲近的人讲自己读过的书,自己的内心恐惧。一切都很好,并没有嘲笑,指责,换来的是自己身心的愉悦,和姐姐的肯定。

于是痛苦之身的小我,便化作自我意识的燃料,助我完成分享。

通过自己的实践,慢慢地开始找到自己的本体一光,慢慢地有意识的思考,慢慢地感觉到当下集中精力的力量,本体的纯净平和,感受到当下临在的状态,痛苦在减轻,焦虑在消散。

感谢遇见《当下的力量》,感谢萌姐读书会推荐这本书,并导读这么棒的一本书,这使我终身受益,这是本真的拯救了我灵魂的书籍。我也想把它推荐给更多身边的朋友,愿所有朋友能活的平和而有力量!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12

读了将近6个半小时才读完。早几年前就有了这本书的纸质版,一直没有去读,现在想想其实现在读也许是最好的时机。作者的每句话都是我这些年的真实感受和经历,所以读起来才更加明白其中真理。领悟是身,心,灵三方面的全面认识。就好像开车,你知道怎么开,但只有坐在驾驶室,拧开钥匙,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的时候才能领悟开车是怎么一回事。

刚刚好。

从一开始怨恨我自己,怨恨原生家庭,怨恨爸妈;到思维层面与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再到现在接受自己的无意识,接受自己二十多年无意识所创造的我的内在世界,外在的生活情境。几年时间成长了许多。

小我以痛苦为食,且让我们认同于痛苦,给人虚幻的自我感。所以神经症患者不愿意从痛苦中走出,受过伤害的人认同于痛苦是人生的底色,进而封闭自己,学会伪装。外在平静的我们,内心上演着自怨自艾,怨天尤人,顾影自怜的戏码。

识破小我的伪装很简单,关注内在升腾起的情绪,感受,思维。情绪,感受和思维是小我赖以生存的保障。但当我们有意识的关注这些时,小我的力量即刻得以瓦解。

善与恶从来不是对立的,善里包含着恶,恶是来提醒我们无意识的存在,包围着恶的能量,同样也期待着解放,期待着为爱所包围,宇宙的一切都期望回归到本然状态,期待着爱。

谢谢你,我爱你。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13

《当下的力量》中告诉了人们如何对待过去、现在、未来。坛子里有不少评论贴了,我也来写写这本书对我的影响。

读书后个人体验是时间感觉变慢,人变得沉稳,不再那么焦燥。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是如何看待过去、现在、将来。过去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悔恨的地方,当你能了解最重要的是如果度过当下这一秒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为了后悔过去没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费情感。未来则是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害怕的地方,当知道当下这一秒最重要之后,我也不应再为未来的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安,还是好好度过当下时刻吧。

只要能够让心灵处于平和、沉静的状态,完成一件紧急的工作,与看娱乐节目、发呆、做其他无意义的事情并无区别。当下这一秒要做什么,不要跟随理性、不要跟随情绪,要跟随你的心灵。如果今天必须提交一份重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投入的工作,即使想通过娱乐来逃避行动的话,心灵也会通过焦虑情绪告诉你,你并未正确度过当下。所以要跟随心灵,剩下的就很简单了,观察到你真正需要的,对我而言通过情绪就能知道,我是否在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

以前也研究过GTD,最后的发现对我来说,问题不在于任务如何分类,而在于如何推动自己去做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是值得在当下做的事情,而不是用紧急、重要四个象限来机械的决定要做之事。可以大段时间的浪费生命,如果这同样能让我的心灵处于平静,什么也不做,什么成果也没有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这是以前从未想过的,所以《当下的力量》对我是更有帮助的一本书。

《六祖坛经》中有一个小故事,大意是一个和尚问一个得道高僧说如何开悟,高僧回答吃饭、念经、睡觉。和尚说这些我也做啊,高僧则回复:我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念经的时候念经,该睡觉的时候睡觉。用《当下的力量》来解释,就是高僧所作的在每一刻都是心灵 而我则在工作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想着工作,为过去而悔恨,为未来而焦虑,经常处于不安的状态。这些焦虑不安非但没有任何用处,还消耗了大量身体能量。

当代人喜欢抱怨,抱怨好工作岗位都被占了,没钱的抱怨房价太高,抱怨没有社会医疗保险不足,抱怨CPI涨的太厉害;有钱的抱怨社会腐败,抱怨有了钱却没有安全感要移民;移民的抱怨在国外没有归属感,不能融入主流社会。这些抱怨真的是想通话语来改变不平等不合理吗?我看未必,绝大多数人只是一种情感宣泄。世界上真的有能不让人不抱怨的地方吗?我想确实有,就是在人的心灵深处。跟着心灵指引,过好当下这一秒,绝大多数的抱怨都会消失,变成新生产的东西,或是对路边小草的欣赏。即使仍然有抱怨,这时的抱怨也是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抱怨不参杂太多的情绪,人们能在抱怨之后平静的投入下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当下的力量》非常好的一本书,但中文版的翻译加入了译者自己的想法,比如生造出来的“临在”一词,再比如“臣服”,感觉要下跪磕头似的很不舒服,再比如某章的标题“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让人容易误解为“想想怎么逃避当下”。所以又买了英文版,果然发现原版中这些让人别扭的地方都表达的很清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