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
最近,我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推荐给大家。
《明朝那些事儿》,一听名字就知道里面讲什么的,当然也就是当年明月,用幽默诙谐的文字,讲述的历史上明朝的事情。
明朝的开国皇帝大概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也就是土豆朱元璋(朱亮宇给他起的外号)。还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全是数字,因为如果这些人都不能去上学或者当官的话,只能以父亲的出生日期或是年龄相加起来。比如朱五四、朱重八、朱百六、朱四九、朱初一、陈九四等等,那登记户口的人就会眼花缭乱了。朱元璋这个名字也起得很特别,璋是元朝一种锋利的'器具,所以朱元璋就是“诛元璋”,把他比作诛灭元朝的璋。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历史上的战争和政治间斗争是很残酷的,就像《明朝》(简称)里面说的“打仗不是纸上谈兵,是血腥的,不是说说就行的。”“作战要学会两副面孔,一副是凶暴的,一副是温和的。凶暴的用来对付敌人,温和的用来对付服从自己的人。”也有人曾经说过的:“这个社会上,只要是敌人,是不存在退让的,不可以一味的谦让,否则的话,别人就把你打倒
历史是枯燥的,是无味的,可是当年明月就用幽默的话语来使它变得让我们更想了解历史上发生的事,我时不时还可以笑一笑,放松一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看试手,补天裂_《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
当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二百多万字的浩荡长卷看完时,心里涌出一股悲凉与感动。在辉煌灿烂、国力强盛的明朝,在尔虞我诈、山河动荡的明朝,我总能看到一股力量。
那股力量经久不衰,感天动地。它击溃了倭寇,打到了奸佞,摧毁了阉党,一次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它让飘摇的明朝屹立了将近三百年;它让无数人相信,再昏暗的日子也会迎来黎明。
这种力量,叫气节。
有一场战争,让我印象深刻。
瓦刺军挟太上皇浩浩荡荡地直逼北京城,朝野上下一片混乱,读后感《看试手,补天裂_《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当于谦用他瘦弱的身躯承担起国家兴亡的重担,我已经相信他不会输。一个不会后退,毫不畏惧的勇士怎么可能输?当他果断的把自己安排在最激烈的战场、杀气腾腾地俯视着瓦刺军时,他又怎么可能输?当他把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化作手中锋利的剑刃时,他根本不可能输!"秉持着信念的军队是不会畏惧任何敌人的,是不可战胜的。"
这场战争,叫北京保卫战,正如当年明月所说,在那些公式化的记载背后,隐藏着人性的光辉。于谦用他的行动告诉我,力挽狂澜的正是所有战士的气节。
后来于谦含冤被杀,死得光明磊落。正如他诗中所云:"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一件蟒袍,一柄宝剑,"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当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扫荡倭寇,目光是那般坚毅。夏言、徐阶、张居正,忍辱负重,换来明朝的安宁昌盛。连一直受后人诟病的崇祯,也宁死不受辱,自缢而亡。
正是一个又一个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肩膀顶着天,用气节、用信念支撑起大明江山。
这种力量,造就了伟大的华夏民族,屈原、荆轲、邓世昌、江姐…从远古到现代,中华儿女挺直腰杆,任凭雨打风吹去。
哪怕是一个无名小卒,市井小贩,只要他拥有了这种力量,就不会倒下。中国人有气节,中国就不会倒下。因为这种力量,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陆陆续续的读,读了足足三个月,一开始是一天一二百页,最近是一天几百页,终于一气呵成读完了它。
很多人在我的印象中就给我留了个影子,如雪泥鸿爪,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但是却又有那么几个人却让我悄悄地记下了名字……
徐阶智斗严嵩,以恶制恶,在这场战斗中,没有原则,没有怜悯,善良就是对人间邪恶的最大纵容!原则不重要,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胜了,这种胜利需要一种坚韧,忍辱方能负重。沉默方见爆发。我在想,他在打败严嵩之前,在那黎明前的'漫长的黑暗中,自己默默忍受着一切的一切,独立坚守,直到等到足以灭亡对方的时机,一网打尽……这是一个多么勇敢而伟大的人呀!
戚继光,一个努力赚钱和上级搞好关系,却只为打仗,只为保家卫国的人,死前和死后家里贫穷之极,必须这样的行为,才能在官场上混,在官场上混方能保家卫国,其行为可敬可悲,正是这种人方可称之为民族的脊梁,一个爱国将领要这样才可以报国,其趋于灭亡也不远了……
这本书可看,“有料”,有内容。虽然不后悔看了这本书,但以后绝不要再读这么长的书。总觉得黑黑的看不到未来的尽头!
这本书让我陶醉。《明朝那些事儿》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本书是一本历史书,它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到明末276年的历史。它幽默风趣,十分令人陶醉。
读到“在朱棣的统一指挥下,明军左右两翼分别向瓦剌骑兵发动侧击,朱棣更是神勇无比,又一次亲率大军冲入敌阵,挥舞马刀砍杀瓦剌骑兵,与敌军展开激战。”时,我十分佩服朱棣,身为一国之主,他非但没有在后方休息,而是在前冲杀,挥舞马刀杀敌:他十分神机妙算,将部队统领得十分有序,没有自乱阵脚,慌慌张张,而是兵分三路,三而夹击,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朱棣真是一个勇猛如虎,神机妙算的皇帝。
又翻看了几页,又读到了这一段“一个瓦剌士兵发现盘膝而坐的朱祈镇,便上前用刀威逼他,要他脱下身上穿着的贵重衣物,出乎这位士兵意料的。是,这个盘坐着的人根本不理他,看都不看他一眼”我深深地被朱祈镇这位皇帝给镇住了。他是一位皇帝,被俘后,他临危不惧,哪怕用刀来逼她,他都不理不睬,无视那个人,被俘虏后,他却仍然风度翩翩,风流潇洒,展示出大明皇帝的尊严。我十分佩服朱祈镇这位皇帝的临危不惧,勇敢万分。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远古时期的战争,奸诈,狡猾,智慧,勇气。这让我懂得了一个个历史事件,让我更加成长,更加聪明。
我是在20xx、20xx年左右接触到的《明朝那些事儿》系列,首先,这套书对于我来说实在太不寻常了,它和我之前看过的史书很不一样。私以为记载王朝兴衰更迭的丹青史册必定是严谨、冷峻而高贵的,而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将严肃的历史讲给大家听,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感。对于这套书的功过我先不做评判,不过如果一本书能够引发大众对于历史的兴趣,进而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反思历史,这就可以算是它的一大优点,很显然,《明朝那些事儿》做到了。那么,我就从我个人出发,谈一谈我对明史的看法和感受。
一直觉得明朝迷的不行,乞丐皇帝、算命宰相、女装首辅、恋母清官。现在看来根本完全错乱的制度居然能维持276年之久,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真的是顽强得超乎想象。
深刻意识到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这远比我在任何法制节目中的'感触深的多。明代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厚黑学百科全书。什么以德服人,不存在的,道德体系可以作教化和预防之用,若想国家长治久安,完善并被严格执行的法律体系必不可少。人总会多多少少存在些弱点,有些弱点甚至不为本人所察觉,却总是在身临其境时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人性本恶,只是利益太过诱人。马克思说:“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剥皮实草的极刑尚不足以吓退贪心的官,足以见明朝贪腐之积重难返,依靠道德维系的社会之松散虚伪。
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个段子。乾隆皇帝和华盛顿总统于同年去世,但是提起前者似乎总觉得他是一个离我们甚远的古人,而后者却感觉并不遥远,他的许多思想观念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后世。的确如此,从明清开始,我们自以为傲并让我们立于世界之巅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经落后于这个世界太远。而当一种制度达到极盛之时,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要么失去革新的能力,开始僵化;要么因过度活跃不可控制,走向分裂。但一个繁盛已久的庞大帝国,即便是苟延残喘,也是万难从外部攻破的。而它之前的辉煌,正是阻碍它变革的最大阻力。所以也不难理解新文化运动时知识分子的激进,悠远而闲适的古老中国,同时带着太耀眼的成就和太顽固的沉疴,但在旧制度已无路可走,不得不向新世界转型时,这一切却又成为了太沉重的负担。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之人诚不欺我。
放假第一天,在家实在闲着无聊,又看起了《明朝那些事儿》。这也许就是他读史读出得感慨,却让我豁然开朗,尤其是那句“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看透了一切的豁达,既不盲目的乐观,也不放弃的悲观,带着知道结局的心情去努力让过程更有意义一些,这不正是我所要寻找的“活着的意义”么。
年少时总是着急,急着出人头地,急着自己的未来怎么还没来,万一不来了怎么办。越长大越觉得人生的悲哀,经过了这么多年,自己依旧如此渺小,依旧是一颗毫不起眼的尘埃,何时才能变成闪光的金子呢?还是这一辈子就如此了,命运早已注定了?果真如此的话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曾经是那么的焦急,那么的急不可耐,于是一事无成,于是更加着急,甚至悲观。历史用嘲讽的眼神望着我这个曾经痴心妄想的。小小活物,让你活蹦几年,你就开始做梦!连自己也不禁要嘲笑自己了。梦做的多了总要醒的,醒了才发现,原来我们最终都是要“做了粪土”的,何必那么纠结。
也许很多人早已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我这顽冥不化的脑袋始终在纠结,自己到底为什么活着,总想着要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总想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立下一份不朽功业,总觉得自己应该做有意义的事,应该把精力都放在重要的大事上,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完全不屑一顾,还很轻蔑的说“没意义”,于是把自己的生活料理的一塌糊涂,完全置之不顾,甚至不解周围人的指责,还很理直气壮的说:“做这些事有什么意义?你要能说出它的意义我就做!”现在想来实在可笑,生活不需要意义,因为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活着。开头和结局早已注定,所有人都是一样,无论你是贵为天子还是捡破烂的,无一例外,“先化作粪,再化作土”,不管你曾经有多辉煌结局都会很悲惨,甚至越辉煌结局越悲惨,因为爬的高所以摔的惨。我们的起点与终点是在一条水平线上的,中间的过程就在这两点之间起起落落,把所有点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有趣的函数,虽然每个人的人生函数都不同,但奇妙的是所有人的自变量都有一定的取值范围,起点与终点的函数值也都是一样的,于是最大值越大的落差也越大。我想我是承受不了太大落差的,所以我只能做个平凡的小人物。
我想我应该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做好该做的事,做一个平凡的人,过平淡的生活,享受其中简单的幸福,勿动贪念。这也并不是消极,如果在能力范围内能做好所有该做的事,那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了,从中也定能体会到无尽的快乐。
人生无常,事事无休,兴衰交替,聪明的人一定能从中获得他所想要的幸福。
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自己都要充满希望的活着,去寻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