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4篇)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4篇)

内容导航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4《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5《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6《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7《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8《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9《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0《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1《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2《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3《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4《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5《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6《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7《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8《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9《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0《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1《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2《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3《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4《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5《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6《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7《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8《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9《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0《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1《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2《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3《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4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细细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动的是人的灵魂与精神。初看此书,就被其中道理深深吸引,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让人涉足于世,顿感轻松。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为人做事能视荣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心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现今的我们有时候感觉活得很累,不堪重负,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想,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看来只有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可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才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警世均在身边,但又有几人能独善其中,受益于身呢?望诸君心态平和,笑看人生吧!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

性的工作态度。对名利更加不去在乎,只是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我来说,精神的境界比物质的境界要重要许多、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成就感比任何的物质奖励都受用。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

菜根本是寻常普通之物,甚至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没于泥土之中不为人眼所见,既没有菜茎、菜叶的味美,也没有菜花的艳丽,很容易被忽略。工作与菜根极像,因此必须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菜根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价格工作一般都细水长流,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感性的热情,只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让人明白:思想会被欲望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过是休息的场所,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其实,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

已经很久没有翻阅类似于《菜根谭》这样的著作了。初读此书,脑中不禁想起了高中语文课中的《论语》,虽不可与之相媲美,但《菜根谭》同样以篇篇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应该怎样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语淡味长,叹乃奇书经典之作!

翻开前言,大至了解《菜根谭》浓缩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精髓,将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融合为一体。读一遍下来,竟无初想时的枯燥无味。因借到的书是图文版,在原文的基础上,图文版的《菜根谭》不仅加注了译文,还通过历史上的经典事例让读者了解其深远意旨,文章中的那些插画也使得文图意趣暗合,相得益彰。这些都让文章读起来更明白易懂,久久回味起来,书中智慧之光照亮迷茫的心,精辟之语也让人顿悟不少。

当今社会的浮躁之气无处不在,在大学生中更是常见。或许是因为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或许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就因为这无处不在的浮躁之气,现在很多人都难得静下心来去品阅书中的世界,更少有人能写出传颂天下的文章了。记得舒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过,现在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学生写出来的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

《菜根谭》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写出了很多简而易懂的道理,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还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去致力学业。“人生百年,不可虚度”,人的一生,转瞬即逝,大学四年,光阴有限,“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这四年,不能白白虚度,抓住青春的尾巴,去充实自己的人生。

慢慢品读下来,《菜根谭》呈现给我们太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退后一步,清淡一分”,当今是个竞争的世界,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并不夸张,若懂得进退自如,那么你也能在以逸待劳中逢凶化吉;如“身放闲处,心安静中”,竞争很残酷,现实很残忍。

由此可见,竞争实在是“惨不忍睹”,平均88比1的竞争力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有那多人去争一碗所谓的“铁饭碗”,可是又有多少人“空手而归”。这个比高考更加“悲壮”的竞争,是得要有多宽的心态去面对其中的得失,又得怎样去衡量这种现象的利弊。心闲自然闲,心乱自然乱,在世事沉浮之中,主要是在于你有宁静致远的心境,它可以让你不为利欲所动,不至于沉迷万物,让你独具慧眼,冷眼观世,同趋真境。那考上与考不上都只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让过去成为过去,背起行囊继续向前走,得意与失意尽在你的行动之中。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人世间的冷暖炎凉瞬息就会发生变化。今年三月,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我很清楚的记得那些日子上网时日本的这些灾难消息充满了几乎所有网页的版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竟然有些所谓的“愤青”标榜着“爱国之心”,在幸灾乐祸的“庆祝”日本人历此劫难,这让我也吃惊不已。即使他们过去侵略过我们,不尊重我们的历史,但在天灾面前,我们应该尊重生命,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标榜自己的爱国之心。《菜根谭》中说“心旷,则万众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就像刘春说过的那样“他侵略过你,你要仇恨,他跟你老磕磕碰碰,你可能反感,他鸡地屁地被你赶超,你可以显摆。但是,在天灾面前,你必须同情,作为人。而透过防灾抗灾救灾,透过建筑国民和政府所折射的文明程度,你只能惭愧,作为邻居。拜托,别再二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心胸宽阔,不只是在于不斤斤计较,而是能拿的起放的下。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也派过救援队,社会民众也曾募捐物资给汶川灾区的人民。而且,在此次的大地震中,日本全国危机处理机制的效率,民众对灾难发生的态度,冷静有序,疏导有方,政府没太多的行政命令指引,但各个救急系统运行、讯息传递的有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知足则仙,善用则生”告诉我们当“知足常乐”;“心闲日长,意广天宽”告诉我们心即宇宙,自由行走,就有机闲之所在?古人说“书中自由黄金屋”,细细品尝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精髓,如《菜根谭》,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净化,得到升华,在未来的生活里它更像是一盏指明灯,为我们前行的路照亮了方向。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4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采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篇篇内容短小精悍,句句简明扼要。虽然《菜根谭》是一本古书,但是书中的内容对应到今天依旧具有普适性。这本书就像是是一位懂得处世的艺术家,有“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的世间人情冷暖,有“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的风流,有”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的豪迈,也有“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的诗情画意。

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澜恬静的目光。

海明威说,冰山在海上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你对事物的认知,会被你生活的环境、你的学识、眼界等因素局限,这些因素会让你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夏虫不可语以冰者,笃于时也,正是因为存在认知盲区,我们才无法真正的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只有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才一直有动力去不断的去学习,去不断的探索更多的领域,去打破更多的认知盲区。人们对于缺乏认知的事物是很难理解其本质的,只做理论知识或者表象的理解是滑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本质上是对事物全面多维的认识,是反复的实践与试错,是认识的积累与总结,是对底层逻辑原理的理解,是对事物的解构然后再重新构建成自我认知,是对所需要认识的事物完成了这个过程才有的能力,这是知行合一的结果。认知不会仅仅由理论或者认知变成认知,如果缺乏实践缺乏自身的思考与理解,那只是对他人理论认知重复的复读机。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耳中常听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有不如意的事,是心性的磨刀石。逆境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能让人清醒、谨慎,而顺境却让人膨胀、放纵和丧失斗志。逆境会让我们产生烦恼和痛苦,而烦恼和痛苦往往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因此才有“烦恼生菩提”的说法。但是逆境必须恰到好处,一旦超过了我们自身的承受能力,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我们的人生永远沉沦在黑暗之中。现实生活往往是多变的,无常的,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人生,命运的起伏变化就如K线图一般,有高潮也有低谷。为了抵抗不可预知的无常,我们需要从逆境中寻求智慧,感想人生的真谛。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坐下来,反思自己内心,才知道自己的一些私心,妄想,而把自己最原始善的真情流露出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从这个“反思”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趣味。人应自我救赎,才能自我超越。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智慧来源于承认无知,自省来源于直面自己。只有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在错误中成长。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自省像是开启了上帝视角在观察自己,让我们加深对当前状态以及过去状态的感知,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情,如果不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就可以马上修改。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思维不够敏捷,或者情绪干扰没有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想不到足够多的选择,或者甚至想不到还有其他选择。但是在事后通过自省,下次做类似的事情的时候就会看到有很多选择,而不是再次被情绪控制,做出下意识的选择。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5

《菜根谭》是明初儒学家洪应明收集编成的一部语录集。

在我刚上小学时,这本书就被我收入囊中了,但是直到今天我才开始读这本书。我把它从高高的书架上取下,在书桌前仔细地阅读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已深深地沉浸在此书之中……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礼仪与做人的真理,集道家、儒家、法家、佛家的多种处事哲学于一书,让人受益匪浅。

《菜根谭》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本人。他可以自知做人之美德:尊师师长、礼让他人、愿赌服输……虽然这些也是我们现在人耳熟能详的社会价值观,但是他可以一项一项地做到,认真严苛地要求自己,而我们呢?

在生活中能严于律己的人很多,可是能坚持的人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所以我们也要多向他学习,即使自己并不聪明,但是我们仍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信你看,能做到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有哪些:舍己为人的消防队员们、勤恳为民的警察叔叔们……他们在铁的纪律下,养成了任何时候严于律己的习惯。虽然我们没有铁的纪律的约束,但是只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也能与他们一样。

在书中,还有一个人受到了我的敬佩,他就是书中的“匪”。原本他在文中的用处总是劫财拦路,但是在不断的受教下,他奋发图强,痛心疾首,一改前非,当了一位安分守己的公民。所以万物皆是可改变的,只是你是否愿意去改变自己。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各种奥义,同时也知晓古人的各种优良品质,令我受益匪浅,我推荐大家也去购买一本《菜根谭》,仔细地阅读,相信你也一定会爱不释手的。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6

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犹如暖春吹拂的微风逼退寒冬的冷意。

一本《菜根谭》包含了人生的各种重大抉择问题,但其根本也就是出世与入世的问题。读完这一本书便像是经历了一世,体味人生百种滋味,遇事时也可勉强达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径危险处,回得头早”的境地。这是一部可以润物一生的书,静心阅读,细细品味,菜根越嚼越香,心智自会越来越高。

“粪土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在粪土中生活的幼虫是最为肮脏的东西,可是它一旦悦变成蝉,便在秋风中吸食洁净的露水。洁净的东西是从污秽之中诞生的,而光明的东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即使我们处于困境,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改变境遇。“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而在世,难免遭受挫折,逆境之中的阻力不该成为自甘堕落的借口,反而可以使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动力。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不能轻易放弃,千万不可罢休,依然要继续奋斗。

人生而在世,岂能没有执念,或为名利所奔波,或为情爱而不舍,或为心中大义而执着,得之为幸,不得则弃。昨日之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能。《菜根谭》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便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肝胆煦若春风气骨清如秋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立身处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心做事。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功名利禄并不如外人所视那般荣耀,不可过于趋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生活的质量本就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知足就好。山林息尘心读书消俗气,多读书,可静心。读圣贤书可知世事,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栽花种竹,心境无我,摒弃执念。

手捧一本《菜根谭》,其中各种良言犹如春风轻拂心田,细细读之,慢慢思之,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7

《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

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8

古人流传下来的很多书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打仗,当看《孙子兵法》;为人处世,《格言联璧》《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等都是佳作。像这样传统文化书籍,街上的书摊常常有卖的。和《格言联璧》类似,《菜根谭》也语言精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流传甚广,书中句子长短不一,短的一两句话,长的成为一段话,文言形式,多对偶,今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菜根谭》就是一本很好的解读版本。

这本书智慧非凡。书中传递的思想,有儒家的积极入世,奋发努力,也有佛家的吃苦修行,有道家的清静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大体上是有益于为人处世的。书中多倡导读书,为善,宽容等等,有助于读者正确看待功名利禄、富贵荣华,有助于社会的和谐。《菜根谭》原文中不少哲理,确实精辟。人情练达即文章。无论是原著中洪应明,还是本书编著者,都有一定的人生历练,阅人无数,善于从人生际遇、宦海沉浮、是非功过中提炼总结出人生的道理,有助于我们过好自己的人生。

如果只是一些浅显的道理,《菜根谭》也不会流传下来。百年之后读来,依然洞察人性,比如“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可以说,概括了多少事。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看透了多少人;“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多么辩证;“闲中不放过,忙中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中有受用。”可以当做座右铭。

时代是发展的,原著的观点有些不合时宜,纵然编著者做了些改良,也要看场合,比如过分主张吃亏是福,退让等。大体而言,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可以用来指导人生。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9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随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菜根谭》是明朝的洪应明所著的书,在日本企业界已被追捧为“奇书”,从此便能知其修身养性的力量之深。都说: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古人亦云:性定菜根香。都可见,人只有经历了平淡艰苦的生活,才能使经验有所增长,人格有所升华。这便是《菜根谭》这本书的宗旨,静心读它,才能品得仁智百味,让失意者变得彻悟,让成功者懂得长胜不衰的方法,让居官者明晓如何仁政廉洁,让平凡人也自能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而这本书中的感恩的言论,也自是讲得十分有理。有这样一句话: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意思是说,我对别人有功劳不必挂念,但如果自己有过于人,却不能不计较;别人对我有恩情我不能忘却,要想着去回报,但有仇怨却必须忘掉。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句话说得多么迂腐,还不如“德怨两忘,恩仇具泯”呢。但是,“德怨两忘,恩仇具泯”只是针对自己给予别人的恩怨来说,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对于别人的恩情我们要时刻铭记。别人的仇怨,我们只是把它写在沙地上,让它可以随风流逝,不再计较;但别人若有恩于我,却必定要深刻在心上。其实,看到这句话时会有触动,是因为我觉得它非常像是爸爸妈妈对待我的行事准则:爸爸每天奔波忙碌,却从不会在我面前提及劳苦;妈妈日复一日忙家务,即使汗如雨下也不会叫一声累。而我如果在母亲节父亲节那一天,给他们小小的表示,他们却比以往都要显得开心。那么,这句话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我的行为准则呢?为什么只是沉浸于爸爸妈妈所构造的幸福与恩惠中,而不去报答呢?

《菜根谭》中还有一句话: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先暂且不说别人给予的恩情,光说我们受到了爸爸妈妈莫大的恩德不知回报,不就是刻薄、冷血到了极点么?这样的情况当然要避免。对爸爸妈妈的回报,应该不只是在节日请他们吃饭,而要在日常生活中都融入感情,给他们温暖的感觉。而我们要做的这些,《菜根谭》中也都有体现:如“知足者藜羹旨于高粱,布袍暖于狐貉”。我们要满足于爸妈提供给我们的环境与条件,知足才能常乐,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便能“编民不让王公”,精神生活也十分富足。

又如“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具非矣”。回报父母便不要去计较得失,挂念他们会不会给夸奖,不然这种感恩之情也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与价值。再如“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面对父母不挂记自己的回报,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所积福,自己付出得越多,回报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深厚,福泽也会绵长。

在静心凝神的《菜根谭》阅读中,我懂得了很多。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这是一部类似《论语》论述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也是历代文人士子竞相把玩的一部应世奇书。静心沉玩,乃得其旨。

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本书囊括了中国几千年的处事智慧,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从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寂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文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它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几乎阐述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但核心主题只有两个:一个是入世,一个是出世。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径危险处,回得头早。”

人说,如果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那么一部《菜根谭》即可润物一生。《菜根谭》需静静地读,细细地品,菜根才会越嚼越香,心智才能越来越高。它的外表一点也不显眼,看似平淡的话语,细读之下却能让人回味无穷,顿生无限感慨。

“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暗生”,“粪土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由此可知,万事万物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改变环境。我曾抱怨过很多,但现在我会静心做好该做的,希望能成为生于秽而成于洁的蝉。

“偏激之人,难建功业。躁性者大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者固执,如死水腐木,生机已死;俱难建功立业而延福祉。”看到这一点,心里不禁一颤,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直想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而如今终于知道该如何完善自己,我会努力去改变,有激情地做事,有热情地待人,在大学里完成应修的课业。

“云止水中,动静适宜。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鸳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我曾是一个很好动的女孩,我也一度是一个很封闭的女孩,有时太动,却觉茫然;有时太静,却觉抑郁。我一直希望能找到解开的办法。现在才知道,在沉寂的水中也有跃动的鱼,以这种心态来观察万事万物,这样才能找到心灵的平衡。

“乐者不言,言者不乐。谈山林之乐者,未必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淡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佛祖曾在西天拈花无语,众弟子中惟迦叶拈指微笑。真正懂的人,什么都不用说,一个微笑足矣。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经历万千头发斑白之时,真正有了感悟,却望着画船外的雨丝,什么也说不出来。这一条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也教会了我如何辨人。

《菜根谭》的每一条读来都能让人感慨颇多,但对于其中的某些观点,我却不敢苟同。作者基本上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讲述入世,采用佛、道的思想讲述出世。我是一个俗人,有着人们所说的那么一点进取心,故而对书中“省事为适,无能全真”不敢苟同。多才不如平凡,无才能够保全自己的真实本性,但我一直希望自己多才多艺,不愿做一个平凡无才的人。我认为多才多艺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真实本性。也许在这一点上我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而作者是站在道家的立场上来看的吧!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它能流传至今,受到各种各样的人的追捧与细心研读,的确是有道理的。如果有人问我,青少年必读的书目有哪些,我一定会强烈地推荐这本书。它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地品味一番。泡上一杯香茗,在窗明几净的室内,静心品读,相信你和我一样,定能收获不少。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偶然之间,我遇见了洪应明先生写的《菜根谭》,就像沙滩上玩耍的小孩偶拾得一明珠。菜根谭,这样低调的名字却蕴含着深刻的真理——谭者,谈也。或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是用菜根喻人生之根本。只有根基稳了,人生才会有价值。

假期里,在这个像按下了快进键的小城里,我像大多数人一样在互联网上快速的浏览各种信息以获取琐碎的知识,是《菜根谭》让我“慢”下来,走出“一目十行”的快节奏。因为它是文言文体裁,在读时不得不慢下来翻译一遍,在这样逐字逐句反复翻译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慢阅读的好处——慢下来才有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再者,洪应明先生写的可谓句句金言。读书其实是获得知识的最快捷径,我在读《菜根谭》中,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让我着迷其中,一遍又一遍念着晦涩的文言文……

《菜根谭》中提到“作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意思是做人要超凡脱俗,但是不要有故意违反世俗人情的心思,来显示自己的清高。做事要顺应时局,不能有一点刻意的趋炎附势的想法。在读到这句话之前我以为“脱俗”与“应世”是对立的,现在才懂得“脱俗”是指内心高的素质和涵养而不是主观意识的摆脱世俗,它是一种从容;如果刻意标榜自己的清高是比世俗更低级的。真正懂的出世的人更懂得入世。这让我想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利万物而不争。”我想,人最好的德行应该就像水一样养育万物,却没有与万物去争夺。修德是人的根基,人的素质和涵养提高了才能更从容面对生活的苟且。

洪应明先生又提到“古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了一生;古人实受处,今人反虚度了一世。总是耽空逐妄,看个色身不破,认个法身不真耳。”意思是,古人闲适之时,今人却忙忙碌碌过了一生。古人实受之时,今人又恍恍惚惚虚度一生。总是沉溺于虚空,追逐妄想。看不破自身,认不清时事。闲的是什么?忙的是什么?看破什么?认清什么?这是我初读时的疑问,也是我着迷于此的原因之一——自己思考获得的东西往往比别人直接告诉你的更深刻。这句话是洪应明先生对明朝中后期奢靡享乐的社会现象的感叹,同时也适用于现代,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要看破虚幻的欲望,认清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实实在在的享受生命。停下逐妄的脚步,看看自己拥有的,珍惜眼前。毕竟房子没有最大只有更大,但舒适便好;钱没有最多只有更多,但够用就好。一昧去追求换房换车换名牌就容易忽略父母家庭孩子朋友,有些东西失去了便不可挽回,徒留遗憾。

很多道理是身边的人不能告诉你的,在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经验下,我们需要从大量阅读中获得。“少壮者,事事当用意尔意反轻徒泛泛作水中凫而已,何以振云霄之翮?衰老者,事事宜忘情而情反重,徒碌碌为辕下驹而已,何以脱缰锁之身?”(翮,鸟羽根也,泛指鸟翅膀)你品,你细品。我们现在是不是有“当用意而意反轻”的情况。还记得毛主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吗?我们青少年就应当有鸿鹄之志,有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有奋斗拼搏的勇气!而不是平静的像吹不起一丝涟漪的死水。失血于杯中,堪笑猩猩之嗜酒;为巢于幕上,可怜燕燕之偷安。意思就是说:把自己的鲜血流在了酒杯中,猩猩嗜酒真令人可笑;为贪一时安逸把自己的窝搭在人的帐幔之上,燕子的苟且偷安真是可怜。青少年应当时刻有危机感,大的方面:当今世界仍不和平,发展靠青年,我们自己要发展要拼搏,国家大业才能完成。小的方面:大多数人都有中年危机,这最是要钱的时候,很多人会后悔青年没奋斗或没攒钱,现在我们就要把专业学精,工作后管理好金钱,但学习只是大学的冰山一角,很多人脉关系,口才,修养都是从大学积攒的。

闲暇之余,我还是会细细读几页《菜根谭》即使重复也不觉乏味,因为不同时期读同一句也会有不同的收获,不一定要有多么深刻的感悟,只求平静心灵,拨开云雾。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也可以看看《菜根谭》得到自己的理解。

最后,我想将洪应明先生的这句话分享给大家——以积财货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猛然转念哉!转变的是思想,改变的是人的修养境界。每个人都有积攒财货的方法,何不把它用于积攒学问,要知道知识是通往财富的重要桥梁。像经商需要营销策略要有金融知识,一份轻松的工作需要经过专业考核。让我们以积财货之心积学问,重视阅读。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可是多数人不知道《仙佛奇踪》是洪应明的书,只知道一本《菜根谭》,这应该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为自己某一部作品的过分出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干脆滞销,惹得出版商不快,又让我们以为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独秀,无法促使百花齐放。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写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集合了万古不变的教人之道,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我们正心修生,养性育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的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如能坚强的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

《菜根谭》这本书分为前集和后集,其中我最喜欢的的一则是: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功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这则告诉了我,如果自己对别人有所恩惠,切不可念念在心,计较回报,长此以往只会加重自己的名利之心。相反,对别人的恩情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于自己犯的错,要时时刻刻以此为鉴,改过自新。别人犯错时,如果你不断指责并不能让他改正已犯的错误,相反只能使他对你产生怨恨,而当你为他辩护,他则会反过来检讨自己,积极的修正错误。

阅读《菜根谭》,能让你从容的面对纷繁变化的世界,时刻拥有一份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对人生有新的体味,对心智也有一个新的提升。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读《菜根谭》,我受益匪浅。它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智慧书。有时,书里一句简单的话,给我带来了足足几天的思考与感动。它用散文诗化的手法从从修养,处事,学习,心境等方面给我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人生道路作了积极的指引。

关于《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号‘还初道人’。关于他的事迹,没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难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社会局势十分混乱,他对于功名吉田贵看得很淡泊,专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都是当时的警世教言,虽然后世无传,但这本《菜根谭》却散放不朽的光明,欢喜读它的人不少。从《菜根谭》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辞、性格等,绝不是一般学者如胶柱鼓瑟或侈言清谈者流所可比拟。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和佛出世的思想,所以品读《菜根谭》,让我在体悟人生的真谛时,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了进有进一步的深化。

在《菜根谭》的五大章内容里,我最喜欢它提升心境的诗句。一行“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过疏竹,风停而竹不留声”,我的思绪在这唯美字句间飞扬:大雁飞过寒潭,不会留下痕迹;风从稀疏的林子里穿过,声音却不会因此而停留。我们的人生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光明,也绝不会因为偶尔的失误而毁灭,得与失往往只有一瞬间,如果难以承受考验,我们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会立刻倒下。读到那句熟悉的“宠辱不惊闲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时,别有一番感受。大学之前是为了考试而盲目背诵,而今天它却深深地撞击了我的心扉。平静处事,冷眼观事,不以物喜,不以己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强大有力的心里基石。

其次,使我感兴趣的要数它关于充满禅意关于佛学的领悟了。它推从的平淡是真,一切随缘,返璞归真,清心寡欲等,这些,对于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是极有帮助的。紧张的生活导致的心理障碍往往是由于人们放纵了的欲望所造成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权衡好现实理想的关系,能够在忙碌的时候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空想的时候能够多思考那么我们就不会陷入压力的漩涡之中了。如果我们能够“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静;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那么我们就不会遭遇如此多的苦难了。

“人生贵在随缘,一切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日常生活中,对很多事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一切随缘,真正实施起来却大相径庭了,为了达到目标,有时宁可扭曲自己的想法,用错误的理论指导出错误的行为,又用错误的行为继续错误的理论,自己还会沾沾自喜,执迷不悟。

《菜根谭》关于为人处事的知识方面也给予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一点上,它主要继承了《论语》的中庸思想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也即方圆出世。它提倡我们宽容,谦和,退让以及帮助和理解等等。它甚至完全推崇没有个性就是最大的个性的道理,为了保护自己,可以隐藏自己的有点长处,宁可有理也饶人等等,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做法是否过于保守了呢?如果每个人都不偏不倚,那还指望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矛盾里进步,每一个公民在不断的受挫之中取得进步么?在这里并不是否定《菜根谭》关于中庸思想的倡导,过分的中庸毫无意义,就我个人而言,和出风头闹事一样愚昧。

翻阅《菜根谭》,我愚昧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感化,在辩证思考与理性批判中,我成长着。我把它置于床前,利用每天睡眠之前的时间静下心来品读,执笔做一些小小的摘抄,尽情的享受这样的读书时光。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最开始了解到《菜根谭》,是因为喜欢其中的一句话:“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世间万物,相辅相成,鱼能在水里畅游而忘掉水的存在,鸟乘风飞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风的存在。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不为环境所拖累,人就可以活得轻松开心,顺其自然。当时读到这句话就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扑面之感,心想能写出如此句子的人一定是如和煦春风般的大师,隐居山林,一抬手一投足间,在袅袅茶香中笑看世间万物。

我的大学生活已经586天了,与室友们相识的日子也已经586天了,随机分配的六个人组成了257寝室,这里存着我最初的梦,这里有我最真诚的朋友。不置可否,我们每个人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彼此,喜欢游戏的人会带着室友一起“团战”,优秀的人会激励大家一起前进,我们都希望自己变好,都希望成长为可以让自己骄傲的人,本学期开学之初,我就推荐了大家《菜根谭》这本书。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的方式给人以启发和警醒。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藉贯不详,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当时看到书的名字觉得很难理解,又很拗口,大家翻阅资料,互相讨论、借鉴,才明白有俗语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把菜味比作世味,意思是“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古人有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细细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动的是人的灵魂与精神。

《菜根谭》分为总论卷、修身卷、为学卷、治家卷、为政卷、用人卷、治道卷、处世卷共八卷。总论卷主要以君王的为政之事为主,结合海宇之内的百姓、庙堂之上的良吏和刑法礼法的规矩,讲述“保天下之要道”,培养正气,能使贤人君子无郁心之言;坚固元气,能使群黎百姓无腹词诽之语。《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修身卷,“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强调君子首先要在品德上谨慎从事,品德才是根本。其中有一句“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令我感触颇深,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

反观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不论是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才会活得坦坦荡荡。

《菜根谭》文字精炼,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仿佛作者是在不经意间写的随笔一般,侃侃而谈,如叙家常,却有着更深刻的见解,短短几个字就能传递出许多人也许要领悟好多年的哲理,文辞优雅,对仗工整,虽经历了几百年,仍难以磨灭其睿智的光采。每次翻开,都仿佛是与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在闲谈,感受着老人经历过诸多风雨,看透世事后的人生感悟,只是寥寥几语,但是细细回味起来,又无一不是万古不易的真理。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大学正是进入社会的预备期,涉世尚浅,正是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容易沾染坏习惯、坏风气的时期,怎样保持善良的本性,始终光明磊落做人正是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的。总会听到有人说,在社会上要“长个心眼儿”,也许会有部分人觉得如果始终光明磊落待人就会被人利用和陷害,成为社会的淘汰者。我觉得,所谓的长个心眼儿并非是想着如何利用别人,如何去趋附不良的社会风气,迷失本性,而是像《菜根谭》中“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即使知道怎样使用诡计,也只是作为防止被利用的一种保护措施。

“嚼得菜根,做得百事。”《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智慧早已令我深深折服,它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同时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表达了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及治学家训的认识体会,表现了中国对人生、人际、人性的独到见解。

《菜根谭》将重构社会文化心态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修养相结合,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圆心阐述,可谓卓具识见。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众多的思想流派,在这些流派中,或多或少涉及到社会文化心态的规范,但是,社会几乎全不理会这些道德,自行其是,弱肉强食,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洪应明所借助重构社会文化心态的有力武器是人的生存意识,将生死问题作为价值参照,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希望使人们将一切所作所为都放在鬼门关上进行比量、考究,然后识别孰轻孰重,孰取孰予,从而使人们自觉改变思维定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方式,从个体到集体,最后重构整个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心态,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箴言,实在是社会病态的药石。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使淡长。物欲横流的现代,人们如果能放弃功名利禄等各种欲念,冷却人世间的奔竞追逐,心安性定,不张扬、不虚浮,默默地坚守自己心灵的菜根香,就能长存其鸢飞鱼跃的天性,淡然从容,以一份精神上的空灵而遗世独立,生活也一定会过的充实且有意义。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可是多数人不知道《仙佛奇踪》是洪应明的书,只知道一本《菜根谭》,这应该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为自己某一部作品的过分出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干脆滞销,惹得出版商不快,又让我们以为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独秀,无法促使百花齐放。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近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

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读《菜根谭》颇有感触:“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了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是将自己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作文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自觉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灵魂所思与肉体所为往往并不统一,甚至会发生对抗,直接导致“作文”与“做人”的激烈冲突,真的是很残酷。然而,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会中运行的过程被称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拥有一双“作文”的妙手,所谓“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做学问的人务必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炼道德时却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誉,那么你必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造诣。如果你在阅读古书时却只把兴趣放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体会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但却无法具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不是太累了,如此肉体与灵魂的和谐就无法统一,心灵的安宁更成为无稽之谈。

时下朋友见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这种累并非单纯的工作强度之大,而是作为社会人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是个体心理的疲惫,是不堪心灵的重负,对此身在职场的人们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调节。倘若我们能够做到“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卸下过多的心理重负,拥有宽爱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么我们将会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抛弃功名之累,饱览春花秋月,细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地终其一生。

如同《菜根谭》的得名: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破。但愿我们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都会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从懵懂幼年到现在书生意气的今天,关于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听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每听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听不厌!感慨之余,幸而未忘激励自己努力的去接触中华之伟大的传统文化。有一天,当我从图书馆将《菜根谭》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后,我彻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从此往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潜意识里逐渐的走出朦胧,有了较为确切的轮廓,然而就算我穷尽眼力,仍旧不能看到她的边际,在世间的所有事物中难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与之相媲美。“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语言精炼隽永,对于道德的坚守与否的后果,一语道破。读罢,我便陷入了沉思——对于人生的道理进行阐述的书籍,名人等数不胜数,但能够像此句话一样将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后,便无可救药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咀嚼着“菜根”,细细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静下心来,投入到这本书中后,慢慢的从苦涩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从雪山上渗透下来的清泉在口中轻轻的滑过,丝丝的清甜的同时又带来一种清凉至及的感觉,让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于书香…

处世之味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学甚至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总有一种要表现的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装成熟”吧。很多次的经历后,我也就渐渐的明白,其实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积极的表现成熟的同时,却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涉世浅”的特点。“与其练达,不若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确很有用处,但是也常常令人圆于世故,掩没了率真的天性,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菜根谭》中说道历事之道告诉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品行端正,心胸坦荡的人,想想以前读的书中写到做人要外圆内方,总觉得有些不舒坦,但具体哪个地方,又说不上来。今天在《菜根谭》里忽然明白了。

《菜根谭》中说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这句话说的就是外圆内方吧,涉世未深的人为不良习惯所沾染的机会就要少一些,而阅历丰富的人心中奸谋技巧就会多一些。老谋深算的人估计就是那些阅历丰富的人吧。当今社会一些成功的现代人,整天呐喊着累,身心俱疲,究其原因估计就在于此吧。

按说现代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早已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喊累呢?原因在于我们历事深,机械亦深。想想一个成功合格的现代人,不仅要工作能力强,还要八面玲珑地应对各个方面的关系,对领导说不上曲意逢迎也得是笑脸相迎,哪怕领导错到离谱,你也不敢直言指出,也要思虑再三,找一个最不伤面子的方式小心翼翼地说出一点个人小小的看法吧。没有几个人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勇敢地说出来吧。

久而久之,言不由衷,让自己学会了外圆内方,内方有用吗?生杀大权还是掌握在别人手中,不能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结果逼得自己人格分裂,心里俱多不快,否则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一生寒凉。对于自己正确的看法意见只能埋藏在心底。

偶尔有几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人,勇敢地站起来,结果只能是一颗枪子被打了出去,或者是几个老谋深算的人的问路石子而已。我们看过《水浒传》的都会想到两个人,一个是晁盖,一个是宋江。江山好汉的两个领导人。他们的性格直接反映了梁山泊的发展。先说说前期领导晁盖,他是一个朴鲁疏狂的草莽英雄,有什么说什么,心底坦荡。而宋江曾为一带小吏,机械很深,通晓人情世故,常常拘泥于此。结果就是宋江带领着梁山好汉招安,即使他谨小慎微也不能挽回梁山好汉的颓败之势。

与之相反的项羽和刘邦敢冒天下之大不昧,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结果刘邦称王,项羽也虽败犹荣。因为他们都是看透世态人情而不拘泥于此,开创了一代伟业。

纵观古今历事之道,与其谨小慎微,不若朴鲁疏狂,放手一搏,成者成矣,败亦无憾。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有一本书我经常喜欢读,在书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一句话,一辈子。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据我所知,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新中国的创始人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菜根谭》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可使人从浮躁到沉静,从肤浅到深刻,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6

今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年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如果我们不够伟大,至少我们应该是善良的。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7

《菜根谭》诞生于明万历年间,是一部有益于人们修身正心、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在这部书中,作者洪应明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读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读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毛泽东读《菜根谭》时曾说过:“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读《菜根谭》,感触颇深:“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同志却整日怨天尤人,说没有好爹娘给自己聪明的大脑、没有好老师教会自己治世的学问、没有好领导安排自己施展才华的阵地,等等。但就是忘了照照镜子,看一看自己满脸灰,拍一拍自己浑身泥啊。在我们的邻国缅甸有这么一句俗语:海中的月亮再明也照不出海的深浅,自己的眼睛再亮也看不见自己的容颜。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真正能够找到和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却很难很难。正因为如此,才要“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内省找到和正视自己的缺点才是修身养性、壮大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自古以来,我国有注重内省的传统。孔子在《论语》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高德友检察长在谈到如何“严以修身”时强调,“内省是修身的重要方法”,“君子求诸己”,意思就是遇事首先要求自己,从自己做起,自我反省,而不是怨天尤人。只有经常内省,才能及时洗去思想上的灰尘污垢,净化思想,提升人格,避免“积小恶为大恶”,认识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内省?在我看来,作为检察人员,内省就是要时刻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检查、自我警醒、自我鞭策。要见贤思齐,对照英模找差距,对照政绩看问题,对照宗旨看思想,对照要求看纪律。内省还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正确看待和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内省还要做到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聪明人以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愚蠢的人以自己的教训教育别人”。

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湮没了古代的风情,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面对着与日俱增的物欲、焦虑、烦躁、戾气,多少人迷失在灯红酒绿之中,丢掉了最真的自己。《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有很多很多,它就像一溪清泉、一缕清风,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感觉到压力繁重的时候,如能常常读之、思之,定能帮我们涤洗心尘,吹去积烦,还我们一个宁静的内心世界,帮助我们发现最真的自己。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8

很久以前,我听到一位朋友提到《菜根谭》一书,朋友对这本书推崇备至,誉为修身养性、《智慧》,我也想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但世俗繁忙,一直找不到时间来阅读欣赏。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集修身、生活、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之所以叫菜根谭,原因各不相同,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话“人能咬根,百事能做”得来的。通过这本书,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每天都忙于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挫折,困惑和心结,这往往留下阴影和伤疤在我的心里。

《菜根谭》中的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受到启发,每天读几段,每天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醒世的语录,唤醒包围我的心灵,改变着我的心态,我的生活,改变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这句话对当今社会追求财富和荣誉的人来说,对相互攀比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在过去,我也迷失在对物质的欲望中,不断地向往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我的心从来没有满足过。与别人相比,我总是想要一些超出我能力的东西,我的生活是浮躁和虚荣的。

现在,我知道,对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侈的物质条件,但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有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虽然我的生活很平凡,但我的精神是幸福的,是丰富的。知足是对幸福的追求,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生活就是这样,要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幸福,要能在荣誉面前保持警惕,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我如何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一本《菜根谭》,一本警示书,希望你也能偷一点闲暇,找到它,打开它,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生活随着阅读进入另一个境界。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近日读《菜根谭》,很欣赏这样的句子,“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原句不太好懂,找个译文看看,确实收益挺大的。

这句话可翻译为:“一块堆满了腐草和粪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长许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常常不会有任何鱼虾来繁殖。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应该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宏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在生活中,我们要习惯看到崇高的事物,但也要习惯看到非正义的现象。因为正因为对立面的存在,才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比如说人们多爱看美女,美女者,看之养眼,古人有语“秀色可餐”,再说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行为是无可厚非的。正因为存在丑女,才衬托了美女的美,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天底下的女子都一样漂亮,那么,人们都会习惯了,也无所谓美与丑了。

做老师的,当然喜欢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管理起来不费劲,而且也能取得不错的好成绩,也适应应试教育的结果。心中常这样想,所有的学生都如某某就好了,上课也轻松了,成绩也能上来了。其实想一想,社会正是因为个性而显得多姿多彩,这也只是一个愿望而矣。课堂也不是现代生产中的流水线,我们也无法生产出同样的合格产品。

有时候上课,因为个别捣乱的学生而确实把人气得够呛的。现在学生、家长、教师的法律意识都挺强的,违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事情教师也坚决不做。因为如果把知识没有教好,只是说明你这个老师能力有限,是小事;但是如果因为维护课堂秩序而做出非法的事来,那可是一辈子的事儿,是大事。因此,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再加上有些家长维护自己孩子,有些事情确实很难处理。大多老师有同样的一个感觉,现在看到有些学生,确实是有些害怕。

有时候感觉教育的力量不是万能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起课来让人头痛,却也无能为力,在课堂上还挺嚣张的,用着挑衅的眼光边说话边看着你的眼神,老师却无能为力。不能体罚,说教也显得很苍白,黔驴技穷也只是一个叫家长,来与不来还得看人家的心情。

还是古人说得好“地秽生物,水清无鱼”,不管是自我安慰消极逃避无可奈何也好,还是至理名言处世准则也罢,觉得说得的确挺在理。人们制定了规则,但是却是由人们把规则打破。规定了法律,但是还会有人违法。有了规章制度但是还有人不遵守。

人要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宏他人的雅量,师与生者之间,也同理。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0

最近一直在看《菜根潭》,一直就从图书馆借来相关系列的书来看!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说明啦“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讲述啦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我说的决不夸张哦。那就听我细细道来。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啦,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啦。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啦。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啦“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当然啦,我还有很多的心得,就不一一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啦,我建议大家都应该去看看这本书!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1

疫情期间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在家隔离不给大家添麻烦不外出串门。在家期间合理的安排时间,多读书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便从老公众多书籍里面来寻;虽然书籍众多但是想读的却难寻几本,突然《菜根谭》跳入眼前,初读此书多次想放弃,因为书里许多繁体字使我望而却步;尽管有许多文字已经有拼音注解,但是还是众多的文字不认识。但是想来不可轻言放弃,就去找来新华字典,一边看一边翻看字典查找,坚持几天之后,发现此书虽不如小说那般易懂,但却自有其风采和韵味。慢慢地便爱上此书,放在枕边每天翻看,细细品味,轻声慢读。

读“无过是功,无怨是德——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使我明白人生在世,无愧于心,乐于助人,不求感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努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教育和帮助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家庭看到希望。

读“修德忘名,读书深心——学者要收拾一精一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使我懂得求取学问拂除杂念;在追求道德修养上,别把功名利禄放在上面;阅读书籍时,应该多多注重心得体会。

读“忘功念过,忘怨念恩——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使我想到帮助别人不必记在心上,若有过错时刻反思自己。对于别人的帮助应时刻牢记,对于别人的过错要懂得放下。

读“多病未羞,无病是忧——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使我反思到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用说及时改正了,作为教师教育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犯错误时,及时提醒他们改正并引领走向正确的方向。

书未读完,但感受已经颇深,放在枕边慢慢咀嚼,伴书香。悟心神,努力前行。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2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工作是为了生存,读书是为了进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空闲的时候通过读前人的书而思考而总结而进步,六月份读了明代洪应明著写的《菜根谭》一书。

《菜根谭》是一本以文言文的形式所编著的书。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该书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读到“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知道了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

书中一句“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燥急之念。”它的意思是隐伏的久的鸟飞的一定高,盛开得早的花朵必然谢得也早,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失势的忧虑,可以消除燥急求功的念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济天下,做人本来就应该如此,厚积才能博发,就像青蛙一样,每一次成功的跳跃都是先把身躯沉下去,任何有心之人于事,都必须先充实自己,成功与不成功,不必在乎于结果,而关键在于自己的准备充足与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执着于结果不如把过程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好做完美。

博大精深的《菜根谭》还需要我们继续去读它了解他细细的品她,在工作之余拿来细细品味一番,清醒一下被工作忙得晕头转向的头脑,浇灌一下那久已干涸的心田,寻找修生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学会高瞻远瞩,学会达观人生,将书中精华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3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是作者对人世百态的领悟,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沉淀与积累,蕴涵深刻的哲理,读后耐人寻味。

最近我就读了一段: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它的大意是说:肝有病眼睛就会看不清,肾受病耳朵就会受影响。病发于人看不到的地方,却表现在人所共见的地方。如果君子想成为人上人,就要先在没人看到的地方做好自己。

如果让自己道德完善就要慎独,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做好一切。做什么事都不能瞒天过海、蒙混过关,因为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

我有一次独自在小卖店里,忍不住拿了几样小食品,我一会儿拿起来,一会儿又下。那时有两个我——一个想拿东西的我,一个不想拿东西的我。突然,我想起一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所以我到了最后也没有把东西拿走。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就是说,一有坏念头,人就变得鬼鬼祟祟。如果不做坏事的人,就会做什么事都没有紧张的情绪。

所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4

自古以来,拥有财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大小,甚至是家庭地位大小的标志之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写出了世态炎凉与人生无奈。

在战国时代,纵横家苏秦对此就深有感慨。他曾学纵横之术,前往秦国游说秦王,书十上而秦王不用。最终穷困潦倒,耗尽资产而归家。看到苏秦回到家了,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这都是因为苏秦在外多年,一事无成,没有求得任何功名而遭家人冷落鄙视。

所幸苏秦大受刺激,发愤读书,甚至夜半瞌睡时,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以保持清醒。终于他学有所成,游说山东六国获得成功,权倾天下。再次回到家时,父母远远地迎接他,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以示恭敬,嫂子向他跪拜表示谢罪。

家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呢?名人经历如此,普通人更不会例外。

做为平民百姓,如果能够有很高的收入,自然会有相应的地位,那其实是一件幸运之事。大部分人,能够生存下来已实属不易,还谈何地位呢?手中无钱,自然会感觉低人一等。

一个人如果真的这样想,那么这辈子他就真的地位低下,经常受人白眼。

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呢?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因为人本身就是观念动物,自己的行动完全受于自己的思想观念支配。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会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意思是:老百姓如果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广积恩德,广施恩惠,那么即使他没有公卿相国的名位,也会受到世人的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如果一味地争夺权势、贪恋名声,那么就算他拥有公卿爵位,也仍然像乞丐一样可悲。

如果谁能理解这段话,并真正这样想,这样做,注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人穷志不可短,如果自身没有什么钱财,内心世界又一片荒芜,就会觉得自己没有用处,处处比不上他人。

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可以这段话为参考,改变内心,修正行为,不以钱财多少论英雄,唯以施德行善为目标。

这样你的价值观就不再是金钱至上,即使遭遇仍和以前一样,但会有了自信与从容,然后通过一点点的努力,改变现状,最终达到想要的目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