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起风了
——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
在北京一个叫做小羊圈的巷子里,有一棵老槐树。
老槐树不知道在这里多久了,孩子们都喜欢在槐荫下玩耍,因为这里有槐豆槐花与槐虫可以当做孩子们的玩具,还有一片树荫可以让大家在暑气肆虐的时候纳凉。槐树旁是一户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姓祁的人家,一家四代都住在一起,也就是四世同堂;门牌一号是一家姓钱的人家,钱先生不喜欢出门,就喜欢在自家后院里侍弄花草;祁家对过是李四爷的家,李四爷为人很好,待人热心,永远自动地为大家服务,对谁都愿意帮忙;三号是小羊圈里最体面的房,三号的主人,冠晓荷有两位太太,祂们总是走在最前端……
然后,渐渐起风了,卢沟桥事变爆发。
不久,北平陷落这股风就像是深冬寒风一样,在炎热的天里把整个北平吹得像是秋后的落叶摇摇欲坠。人们的心都凉了,李四爷站在槐荫下和以前一样向大家报告该怎样准备,然后坐在那里呆呆地看着绿色的槐虫。
老槐树随风摇曳,不说话。
我想老槐树可能一开始也像祁老太爷一样,觉得事情肯定不会很糟糕,但是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当祁家老三——瑞全离开去保家卫国的时候,我可以看见老槐树轻轻摇摇自己的枝叶祝祂好运;但是事情很快就不受控制了,三号的冠晓荷在大赤包的怂恿下跑去向日军告密,因此钱老先生被那群兽兵带走关进了监狱,我可以看见老槐树十分气愤,恨不得自己能够离三号的房子更远一些,但是老槐树不能动,祂只能叹了口气,然后继续随风摇曳……
事实证明,三个月一切结束这简直就是个幻想。一天又一天,老槐树虽然可以不用担心柴米油盐,可以不用在意弄堂外隆隆枪炮,但是祂仍然只能看着住在小羊圈里的人们在受苦。即使老槐树有槐豆槐花与槐虫,祂不能拽回越走越远越走越歪的瑞丰;即使老槐树有槐豆槐花与槐虫,祂不能站出去去为了自己的国家而与侵华日军进行斗争;即使老槐树有槐树槐花与槐虫,祂不能阻止那群兽兵将脚狠狠踢向李四爷……
三个月慢慢慢慢地拉长变成了八年,八年对老槐树來说不算什么,可这八年却让老槐树刻骨铭心。当年在槐荫下一期侃大山的人们一个又一个被时间的洪流裹挟走,逐渐冲淡了痕迹,但是老槐树会记得祂们,记得小崔,记得孙七,记得李四爷,记祩儺太太,记得小文夫妇……
但是在最后的最后,老槐树定会有些欣慰,因为这噩梦般的八年终于结束了。
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
终于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口气读了下来。这是一篇不错的长篇小说,虽然小说最后以悲剧结尾,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那些爱国的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爱戴。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瑞全则不同,他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 做了特务的招弟,把一个新一代的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冠晓荷,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异议,就连日本官兵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
我想,这篇小说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去享受没有战乱,生活美好的每一天!让我们去热爱祖国,去热爱生命,这才是老舍先生写下它的初衷。而不要像那些背离祖国,悲惨的汉奸一样,被世后万人唾弃。
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平平淡淡的语言,就像一篇日记一样。但是这本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书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看似平凡的语言下隐藏着无可比喻的美。
读着这本书,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感到悲痛,但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守旧的以四世同堂为傲的祁老人,忠厚老实的祁天佑掌柜,时时在新旧思想中挣扎的祁瑞宣,受尽迫害而奋起反抗的钱诗人,朴实善良的李四爷夫妇,自私自利的冠晓荷夫妇……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最令读者热血沸腾的,是贯穿全书的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人是鱼,国家是水,离开水,只有死亡” 面对这样质朴浓烈的爱国情怀,试问有哪一个读者不会被从心底里深深感动?这本书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中华英雄们,他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献出了自己的热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祖国!反之,有一些势利小人,一心想攀龙附凤,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出卖国家,遭到世人的唾弃,他们难道不悲哀吗?
对于《四世同堂》这部文学巨著,不论我读多少次,最最打动我的,依然是其中浓浓的爱国深情!让我们的泪水随着书中人物的悲惨遭遇而奔流,让我们的热血随着书中人物的英勇抗争而沸腾!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也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属于我们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不要忘记自已身上有属于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而时刻骄傲地挺直中国人的脊梁!
《四世同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住在“小羊圈”里祁瑞宣一家人在北京沦陷时期内平凡而又不甘于平凡的一段生活。
祁瑞宣是一家之主,为人宽厚温和,但还有中国人的血性,他在北平刚刚沦陷的时候,将自己的三弟送出去抗战,并且告诉学生和街坊们,中国没亡国,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颗星星,虽然不是很亮,却能带给人希望。
钱默吟是一位诗人,因为他的二儿子仲石摔死了一车的日本兵而遭到了日本人的毒打,回来后,变成了一位爱国诗人,他整日不断地奔走,游说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抗日的队伍。
冠晓荷,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每天想的只是如何升官发财和一些占便宜的琐事,靠着出卖身边的人和事赚取些许蝇头小利。
这三个人,性格迥然不同,其实这就是老舍先生总结的中国人的三大性格种类。如果中国都是像祁瑞宣这样的人,那么日本人入侵北平就是偶然事件;如果中国人都是像钱默吟一样的人,那么中国决不可能被日本侵略;如果全都是像冠晓荷这样的人呢,中国是必然要灭亡的。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应有的血性,变得像绵羊一样软弱,任人宰割,那它注定是不会长远的。但在整本书中,这段描写给我的感触最深:“他看着自己的一双手,一双白软的手,他苦笑了一下,这样的手是打不了人的。”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中国人软弱的性格,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接下来的他们祁瑞宣和钱默吟做做的事情却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在隐忍的同时,却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默默的做着潜移默化的反抗,在周围中国人的心中种下一颗反抗的种子,点燃一盏希望的灯火。这才是中国人的血性所在,中华民族长存的血性所在。
老舍先生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既是北平城中的百态人生,亦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段厚重的历史。正如老舍先生在开篇所写“他们生,他们死,他们兴旺,他们衰落„„”在这跌宕起伏的一路上,有多少人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又有多少人不失理想奋勇向前。 在书中,老舍先生用一个个形象的词汇生动的描述着每一位主人公,这些词汇不仅能描绘出不同人物颇具特点的相貌,更能准确的勾勒出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面带笑纹,老成持重的祁老人;圆脸重眉,一团和气的祁天佑;深居简出,谦恭和气的钱默吟;尽职尽责,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当然也有卖国求荣的冠晓荷和太太大赤包。如果说祁老人和他的大家族是一棵茂盛的大树,那么小羊圈胡同便是一片林,大大小小的花草树木间,有相互依存,也有独自挺拔,更少不了旁逸斜出的杂枝残叶。老舍先生用他略带调侃的京腔京韵,写活了抗战时期北平市井小民的百态人生。
小羊圈胡同,似乎与外界相隔离,它有着自己和谐温馨的小环境,邻里和睦,相互帮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但当日军攻城,北平沦陷,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全都被打破。每个人都带着些震惊,惶恐与不安,但也有一些为此兴奋并蠢蠢欲动的人。不用说小羊圈胡同,单是从祁老人的家中,就会因年龄阅历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分歧,有人逃避,有人亲日,有人抗争„„单从这一个家庭,一条胡同的对待战争的理解与行动,便能映射出整个北平,乃至全中国人在日军铁蹄下,亡国奴的生活。
老舍先生用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写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用他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展示着那段历史中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日军暴行和叛国求荣者的谴责与批判,可以看到他对敢于奋勇抗争的志士们的敬佩与赞许,也可以看到他对被迫成为亡国奴的平常百姓的同情。老舍先生在文章结尾写下“起风了”三个字,必是希望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明白,无论狂风暴雨,总会有阳光冲破云层,重照大地的一天,清风仍会拂过,生活仍在继续。
“假若北平是树,我就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是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了。”就是这样朴实而又非常到位、形象的话语,深深吸引着我,引领着我一口气读完了老舍先生的巨作《四世同堂》。小说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儿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运。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在描写汉奸时,老舍先生显示出充分的讽刺与幽默才华。冠晓荷与蓝东阳是小说中的汉奸形象代表,“无事乱飞是苍蝇的工作,而乱飞是早晚会碰到一只死老鼠或一堆牛粪,冠先生是个很体面的苍蝇。”而老舍先生用极妙的笔法对蓝东阳做伪日汉奸时道:“蓝东阳的相貌先引起试官的注意。他长得三分像人,七分倒像鬼。日本人觉得他的相貌是一种资格与保证——这样的人,是地道的汉奸胚子,永远忠于他的主人,而且最会欺压良善。东阳的脸足以引起他的注意,恰好他的举止与态度又是那么卑贱的出众,他得到了宣传处处长。”
作者对于动词是精益求精——“对大赤包,在表面上,他无微不至的去逢迎。他几乎“长”在了冠家。” “长”这个动词的运用,不仅刻画出瑞丰没有出息,死皮赖脸的无耻形象,而且将大赤包、冠晓荷的势利眼表达的清清楚楚。——“看见一个熟人,他的脖子探出多长,去勾引人家的注意。”一般下,“勾引”一次用在女人上,而此处,用在瑞丰上却极为恰当,瑞丰好吃懒做,没有本事却想要大家关注他的不劳而获的形象。
老派市民形象中,刻画的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是祈老人,他是“四世同堂”中祁家的长者,是守着“老规矩”坐着“老生意”的旧式商人代表。他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计。当侵略者点燃的战火烧到家门口的时候,他还一厢情愿地力图包住自家的安宁。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他似乎置若罔闻。当战争初期时,他认不清侵略者的野心,但随着残酷的战争击碎了他晚年无忧无虑的幻梦,在心中逐渐萌生了仇恨、反抗的种子。
我最喜欢里面的祁家第三代祁瑞宣。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在他身上体现家庭观念和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还好,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而对于北平,几乎每一段都有作者对于北平季节、风俗、建筑、文艺等等深情描述.如老舍先生描写北平的夏天:“假若不愿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莲塘里去划船,活在太庙与中山公园的老柏树下,品茗或摆茶。‘通俗’一点的,什刹海畔接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也可以舒爽地吃半天茶,砸几块酸梅膏,或呷一碗八宝莲叶粥。愿意洒脱一点的,可以拿上钓竿,到积水潭或高亮桥的两边,在河边的古柳下,做半日的垂钓。”
老舍笔下,人不离城,城不离人,北平和北平人,是息息相关的。
《四世同堂》从时间上来说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小说刻画了一批汉奸形象,汉奸没有好下场,也是作家憎恨感情的体现。通过爱国诗人钱默吟,祁瑞宣后来与老三一起抗日等,歌颂民族气节和中华民族不敢沦为亡国奴的抵抗精神!
他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以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绘声绘色地展现出一幅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他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以满腔沸腾的热血,写下了这部让每一个中国人都铭刻于心的民族记忆。
他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这部伟大的著作,叫《四世同堂》。
这是一部灵魂的屈辱史。日军侵华了,北平沦陷了,人民遭殃了,生活在一夜之间被打乱了,民族一百年来蒙受的屈辱达到顶点了,形形色色的灵魂也趋势上演了……北平城被日本铁蹄践踏的背后,是卢沟桥燃起的熊熊烈焰;小羊圈胡同里各色人物荣辱沉浮与生死存亡的形象写照下,透露出的是战火对一个民族灵魂的侮辱。全书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其他人物的起伏变化,以小见大,真实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恶。一夜之间,梦魇出现,各色灵魂争相着淋漓上演……
这是一部灵魂的展现史。这里有如瑞宣般爱家爱国人士被逼无奈的心理斗争,有如冠晓荷和大赤包以及瑞丰那位时髦太太般家贼汉奸们丑恶嘴脸,也有如瑞全和仲石一样不甘苟活于世,对侵略者的屠刀奋起挥舞的反抗者。祈老人和祈天佑是保守的,小崔、孙七、金三爷,以及桐芳、招弟、高第、白巡长是有善良本性的。李四爷夫妇的“老好人”形象在彻头彻尾地淋漓尽现,妞妞至死不肯吃“共和面”的执拗,辛酸了一代北平人……这些都在老舍的笔下一一上演,无所事事中透露着愤慨,轻松幽默中引人深思。
这是一部灵魂的觉醒史。战争激怒了人,也改变了灵魂。虽然招弟从一个纯洁的姑娘变成了日伪的特务,让人心寒,然而钱默吟却被战争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旧式知识分子激怒成投笔从戎的革命者,也让矛盾的高第与瑞全并肩作战,让祈老爷子抱着妞妞去找日本人算账,让小崔和李四爷等人不乏悲壮地为革命而牺牲……这足以让人喟叹,让人震撼!
这是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人性之花的淋漓绽放,是一首铿锵激荡的民族灵魂的交响,这是在先生的妙笔下,一朵永开不败的民族之花。这里,我们借先生的笔看到了一部旧中国的抗战史,了解到了在枪炮的雷鸣中形形色色的最本质的性格,它让我们不断地理解与反思。而透过这部国民史,我们又读懂了一位生在炮火年代的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他轻松幽默的笔调里有的是满腔的愤慨,嘲笑讽刺的帷幔下透露出的是一颗对家国拳拳之爱的心,是对国民蒙昧强有力的呼唤,是对胜利最急切的渴望与坚信。
这位先生,叫老舍;这部书,叫《四世同堂》。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敬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历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
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情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辱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
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面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我挣扎。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我与无意中在书架上发现大家老舍写的最为著名的一部书——《四世同堂》
命中注定让我们擦肩而过,美丽与遗憾并存(甚好)。缘分让我们相遇,缘分也让我有幸一睹她的芳容——那跨越将近半个世纪多的民族屈辱与不幸。
端坐在书桌前,细细春风早已吹过我的耳畔;历史的温度又让我再一次遐想。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仿佛又置身于发生在那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在北平城中小胡同里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愁的瑞宣、热血青年瑞全、中国式任劳任怨的韵梅、耿直忠诚的常二爷、善良热心的李四爷四大妈、由弱不禁风的隐士诗人蜕变成钢铁般革命战士的钱默吟先生、极端卑鄙并且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民族的败类)、阴狠毒辣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狡猾但正直的的白巡长、并伴随着家庭风气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尤桐芳、在钱默吟先生的帮助下并最终成为革命战士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富善先生………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又在眼前跳动,如黑夜般漫长的八年中伴随着中国人的惶惑、苟且偷生、生不如死的饥荒一幕幕的在小羊圈的胡同里得以演绎………这段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的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屈辱、不幸、死亡与反抗斗争让我更深切的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段所不为人所知的历史;那段上映着中华民族人性的历史,那段反映着北平人民身上思想斗争的历史及中华儿女为寻求救亡图存而所做出的斗争、牺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所获取的比较抽象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有了灵魂,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和自信心;这部书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读完老舍先生的这本著作,让人感到既可恨又可笑:可恨之处在于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仍有那么几个被文化筛下的土与渣滓,而剩下的是几块真金(引自《四世同堂》老舍著);可笑之处又在于文中字里行间处处显示老舍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诙谐的语言,幽默的比喻,恰当的嘲弄、讽刺;无不使人有一种如沐浴春风之感觉,很自在,很洒脱。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许是定格在那个时代的特有产物,可是我发现直到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有那个时代的残留;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总会看到活生生的自己和自己周围的同伴,怎能不让人掩卷深思呢?
轻轻地掩上书的最后一页,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纵观整本书,心中不禁慨叹在那样一个时代的人们的一种人性承受如此之多的磨练后,竟然展现的如此真实。在一个区区北平西城的一个胡同小羊圈里,老舍先生用形形色色的人物刻画了当时代表中国当时许多人们的心态,已成为半个世界前整个中国的历史的一个缩影罢啦。令我更为惊叹的是老舍先生在面对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人民的时候,没有用十分激烈的言辞批判日本人及汉奸们;相反的是他用一种时有时无,蜻蜓点水般地去描写,而在一种幽默、诙谐的语言背后掩盖着先生的愤怒与哀伤,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先生蔑视的眼神和淡淡的冷笑;但在这蔑视和淡淡的冷笑背后无不让人深思?
当我今天重新审视全书时发现《四世同堂》这本书的书皮上有一个典型的四合院式的门,这个门很奇特:门紧闭,没有一丝缝隙;并且给人一种很庄重、肃穆的感觉(由看所得),这或许也是封面设计丁聪所选的一个特意的景物(寓意)很能说明深层次的问题吧。据我理解这个门里面是一个家,而这个家的门是紧闭的——家是一个中国封建礼教的堡垒(北平人的谦虚与有礼貌大概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而在这个堡垒里面容纳了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一个接受中国新式教育的人,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并且四世同堂的链锁把四代的爱恨与他们的命运紧紧地串在了一起,直到在外来侵略者的践踏与蹂躏下,这个门被打开啦;四世同堂的链锁也在一步一步的脱落。同时这个门里面的家甚至可以扩至到一个国家、民族。这个门里面也见证着历史的进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各种文学作品中,表达亡国之痛的作品有很多。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诗圣杜甫用诗表达的亡国之痛。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用词表达的亡国之痛。
但这些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表现帝王将相或才子佳人的亡国之痛,而表现普通人民亡国之痛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只有到了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笔下,到了《四世同堂》这部巨著中,普通人民的亡国之痛才得到全面细致地描写和表现。
《四世同堂》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内祁家四代人,以及其他六七家普通人家的亡国生活。刚开始,除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祁家老大瑞宣和老三瑞全之外,小羊圈的其他人几乎都没感觉到北平沦陷带来的痛苦,大家都和祁老太爷一样,坚信“咱们北平的灾难过不去三个月”。他们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将是八年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中国的普通人民特别是北平人民,是善良而温顺的。他们像羊一样,认为只要自己温顺不惹事,日本人是不会平白无故来欺辱更遑论来宰杀他们的。但结果却是无论他们信奉什么哲学,从事什么行业,个人什么性格,甚至是选择做了汉奸,结局无一例外都是悲惨的。
祁家,信奉和气生财的小商人祁天佑,被辱跳河自杀;做了汉奸的小职员瑞丰被日本人杀头;最小的重孙女妞子活活饿死……
钱家,淡泊名利的钱诗人入狱遭受酷刑,大儿子和钱老太太相继因病痛而亡,二儿子下落不明,孙子后来也被抓进了监狱……
冠家,甘心做汉奸走狗的旧官僚冠晓荷、老婆大赤包分别被日本人活埋和折磨毒死,女儿招弟做特务被暗杀……
跑车的小崔被无辜砍头示众,唱戏曲的小文夫妇双双被杀,说书的黑毛方六遭受酷刑折磨,老实本分的农名常大爷,好心的李受辱抑郁而亡,好心的李四爷受辱憋屈而死,汉奸蓝东阳死于原子弹爆炸……
可以说,覆巢之下,无有完卵;国亡了,家也一个个跟着遭到灭顶之灾。
那原因何在呢?为什么好好的国就亡了呢?老舍先生在小说中也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首先是教育特别是现代爱国教育的缺失。小羊圈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受过现代教育,民族国家的概念淡薄,不知道家和国的关系,这就使得他们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只会做“看客”,甚至是汉奸败类。相反,最先觉醒并积极参加抗战的是受过现代教育的瑞全,接着觉醒的是受过旧式教育又受过日本酷刑的钱先生。这也是促使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没有受过现代教育的觉醒的新人,就不可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
其次是尚武精神的衰退。中国民族在汉唐及以前是具有非常强尚武精神的,但由于宋代之后“重文抑武”的错误政策,以及和平日久的影响,使得大部分中国普通民众慢慢丧失了尚武精神和斗争精神,慢慢变成了任人宰割的温顺绵羊。比如,小说中好几个人的名字中都有“顺”字;祁天佑等人受到日本人的凌辱后,宁可自杀也不选择反抗。拥有这种精神状态的国民,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这样的国家是很难不被侵略欺凌的。
再次是组织涣散。中国人虽多,但却经常是一盘散沙,在遭遇危难时,无法有效组织起来反抗。后来,由于受了苦难现实的教育,小羊圈的不少人都想进行反抗,但由于没有组织,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斗争。即使是最先起来斗争的钱诗人,开始也只是单打独斗,后来才意识到必须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另外就是糟粕旧文化的毒害。这种糟粕文化最主要的就是罔顾廉耻、升官发财的思想,而受这种文化毒害,结出的恶果就是生出了一大批汉奸败类。其中的代表就是冠晓荷(谐音官小哦)、大赤包、祁瑞丰、胖菊子、蓝东阳,这些人的眼中只有升官发财,为此不惜卖国求荣,甘心做狗。老舍先生在文中直斥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渣滓,没有礼义廉耻,只有男盗女娼,并直言中华民族要振兴,必须全面彻底地清除这些渣滓。
原因找到了,救亡图存之路在何方。最根本的在于创造新文化、培育新人。这种新人的代表,一个是钱先生,他是半旧半新之人,前半生是旧人,后半生是新人,也可以说是新觉醒了的旧人。另外一个是祁瑞全,他是完全的新人,接受的新式教育和思想,既有知识,又有勇气;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既善良,又坚强;既机敏,又果断;既熟悉城市,又熟悉农村;既爱家,又爱国;用书中的话就是“老三已经不是祁家四世同堂的一环,而是独当一面的一个新中国人。”
在无数像钱先生和瑞全一样的新人的前赴后继的艰苦努力下,中华民族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国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又一个新征程。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应像老舍先生期望的一样,努力做一个新人,努力做一个独当一面的新中国人,唯有如此,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这是老舍先生所著《四世同堂》给我们的启示,也是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对我们的期望!
有些人看了那些带点爱国主义的东西总觉得仿佛是一种口号与宣传,总觉得很假很空洞。生在这个时代,你不能怪他们。但是我相信老舍在1944年写下这本书时他是真诚的,对北平,对国家,对未来,对中国人他是饱含着感情和希冀的。
理想也好,爱国也好,传统的教养和流传下来的美德在今天看来似乎都不值一哂。小羊圈胡同现在在哪儿呢,大概在推土机的轰鸣下变成了一地瓦砾废墟,然后变成了一座四方的高楼,卖十万一平。那里有没有祁瑞丰李四爷,有没有冠晓荷大赤包?我不知道。似乎有又似乎没有。但是我隐约觉得祁瑞丰看到冠晓荷可能会很亲热地打招呼,大赤包和李四也说不定在业主微信群里很聊得来。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再固守那些迂腐老旧的东西好像有点不合时宜了。毕竟我们要发现人性中好的东西发扬正能量,何必搞得嫉恶如仇势利短见盯着那点短处不放呢。大家一团和气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能帮上忙呢不是,毕竟都是住在十万一平房子里的人。
祁瑞丰幸而能吃上英国饭而不用吃日本饭得以保全清白,钱默吟也幸而没有饿死也没有被抓得以保证他脊梁的挺直。尽忠尽孝两难之愁百转千回,刚烈贞节的话说出来铮铮有声。我佩服他们。但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多幸运。小崔有什么千愁万绪我们不知道,就糊里糊涂地被砍了头,孙七还没来得及说点豪言壮语就给一脚踹进活埋坑里了。日本人那,残暴极了。国破城亡,就为了这你们二位先上路吧。
大赤包李空山高亦陀,是人人唾弃的汉奸。大赤包疯死在狱中,另外两位不知去向,如果老舍有余力顾及到他们想必下场不会很好。今天的大赤包,凭着她这心狠手辣不要脸不要皮和交际场上的如鱼得水饭局麻将桌上的巧舌如簧,即使也下了狱可能也是在秦城。至于李空山高亦陀我毫不怀疑他们会坐在某个上市公司的老板桌后面继续着那一套把戏。小日本子确实可恶!
我愿意老舍不朽,继续说着老北京的故事,让我看到还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然而老舍死了,像天佑一样自溺在了太平湖,太平湖也找不到了。站在车水马龙,霓虹耀眼的大街上,北京已经不是那个北京,中国还是那个中国。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
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冠晓荷,我一直觉得他被日本人照了魔,无论何时何地,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鞠大于九十度的腰,对他们笑脸相应,他对日本人就像当初臣民对皇帝,就连提起都会心惊肉跳。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日本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
祁瑞丰,蓝东洋,胖菊.,这些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达到目的。
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是善良、纯洁,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混中,她堕落了。
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再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变之前,招弟的任务是监视西洋人,她干这种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国人、英国人,还能弄得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国人,一古脑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体已经国际化了。 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自我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
祁家,是全胡同的人们都敬佩的好人家。老一辈的祁老人、祁天佑、天佑太太,是忠厚善良的老实人,他们的形象很容易使我们想起自己的祖父、父亲那一代人,这里暂且不说。单说少一辈的祁瑞宣、祁瑞丰、祁瑞全三兄弟吧,老三瑞全是个爱国者,日本人进了“北平”城,他第一个逃出“北平”去参加了抗日的军队;老大瑞宣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精神上、肉体上受尽了亡国之痛的磨难,既要担负全家的生活重担,又时时受到汉奸们的排挤和迫害,但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始终坚守住内心深处的民族气节。 “
战争给人们带来多少灾难,造就不计其数的汉奸,也涌现数亿万计的民族英雄,让后人歌功颂德。
在爸爸妈妈的介绍下,我捧起了老舍的《四世同堂》。书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我。
《四世同堂》讲述的是在日军占领北平时那儿一户人家由兴旺转为衰落的故事。书中,当我看到“大赤包”“胖菊子”和蓝东阳和日本人一起剥削普通百姓的时候,心中不禁怒火中烧。而当我看到桐芳为了杀日本鬼子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是,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在全书的最后,瑞宣的小女儿小妞子因为吃共和面,里面的砂子、谷壳儿卡在阑尾里而死亡,但与之同来的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但那时,大家怎么也开不起心来。战争带去人们太多太多了。
合上书本,细细品味。这本书中最让我气愤的是那些像“大赤包”“胖菊子”和蓝东阳一样的中国人,为了自己生活得好,就想尽方法来折磨人,想尽方法来讨好日本人,为的只是表面上的“优质”生活,丝毫不为北平陷落而感到伤心,反而感到自己的好日子来了。但是在最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是的。当今生活比以前当时好了很多,但是,我们国家在国际上也声誉不错,又是奥运会、又是世博会,看起来光鲜无比,但是其实我们国家仍然还有很多十分不好的现象。就如我们国家比比皆是的贪官,食品问题,还有前一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就是说人们为一个受灾县捐款三千万,但最后受灾人民总共只收到了几百万。而剩下的几百万又到哪里去了呢?可想而知,这些钱应该到了那些上级贪官那儿了
吧。那些人就眼睁睁的看着人民吃不好、喝不好,而自己在家里吃香喝辣、山珍海味。这些人就像书中的“大赤包”“胖菊子”蓝东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
我希望我们国家能越来越好,减少那些不好的情况。
我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心里已是热血澎湃,仿佛自己置身于硝烟弥漫的北平……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这本书的再一个亮点在于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会让她出去,一直做着风光无限的梦,但梦终究还是梦,最后她还是惨死在狱中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
《四世同堂》讲的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读了《四世同堂》我更加的热爱我的祖国,这部小说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大家只要心连心就能战胜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