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上饶市教研室方建新主任的“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指南”专题讲座。我认真地听着,详细地记录笔记。方主任深入浅出地对课题研究作了方方面面的指导讲解。听完讲座后,我感受颇深,受益非浅!
一、我明确了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就是一个以教育教学问题为指向,积聚众人智慧,产生思维火花的研究平台。”这就是方主任通俗易懂的解读。
二、如何让课题研究做到实用、有效,而且不会造成教师平常的教学负担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三、应找准课题研究的“点“。这是方主任在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也是给我启发最大的一句话。方主任深入剖析我们小学的课题方案,具体的事例,一针见血地指明了撰写课题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引以为鉴,少走弯路,明白了写好课题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写好课题方案。
四、如何做到扎实研究。在这方面,方主任讲了三个方面:1、研究方法的选择。在于文献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2、工作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工作计划分为实验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一定按照计划进行。3、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资料应当体现真实性,典型性,充实性,特色性。要有针对性设计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表格。要有标准性地分类整理材料。
这次讲座还特意有请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孙锦明院长,教授为我们传经送宝。他提出现如今教育痛苦之源:应试与素质两张皮,教书与育人两割裂。教育与管理相混同,课改与改课两趋同。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他建议教师多看看杜威的书,他的思想是做中学,让孩子们体验直接经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小学数学,我们应该是用少量的数学知识去锻炼数学思维,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主要解决听说能力而不是读写能力。中国的家长们,老师们大多数都要孩子们扬长补短,既要孩子们扬长还要求孩子们补短,这样孩子们学的很累很痛苦,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扬长避短,尊重个体差异。孙博士的讲座太接地气了,迎来了阵阵掌声。
这次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意义重大,为我们今后申报课题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本学期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教育学院组办学习《指南》的培训,聆听了好几位专家的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指南》从五大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此外,《指南》还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在学习之后,使我感觉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每个幼儿,所以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安全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老师与孩子相处应是和谐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本班的发展水平,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指南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上美术课的时候,一般都会事先准备一幅范画,让孩子依葫芦画瓢.这样孩子画出来的作品大多与我的范画相似,连孩子们涂的颜色都千篇一律.并没有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学习指南以后我知道了应该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在幼儿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的干预,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这次美术课,让孩子画树.我一改往日的上课方式,活动前一天给孩子布置任务,让他们去公园或在校园里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树的图片.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发言,你看见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给了我很多丰富有趣的答案.接着我为孩子们展示各种树木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之后再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时,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绘画不再千篇一律,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树叶不是单调的绿色.有黄色的、褐色的、橙色的、红色的等等,还有的孩子画出来的树叶是五颜六色的,孩子还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了果实、太阳、小鸟、小草、白云、还有树下纳凉的小朋友.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感觉惊喜又高兴.
作为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和关心幼儿.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另外结合我们幼儿园大教研研究互动的有效性,学习指南后我觉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做法:
(一) 有效选择教学内容,营造互动氛围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幼儿的认知特点和个性需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求,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在选择之前,我们要考虑的是这个内容是不是孩子喜欢的,是否能激起孩子的兴趣与参与的热情.
因此在进行活动设计时, 轻松、开心是我对自己提出的第一个要求.联想到我们班的孩子已进行了几次有关生日的场景,他们跟随老师唱唱生日歌、默默许愿、吹吹蜡烛,非常的投入也非常的开心,所以我想活动的开始部分就从这个点入手,由此引出动物们来做客,从而引发孩子们进一步参与和学习.
《小熊的生日》是一节科学探究领域的科常活动,内容选定后就是制定目标了,参考了学习用书后我还特意翻阅了《指南》一书,书中明确写到:3―4岁幼儿的科学探究目标是: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并能用多种感官去探索物体.为了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于是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就是我的第二个要求,呈现的同时又要考虑层层递进的方式,容易的放在前,稍有难度的放最后.此时我们教师一定要以幼儿为本,不要自以为是想当然,因为当今的孩子很聪明,所以活动前我让隔壁班的孩子对一些设计进行试验,孩子们对于漏出鼻子的大象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于是小小的难度增加是必须的.小兔的出示来了一个小小的转折,先出示它的最爱而后再出示小兔,这样处理也有点小插曲的味道.斑马的猜测虽然也不难,但是思考再三后我发现小班的孩子他们能说、能猜,但是对于斑马的黑白条纹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何不让孩子们在看看说说大熊猫、企鹅和斑马之间的差别时,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二) 合理投放教学材料,促进互动形式
一个教学活动能否充分地开展,是否成功,有赖于活动中的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成分,更有赖于幼儿是否与之互动,教学材料是孩子们学习的物质保证,蕴涵了我们教师想要传递的信息.于是生动、有趣 的课件制作以及 形象、生动的小结提升是我的第三个要求,在制作课件时,我力求出示的动物可爱而形象,丰满而生动.我想好看的课件也许能更好吸引幼儿,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每个动物出示后,都有一句短小的儿歌作为小结,如:大象甩着鼻子,稳稳地走来了.小鸟张开翅膀,欢快地飞来了.小兔啃着胡萝卜,蹦蹦跳跳地来了.斑马撒开四条腿,飞快地跑来了!我想这在无形中也渗透语言的美!对处在语言发展期的小班孩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巧妙设计教学过程,丰富互动内容
巧妙设计教学过程,以游戏的方式存在,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学习和提高,从而丰富互动的内容.《小熊的生日》是本次活动的一个游戏情景,孩子们由吃蛋糕而想到朋友,从而在猜猜、学学中了解这四位动物朋友,最后由送礼物、跳欢快舞结束整个活动.在送礼物的环节设计中,我的意图就是培养孩子们的礼仪,以及感受和小熊过生日的快乐情感.我想小班的活动就要以游戏为主,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心的接受新的知识是最好的方式.
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教育行为,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总之,师幼互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积极性,帮助每个幼儿获得发展.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艺术,拓展多种互动形式,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开放、高效、互动的对话系统,相信我们的每个幼儿在良好的互动中都能更好地发展的.
这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我在空余的时间仔细的翻看、品读了一番,在阅读过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的同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 成长册
正如《指南》的 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还是有真很多的深意,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 备忘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 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 、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 中的一个个 温馨小提示 ,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三、《指南》是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 经验集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 二字。如 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 、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 、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 鼓励 、 支持 、 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生活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 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够找到答案。
或许我对《指南》的解读还不够深入,还比较片面,但是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非常感谢赫山实验幼儿园举办这次学习《指南》的讲座,感谢幼儿园园长与各位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特别感谢小二班张老师,吴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蔡老师对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让我们这种上班族家长们能够安心、放心工作。通过学习《指南》,使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得到了好的规范引导。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从孩子嗷嗷待哺、蹒跚学步至现在进入幼儿园,付出了不少心血,基本上把个人时间全部留给了她,唯一希望孩子成长得幸福快乐。陈若曦在两岁至三岁多一年多时间里,因为我工作的原因,她和爷爷奶奶爸爸一起生活,这段时间也是陈若曦思想上成长比较快的一段时间,非常遗憾妈妈经常缺席了,对她充满牵挂和歉意。每隔几天看到她的时候,看到她的那些坏习惯,比如吃饭追着喂,边吃饭边看电视,长时间看电视,不让看电视或者不依着她就哭闹,直到达到目的为止,不喜欢午睡,心里既内疚又烦躁,可是改变不了,不能陪在身边,爷爷奶奶又舍不得她哭,爸爸也工作忙,没那么多时间陪伴她。我们每次分开她都是撕心裂肺的哭,要妈妈,可是又没有办法。估计在这段时间带给陈若曦的心里阴影或者说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所以我认为,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但是还是挺知足的,她的性格很开朗,这也得益于爷爷奶奶开朗的性格。在这段时间,我自己出现了焦虑情绪,看到她就忍不住的责怪,甚至因为她的不睡午觉而重重打过她几次。内心里觉得快上幼儿园了,一定要养成好习惯,怕她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觉得一定要让她达到自己的要求,看到她不睡午觉就莫名的烦躁。幸亏后来查阅了相关育儿经验,说因为个体差异,不能强迫孩子午睡,才从内心里释然,才让自己和陈若曦都得到解脱,所以说,相关的引导对于家长来说真的很重要。也很赞成和佩服陈若曦的几位老师的方法,让她眯着眼睛休息,可以不睡觉,但是不能影响其他同学,还陪在她旁边给她讲故事,感谢老师们的技巧和耐心,让午觉难 成为习惯。讲座精彩的部分就是吴园长从不同的方面对《指南》的解读,并且带领家长们互动起来,让《指南》变得生动易懂。记得吴园长说的在回复家长问幼儿在幼儿园学什么?答复还真不知道学什么,主要是带孩子们玩,在玩中让孩子们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学习基本的做人的准则,比如不乱丢垃圾,学习一些浅显易懂的知识,为孩子过渡到学前阶段的群体生活做准备。很赞成吴园长的观点,确实,现在能做到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的人不是很多,包括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很多时候一场会开下来,一个活动下来,都会是满地的垃圾。如果我们的幼儿教育开展好了,我想这种情况会改观不少。做人做好了,做事就不难了。小朋友可塑性很强,很机灵,从幼儿时期开始引导好了,对他们的成长不无裨益。吴园长还说家长们在家里要与孩子互动起来,把自己变成孩子,和他们一起玩,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学会蹲下来与孩子的视野保持一致,确实,陪伴最重要,很多时候小孩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点,不能随便对他们说不,随便否认他们的想法,沟通和交流很重要,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陈若曦,和她一起做游戏,让自己成为她的朋友。
陈若曦通过在幼儿园一学期的群体生活,老师们的引导下,性格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不依着她至少不会大喊大叫,变成了在一边生闷气,我想慢慢的,她会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不快乐的情绪,会慢慢的更懂道理。她的专注力也有一定的进步,坚持一件事情的时间相对来说比以前要长,比如用粉笔画画时,至少不会拿起粉笔就说我不会画,妈妈画,现在的她会自己画完之后自豪对我说:妈妈,你看。对于她的点滴进步,感到很欣慰。陈若曦能在这样一个优秀团队组成的幼儿园,能在耐心且讲究方法的老师们陪伴下完成她的幼儿园生活,是她的幸福。作为家长,还是那句话,我觉得非常放心,非常安心。
学习《指南》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澄迈县仁兴中心幼儿园 聂巧丽
20__年5月9日我们聆听了吴海虹专家和丁丽园长的关于幼儿游戏和幼儿阅读教育技能专题讲座,一起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落实《指南》——惯性、改变。
吴海虹老师提出了今天学习的三个观点:一、幼儿是主动的自信学习者。二、教学就是倾听,当有人倾听儿童的心声是,力量的天平就向儿童倾斜。三、教学就是回应,追随儿童的学习方向,兴趣和优势。
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学习社会交往本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个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简单的说理并不为幼儿欢迎和接受,教师的指令对幼儿也只是起到短暂的约束作用。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会逐步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学习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
二、教师设计的游戏:如探索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利用操作游戏、创造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就说吹肥皂泡吧,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纳闷儿:为什么泡泡一定是圆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漂亮色彩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这样,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的创造。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另外,变废为宝的成功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
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去游戏,让他们用橡皮泥搓元宵、包饺子、小兔、做帆船飞机;让他们用火柴盒粘叠家具、组合音响、立交桥;让他们用各种废纸盒制作机器人,建造楼房。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操作与拼搭也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体验创造的欢乐。
总之,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就像事业、工作、具有意义,这样就要求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细心地观察、积极地想办法,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
琼台附属幼儿园的丁丽园长给我们做了阅读教育方式方法的主题讲座。
读图书绘本的画面很细腻、丰富,画面间一般有过度和衔接,不要错过细节,要注意把画面看全。我们大部分是先让孩子自己看一遍,鼓励她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然后再讲给她听,一边讲一边一起翻阅图书。最后以游戏的方式提问,让孩子在填空游戏中回忆故事情节,加深对内容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印象(有趣、好听的词语鼓励她多说一说)。答对就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培养他的潜能和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水平,但也不能让读书成为死任务,只要她愿意看,我们就很高兴陪她一起,不能刻意地要求她学里面的字,记清所有的内容。在兴趣的基础上更能把书读到心里去。
其次是环境。因孩子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阅读要坚持,最好有固定的时间。
最后阅读的方法,小班:师幼共读。中班:个性化阅读,提问法。大班:复述法,读后感,操作练习,竞赛法。
一、组织与指导(1)书牌(文字、图片、数字)(2)观察记录表
二、图书分享活动
——画
——讲
——演
——作
三、我们的收获
1、幼儿的发展2、教师的成长3、教学特色的形式4、教学资源的积累。
阅读,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观察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点亮了一盏智慧之灯,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坚持,一起加油!
通过本次专题培训,我想在以后的教育中,还要不断的学习《指南》,以此作为可操作的依据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作为一名幼儿园年轻教师,应该多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使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