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是婴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幼儿园丰富的资源和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分享了早期教育的活动教案,欢迎欣赏!
活动目标:
1、练习插放细小物体,继续感知物体的.颜色。
2、锻炼手腕的力量和灵活性,学习用力按下、抬起的动作。
3、能跟随教师做操,抱球朝指定方向走。
活动准备:
1、花皮球若干,吸管做好的彩色花(红、黄、蓝、绿)若干,彩色珠子每人4个,音乐磁带《向前走》,篮球架若干。
2、红、黄、蓝、绿颜料,纸团若干,毛巾,白纸上画大皮球2个,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亲亲热热:滚球
1、教师出示花皮球,念儿歌导入活动。
师:“大皮球,圆溜溜,滚来滚去找朋友!大皮球要和宝宝做朋友,等一会儿老师把球滚给哪个宝宝,宝宝就把球抱上来还给老师,要说:‘我叫X’。”
2、将球任意滚向一位宝宝,宝宝把球抱上来还给老师。然后大家一起拍手说:“X|X|欢迎你!”
3、继续游戏,直到每位宝宝都介绍过自己。
二、做做玩玩:种花
1、介绍游戏材料和玩法。
出示吸管:“这是吸管。”举起花:“花,今天我们要来种这些美丽的花。”
①教师拇指、食指捏取一根花告诉宝宝颜色,然后将花插入珠子中的任意一个珠子中。
宝宝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游戏。
教师:“宝宝,多美的花呀,我们一起来种吧!”家长协助宝宝,宝宝自主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②按颜色对应插花(要求珠子的颜色和花的颜色相同)
2、15——20分钟后,提醒家长和宝宝一起收归活动用具,结束活动。
三、蹦蹦跳跳:向前走 小苗苗
1、教师带领宝宝一起复习操节“向前走”。
2、教师带领宝宝一起做操节“小苗苗”,请家长给予相应的配合。
四、涂涂画画:大皮球
1、教师出示白色皮球纸样和花皮球,请宝宝比比哪个漂亮,激发宝宝的操作欲望。
2、出示纸团、颜料盆,请宝宝逐个认识每种颜色。
3、教师演示玩法:取一个纸团在颜料盆中蘸一下,然后将纸团放在皮球纸样上,边说“一二三”边用力压一下印出图案,反复印在空白处。再换一个纸团蘸不同的颜料来印,直到皮球纸样上印满各种颜色,请宝宝欣赏教师印好的“花皮球”。
4、教师向家长提出指导要求: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大胆地尝试,自由选择颜料进行印画;要求宝宝蘸过色的纸团放到纸篓里。
5、宝宝自由操作,进行印画“大皮球”。
五、开开心心:滚皮球
1、活动前向家长说明目的与要求:球可以滚,可以踢,可以追跑。我们通过皮球让孩子向指定方向走。孩子反复几次完成任务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他玩球。
2、运皮球。教师拿出一筐皮球说:“小朋友,老师拿来了许多皮球,每人可以拿一个到篮球架下。家长把球投入球筐里,再让孩子反复拾球。
3、家长和孩子玩球。相互玩滚球、踢球、追赶皮球。
【早期教育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1.教育活动教案
2.托班早期阅读教案
3.唱歌教育活动教案
4.中班教育活动教案
5.安全教育活动大班教案
6.小学德育教育活动教案
7.生命教育活动教案
8.中班教育活动计划教案
儿童的早期 教育 是 社会 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其地位和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不断揭示和证明。我国的儿童早期教育应该关注儿童 发展的哪些方面?应该在儿童教育上做哪些方面的改革呢?我想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来谈谈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思考。
一、儿童人格与品德的发展比知识灌输、智力发展更为重要如今 中国 社会的 政治 、 经济和文化发展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与人先天素质各异、不同职业间的收入差距悬殊等因素,给如今的中国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而在儿童教育方面,对这种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就是教育的“功利性(或功利主义)”。家长和教师特别注重对儿童进行早期知识的传授和才艺的培训,如:读写汉字、背读外语、做加减运算、学画、练琴、习武等,而严重地轻视了对儿童在道德行为、人际交往、合作共事、社会公德等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从而影响到儿童心智和心性的和谐发展。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人本主义思潮在西方形成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使世人对儿童有了更为全面和完整的认知。儿童从其降生时(甚至于在母体内),他们的生命就被赋予平等的人类个体之地位和权利,年幼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权利也被视为社会成员应得的自由和尊严。尽管婴儿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不上动物,但儿童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在其社会性培育中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如今的教育现实却是:教养者把对正处于成长期中的幼儿的教育,等同于应试式“知识培养”和掠夺型“智力开发”,对于儿童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中应该包含的“人格”和“品德”的培养则考虑甚少。对此,日本早期教育家井深大指出:“我强烈地感到迄今的教育仅把教育的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人的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人的精神的培养或树人的另一半教育。”他认为,如果教育者仅从增强智力的目的出发去实施幼儿教育是极为错误的,因为这种早期教育也许能让儿童成为某一专业方面的所谓“英才”,但他们却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他说:“教育的最重要之处并非是培养以知识为中心的能力,而应从培养精神、培养品德开始。”他强烈呼吁儿童早期教养者“要把忘记的另一半教育置于首位,而可以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二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产业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人类社会的这种变化,一方面对年轻一代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另一方面也对年轻一代的社会性养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环境既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漂泊无依、无所适从的迷惑。如今那些社会性发育缺失的年轻人,他们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把握自我、难以在社会交往中扮演适当的角色,他们时时产生一种社会适应能力的危机。在对儿童的教育中,要避免这种社会适应性危机将来降临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就应该把忘却的“人的另一半教育”重视起来,加强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培养,使儿童的身心自幼年起就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教育和发展。二、了解儿童生活、应对学习的变化,才能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往,知识、技能、文化、道德、观念等的传递都是以学校(包括幼儿园)为中心来进行的。学校(包括幼儿园)不仅垄断文化传递的专门权力,而且也垄断着文化传递的专门能力。如今,在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型社会逐步到来之际,这种以学校为中心的文化传递的特权地位受到了挑战,其中心地位正在逐步削弱。首先,以学校为中心的传递能力受到了家庭教育的挑战。如今儿童的家长都普遍地受过良好的义务教育,其中相当数量的家长还受到过高等教育。他们从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了受教育早迟、多少、好坏与人生幸福与成功的关系,他们已经比自己的父辈有了更新的教育子女的意识、条件和能力。他们强烈地期望自己的儿女将来能享有超过自己在社会上的成功与幸福。他们在儿女出生后、入园前,就开始有意识对子女进行力所能及的教育了。不过,家庭对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传递能力的挑战还不是主要的,其原因在于:虽然家长已经拥有家庭教育的强烈欲望和具备家庭教育所需的一些能力,但却很少有人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来实施对子女的教育。家长一旦将子女的社会文化教养托付给教育机构(幼儿园、学校),他们往往会在子女面前尽量维护学校的教育权威,尽量避免子女在教育机构中过多地产生对抗和抵触行为。因此,可以认为,虽然以往幼儿园、小学坚如磐石的教育中心地位正在受到削弱,但是家长的文化传递的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尚未从根本上威胁这一中心的地位。
其次,当前大众传播媒介,即书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多媒体电脑及 网络 的逐步普及和 发展,正在使学校为中心的文化传递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发达国家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已经显露,而在我国则大约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最初的威胁源自于电视的普及和收视频道增多所带来的目不暇接、纷繁多彩的电视节目对孩子的莫大吸引。步入21世纪后,伴随着电讯、电子 和资讯 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家庭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电脑迅速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家庭中得到普及。由于电脑在多媒体方面的强大功能(如:玩电子游戏、上网冲浪、阅览电子书籍、观赏数码图片、听音乐、观看各种影像节目等),因而当代儿童尤其喜爱它们,电脑已经成了一些儿童一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由于电视、电脑巨大的媒体传播容量与互动功能,儿童无一例外地迷恋于它们,因而过去幼儿园、学校在文化传递上的功能和能力,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削弱。那些所谓的“电视儿童”、“电脑儿童”,时下也成了儿童教育 的烦恼和难题。
为何电视、电脑对儿童的 影响 力如此的大?其实稍加 分析就可以明了!如果我们把“文化”作为一种可操作性的概念——“信息”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晰而明确地认识到“教育机构”中信息传递和“大众传媒”信息传递的差异性。从接受途径(教育机构:理解为主;大众传媒:感受为主)、实施领域(教育机构:狭窄的;大众媒体:宽泛的)、指涉主题(教育机构:恒常的;大众媒体:多变的)、包容性(教育机构:排他的;大众媒体:兼蓄的)、效用(教育机构:预期的;大众媒体:现实的)、呈现方式(教育机构:单调的;大众媒体:多样的)、传递者(教育机构:固定的;大众媒体:变动的)、接受者的权限(教育机构:几乎无选择余地;大众媒体:任其自由选择)等几个方面来看,它们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如此比较,我们就不难理解,对于在信息化时代 成长的儿童来说,电视、电脑是伴随着他们同生共长的,“大众传媒”的 学习方式更符合他们“好动、好奇、好新、喜变、喜自由选择、喜自我中心”的天性和需要,成了儿童离不开的生活“伙伴”,他们从中获得了大量文化信息和 自然 、 社会生活知识,形成了初步的文化特性,其中也包括对信息、知识、观念的选择倾向。这无疑给幼儿园和学校的文化传递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了解当今儿童的社会生活是教育儿童的基础,了解当代儿童的学习的特点是教学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当代的儿童才能真正教育好儿童。面对当代大众媒介的迅猛发展给幼儿园教育带来的影响力衰减的问题 ,笔者认为,保持幼儿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应有的主导作用,幼儿园教育就必须从 内容、形式到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调整和创新,在了解当今家庭教育、大众传媒对儿童影响的基础上,统整教育的信息、手段与功能,探索一条儿童早期教育的新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寄托。天下的父母,几乎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家长的这种欲望也与时俱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劳动就业竞争,以及各类报刊上宣传的各类神童的感染,更加刺激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早教育早培养的意识。
早期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俗语说:“三岁看八岁,八岁定终身”,这是人们从长期生活中概括出来的一条相对真理。日本著名教育家木村文一曾断言:“早期教育能造就天才”,他把一个新生儿看作是具备一百度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八十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十岁开始教育,那只能是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这与美国科学家布卢姆的观点异曲同工。布卢姆人为认为: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智力则在8—17岁这个时期获得。100年前,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说过:“儿童的教余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威特在9岁那年考取了莱比锡大学,14岁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在我国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少年大学生或少年期就成名的特殊人才。这些少年人才不能不说与他们的家庭对其实施早期教育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早期教育抓得恰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可能培养出超常的儿童。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幼儿期儿童大脑发展最迅速。3岁时儿童的脑重量是出生时的三倍约1000克左右,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三分之二。而7岁时儿童脑重量已达1350克左右,接近成人的脑重量。当然,人的智慧不仅仅取决于脑的重量,而主要取决于脑细胞之间的神经联系。大脑是人类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婴幼儿的大脑发展水平为早期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再说,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可塑性大,及其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这种刺激却是儿童潜力发挥的重要条件。研究证明,3—4岁的幼儿,脑细胞之间的神经联系已达60%左右。再说婴幼儿本身存在这具大的学习潜能,他们好奇、好动,对所有的事物都怀有极大的兴趣,都想亲自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正是由于这些感知器官不断地受到刺激,使他们的脑机能迅速发展,脑神经之间的联系不断建立,这是构成早期教育的生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心理的发展,如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心理能力在早期教育中会不断地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从人的记忆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期的记忆带有很大的不随意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孩子以无意识记为主,有很强的机械记忆力。随着教育的深入和年龄的增长,幼儿有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并能由此及彼地达到理解性的记忆。
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那些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家长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但真正得到理想收效的甚微,甚至孩会遭到孩子逆反心理的抗拒。这是我们需要研究探索的另一个新问题。
早期教育要重在启蒙,而不在于单纯地向孩子灌输多少知识。木村文一说过:“如果孩子的热情和兴趣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正常智力的儿童,对周围的事物极易产生兴趣,但许多家长却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去尊重或不保护孩子刚刚萌芽的兴趣,使这种求知的欲望被无情地毁灭。如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地上和墙上乱图乱画,用孩子的话来说:“我在画画”,如果家长对他们的“作品”不加指导或鼓励,相反,予以简单阻止或指责,那么,他们想作画的兴趣就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早期教育贵在能力的培养。所谓能力可分两类:即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中又分智力和操作能力。其中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一般能力的发展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内在的有利条件,特殊能力的发展需要扎实的一般能力作支撑。对婴幼儿的能力培养则重于一般能力的训练和启蒙。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建造万丈高楼。早期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提前教会孩子读、写、算,或者简单地把小学的知识提前到幼儿期内完成。这样做,既妨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过早地泯灭了孩子的童心,又达不到早期教育的真正效果。
【摘要】每一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获得人生的良好开端。幼教机构和家庭都要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渴望学习的天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宝贵资源和教育契机,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制止超前学习、练习,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使每一个幼儿都受到科学优质的保育和教育,获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快乐的童年生活。【关键词】早期教育指南安全教育家园共育人生百年,立于幼学。0—6岁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科学、优质的早期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将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发展,是我们所有成人特别是家长和幼儿发展从业者的追求,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并思考什么对孩子来说最重要?不容置疑,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生命,生命的存在是其他的一切存在的前提,而健康作为生命存在的保证也就成为其他各方面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品格,即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以及提高生活的质量。其实这些和我们常说的行为习惯养成休戚相关,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后继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第三是贡献,即服务于社会。社会服务项目何止是“三百六十行”,了解各行业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和重要作用,建立良好的荣辱观和服务的意识,成为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第四是才能,即才学、才华、才艺、才干。最不足挂齿的是出身、性别、长相、身高……但是,纵观我们当前的早期教育现象,本末倒置者比比皆是:重喂养轻教养;重认知轻运动;重规范轻道德;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抚慰;重近期目标轻长期目标;重智商开发轻情商培养;重知识技能轻社会适应;重外表技能技巧学习轻伦理道德灵魂塑造;重学习结果成功与否轻学习过程快乐与否……作为幼儿发展的从业者,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指导幼儿的发展?我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中得到了许多启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像一枚指南针,给我们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指引了方向。《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和认同指南的理念是正确使用《指南》的前提。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有重大影响。对待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念不同,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解、态度就会不同,教育方式和指导方法也会不同,给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带来的后果也截然不同。因此,使用《指南》做好幼儿早期教育,必须首先理解和认同《指南》的理念,正确地把握《指南》的标准与教育建议的内涵。
二、《指南》和《纲要》不同。《纲要》是制定《指南》的依据。它比较宏观地指导和规范着幼教机构的保育和教育。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指出了应该教什么、各领域中“教”的重点是什么,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等。《指南》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明确地反映了幼儿应当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各领域中“学”的重点是什么、需达到什么基本水平、成人应当给予怎样的支持和帮助等方面,比较微观地指导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实践。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比《纲要》更详细的教育标准和建议,它是对《纲要》的细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正确的了解认识了早期教育理论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在教育活动的安排中有“法”可依。
三、《指南》各部分相互渗透具有整体性。
在《指南》中,为了清楚地表述各领域幼儿应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指标而将六个领域和每个领域的标准分别列出,但这绝不意味着各领域是彼此分割的。幼儿各个领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应把《指南》把幼儿各领域的学习自然地结合在
起,不强调夸大任何一个领域而忽视其他领域的教育。 四、《指南》是幼儿发展的“路标”,而不是简单评价幼儿的“标尺”。幼儿的发展具有累积效应,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如此。因此,不应当用突击训练的方法强化幼儿练习,从而达到《指南》的指标。幼儿有自身发展的敏感期,会出现某段时间发展较快,而某段时间发展缓慢的现象,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不宜以统一标准评价幼儿的发展和教育活动的效果。鉴于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不可能也不应当要求所有3~6岁幼儿按照统一的时间达到同样的目标。即使同一个幼儿,其各领域的发展也不一定同步。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幼儿的具体发展状况给予适宜的指导,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进程。帮助每一个幼儿按照自己的速度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和进步,避免以盲目的比较或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幼儿。五、根据环境的不同需要灵活地使用《指南》。
在幼儿园,《指南》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在《指南》的指导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幼儿,记录有关信息,并运用相关指标分析和评价幼儿发展的状况;以便教师制订适宜的教育活动目标、选择适合幼儿教育活动,灵活地融入到一日生活和各种教育活动中
,创设活动区、投放活动材料,依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评价和反思教育活动的效果,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家庭中,家长可按孩子的年龄,参考《指南》的相应内容,对孩子进行观察,特别是注意那些过去忽视的方面,从孩子的日常表现中,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情况;参考《指南》相应的活动建议,了解关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规律,有意
识地利用家庭和社会交往中的各种机会帮助孩子学习;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效果。 六、强调安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拐带、溺水、交通安全等公共事件广为关注的背景下,幼儿安全问题仍是大家的关注重点,希望幼儿能具备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如:3-4岁的孩子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4-5岁的孩子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能遵守安全规则。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 等求救电话。 5 -6岁的孩子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七、强调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指南》强调“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孩子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依靠在家养成,因此,《指南》详细指出“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均衡搭配的食物,保证幼儿每天睡11~ 12 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要斥责打骂,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每天按时睡觉起床,要多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不挑食;”“ -4岁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 分钟,4 - 5 岁不超过20 分钟,5 -6 岁不超过30 分钟。建议孩子看电视要离电视3米远,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培养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加家务劳动自己穿脱衣物、鞋袜、扣纽扣、系鞋带、整理自己的物品,帮助家人打扫卫生、择菜叶,做面食等。”“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如在超市购物时,幼儿懂得要排队付款,要使用礼貌用语,学习他人是如何与营业员交流沟通的,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现鲜活的教育。”因此,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是必然的,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担负起教育人的责任。学前儿童正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但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忽视了儿童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或“拔苗助长”或强行灌输。让孩子过早地承担起并不适合他们的重担。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措。岂不知孩子的早期教育有规律可循,如此心急只会适得其反。今天,良好的早期教育的重要问题不是成人对孩子的期望是赢是输,而是如何为孩子们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使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更好地保护。只有真正做到尊敬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特点,才能真正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