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心得体会(通用3篇)
“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你们学知识,还要教你们做个好人。”班会上马校长这样说道。对啊,学校就是一个让学子进步、完善和发展的地方,它将一切坏念头扼杀在萌芽阶段。读书以明理,明理方可成人。
这次班会围绕“拒绝校园霸凌,做品学兼优学生”展开。班会中几段学生打架斗殴、欺凌弱小的校园霸凌事件视频,使观看的我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平日里念着文明友善的冲突,把校园欺凌化作校园和谐相处,让友善的微笑常挂你的'脸上,做一个合格的盘中人!
同学们,文明和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学校所必不可少的。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建设书香校园、阳光校园,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的宽容友善之人,共建我们友善和谐的校园!
校园暴力是—个全球性的现象,如何将暴力行为赶出校园,已经成为各国和各地区面临的刻不容缓的挑战。本课教学分析学生的暴力心理,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应对校园暴力的一些积极有效的策略。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的收获颇多,感慨也不少。下面我从一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重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一开始,展示在学生眼前的是《校园的早晨》这首校园歌曲以及一幅幅孩子们在美丽校园快乐的学习、活动的和谐场景,通过“美”来引出下面的“丑”,通过“善”来与下面的“恶”形成强烈的对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其平时听到或遇到的校园暴力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之后引出校园暴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用大量的实际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暴力的后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三、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生了解了大量的校园暴力的行为后,注重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校园暴力的原因、注意事项以及应对的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确了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在交流中找到了避免和预防校园暴力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提出倡议:预防校园暴力从我做起。课后的延伸,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内涵。
校园暴力不仅给同学们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纯洁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在3月28日升旗仪式上,总务主任曹老师做了主题为“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的国旗下讲话,希望大家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积极行动起来,反对暴力,远离暴力,共建和谐校园,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健康成长。
016年中小学生“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专题教育活动分为学校版和家庭版。学校版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平台上提供的视频资源,给学生上一堂“预防校园暴力专题教育课”。授课结束后,通知家长用学生的账号登录平台,和孩子一起在“我的作业”中学习“预防校园暴力专题教育”,完成“家庭版”相关知识学习。家庭版学生在父母陪伴下共同完成,让家长正确认识校园暴力,识别孩子是否遭遇校园暴力及教育孩子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始,学校向每一位家长印发了参与流程和告家长书,并要求班主任对回执进行百分之百回收。
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欺凌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四、要慎重择友。
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课堂小结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让我们远离校园欺凌,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1、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教育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8、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9、学校定期开展心理、思想道德课程教育适当组织同学间的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
通过此次安全教育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示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自己所碰到的困难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正确的认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园欺凌是困扰美国的一个老问题,作为一名高中生家长,笔者对此并不陌生。每年9月开学,笔者都会收到学校寄来的信件,提醒家长既不要让孩子欺凌别人,也要避免被人欺凌。原来,美国初高中在开学伊始都有所谓的“敲打新生日”。没人知道这个日子源于何时,但老生欺凌新生,似已约定俗成,成为“欢迎”新生入学的非正式仪式。这一天,新生可能就餐时被抢走食物、被无端推搡绊倒、遭吐口水等。在有的学校,甚至发生过老生把新生塞进垃圾筒的恶作剧。
“敲打新生日”固然张扬,但毕竟是一年一度的事,真正困扰人们的是那常态化的欺凌现象。种族、衣着、相貌、缺陷、性取向等,都可能成为被欺凌的理由。由于害怕、难堪以及来自父母和同龄人的压力,许多被欺凌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现象虽感无奈,但基本听之任之,认为这是学生成长中一段不可避免的经历。
美国政府在疲于应对预算战和中东乱局的同时,不忘开展反欺凌运动,让一个老问题骤然成为新热点,主要与两大因素相关。一是最近几个月来,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极端事件频频见诸报道。有一些受欺凌的学生或为报复而滥杀无辜,或走上轻生之路。二是人们发现校园欺凌有了新“变种”,即网上欺凌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普及,一些学生用网络发送猥亵、威胁类信息。与一般欺凌行为相比,网上欺凌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随时随地且具隐蔽性,危害性更大。
恃强凌弱这一丛林法则为何在美国青少年中如此盛行,甚至酿成悲剧?专家认为,它既与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反叛性较强有关,也是相关法律缺失的结果。美国政府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应对欺凌现象时,处于前沿的学校并未积极作为。尽管全美已有44个州出台了反欺凌的相关法律,但这些法律大多是含糊的政策原则,且基本不涉及学校该如何介入网上欺凌问题。这种法律法规上的缺失,让学校担心因越权管理而官司缠身。
美国教育部正与其他政府部门联手,并会同学校和全国家长协会等组织,共同研究应对欺凌现象管理细则,力争有法可依。美国两大教师工会也将启动相关预防运动。社会舆论也呼吁联邦政府推出全国性的反校园欺凌法。一些社交网站还开始向受欺凌的青少年提供网上帮助。专家特别强调,家长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和孩子保持顺畅的交流和沟通,既要教导孩子如何在不舒服的环境下处理问题、珍爱生命,又需让学生明白,必须为自己欺凌别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说到底,反对校园欺凌,不能指望单一因素的改变就能起作用,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必须协调行动,形成合力才能将其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