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9月28日至9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生命教育种子教师中级培训。从祖国宝岛台湾远道而来的可爱可敬的纪老师把爱心、能量又一次的送到了西宁、玉树老师的心田。三天时间很快过去了,可是,激动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敦敦教诲时时展现。
一、 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
“大家早上好”。一句激情的问候,让我们领略了一位中国台湾老人的风采。此后,她一句句甜甜的征询;一声声柔柔的谢谢;一件件小小的礼物;一行行深情的热泪;一阵阵鼓励的掌声;一次次环保的举动。无不体现着纪教授对与会者的尊重和认可,对大自然的关爱,这难道不是对生命教育最好的诠释吗?没有更多的语言,有的只是亲身践行,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尊重生命的可贵。
二、 命运是自己创造的,相信它会创造奇迹。
9月29日下午,我们聆听了纪教授的一堂观摩课,还观看了《心灵好手谢坤山》的DVD,也体验了口足书画,真正领会了纪教授的一句话:“生命是自己创造的,有勇气就会做到一切”。真是这样,平时我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少勇气,缺乏创造力。我想让我们的学生也来体验一下,让他们通过这个活动,感受生命的伟大,相信自己,更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创造出奇迹来。
三、 活在当下,活出精彩人生。
9月29日晚,纪教授给我们播放了《Doggy Poo》的光盘,里面有一句话很让我感动:“上帝不会随意创造你,一定会妥善安置你”。怎样让自己生活的更精彩?那就需要让自己的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即活在当下(把当时的责任做好)。生命的意义是把每一个‘活在当下’串起来,知道我们曾经在干什么,清楚现在要做什么,这是我们要教育和告知孩子们的重要东西。也就是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机会,因为机会稍纵即逝。
四、 以生命感动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
纪洁芳教授以各种生动的案例,以分享的形式,以灵活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受培训教师的欢迎。培训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与生命顽强抗争、感人至深的事例生动阐释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的意义以及怎样才能活出精彩人生的道理。纪教授多次提到“生命斗士”的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培训通过播放资料影片、做游戏(点心灯)等方式,台上台下互动体验,使在座教师对防范儿童性侵害、创造力的培养、忧郁辅导、丧亲者的悲伤辅导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这种不同于我们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让我们大开眼界,更让我们感受颇深。
这段时间,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六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成功的真谛那就是——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一、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二、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
三、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生命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整体健康发展,而语文课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正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命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应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积极的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要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注自身的价值;它不能以成败功利来评价。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需要具体措施的有力保证。
其次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乐趣”二字。只有是有乐趣的,才是充满生命情怀的,才是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帮助和提高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讲,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当下新课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满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有人文关怀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们的教育也才会更具有意义。做老师的太过一厢情愿,太过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做老师的总是要求全体统一,按一个步调去学习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会抹杀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归根结底也只能算是被动的,无效的学习。真的希望,我们教师能成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怀,更有人情味的老师,成为一个因为阅读和写作而更敏锐地捕捉快乐和阳光的人。
再个是家庭的影响。家庭折射出来的社会各种因素,正以极强的力量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学校更有份量。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留给孩子的烙印是终身的。学校教育再尽职尽责,也难与家庭的影响相抗衡。所以,如何在家庭这个层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教人育人的问题,我们教师自身难以完全担当,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的我,要在这种新理念的引领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把他们看做生命发展的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正在成长的人,难免会犯错误,我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愿意尽己微薄之力,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学生送去安慰,送去阳光,让他们轻松健康地成长。
为期两天的“生命教育”培训结束了,与以往参加培训后的感觉大有不同,以前参加过几次教师培训,要么是一些“专家们”向我们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要么是“名师”向我们介绍成功的经验,总让我感觉遥不可及,而此次培训让我有了碰触心灵之感,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曹教授要求我们做到三个充分:充分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充分尊重每个人反映出来的客观现状,充分欣赏每一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三点无一能够做到,以前,总是抱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差、学生素质低,学校领导没有为我们创造好的教学条件,学生家长不理解我们教师的苦心,抨击现有的教育体制,斥责应试教育等,为我们所教出来的低素质学生找理由。其实,作为教师,我的教学实践又何尝不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面对那些后进生,我总抱怨他们不思进取,批评他们总是为自己完不成作业找借口。我又何曾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厌恶学习的真实背景?我从没做过,甚至没有试图去做,我固执地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不可救药的,也或者说是他们父母从小就没教育好,把责任一推了之。曹教授的讲课让我了解了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伴随着自我审视与提高。静默自问是总结反思的良方。静默自问:我在工作中的常态是什么?我工作所围绕的核心是什么?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我所做到和想要的是一致吗?从前,我的工作常态是忙碌、烦躁,总有忙不完的事,却总觉得做的是无用功。我工作围绕的核心是学生,却又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种矛盾让我一直感到疲劳和痛苦。经过曹教授的点拨,我认识到,工作是为了自己,这让我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自己而工作,其实是一件挺美好的事。静默自问可以让我们觉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认清自己的当前状态,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心灵归位。营造归属感的环境是心灵归位的前提。“归属感”是伴随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少年儿童的归属感尤其强烈,在曹教授讲“归属感”的瞬间,我想到了从前所听的“名师”报告,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营造的是有归属感的环境,也让我真正地明白“学生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的课”的实质。是啊,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随着心灵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在孩子们的心向我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间,我没有及时抓住他们,却让他们离我越来越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怕我,总是用胆怯的眼光看着我的缘由。记得两年前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有些有点资历的老教师曾告诫我说,和学生见面上的第一节课就要给他们个下马威,否则以后就压不住他们了。殊不知,下马威使得有些孩子永远也不敢向我们靠近。建立归属感的环境,要让班级成为孩子们的家,并且要让他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各有其位、各尽其责、互帮互学,才能共同提高。
曹教授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很大的收获,让我明白改变教育现状,需要我们教师做的不是改变教育的体制,也不是改变教学条件,而是要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期望自己成为名师,但静默自问,我要成为一名让自己满意的教师。
孩子从出生,或者可以说是从眼睛能看到这个世界就已经开始他们的发现之旅了,把手指放到嘴里吮,用手把玩小脚丫,想把任何东西都放入嘴里品尝,他们对周围的任何东西都充满了兴趣。
随着他们的一天天长大,我们也通过他们的奇妙的肢体语言来了解他们给我们的信息表达。观察孩子全部的表情,包括眉眼口鼻甚至舌头所有的五官细节向你透露小家伙心里正想什么。如果孩子表情轻松或者笑意荡漾,那就表示她很开心满足,如果是紧绷着脸,就只能说明她不是心情紧张就是在生气。孩子的情绪可谓是一天多变。
爸爸从网上下载了《WAWAYAYA》小动画,通过看动画让孩子了解小宝宝是怎么来到世界上的、感冒时鼻子为什么说话会嗡嗡的、牙齿为什么会有蛀牙等小小科教片。记得有一次看完宝宝说“妈妈是你生下的我吗?妈妈我爱你。”然后她紧紧抱住了我。让孩子我了解一些生命的真谛就更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感情,从而也会让她对身边的事更加有爱心。
有时她会从地上捡一些树叶放在口袋里。一天上学路上她又捡起一片,她说,妈妈这个树叶好小啊,是不是树叶宝宝啊,这么小就离开树妈妈了,好可怜啊。然后她把树叶放进了自己的口袋,真的好感动,你可能说这太微不足道了,但从这件小事情上能折射出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与天真无邪的爱。
春节过后,楼下小广场的花就要被清理走了,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这些还充满生命的花马上要当垃圾被铲走了,宝宝看见了,对我说,妈妈她们还活着呢,我要捡几枝回家种上,让她们当我的花宝宝。拿回家来她找了几个奶粉罐把它们种了进去,放在向阳的地方,每天都记着给她们浇水,花依然灿烂着。
通过这一件件小事情也让我们大人受到了同样的教育,生命都是可贵,都是需要尊重的,不管是贫富贵贱,它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平等的。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正因如此,教育之“育”就应从尊重生命开始,教人向善,使人胸襟开阔。
学校推行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命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满足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生命教育的氛围,使学校的亭台楼阁,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养成关爱生命的情怀。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的事,还应包括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成才观,加强对孩子珍惜生命的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可贵。家长还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承受能力,培养他们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他们豁达开朗的胸怀。教育他们分清自尊与虚荣、要强与逞强的界限,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生命作为虚荣和逞能的代价。
冯建军教授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但我深刻领会到,教育就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当然,这种存在,并不单单在于活着,而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为一名培智学校的教师,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弱智儿童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成为残而不废的、能自食其力的有用之人。而在具体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劳动技能课最具有操作性。通过劳动技能教育,可以培养弱智儿童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还十分有助于矫正补偿他们的身心缺陷;有助于发展弱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促进弱智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它在弱智教育中占有特殊而主要的位置。由于它具有操作性与灵活性的特征,决定着它的应用能有效的弥补其它学科中较难渗透的内容。因此,在弱智劳动技能课的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劳动技能课的应用性。
一、把劳动技能课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弱智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思维缓慢、想象贫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课堂上往往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而劳动技能课课型生动、活泼,是弱智学生非常喜欢的课,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在有效时间内,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例如:我教“拣豆角”这一课时,在教授拣豆角的过程中,不但教授豆角如何拣,还在进行拣豆角的比赛过程中,依据学生各自的能力,分为几组,并给每个学生分上几只豆角,让他们数数自己分到了几只豆角?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拣完了几只豆角?还剩下几只?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会拣莱,还巩固了数学中学到的知识。使学生不自觉的学了许多在他们眼里比较抽象的东西。
二、把劳动技能课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弱智儿童、少年常伴随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如口吃、自闭症、语言不连贯、吐字不清、用词不当、词汇贫乏等等。补偿其语言缺陷不单单靠语文课,劳动技能课也应体现。例如:我在教学生“刷鞋子”这一课中,在教授学习刷鞋子的过程中,适时在黑板上出示“老师刷鞋子”的句子,教学生读,再让学生自己读。在让学生自己刷鞋子的
过程中,又在黑板上出示“我刷鞋子”的句子,让学生读,学生按不同程度读完后,可适当区分句意,让学生理解哪句是教师刷,哪句是自己刷。在深刻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当学生再看到类似的动作时,在头脑中就反映出相应的句子,或是在听到句子时,在头脑中反映相应的表象。通过教师不断的渗透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将有所进步,语言水平将有很大提高,从而达到了补偿弱智学生语言缺陷的目的。
三、把劳动技能课应用于思想品德教育中
品德教育是弱智儿童教育的重翻成部分,是弱智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弱智儿童认识水平低,高级心理的调节功能薄弱。若忽视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或不自主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和活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弱智儿童、少年的品德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品德教育的主课来抓,使他们在实践中使使具备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平时,积极组织弱智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手工劳动、公益劳动等,使他们在劳动的实践上,慢慢体会到劳动不仅是获得劳动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训练过程,而且可以学生到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本领,逐步做到自理生活,自我服务。如:通过清洁卫生的劳动,把房屋整理得于净整齐,环境优美舒适,学生的心情就会感到舒畅;带领学生上街为民服务;争做城市的保洁员,为美丽的家乡“梳妆”,让其从活动中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美可以给人以愉悦。另如:在教学“烧蛋汤”这节时,当学生品尝着自己亲手烧制的蛋汤时,他们喜形于色,显然已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教完后,我在黑板上写下“我们爱劳动,旁动最光荣”几个字,让学生知道热爱劳动是一个好的品质,劳动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弱智教育的各学科教学中,能把劳动技能课的应用把握好,将有助于各科教学,弱智劳动技能课在教育与训练弱智儿童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补偿作用。
因此,理解生命化教育的意义,我们要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去把握。
为期两天的“生命教育”培训结束了,与以往参加培训后的感觉大有不同,以前参加过几次教师培训,要么是一些“专家们”向我们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要么是“名师”向我们介绍成功的经验,总让我感觉遥不可及,而此次培训让我有了碰触心灵之感,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曹教授要求我们做到三个充分:充分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充分尊重每个人反映出来的客观现状,充分欣赏每一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三点无一能够做到,以前,总是抱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差、学生素质低,学校领导没有为我们创造好的教学条件,学生家长不理解我们教师的苦心,抨击现有的教育体制,斥责应试教育等,为我们所教出来的低素质学生找理由。其实,作为教师,我的教学实践又何尝不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面对那些后进生,我总抱怨他们不思进取,批评他们总是为自己完不成作业找借口。我又何曾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厌恶学习的真实背景?我从没做过,甚至没有试图去做,我固执地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不可救药的,也或者说是他们父母从小就没教育好,把责任一推了之。曹教授的讲课让我了解了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伴随着自我审视与提高。静默自问是总结反思的良方。静默自问:我在工作中的常态是什么?我工作所围绕的核心是什么?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我所做到和想要的是一致吗?从前,我的工作常态是忙碌、烦躁,总有忙不完的事,却总觉得做的是无用功。我工作围绕的核心是学生,却又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种矛盾让我一直感到疲劳和痛苦。经过曹教授的点拨,我认识到,工作是为了自己,这让我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自己而工作,其实是一件挺美好的事。静默自问可以让我们觉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认清自己的当前状态,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心灵归位。营造归属感的环境是心灵归位的前提。“归属感”是伴随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少年儿童的归属感尤其强烈,在曹教授讲“归属感”的瞬间,我想到了从前所听的“名师”报告,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营造的是有归属感的环境,也让我真正地明白“学生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的课”的实质。是啊,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随着心灵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在孩子们的心向我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间,我没有及时抓住他们,却让他们离我越来越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怕我,总是用胆怯的眼光看着我的缘由。记得两年前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有些有点资历的老教师曾告诫我说,和学生见面上的第一节课就要给他们个下马威,否则以后就压不住他们了。殊不知,下马威使得有些孩子永远也不敢向我们靠近。建立归属感的环境,要让班级成为孩子们的家,并且要让他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各有其位、各尽其责、互帮互学,才能共同提高。
曹教授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很大的收获,让我明白改变教育现状,需要我们教师做的不是改变教育的体制,也不是改变教学条件,而是要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期望自己成为名师,但静默自问,我要成为一名让自己满意的教师。
生命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整体健康发展,而课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应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积极的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要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注自身的价值;它不能以成败功利来评价。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需要具体措施的有力保证。
其次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乐趣”二字。只有是有乐趣的,才是充满生命情怀的,才是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帮助和提高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讲,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当下新课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满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有人文关怀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们的教育也才会更具有意义。做老师的太过一厢情愿,太过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做老师的总是要求全体统一,按一个步调去学习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会抹杀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归根结底也只能算是被动的,无效的学习。真的希望,我们教师能成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怀,更有人情味的老师,成为一个因为观察而更敏锐地捕捉快乐和阳光的人。
再个是家庭的影响。家庭折射出来的社会各种因素,正以极强的力量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学校更有份量。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留给孩子的烙印是终身的。学校教育再尽职尽责,也难与家庭的影响相抗衡。所以,如何在家庭这个层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教人育人的问题,我们教师自身难以完全担当,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的我,要在这种新理念的引领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把他们看做生命发展的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正在成长的人,难免会犯错误,我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愿意尽己微薄之力,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学生送去安慰,送去阳光,让他们轻松健康地成长。
《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它让人们重新深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 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 ‘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于是,我们祈求回归。”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面对被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的孩子,被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的孩子,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这样的生活,儿童是快乐不起来的”。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百范文网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教师素质的提高莫过于和高尚者、与专家、与有经验的人攀谈,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提升,拓广自己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领域,教师才能担起"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要变得高尚起来,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大师的书,一个教师要变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师对话,同书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谈。教育中的所见要善于记录剖析,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谛。记录学生,记录学校,记录同事,记录自己的生活细微,智慧也会在这细微中得以成全,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榜样,在他的笔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这不仅是冯教授一人的期望和夙愿,更是众多有良知的教育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
最近学习了关于生命教育,让我深切感受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和不同,感悟了教育的智慧之魅,领略了教育的真情之美。
1、进行生命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培植他们的生命情怀。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
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尊重,得到关怀。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
其次,应该让学生理智地生活。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容易冲动,我想通过我们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期待,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
再次,要让学生有创意地生活。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总是试图去改变单调重复的生活,在寻求改变中体味生活的乐趣,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
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要让我们的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温暖。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是让快乐主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充满理智挑战的课堂,是飘扬着“人”的旗帜的课堂。生命教育尽管不能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但它能大踏步的提升教育的品质,它带给人们的是阳光般的心态,让整个教育世界充满温情和仁爱,充满信任和希望,生命教育是一门新课程也是一个新课题,我们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生命教育,让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让教师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让幸福从此溢满心房。
2、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思想是一个人的生命,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学者,需要有思想的校长,更需要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我们要用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与学生相互碰撞,提升教育的品质。
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许多的教师对教学的一些实际操作方法很感兴趣,比如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而这些操作方法的背后一定有一套关于“良好教育”和“有效教学”的思想。
让我们努力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教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让我们的思想照亮前行的路。
3、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相互促进。
一个生活幸福的教师会更有可能重视专业成长,也会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积极的心态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样,一个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工作起来才会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出色的工作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自己就会感到满足与幸福。
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用良好的师德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营造自己的幸福人生。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节老师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讲座,短短一个小时的学习,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索与感悟。生命,玄妙的东西,两个肉眼所不能见的细胞结合而诞生的我们,真是世界上最难以描述与研究的。在我看来什么奇迹的诞生,都没有一个婴儿的孕育来的这般震撼人心。自人有思想以来,由远古时对自然的崇拜,到对神的崇拜,再到自我精神的觉醒,这几千年的时间对宇宙来说不过是瞬间,但对我们来说却是近乎永恒的磨难。因为生命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死亡。人死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云烟!于是很多人开始迷惘,开始痛恨,开始自我堕落!
诚然,生命的最终结果是死亡,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死亡而放弃生命。谁给了我们生的权利?是我们自己!谁又能把我们生的权利夺取?只有你自己!哪怕是生我们的父母,哪怕灾难与疾病,哪怕是所谓的神佛,都没有权力夺取你的生命!我们要学会享受生命,享受生命中的七情六欲!无论是幸福甜蜜、辛酸浪漫、成败荣辱、生离死别,我们都应该去享受它,因为我们是这世界唯一能享受这些感觉的生命体!我们应该骄傲,骄傲我们能经历这些事,这些情。所以我们要学会享受生命,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欢乐抑或不幸。 其实,生命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丰富多彩的,是令人神往的!因此,有人不断发出“活着,真好!”的赞叹!有故事云:苏格
拉底和一个朋友相约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的风景如画,犹如仙境。几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实在是太遥远了,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难以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朋友十分沮丧地说:“我用尽精力奔跑过来,却什么也没有看到,真是太叫人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说:“这一路上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看到?”朋友说:“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往前奔跑,哪里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要知道沿途处处有美景!”——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一起不复返,才会想到珍惜生命;只有意识到生命属于自己且只有一次,才渴望抓紧每一个现在、重视每一个过程!只有了解生命的真实过程,才会让人们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甚至能够更加平静地面对死亡。
生命教育体现了人权的基本理念——生存权。如果没有生存权,其他的权利无所依附,“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生命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毛泽东曾经说过:在世间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实施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关爱生命,更加注重提升生命质量,更注重实现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也有成功经验,从去年底开始,成都的石室中学率先把中学的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总规划,开展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为三维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就是从活着、到活好、再到活出价值。这是值得赞赏的,生命教育,不仅关爱生命,更注重实现生命价值,
把生命观、价值观观和实践观结合起来。今天的生命教育讲座,让我明白了对于自己的终极真理,热爱生命,珍惜现在,好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