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萃苑物业站党支部目前共有党员75名,其中非在职党员72名,是社区非在职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党支部。近年来,面对油田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小区内非在职党员日渐增多的新形势, 我们积极探索非在职党员社会化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注重发挥非在职党员在小区里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志,用实际行动在小区里竖起了一面面旗帜。 一、构建管理网络,为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油田职工内部退养、自谋职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一系列减员增效措施的推行,非在职党员的数量在党员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党员群体。为此,我们将支部党建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加强对非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上来,及时构建了组织网络,理顺了非在职党员的组织关系,使非在职党员重新找到了“娘家”。 一是构建组织网络,确保党建工作不留“盲区”。去年,我们利用社区机构整合和家委会换届选举的机会,对支部成员进行了重新改选,推选了2名政治素质强、党务知识多、工作经验丰富的非在职党员分别担任了支部副书记和支部委员,并按居住区域相邻,划分了5个党小组,选举了5名威信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了党小组长,将72名非在职党员全部纳入到了组织的管理之中。为全面掌握非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我们党支部建立了非在职党员花名册,将他们的原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流动情况、思想情况,都一一进行登记,做到了“五个清楚”,使组织与党员之间“沟通有桥梁、管理有渠道”,消除了党建工作的“空白点”。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增强非在职党员的组织观念。针对非在职党员流动性强、管理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非在职党员学习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非在职党员组织生活规章制度、小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联系走访制度等十项党建工作制度。每月25日,我们都组织非在职党员过组织生活,对身体有病不能参加的,我们就将《两个条例》和《宪法修正案》等学习资料送到家里。今年3月,退休党员段太礼由于肠粘连动了手术。在他养病期间,党小组全体党员带着学习资料,来到他家中,一边照顾他的生活,一边组织政治学习,使他过了一次难忘的组织生活。在党支部的努力下,广大非在职党员的党性觉悟有了明显增强。自新支部成立以来,我们的党费收缴率始终保持了100%。家住清苑小区的唐承,虽然长期卧病在床,但对交党费的日子总是记得很清楚。每到交党费的日子,他就催着女儿为他代缴,从没有间断过。今年3月底,当得知女儿要出差去外地,便几次给女儿打电话,让女儿在临走前一定代他提前把党费交上,直到女儿告诉他党费已经交上时,他才放下心来。 二、创新管理办法,为非在职党员融入组织营造良好的家园氛围 由于长期受单位体制的影响,非在职党员在被纳入小区家委会党支部管理后,归属意识比较淡薄,对社区基层党建的认同感、参与感不强。对此,我们支部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使非在职党员更好地融入到了社区大家庭,让党支部这个家园更具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是寓教于“新”,让组织生活重新焕发生机。随着现代宣传和教育媒体的多样化的发展,以往那种读报纸、念文件、“台上一人讲,台下众人听”的教育方式,肯定不会引起非在职党员的兴趣。为增强组织生活的效果,我们采取生动的形式,设计有效的载体,通过开展“网络教育”、“小发明”、“小建议”、知识竞赛、座谈讨论等生动鲜活形式,力争把学习活动办得丰富多彩。6月12日,我们组织老党员开展了庆“七.一”郊游、踏青活动,70多名老同志来到老年公寓,共同回顾过去参加会战、建设家园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同歌唱过去那激励他们为祖国建设奋斗一生的革命歌曲,使这些老石油们精神抖擞、青春焕发。他们激动地说:我们虽然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了,但我们对共产党的感情没有变,为共产主义的信念没有变。许多老同志自发地向党组织上交思想汇报,还经常到小区家委会“请战”,表示要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为小区建设献计出力。 二是寓教于“乐”,让支部这个“家”充满吸引力。非在职党员离开工作岗位后,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了闲情逸致上,喜欢参与琴棋书画、强身健体等文体活动。结合这一特点,我们把党员管理教育与小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先后在小区成立了“秧歌锣鼓队”、“健身操队”、“太极剑队”、老年艺术团等业余文化团体,让他们在小区文化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今年4月份,清苑小区的几位非在职党员想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但家里没有录音机,就找到党支部请求帮助。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立即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在站上费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出钱为清苑和明苑两个小区各购买了一台录音机,交由老党员负责保管,让小区非在职党员深受鼓舞,促进了小区文化活动的健康开展。 三是寓教于“情”,让非在职党员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为非在职党员办实事,是萃苑党支部的“立家之本”。我们把非在职党员的管理教育同关心服务结合起来,以服务为重点,以关怀为纽带, 由过去请党员出来参加活动转变为工作“送上门”。针对非在职党员中年老体弱的多、常年有病卧床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建立了扶贫帮困救助小组,定期到他们家中进行走访,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行动不便的,支部安排水电办的同志定期上门为他们售电,并专门邀请医院的专家为老党员们开展老年健康知识讲座,为他们进行义务查体,还安排有业务专长的支部委员,经常到老党员家中,为他们检查身体状况,讲解一些日常保健常识,把组织的关怀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三、发挥资源优势,为非在职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搭建广阔的舞台 非在职党员中有许多老石油、老革命,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宝贵的财富。他们离开工作岗位之初,普遍存在着赋闲后的失落感,担心自己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遗忘和抛弃,希望能找到继续发挥作用的地方,我们党支部抓住这一优势,积极为非在职党员实现“老有所为”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一是合理安排,为非在职党员发挥一技之长找到用武之地。很多非在职党员离岗前是单位上的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他们各有所长,具有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我们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个人特长,安排积极性高的非在职党员参与到小区管理工作中来。去年以
来,我们先后安排了10余名非在职党员担任门卫、楼栋长和单元长等工作。XX年,原电影公司书记兼经理吕发科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时,心情多少有些失落。小区党支部主动找到了他,邀请他列席支部活动,并根据他爱好种树养花的情况,特许他在绿化带内种树,养花,但条件是要有规划。如今,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在周围几个老伙计的帮助下,自筹资金将绿地养护得井井有条、生机盎然。 二是提供载体,使非在职党员成为小区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针对部分非在职党员文化层次高、实践经验多等特点,站党支部聘请他们担当了小区的“宣传员”和“调解员”。在老党员曲祥续的带动下,“宣传员”们在小区的黑板报和宣传栏内开辟了“萃苑天地”、“文明新风赞”和“生活灰镜头”等栏目,及时搜集和宣传小区里的好人好事,对各种不文明现象进行曝光批评,去年,非在职党员先后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29篇,为小区文明建设做出了新贡献。非在职党员刘新利担任家委会调解员工作以后,走东家、串西家,满腔热情地为居民排忧解难,成功地调解了14起各类纠纷,维护了邻里的和睦、小区的稳定,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区总理”。 三是典型引路,带动更多的非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我们认为,非在职党员与居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习性相投,有很多共同语言。发挥好非在职党员在居民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将是小区文明建设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为此,我们把在居民中影响大、流传广的事迹及时进行总结,在党员宣传栏里开辟了《党旗飘飘》专栏,在小区内广泛宣传。同时,我们还将宣传老党员在小区文明建设中的好人好事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63岁的家属党员赵晓凤,自购理发工具,义务为居民理发,并为年老多病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几年如一日,随叫随到。清苑小区22号楼的几名老党员,两年多来默默为小区孤儿张莉捐助学费多元,却始终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每次捐款在汇款单上的署名都是“几名老党员”。我们把这些感人的事迹在小区里广泛宣传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刮起了一股股强劲的文明之风。小区居民由衷地感到:小区里到处都能看到鲜红的党旗在高高地飘扬。